物理17周周练
高一12班第17周成绩

周 数学 48 60 54 51 60 56 54 64 53 59 66 56 59 60 52 43 54 56 52 40 57 51 38 63 62 54 59 39 59 66 59 63 60 46 49 50 51 48 38 59 39 43 48 118 124 94 76 92 120 98 118 101 101 99 92 81 96 102 91 62 113 101 59 118 65 102 92 77 75 102 70 111 111 105 80 108 132 129 96 99 99 98 118 81 68 85 英语 116 111 78 109 92 91 86 92 110 98 115 116 76 90 119 98 119 57 103 88 94 84 77 96 94 72 89 100 72 102 86 93 97 106 106 88 88 86 81 83 76 101 91 物理/政治化学/历史生物/地理 86 54 70 46 68 78 38 62 72 34 68 58 33 40 40 64 86 78 54 74 58 36 70 56 49 76 84 62 74 74 36 68 60 48 72 80 28 40 78 42 59 58 47 68 50 28 68 56 52 72 88 68 82 84 39 73 78 16 34 54 42 68 74 45 56 60 18 72 66 47 72 62 28 56 52 35 58 52 41 60 80 11 44 55 58 65 86 52 76 76 50 79 86 42 72 80 43 72 60 73 66 78 59 58 38 69 31 53 41 34 39 86 13 63 81 68 81 38 52 70 84 78 61 74 74 76 64 70 80
高考物理专题:闭合电路(1)

高三物理17周周测:闭合电路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6V E =,内阻1r =Ω,外电阻2R =Ω,开关S 闭合后电路中的电流是( )A .1AB .2AC .4AD .8A2.如图,将欧姆表与光敏电阻相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用不透光的黑纸将0R 包裹起来,表针示数变小B .若用不透光的黑纸将0R 包裹起来,表针示数不变C .若用手电筒光照射0R ,表针示数变小D .若用手电筒光照射0R ,表针示数不变3.电源、电阻、电流表与开关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
已知电阻 2.0ΩR =,电源的内阻 1.0Ωr =,闭合开关S 后,电流表示数0.50A I =。
电源的电动势E 为( ) A .2.0V B .1.5V C .1.0V D .0.5V4.如图是由一节干电池和电阻构成的闭合电路,已知电池的电动势 1.5V E =,内阻0.5Ωr =;外电阻 1.5ΩR =,则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的电流I 是( )A .0.75AB .1.0AC .2.0AD .3.0A5.如图,是小明家的太阳能电池,因户外使用时间较久,厂家标记的参数已模糊不清。
为了解相关参数,小明测量了此电池不接负载时两极间电压为22.0V ,接上10Ω的电阻时两极间电压为16.1V 。
则此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 )A .22.0V 和3.7ΩB .16.1V 和3.7ΩC .22.0V 和10ΩD .16.1V 和10Ω6.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 =6V ,内电阻r=1Ω,电阻R=5Ω,当开关S 闭合后,电路中的电流为( )A .0.5AB .1AC .1.2AD .6A7.一电源电动势为6V ,内阻不能忽略,将其和一标有“6V 3W”的小灯泡构成闭合回路,则小灯泡( ) A .正常发光 B .比正常发光略暗C.灯泡两端电压等于6V D.灯泡两端电压大于6V8.如图所示的—U I图像,用U I图像中,直线Ⅰ为某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线,直线Ⅰ为某一电阻的—该电源直接与电阻R连接成闭合电路,由图像可知()A.该电源的效率为50%B.该电源的电动势为3.0V,内阻为0.5ΩC.电源的输出功率为3.0WD.电源内部消耗功率为0.5W二、多选题-图像中,直线a表示某电源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直线b为某一电阻R的U I-图像。
江苏大学 物理练习17

班级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简谐振动及其合成练习 十七一、选择题1. 一弹簧振子,水平放置时,它作简谐振动。
若把它竖直放置或放在光滑斜面上,试判断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 )(A )竖直放置作简谐振动,在光滑斜面上不作简谐振动; (B )竖直放置不作简谐振动,在光滑斜面上作简谐振动; (C )两种情况都作简谐振动;(D )两种情况都不作简谐振动。
2. 两个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有( )(A )A 超前2π; (B )A 落后2π; (C )A 超前π; (D )A 落后π。
3. 一个质点作简谐振动,周期为T ,当质点由平衡位置向x 轴正方向运动时,由平衡位置到二分之一最大位移这段路程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 ( )(A )4T ; (B )12T ; (C )6T ; (D )8T 。
4. 当一个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时,分析下列物理量哪个不受影响:(A )振动的周期; ( ) (B )振动的最大速度;(C )振动的最大加速度;(D )振动系统的总能量。
5. 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有质量为m 的重物,其自由振动的周期为T .今已知振子离开平衡位置为x 时,其振动速度为v ,加速度为a 。
则下列计算该振子劲度系数的公式中,错误的是: ( ) (A) 2m ax 2m ax /x m k v =; (B) x mg k /=;(C) 22/4T m k π=; (D) x ma k /=。
6. 两个质点各自作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相同、周期相同。
第一个质点的振动表式为x 1 = A cos(ωt + α)。
当第一个质点从相对于其平衡位置的正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时,第二个质点正在最大正位移处。
则第二个质点的振动表式为 ( ) (A) )π21cos(2++=αωt A x ; (B) )π21cos(2-+=αωt A x ;(C) )π23cos(2-+=αωt A x ; (D) )cos(2π++=αωt A x 。
初中物理每周一测——物态变化实验专训

“好萌”老师每周一测——物态变化实验专训14.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15.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态,在G点是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16.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2)小明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请写出一条).(3)小明用图3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17.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第6分钟时冰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18.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19.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选填“C”或“D”);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0.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或“不变”).(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21.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22.学校实验小组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中,根据测得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的熔点是℃.(2)图象表明开始2min升温快,最后2min升温慢,这是因为该物质处于固态时的比处于液态时小.23.小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按实验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加热过程中的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刻温度计的示数是℃.(2)实验数据表中第min的数据是错误的.(3)根据实验记录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4)实验中给水加热时间过长,其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24.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有两组同学分别使用了A、B两套装置(如图甲所示)来完成实验.(1)为了缩短加热时间,选择套实验装置好一些.(2)如图乙所示,是A装置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水的沸点是℃,此时水的沸点高于100℃,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加盖后使水上方气压(选填“增大”或“减小”),沸点升高.(3)如图丙是使用B装置同学绘制的水沸腾图象,从图象中发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4)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沸腾前是图丁中的图(5)若将A装置中烧杯上方的纸板拿走,并在A、B两个装置中分别放入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还可用它来探究.“好萌”老师每周一测——物态变化实验专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4.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水银温度计;(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甲;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小水滴(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石棉网的余温仍高于水的沸点.【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要正确地选择温度计,需要了解各温度计的量程.体温计、家用寒暑表、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都不会达到100℃;(2)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3)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通过沸腾的两个条件结合热传递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体温计的量程在35℃~42℃,家用寒暑表的量程是﹣20℃~60℃,水银温度计的量程为﹣20℃~120℃,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应选择水银温度计;(2)甲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刚撤掉酒精灯时,铁圈、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水的温度,所以可以继续吸热,不马上停止沸腾.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水银温度计;(2)甲;小水滴;(3)石棉网的余温仍高于水的沸点.【点评】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有关实验仪器的调节、沸腾的特点、沸腾的现象等,是本实验经常考查的问题,要熟练掌握.15.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BC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吸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液态,在G点是固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2)对于晶体物质,高于熔点时是液态,低于熔点时是固态,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3)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相同质量的冰和萘完全熔化所需的时间不同,而加热装置相同,这就说明了两者完全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可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1)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此时海波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海波还没有熔化处于固态,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CD段表示海波已经熔化完毕,故D点处于液态,EF段表示凝固过程,在F 点已经凝固完毕,故G点处于固态.(3)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了80g的冰和萘,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根据图表物质熔化的时间可以看出: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故答案为:(1)BC;吸;(2)液;固;(3)相同;不同.【点评】图象题是初中物理实验题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读取图象的能力也是初中物理中最重要的实验技能之一.温度﹣﹣时间图象是热学中最常见的图象,读取时要把握的关键是既要学会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同时还要能把握关键的温度点和时间点,最后要能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16.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增加(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2)小明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请写出一条).(3)小明用图3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分析】(1)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冰熔化的时候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升温快慢与物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有关.由Q=cm△t判断冰和水的比热容大小;(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水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水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降低而降低.【解答】解:(1)冰是晶体,由图象可知BC段表示冰处在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状态;冰融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由图象可以看出,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冰用的时间长,吸热多.由Q=cm△t,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2)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沸腾图象的FG段温度保持,是因为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因此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3)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故答案为:(1)固液共存;增加;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2)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3)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和液体沸腾的特点,关键掌握晶体熔化和沸腾的条件和特点;同时还考查了水的沸点及与大气压之间的关系,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17.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不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0℃,第6分钟时冰处于固液共存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分析】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当物质在熔点温度时,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液共存态.【解答】解:(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冰有一定的熔点,故冰是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0℃,BC段是熔化过程,第7分钟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是固液体共存状态;故答案为:(1)吸热;不变;晶体;(2)0;固液共存态.【点评】本题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主要考查了温度与时间变化图象的认识等.属于一道基础题.18.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4℃.(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不准确(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分析】(1)若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就不能测出盐水的凝固点.(2)盐水凝固的温度为盐水的凝固点,从凝固开始到凝固结束时间为凝固的过程经历时间.(3)根据表中盐水浓度从0~36%,凝固点从0℃降低然后上升到0℃可得出结论;(4)根据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5)根据盐冰的熔点低于0℃分析.【解答】解:(1)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主要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2)分析图象可知,小明所测盐水在﹣4℃凝固,则该盐水的凝固点是﹣4℃;(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4)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盐水浓度在21%到24%之间还有22%、23%或者是22.5%根据第(3)问的趋势看,都有可能在以上盐水浓度时盐水的凝固点比零下18摄氏度还低然后再升到浓度是24%的零下17摄氏度,所以他的判断不准确;(5)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盐水冰块.故答案为:(1)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2)﹣4;(3)先降低后升高;(4)不准确;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5)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点评】探究型的题目本身其实并不难,难就在于有些学生较少接触这类题目,一看要求自己来设计实验就慌了手脚,其实只要平时多思考、多练习,这类题目本身的难度并不高.19.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B(选填“A”或“B”):(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8℃;(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99℃;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C图(选填“C”或“D”);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1)在此实验中,酒精灯及温度计的使用都有特殊的规定: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要从下向上进行调节;(2)要正确的读数一定要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3)①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②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③首先根据实验数据确定对应点,然后“描点连线”得到图象;【解答】解:(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B的高度;(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其温度为68℃.(3)①水在第5min开始沸腾,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应该保持不变,所以第7min 的温度也是99℃;②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D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C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图象如下:故答案为:(1)B;(2)68;(3)99;C;(4)见上图.【点评】此题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在实验中需要测量水的温度,所以有关温度计的读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20.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B;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选填“升高”或“不变”).(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水的质量不同.【分析】(1)温度计在读数的时候,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读数首先要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液面所指示的来读数.(2)根据图象及水沸腾时的特点判断出水的沸点;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进行解答.(3)同样的装置,水温上升的快慢不同,可以考虑水的多少是不同的.【解答】解:(1)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是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即上述三种情况中,甲属于俯视,即读出的数据会偏大,丙是仰视,即读数会偏小.即只有B是正确的.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其读数为96℃;(2)由图象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由于沸点低于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所以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3)观察图丙中的图象可知,两组同学水升温的快慢不同,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只能说明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故答案为:(1)B;96;(2)99;小于;不变;(3)水的质量不同.【点评】此题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水沸腾特点及沸点的概念.21.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39℃.【分析】(1)通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本题的温度计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气体跟液体的差别在于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3)人的体温一般也不会超过35﹣﹣42℃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读数时要先明确分度值,再看液柱位置,然后读出温度值.【解答】解:(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右推;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就要收缩,所以液柱向左移动;(3)读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此时体温计示数是:39℃.故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2)左;(3)39.【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并灵活运用到题中的气体温度计,故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22.学校实验小组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中,根据测得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的熔点是0℃.(2)图象表明开始2min升温快,最后2min升温慢,这是因为该物质处于固态时的比热容比处于液态时小.【分析】(1)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小.【解答】解:(1)从图中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其熔点是0℃;(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该物质熔化后状态变化,质量不变.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由图象知,固态时,2min内升高了3℃,液态时,2min内升高了1.5℃,根据Q=cm△t知,固态时比热小,液态时比热容大.。
初二物理周练运动和声试题含答案

初二物理周练——运动和声(A卷满分100分)(说明:第1题~第25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第26题~第32题,每空2分,第33题10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做在答题卷上)【】1. 观察如图所示的漫画,图中司机说乘车人“你没动”,而路上的小女孩说他运动得“真快”。
关于司机和小女孩对乘车人运动状态的描述所选取的参照物分别为A.地面、地面 B. 地面、汽车C.汽车、地面 D. 汽车、汽车【】2. 用高速频闪照相机拍摄正在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小球,得到一张频闪照片,如图所示。
已知每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0.1s。
对两个小球的运动的描述以及比较甲球通过AB段路程及乙球通过CD段路程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甲做加速运动,速度更快 B.乙做加速运动,速度更快C.甲做减速运动,速度更慢 D.乙做减速运动,速度更慢【】3. 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物体所处初、末状态的位置的变化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C .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D .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4.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 处的速度是6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 6m/sB. 6.25m/sC. 6.75m/sD. 7.5m/s【 】5.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t SV 可知,物体的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 .速度及路程成正比C .速度及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对【 】6. 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 甲车向北运动 乙车向南运动 D .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7. 两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 .4 : 9; B. 2 : 3; C. 1 : 1; D. 9 : 4【 】8. 古代战场上的战鼓,击鼓声远传四方,震人心弦,这是由于鼓皮振动的A .频率高B .振幅大C .音色好D .皮质好【 】9.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A .真空不能传声B .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D .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0. 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及声现象有关的是【】11. 对于右侧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响声越大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D.安装“噪音监测仪”可以根治噪音污染【】1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13. 为了探究音调及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14. 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5102.3 m,则A.该汽车的行驶的瞬时速度一定是80m/sB.该汽车的行驶的平均速度一定是80km/hC.该汽车可能花4小时就能到达贵阳D.该汽车至少要4小时才能到达贵阳【】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太空中宇航员能B. 手在小提琴上不C. 道路两旁的隔音D. B超检查身体是【】16.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
信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物理第17周周练试卷与参考答案讲评

信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第17周周练试卷命题人:高二物理备课组审题人:高二物理备课组一、单选题(共7小题28分,每小题4分)1.关于简谐运动的回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可能是恒力B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可能相同C .简谐运动中回复力的公式F kx =-中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 是弹簧的长度D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经过平衡位置回复力一定为零2.有两个简谐运动,其表达式分别是14sin(100)cm 3x t ππ=+,25sin(100)cm 6x t π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的振幅相同B .它们的周期不相同C .它们的相位差恒定D .它们的振动步调一致3.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若从平衡位置O 开始计时,如图,经过0.2s (0.2s 小于振子的四分之一振动周期)时,振子第一次经过P 点,又经过了0.2s ,振子第二次经过P 点,则振子的振动周期为()A .0.4sB .0.8sC .1.0sD .1.2s4.如图所示,一个单摆在做简谐运动,关于摆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单摆摆动到O 点时,回复力为零,加速度不为零B .摆球从A 到O 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大C .摆球向右经过O 点和向左经过O 点时,速度相同D .减小单摆的振幅,单摆的周期会减小5.冰雹(Hai )也叫“雹”,俗称雹子,是一种天气现象。
若一个100g 的冰雹形成掉落之后由于空气阻力,到达地面的速度相当于冰雹从7层楼高自由落体到地面的速度,落地时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2ms ,则该冰雹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A .500NB .1000NC .1500ND .2000N6.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 、B 两个球,原来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A 球的速度是6m/s ,B 球的速度是-2m/s ,A 、B 两球发生对心碰撞。
对于该碰撞之后的A 、B 两球的速度可能值,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做了很多种猜测,下面的猜测结果一定无法实现的是()A .'A 2m/s v =-,'B 6m/s v =B .'A 2m/s v =,'B 2m/sv =C .'A 1m/s v =,'B 3m/s v =D .'A 3m/s v =-,'B 7m/sv =7.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练习题

1.关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变更 B.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C.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变更 D.速度的大小变更,方向不变2.一只小狗拉着雪橇在水平冰面上沿着圆弧形的道路匀速行驶,如图所示为雪橇所受的牵引力F与摩擦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B.C.D.3.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假如半径不变,而速率增加到原来速率的3倍,其向心力增加了64 N,则物体原来受到的向心力的大小是( )A. 16 N B. 12 N C. 8 N D. 6 N4.下列对圆锥摆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 B. C. D.5.如图所示,用细绳系一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关于小球的受力正确的是( )A.只受重力 B.只受绳子拉力 C.受重力、绳子拉力 D.受重力、绳子拉力和向心力6.如图所示,圆盘上叠放着两个物块A和B,当圆盘和物块绕竖直轴匀速转动时,物块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 )A.物块A不受摩擦力作用B.物块B受5个力作用C.当转速增大时,A所受摩擦力增大,B所受摩擦力减小D.A对B的摩擦力方向沿半径指向转轴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从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边向碗底滑动,滑到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若物块滑到最低点时受到的摩擦力是,则物块与碗的动摩擦因数为( )A. B. C. D.8.如图所示,物块P置于水平转盘上随转盘一起运动,图中c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心,a方向与c方向垂直.当转盘逆时针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转盘匀速转动时,P受摩擦力方向为cB.当转盘匀速转动时,P不受转盘的摩擦力C.当转盘加速转动时,P受摩擦力方向可能为aD.当转盘减速转动时,P受摩擦力方向可能为b9.如图所示,某物体沿光滑圆弧轨道由最高点滑到最低点过程中,物体的速率渐渐增大,则( )A.物体的合外力为零B.物体的合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OC.物体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D.物体的合力方向始终与其运动方向不垂直(最低点除外)10.如图,一圆盘可绕一通过圆心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盘上放一块橡皮,橡皮块随圆盘一起转动(俯视为逆时针).某段时间圆盘转速不断增大,但橡皮块仍相对圆盘静止,在这段时间内,关于橡皮块所受合力F的方向的四种表示(俯视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11.一质量为m的物体,沿半径为R的向下凹的半圆形轨道滑行,如图所示,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物体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它在最低点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A.μ B. C.μm(g+) D.μm(g-)12.如图所示,地球可以看成一个巨大的拱形桥,桥面半径R=6400 ,地面上行驶的汽车重力G=3×104N,在汽车的速度可以达到须要的随意值,且汽车不离开地面的前提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汽车的速度越大,则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也越大B.不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何,驾驶员对座椅压力大小都等于3×104NC.不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何,驾驶员对座椅压力大小都小于他自身的重力D.假如某时刻速度增大到使汽车对地面压力为零,则此时驾驶员会有超重的感觉13.火车在水平轨道上转弯时,若转弯处内外轨道一样高,则火车转弯时( )A.对外轨产生向外的挤压作用B.对内轨产生向外的挤压作用C.对外轨产生向内的挤压作用D.对内轨产生向内的挤压作用14.(多选)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有多种表达形式,下列表达中正确的是( )A.= B.=2r C.=ω D.=mω2r15.(多选)如图所示,A、B两球穿过光滑水平杆,两球间用一细绳连接,当该装置绕竖直轴′匀速转动时,两球在杆上恰好不发生滑动.若两球质量之比∶=2∶1,则关于A、B两球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球受到的向心力之比为2∶1B.A、B两球角速度之比为1∶1C.A、B两球运动半径之比为1∶2D.A、B两球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216.(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水平圆盘紧靠在一块,甲圆盘为主动轮,乙靠摩擦随甲无打滑转动.甲圆盘与乙圆盘的半径之比为r甲∶r乙=2∶1,两圆盘和小物体m1、m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m1距O点为2r,m2距O′点为r,当甲缓慢转动起来且转速渐渐增加时( ).A.与圆盘相对滑动前m1与m2的角速度之比ω1∶ω2=2∶1B.与圆盘相对滑动前m1与m2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1∶a2=1∶2C.随转速渐渐增加,m1先起先滑动D.随转速渐渐增加,m2先起先滑动17.(多选)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m的摆球用长为L的细绳吊起,上端固定,使摆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细绳就会沿圆锥面旋转,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圆锥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摆球受重力、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B.摆球受重力和拉力的作用C.摆球运动周期为2πD.摆球运动的转速为θ18.(多选)如图所示,有一固定的且内壁光滑的半球面,球心为O,最低点为C,有两个可视为质点且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在球面内壁两个高度不同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A球的轨迹平面高于B球的轨迹平面,A、B两球与O点的连线与竖直线间的夹角分别为α=53°和β=37°,则( 37°=0.6)( )A.A、B两球所受支持力的大小之比为4∶3B.A、B两球运动的周期之比为2∶C.A、B两球的角速度之比为2∶D.A、B两球的线速度之比为8∶319.(多选)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某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0时,汽车恰好没有向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 )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B.车速只要低于v0,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C.车速虽然高于v0,但只要不超出某一最高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0的值变小20.长为L的细线,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细线上端固定,让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求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时:(重力加速度为g)(1)细线中的拉力大小;(2)小球运动的线速度的大小.21.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1的小球A与质量为m2的物块B通过轻绳相连,轻绳穿过光滑水平板中心的小孔O.当小球A在水平板上绕O点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时,物块B刚好保持静止.求:(重力加速度为g)(1)轻绳的拉力.(2)小球A运动的线速度大小.22.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1 m的细线,一端系一质量为m=1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锥体顶端,锥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当小球在水平面内绕锥体的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时,细线的张力为.(g取10 2,结果可用根式表示)求:(1)若要小球离开锥面,则小球的角速度ω0至少为多大.(2)若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则小球的角速度ω′为多大.23.长为L的细线,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让其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这种运动通常称为圆锥摆运动),如图所示,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求:(1)线的拉力大小;(2)小球运动的线速度的大小;(3)小球运动的周期.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匀速圆周运动指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线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故C正确.2.【答案】C【解析】雪橇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与圆弧相切.又因为雪橇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合力充当向心力,合力方向必定指向圆心.综上可知,C项正确.3.【答案】C【解析】依据向心力公式得:F1=m,当速率增加为原来的3倍时有:F2=,由题有:F2-F1=64 N,联立以上三式:64=8·m,m=8 N,解得:F1=8 N,C正确.4.【答案】D【解析】圆锥摆向心力由合外力供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D对.5.【答案】C【解析】该小球在运动中受到重力G和绳子的拉力F,拉力F和重力G的合力供应了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到的向心力;向心力是沿半径方向上的全部力的合力,所以受力分析时,不要把向心力包括在内.C正确.6.【答案】B【解析】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充当向心力,A错;物块B受到重力、支持力、A对物块B的压力、A对物块B沿半径向外的静摩擦力和圆盘对物块B沿半径向里的静摩擦力,共5个力的作用,B正确;当转速增大时,A、B所受摩擦力都增大,C错误;A对B的摩擦力方向沿半径向外,D错误.故选B.7.【答案】B【解析】物块滑到最低点时受竖直方向的重力、支持力和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三个力作用,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得-=m,又=μ,联立解得μ=,选项B正确.8.【答案】A【解析】转盘匀速转动时,物块P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摩擦力供应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摩擦力方向指向圆心O点,A项正确,B项错误;当转盘加速转动时,物块P做加速圆周运动,不仅有沿c方向指向圆心的向心力,还有指向a方向的切向力,使线速度大小增大,两方向的合力即摩擦力可能指向b,C项错误;当转盘减速转动时,物块P做减速圆周运动,不仅有沿c方向指向圆心的向心力,还有指向a相反方向的切向力,使线速度大小减小,两方向的合力即摩擦力可能指向d,D项错误.9.【答案】D【解析】物体做加速曲线运动,合力不为零,A错;物体做速度大小变更的圆周运动,合力不指向圆心,合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等于向心力,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使物体速度变大,即除在最低点外,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合力的方向夹角为锐角,合力与速度不垂直,B、C错,D对.10.【答案】C【解析】橡皮块做加速圆周运动,合力不指向圆心,但肯定指向圆周的内侧;由于做加速圆周运动,动能不断增加,故合力与速度的夹角小于90°;11.【答案】C【解析】在最低点由向心力公式得:-=m,得=+m,又由摩擦力公式有=μ=μ(+m),C选项正确.12.【答案】C【解析】对汽车探讨,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得:-=m,则得=-m,可知,速度v越大,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越小,则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也越小,故A错误.由上可知,汽车和驾驶员都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驾驶员对座椅压力大小都小于他自身的重力,而驾驶员的重力未知,所以驾驶员对座椅压力范围无法确定,故B错误,C正确.假如某时刻速度增大到使汽车对地面压力为零,驾驶员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故D错误.故选C.13.【答案】A【解析】火车在水平轨道上转弯时,做圆周运动,须要有力供应指向圆心的向心力,即方向指向内侧,此时外轨对火车的压力供应向心力,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火车对外轨产生向外的压力作用.故选A.14.【答案】【解析】15.【答案】【解析】两球的向心力都由细绳的拉力供应,大小相等,两球都随杆一起转动,角速度相等,A错,B对.设两球的运动半径分别为、,转动角速度为ω,则ω2=ω2,所以运动半径之比为∶=1∶2,C正确.由牛顿其次定律F=可知∶=1∶2,D正确.16.【答案】【解析】m1的角速度设为ω1,则有ω1r甲=ω2r乙,所以有ω1∶ω2=1∶2,选项A错.m1的向心加速度a1=2rω,同理m2的向心加速度a2=rω,所以发觉相对滑动前a1∶a2=1∶2,选项B对.随着转盘渐渐滑动,静摩擦力供应向心力,当起先发生相对滑动时,对m1有μm1g=m12rω1′2,可得此时角速度ω1′=,此时m2的角速度ω2′=2ω1′=2,此时,m2的向心力m2rω2′2=2μm2g,此时已经大于最大静摩擦力μm2g,即m2早于m1起先发生相对滑动,选项C错,D对.17.【答案】【解析】摆球受重力和绳子拉力两个力的作用,设摆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则:θ=,r=θ,T=2π,转速n==,B、C正确,A、D错误.18.【答案】【解析】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且恰好供应向心力,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则==,故A正确.小球受到的合外力:θ=,r=θ,解得T=,则==,故B错误.依据公式θ=mω2r,所以ω==,所以==,故C正确.θ=m,得v=,则==,故D正确.19.【答案】【解析】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0时,汽车恰好没有向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即不受静摩擦力,此时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供应向心力,所以路面外侧高、内侧低,选项A正确;当车速低于v0时,须要的向心力小于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汽车有向内侧运动的趋势,受到的静摩擦力向外侧,并不肯定会向内侧滑动,选项B错误;当车速高于v0时,须要的向心力大于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汽车有向外侧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向内侧,速度越大,静摩擦力越大,只有静摩擦力达到最大以后,车辆才会向外侧滑动,选项C正确;由θ=m 可知,v0的值只与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和弯道的半径有关,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无关,选项D 错误.20.【答案】(1)(2)【解析】(1)小球受重力与细线的拉力两力作用,如图所示,竖直方向:θ=,故拉力=.(2)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θ,向心力=θ=θ,而=m,故小球的线速度v=.21.【答案】1)m2g(2)【解析】(1)物块B受力平衡,故轻绳拉力=m2g(2)小球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等于轻绳拉力,依据牛顿其次定律m2g=m1解得v=.22.【答案】1)(2)2【解析】(1)若要小球刚好离开锥面,则小球只受到重力和细线的拉力,如图所示.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圆在水平面内,故向心力水平,运用牛顿其次定律与向心力公式得:θ=mωθ解得:ω=即ω0==.(2)当细线与竖直方向成60°角时,由牛顿其次定律与向心力公式得:α=mω′2α解得:ω′2=,即ω′==2.23.【答案】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球受重力和线的拉力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α指向圆心,供应向心力,由受力分析可知,细线拉力=.由=m=mω2R=m=α,半径R=α,得v==α,T=2π.【解析】。
精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周周练:第二章 声现象(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周周练:第二章声现象(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兰州中考)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在不同物质中声速均为340 m/sC.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2.(常德中考)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3.(郴州中考)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4.(长沙中考)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C.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5.(南宁中考)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我们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不同人说话的声音B.在城市道路两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利用超声波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D.同学们能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6.(宜宾中考)如图为一枚古钱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圆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圆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声速B.响度C.音色D.回音第6题图7.(山西中考)2014年5月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第7题图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8.(齐齐哈尔中考)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A.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D.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9.(东营中考)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__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声波获得信息.10.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______能够传声.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世界各地华人燃爆竹、放焰火、玩龙灯、舞狮子、敲锣打鼓庆新春.针对情境回答: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______产生的.鼓声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的;我们能分辨出锣声和鼓声是______不同.要想使锣鼓声更响些的做法是__________.12.如图甲所示,抽去玻璃罩中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______.但电铃仍然在______.如图乙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利用了声音的______.13.(龙岩中考)图甲展示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青铜编钟依大小次序编组悬挂,形成一定的音阶.演奏者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______(填“高”或“低”).形如杏仁状柱体,扁如“盒瓦”的编钟,其截面如图乙所示,分别敲击钟的A、B、C三个部位,则编钟可发出______个固有频率的音调.14.声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B超”可以更准确地诊断人体内部的器官是否患病,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的特点;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部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的特点.15.(盐城中考)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_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发生改变.三、综合题(第16题8分,第17题4分,共12分)16.阅读下列有关声速与气温的小短文,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气温影响地面附近空气,气温高,地面空气变得稀薄,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声音不—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的附近传播速度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1)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向______拐弯.(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的钟声是由于钟______产生的,客船里的乘客听到的钟声是通过______而传来的,主要是利用______来区分出是钟声的.17.在商店内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买陶瓷的顾客都会拿起陶瓷,然后轻轻敲一敲,把陶瓷放在耳朵边听听,最后才决定买哪个.你认为这样做有依据吗?为什么?请用声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四、实验探究题(12分)18.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周周练(第二章)1.D 2.D 3.A 4.C 5.D 6.C7.C8.C9.次超10.振动液体11.振动空气音色重敲鼓面12.介质振动反射13.低214.信息能量15.振动响度音调16.(1)上(2)振动空气音色17.是有根据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质量不同的瓷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陶瓷的好坏.18.(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3)蜜蜂可能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17周周练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5章电功和电热
一、电能表与电功
姓名
一、科学内容:
1、1600imp/(kW·h)表示。
2、电能表的示数由和
(红色框内的数字)组
成。
3、电能表的计量单位是,
符号,俗称度。
1kW·h= J.
4、电功大小与加在用电器两端的、
通过的和
有关。
二、小试牛刀:
2
1、小明家2003年1月底与2月底电能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请计算,小明家2月份消耗多少电能若1kwh电费为0.52元,应付多少电费
1月底电能表的示数为 kwh
2月底电能表的示数为 kwh
2月份共用电 kwh
2月份电费为元。
2、小明同学用“电热水壶”烧开水,他注意到该壶铭牌上有“220V,
2.5A”的字样,当水沸腾时他看了一下手表,用时15min。
那么
小明烧开这壶水消耗多少电能?
3、
3
4
二、牛刀小试:
1、如图所示,要使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正确的电路图是( )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S 闭合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3V ,V2的示数为6V ,则电源电压为 ( )
A.3V
B.6V
C.9V
D.12V
(第2题) (第3题)
3、如图所示,a 是电压表的负接线柱引出的导线头,开关S 闭合后,a 接b 时,电压表的示数是6V ,a 接d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1.5V ,则a 接c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V
,则灯L1
两端电压为 V ,灯L2两端电压为
V 。
4、灯L1与灯L2串联,先用电压
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如图所示,
再测L2两端 电压时,只将电压表
接A 的一端改接在C 处,这种接法
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
是___ ____。
5、560Ω= M Ω;245k Ω= Ω;0.05M Ω= k Ω。
6、当温度一定时,比较两根铝导线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5
图12(甲)
A .长导线的电阻大
B .细导线的电阻大
C .长度相同,粗导线的电阻大
D .粗细相同,长导线的电阻大
7.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活动中,小明发现实验器材中金属丝只有一根,其它器材足够,如果要他完成下面的一些实验探究活动,其中他不可能...
完成的是( ) A .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B .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C .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D .探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8.在(1)铁、(2)玻璃、(3)大地、(4)橡胶、(5)人体、(6)纯水、(7)盐水、(8)瓷棒、(9)铅笔芯、(10)糖水、(11)食用油、(12)酱油、(13)醋中,
属于导体的是 ; 属于绝缘体的是 (填序号) 。
9.小明设计了如图12(甲)所示的电路图,做“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的实验,在A 、B 间接入下表中待研究的电阻丝,电源电压U 恒定,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电阻丝用电阻符号表示):
(1)小明应选择序号为的两根电阻丝来探究,实验采用的方
法叫。
(2)他正确选择后,将电阻丝分别接入A、B间,闭合开关,观察或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实验中同量程,两次电流表指针均有偏转,但第一次的示数大于第二次的示数,说明第一次接入的电阻丝阻值 (填“较大”或“较小”)。
10、下列措施中,不能改变导体电阻大小的是()
A.改变导体的长度
B.改变导体的材料
C.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
D.改变导体在电路中连接的位置
11、在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采用了
“法”。
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实验中所用导体的相关物理量的记录:
(1)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是否有关,应选用两根导体;
6
(2)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选用两根导体。
( 3 )若选用A、B两根导体,可研究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