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6.爱莲说1-部编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16课之《爱莲说》教学精品课件 (49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16课之《爱莲说》教学精品课件 (49张)
译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 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16课之《爱 莲说》 教学精 品课件 (49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16课之《爱 莲说》 教学精 品课件 (49张)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 也 检测翻译:
译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 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 耸立的 树立 加 样子
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重点积累1——常用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予” “吾” “孤” “余”等。 第二人称:“卿” “尔” “汝”(“女”)、“乃”、“若”等。
重点积累2—词类活用
解题
“说”,古代的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 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后来人们常 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爱莲说”——
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16课之《爱 莲说》 教学精 品课件 (49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16课之《爱 莲说》 教学精 品课件 (49张)
爱莲说
周敦颐
新课导入
古人对于山川风物,往往有自己的 偏好。东坡喜竹,“宁可食无肉,不可 居无竹”;林逋喜梅喜鹤,人称“梅妻 鹤子”;周敦颐一生最钟情于莲,并且 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爱莲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积累文言词句。 2.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16课之《爱 莲说》 教学精 品课件 (49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16课之《爱 莲说》 教学精 品课件 (49张)

新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优质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优质课件

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正衬
衬托
反衬
菊花秋天开放,不 在春天与百花争艳,是 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 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 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雍容华贵,历 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 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 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 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 衬托莲的形象。
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 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牡丹是富贵者,
莲是君子,高
贪图享乐。它雍容华
洁典雅。它不染尘 莲
牡丹 贵,绚丽多姿,就像
俗,就像胸怀磊落、
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
行为正直、德声远

的庸碌之辈。
播的君子。 菊是隐逸者,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
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
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
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作者写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运
亲近而不庄重。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
以为,认为。 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
予谓菊,花斗之艳。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指品德高尚的
少。
莲人,。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叹词,表示感 慨。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
远清不不而予 观,蔓妖不独 而亭不,染爱 不亭枝中,莲 可净,通濯之 亵植香外清出 玩,远直涟淤 焉可益,而泥 。
这是一朵
的“莲”
疏通文意

小组分配翻译任务,按照翻译情况加分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爱莲说
周敦颐
非常。
只。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喜爱。
多。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部编版七下语文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下语文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课件

作者名片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 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 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 “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 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 《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背景链接
结构梳理
点明题旨 山水喻室
仙龙喻德
陋室不陋
陋 室 铭
居室环境
具体描述 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
乐在其中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总结全文 诸葛庐 何陋之有
子云亭
爱莲说
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少。
应当。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原因。
第二部分(2):评述三种花,揭示三种花的比喻义,并 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感叹。
1.怎样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现的“独”字?
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 不蔓不枝( 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 香远益清( 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显得清芬)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 “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洗。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爱莲说》PPT优质课件

《爱莲说》PPT优质课件
枝:名词作动词,生枝杈。 )
(2)香远益清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
出去;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
字·词·音 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判断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被动句,染,沾)染污秽
体裁·介绍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 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章法极为严密,从始 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 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 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 很值得品味。
一词多义
水路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

濯)清涟而不妖( 清澈 )
香远益清( 清香 )
字·词·音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语气词 ) 焉
故日月星辰移焉( 兼词 ) 陶后鲜有闻( 少 ) 鲜 芳草鲜美( 鲜艳 )
字·词·音 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蔓:名词作动词,长枝蔓;
“予独爱”三字表明作者只喜欢莲,也可以说成是 只有作者才喜欢莲可见当时的社会追逐名利已蔚然 成风,道义已荡然无存。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作 者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
6.通写一种自然物来表白自己的心
志,这种写迹的反衬。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描
写莲花,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含蓄 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写法·指导
2.拟人手法的运用。 《爱莲说》并不仅仅是在赞美莲的纯洁,而是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
世界观。 3、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写法。
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学 重习点目字标词
甚蕃( fán ) 清涟( lián ) 噫( yī ) 隐逸( yì )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 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议莲
文章题为《爱莲说》,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 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 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 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 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爱莲说
周敦[dūn]颐[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 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 /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xiè)玩焉。
重点字词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古义:竖立。 今义:栽种。)
重点字词
宾语前置句 何陋之有(“何陋”是“有”的宾语,“之”是宾语
前置的标志) 判断句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者也”表判断)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
应为“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读莲
读准字音, 读出停顿 语气舒缓,语速适中 读出起伏,读出感情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 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 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爱莲说》课件20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爱莲说》课件20张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获 奖 课 件 )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1 6.《 爱莲说 》课件 20张-p pt分析 (下载 )
( 获 奖 课 件 )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1 6.《 爱莲说 》课件 20张-p pt分析 (下载 ) ( 获 奖 课 件 )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1 6.《 爱莲说 》课件 20张-p pt分析 (下载 )
4、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什么?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托物言志。所 托之“物”是“莲”。
作者以“莲”自喻,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 慕荣利的生活态度,抒发了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 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
( 获 奖 课 件 )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1 6.《 爱莲说 》课件 20张-p pt分析 (下载 )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获 奖 课 件 )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1 6.《 爱莲说 》课件 20张-p pt分析 (下载 )
( 获 奖 课 件 )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1 6.《 爱莲说 》课件 20张-p pt分析 (下载 )
【学情展示1】
读准文中下列字的音。 fán zhuó lián xiè xiǎn
【导入课文】
在古人笔下,莲花尽态极妍、百美并陈,对莲 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笔下的《爱莲说》,更是千古 传诵的名篇。但周敦颐爱莲主要并不是因为莲美, 那么,周敦颐爱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
一起重新走入他的赞莲佳作《爱莲说》。
1.准确背诵课文,掌握本文重点词语的准确读 音。
( 获 奖 课 件 )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1 6.《 爱莲说 》课件 20张-p pt分析 (下载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1张PPT)

爱 莲 说
赏莲之形象,承君子之德
花中诗词,飞花巧入境
1.品读写莲语句,探寻莲的形象。2.学习写莲手法,理解君子之志。3.悟读莲花品质,发扬君子之德。
学习目标
小组
知人论世
文体知识
重点词语
重点翻译
雷凤娇组
唐佳灿组
唐毅组
潘静玟组
胡迪组
夏宇组识莲”,晓畅字句
易错难点
濯( ) 蔓( )



品读“爱莲”,知君子之志
莲,花之君子者也。
品读“爱莲”,知君子之志
托物言志
品读“爱莲”,知君子之志
小组合作探究:1.勾画描写莲花的关键语句。细读品析语句,做好相关批注。2.总结思考:(1)作者独“爱”莲花哪些方面的美?(2)由莲及人,作者借助莲花赞美了君子的哪些美好品质?3.质疑互究:你对课文还有什么疑问?
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yú)。 ——苏轼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jì)月。 ——黄庭坚
世人皆赞
悟读“学”莲,承君子之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习近平
我要像莲一样 , 。
悟读“学”莲,承君子之德
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 远离世俗物欲的诱惑 让君子之德扬传天下 让君子之行引领众生
作业布置
1.对比阅读:《爱莲说》与《寒松赋》,领悟君子之风。2.以《爱_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横生藤蔓,名词作动词
结构助词,的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重点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初读“识莲”,晓畅字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爱莲说》课件(29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爱莲说》课件(29张PPT)

人爱者菊亭,爱爱草 ?,也,亭中莲菊木
八 年 级 上
牡陶;花净通之。之 丹后莲之植外出自花 之鲜,隐,直淤李,
册 远不而来爱 宜。君也观蔓不,者
北 宋 · 周
二 课 》
乎莲子;而不染世甚
众 矣 !
之 爱 ,
者 也 。
牡 丹 ,
不 可 亵
枝 , 香
, 濯 清
人 盛 爱
予5宜6、独乎比“与爱 众喻近莲矣君朱之:子者出(志赤淤爱洁,泥牡行近而丹廉墨不的,者染)庄黑,应重”濯当意而植清有思又涟很,相令而多反人可不人的敬妖吧远一佩,。句的观中是句通而:子外莲是不直之:,可出亭不淤亭亵蔓泥净不玩而植枝不,焉,染可香。,远远濯观益清而清涟不,而可亭不亵亭妖玩净。焉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课后讨论及练习课后感受讨论菊花淡泊名利宁静致进的气度让人喜爱牡丹富丽堂皇明艳动人的娇媚让人倾心可是唯有两袖清风的莲花入了作者的眼而作者也的确让自己活成了堂堂正正的莲花模样所以他宁愿放弃前途也丌愿意委屈自己所以他宁愿进离官场也丌愿去享受远心的追捧
《 人 教
者菊富予清不予明水 何之贵谓,妖独独陆
版 语 文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
发作者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诗文段落翻译赏析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 助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 难点突破 识 我们不难发现,题目虽然是《爱莲说》,但文章开头先写
的却是菊花和牡丹花,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讲 解
秋季开放,迎寒斗霜, 清高避世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
花色艳丽,雍容华贵, 深得青睐
常言道:红花还需绿叶扶,在这里“绿叶” 就 起到了一种很好的陪衬作用。同样的菊花和牡 丹花对于莲花来说当然也起到了一种很好的衬托 作用啦。同时作者写花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写人呢!
宋 予独爱莲
(反衬)
情有
(独) 君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 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 守和正直的品德。
衬托手法巧运用
陶 菊 不苟时俗 隐居避世
众 牡丹 趋炎附势 追逐富贵
予 莲 身居浊世 洁身自好
正衬
反衬
托物言志 借花喻人
作者写菊花,牡丹花的目的
作者以菊花和莲花面对现实的 态度,陪衬出莲花在污浊生活中保 持它高洁的情操(菊花采取逃避态 度,莲花敢于面对现实)。以人们 对牡丹和莲花的追求,把莲花的高 洁从牡丹的反衬中突现了出来,同 时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之盛 (牡丹的追慕者甚多,爱莲者甚少)。
课堂练习
区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 托“更高的”,“好的”衬托“更好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的_水_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6
课题:《爱莲说》写菊、 牡丹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难点名称:体味“衬托”手 法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导入
《爱莲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之精品。 全文119字,结构严谨,笔意超越, 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其采用托物言 志,以花喻人手法,有着深邃的思想 内容。此篇文章写出了作者洁身自好、 不甘屈服于世俗的高尚情操,表现了 作者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品质。 如此佳文,作者是如何写成的呢?
课堂小结
作者在文中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 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 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 加深,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 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愿你我 都能把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的美好品格铭记在心,做一个洁 身自好、通达正直的君子。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 的”衬托“更高的”。“坏的”衬托“好的”。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 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 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海燕》 高尔基) (以海鸭及企鹅的_胆_怯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借花喻人我知道
菊 比喻 隐逸者(清高避世,超凡脱俗)陶
牡丹 富贵者(追名逐利,贪图富贵)世人

君子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予
文章内容我明白 用菊和牡丹衬托莲; 用隐逸者和富贵者衬托君子; 用陶渊明和追求富贵的人衬托周敦颐。
衬托手法巧运用
赞美
惋惜
晋 陶渊明爱菊 (鲜) 隐逸者
(正衬)
十分
唐 世人爱牡丹 (众) 富贵者 鄙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