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竹子在中国代表—.
岁寒三友在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义

岁寒三友在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义岁寒三友,即松、竹、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象,它们被视为品格高尚、坚韧自强的品种,或者说是最富有道德和艺术价值的代表。
这些植物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刚强、清雅、超脱尘世的美德,被广泛用于文化、艺术等领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岁寒三友在中国文化中起源于宋代。
当时,三友被视为文人雅士中最喜欢的植物,成为文学、漆艺、陶瓷等工艺品的主题。
在宋代,面临了战乱和繁荣之间的巨大变动,三友象征了那些能够忍受岁月的荣辱,抵御风雨的品质。
在这个时期,松、竹、梅成为文人的美好愿望和精神寄托,也成为时代精神的象征。
松、竹、梅是岁寒三友中的三个代表。
松代表高雅、正义和忠诚;竹代表清华、纯洁和谦虚;梅代表坚韧、逆境和独立。
首先,松是岁寒三友中的代表之一。
它被认为是品质最高尚的植物之一,代表着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意志。
松木高挺,松针长而坚韧。
在中国,松被人们视作人性的象征,代表了坚韧不拔和忠诚不移的品质。
松林在中国的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象征,意味着宏伟、纯洁和高贵的品质,也代表了不屈不挠的气质和勇气。
其次,竹是岁寒三友中的另一个代表。
竹木生长环境严峻,形态矫健,象征坚强、执着。
在中国,竹子是文人墨客钟爱的植物之一,被赞誉为“正直刚健,以粘如附”。
竹笋能够在严寒的冬季顽强地生长,这成为了代表逆境中坚强与顽强精神的象征。
所以,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是坚韧、逆境和独立的象征。
最后,梅是岁寒三友中的第三个代表。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作高尚、简洁和纯粹的象征。
梅花是冬季中少有的花卉,开花时间也很短。
在中国,梅花被赞誉为“瑞雪兆丰年”,它在严寒的冬季中盛开,象征着坚强与勇气。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用于各种艺术形式中,如绘画、写意、书法等,成为了中国梅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象征之一。
总之,岁寒三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美学理念。
他们象征着坚强、清雅、超脱尘世的美德,极富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岁寒三友给人们提供了耐人寻味的思考和反思的空间,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古老而珍贵的符号。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花四君子“梅兰竹菊”与“松竹梅”一、花中四君子赞提起品格高尚,高风亮节、修养高超之类的事物,中国文人常用“梅、兰、竹、菊”这种四种植物作比喻,并且称她们为花中“四君子”。
自古我国的文人就喜欢填词、赋诗对她们大加赞美。
在众多歌颂花卉的诗、词、散文中,与“梅、兰、竹、菊”有关占的比例最大。
另外绘画大师对她们也格外青睐,除了单独画梅、兰、竹、菊外,还善画“四君子”图,从出土的陶瓷器具看,许多都画有“四君子”的图案,现在的工艺品上仍然能找到梅、兰、竹、菊的身影。
中国文人与这“四君子”之间更是有着不解之缘,并留下许多千古佳话。
如元代大画家王冕在隐居九里山时,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自号“梅花屋主”。
他善画墨梅,万蕊千花,自成一家,所作的“墨梅图”与“墨梅”诗均名扬天下。
更有一位叫林逋的宋代诗人更是痴情,他一生养鹤植梅,自称“梅妻鹤子”,终生不仕不娶。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一生便以种竹、画竹闻名于世,并非常重视对竹子的实地观察,主张画竹前“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所以他笔下的竹子,不仅能显示出四时风雨,阴晴中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而且力求表现竹子的耐寒、抗冰雪的坚贞之性。
历代文人如陶渊明、苏东坡、杜甫、陆游等都写诗文赞颂过菊花,尤其是陶渊明因为经常写菊花的诗文,被人们誉为“菊仙”,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成了菊花的代名词。
兰花也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从孔子、李白到苏东坡、郑板桥都留下有关兰花的诗文。
人们还将“国香”、“天香”、“王者之香”、“空谷佳人”等美誉封于兰花。
但更多的养花爱好者是想通过养梅、兰、竹、菊来表达高雅情怀,并陶冶自己的情操。
梅花向来是花卉中被歌咏的最多的,甚至被称为“诗人的花卉”。
比较著名的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里把梅花比喻成为“孤芳自赏”的高士;而伟人毛泽东的诗题《卜算子·咏梅》所用的笔法与陆游大不相同,更值得欣赏。
古人称为花中“四君子”指什么,“岁寒三友”指什么?

古⼈称为花中“四君⼦”指什么,“岁寒三友”指什么?四君⼦和岁寒三友是中国传统⽂化的内容,也是中国画重要的题材。
四君⼦是中国传统⽂化的题材,以梅、兰、⽵、菊谓四君⼦,他们分别是指:梅花、兰花、翠⽵、菊花。
被⼈称为'四君⼦',其品质分别是:傲、幽、澹、逸。
岁寒三友,指松、⽵、梅三种植物。
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命⼒⽽得名,是中国传统⽂化中⾼尚⼈格的象征。
四君⼦与岁寒三友,在中国应该是⼈⼈皆知吧,既然⾃⼰是学习国画的,就从国画的⾓度介绍⼀下四君⼦与岁寒三友 “四君⼦”是国画创作中惯⽤的素材,以梅、兰、⽵、菊寓意⾼贵品质和崇⾼品德,古往今来凡⽂⼈雅⼠都喜⽤“四君⼦”表现⾃⼰卓尔不凡的情趣或者作为品德的鉴戒。
表现正直、虚⼼、纯洁⽽有⽓节的思想感情。
“松⽵梅”岁寒三友早在北宋徽宗时期内府所藏的《宣和画谱》的解说中,就有关于花鸟画的记载:“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富贵。
⽽松⽵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间。
⾄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之意者,率能夺造化⽽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
”到北宋末年,“松⽵梅”的寓意是“岁寒⽽磊落”“见之于幽间”的岁寒三友,具有登⾼临远的意⽓,赋予节操美的意识形态。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种风⽓,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颜⾊,只⽤⽔墨深浅来加以表现。
兰花⼊画则⽐梅花晚,⼤概始于唐代。
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能容⼩⼈。
菊花⼊画则稍晚,⼤略始于五代,⽐起梅兰⽵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
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画菊者极少。
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
松,从战国时代起,因其常绿耐寒,⽽被世⼈神化了,带有宗教意识的“精神领域”⽅⾯的含义。
儒教象征为“节操坚贞、不屈不挠”;道教寓意为“长⽣不⽼、饱经风霜”,故在墓地陵园和寺院⼭门两旁遍植乔松与古柏。
花中四君子指什么

花中四君子指的是梅花、兰花、竹子、菊花,这几种植物都有值得人们学习的品格。
梅花的花期是在冬季,象征着坚忍不拔的美好品格。
兰花的花色淡雅且喜欢在幽静处生长,象征着谦谦君子。
竹子整年不会凋谢,有着不屈不挠、坚毅的品格。
菊花多用来形容与世无争的品质。
一、梅花
它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花朵非常淡且在幽僻处生长,因此象征着君子谦谦。
原产地是在中国,开花时有很多种颜色,白色、淡粉色或是红色,并且有着淡淡的清香。
另外,因为它的花期是在冬季,也被代表着坚韧美好的品格。
二、兰花
这是一种花色比较淡雅的花卉,喜欢在幽静的地方生长,有很多个品种,也是很常见的具有极高观赏性的植物。
它也是君子谦谦的象征,多在专家国的长江流域地区分布。
三、竹子
这类植物一整年都是不会枯萎凋谢的,有着不屈不挠的气节,象征着正直和坚毅,经常来将它形容高雅人士。
它一般是成片生长的,
有些生长会比较低矮,而有些生长得如同大树一样高大。
四、菊花
菊花有着非常美丽的外观,但是不和其它的花卉争艳,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与世无争的美好品格。
它开出的花朵清新淡雅,还有着很长的花期,因此也被象征着傲然不屈高尚品质。
岁寒三友的寓意与文化象征

岁寒三友的寓意与文化象征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梅、梅。
一般认为,岁寒三友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象征之一,代表了人们对冬季的思考与表达。
对于中国文化爱好者来说,岁寒三友是一组不可错过的文化珍品,它们蕴含了深刻的寓意和文化象征。
竹,是岁寒三友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植物。
竹子不仅色泽清爽,枝干挺拔,而且生命力极强,铁骨铮铮。
同时,它还具有高尚的品质,比如清高不染、虚怀若谷、不屈不挠等等。
从这些特性可以看出,竹子代表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坚韧不拔、刚正不阿、追求自由。
梅花也是岁寒三友中的一员,它是中国冬季的代表花卉之一。
梅花不仅色泽艳丽、花形美丽,而且卓尔不群、寒韵凝香。
因此,梅花被视为高洁、坚强、独立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梅花常被赋予悲壮的情感,比如“依然留连太白山,却下随流到汉滨”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梅花的感怀之词。
此外,梅花还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主题之一,中国古代诗词中早已传颂。
最后,岁寒三友的第三个成员——梅梅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代表了节日欢庆的标志,而且也是平凡日常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
梅梅描绘了雪地上一株梅花、一只麻雀、一朵腊梅的平淡无奇,却又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春节假期的欢乐气氛。
此外,在粤剧、昆曲和京剧等各种表演艺术中,梅梅都是经常出现的道具之一,它的存在增加了表演的艺术渲染,使观众倍感视觉享受。
综上所述,岁寒三友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和文化珍品。
竹、梅、梅花分别代表了坚韧、高洁和喜庆之意,它们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广大中国文化爱好者来说,领略岁寒三友的美,更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文化之旅。
启功“松”吴昌硕“梅”松、竹、梅岁寒三友:象征人格比喻忠贞

启功“松”吴昌硕“梅”松、竹、梅岁寒三友:象征人格比喻
忠贞
原创元谷元2017-03-29 22:14:25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
梅、竹、松是取梅寒丽秀,竹瘦而寿,松石丑而文,是三益友之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郭志光《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多为画家表达超然高洁之气概的寄托。
苏东坡有诗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启功《双松图》
收藏
举报。
岁寒三友——松、竹、梅

岁寒三友——松、竹、梅松、竹、梅是古人极为欣赏的花木,被冠以“岁寒三友”之名。
一木一竹一花而并列为友,实为中国人之独特的情趣。
从名称可以看出,这三种不同性质的花木被呼为“友”,一是因为北风凛冽,万物皆枯,唯独此三物迎风傲雪,郁郁葱葱,为人间添些许生意,伴人们度严酷寒冬,给人心以生命感召。
二是表现了古人对此三物的亲敬态度:一方面它们相互为友,遥相呼应,在寒冬中独放异彩;另一方面,它们又是人的朋友,从它们身上,人可以感受到灰暗的冬天下面生命力的涌流。
但是,此三物毕竟又有不同的属性,古人在它们的属性中,又体悟出许多不同的感受,深刻地表现了华夏民族消遣人生的独特视角。
古人认为,“天子升长松之墱”,“松为人君,梦见松者,见人君也”,“松柏为百木长也,而守宫阙”,都把木人格化了。
在古人看来,松柏也像人一样具有最优秀的品质。
《礼记》说:“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不改柯易叶。
”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庄子说:“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知松柏之茂。
”《国语》说:“高山峻原,不生草木;松柏之地,其土不肥。
”由于松柏不择土地,因而成为古代人绿化道路的理想树种。
《汉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修驰道时,路宽五十步,两边筑起墙壁,每隔三丈便栽植有一棵青松。
又由于松柏四季常青,所以,它们又成为古人寄托哀思的象征。
春秋时代,人们已习惯于给先人坟旁植松柏。
《圣贤冢墓记》载:“东平思王归国,思京师,后薨,藏东平,其冢上松柏皆西靡。
”这里,松柏不仅是死者精神永垂不朽的标志,而且,它们颇通人情,或者说死者的精灵进入松柏身体。
古人认为柏树是阴木,故柏字从白。
白乃西方正色。
柏向阴指西,不像其他树木皆向阳,所以柏树乃“木之贞德者也。
”故古人居丧期间,给先人墓冢旁植柏树者更为普遍。
《诗。
卫。
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赫其烜兮。
”在中国最早的诗集中第一次出现竹的倩影时,它就和君子联系。
南朝刘宋时代武昌人戴凯之《竹谱》说:“植物之中,有名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指出了作为植物的竹的特点,一是它既不属花草,又不属树木,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有的是实心的,有的是空心的,但相同的是都有关节。
岁寒三友花四君子

岁寒三友花四君子“梅兰竹菊”与“松竹梅”一、花中四君子赞提起品格高尚,高风亮节、修养高超之类的事物,中国文人常用“梅、兰、竹、菊”这种四种植物作比喻,并且称她们为花中“四君子”。
自古我国的文人就喜欢填词、赋诗对她们大加赞美。
在众多歌颂花卉的诗、词、散文中,与“梅、兰、竹、菊”有关占的比例最大。
另外绘画大师对她们也格外青睐,除了单独画梅、兰、竹、菊外,还善画“四君子”图,从出土的陶瓷器具看,许多都画有“四君子”的图案,现在的工艺品上仍然能找到梅、兰、竹、菊的身影。
中国文人与这“四君子”之间更是有着不解之缘,并留下许多千古佳话。
如元代大画家王冕在隐居九里山时,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自号“梅花屋主”。
他善画墨梅,万蕊千花,自成一家,所作的“墨梅图”与“墨梅”诗均名扬天下。
更有一位叫林逋的宋代诗人更是痴情,他一生养鹤植梅,自称“梅妻鹤子”,终生不仕不娶。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一生便以种竹、画竹闻名于世,并非常重视对竹子的实地观察,主张画竹前“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所以他笔下的竹子,不仅能显示出四时风雨,阴晴中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而且力求表现竹子的耐寒、抗冰雪的坚贞之性。
历代文人如陶渊明、苏东坡、杜甫、陆游等都写诗文赞颂过菊花,尤其是陶渊明因为经常写菊花的诗文,被人们誉为“菊仙”,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成了菊花的代名词。
兰花也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从孔子、李白到苏东坡、郑板桥都留下有关兰花的诗文。
人们还将“国香”、“天香”、“王者之香”、“空谷佳人”等美誉封于兰花。
但更多的养花爱好者是想通过养梅、兰、竹、菊来表达高雅情怀,并陶冶自己的情操。
梅花向来是花卉中被歌咏的最多的,甚至被称为“诗人的花卉”。
比较著名的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里把梅花比喻成为“孤芳自赏”的高士;而伟人毛泽东的诗题《卜算子·咏梅》所用的笔法与陆游大不相同,更值得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子與中國的文化淵源*從《詩經》開始詠竹。
*漢字中「竹部」文字有209個,如:筆、簡。
*工藝美術:新石器時代開始有竹雕刻藝術品。
*製作樂器:「絲竹」、「竹人」*畫竹:中唐時已形成專門的繪畫題材*融入中國園林造景
*製作器具,與食衣住行生活密切
*《爾雅》:「鞠,治薔。
」
*屈原《離騷》:「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
*菊花原產地?*象徵:高風亮節。
*菊花酒
菊花神
•晉·陶淵明
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幽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
動動腦!!!
2.請問「菊部」指的是宮廷中的什麼部門?
a.宮中的樂部
b.處理喪儀的部門
c.主司園藝的部門
d.管理飲酒的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