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合集下载

五言诗的平仄规则

五言诗的平仄规则

五言诗的平仄规则1、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格律对照例诗: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2、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格律对照例诗: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3、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李商隐《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五言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厉声教的《辛卯季春谒厉杭二公祠》等。

五言诗 平仄

五言诗 平仄

五言诗平仄1、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2、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3、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5、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6、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7、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诗词】4首五言绝句,4种平仄谱式——五言绝句近体诗的平仄谱

【诗词】4首五言绝句,4种平仄谱式——五言绝句近体诗的平仄谱

【诗词】4首五言绝句,4种平仄谱式——五言绝句近体诗的平仄谱前几日发平仄谱时,先发的七言律诗的,当时有朋友应该先学五言,我是想七言都会了,更何况五言呢?:)律诗都会了,更何况绝句呢?:)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创作五言绝句,有必要了解一下五言绝句的平仄谱。

先来回顾一下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句型:五绝的平仄谱式五言的四种平仄句型组合而成,共四种类型:第一式:首句仄起不入韵式①②③④第二式:首句平起入韵式②④①②第三式:首句平起不入韵式③④①②第四式:首句仄起入韵式④②③④把五绝的这几种谱式,理解为五律四种谱式的开头四句,更便于记忆。

首句仄起不入韵式《马诗》(其五)唐·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十一尤)第二式:首句平起入韵式《白鹭》唐· 李嘉佑江南渌水多,顾影逗轻波。

落日秦云里,山高奈若何。

第三式: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听筝》唐· 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第四式:首句仄起入韵式《塞下曲》唐· 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五言绝句,每句字数比七绝少两字,首句用不用韵关系不大。

以上四种谱式中,第一式和第三式为不入韵式,较常用,为正格谱;第二式和第四式为入韵式,较少用,其中第四式最少用,它们都是偏格谱。

这些谱式与七绝正好相反,而与五律首句不用韵的谱式相合。

这里可以看出齐梁诗歌传统的影响。

题外话:很多人说这些东西太枯燥,愿意写就写,怎么高兴就怎么写,我觉得,对!没问题!文化嘛,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想怎么样都是对的。

但是如果想多了解咱们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倒是愿意秉着学习的态度,认真的了解这些知识。

还是之前的那个比喻:老师:学英语语法,是先有语法呢,还是先有语言呢?答:先有语言!所以,一开始的《诗经》就是无拘无束的,古体诗都是奔放自由的,但是由于后人不断总结提炼规范,才出现“诗词格律”,万事万物,出现即合理,学与不学在您,您说呢!今天内容参考《诗词格律精讲》《古代诗歌》等专业书籍,不足之处请指正!。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王维《山居秋暝》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四句第三字“石”,第五句第一字“竹”,第七句第五字“歇”,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空山新雨后”的原型句式“平平平仄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或依其要领进行: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杜甫《春望》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一句第一字“国”,第四句第二字“别”,第七句第一字“白”,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国破山河在”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排列方法的要领:紧接第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或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三句第一字“露”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寄”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天”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明”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五句第一字“竹”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六句第一字“莲”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七句第一字“随”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王维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
【最新版】
目录
1.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概述
2.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起源和发展
3.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格律特点
4.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典范作品
5.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现代应用
正文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概述】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韵律形式,主要特点是每句五个字,每句中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每部分两个字,中间有一个停顿,形成“二、三”的节奏。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在唐代诗歌中达到鼎盛,被大量应用于唐诗创作。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起源和发展】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起源于先秦诗歌,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到了唐代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唐代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人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魅力。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格律特点】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格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句五个字,共四句,形成四行的诗歌结构。

2.平仄相间,即每个字的声调为平声和仄声交替出现。

第一句和第三句通常以平声字为主,第二句和第四句通常以仄声字为主。

3.每句中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每部分两个字,中间有一个停顿,形成
“二、三”的节奏。

4.每句的句末字要押韵,即要求句末字的韵脚相同。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典范作品】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是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典范作品之一,全文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现代应用】
虽然五律平仄韵律格式是古典诗歌的形式,但在现代依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一些现代诗人在创作古体诗时,仍然会采用五律平仄韵律格式,以展现古典诗歌的韵味。

五言绝句平仄规则

五言绝句平仄规则

五言绝句平仄规则五言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押韵平仄有规律。

下面是对五言绝句平仄规则的一些列举,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什么是平仄平仄是指汉字的音调,每个字有平声和仄声之分。

平声字读起来音调平稳,仄声字读起来音调变化。

二、平仄规则1.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2.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3.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4.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符合平仄规则的五言绝句1. 春风吹绿满庭芳,柳岸花丛醉人心。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2. 小楼吹笛夜风寒,明月如霜照人间。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3. 红尘随波浮沧海,白云苍狗伴长天。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4. 人生如梦难寻觅,繁华一梦又何因。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5. 清风徐来秋叶舞,明月高悬夜空明。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6. 风吹乌云散彩霞,雨后阳光点绿花。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7.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8. 九州春色泛琉璃,万象更新似水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9. 飞鸟归巢花自开,春风吹动草如海。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10. 钟声悠悠夜未央,星斗闪烁月华光。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以上是对五言绝句平仄规则的一些列举,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五言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珍贵遗产,通过合理运用平仄规则,可以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在创作五言绝句时,我们可以根据平仄规则进行押韵,使诗句更加流畅。

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意境和主题,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描写,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五言格律诗平仄韵表

五言格律诗平仄韵表

五言格律诗平仄韵表五律的平仄平仄是近体诗格律中最重要的因素。

五律平仄格式是近体诗中最基本的格式,掌握了五律的平仄格式,七律以及入律的五、七言绝句就容易得多了。

(一)五律的类型五律的平仄有四个类型,依次排列,恰好是五律的两联:A仄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C平平平仄仄,D仄仄仄平平。

五律共四联八句,将以上形式重复一次,就是一首完整的五律,下面是五律的第一种格式: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点外加圈者表示可仄可平,以下相同。

)例诗: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五律第一句不入韵。

五律首句也可入韵,倘要入韵,只须将第一句换为第四句即可,其他不变,这就衍化五律第二式:D⊙仄仄平平,B平平仄仄平。

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例诗: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倒海隅。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将第一式一、三联与二、四联位置倒换,即成五律第三式: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例诗;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同样的,将第三式的第一句换为第四句,使首句入韵,遂衍化为五律第四式:B平平仄仄平,D⊙仄仄平平。

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

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

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

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平仄目的
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可以取悦于读者,或可以传情达意,给人启发。

于是有人想到为何不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说就此诞生。

随着平仄之说的刻意发展,到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诗词气势和意境的发挥和拓展,成了诗人的蹩脚鞋或包袱,大大地误入歧途、有违初衷。

特别是平仄之说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众说纷纭,难以统一、难以规范,让学习的人无所适从,学会的人无法运用,这是对诗词文学的自我封闭,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极其不利。

诗词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大众、服务大众,我们不能因为传统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说而拒人千里,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诗词只是文体的一种,应该走进课堂、走进课本、走进考卷,让教师、学生乃至社会民众都喜闻乐见、共同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五律首句平起不入韵式(五言b2句式做首句)
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
空山新雨后,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渔舟。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杜甫《月夜忆舍弟》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二句第三字“一”,第三句第五字“白”,第七句第五字“达”,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戍鼓断人行”的原型句式“仄仄仄平平”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或依其要领进行: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④五律首句仄起入韵式(五言a2句式做首句)
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
戍鼓断人行,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边秋一雁声。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露从今夜白,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月是故乡明。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有弟皆分散,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无家问死生。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寄书长不达,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况乃未休兵。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天”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明”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五句第一字“竹”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六句第一字“莲”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七句第一字“随”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王维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②五律首句平起入韵式(五言b1句式做首句)
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
凄凉宝剑篇,பைடு நூலகம்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羁泊欲穷年。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黄叶仍风雨,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青楼自管弦。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新知遭薄俗,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旧好隔良缘。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心断新丰酒,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销愁斗几千?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三句第一字“露”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寄”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杜甫《春望》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一句第一字“国”,第四句第二字“别”,第七句第一字“白”,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国破山河在”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排列方法的要领:紧接第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或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三句第一字“感”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五句第一字“烽”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白”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第一字“浑”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一般来说,通晓格律诗要具备两种修养:掌握格律诗的平仄字音和掌握格律诗的平仄体裁。两者兼备,可以互相促进,提高效率。前面,我们已安排有专门的章节讨论如何读懂唐代的平仄字音问题,有了这个基础,看到格律诗作品便应该了解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因而通过分析律诗来介绍律诗的平仄格式,估计读者能够接受。以下先介绍五律的四种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羁”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黄”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四、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心”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李商隐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①五律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五言a1句式做首句)
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
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李商隐《风雨》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二句第二字“泊”,第五句第四字“薄”,第六句第三字“隔”,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凄凉宝剑篇”的原型句式“平平仄仄平”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排列方法的要领:紧接前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王维《山居秋暝》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四句第三字“石”,第五句第一字“竹”,第七句第五字“歇”,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空山新雨后”的原型句式“平平平仄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或依其要领进行: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