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琴文化的建筑
名校历年考研建筑史题

2005同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外建筑史中国建筑史一选择(15分)1.“殿堂”式建筑符合以下哪个特征()A 穿斗B 内柱升高C 彻上露明D 草栿2.斗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A 小木作B 大木作C 铺作D 檐下作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宋B 宋以前C 明清D元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A 隆兴寺摩尼殿B 晋祠圣母殿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D 少林寺初祖庵5.宋代的“材”作为用料度量单位取自斗拱的()A 斗高B 斗宽C拱宽 D 拱高6.《中国建筑的类型及结构》的作者是()7.以下哪位学者较早以类型学的观点来推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原型?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D)A 模数化B 承重C 装饰D 材等斗拱的作用:①增加承托的作用.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③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功能.④防雨,早期用夯土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⑤抗震,纯靠榫卯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
⑥装饰作用。
⑦等级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
⑧模数作用。
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大体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两类.从具体部位分为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A 晋B 冀C 苏D 赣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A 东周B 西汉C 唐宋D 明清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B)A 南怀仁B W·钱伯斯C J·朗世宁D 汤若望13.据“大乘的建筑观”一文的观点,以下哪条不是建筑发展的未来走向(C)A 商业化B 艺术化C 非艺术化D 大众化14.以下哪条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A 全面保护B 重点保护C 有限保护D 酌情保护15.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A 历史主义B 民族形式C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二填空(30分)1.中国古代现知最早的砖见于()遗址,主要用于(铺地)。
爱琴文化建筑资料

爱琴文化是古希腊文化前期。爱琴文明是指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间的爱琴海域的上 古文明。它是指公元前20年~前12世纪存在于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岛、希腊半岛及小亚细亚 西部的欧洲青铜时代的文明,因围绕爱琴海域而得名。在希腊文
石叠涩拱顶
狮子门
阿特柔斯宝库入口
迈锡尼城堡
涅斯托尔宫
谢谢
王宫平面
建筑总体呈长方形,按米诺斯宫室的通例,四周不设围墙望楼,全宫以长方形中央庭院为中 心(长60、宽30米),倚山而建,地势西高东低,因此庭院以西楼房有两三层,以东楼房则 有四五层,从东麓远望,层楼高耸,门窗敝廊参差罗列。
王宫
迈锡尼 ()的狮子门 。
迈锡尼的城墙通常是“蛮石式”的:他们通常由宽至八米的巨石块堆砌而成,中间不用粘合。 或者,当无法获得巨石的时候,用石头一块嵌一块地搭起。
欧洲南部的希腊半岛,东邻爱琴海。这里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海上岛屿星罗棋布,克里 特岛()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岛。相传在远古时期,这里由一个叫米诺斯的国王统治。他修建 了富丽堂皇的王宫,里面的通道纵横曲折,任何陌生人进去都不可能走出来。
王宫是一组围绕中央庭院的多层楼房建筑群,面积达2.2万平方米,宫内厅堂房间总数在1500 间以上,楼层密接,梯道走廊曲折复杂,厅堂错落,天井众多,布置不求对称,出奇制巧, 外人难觅其究竟,因此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誉之为“迷宫”。
3第三章 爱琴文化的建筑

米诺斯王宫底层平面图
生活用房 剧场 库房 正厅
复原景观
米诺斯王宫复原彩图
结构严谨,朴实无华,气氛活泼。 中央庭院为中心,左右按功能进行分区。
• 生活写照
陶罐 排水系统 国王靠背椅
卫生间以及单人浴缸
迈锡尼城(16--12世纪 BC) 坐落于高于四周40-50m的高地上,外面围一道约900m长的石墙,厚5m ,高8m。
其建筑布局、石砌技术、柱式和壁画、金属构件等都 有很高水平,对古希腊建筑颇有影响。
爱琴文化建筑的特点:
爱琴文化地区的建筑技术与亚述和叙利亚 的相似-----墙的下部用乱石砌筑,以上用土 坯,土坯墙里加木骨架,墙面抹泥或石灰,露 出木骨架,涂成深红色,构架露明,房屋显得 较轻快。
1、克里特岛建筑(2000-1500 BC):以世俗性的建筑 为主,住宅、宫殿、别墅、旅舍、 公共浴室和作坊等。 克诺索斯宫殿 公元前两千纪,以60*30M的长方形 院子为中心,平面布局混乱,内部 空间复杂。 2、迈锡尼建筑(1500-1200 BC): 设防严密。 泰伦卫城(14-12世纪 BC) 房屋整齐,巨石垒墙。 迈锡尼卫城(14世纪 BC)四周杂乱,正厅独立。 狮子门特点:1.过梁结构合理,中央厚90cm,两端渐薄。
2.叠涩券,大致正三角形,减轻过梁承重。
3、两者的关系: 不同之处:——迈锡尼粗犷雄健,克里特纤秀华丽, ——迈锡尼有极强的防御性,克里特毫不设防, 共同之处:——以正室核心的宫殿建筑群布局, ——工字性平面的大门, ——上粗下细的石柱等。
克 诺 索 斯 的 米 诺 斯 王 宫
遗址环境图
仪典
米诺斯王宫南面阶梯
迈锡尼卫城(约公元14世纪)
卫城外部景观
门上装饰
门楣饰
爱琴文化

• 2.考古发掘 • 19世纪晚期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对特洛伊 城的发掘证明了特洛伊战争确实存在 • 引起学术界对希腊传说的看法的变化 • 开始探寻克里特的米诺斯文化 • 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在克里特 岛发掘出米诺斯王宫
• 3.米诺斯克诺索斯宫殿 克里特文化公元前2000左右进入繁荣期 • 公元前1700-1500年达到鼎盛 • 宫殿繁多:以宫殿为中心的文化 • 米诺斯王朝的克诺索斯王宫规模最为宏大
古希腊文化的源头
爱琴文化
古希腊文化史参考资料(著作)
1.李天祜:《古代希腊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2.塞尔格耶夫:《古希腊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年版 3.基托:《希腊人》,徐卫翔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年版。 4.古郎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李玄伯译,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2005年。 5.荷马:《伊利亚特》,陈中梅译,花城出版社1994年 6.荷马:《奥德赛》,陈中梅译,花城出版社1994年 7.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 神谱》张竹明、蒋平译,商务印 书馆1988年 8.利奇德:《古希腊风化史》,杜之、常鸣译,辽宁教育出 版社2000年 9.威尔· 杜兰 :《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东方出版 社,1999年版。
狮子门建于公元前1350~1300年。该门由独石建成门柱,门宽3.5米,可供骑兵和战车通过。门上过梁
是块巨石,重达20吨
• 多金的迈锡尼 • 在《荷马史诗》中,荷马称迈锡尼为“铺 满黄金的地方”。 • 考古学家在陵墓中发掘出了大量的金银制 品。其中一件黄金面具被称为《阿伽门农 的面具》 • 瓦非欧金杯
爱琴海名字之由来
克里特王米诺斯之子 • 阿提卡 • 米诺牛 • 提修斯 • 提修斯与父亲的约定 • 克里特公主阿里阿德涅 • 返航 • 爱琴跳海
爱琴文化建筑特征第四章古希腊(公元前3000年—前1400年)

1、庙宇型制的演进
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大体形成,公元前5时机成熟。
1)、最初的神庙只有一间圣堂的土坯砖房屋,其型 制脱胎于氏族贵驻族宫殿里的正厅。
早期的庙宇用木构架和土坯建造,为了保护墙
面,常沿边搭一圈棚子遮雨,形成了柱廊。
2)、后来作为公共纪念物,独处建筑群的高处,向 四面八方展现。
3)、圣地里的各种活动都在露天进行,庙宇处在活 动的中心,所以它的外观很重要。长期的实践中,庙 宇外一圈柱廊的艺术作用被认识到了。公元前6—7世 纪采用围廊式的型制,并用石头建造,屋顶为木构架。
小型庙宇则在前后端设柱廊。
2、古希腊的柱式 ——爱奥尼克、多里克、科林新、人像柱。
公元前6世纪,爱奥尼克、多里克两种柱式已成型并相 当稳定。
科林新柱式产生在希腊的晚期。 柱式(Order)—是后来古罗马人的称谓。
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
产生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反 映平民(手工业者)的艺术趣味。
3)三角形山花构图的雏形 4)门的防御性 5)山花的雕刻:守卫宫殿
三角形构图的浮雕为以后希腊建筑中山花部位的雕刻提供了最早的雏形。
第四章、古代希腊的建筑(公元前11世纪——前1世纪)
一、社会背景 1、地理位置:古代希腊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西岸、爱琴
海诸岛屿;以及(后向外移民)意大利、西西里和黑海沿岸的广 大地区。 2、气候: 少雨、常绿、总是夏天。 3)政体: 自由民民主共和政体。 城邦(City-states) 奴隶制还没有普及到生产的多数领域,而小自耕农经济与独立手 工业都是古典社会全盛时期的经济基础。 4) 宗教与宗教观念:万神教,敬神方式。 5)生活与起居: 户外公众活动(希腊人——雅利安人)。 6)能够战斗的公民:训练战争的机器。 7)改良人种的斯巴达制度 8)观念与风俗: 奥林比克运动会,美裸体为容。
古代希腊建筑特点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古希腊建筑开欧洲建筑的先河,各国建筑更是深受其影响,所以要研究西方各时代和各地区的建筑,也必以希腊建筑为开端。
古希腊的发展时期大致为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1世纪,即到希腊被罗马帝国兼并为止。
从时间上分,古希腊建筑的发展时期大体上可以分为早期爱琴时期(Aegea n Architecture)、中期古典时期(Greek Architecture)和晚期希腊化时期(H ellenic Architecture)三大发展序列。
1.爱琴时期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建筑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形式。
爱奥尼亚人城邦形成了爱奥尼式建筑、风格端庄秀雅;多立安人城邦形成了多立克式建筑,风格雄健有力.到公元前6世纪,这两种建筑都有了系统的做法,称为“柱式"(见古典柱式)。
柱式体系是古希腊人在建筑艺术上的创造。
2。
古典时期公元前5~前4世纪,是古希腊繁荣兴盛时期,创造了很多建筑珍品,主要建筑类型有卫城、神庙、露天剧场、柱廊、广场等。
不仅在一组建筑群中同时存在上述两种柱式的建筑物,就是在同一单体建筑中也往往运用两种柱式。
雅典卫城建筑群和该卫城的帕提农神庙是古典时期的著名实例。
古典时期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科林斯城形成一种新的建筑柱式──科林斯柱式,风格华美富丽,到罗马时代广泛流行.3。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后期到公元前1世纪,是古希腊历史的后期,马其顿王亚历山大远征,把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和北非,称为希腊化时期。
希腊建筑风格向东方扩展,同时受到当地原有建筑风格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点。
由于宗教在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国家的神庙往往是这一国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腊亦不例外。
古希腊是个泛神论国家,人们把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认为受一位神灵支配着,因此希腊人祀奉各种神灵建造神庙。
希腊神庙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城邦公民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场所,还是储存公共财富的地方。
外国建筑史(爱琴文化建筑、古希腊建筑)

第四章—古代希腊建筑
5比较(图49-54P41书P43)详细见讲稿 ⑥柱式的结构逻辑 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1、 承重部分:柱饿坊——①垂直构体,柱作竖直划分(凹 槽) ②水平构件饿坊作水平划分(水平线脚) 2、非承重结构檐(檐口檐壁)——装饰多用此处 ⑦柱式的适应性——强调强大的生命力不受教条约束随环境规 模而变化(室内室外角柱中柱)可用于多中性质的建筑灵活 可调整:如开间细部尤其是爱奥尼适应性更强用于庙宇宫殿 Doric柱:早期的柱头象一只浅浅的碗侧面围廊弯而柔软到了古 典盛期成为一中倒置的圆锥围廊2边有提刚劲挺拔西长比柱身 粗,早期的有点沉重到怕提农包括柱头的高度比为底面直径 的5.47倍很匀称,但不具雄健的气质,槽于槽之间的相交成 很锋利的线造成光线的变化使柱显得更加峻峭有加(图说 P41P52)
第三章—爱琴文化的建筑
2、迈锡尼城的狮子门——BC2000下半叶,迈锡尼城巨石砌筑,防御性强,
结构合理。
第三章—爱琴文化的建筑
3、泰伦卫城——粗犷 雄健,防御性强。
第三章—爱琴文化的建筑
四、爱琴文化建筑的特点及成就: 1、以正室为核心的宫殿建筑群布局 2、工字形的平面的门 3、柱子的型制:上粗下细 五、作业和思考题: 爱琴文化的建筑特点有哪些?
第四章—古代希腊建筑
一、 自然状况: 1、由上百个位于爱琴 海周围得城邦组成的 地区较希腊 2、气候温和,空气透 明,适合户外活动, 雨量充足 3、生产大理石,石灰 石。 古代西腊是欧洲文化 的摇篮,古代的西腊 建筑开拓了欧洲建筑 的先河。 大致相当于中国 (东周王朝)春秋战 国时期(公元前770 年 ——前221年)。
第四章—古代希腊建筑
檐口挑出的部分的底面有一种叫顶板的装饰构件。在长方 型的石板上雕出几排圆疙瘩。每快3拢板上方有一块,其 间隔嵌板上也有一块。从间隔上,从下往上形成1;2;4 (柱距.嵌板.钉板)的节奏,构件及其间距越往上越小, 就象树木由根到梢的变化一样,有生产的活力。 Doric方棱方角,没有曲线线脚没有经过雕饰的线脚,保持 他风格的纯粹。 柱身凹槽比Doric多几个,槽与槽之间不相交,保留着一小 段圆形柱身外廊的弧面,粹而且处处与Doric对比Ionic柱: 也是风格纯 它形成很早但定型比Doric晚,在古希腊时代还有些做法有 明显的变化。 柱基是两或三层的凸圆盘和凸圆槽组成的像压缩的弹簧, 很有弹性。 所以柱身上垂直线条密而且柔和,显得轻灵。
古代西亚建筑,爱琴文化建筑,古希腊建筑

空中花园
巴比伦山岳台
波斯(Persian Empire)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 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 盛時期領土東至巴基斯坦,西北至土耳其、 欧洲的马其顿、色雷斯,西南至埃及。
历史学家把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之 间的苏美尔文明称作“早期高度文明”, 最早的苏美尔时期由数个独立的城市国家 组成,每个城市国家的中心是该城市的保 护神或保护女神的庙。每个城市国家由一 个主持该城市的宗教仪式的祭司或国王统 治。
苏美尔文化有两个中心,南部的埃利都和 北部的尼普尔。这两个中心的文化影响截 然不同。尼普尔是恩利尔的圣地。恩利尔 是阴间的主神。埃利都则是文化神恩基的 圣地,他是光和善的神。埃利都本来是一 个海港,它与外界的贸易和各种文化在这 里的融合对它的文化的发展无疑起了重要 作用。
亚述地图
纳西拔宫室内
尼尼微城墙
萨尔贡二世王宫
萨尔贡二世王宫立面
新巴比伦
公元前626年,闪米特族的一支迦勒底人占 领巴比伦,重建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 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新巴比伦城
伊斯塔尔门(Ishtar Gate) 新巴比伦的建立虽然不过百年,却建造了两河地区最豪华 的都城。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之一。原有双 层城墙,上面设有塔楼。各道城门分别用巴比伦的神祇命 名,其中最重要的主门是伊斯塔尔门,是仅有的一座用鲜 艳的青砖砌筑 ,并饰有龙、狮子和公牛等浮雕图案的城 门。。伊斯塔尔门分前后两道门,每道门有四个望楼。在 大门墙上装饰着蓝色的陶砖,上面分布着横向排列的黄色、 褐色、黑色陶砖组成的动物,如牛、狮子以及长着蛇头鹿 身兽爪的神化动物。黄褐色的浮雕和蓝色的背景构成鲜明 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王宫内墙同样用彩色陶砖 装饰,并镶嵌着植物图形和狮子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