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物分离工程第四章综合测试
智慧树答案生物分离工程(双语)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生物分离工程又称为生物加工过程的下游加工过程。
()答案:对2.下列哪些属于生物产品的特点()答案:发酵液成分复杂;目标产物的浓度低;产品质量要求更加严格;稳定性差3.下列关于生物分离过程中常用的几大类生物产品活性测定方法,描述正确的是()答案:基于动物模型的活性测定方法通常最耗时且重现性低,成本高;体外的生化测定方法通常是几类方法中最为便宜且更方便、快捷的一种;基于模式细胞的活性测定方法,通常要比基于动物模型的测定的周期短、成本低且重现性好4.下列哪些属于生物产品加工精制常用的单元操作()答案:结晶;冷冻干燥5.若经过一步单元操作后,目标产物的浓缩率大于1,则说明目标产物在该过程中得到富积。
()答案:对第二章1.过滤预处理的方法不包括以下( ) 答案:搅拌2.去除发酵液中的高价铁离子通常是加入()答案:黄血盐3.关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深层过滤的过滤介质主要为填充于过滤器中的硅藻土、沙或颗粒活性炭等 ;滤布在滤饼过滤中仅起支撑作用;深层过滤主要适用于固含量相对较低的发酵液;板框式过滤机和鼓式真空过滤机是工业中常用的两类过滤设备4.与过滤相比,离心的主要缺点在于设备投资费用高、能耗大、固相干燥程度不如过滤。
()答案:对5.关于离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在提高离心分离效果方面,增加转子半径要比提高转速更有效第三章1.细胞膜的结构是决定细胞破碎难易的关键。
()答案:错2.根据细胞结构的性质,各种细胞破碎由难到易的先后顺序为:()答案:Yeast>G+>G->Animal Cell3.酶溶法中加入溶菌酶作用于G+的效果要比G- 明显。
()答案:对4.下列对植物细胞具有较好破碎效果的物理破碎法是()答案:珠磨5.渗透压冲击法是最为温和的一类细胞破碎方法,易于破碎动物细胞和G-质膜中的蛋白质( )答案:对第四章1.下列哪些生物产品料液特性对于后续生物产品的萃取过程造成影响:()答案:生物料液中组分种类的复杂性和相的复杂性,其全部(或部分)特性是难以得到;生物产品往往稳定性差;生物料液中有可溶的或者不可溶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成分,影响其传质速率和相分离2.青霉素是较强的有机酸,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水相中pH从3升至6时,分配系数会()答案:明显降低3.下列关于胶团和反胶团描述正确的有()答案:胶团和反胶团的构成都有三要素:水相、有机相和表面活性剂;胶团是水包油的微乳液;反胶团是油包水的微乳液4.下列关于双水相萃取描述不正确的有()答案:聚乙二醇/葡聚糖系统相比较聚乙二醇/盐系统产生的废水更难处理5.下列关于超临界流体描述不正确的有()答案:其密度仅与压力有关第五章1.下列关于沉淀法描述正确的有()答案:兼具分离与浓缩双重作用;是一种粗分离的方法;加入试剂(沉淀剂)或改变温度等方法,引起溶质周围物理环境的变化来降低溶质溶解度,使产物形成固相从溶液中析出而达到分离2.影响蛋白质盐析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项()答案:含氧量3.下列关于有机溶剂沉淀法描述正确的有()答案:有机溶剂加入使蛋白质分子间静电相互吸引力增加;通常加入与水互溶的极性有机溶剂;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乙醇和丙酮4.关于Cohn经验方程式,下述说法正确的有()答案:是描述高离子强度对蛋白质溶解度影响的一个经验式;相同盐类、不同蛋白质或相同蛋白质不同盐类的情况下,Ks值均不相同;Ks为盐析常数,与溶液的pH及温度无关,只依赖于蛋白质及盐的种类5.β盐析法主要是靠改变离子强度进行盐析作用()答案:错第六章1.下列哪种膜分离技术的过程驱动力与其它不同?()答案:Dialysis2.超滤膜主要用于什么的分离?()答案:不含固形物的料液3.透析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溶液的脱盐()答案:对4.下列关于各向异性膜分离技术的表述正确的为()答案:支撑层决定了各向异性膜的透过通量;各向异性的膜是指膜在厚度方向是不对称的;超薄层决定了各向异性膜的截留物尺寸5.下列有关膜组件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答案:板式和管式膜组件相对较易清洗,但存在单位体积的膜面积较小的缺点;常见的有平板式、螺旋卷式、管式和中空纤维式等;膜组件是由膜、固定膜的支持体、间隔物及收纳这些部件的容器构成的一个单元第七章1.下列关于色谱分离技术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答案:紫外检测器是蛋白质、核酸和糖类分离分析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测器2.下列关于凝胶过滤色谱GFC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答案:通常不需要梯度洗脱;GFC是一种基于分子尺寸和形状不同来分离的技术;对于大部分球形蛋白质而言,相同时间内进入GFC的分离柱,分子量越大则其在柱中的实际运行路径越短,流出柱所需的时间越短3.下列有关离子交换色谱IEC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与凝胶过滤的操作不同,典型的IEC操作包括:平衡、结合、洗脱和再生四个阶段;按照离子交换基团在是否能够在很广的pH范围内能够始终保持离子化状态,IEC的介质可分为强离子交换和弱离子交换两类;IEC是基于目的组分带电特性的不同而分离的技术4.下列有关反相色谱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流动相常以水为基础溶剂,加入一定比例的极性有机溶剂如乙腈或甲醇等;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则称为反相色谱;溶质分子疏水性越大,经反相色谱时出峰越慢5.下列有关亲和色谱AFC的描述不正确的是()答案:AFC固定相与目的产物的一对一专一性结合,粗原料液经AFC仅需一步法纯化,则一定得到电泳纯样品第八章1.下列电泳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答案:迁移率为带电粒子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仅与粒子所带电荷数和质量有关2.电渗现象会加快样品的表观迁移速率()答案:错3.毛细管中实现电泳分离的主要优点是电泳速度快,分离时间短,分辨率高,分析样品少,应用广泛。
高中生物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测试题1

化钝市安居阳光实验学校第三中学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双基训练1、所谓质壁分离中的“质壁”分别是指()A.细胞质、细胞壁B.细胞质基质、细胞壁C.原生质层、细胞壁D.原生质、细胞壁2、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液的浓度及颜色变化是()A.浓度增大,颜色变浅B .浓度增大,颜色变深C.浓度降低,颜色变浅D.浓度降低,颜色变深3、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植物细胞中,水分子经过的结构依次是()A.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细胞壁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C.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D.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4、有关原生质层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去掉细胞壁的植物裸露细胞是原生质层B.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原生质C.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核D.组成原生质层的主要生命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5、当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水分子的运动情况是()A.水分子只进不出B.水分子只出不进C.单位时间内进入细胞的水分子数多于从细胞中出来的水分子数D.单位时间内从细胞内出来的水分子数多于进入细胞的水分子数6 、利用高浓度的盐水杀菌的原理是()。
A. 盐水中的氯离子有杀菌的作用B. 高浓度盐水中水分不足,不利于细菌生长C. 细菌由于脱水而死亡D. 钠离子有杀菌作用7、如右图所示,在U型管的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细胞色素c (分子量是1.3万道尔顿的蛋白质)水溶液(红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
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A.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B.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C.a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红色D.a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无色8、洋葱鳞片叶放在0.35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0.25g /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放在0.29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这表明()A.洋葱表皮细胞已经死亡 B.细胞膜不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C.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导致渗透平衡 D.细胞液浓度为0.29 g/mL 左右9、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生物分离工程 第4章-细胞的破碎-

细胞壁的组成与结构
微生物 壁厚/nm 层次 主要组成 革兰氏阳性 细菌 20~80 单层 肽聚糖(40 %~90%)、 多糖、胞壁 酸、蛋白质、 脂多糖(1 %~4%) 革兰氏阴性 细菌 10~13 多层 酵母菌 100~300 多层 霉菌 100~250 多层
肽聚糖(5 葡聚糖(30 多聚糖(80 %~10%) %~40%) %~90%) 脂类、蛋白质 脂蛋白、脂 甘露聚糖 多糖(11 (30%)、 %~22%) 蛋白质(6 磷脂、蛋白 %~8%)、 质 脂类(8.5 %~13.5)
n
为了研究细胞的破碎,提高其破碎率,有必要了解各种微 生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
8
第一节 细胞壁的组成与结构
微生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外层均为细胞壁,细胞 壁里面是细胞膜,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仅有 细胞膜。 通常细胞壁较坚韧,细胞膜脆弱,易受渗透压 冲击而破碎,因此细胞破碎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细胞壁。 不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完全相同,故细胞 壁的机械强度不同,细胞破碎的难易程度也就 不同。
在细胞内沉积。 脂类物质和一些抗生素包含在生物体中。
对于胞内产物需要收集菌体或细胞进行破碎。
5
细胞破碎的必要性
表1 胞内酶举例
酶 L-天冬酰氨酶 过氧化氢酶 胆固醇氧化酶 β-半乳糖苷酶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来源 Eruinia Caratovora Escherichia Coli Aspergillus niger Nocardia hodochrous Kluyveromyces fragilis Saccharomyces lactis Aspergillus niger Penicilluim notatum Yeast 应用范围 治疗急性淋巴癌 牛奶灭菌后H2O2的清除 胆固醇浆液分析 在牛奶/乳清中乳糖的水解 作用 葡萄糖浆液分析 食品中氧的清除 临床分析
生物分离工程第四章综合测试

第四章萃取一、名词解释萃取:是利用液体或超临界流体为溶剂提取原料中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操作。
反萃取:通过调节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作成为反萃取。
分配系数: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溶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时,其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即K=溶质在萃取相中的浓度/溶质在萃余相中的浓度=C2/C1。
分离因子:萃取剂对溶质A和B的选择或分离能力可以用分离因子表示。
即α=(C2A/CIA)/(C2B/C1B)=KA/KB(C:浓度;下标1,2分别表示萃余相和萃取相;A、B:溶质;α越大,A和B越容易分离,分离效果越好)超临界流体:物质均具有其固有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强,在P-T相图上称为临界点,在临界点以上物质处于即非液体也非气体的超临界状态,这时的物质称为超临界流体。
化学萃取:化学萃取是指利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脂溶性复合因子实现水溶性溶质向有机相的分配,主要用于一些氨基酸和极性较大的抗生素的萃取。
双水相体系:某些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超过一定浓度后可形成两相,并且在两相水分均占有很大比例,即形成双水相系统。
萃取因子:即萃取平衡后萃取相和萃余相中质量之比。
用E表示。
盐效应:由于同一双水相系统中添加不同的盐产生的相间电位不同,故分配系数与静电荷数的关系因无机盐而异,这称为盐效应。
二、选择1.萃取利用的是物质在两相之间的___B___不同来实现分离或纯化。
A.溶解度比B.分配系数C.分离系数D.稳定常数2.下列搭配中不适合双水相萃取的是____C__。
A.聚乙二醇/磷酸盐B.葡聚糖/甲基纤维素C.聚乙二醇/丙三醇D. 聚乙二醇/葡聚糖3.荷电溶质分配系数的对数与溶质的净电荷数成___A___关系,称为______。
A.正比/盐效应B.指数/塞曼效应C.非线性/道南效应D.反比/法拉第效应4.对于超临界流体萃取,溶解萃取物时通常__C____;分离萃取物时通常______。
(完整版)生物分离工程练习题二(第4-5章)

《生物分离工程》练习题二(第4~5章)一、选择题(22分)1、以下哪项不是在重力场中,颗粒在静止的流体中降落时受到的力( B )A.重力 B。
压力 C.浮力 D. 阻力2、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A )A.越小B.越大 C。
不变 D.无法确定3、等密度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 A )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4、差速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 B )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5、以下各物质可用于密度梯度离心介质的是( D )。
A。
蔗糖 B。
聚蔗糖 C。
氯化铯 D。
以上均可6、当两种高聚物水溶液相互混合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可能产生(D)A。
互不相溶,形成两个水相 B. 两种高聚物都分配于一相,另一相几乎全部为溶剂水C。
完全互溶,形成均相的高聚物水溶液 D. 形成沉淀7、超临界流体萃取中,如何降低溶质的溶解度达到分离的目的(C)A.降温 B升高压力 C。
升温 D。
加入夹带剂8、物理萃取即溶质根据(B)的原理进行分离的A。
吸附 B.相似相溶 C分子筛 D 亲和9、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适用于提取( B )A、极性大的成分B、极性小的成分C、离子型化合物D、亲水性成分10、在萃取液用量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种萃取方式的理论收率最高(C)A。
单级萃取 B。
三级错流萃取 C.三级逆流萃取 D.二级逆流萃取11、关于萃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酸性物质在酸性条件下萃取 B碱性物质在碱性条件下萃取C. 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进行提取D. 两性电解质偏离等电点时进行提取12、液一液萃取时常发生乳化作用,如何避免(D)A.剧烈搅拌 B低温 C.静止 D.加热13、在葡聚糖与聚乙二醇形成的双水相体系中,目标蛋白质存在于(A)A.上相 B下相 C.葡聚糖相 D。
以上都有可能14、超临界流体萃取中,如何降低溶质的溶解度达到分离的目的(C)A.降温 B升高压力 C.升温 D.加入夹带剂15、关于反萃取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物分离工程课后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课后答案【篇一: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9章16k含答案)】ass=txt>一、选择题1、以下物质不属于凝聚剂的存有(c)。
a、明矾b、石灰c、聚丙烯类d、硫酸亚铁2、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不包括(c)a.加热b絮凝c.离心d.调ph3、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采用哪种固液拆分手段(b)a.离心分离b过滤器c.下陷d.约束条件4、那种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工业生产(a)a.高压匀浆b超声波碎裂c.渗透压冲击法d.酶数学分析5、为大力推进过滤器效果通常采用(c)a.电解质b高分子聚合物c.惰性助滤剂d.活性助滤剂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c)a.离心b过滤c.超滤d.双水相萃取7、以下哪项不属于发酵液的预处理:(d)a.冷却b.调phc.高温高压和汇聚d.层析8、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c)a.过滤b.萃取c.离子交换d.蒸馏9、从四环素发酵液中除去铁离子,需用(b)a.草酸酸化b.加黄血盐c.加硫酸锌d.氨水碱化10、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b)a.减少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b.中和电荷,毁坏水膜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11、使蛋白质盐析可加入试剂(d)a:氯化钠;b:硫酸;c:硝酸汞;d:硫酸铵12、盐析法提纯酶类就是根据(b)展开提纯。
a.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纯化方法b.调节酶溶解度的方法c.根据酶分子大小、形状相同的提纯方法d.根据酶分子专一性融合的提纯方法13、盐析操作中,硫酸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b)a.酸性条件b碱性条件c.中性条件d.和溶液酸碱度无关14、有机溶剂沉淀法中可使用的有机溶剂为(d)a.乙酸乙酯b正丁醇c.苯d.丙酮15、有机溶剂为什么能结晶蛋白质(b)a.介电常数大b介电常数小c.中和电荷d.与蛋白质相互反应16、蛋白质溶液展开有机溶剂结晶,蛋白质的浓度在(a)范围内适宜。
a.0.5%~2%b1%~3%c.2%~4%d.3%~5%17、生物活性物质与金属离子构成容易溶性的复合物沉析,然后适用于(c)除去金属离子。
生物分离工程第四章沉淀分离法

3、特点
• 沉淀效果很好; • 选择性好 • 容易使生物分子变性 • 复合物难分解
• 丙酮(浓度40-50%) :沉析作用更强,用量省,但毒 性大,应用范围不广;
• 特点:
– 介电常数小, 60%乙醇的介电常数是48
– 容易获取
40-50%丙酮的介电常数是22
4.有机溶剂沉淀的特点
• 分辨率高; • 溶剂容易分离,并可回收使用; • 产品洁净(有机溶剂易祛除); • 容易使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变性失活; • 应注意在低温下操作; • 成本高
沉淀法分离蛋白质的特点有:
1 在生产的前期就可使原料液体积很快地减小10~50 倍,,从而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费用;
2 使中间产物保持在一个中性温和的环境;
3 可及早地将目标蛋白从其与蛋白水解酶混合的溶液中 分离出来、避免蛋白质的降解,提高产物稳定性;
4 用蛋白质沉淀法作为色谱分离的前处理技术,可使色 谱分离使用的限制因素降到最低。
(七)选择性变性沉淀法
• 选择一定的条件使溶液中存在的某些杂质蛋白 变性沉淀下来,而与目的物分开,这种分离方 法就称为选择性变性沉淀法
• 在操作之前要对欲分离的物质中的杂蛋白等杂 质的种类、含量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有比较全 面的了解。
使用时需慎重!!!!
选择性变性的方法
• 选择性热变性:对于α-淀粉酶等热稳定性好 的酶,可以通过加热进行热处理,使大多数杂 蛋白受热变性沉淀而被除去。
生物分离工程总复习题

生物分离工程总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复习题1.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在生物技术领域,通常将生物产品的生产过程称作生物加工过程,包含优良生物物种的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反应过程(酶反应、微生物发酵、动植物细胞培养等)及目标产物的拆分提纯过程,后者又称作下游加工过程。
生物产物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对生物产品要求的严格性。
因此导致下游加工过程的成本往往占整个生物加工过程成本的大部分。
生物拆分工程研究的根本任务:设计和优化拆分过程,提升拆分效率,增加拆分过程步骤,延长拆分操作方式时间,达至提升海口收率与活性、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生物拆分工程的特点就是什么?1.产品丰富产品的多样性导致分离方法的多样性2.绝大多数生物分离方法来源于化学分离3.生物分离一般比化工分离难度大3.生物拆分工程可以分成几大部分,分别包含哪些单元操作方式?生物拆分过程通常分后四步:1.固-液拆分(不溶物的除去)Vergt、过滤器、细胞碎裂目的就是提升产物浓度和质量2.铀(杂质斯维恰河)离子交换吸附、萃取、溶剂萃取、反胶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以上分离过程不具备特异性,只是进行初分,可提高产物浓度和质量。
3.纯化色谱、电泳、结晶以上技术具有产物的高选择性和杂质的去除性。
4.精制结晶、干燥在设计下游分离过程前,必须考虑哪些问题方能确保我们所设计的工艺过程最为经济、可靠?(1)产品价值(2)产品质量(3)产物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边线(4)杂质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边线(5)主要杂质独有的物化性质就是什么?(6)相同拆分方法的技术经济比较上述问题的考虑将有助于优质、高效产物分离过程的优化。
5.生物分离效率有哪些评价指标?目标产品的浓缩程度――浓缩率m2.目标产物的拆分提纯程度――拆分因子或拆分系数α3.回收率rec第二章细胞分离与破碎复习题1.简述细胞破碎的意义一、细胞破碎的目的由于存有许多生化物质存有于细胞内部,必须在提纯以前将细胞碎裂,并使细胞壁和细胞膜受相同程度的毁坏(减小通透性)或碎裂,释放出来其中的目标产物,然后方可展开抽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萃取一、名词解释萃取:是利用液体或超临界流体为溶剂提取原料中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操作。
反萃取:通过调节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作成为反萃取。
分配系数: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溶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时,其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即K=溶质在萃取相中的浓度/溶质在萃余相中的浓度=C2/C1。
分离因子:萃取剂对溶质A和B的选择或分离能力可以用分离因子表示。
即α=(C2A/CIA)/(C2B/C1B)=KA/KB(C:浓度;下标1,2分别表示萃余相和萃取相;A、B:溶质;α越大,A和B越容易分离,分离效果越好)超临界流体:物质均具有其固有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强,在P-T相图上称为临界点,在临界点以上物质处于即非液体也非气体的超临界状态,这时的物质称为超临界流体。
化学萃取:化学萃取是指利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脂溶性复合因子实现水溶性溶质向有机相的分配,主要用于一些氨基酸和极性较大的抗生素的萃取。
双水相体系:某些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超过一定浓度后可形成两相,并且在两相水分均占有很大比例,即形成双水相系统。
萃取因子:即萃取平衡后萃取相和萃余相中质量之比。
用E表示。
盐效应:由于同一双水相系统中添加不同的盐产生的相间电位不同,故分配系数与静电荷数的关系因无机盐而异,这称为盐效应。
二、选择1.萃取利用的是物质在两相之间的___B___不同来实现分离或纯化。
2. A.溶解度比 B.分配系数 C.分离系数 D.稳定常数3.下列搭配中不适合双水相萃取的是____C__。
4. A.聚乙二醇/磷酸盐 B.葡聚糖/甲基纤维素5. C.聚乙二醇/丙三醇 D. 聚乙二醇/葡聚糖6.荷电溶质分配系数的对数与溶质的净电荷数成___A___关系,称为______。
7. A.正比/盐效应 B.指数/塞曼效应8. C.非线性/道南效应 D.反比/法拉第效应9.对于超临界流体萃取,溶解萃取物时通常__C____;分离萃取物时通常______。
10. A.降压降温/加压加温 B.降压加温/加压降温11. C.加压降温/降压加温 D.加压降温/降压加温5. 对于液液萃取时的两相,下列名词中搭配正确的是_A B D_____。
A.上相/下相B.萃取相/萃余相C.萃取相/料液相D.溶剂相/物料相6. 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__BC__。
A.pH值越小有利于弱碱的萃取B.pH值越大有利于弱碱的萃取C.pH值越小有利于弱酸的萃取D.pH值越大有利于弱酸的萃取7. 下列属于多级逆流萃取的特点的是____A D__。
A.萃取液消耗量较小B.萃取时耗能很大C.萃取产物浓度较低D.萃取比较完全8. 溶剂萃取时,在水相加入下列哪个物质能使CH3COOH易于萃取( A )A.HCLB.H2O 3.CH3CH2OH 4.NH3.H2O9.PH=3.8的澄清发酵液中含有两种化学修饰的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A和B,活性分别为1和2(任意单位).用醋酸戊酯萃取,分配系数分别为m A=31,m B=11.利用多级逆流多级萃取,H=9.6L/h,L=0.51L/h,回收90%的头孢菌素A,计算所需级数及萃取相浓度.( )A.2, y n,A=8.47 y n,B=19.8B.2, y n,A=16.9 y n,B=8.65C.3, y n,A=8.47 y n,B=8.65D.3, y n,A=16.9 y n,B=19.810.在PEG/Dx系统中,若降低葡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且成相系统的总浓度越高,则分配系数和系线( B )A.减小越短B.增加越长C.减小越长D.增加越短11.通过测定不同盐类存在下分配系数与PH值之间的关系曲线的交点,可测定蛋白质,细胞器以及微粒的( D )A. △φB. MC. HFD. PI12.超临界萃取,临界点附近的超临界状态下等温线的斜度,随压力升高超临界流体密度( C )A.平缓增大B.平缓减小C.陡峭增大D.陡峭减小13.当分离因子增大的时候,溶质A和溶质B的分离效果( A )A.越好B.越差C.不影响14.工业萃取的主要步骤有(ABC )<多选>A.混合B.分离C.溶剂回收D.清洗15.无机盐对物质分配平衡的影响( B )A、蛋白质表面电荷数B、蛋白质疏水性C、室温条件D、相对分子量16.以下哪种方法可通过改变操作压力实现溶质的萃取和回收,同时温度保持不变的(A )A、超临界流体萃取B、等温法C、吸收法D、萃取法17. 能行成双水相的体系为:(A )A.两水相互不相容B.两水相符合凝聚C.两水相完全互溶D.两水相相互反应18.无机盐离子对物质分配平衡的影响不包括:(B )A.对相间电位的影响B.对沉淀系数的影响C.对蛋白质疏水性的影响D.对双水相系统组成的影响19.萃取分配定律成立的条件为 C 。
A.恒温恒压B.恒温恒压,溶质在两相中相对分子质量相等C.恒温恒压,溶质在两相中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低浓度范围D.恒温恒压,低浓度范围20. 分配系数在 C 情况下是常数。
A.溶质在两相中的分子形态相同B.达到相平衡时C.低浓度范围D.较高浓度时21.在多级错流萃取中,若萃取平衡符合线性关系,并且各级萃取流量之和为一常数,各级萃取流量均相等时萃取分率A 。
A.大B.相等C.小D.不确定22.在pH为等电点的双水相中蛋白质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与双水相的疏水因子HF呈线性关系,则直线的斜率定义为A 。
A.双水相的疏水性因子B.蛋白质的分配系数C.蛋白质的静电荷数D.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23.在pH为等电点的双水相中,蛋白质主要根据 C 产生各自分配。
A.荷电荷的大小B.分子量差异C.疏水性差异D.荷电荷性质24.在pH=pI的双水相中,若双水相疏水因子HF=0,则蛋白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为 C 。
A.无穷大B.零C.1D.0<m<125.有机溶剂萃取通常操作是在A C 下进行有利于目标产物的回收与纯化,A.较低温度B.较高温度C.室温D.任何温度26.液固萃取是利用液体提取固体的有用成分的 C 分离操作。
A.溶解B.吸附C.扩散D.渗透27. 溶质在液—液两相中达到萃取平衡时,萃取速率为( B )。
A.常数B.零C.最大值D.最小值28.溶质在两相达到分配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 C )。
A.相等B.轻相大于重相中的浓度C.不再改变D.轻相小于重相中的浓度29.红霉素是碱性电解质,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水相从pH 9.8降至pH 5.5时,分配系数会( B )。
A.不改变B.降低C.先升后降D.增加30.青霉素是较强的有机酸,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水相中pH 从3 升至6时,分配系数会( A )。
A.明显降低B.变化不大C.明显增加D.恒定不变31.非电解质溶质在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 A )。
A.减小B.增大C.趋近无穷D.变化不大32.疏水因子HF 一般随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和盐析浓度的增大而( B )。
A.减少B.增大C.恒定D.趋近于零33.在PEG/DX 双水相中,若添加的无机盐使相间电位差0ϕ∆<,要使蛋白质分配于富含PEG 的上相中,应调节pH ( B )。
A.等于蛋白质的等电点B.大于等电点C.小于等电点D.等于734.在有机溶剂萃取中,无机盐的存在( B )溶质向有机相中分配。
A.不影响B.有利于C.不利于D.以上答案都不对35.双水相的疏水因子HF 值越大,则溶质的分配系数越( A )。
A.大B.小C.趋近于1D.趋近于零36.超临界流体在其临界温度和压力附近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其( C )发生很大的变化。
A.粘度B.体积C.密度D.质量37.超临界流体萃取的萃取速度( C )液—液萃取。
A.低于B.等于C.大于D.近似等于38.以下关于有机溶剂或稀释剂的选择标准中不正确的是 ABCA .与目标产物极性相似的有机溶剂做萃取剂B .与水相互不相溶C .毒性低、腐蚀性小、闪点高的溶剂D .与水相有较大密度差,表面张力适中39.在某有机酸的萃取中,轻相溶质的浓度x 与重相溶质浓度y 符合Henry 定律y=0.3x ,上下相的体积比为1.5:1,则该萃取分率为 B 。
A .69.97% B.31.03% C.57% D.43%三、填空1.以液体为萃取剂时,如果含有目标产物的原料也为液体,则称此操作为 液液萃取;如果含有目标产物的原料为固体,则称此操作为 液固萃取 。
2.在液液萃取中,根据萃取剂的种类和形式的不同又分为 有机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液膜萃取和反胶团萃取 等。
3.物理萃取时,弱酸性电解质的分配系数随PH 值降低而 增大 ,而弱碱性电解质则 减小 。
4.萃取操作一般在 常 温或 较低 温下进行。
5.无机盐的存在可 减小 溶质在水相中的溶解度,有利于溶质向有机相中分配。
6.单级混合-澄清式萃取,萃取分数(回收率)为 E/(1+E) ;多级错流接触萃取,萃取分数为 (1+E)n -1/(1+E)n ;多级逆流萃取,萃取分数为 E n+1-E/E n+1-1 。
7.可形成双水相的双聚合物体系很多,如 聚乙二醇/葡聚糖体系 , PEG/磷酸盐体系, 。
8.生物大分子的分配系数取决于溶质与双水相系统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其中主要的有 静电作用 、 疏水作用 和 生物亲和作用 等。
9.若降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则蛋白质易分配于 富含 该聚合物的相中。
10. 水或有机剂以微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有机相或水相中的现象称为 乳化_11. 分配系数可用下式计算的条件为 稀溶液 ; 溶质对溶剂之间的互溶度没有影响 ; 溶质之间不发生缔合和解离21C K C ==溶质在萃取相中的浓度溶质在萃余相中的浓度12.化学萃取是利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发生 _化学反应_生成脂溶性的复合分子的过程。
13. 在有机溶剂萃取中,分离因子a=KA/KB, 其越大___,A 组分和B 组分越容易分离,当a= 1 时,A 与B 几乎不能分离。
14. 二氧化碳由于其临界温度仅有_31.3_度,其接近常温又无毒稳定 价格低廉,故常常用作超临界流体。
其临界压力为__73.8_Mpa。
15.超临界流体萃取的过程是由_萃取___ 过程和_分离_过程组合而成的。
16.双水相萃取的规模放大非常容易,是因为其能耗_低__,时间短,容易实现_连续_ 性操作。
17.请写出分配定律的公式:__K= C2 / C1_______,其应用条件是_稀溶液_____,_溶质对溶剂之间的互溶度没有影响__,__溶质之间不发生缔合和解离___18. 弱电介质在两相中分离平衡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_弱电解质在水相中达到解离平衡___,__未解离的游离电解质在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__19.化学萃取平衡主要应用于:___氨基酸__,_____抗生素__20.化学萃取氨基酸常用的溶剂有___己烷____,___异辛烷____21.常用抗生素萃取剂长链脂肪酸、四丁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