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文学常识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诗经》诗经文学常识整理 简单易记

《诗经》诗经文学常识整理    简单易记

《诗经》文学常识整理简单易记
《〈诗经〉二首》包括《关雎》和《蒹葭》。

《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 首。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采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风多是各地民歌;
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
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赋是铺陈直叙,即把人的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常与排比结合。

比是比喻,即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是托物起兴,即先从别的事物说起,引起所咏之物。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1.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重章叠句是指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每章的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便于尽情抒发作者的感情,深化意境,增强节奏感、音乐美。

2.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

3.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1. 《诗经》那可是老厉害了呀!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呢,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就好比咱现在的歌曲集一样,里面啥样的诗都有。

比如《关雎》,那浪漫的爱情描写,哎呀,真让人陶醉啊!2. 《诗经》的内容可丰富啦!有描写爱情的,哇,那情感细腻得哟!像《蒹葭》,不就把那种对心爱之人的追寻写得超好嘛!这就跟咱现在追求梦想一样,执着又动人。

3. 你知道吗,《诗经》里的诗歌形式多样得很呢!有四言的、五言的,变换着来。

这就好像一场精彩的表演,各种节目轮流登场,有趣极了!比如《氓》,长短句结合,多有意思。

4. 《诗经》的创作手法也很独特哦!什么赋比兴,真的很妙呀!就像给诗加上了魔法翅膀。

像《桃夭》,用桃花来比喻新娘的美丽,多形象啊!5. 咱可别小瞧《诗经》的影响力呀!它对后来的文学影响那叫一个深远。

可以说后面的好多作品都有它的影子,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

想想那些经典作品,不都或多或少有着《诗经》的基因嘛。

6. 《诗经》的语言优美得嘞!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出深深的情感。

好比《击鼓》里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哇,多经典!这语言魅力,杠杠的。

7. 《诗经》的作者那可都是民间的大才子呀!虽然咱都不知道他们具体是谁,但他们的才华那是没得说了。

这就跟现在的网络高手似的,不露声色却才华横溢。

你说《硕鼠》写得多生动!8. 《诗经》里还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呢!多接地气啊。

就像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能在里面找到影子。

《七月》不就是对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嘛。

9. 《诗经》真的是太了不起啦!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好好去欣赏它、理解它呀,可不能让这么好的东西被埋没呀!。

专升本《诗经》文学常识

专升本《诗经》文学常识

专升本《诗经》文学常识先秦分为夏、商、周。

周分为西周(烽火戏诸侯)和东周东周有春秋、战国。

《诗经》收录春秋中叶,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光辉起点。

共305首,又称“诗三百”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包括风、雅、颂;表现手法赋、比、兴。

合称“诗经六义”“风”(160首)民歌,(15个)国家民歌。

“雅”(105首)朝廷乐歌,大雅(赞);小雅(怨)“颂”(40首)宗庙祭歌。

(周颂、商颂、鲁颂)“赋”即记述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推动事物发展的动植物。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比”即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类比。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兴”即所谓含蓄温婉的引出想要表达的。

(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

)《诗经》内容.批判统治者的腐朽黑暗。

.控诉兵役徭役的沉重。

.歌颂美好的爱情与幸福的婚姻。

.赞美劳动者的辛勤与善良。

.揭示古代妇女的不幸。

开创了“弃妇诗”之先河。

《诗经》的特征.多用四言,间以杂言。

.重章叠字,一唱三叹。

.双声叠字,朗朗上口。

.押韵和谐,质朴优美。

《诗经》是了解周朝社会的第一手资料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多首诗,用一句话来概括,是真情流露。

”读解:《诗》就是《诗经》,孔子之前还没有“经”之名,汉人才定的六经。

《诗经》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到春秋时期的311篇诗歌,作者属于不同地区、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不同人群,作品涉及到劳动与爱情、家庭与工作、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祀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所以又被称为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思无邪”的字面意思是想法没有绕弯,可以理解为《诗经》流露出的是没有经过他人转述的作者最本真的情感。

比如当孔子告诉我们《关雎》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时,我们接受的已经不再是《关雎》的真情流露,而是孔子对《关雎》的真情流露了。

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
1.《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2.《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开端(屈原的《离骚》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4.《诗经》收集周代(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间)诗歌305篇。

5.《诗经》起初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才把它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6.《诗经》是孔子收集的。

7.《诗经》六义
内容:风:又称“十五国风”。

内容为各地土风歌谣。

雅:朝廷的正声雅兴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表现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记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8.孔子评价《关雎》:“《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高考文学常识诗经知识

高考文学常识诗经知识

高考文学常识诗经知识关于任何事物的知识都有五个层次或者要素:事物的名称、定义、形象,有关事物的智识或者知识,以及事物本身——这才是知识的真正目标。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文学常识诗经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文学常识诗经1《诗经》文学常识1、《诗经》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2、《诗经》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它的艺术创作方面的成就,给予后世文学以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3、《诗经》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它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4、《诗经》编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为各地民歌。

“雅”分“大雅”和“小雅”;“大雅”多系西周五室贵族之作,大都是记述周历史,歌颂祖先功德,“小雅”除一部分宴会乐歌外,其余多系政治讽喻,作者多属贵族文人。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5、《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6、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高考文学常识诗经2《诗经》经典语句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5、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诗经的文学常识简介

诗经的文学常识简介

诗经的文学常识简介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总结,是记录了中国古代民族时
代和社会之间文明背景以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变迁的精华著作,它对中国文学
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诗经共有305篇,收录在《尚书》和《礼记》中,分为节、诗、不定、陈考五部。

诗经的作者并不止一个,其中,比较有名气的作者包括周公、孔子、荆轲、李斯等。

诗经不仅表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爱与情感,而且反映出中国古代人民生活的
思想情绪,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诗经在最初几百年里未经修改,表达要点方面不够明确。

但到春秋时代,诗经就得到
了精心的改编,加强了内容的概括性,把原有明确的诗作进行修订,使之更加具有表现力,更加精确,使之成为国内外流传甚广、具有崇高哲学意义的文学经典之作。

诗经的书写风格也极为独特,文字表达押韵,表达语言的提示特别多,作者通过神话、象征和比喻的手法,以抽象精致、艺术气息弥漫的语言表达出来,极具韵味和魅力,有强
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经从抒情论证方面,受到现代学者极大的重视和追捧,其中穿插好多深刻的哲理思
想和文化观念,充分反映出中国古代人民禀承先祖优良血脉真诚情感和宏大愿景,令人深
深感叹和着迷,可以说它仍是现代文学杰作的最佳参照。

文学常识之诗经的创作背景和价值

文学常识之诗经的创作背景和价值

文学常识之诗经的创作背景和价值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根基”。

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作者记载的诗歌集,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的创作背景和价值深远而广泛,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诗经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大约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当时,周天子和诸侯们为了巩固政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征伐,这些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周天子下令编纂一部诗歌集,既可以歌颂君王和贵族的功绩,也可以反映百姓的疾苦和愿望,以达到安抚民心的目的。

诗经的创作背景决定了它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农耕、狩猎、宴饮、战争等。

这些篇章真实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为后世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例如《蒹葭》这篇诗歌描绘了农民繁忙的田间劳作,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农耕生活。

而《白日依山尽》则通过描绘狩猎场景,展示了古代人民勇敢、坚毅的精神风貌。

除了反映现实生活,诗经还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内涵。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爱情、友谊、忧愁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例如《关雎》这篇诗歌以对爱情的思念之情为主题,通过描写爱情的美好与痛苦,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而《桃夭》则以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桃树的凋谢,表达了人们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思考。

诗经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学艺术方面,还在于它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和启示。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创作形式和艺术风格为后世文人所借鉴和模仿,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诗经中的思想和哲理也为后世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例如,诗经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名言,强调了民众的智慧和能力,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创作背景和深远的价值。

《诗经》教案

《诗经》教案

《诗经》教案《诗经》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5、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分析《氓》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3、讲解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优秀的诗人如群星灿烂,众多体裁、风格、流派那么如众芳斗艳,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了解和继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将进一步激发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诗歌知识诗歌起源:诗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头创作。

据说,周王朝有一种“采诗〞制度,朝廷派人采集民间歌谣和乐章,借以了解民间习俗和政治得失。

另有公卿列士向朝廷“献诗〞制度,表达贵族阶层对政事的歌颂和批评。

这些诗歌聚集至朝廷乐官“太师〞手中,经太师整理编纂成书。

一般把编定于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诗经,看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起点。

简介《诗经》〔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六世纪。

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又名诗三百。

〔2〕分类:按音乐内容分:A、风:国风,共160多篇,多是民间歌谣,富思想意义、艺术价值。

真实反映了当时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真切地表达广阔人民,自己的感受,爱憎和愿望。

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

因是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相传,作者已无所考。

惟有《鄘风载驰》为许穆夫子所作,她可说是我国最早的一位女诗人。

〔雅颂中标有作者姓名有五篇〕B、雅:宫廷乐曲,大雅:用于诸侯相会。

小雅:用于贵族宴享。

〔另有观点:按产生先后:旧为大雅,新为小雅〕C、颂:用于周天子及诸侯祭祀乐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现实主义文 学的光辉起点,与屈原的《离骚》“风骚” 并称,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对后代文学的 创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诗 经》还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我 国传统文化(子曰诗云)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 《诗经》中的作品,按其来源音乐,分为 风(十五国风)160篇,雅(大雅、小雅) 105篇,颂(周颂、鲁颂、商颂)40篇。其 中“国风”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即民歌, 是《诗经》思想艺术价值的核心所在。

• 《诗经》中的作品从形式上讲,每首分为 若干章,每一章分为若干句,篇无定章, 章无定句。每一句多数是四言,隔句用韵, 但又不拘泥,富于变化。章与章之间基本 是重叠复沓(重章叠句)的形式,只是变 化某些词语来改变句意,深入表情达意。

• 《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三种:赋、比、 兴。其基本含义,据宋代大学问家朱熹解释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 叙的意思。雅,颂诗中多用此法。“比者,以彼 物比此物也”,也就是比喻,使形象更加鲜明。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辟也。”具体地 说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来引起下文, 使诗歌曲折委婉,而不给人以突兀的感觉,如和 下文有联系,同样就起了比喻的作用。
《毛诗序》(两汉毛亨研究《诗经》的著作) 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 “诗经六义”,这是对《诗经》中作品的 分类和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这个说 法一直沿用至今。
• 《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到了西 汉时期,汉武帝以《诗》《书》《礼》 《易》《春秋》为儒家五经,之后人们一 直把《诗经》这个名字固定流传下来。
《诗经》文学常识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大 约成书于春秋中期,收录了从西周初年 (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 纪)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 这部诗歌总集的成书是周王朝中央政府在 各诸侯国的协助下,进行采集,然后命乐 师整理编辑而成。另外还有公卿列士所献 汇总而成。统治者采集诗歌的目的除用以 教育自己的子弟和娱乐外,主要是为了了 解人民生活状况,考察其政策的效果,以 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汉书·艺文 志》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 自考正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