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参考值

合集下载

土体渗透系数、静止土压力系数参考表

土体渗透系数、静止土压力系数参考表

土体渗透系数参考表
土类k(m/s)土类k(m/s)土类k(m/s)
粘土<5×10-9 粉砂10-6~10-5 粗砂2×10-4~5×10-4 粉质粘土5×10-9~10-8 细砂10-5~5×10-5 砾石5×10-4~10-3
粉土5×10-8~10-6 中砂5×10-5~2×10-4 卵石10-3~5×10-3 另外,湿软黄土的渗透系数是2.68789×10-5 m/s
Flac3D计算中土体的渗透系数k与一般土力学中的概念不同,Flac3D中的k 的国际单位是m2/Pa/sec,与土力学中的k的单位cm/s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K(m2/Pa/sec)=k(cm/s)×1.02×10-6
静止土压力系数
土类坚硬土硬~可塑粘性土;粉质粘土;砂土可~软塑
粘性土
软塑粘性土流塑粘性土
0.2~0.4 0.4~0.5 0.5~0.6 0.6~0.75 0.75~0.8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静止土压力系数
宜由试验确定,当无实验条件时也可按照如下计算:
正常固结土:
=1-
超固结土:
=
另外,可由公式确定:。

土体渗透系数、静止土压力系数参考表

土体渗透系数、静止土压力系数参考表
土体渗透系数参考表
土类
k(m/s)
土类
k(m/s)
土类
k(m/s)
粘土
<5×10-9
粉砂
10-6~10-5
粗砂
2×10-4~5×10-4
粉质粘土
5×10-9~10-8
细砂
10-5~5×10-5
砾石
5×10-4~10-3
粉土
5×10-8~10-6
中砂
5×10-5~2×10-4
卵石
10-3~5×10-3
另外,湿软黄土的渗透系数是×10-5m/s
Flac3D计算中土体的渗透系数k与一般土力学中的概念不同,Flac3D中的k的国际单位是m2/Pa/sec,与土力学中的k的单位cm/s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K(m2/Pa/sec)=k(cm/s)××10-6
静止土压力系数
土类
坚硬土
硬~可塑粘性土;粉质粘土;砂土
可~软塑
粘性土
软塑粘性土
流塑粘性土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静止土压力系数 宜由试验确定,当无实验条件时也可按照如下计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正常固结土: =1- 超固结土: =
另外,可由公式确定:

土的经验参数(物理指标、压缩、变形模量、剪切强度)

土的经验参数(物理指标、压缩、变形模量、剪切强度)

有关土的经验参数一、原状土物理性质指标变化范围原状土物理性质指标变化范围,见表3-3-28。

注:粘砂土3<I p≤7;砂粘土7<I p≤17二、土的平均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3-3-29。

土的平均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3-3-29。

注:①平均比重采取:砂——2.66;粘砂土——2.70;砂粘土——2.71;粘土——2.74;②粗砂和中砂的E 0值适用于不均匀系数C u = = 3者,当C u >5时应按表中所列值减少 。

C u为中间值时E 0 值按内插法确定;③对于地基稳定计算,采用人摩擦角φ的计算值低于标准值2°。

1060d d 32三、土的压缩模量一般范围值土的压缩模量一般范围值,见表3-3-3-。

注:砂粘土7<I p≤7;粘土I p>17四、粘性土剪强度参考值粘性土抗剪强度参考值,见表3-3-31。

注:粘砂土3<I p≤7;砂粘土7<I p≤7;粘土I p>17五、土的侧压力系数(ξ)和泊松比(u)参考值注:粘土I p>17;粉质粘土10<I p≤17;I p≤10五、变形模量于压缩模量的关系变形模量E0是指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应力与应变之比,其中的应变包含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两部分。

因此,变形模量较弹性模量E小,通常在土与基础的共同作用分析中用变形模量E。

变形模量一般是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一些地方通过静力触探、标贯试验与变形模量建立了经验公式。

压缩模量Es是在侧限条件下应力与应变的比值,是通过室内试验获取的参数。

两者的关系:对于软土E0近似等于Es;较硬土层,E0=βEs,β=2~8,土愈坚硬,倍数愈大。

侧压力系数

侧压力系数

侧压力系数
侧压力系数是指土在半无限条件下受压时,侧向有效压力(σ 'x)与垂直有效压力(σ 'z)之比,土的侧压力系数一般小于1。

中文名
侧压力系数
学科:工程地质学
词目:侧压力系数
英文:coefficient of lateral pressure
释文:在岩体力学中,侧压力系数是指水平压应力与垂直压应力之比,因此,岩体中的侧压力系数可以大于1。

侧压力系数K值得大小可根据实验测定,也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

研究表明,K值除了与土性及密度有关外,还与应力历史很有关系。

对沙土或正常固结土也可根据θ',近似确定其值k=1-sinθ'。

其中K1为超固结土的侧压力系数,K2为正常固结土的侧压力系数,OCR为超固结比,m为经验系数,一般
可用m=0.41。

侧压力系数与泊松比的关系:K=μ/(1-μ)。

土体渗透系数、静止土压力系数参考表

土体渗透系数、静止土压力系数参考表
土体渗透系数参考表
土类
k(m/s)
土类
k(m/s)
土类
k(m/s)
粘土
<5×10~5×10-4
粉质粘土
5×10-9~10-8
细砂
10-5~5×10-5
砾石
5×10-4~10-3
粉土
5×10-8~10-6
中砂
5×10-5~2×10-4
卵石
10-3~5×10-3
可~软塑
粘性土
软塑粘性土
流塑粘性土
0.2~0.4
0.4~0.5
0.5~0.6
0.6~0.75
0.75~0.8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静止土压力系数 宜由试验确定,当无实验条件时也可按照如下计算:
正常固结土: =1- 超固结土: =
另外,可由公式确定:
另外,湿软黄土的渗透系数是2.68789×10-5m/s
Flac3D计算中土体的渗透系数k与一般土力学中的概念不同,Flac3D中的k的国际单位是m2/Pa/sec,与土力学中的k的单位cm/s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K(m2/Pa/sec)=k(cm/s)×1.02×10-6
静止土压力系数
土类
坚硬土
硬~可塑粘性土;粉质粘土;砂土

静止侧压力系数

静止侧压力系数

一、概述JCY型静止侧压力系数固结仪能测定直径61.8mm土样的静止侧压系数(代号K0),即土样在无侧向变形条件下测得的有效侧压力σ’3与轴向有效压力σ’1之比,是研究土体变形和强度的重要参数。

二、主要技术指标(一)主要技术参数1.试样尺寸:Ф61.8mm×40mm2.轴向负荷:6kN3.侧压力:1MPa4.孔隙压力:1MPa5.轴向位移:0~10mm(二)工作环境1.温度:+5℃~+35℃2.相对湿度:≤85%(三)精度1.轴向位移:0.03mm,分辨率:0.01mm2.体变量:0.1ml三、结构和原理(一)结构仪器主要由底座、中环、上环、透水板、环刀、传压板、定位校正样块、橡胶套、阀门、量表架及百分表等组成,如下图所示。

1.仪器底座、中环、上环三者交界面利用橡胶套两端凸缘部分密封,用固定螺钉连接。

2.中环压力腔较小,环壁钻有两个对称孔,因此体变量小,易于排气;该环采用有机玻璃材料制成,能清晰地观察压力腔在充水过程中的排气情况。

3.在试验过程中,能随时测量其底部的孔隙压力。

4.轴向负荷可用YS-1高压固结仪加荷设备施加。

5.侧向压力由YW-10C液压稳压装置控制,孔隙压力由KY-1-2孔压测量仪测量。

(二)原理仪器试验时土样受轴向负荷,发生轴向位移及相应的侧向变形,有效侧压力σ3‘与有效轴向压力σ1‘之比即为K0值。

四、使用方法1.打开底座三通阀并松开侧向闷头螺钉和中心闷头螺钉。

2.在橡胶套内壁和上下抹一层薄硅脂(类似7501真空硅脂),然后套入中环内。

3.将中环、上环依次叠套在底座上。

4.在仪器中依次放入透水板,定位校正样块,并用6个固紧螺钉对称均匀地将底座、中环、上环三者拧紧,连成整体。

5.阀门14和阀门15分别接上侧压力和孔隙压力测量装置。

6.取出定位校正样块,打开阀门4与阀门14,由下往上缓缓充水排气,如发现尚有残留气泡存在,可依上法重复进行直至全部气泡排出压力腔。

7.通过阀门4对压力腔施加约5kPa起始水头压力,将制备好的粘性土样从环刀中缓缓推入仪器(如为砂性土样,无需对压力腔施加起始水压力,可直接将砂样倒入仪器),在其上依次放入透水石、传压板等,然后关闭阀门4。

侧向土压力

侧向土压力

侧向土压力1、静止土压力可按下式计算:式中:e0i——计算点处的静止土压力(kN/m2);γj——计算点以上第j层土的重度(kN/m3);h j——计算点以上第j层土的厚度(m);q——坡顶附加均布荷载(kN/m2);K0i——计算点处的静止土压力系数。

2、静止土压力系数宜由试验确定。

当无试验条件时,对砂土可取0.34~0.4 5,对黏性土可取0.5~0.7。

3、根据平面滑裂面假定(图6.2.3),主动土压力合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E a——相应于荷载标准组合的主动土压力合力(kN/m);K a——主动土压力系数;H——挡土墙高度(m);γ——土体重度(kN/m3);c——土的黏聚力(kPa);φ——土的内摩擦角(°);q——地表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δ——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可按表6.2.3取值;β——填土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支挡结构墙背与水平面的夹角(°)。

表6.2.3 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δ图6.2.3 土压力计算4、当墙背直立光滑、土体表面水平时,主动土压力可按下式计算:式中:e ai——计算点处的主动土压力(kN/m2);当e ai<0时取e ai=0;K ai——计算点处的主动土压力系数,取K ai=tan2(45°-φi/2);c i——计算点处土的黏聚力(kPa);φi——计算点处土的内摩擦角(°)。

5、当墙背直立光滑、土体表面水平时,被动土压力可按下式计算:式中:e pi——计算点处的被动土压力(kN/m2);K pi——计算点处的被动土压力系数,取K pi=tan2(45°+φi/2)。

6、边坡坡体中有地下水但未形成渗流时,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侧压力可按下列规定计算:1 对砂土和粉土应按水土分算原则计算;2 对黏性土宜根据工程经验按水土分算或水土合算原则计算;3 按水土分算原则计算时,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侧压力等于土压力和静止水压力之和,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压力采用浮重度(γ′)和有效应力抗剪强度指标(c′、φ′)计算;4 按水土合算原则计算时,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压力采用饱和重度(γsat)和总应力抗剪强度指标(c、φ)计算。

各种土参数参考值

各种土参数参考值

各种土参数参考值粘聚力C(Kpa)17 36 49 59 66 72 78 83 87 91 98 103 107内摩擦角φ(o)17.719.821.222.223.23.824.324.825.325.726.427.27.3 手是用手拉绳方法测得的,其值比机械化自动落锤方法所得锤击数N机略高,换算关系如下:N手=0.74+1.12N机适用范围:2<N机<23按比贯入阻力 s(Mpa)确定E0和E s(Mpa)E s=3.72 +1.260.3≤ s<5E0=9.79 s-2.630.3≤ s<3E0=11.77 s-4.69 3≤ s<6选自《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J21-77)粘性土、粉土静力触探承载力经验式f0—kPa、P s—MPa粘性土:f0=104P s+26.90.3≤ s<6粉土:f=36P s+76.6各种土的渗透系数参考值土类渗透系数土类渗透系数k (m/d) (cm/s) (m/d) (cm/s)粘土<0.005 <6×10-6中砂5.0~20.0 6×10-3~2×10-2粉质粘土0.005~0.1 6×10-6~1×10-4均质中砂35~50 4×10-2~6×10-2粉土0.1~0.5 1×10-4~6×10-4粗砂20~50 2×10-2~6×10-2粉砂0.5~1.0 6×10-4~1×10-3圆砾50~100 6×10-2~1×10-1细砂1.0~5.0 1×10-3~6×10-3卵石100~500 1×10-1~6×10-1表—3 式—1中的桩侧极限阻力标准值应依据各土层的埋藏深度、排列次序、土的类型及各层土的s p 平均值,按下表中的关系式计算 土 类s p 平均值范围(Kpa )ski q (Kpa ) Ⅰ0~1000s p 05.0 1000~4000 25025.0+s p>4000 125Ⅱ0~600s p 05.0 600~5000 45.20016.0+s p>5000100Ⅲ0~5000 s p 02.0>5000100注:1. Ⅰ类土为位于粉土或砂土以上(或无粉土、砂土层)的粘性土Ⅱ类土为位于粉土或砂土层下的粘性土; Ⅲ类土为粉土或砂土层2.地表下6m 范围内的土层极限侧阻力,一律取15KPa3.当桩穿过粉土或砂土层而进入下卧软土层时,则其skiq 应按Ⅲ类土取值后,再根据该层土的平均sp 和下卧软土的平均sLp 二者的比值大小按下表所给系数s ζ予以折减sp /sLp ≤5 7.5 ≥10s ζ1.00 0.50 0.33一般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土类砂类土亚砂土亚粘土轻粘土指标I p <3 3~7 7~17 17~25最优含水率% 7~12 9~15 12~20 18~25 最大干密度(g·cm-3) 1.80~1.95 1.70~1.95 1.60~1.85 1.88~1.70根据静探的比贯入阻力P s 值确定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Q u =i ski sb b L q U A p ⋅+∑α (式—1)sb p —桩端附近的静探比贯入阻力标准值(平均值)Kpab α—桩端阻力修正系数;可查下表—2ski q —用静探估算的桩周第i 层土的极限阴力标准值Kpa ;可按表—3计算sb p 的计算当21sb sb p p ≤时: sb p =)(21sb sb p p β+/2 (式—2) 当21sb sb p p 时, sb p =2sb p式中:1sb p —桩端平面(不包括桩靴)以上8倍桩径范围内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2sb p —桩底平面以下4倍桩径范围内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若持力层为密实砂土,其s p 平均值超过20Mpa 时,则应乘以下表—1中折减系数后再计算1sb p 、2sb p s p (Mpa )20~30 35 >40 系数C 5/62/31/2b α桩入土深度(m )<15 15~30 30~60 b α0.750.75~0.900.901sb p 2sb p 1sb p /2sb p<5 7.5 12.5 >15 β15/62/3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