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工艺操作规程
转炉工艺操作规程

转炉工艺操作规程一、前言转炉是钢铁制造中非常重要的生产设备之一,而转炉工艺操作规程是进行转炉生产的必要条件,掌握工艺操作规程可以提高转炉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转炉工艺操作规程。
二、转炉工艺概述转炉是钢铁制造中重要的冶炼设备,传统转炉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洗炉:将残留在转炉颈口的炉渣和冷渣清理干净。
2、加煤:将预定的焦炭和铁水按照一定比例加入转炉中,加煤过程必须避免煤气泄漏,加料时应保证料口清洁。
3、烧炉:在煤气加热下,炉料逐渐热化,同时炉渣会逐渐变稠,产生炉渣线并逐渐下降。
4、吹氧:在适当的温度下,开启吹氧机将氧气喷入转炉中,氧气与炉料中的杂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炉料在气体冲击下逐渐脱碳还原。
5、出钢:在满足要求的钢水温度下,开启钢水口将钢水排出,同时关闭其他辅助设备。
6、停炉:在出钢完成后,将转炉进行清理,消除隐患,准备下一次生产。
三、转炉工艺操作规程1、洗炉操作人员进入转炉周围进行检查,确认转炉颈口、台阶等部位无异物。
在高温状态下,使用聚乙烯皮扫、黑铁皮扫等清洁品,进行全面的清洗。
清洗完毕后反复检查,确保转炉内外部干净无异物。
2、加煤在加煤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在上料前先确认料口无异物,且料口周围没有明火等安全隐患。
根据生产计划,按照一定的比例开足橱门,平均分配炉料。
在加料过程中,需要注意煤气泄漏,并及时清理料口,保证料口干净,加料完毕后及时关闭料门,防止煤气泄漏。
3、烧炉加煤后,操作人员需要监控转炉内部温度,确认炉体温度达到烧炉条件,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同时应注意炉内温度和氧气流量的平衡,保证热量分布均匀。
在炉渣变稠时,要注意炉门、倾炉口等设备的密封,防止炉渣外溢。
4、吹氧吹氧是冶炼中重要的步骤,操作人员要掌握合理的吹氧时间和氧气流量,以保证化学反应的完全性和热量的平衡性。
在吹氧后,需要确认炉料的C、Si等指标已经达到要求,同时也需要注意控制炉内的压力和氧气流量。
转炉工艺操作规程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转炉工艺操作规程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转炉工艺操作规程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转炉工艺操作规程(大纲)一、转炉概述1.1转炉的定义与分类1.2转炉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二、转炉工艺流程2.1原料准备2.2炉料投入2.3熔炼过程2.4炼钢操作2.5出钢与浇铸三、转炉操作要点3.1装炉操作3.2熔炼过程控制3.3炼钢操作技巧3.4出钢操作3.5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四、转炉设备维护与保养4.1设备检查与维修4.2易损件更换4.3设备润滑4.4电气设备维护五、转炉安全生产5.1安全操作规程5.2消防安全5.3环保与职业病防治5.4应急处理六、转炉工艺优化与新技术应用6.1工艺优化方向6.2新技术应用6.3节能减排措施七、转炉操作人员培训与管理7.1操作人员培训7.2操作技能考核7.3操作人员管理八、转炉工艺发展趋势与展望8.1行业发展现状8.2技术发展趋势8.3市场前景分析一、转炉概述1.1 转炉的定义与分类转炉是一种用于钢铁冶炼的重要设备,主要用于铁合金、不锈钢、普通钢等金属的冶炼和精炼。
转炉以其独特的炉体结构和冶炼方式,在全球钢铁工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按照转炉的炉役材料和工作温度,可以将转炉分为碳钢转炉、不锈钢转炉、真空转炉、铝转炉等。
1.2 转炉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转炉主要由炉体、炉盖、炉裙、炉底、炉衬、炉帽、传动系统、操作系统等部分组成。
120吨转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8.9m)
最低点
(8.57m)
关氧气
关氮封
开氮封
关氮气
5.3
5.3.1
5.3.2
5.3.3
5.3.4
5.3.5
5.4
慢速 :4m/s
快速 :40m/s
升降与横移连锁:
转炉在垂直位置(允许偏差土3氧枪提至待吹点以上。转炉才能倾动; 换枪后,活动导轨与固定导轨的中心线对中(允许偏差土3mm)氧枪才能下降; 氧枪下降遇到障碍物,氧枪停止下降; 氧枪高压水阀门未打开,氧枪不能下降;
T100 300 600 800 1300 1300 1300C
⑤开吹5000NrVh,逐渐增加到8000NrVh左右流量吹氧,按对比温差,增减氧气流量,
150分钟结束。
2.4、烘炉后炉况检查:
2.4.1、烘炉结束,提起氧枪至最高位;
2.4.2、抽出测温热电偶;
243、从氮封口观察炉况,焦碳全部燃烧完;
一助手
1.6行车、铁水缶已到达兑人位置;
摇炉工
注意兑候嘴与二次除尘罩距离。
1.7指挥铁水兑入;
摇炉工
确认铁水兑净
1.8兑铁完毕确认铁水缶离开转炉炉口, 方 可摇炉;
一助手
防止铁水缶脱钩及其他事故
1.9完成以上作业,炉子直立;
一助手
避免兑铁水时火大烧坏行车及
1.10确认二次除尘风机已启动。
一助手
其他设备并防止铁水缶脱钩及 其他事故.
3.8、复吹,出钢挡渣,底吹氩,出钢合金化等均按相应标准规定执 行;
3.9、供氧:零位按+100mi控制,根据化渣情况合理调整枪位。
1、按分阶段定量装入
炉龄(次)
1〜5
300吨转炉炼钢工艺操作规程

300吨转炉炼钢工艺操作规程一、前期准备工作1.确认炼钢转炉的容量和炉内清洁度,准备好所需的原料和辅助材料。
2.对于炉缸砖、吹氧工艺和氧枪的检查、维护和更换工作要做到位。
3.确认好吹氧的工艺参数和流量。
4.对于所需取样检验的项目和方法进行确认和准备。
5.工作人员进行相关设备的检查、试车和操作培训。
6.开始生产前,进行安全会议,明确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二、炼钢工艺操作1.转炉预热a.打开转炉排放系统,排除转炉内部的杂质,确保转炉内部干净。
b.将预热氧气引入转炉,预热炉缸砖和炼钢转炉。
2.加入铁水a.逐步将铁水加入转炉,注意加入速度和均匀性。
b.记录加铁时间、数量和铁水成分,以备后续分析。
3.加入废钢和废铁a.根据炼钢配料列表,逐步加入所需的废钢和废铁。
b.注意废钢和废铁的化验报告,确保加入的质量合格。
4.吹氧炼钢a.在加入铁水和废钢后,开始吹氧炼钢。
b.根据设定的工艺参数和流程,控制氧气的流量和时间。
5.取样检验a.在炼钢过程中,定时取样并送至实验室检验。
b.检验项目包括成分、温度、气体成分等。
6.调整炼钢过程a.根据取样结果,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确保炼钢质量。
b.与实验室和现场操作人员密切合作,保证炼钢过程的稳定性和质量。
7.出钢a.在炼钢完成后,开始出钢。
b.出钢的时间、温度和成分要做好记录。
8.清洁转炉a.在炼钢结束后,对转炉内部进行清洁和检查。
b.确保下一次炼钢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工作1.整理资料a.对于生产过程和取样检验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
b.确保质量信息的完整和可追溯性。
2.设备维护a.对于炼钢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b.准备好下一次炼钢生产的准备工作。
3.安全检查a.进行安全设备和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b.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和隐患进行总结和处理。
四、注意事项1.在炼钢过程中,操作人员要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2.对于炼钢原料和辅助材料要进行认真的检查和保管。
3.炼钢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和生产数据要详细记录和保存。
转炉精炼操作流程

转炉精炼操作流程
1. 熔炼准备
- 检查转炉设备状态,确保各部件运转正常
- 装料,将适量的铁水、生铁和废钢等原料装入转炉中 - 加入合成渣剂,调节渣组成,促进除渣和除氧
2. 吹炼过程
- 开始吹氧,通过顶吹或底吹向熔池中吹入高纯度氧气 - 进行除磷,加入除磷剂如白云石等,将磷转移到渣中 - 进行除硅,氧化硅形成硅酸盐进入渣相
- 除去杂质元素,如铝、钛等被氧化进入渣中
3. 出钢前操作
- 测温,准确测量钢液温度
- 取样分析,检测钢液成分
-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精确的成分调整
- 加入合金化学成分,如铬、镍、锰等调整成分
- 尽量减少渣铁含量,保证钢液纯度
4. 出钢和精炼后处理
- 缓慢倾斜转炉,将钢液缓缓流入钢包或结晶车
- 彻底除渣,清理残留在转炉内的渣液
- 对转炉内衬进行维护和保养
- 处理工艺残渣,确保环境保护
- 进行后续加工,如连铸或其他工序
以上是转炉精炼操作的基本流程,精细的参数控制和工艺调整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把控,以确保钢材质量。
转炉操作规程

转炉操作规程前言转炉作为钢铁冶炼中的重要工艺设备,其操作规程关系到钢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保障钢铁生产的安全和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程。
操作流程1.启动前的准备工作•检查转炉操作台和周围环境是否清洁整洁;•检查各种仪表的读数和状态;•检查转炉和冷却水系统是否正常;•检查下料机构和除渣机构是否正常。
2.加料作业•确定熟铁牌号和装量,检查熟铁是否符合要求;•检查焦炭、石灰和蒸汽等辅料的配比和供应量;•看守料仓门、检查吊装装置及其工作状态,依次加装各种原料。
3.升温作业•开启上升风口;检查上升风口的状态;•检查加温空气是否正常;•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温度变化和氧气含量。
4.转炉脱磷作业•检查下降风口是否开启;•根据磷含量的情况,加入脱磷剂;•控制转炉内部的氧气含量和气流状态,保证脱磷作业的顺利进行。
5.转炉吹氧作业•架好氧枪等设备;•开启吹氧工作的压力和流量控制系统;•根据指示或计划,进行适量的吹氧。
6.转炉除磷作业•根据实际情况,加入除磷剂;•通过控制氧气含量和气流状态,进行除磷作业。
7.后加料作业•根据实际情况,加入外加铁、造渣剂等;•保证添加剂的配比准确。
8.转炉除硫作业•通过控制氧气含量、气流状态以及加入除硫剂等方式进行脱硫;•检测炉内氧气含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9.出钢•根据转炉内钢水的温度和成分分析,确定合适的开口时间和开口量;•控制钢水的流速、进入现场的方向和角度。
•清理转炉内部残留物和渣液。
10.停炉•打开下升风口、逐渐关闭上升风口;•确认氧气含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符合环保要求;•停炉期间,保持转炉内部的通气、通水和清洗工作。
安全措施1.转炉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劳保用品,如防护服、安全帽、耳塞等。
2.转炉操作台周围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在操作期间加固保障。
3.转炉内部应按照要求设置适当的警戒标志,严格限制人员进入。
4.正常操作期间,转炉操作人员应保持集中注意力,不得做与现场操作无关的事情。
转炉工艺操作规程

转炉工艺操作规程中铁炼钢部本标准适用于转炉冶炼工序。
1.工艺流程本标准适用于转炉冶炼工序。
铁水1入炉铁水S含量按《冶炼标准》要求操纵2入炉铁水计量误差范围不超过±500Kg3铁水带渣量:不超过1吨废钢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入炉废钢计量误差范围不超过±500Kg活性石灰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化学成分%:厂内活性石灰CaO≥91.3,SiO2≤2.8 ,S≤0.025;厂外活性石灰CaO≥86.0,S≤0.045。
粒度范围:5~50 mm轻烧白云石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化学成分%:CaO≥52.4,SiO2≤3.0,MgO≥29.1,S≤0.040,P≤0.10粒度范围:5~30 mm轻烧镁球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化学成分%:MgO≥65,CaO≥5,S≤0.02粒度范围:5~30 mm锰矿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萤石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烧结矿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合成渣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硅铁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硅铁的化学成分锰铁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锰铁的化学成分硅锰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硅锰合金的化学成分硅钙包芯线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硅钙包芯线的化学成分铝线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增碳剂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增碳剂的化学成分钢包覆盖剂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本标准适用于转炉冶炼工序。
氧气氧气总管压力≥1.2 Mpa;纯度≥99.6%;氮气溅渣用氮气总管压力≥1.2Mpa;底吹用氮气总管压力≥1.6Mpa;纯度≥99.99%;氩气氩气总管压力≥1.6Mpa;纯度≥99.99%;本标准适用于转炉冶炼工序。
1.检测与计量系统确认完毕。
2.转炉本体确认完毕。
3.倾动系统确认完毕。
4.氧枪系统确认完毕。
5.加料系统确认完毕。
6.底吹系统确认完毕。
7.OG系统确认完毕。
300吨转炉炼钢工艺操作规程

300吨转炉炼钢工艺操作规程转炉炼钢是一种常用的钢铁生产方法,该工艺操作规程主要针对300吨转炉炼钢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高效和质量。
本规程应由炼钢厂技术人员、操作工和巡检人员等相关人员遵守,在工艺操作中严格执行,以确保钢铁质量合格。
一、工艺准备1.炉前设备和设施的检查及准备工作,包括水、气、电等设备的正常工作情况,并确保供应充足。
2.检查炼钢工艺参数的设定,如转炉倒炉量、炉温、吹氧量等,并确保各设定值正确。
3.检查炼钢原料的质量情况,确保合格原料的投入。
4.检查各种辅助设备的工作情况,如钢包、渣车、取样设备等,并确保其工作正常。
二、转炉进料1.安全操作转炉吊机,将炼钢原料按配料要求放入转炉。
2.严格按照炉前指导书的要求投入炉子中的原料种类、质量和投料速度。
三、炉前检查1.检查转炉电器元件的接线是否正常,确保电气系统稳定可靠。
2.检查转炉内外壁的情况,如有裂纹或严重损坏,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修理。
3.检查吹氧及吹炼系统是否正常,确保吹氧过程中氧气供应畅通。
四、开炉操作1.按照指定的炉温要求进行预热,确保转炉内温度达到要求。
2.确保各种仪表设备正常,记录好包括温度、压力等相关数据。
五、转炉炼炉操作1.在炉内加入适量的生铁,控制好各种合金添加的量和添加时间。
2.使用合适的吹炼模式,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氧气供应量和吹炼时间,确保炼钢过程的稳定和高效。
3.监控炼钢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及时调整操作,以确保钢液质量。
六、出炉操作1.出炉前将转炉渣排出,并对转炉进行清理。
2.安全操作吊机,将转炉内钢水顺利倾倒入钢包。
3.在出钢过程中记录重要参数,如温度、出钢时间等,并做好相关记录。
七、事故处理1.若出现紧急情况,应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汇报。
2.发生设备故障或事故时,应立即停止相关操作,并进行现场处理。
八、安全操作1.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牌号
化学成分,%
C
Si
Mn
P
S
Cr
硅铁
FeSi75
-C
<0.2
72.0〜80.0
<0.5
<0.04
<0・02
<0.5
锰铁
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
锰铁的化学成分
名称
牌号
化学成分,
%
C
Si
Mn
P
S
咼碳
锰铁
FeMn68
<7.0
<2.5
65.0~72.0
<0.60
<0.03
咼碳
FeMn 78C8.0
<0.25
<0.35
一
<0.2
超低氮增 碳剂
>98
<0.05
<0.01
一
<0.2
钢包覆盖剂
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转炉冶炼工序。
氧气
氧气总管压力》1・2Mpa;
纯度》99.6%;
氮气
溅渣用氮气总管压力》1.2Mpa;
底吹用氮气总管压力》1.6Mpa;
纯度》99.99%;
氩气
氩气总管压力》1.6Mpa;
2、 氧枪过程控制要求:恒压变枪,操作氧压0.85~0.95 Mpa,操作氧压不得小于0.65Mpa,氧气流量550〜600Nm3/min。
3、当人工操作氧枪时,枪位在1700(最低)〜2200mm(最高)之间进
行控制,基本枪位为佃00mm,基本枪位作为主吹枪位,并根据 化渣情况合理调整枪位,终点低枪位操作时间》30秒。
<0.03
低碳
锰铁
FeMn 84C0.7
<0.7
<2.0
80.0~87.0
<0.30
<0.02
硅锰
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
硅锰合金的化学成分
名称
牌号
化学成分,%
Mn
Si
C
P
S
硅锰合
FeMn 68Si18
17肘
<1.8
<0.25
<0.04
硅钙包芯线
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
硅钙包芯线的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厂内活性石灰CaO>91.3,SiO2<2.8,S<0.025;厂
外活性石灰CaO>86.0,S<0.045。
粒度范围:5~50mm
轻烧白云石
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
化学成分%:CaO>52.4,SiO2<3.0,MgO>29.1,S<0.040,P<
0.10
粒度范围:5~30 mm
的低温喷溅现象。
6、2高温喷溅的处理
通过及时提高枪位或降低供氧强度方式减缓或抑制瞬间的
喷溅,待抑制喷溅后,应立即采用低枪位操作以压制炉渣 的过度泡沫化,随后适当调整枪位控制炉渣状态。
若高温喷溅炉渣泡沫化严重时,不能通过提高枪位或降低
<8.0
<2.5
75.0~82.0
<0.33
<0.03
锰铁
中碳
锰铁
FeMn 82C1.5
<1.5
<2.5
78.0~85.0
<0.35
<0.03
Hale Waihona Puke 中碳锰铁FeMn 82C1.0
<1.0
<2.5
78.0~85.0
<0.35
<0.03
中碳
锰铁
FeMn 78C2.0
<2.0
<2.5
75.0~82.0
<0.35
纯度》99.99%;
本标准适用于转炉冶炼工序。
1.检测和计量系统确认完毕。
2.转炉本体确认完毕。
3.倾动系统确认完毕。
4.氧枪系统确认完毕。
5.加料系统确认完毕。
6.底吹系统确认完毕。
7.OG系统确认完毕。
8.二次除尘系统确认完毕。
9.炉下车辆确认完毕。
10.动力介质确认完毕。
11.钢包处理系统确认完毕。
3.热平衡参考条件
铁水条件:[Si] 0.44%;T1280C;铁水比90%及铁水158t、 废钢17t.终点碳:0.05%、出钢温度1660C、过程烧结矿2.5 t。
(各种原材料温降参考温度制度考虑)
4.遇下述情形时,铁水和废钢装入量可适当调整:
4.1.新炉前三炉采用全铁水冶炼,装入量控制在170吨。
轻烧镁球
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
化学成分%:MgO>65,CaO>5,S<0.02
粒度范围:5~30mm
锰矿
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 萤石
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
烧结矿
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
合成渣
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
硅铁
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
硅铁的化学成分
4、遇下述情况时氧枪及时更换
氧枪枪龄达到1 50炉(铸造喷头) ,350炉(锻造喷头)时
4、1氧枪漏水成线
4、2氧枪结瘤严重影响正常升降时
4、3氧枪喷头劣化影响正常控制时
5、测定液位:在满足生产节奏的条件下,每班前二炉测“液位” ,严 禁一个班不测液位现象, 补炉、更换氧枪或班中发现氧枪操作不正常 时则应及时测液位。
12.过程机系统确认完毕。
13.化验系统确认完毕
14.炉前、炉后相关外协准备就绪。
本标准适用于转炉冶炼工序。
1.装入顺序:先进废钢,后兑铁水。
2.装入量控制::定量装入,全铁170吨,铁水+废钢=175吨,铁水 装入量控制在145-170吨,(废钢+生铁)的装入总量控制在15-30吨,其加入量根据铁水条件和热平衡来控制, 生铁量按40%(废钢+生铁)来控制。
牌号
化学成分,%
Si
Ca
C
P
Al
水分
Ca28Si6
>50.0
>27.
<0.8
<0.0
<0.0
<2.4
<0.5
0
5
4
6
铝线
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
增碳剂
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
增碳剂的化学成分
项目
化学成分,%
C
S
N
H
水分
沥青焦增 碳剂
>98
<0.35
<0.5
<0.4
<0.2
复合增碳 剂
>95
4.2.当有回炉钢水、 补炉第一炉或热停炉时间大于3小时时,可适当 少加或不加废钢。
4.3.回炉钢水量大于半炉时,不加废钢。
本标准适用于转炉冶炼工序。
1、过程枪位的控制原则:初期渣早化、中渣化好,在化好渣前提 下,要适当控制炉渣的泡沫化程度,中期要防止炉渣返干,尽 量减少喷溅、快速脱碳、熔池升温均匀。
6、吹炼过程喷溅的处理
6、1低温喷溅的处理
低温喷溅一般发生在前期,由于前期的温度过低,造渣过程 中产生的(FeO)基本上未能参与脱碳反应,当熔池温度升 到一定程度后,炉渣中(FeO)与钢水中的碳产生暴发性的 反应,产生喷溅。减缓或防止低温喷溅的措施是迅速下枪低 枪位升温,过程。
中适当变枪位操作以利化渣,同时可延时加渣料或采取其他 的操作来减缓喷溅。若操作方面未能克服低温喷溅现象,则 调整入炉钢铁料配比,提高入炉料的物理热,减少吹炼前期
转炉工艺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转炉冶炼工序。
1.工艺流程
主操作
本标准适用于转炉冶炼工序。
铁水
1入炉铁水S含量按《冶炼标准》要求控制
2入炉铁水计量误差范围不超过士500Kg
3铁水带渣量:不超过1吨
废钢
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
入炉废钢计量误差范围不超过士500Kg
活性石灰
理化性要求: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