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举采油工艺流程共53页

合集下载

气举采油方法资料

气举采油方法资料
G
气举动态曲线
产 液 量
P GLR
给定注气量
极限注气量 注气量
流入动态曲线
不同气液比下的产量和流 压关系曲线
Q
气举井管理
◆施工管理 --重点工序要求旁站监督,严把作业施工质量; ◆投产管理 --保证油井投产安全,顺利卸荷,严格控制投
产程序和卸荷速度;
◆生产管理 ----生产资料录取 气举井故障排除 生产工况分析诊断, 注气量调配、清蜡等
连续气举的卸荷过程
2、间歇气举
间歇气举主要分为常规间歇、柱塞间歇、球塞间歇等几类,其主要原理为: 地面间歇注气,实现油井间歇生产。
特点:
1、降低液体滑脱损失,减少注气量; 2、适应低产井、高含水井气举(产量<20m3/d) 。
四、气举采油采用什么样的 管柱结构?
出油 出油 进气 进气 进气
连续气举
需要经过油 1 产液量 >20 m3/d的井应采用连续气举。 田开发经济 技术论证 设计注气压力与油井地质特征和地面增压
2
装置的能力相匹配。
二、基础数据及来源
1 油井数据:
a) c) e) g) i) j) l) m) 油层中部深度,m ; b) 油层静压,MPa ; 静液面深度,m ; d) 地层水密度,kg/m3 ; 原油密度,kg/m3 ; f) 油井含水率,% ; 生产油压,MPa ; h) 产液指数,m3/(MPa· d) 压井液压力梯度,MPa/m ; 井口温度,℃ ; k) 井底温度,℃ ; 地层气液比,m3/m3 ; 设计日产液量,m3/d 。
② 气举节点系统分析优选参数
流入:地层+注入气 流出:油管 用于分析油管尺
QGI
qL qL pwf
寸、出油管线、注气

6.4-3气举采油工艺流程

6.4-3气举采油工艺流程

型号
G379NA G370TA G379TAA G398TA G398TAA G399TA G399TAA
F2895GSI F3521GU F3521GSI L5108GU L5108GSI L5790GSI L7042GU L7042GSI P9390GSI
GTA-855 G1710
GTA-1710
350 2535(3000)
9.686
4
381 350 2795(3750)
9.686
5 6
(15) 350 3355(4500) 350 4470(6000)
422.6 (95000)
9.686 9.686
101.6mm
3
300 1490(2000)
4
300 1790(2400)
4
300 2385(3200)
12V 1490(2000)
900
16V 1975(2650)
900
6
615(825)
900
8
820(1100)
900
8
1119(1500)
900
12V 1230(1650)
900
16V 1640(2200)
900
12V 1490(2000)
900
16V 1975(2650)
900
0.71 0.72 0.74 0.74 0.74 1.01 1.01 1.01 1.01 1.24 1.24 1.23 1.01 1.01 1.24 1.01 1.01 1.24 1.24
254×267
6
300(400)
1000
6
485(650)
1000
8

气举采油设计方法

气举采油设计方法

一、气举采油的概念气举采油是依靠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入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采油方式。

二、气举采油的方式气举采油主要分为连续气举、间歇气举、腔式气举和柱塞气举四类。

(1)连续气举方式连续气举是连续不断往井下注气,使油井持续稳定生产。

连续气举适应产能较高的油井,产量可以适应16m3/d~11924m3/d。

连续气举生产管柱可以分为开式管柱、半开式管柱和闭式管柱,如图1所示。

对于开式管柱而言,可以环空注气,油管采油。

也可以是油管注气,环空采油。

图1 气举管柱的类型(2)间歇气举方式间歇气举是间断地把气体注入油井中,通过气举阀进入油管,把气举阀上面的液柱段举升到地面。

间歇气举可以是半开式或闭式,一般采用闭式作为间歇气举。

间歇气举由于具有单流阀可以达到很低的井底流压,一般适应于低压低产井,产量从d ~80 m3/d。

(3)腔式气举方式腔式气举是一种特殊的间歇气举,主要应用于低产能井。

腔式气举的生产管柱下面有一个集液腔包,以便有足够的液柱,如图2所示。

它的排液和举升与间歇气举相似。

不同的是当气举工作阀打开时,气体把腔包的液体往下推,由于下面有单流阀,迫使液体进入油管,气体把这段液柱举升到地面。

这时地面控制阀(连续气举不存在)关闭,工作阀也关闭。

环空(腔包)通过泄压孔与油管压力平衡,防止气锁,这样腔包压力下降,单流阀打开,地层液体进入腔包。

该过程不断循环进行腔式间歇气举。

图2 腔式气举生产管柱图3 柱塞气举生产管柱(4)柱塞气举方式柱塞气举就是在举升的气体和液柱之间增加一个固体柱塞,防止液柱滑脱,以提高举升的效率。

此外,柱塞气举还能起到油管清蜡的作用。

柱塞气举把气体注入环空中,通过气举阀注入在柱塞下面,把柱塞上面的液柱举到地面。

当柱塞到达地面时,与防喷器顶针相撞时,柱塞中间的阀门打开,柱塞上下压力平衡,由于重力作用,柱塞落到油管下面。

气举采油工艺技术

气举采油工艺技术

气举采油工艺技术气举采油工艺技术是一种利用天然气驱动石油从地下储层中采出的油藏开发技术。

该技术是一种成本较低、环境友好的油田开发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

下面将详细介绍气举采油工艺技术。

气举采油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地下注入高压天然气,使天然气的膨胀推动石油从井底向井口流动,以达到采油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天然气与石油发生溶解,形成气固两相流动,使得石油能够被提取到地表。

气举采油工艺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需要在油井中建立一个气液相分离器。

在这个分离器中,将注入的天然气与地下的石油进行分离,将石油从底部抽出,使其能够顺利流动。

然后,将分离出的石油通过油管输送到地面的储油库中。

在储油库中,对石油进行初步的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接下来,需要将天然气重新注入到油井中。

这个过程中,需要控制注入的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确保其能够与地下的石油进行溶解反应,形成气固两相流动。

最后,通过地面设备对天然气进行回收利用。

这一步骤主要是利用天然气的压缩、冷却等性质,将其净化、过滤,使其达到再利用的要求。

同时,为了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还需要对气体进行处理,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气举采油工艺技术具有一些优点。

首先,它不需要进行地面注水,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其次,通过使用天然气作为驱动力,减少了对其他能源的依赖,降低了开采成本。

同时,由于该技术不需要进行水力压裂等作业,减少了对地下地层的损害,降低了地壳运动的风险。

然而,气举采油工艺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地下储层的复杂性,气举采油的可行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此外,由于天然气的价格较高,开采成本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总之,气举采油工艺技术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油藏开发技术。

通过合理利用天然气资源,实现对石油的高效提取,可以提高采油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气举采油工艺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气举采油

气举采油

气举采油当油层能量不足以维持油井自喷时,为使油井继续出油,人为地将天然气压入井底,使原油喷出地面,这种采油方法称为气举采油法。

一、气举采油原理1、气举采油原理气举采油原理: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的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从而将井筒内流体举出。

2、气举方式(1)气举按注气方式可分为连续气举和间歇气举。

连续气举就是从油套环空(或油管)将高压气体连续地注入井内,排出井筒中的液体。

连续气举适用于供液能力较好、产量较高的油井。

间歇气举就是向油套环空内周期性地注入气体,气体迅速进入油管内形成气塞,推动停注期间在井筒内聚集的油层流体段塞升至地面,从而排出井中液体的一种举升方式。

间歇气举主要用于井底流压低,采液指数小,产量低的油井。

(2)气举方式根据压缩气体进入的通道分为环形空间进气系统和中心进气方式系统环形空间进气是指压缩气体从环形空间注入,原油从油管中举出;中心进气方式与环形空间进气方式相反3、井下管柱按下入井中的管子数量,气举可分为单管气举和多管气举。

(1)开式管柱。

它只适用于连续气举和无法下入封隔器的油井。

(2)半闭式管柱。

它既可用于连续气举,也可用于间歇气举。

(3)闭式管柱。

闭式管柱只适用于间歇气举。

二、气举启动压力1、气举启动过程开动压风机向油、套管环形空间注入压缩气体,环形空间内液面被挤压向下,油管内液面上升,在此过程中压风机的压力不断升高。

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下降到管鞋时,如图2—39(b)所示,压风机达到最大的压力,此压力称为气举井的启动压力随压缩气进入油管,使油管内原油混气,因而使油管内混合物的密度急剧减小,液面不断升高直至喷出地面,如图2—39(c)所示。

油管鞋压力急剧降低,此时,井底压力及压风机压力亦迅速下降。

当井底压力低于油层压力时,液体则从油层流入井底。

由于油层出油使油管内混气液体的密度稍有增加,因而使压风机的压力又有所上升,直到油层的油和环形空间的气体以不变的比例进入油管后压力趋于稳定,此时压风机的压力称为工作压力。

气举采油

气举采油

中心管进气时, 中心管进气时,被举升的液体在环形空间 的流速较低,其中的砂易沉淀、蜡易积聚, 的流速较低,其中的砂易沉淀、蜡易积聚,故 常用环形空间进气的举升方式。 常用环形空间进气的举升方式。 2. 井下管柱 井下管柱 按下入井中的管子数气举可分为单管气举 和多管气举。 和多管气举。 多管气举可同时进行多层开采, 多管气举可同时进行多层开采,但其结构 复杂、钢材消耗量多,一般很少采用。 复杂、钢材消耗量多,一般很少采用。 简单而又常用的单管气举管柱有开式、 简单而又常用的单管气举管柱有开式、半 闭式和闭式三种。 闭式和闭式三种。
(1) 第一个阀的下入深度H gv 第一个阀的下入深度 I 1) 井中液面在井口附近,在注气过程中途即溢出井 口时,可由下式计算阀Ⅰ的下入深度 H I = p max − 20 gv ρ1 g 减20 m是为了在第一个阀内外建立0.2 MPa的压差,以保证气体进入阀Ⅰ。 2) 井中液面较深,中途未溢出井口时,可由下式计 2 算阀Ⅰ的下入深度: p max d ti 式中 H sl ——气举前井
气点深度线C的交点,即为各个产量所对应的注气 点 a 、a 、 3 …和注气深度 H gi1 、 gi 2 、 gi 3 …。 H a H
1 2
4) 从每个产量对应的注气点压力和深度开始,利用多 相管流压力梯度公式根据地层生产气液比向下计算每 个产量对应的注气点以下的压力分布线 A1 、 、 … A2 A3 及井底流压 p wf 1 、 wf 2 、 p wf 3 …。 p 5) 在IPR曲线(图11-33)上,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绘出产量 与计算流压的关系曲线(油管工作曲线),它与IPR曲线 的交点所对应的压力和产量,即为该井在给定注气量 和井口油管压力下的最大产量q和相应的井底流动压力, 亦即协调产量和流压。根据给定气量和协调产量q可计 算出相应的注入气液比,进而计算出总气液比。

人工举升理论第19讲 气举采油

人工举升理论第19讲  气举采油

,在机采方式中仅次于电潜泵采油法居第二位。俄罗斯的气举采油主
要用于开采高产井,气举井的最高产液量达1430t/d,气举管柱的最大 下深为2000—3500m。
气举采油技术概述
国内外气举发展史
国内气举发展史
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先在辽河、中原油田相继采用了气举采油
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至90年代,先后在新疆的吐哈油田和塔里木轮南油田开展气举技 术的研究及应用,随后四川威远气田将气举采油技术应用于排水采
按安装方式
绳索投入式
固定式
气 举 阀 分 类
封包充气阀 按加压元件 弹簧加压阀 充气与弹簧联合加压阀 套压控制阀 油压控制阀
按压力敏感程度
连续气举采油技术
连续气举优化设计
气举设计是根据油井的生产能力和供气压力、供气量等
参数,在气体能量利用率高的条件下,使油井配产达到要求。
已知参数包括:产量(或注气量)、注气压力、井口压 力、油井流入动态等 设计内容包括:气举点深度、注气量(或产量)、气举 阀个数、位置及孔径等 连续气举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定产量设计和定注气量设计。 两种设计方法都要给定井口油管压力的值。
注气点 平衡点
D-L
曲线A沿平衡点上移0.5MPa左右(用于克服阀 阻力),对应的深度即为注气点深度;
假设一组注气量,计算总气液比,从注气点向 上利用多相管流计算油管压力分布曲线Di,找 到与给定井口压力相等的井口油管压力,其对 应的注气量即为所求注气量。
A pr Pwf
定产量设计示意图
连续气举采油技术
人工举升理论
第19讲 气举采油
吴晓东
1
气举采油技术概述
2
连续气举采油技术
3

气举工艺简介课件

气举工艺简介课件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可以降低成本。
0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提高采收率和降低能源消耗,气举工艺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
油气开采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02
03
开启阀
在需要注入气体时,打开 气举阀,使气体进入油管 。
关闭阀
在需要停止注入气体时, 关闭气举阀,防止气体泄 漏。
安全阀
在压力超过设定值时,自 动打开,释放多余压力, 保护设备安全。
气举流程的步骤
01
02
03
04
准备阶段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确认油压 、气压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注入气体
打开气举阀,注入气体,使原 油产生足够的浮力。
液体排出
原油在气体作用下被举升至井 口,同时新的液体不断补充到
井筒中。
循环操作
根据需要重复上述步骤,控制 气体的注入和排出,以保持油
井的正常生产。
03 气举工艺的特点与优势
气举工艺的特点
气举工艺是一种利用气体压力差实现举升的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 。
气举工艺可以适应各种复杂井况,如多段开采、斜直井、水平井等,能够满足不同 生产需求。
环保及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气举工艺发展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油气开采行业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和可持续发展 要求。气举工艺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油气开采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气举工艺的未来发展方向
01 02 03
智能化与自动化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气举工艺将朝 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引入智能传感器、控 制器等设备,实现对气举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自动控制,提 高采收率和降低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