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二课吃穿住话古今(二)
五年级道法《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

吃穿住话古今(二)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体会到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2.学习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3.了解我国服装、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服装、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体会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衣服的变迁
1.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人们制作服装所用的材料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人们要不断开发新的服装材料?(板书:从服饰看历史)
2.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古到今,人们制作服装的工具又发生了那些变化?
小结:从我们的祖先穿兽皮开始到后来出现的麻、丝、棉,直至今日化纤等服装面料上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可以从服饰看到历史。
活动二从服饰看社会
1.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人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观看上面三段资料的介绍后,你从中发现或了解了什么?(板书: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创造)
活动三丝绸之路
引导学生结合呈现的素材,找出丝绸之路途经哪些国家和地区。
小结:中国丝绸不仅是一种服装面料,也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服饰文化,为早期世界服装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学设计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2、课题:吃穿住话古今(二)第一课时:从服饰话古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能力目标: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服饰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是社会经济、文化程度的体现。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的智慧及创造精神,增强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的自豪感。
树立为祖国作贡献,为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和内容分析:随着社会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人们对服饰的追求也日渐挑剔。
面对市场上色彩斑澜的各式服饰,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大潮蜂踊而至的西服、韩装、牛仔等世界各国的服装让人眼花缭乱。
在不少学生的眼中,这些舶来品才是服饰的精品,才是引领服装潮流的先锋,才是值得他们梦寐以求的穿着。
而对灿烂多彩的中华服饰和中华服饰源远流长的历史,他们知之甚少,对中华服饰对世界服饰的影响更是只知皮毛。
这种数典忘祖的现象告诉我们,如果再不加以引领,就会割裂历史,忘却中华五千年的悠久遗产,就难以让学生树立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本课内容是“从服饰看历史”和“从服饰看社会”。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1、古往今来衣料的发展历程,及其纺织技术的发展。
透过现在人们穿着的衣料,反映了事物的沿袭击与变迁,以及现代衣料和纺织技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2、服饰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人文性,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审美观。
同时,通过对唐服、旗袍的承袭;唐服对日本和服的影响;对牛仔服、西服等舶来品的认同和吸收;丝绸之路的发展等各个层面,反映了服饰文化的国际性、历史传承性。
让学生综合地、发展与联系地、多角度地理解中国“穿”的文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用联系与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入学习1、(出示学生不同季节服饰的两张生活照)提问:什么季节照的,为什么?服饰与什么有关?2、(出示穿着不同职业服饰的几张图片)提问:他们是从事什么工作的?根据什么断定的?服饰还与什么有关?3、师生讨论服饰还和什么有关。
2.2《吃穿住话古今(二)》精品课件第1课时

第2课 吃穿住话古今(二)
第一课时 从服饰看历史
学生穿着各种服装的照片
追寻服装发展的脉络 不穿衣服 树叶做的衣服 兽皮
人们从赤身裸体到穿树叶或兽皮做的衣服, 你能猜测到什么?
这个古人在做什么? 我们现在用什么缝制衣服? 而他们用什么工具来缝制衣服? 用骨针缝制的衣服和之前用树叶、兽皮做的衣 服比起来,好在哪里? 骨针是自然形成的吗? 你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吗?
骨针 制作骨针,必须经过切割兽骨、精细地刮 削、磨制以及挖穿针眼等多道工序,需要较高 的制作工艺才能完成。骨针是目前世界上所知 的最早的缝纫工具。
探究服饰演变的历程
素纱单衣
读一读
丝绸之路
再看生活照片,说一说我们的服装是用什么材 料制成的。
学生穿着各服装的照片
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服装材料?
延续
现在,我们服饰的材料可以说不计其数,不但 有传统的棉、麻、丝绸等面料,还有化纤、羊毛、 莱卡、腈纶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服饰的 面料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纳米服饰
航天服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我们的服装及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多姿多彩!
从服饰看历史
更加 多姿多彩的生活 进步 看历史 发展 智慧、创造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第二单元 第二课 吃穿住话古今(二).doc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第二单元第二课吃穿住话古今(二)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的第二部分内容《吃穿住话古今(二)》的第一课时。
它把古今屮外的服饰进行对比,探究服饰文化的同吋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屮了解人类文明的开始和进步,以及从服饰角度去看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透过服饰的互相影响,让学生发现国内的服饰不但影响到国外,同时国内服饰也受国外服饰地影响。
整节课从同学们喜欢的服装布料、服装款式、到服饰变迁,一切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H标开展活动。
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材、课程的理念。
2.教学要求:(1)知识H标: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能力H标: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H标: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
3.教学重难点:从服饰看社会,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在生活屮寻找历史的痕迹。
二、说教法、学法〃品德与社会〃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精彩的对话文本。
为学生的创造性发挥留有许多弹性空间。
它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再加上,五年级的学生己经有了i定的社会、生活经验,我为学生留有一定空间,让他们自主合作学习,在交流屮获取知识,体验情感。
儿童的生活经验是历史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屮历史事实向现实回归的跳板。
只有当学生从历史屮能够领悟到深刻的人生,由别人的故事转变为自己的体验时,教育才能够深入人心,此吋的历史教学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学设计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发现自己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过于 注重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 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改进措施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挖 掘和细节描述,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输入 标题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讨论,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和思考。
知识讲解
历史背景介绍
介绍与吃穿住相关的历史 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 事件的来龙去脉。
文化传承讲解
讲解与吃穿住相关的文化 传承,让学生了解传统文 化的魅力。
历史人物分析
分析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在 吃穿住方面的思想与实践, 让学生理解历史人物的思 想内涵。
课堂互动
分组讨论
互动问答
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吃穿住相关的话 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 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 同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2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环节
01
02
03
故事导入
通过讲述与吃穿住相关的 趣味故事,引起学生的兴 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 态。
情境导入
创设一个与吃穿住相关的 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其 中角色,通过体验历史情 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问题导入
提出与吃穿住相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拓 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信息素 养。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古迹等, 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魅力, 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互动教学
通过课堂互动、在线讨论等方式,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他们 的学习效果。
《吃穿住话古今(二)》

三民 主义
立法、司法、 行政、考试、 监督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耻
义 礼
廉
列宁装
布拉吉 ----苏式服装为什么流行 ?
50 建国初期,中国人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处处以苏联为仿 年 效对象,连老百姓的曰常生活也处处受到了苏联“老大哥”的影 代 响。当时的中国女性服装除了美观功能之外,还表达这种政治倾 列 向,具有极为强烈的革命色彩和俄罗斯色彩。 宁 装 备 受 青 睐
中华服饰文化
你能看出他们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吗? (服饰)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你们是否看出这两张照片各是什么季节照的? 你们是从那里看出来的?(服饰)
秦汉服饰
看服饰,猜年代。
秦汉服装面料重锦绣。绣纹多有山 云鸟兽或藤蔓植物花样,织锦有各 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以及织有文字 的通幅花纹。 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 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 合缝连为一体,外衣里面都有中衣 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 成为定型化套装。下着紧口大裤, 保持“褒衣大裙”风格。足下为歧 头履。腰间束带。 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
花 衣 裳
70
——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至今
特征:
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服饰、五彩缤纷 城市的服装与世界接轨 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转向美观大方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至今
80年代 碎花衣裳和的确良面料 成为时尚
90
年 代 至 今 五 彩 缤 纷 追 求 个 性 的 现 代 服 饰
明 代 服 饰
明代服饰 自唐宋以来,龙袍和黄色就为皇室所专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 为贵。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公服除依品级规定服色外,最有特色 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胸背各一。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 等。 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传统,且品 种十分丰富。服饰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 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
吃穿住话古今说课稿

吃穿住话古今(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追根寻源的第二部分内容《吃穿住话古今(二)》的内容。
它把古今中外的服饰、住房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开始和进步,以及从服饰角度去看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说目标
(1)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三、说教法、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我为学生留有一定空间,让他们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中获取知识,体验情感。
在探究过程中我以及时以鼓励、表扬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发言积极性。
用做“小小预言家”的环节来克服教学上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发展思维。
2、体会服饰起源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3、感受服饰变化与社会发展。
4、图文结合欣赏古今建筑的变化。
四、说反思
让同学们说一说学完本课后有什么感受,并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写自己对未来服饰、建筑的构想。
由于本人驾驭课堂能力不足,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谢谢大家。
最新2.2《吃穿住话古今(二)》精品课件第2课时

一样:美观、舒适,装饰精巧。 不同:外形、风格、绘画。 原因:地理位置、风俗、文化等不同造成。
板书设计
气候环境
家居文化与变迁
巢 穴
变 化Biblioteka 建筑工艺 精 造型 美
细 雕刻
舒适
漏窗
又名花窗,是窗洞内有镂空图案的窗,也是中国 园墙上的一种装饰。漏窗形状多样,花纹图案多 用瓦片、薄砖、木竹材等制作,有套方、曲尺、 回文、万字、冰纹等,清代更以铁片、铁丝做骨 架,用灰塑创造出人物、花鸟、山水等美丽的图 案,仅苏州一地园林中的漏窗把戏就达千种以上。
砖瓦花格
砖瓦花格在中国园林中有悠久历史,轻巧 而细致,多砌在墙头。砖花格可砌筑在砖 柱之间作为墙面,节省材料,造价低廉, 但纹样图形受砖的模数制约,露孔面积不 能过大,否那么影响砌体的巩固性。
小组交流汇报。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天然 洞穴显然首先成为人类最宜居住的 “家〞。早期人类的北京周口店、 山顶洞穴居,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 的最低要求。
巢居在适应南方气候环境上有显 而易见的优势:远离湿地,远离 虫蛇野兽的侵袭,有利于通风散 热,便于就地取材、就地建造等。
当原始人真正走出洞穴,走出丛林, 开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生活时,也 就开场了有目的的人工建造屋室的 活动。
中国建筑的房梁
斗拱: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 件。用于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明清 以后斗拱的构造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 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翼角:中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局部,因向上 翘起,舒展如鸟翼而得名,主要用在屋顶相邻 的两坡屋檐之间。
中国建筑的房梁
举架:汉族传统建筑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 法。这种建筑在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 法推算屋面坡度,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 从而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 有利于减小屋面风雪荷载。这样形成古代汉 族建筑独有的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二课吃穿住话古今(二)
课时分配: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从服饰话古今
一、课时目标:
本课目标:
1、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课时划分:二课时
二、教学流程:
活动一:引入学习
(一)服饰与气候的关系。
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张照片。
请大家看看,认识照片上的人吗?你们能否看出,这两张像片各是什么季节照的?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服饰)
3、同学们根据老师穿的服饰,准确地判断出了冬季和夏季,由此可以知道服饰与什么有关?(板书:季节气候)
(二)服饰与职业的关系。
1、请大家看大屏幕的图像,说一说他们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2、你们是根据什么断定的?
3、由此看来,服饰还与什么有关?(板书:职业)
(三)刚才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有关,那么服饰还和什么有关呢?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身份、经济水平、制作技术等有关。
接下来,我们用服饰与相关事物的联系,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
活动二服饰起源与人类文明进步
1、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远古。
(出示两张图片,分别是赤身裸体和穿树叶的远古人。
)
2、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同是远古的人,有什么不同?(一张图片上的远古人没穿衣服,一张是穿了树叶的。
)
3、远古时期的人们从赤身裸体到懂得用树叶遮身,从这一过程中,你可以猜测出什么?小结: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知道要穿衣服,大家赤身裸体地走来走去,认为是很自然的事,后来人们懂得了遮羞,他们开始用树叶来遮挡自己的身体,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
(板书:人类进步)
4、(出示远古人用树叶遮身和穿兽皮的图片)师:从用树叶遮身发展到用兽皮做衣服,你还能猜测到什么呢?
(树叶和兽皮相比,哪种的保暖性好?)
小结:也就是从这一点,人们推测出,很多年前我们的地球,气候四季如春,既无严寒,又无酷暑。
后来地球开始逐渐变冷,当严寒降临的时候,人们龟缩在洞穴里,生火取暖,要出洞去打猎、采集时,他们就用兽皮来御寒。
5、(出示教材上第一副图)同学们看,这个古人在做什么?用什么来缝衣服?为什么是用的骨针?那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缝制衣服?
小结:据考古发现,早在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用骨针来缝合兽皮做衣服了,这可是人类服装史上的一大进步。
当然,和我们现在相比,当时社会制作水平还是相当低下。
活动三:服饰变化与社会发展
一、出示教材上的麻和丝衣图
1、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祖先们走出了用树叶兽皮为面料制作服饰的远古时代,后来,他们的服饰和面料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知道这是什么面料吗?(麻布)
师:是呀,6000多年前,人们已经能把野生麻的杆撕开捻成线,织成麻布。
4、那这件衣服是什么面料呢?(丝)
5、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做丝衣了,这件丝衣是多少年前做的?
小结:这件丝衣2000多年前的,丝衣的重量只有49克,不到一两,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6、同学们,一提到丝绸,中国人是相当的自豪!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种桑树,养蚕子,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你们知不知道古代有一条与丝绸有关的路?
7、(出示古代丝绸之路图)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一直延伸到中东,你看了古代的丝绸之路途经了那么多的国家和地区之后,知道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吗?
小结:古代的商人将中国的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带到了西域,换回许多西域的奇珍异宝,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走向了世界,促进了古代中国与西域各国的商业往来,也见证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
7、我们再来欣赏欣赏,用丝绸做的服饰。
(放课件:各种各样的服饰)
8、同学们,这些与远古的树叶兽皮做的服饰相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9、这些服饰的颜色绚丽,面料丰富,款式多样化。
透过服饰的变化,我们能看到当时社会怎么样?(板书:社会发展)
二、出示黄道婆的图片。
1、同学们,前面谈到的树叶、兽皮、麻布这些面料是天然的。
丝呢?这种面料靠的是人们养蚕而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二、三千年前,人们知道了种植棉花。
(出示课件教材中的图)这幅图反映了宋代人织布制衣的生活。
同学们,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讲一讲黄道婆的故事。
2、谁能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黄道婆做出了什么贡献?
小结:对,黄道婆是对中国纺织业做出了贡献的人,正因为黄道婆传播和改革了棉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才促进了棉花种植的大面积推广和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人们才穿上了价廉物美的棉布。
三、出示唐朝的武士服、百姓服、宰相服、皇帝服
1、接下来,请看一看,猜一猜:这几套唐朝服饰分别是什么人穿的?(武士、百姓的服饰换一下、宰相的服饰换官服、皇帝)(你怎么认为是皇帝穿的?)
2、同学们,你们看,皇帝穿龙袍,武士穿战袍,宰相穿官服等,我们从这些可以看出,那时候服饰与什么有关?(板书:身份)(如果已经板书,就要强调板书。
)
3、小结:同学们,远古时候的树叶兽皮做的服饰是用来遮羞、暖体的,而现在这些服饰已经成为不同身份地位的标志。
我们的服饰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的社会也在不断地发展。
四、出示唐服和服。
1、(出示唐服)这是我们唐朝的服饰。
2、(出示和服)这是什么服饰?
3、同学们感觉日本和服与唐朝服饰有相似的地方吗?中国和日本是不同的国家,两套服饰为什么那么相似?
小结:和服受到唐朝服饰的影响,成了日本的国服。
唐代服饰不仅对日本,还对朝鲜、东南亚等一些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到今天,东南亚等一些国家仍然把唐朝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
服,可见影响之深远。
五、出示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1、同学们知道这套服饰的名称吗?
2、在很多中国人还在穿长袍马褂时,西方国家的人们却普遍穿着这样的服装,我们称之为西装。
后来,有人吸取了西装的优点,设计出了中山装,中山装出现后,很快受到我国许多男士的喜爱,并将它看作是中国的民族服装。
3、透过服饰的相互影响,你知道了什么?请同桌的议一议。
4、小结:透过服饰的相互影响,我们知道我国的服饰不但影响了国外,同时还受到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
六、当代社会的发展与服饰的繁荣
1、(出示课件:牛仔服、T恤衫、喇叭裤、旗袍、唐装)
问:我们再看一组图,这是我们当代人穿的一些服饰,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些是从我们祖先那里沿袭下来的,哪些是从外国学来的?
2、当代服饰样式繁多,当代服饰又是用什么面料做的呢?同学们可以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穿的衣服,还可根据自己平时知道的说一说,现在的服饰用了一些什么面料做的?(丝绸、棉、麻、化纤、纳米、莱卡、腈纶……)(你还知道哪些面料?)
小结:我们现在服饰的面料可以说不计其数,不但有传统的棉、麻、丝绸等面料,还有化纤、羊毛、莱卡、腈纶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服饰的面料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未来的服饰面料还会更加丰富多彩。
4、同学们,从古到今,人们的服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打开了通向世界服装业的大门,人们的着装令人眼花缭乱。
让我们来看一看同伴们那些多姿多彩的服饰。
(放课件)
小结:我们不仅看到了当代服饰的繁荣景象,更感受到了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受繁荣,科学技术的先进。
六、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研究服饰的发展和变化,体会到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同时,今天我们也初步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吃穿住话古今
职业身份人类进步服饰
经济水平经济发展生产技术
学生活动:
1. 看大屏幕的图像,说一说他们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2. 是根据什么断定的?
3. 远古时期的人们从赤身裸体到懂得用树叶遮身,从这一过程中,你可以猜测出什么?
4. 思考: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吗?
5. 看一看,猜一猜:这几套唐朝服饰分别是什么人穿的?
6. 透过服饰的相互影响,你知道了什么?请同桌的议一议。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