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措施

合集下载

粮油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

粮油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
粮油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
粮油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是为了提高农作物和油料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以下是一个可 能的实施方案的参考:
1. 种质资源优选:对农作物和油料作物的种质资源进行优选和筛选,选择高产、抗病虫害 、适应性强的品种。通过育种和遗传改良,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
2. 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进行土壤调查和分析,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制定科学的土壤改良 方案。合理施肥,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精确施肥,避免浪费和过度施肥。
粮油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
3.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农田灌溉管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 等,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量,避免过度灌溉。
4. 病虫害防治:加强农作物和油料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合理 轮作、间种、防治剂的使用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粮油单产提升项目的实施方案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需要各相关部门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粮油单产提升工作的 顺利进行。
5. 农田管理与机械化:加强农田管理,包括土壤松土、除草、病虫害巡查等工作。推广农 田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效率和质量。
粮油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
6. 技术培训与推广:开展农民培训和技术推广活动,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通过示范 田、农技站等途径源自向农民传授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7.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参与粮油单产提升项目。设立 专项资金,用于项目的实施和农民的补贴,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一、育种、选种利用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成等技术,能够大幅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

二、间作套种间作指的是在同一块耕地上,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作物,能够充分利用光能。

而套种指的是在某一种作物生长后期,于作物行间播种另外一种作物,能够充分利用地力以及生长期,从而增加作物总产量。

三、合理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改善光照条件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但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0.03%,而在正常光照下,农作物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09%。

因此合理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增加有机物生成量,提高农作物产量。

2、合理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作物光照面积,控制光照强度能够有效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四、合理密植、施肥、灌溉1、合理密植指的是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根据土壤肥沃程度来调整作物种植密度,能够很好的增加作物光合作用面积,充分利用光能,从而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

2、合理施肥能够充分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从而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3、水分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时也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

因此合理灌溉,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五、中耕除草、防病治虫1、中耕可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呼吸作用,从而增强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2、锄草可以减少农作物所面对的杂草竞争压力,从而保证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大多流向于农作物。

3、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能够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化肥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

化肥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

化肥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通常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扩大耕地面积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已不大,虽然我国尚有许多未开垦的土地,但大多存在投资多、难度大的问题。

这就决定了我国粮食增产必须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

施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

化肥是农业生产最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物质投入。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约占40%~60%。

中国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可以说化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意:化肥虽好,但过量将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植物增产的措施及其原理

植物增产的措施及其原理

植物增产的措施及其原理植物增产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植物增产措施及其原理:1.合理施肥:适量施肥能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合理施用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能够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叶面积和光合产物的转运,从而增加产量。

2.优质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制约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

例如使用生物防治、合理选用农药、做好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等,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合理密植与疏穗: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数量,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疏穗是指在适当时期剪除一些农作物的不健壮或不受控制的花穗,保留主蔓、主杆茎,能够提高养分的分配,促进农作物光合作用,增加产量。

4.适宜的灌溉与排水: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适宜的灌溉能够提供充足的水分,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和生物量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同时,适时排水能够排除土壤中的积水,减少植物因根系缺氧导致的产量降低。

5.科学调控光照: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合理调控光照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产量的积累。

例如利用温室大棚、遮阳网等措施,可以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增加植物的光合效率,提高产量。

6.合理的耕作措施:包括适时翻耕、松土、整地等,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透气性,增加土壤肥力,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增加产量。

7.科学调控生长环境:如合理调节温度、湿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产量。

以上所述的植物增产措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作物和生长条件,综合考虑并科学应用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农业企业保障蔬菜供应措施

农业企业保障蔬菜供应措施

农业企业保障蔬菜供应措施
背景
新冠疫情发生后,各地对于蔬菜等食品的需求量急剧提高,加上物流和人员流
动方面的限制,导致蔬菜供应出现断档现象,蔬菜价格也随之猛涨。

因此,农业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蔬菜供应,满足市场需求。

措施
加强蔬菜生产
农业企业应积极加强蔬菜生产,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产量,增加产品供应。

具体
措施如下:
1.积极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组织农户种植大棚蔬菜、果蔬轮作等方式扩大蔬菜产量;
3.加大农业物资配套供应力度,确保生产物资充足;
4.增加蔬菜储备量,应对突发事件。

加速物流配送
蔬菜生产完毕后,需要进行配送和流通,农业企业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加速蔬菜
物流配送,确保蔬菜及时到达市场。

具体措施如下:
1.添加额外人员配合农业企业的配送和物流系统,扩大配送范围和速度;
2.通过物流技术提高运输效率,缩短配送时间;
3.优化农产品市场网络,提高市场监管和管理水平。

安排人员生产管理
为了确保蔬菜的正常生产和管理,农业企业应做好人员管理。

具体措施如下:
1.确保生产人员健康状况,防止疫情输入;
2.优化蔬菜作业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3.实行严格的防疫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不存在交叉感染情况。

结论
针对新冠疫情发生后对于农业企业蔬菜生产和配送带来的冲击,农业企业应采
取多种措施,如加强蔬菜生产、加速物流配送以及人员管理等,确保蔬菜供应充足,达到市场需求量,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

浅谈提高玉米单产的主要措施

浅谈提高玉米单产的主要措施

浅谈提高玉米单产的主要措施作者:高志辉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0年第19期摘要:玉米是我省的主栽作物,要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玉米单产。

只有采取品种更新、培肥地力、土地耕喧、科学施用化肥及推广应用新技术等五项措施,才能保证玉米单产提高。

关键词:玉米单产品种1品种更新种子是粮食增产的内因,良种是高产的前提。

几年来,由于推广应用了玉米良种,产量不断提高。

但是,玉米在生产过程中,种子受遗传、变异、人为和自然混杂的影响,一个品种在某地区种植几年后会出现退化和纯度下降的现象,其表现是:生育期缩短,非典型穗增多,单产减少。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多年一贯制地应用同一个品种,要对品种不断更新,这样才能使玉米单产和品质不断提高。

1.1选育优良品种要因地制宜,适时适种,既要考虑产量高,又要考虑品种优;既要考虑适应性广,又要考虑抗逆性强;既要考虑高产,又要考虑高效。

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必须经过试验示范。

杜绝单一追求高产,盲目引进新品种。

玉米的生育期要少于当地无霜期10天以上,如在积温带选择玉米生育期在125天左右的品种。

对于生育期超过130天的品种,必须采用保护地栽培技术措施,否则会造成贪青晚熟,遭受霜害,严重减产和降低品质。

1.2筛选后备品种当玉米优良品种被确定为主栽品种大力推广的同时,为防止优良品种推广断档、减产,要大力搜集各地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示范。

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从中选出适应推广、抗逆性强、产量和品质稳定的玉米优良品种作为后备更替品种,进行大面积示范。

1.3更新品种当主栽品种表现纯度下降、产量降低时,及时将后备良种纳入主栽品种进行推广。

这样不断的循环往复,才能保持玉米的持续稳定增产。

2培肥地力“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地力是指土壤中的有机质。

培肥地力就是增加耕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必须16种营养元素,除氮、磷、钾等靠施用补充,碳、氧、氢从空气和水中吸收外,其它大部分来源于土壤中的有机质,有机质含量多少决定耕地质量。

玉米单产提升工作总结

玉米单产提升工作总结

玉米单产提升工作总结一、工作回顾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一直居于全国粮食作物的首位。

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玉米的需求量也是日益增加,玉米的单产提升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玉米单产提升工作主要包括土壤肥力改良、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优质玉米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玉米的产量,实现农民的增收和粮食生产的增产。

在此期间,我所工作的农业部门紧密结合实际情况,着重开展了一系列的玉米单产提升工作,以期为玉米产量提升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工作开展1. 土壤肥力改良土壤肥力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过多年的耕作和种植,土壤的肥力逐渐下降。

因此,为了提高土壤肥力,我们开展了土壤有机质的增加、氮、磷、钾元素的平衡施肥、有机肥的利用等工作。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为高产玉米的种植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基础。

2. 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玉米的产量。

因此,我们积极开展了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包括定植期的选定、密植、合理施肥、浇水管理等。

同时,通过示范田和技术培训,让农民了解并掌握了先进的栽培技术,增加了他们的种植经验,提高了玉米的产量。

3. 优质玉米品种选育选育优质玉米品种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

我们联合当地农业学院和科研机构,开展了优质玉米品种的选育工作。

通过不断的试验和改良,选育出了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玉米品种,并通过示范田的种植,让农民亲身体验到这些优质品种的种植效果,增加了他们对新品种的认可和接受度。

三、工作成效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玉米单产提升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在土壤肥力改良方面,我们通过合理施肥和有机肥利用,有效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进而提高了玉米的产量。

其次,在高产栽培技术方面,通过技术推广和培训,农民掌握了更多的栽培技术,种植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提高我国胡椒单位面积产量的若干措施

提高我国胡椒单位面积产量的若干措施
[u h k r (9 0 为 S ba a a 19 ) 23 t h 。 S ek r .5 /m, r ea a
提 出 以 下 几 条 措 施 , 以 提 高 我 国 的 胡 椒 单
位面积产 量 。 1 引 进 和 推 广 国外 新 近 推 出 的 高 产 优 质 胡
① 收 稿 日期 :2 0 - 2 1 0 1 1-8
刘进 平 郑 成 木
( 南热 带农业 大学农 学院 海南儋 州 5 1 ) 华 7 7 7 3
摘 要 针 对 我 国 目 前 胡 椒 单 位 面 积 产 量 低 下 的 原 因 , 提 出 了 提 高 我 国 胡 椒 单 位 面 积 产 量 的 若 干 条 措施 。 关 键 词 胡 椒 ;单 位 面 积 产 量 ;栽 培 技 术 ; 种 苗 ; 病 虫 害 防 治 中 图法 分 类号 ¥ 7 . 539
胡 椒 是 重 要 的 热 带 香 辛 植 物 。 重 要 的 产 椒 国包 括 印 度 、 印 尼 、 巴西 、 马 来 西 亚 、
椒 新 品 种
胡 椒 育 种 工 作 投 入 大 , 周 期 长 ; 有 计
划 地 引 进 一 些 高 产 优 质 品 种 ,可 较 快 地 更 新 品 种 ,改 善 种 植 品 种 结 构 。
h kr 和 P n hm a aa a c a i适 应 性 强 , P u c a i具 有 o rh m
线 虫耐 性] 中 央 种 植 作 物 研 究 所 (e ta ; Cnrl
56 —
维普资讯
刘进 平 等 提 高 我 国胡 椒 单 位 面 积 产 量 的 若 下 措 施
分别 为 2 5 . 7和 2 1 / m) 印 度 香 料 研 究 所 . 3th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
摘要: 通过对云锡松树脚分矿一坑“大马芦”矿段生产现状的研究,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四强”理念,将提高矿山单位面积产量当作系统工程,把组织管理、经济管理、开采技术等纳入其中,对生产过程各工序间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和施工环境进行优化,加强采矿工序的有机衔接,确保人、机、物的合理投入,并制定出台多种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实现人员、设备、单位面积产量有机配置,使采场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促进中段生产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大马芦氧化矿基地持续稳产的目的。

关键词:单位面积产量;强探;四强
前言
采场单位面积月产量,是指坑内开采平均每平方米采场面积,在一个月内所采下的矿量。

它是反映采矿技术管理水平、采矿强度和采场面积利用情况的指标。

随着云锡松树脚分矿二坑铅伴锡、三坑硫化矿含锡资源的急剧萎缩,而一枝独秀的一坑“大马芦”矿段(大箐东矿段、马吃水矿段、芦塘坝矿段简称)生产接替区经过近几年大规模的强采,加剧了中段下降速度,使生产中段减少,生产区域大幅压缩,其深部的开发建设进度又滞后,其他基地要形成生产能力尚需假以时日,短期内难以建成投产,导致锡金属生产能力下滑趋势开始呈现。

为遏制锡金属生产下滑的趋势,实现二坑、三坑稳定产量,一坑高产量,
以达到稳定全矿的锡金属产量的目的,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研究迫在眉睫。

1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生产现状
一坑现生产区域为1570~1795中段“大马芦”矿段共8个生产中段,而大箐东矿段1690以上中段将在2010年年底回采结束,进入搜残找盲阶段,生产压力将转至1570、1600、1630三个中段。

一坑2010年承担着矿石量109万吨,锡金属10340吨的生产任务,计划开采面积57860米2,单位面积产量为1.57吨/米2.月,所使用的采矿方法为全面采矿法比重占41%、房柱采矿法比重占6%、有底部结构的空场崩落法比重占53%。

1.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2.1采矿技术管理水平问题
由于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设计工程和现场管理难以意识到位,导致有些工程布置不理想、无意识地增加了采切工程量,甚至于有出现工程重复建设等,使采场建设周期延长,严重影响单位面积产量。

对采矿方法的运用还停留在套用和沿用上,不能灵活撑握,致使方法的优点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单位面积产量。

1.2.2矿体开采强度问题
在扩漏的质量上,如果施工时漏斗进路超深或漏斗未扩成圆台
体则矿石不容易放出,影响了采场出矿能力,使采场单位面积产量低。

在全面采矿法的采场中,由于作业人员施工技能低,主要表现在施工炮眼和使用电耙方面,速度慢和质量低,导致每次爆破的矿石
量较少。

2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实施“四强”开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技术措施
所谓“四强”开采是指在强掘、强采、强出的三强基础上,鉴于“大马芦”矿段的矿体为层脉相交呈叠瓦状多层产出,矿体产状、厚度变化大的原因,在探矿过程中为有效快速、低成本的使储量升级,特意提出强探这一理念,与强掘、强采、强出合并称为“四强”开采。

2.1.1 强探的技术措施
针对氧化矿体变化大的特点,应用地质钻探、小钻与坑探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勘探手段,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顺序,加强综合分析工作,超前意识矿体变化情况和可靠程度,精心做好探矿设计,确保探矿突破口选择合理和工程布置合理,防止出现探不到矿的情况。

施工时技术人员务必勤跑现场,加强现场监督及时掌握矿体赋存地质特征和矿岩的稳固情况,才有利于采矿方法的选择与确定,有利于采场工程布置的施工与管理,有利于生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有机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利用好各种资源,才能获得大幅提高
采矿场单位面积产量和经营效益。

2.1.2强掘的技术措施
近几年来,松树脚分矿在使用小直径长钎爆破、掏槽眼的布置形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使爆破效率、每个循环的进尺得到提高,并且把在平巷独头掘进中实施小直径长钎爆破、掏槽眼的布置形式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应用到采场建设中,有效的加快了采场建设速度。

快速掘进是使我们在最短时间内建成新的生产接替区、采场,争取生产主动权的一大法宝,将为“大马芦”矿段的持续生产奠定坚实的施工基础。

2.1.3强采的技术措施
在全面法采矿中,主要是应实施集中作业,即在采场凿岩爆破时采取一次性施工炮孔,集中装药爆破,达到采场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有底部结构的空场崩落法的强采主要是采场落矿阶段,此阶段的技术措施是如何提高中孔、深孔的凿岩速度。

在这方面选择引进新型高效的凿岩设备和高爆力的炸药,加快炮孔施工速度和优化爆破参数减少中深孔的工程量,而缩短采场落矿周期。

2.1.4 强出的技术措施
采场出矿应合理配置电耙型号集中出矿,并考虑以少量工程来减少耙运次数,缩短采场生产周期,达到采场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2.2 其它技术措施
2.2.1 精心设计严格控制好施工设计关
众所周知,施工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生产能力、生产周期、生产经营成本等指标的先进性和生产的安全性。

故做设计时务必根据地质条件和技术条件应用专家选择系统选取多个方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优选出两个以上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比较,并对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量化,选定综合量化分值较高的方案为最终的施工方案。

在审核审定设计时注重以下两点:
①工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②技术参数优化和匹配的合理性。

2.2.2编制严密的施工时标网络计划图表
根据生产的总体进度安排要求,确定各项工程的开工、完工时间,且充分考虑各工序的技术间歇时间,编制严密的一、二级施工时标网络计划,以保证人力、物力的及时、合理投入,便于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欲控和跟踪,并对施工过程出现的偏差及时分析原因,与有关部门共同商量采取积极有效地纠偏措施,确保目标按期实现。

2.2.3 进行采矿场矿房宽度参数的优化工作
现在使用的采矿场矿房宽度限于地质剖面的间距,一直沿用12米。

在全面采矿法和房柱法中,采取增大电耙硐室宽度的方法,使电耙可以左右移动,有效地增加电耙服务范围,使矿房宽度增大至18米,这意味着每3个矿房就可以省去1个矿房的采切工程,达到大幅提高采矿场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在有底部结构的空场崩落法
中,漏斗受矿范围随着矿房高度的增加而加大,矿房宽度可适时调整加大到14~16米,在矿块有限范围内减少矿房数目,从而节省工程量,达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目的,对于此法应着重考虑对采切工程的减少,来进一步缩短采场建设周期,提高采场综合生产能力达到采矿场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2.2.4矿块中段回采施工顺序的优化工作
矿块中段回采施工顺序的优化工作是提高中段生产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

采场矿房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基础,在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后,还应考虑矿块中段回采施工顺序的优化。

目前由于资源分布及中段生产能力不平衡,随着马吃水1720中段资源的急剧萎缩和10#矿群1690中段、1660中段生产能力的急剧下降,大量资源主要赋存于1630中段以下,生产的主要压力集中在1630、1600、1570中段,作业点集中、运输拥挤、溜井影响等因素,给生产组织造成很大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就要求认真分析研究进一步优化矿块中段的回采施工顺序,合理布置同时开采的矿房数,有效地进行人、材、物的投入。

2.2.5采空区处理技术措施
矿山应根据采空区的分布状况,制定统一的空区处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处理。

首先确定空区最大允许保有量及其保留期限,视具体情况采用崩落围岩、充填和封闭、隔离等方法处理,以求达到作业队组安全作业、设备材料安全放置、减少漏风、防止
空气冲击波的危害。

3结论
通过生产现状认真分析和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四强及其它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技术、生产组织措施,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保障采场顺利有机的衔接,使采矿场单位面积产量得到提高,促进中段生产能力的提高。

一坑2010年全年采出矿量118万吨,采出金属量10863吨,开采面积55220米2,单位面积产量为1.78吨/米2.月,单位面积产量增加13.4%,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简介:覃符标(1976-),男,广西环江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开采技术管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