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很强的英国人
相关河流、湖泊的治理案例

相关河流、湖泊的治理案例那我就给你讲一讲泰晤士河的治理案例吧。
以前的泰晤士河那可真是个“大臭水沟”。
工业革命的时候,英国到处都是工厂,那些工厂可没什么环保意识,就一个劲儿地往泰晤士河里倒各种垃圾、污水,啥脏东西都往里塞。
结果呢,泰晤士河变得又黑又臭,河里的鱼啊虾啊基本都死翘翘了,住在河边的人那可真是苦不堪言,每次经过都得捏着鼻子。
但是呢,英国人后来终于意识到再这么下去可不行啦。
于是就开始大力治理。
首先呢,他们对那些往河里排污的工厂下了狠手,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就像是给那些工厂戴上了紧箍咒。
谁要是偷偷排污,那就罚得他倾家荡产,让他知道破坏环境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
然后呢,他们又建了好多污水处理厂。
这些污水处理厂就像是一个个“清洁工”,把那些脏水收集起来,经过一道道工序,把里面的有害物质去除掉,再把相对干净的水放回泰晤士河。
而且啊,他们还对泰晤士河的河道进行了清理和整治。
就像给一个脏兮兮的人洗澡一样,把河底的淤泥啊、垃圾啊都给清理出来。
还重新规划了河岸,种上了好多植物,让泰晤士河两岸变得绿树成荫,漂亮极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泰晤士河就像换了一个模样。
现在河水清澈多了,鱼又开始在河里欢快地游来游去,河边还成了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呢。
再给你说个咱们中国滇池治理的事儿。
滇池啊,本来是云南的一颗明珠,可是后来因为周围的城市发展、人口增加,大量的污水啊、垃圾啊就冲进了滇池。
滇池的水变得浑浊不堪,还时不时散发着臭味,湖面上还长了好多蓝藻,看起来就像一层绿油油的油漆。
咱们中国政府一看这可不行啊,滇池可是宝贝啊。
于是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治理行动。
一方面,就像治理泰晤士河那样,大力整治周围的污染源。
那些违规排污的企业都被关停整改,还加强了对污水排放的监管。
同时呢,还采用了生物治理的方法。
比如说投放一些吃蓝藻的鱼类,让这些小家伙们去消灭那些讨厌的蓝藻。
还在滇池周围种了好多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就像一个个小卫士,既能吸收水里的污染物,又能美化环境。
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处理的先进经验

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处理的先进经验一、英国我今年暑假参加了江苏省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英国游学项目,并且在剑桥当地居民家里住了几天,对英国人如何分类处理垃圾有了基本的理解。
英国人对于环境的责任意识很高,英国并没有强制要求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但是不少居民还是自愿进行,而且政府为支持垃圾分类,免费为家庭提供三个垃圾桶,蓝色垃圾桶是放可回收垃圾的,黑色的是不可回收的,绿色是放餐厨垃圾和庭院中的植物残骸的,每种垃圾每两周收集一次,交错进行,需要居民在特定的时间把垃圾桶拖到指定的地点,英国对于垃圾分类后的回收和处理也相对完善,不像中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处理设备和渠道,即使分类了还是得合到一起烧掉。
除了放在庭院里的垃圾桶,英国居民家里也有相应的分类垃圾桶,我们刚住到居民家里的时候扔垃圾总是很纠结,总是得先问女主人再扔,但是几天以后就比较适应了。
英国的媒体会积极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当地的刊物报纸也会刊登各居民区收集垃圾的时间和地点,以方便居民按时把垃圾处理掉。
当我问到会不会觉得垃圾分类麻烦的时候,女主人和我们讲,如果所有的垃圾全都放到一起烧掉或埋掉,会产生有害物质,对于空气和土地都是很严重的污染,而且他们从小家里人就会叫他们如何分类垃圾,所以很自然就能找对垃圾桶,一点都不麻烦。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提高垃圾分类回收在中国居民中的接受程度,从小培养对环境的责任意识和教育垃圾分类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正是因为政府的配套措施十分完善,居民的环保意识很高,才能让那些几百年历史的古老街道仍然保持着整洁平静。
二、日本日本是资源小国,在高度的危机意识下,日本把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去年我去日本旅游,导游是旅居日本多年的华人,他向我们介绍了日本人的垃圾分类做法。
相较于英国把垃圾分成3类,日本更加细致分到了10类, 1、生活垃圾(可燃垃圾):包括食品残渣、贝壳、蛋壳、破损纺织品以及草木等可燃物。
2、不可燃垃圾:包括金属、陶瓷、橡胶、小型废旧电器、传统钨丝电灯、CD、雨伞、毛绒玩具、化妆品的瓶等。
从“非英雄”到“英雄”——从拉金与休斯的动物诗歌看战后英国人社会心理的变化

从“非英雄”到“英雄”——从拉金与休斯的动物诗歌看战后英国人社会心理的变化作者:姜慧玲,崔希芸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7年第6期⊙姜慧玲崔希芸[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辽宁大连 116044]摘要:本文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角度对菲利普·拉金和泰德·休斯的动物诗歌进行平行比较研究,分析两位诗人所处的时代即战后的英国对英国人社会心理的影响,以及二人采取的不同创作态度,虽然两人在诗歌中均表现出关心动物、与动物同呼吸共命运的生态伦理观,但拉金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小动物和被驯化的牛马羊,而休斯擅长写狐狸、虎和鹰的野性与力,反映出拉金的“非英雄”思想不同于休斯动物寓言中的“唯我独尊”的气势。
关键词:社会心理变化动物诗歌拉金休斯■菲利普·拉金(1922—1985)是英国“二战”后“运动派”诗人的代表,他遵循以哈代为代表的英国诗歌传统,善于写日常生活题材。
拉金喜爱动物,他不仅喂养动物,手绘动物,还在诗歌创作中书写动物,James Booth曾指出拉金是一个动物诗人。
泰德·休斯(1930—1998)是“二战”后英国诗坛杰出的诗人,他对劳伦斯尤其熟悉,几乎通读了劳伦斯的所有作品,似乎也对自然界情有独钟,与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诗中描绘了以动物为主体的本能放纵的世界。
国内外对菲利普·拉金和泰德·休斯的动物诗歌研究不在少数,但多是对两位诗人动物诗歌的分别研究,如拉金研究专家James Booth在《作为动物诗人的拉金》(2006)一文中指出,拉金的许多动物诗篇都是从生态的角度来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动物,反映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吕爱晶(2009)从拉金诗歌中的动物意象看其“非英雄”思想,又指出拉金“用诗歌的形式谴责人类缺乏一颗保护动物的责任心,努力疗救被人类摧残或漠视的动物,呼吁对待动物要像对待人类一样尊重”;国外休斯研究的代表人物Keith Sagar(2006)著有《狐狸的笑声:泰德·休斯研究》对其诗歌作品进行整体研究;国内关于休斯研究的论文近六十篇,专著有三部,其中刘国清(2007)关注休斯诗歌中的生态思想,李子丹(2008)展示了休斯自然诗歌中蕴含的人性关怀,陈红(2014)分析了休斯的动物诗对人性和动物性的洞悉和诗人的生态环境意识等。
体验英国的绿色文化

体验英国的绿色文化英国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绿色文化而闻名于世。
这种文化包括推崇环保、注重保护自然资源以及注重健康生活的理念。
在英国旅行,你能够亲身体验到这种绿色文化,并从中受益。
首先,英国是一个环保意识很强的国家。
在英国,人们普遍十分重视环境保护。
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努力把环保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例如,英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塑料袋的使用,并鼓励人们使用可再生能源。
在英国的大城市,你会发现很多街头有垃圾分类的垃圾桶,人们会仔细分门别类地把垃圾投放到相应的桶里。
此外,在许多英国城市,人们还鼓励使用自行车或步行代替开车,以减少汽车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这些举措都体现了英国人对环保的高度重视。
其次,英国非常注重保护自然资源。
英国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包括湖区国家公园、约克郡达尔比郡国家公园等等。
这些保护区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人们从日常忙碌的生活中抽身出来,亲近大自然。
你可以在这些保护区内徒步旅行、露营、骑自行车等等,全身心地沉浸在自然环境中。
此外,英国还注重保护野生动植物。
在英国,你可以看到很多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例如湿地保护区、鸟类保护区等等。
这些保护区为各种野生物种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和适合繁衍的生活环境。
最后,英国人非常注重健康生活。
英国被誉为“绿色的美食之都”,这是因为英国人普遍注重健康的饮食习惯。
英国有一种食品标准叫做“有机食品”,这种食物是通过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等来种植的,对健康更加有益。
英国的许多餐厅和超市都供应有机食品,人们可以在这些地方购买到新鲜和健康的食物。
此外,英国还有许多农场,人们可以亲自去参观,以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并直接购买农场产的食物。
除了健康饮食,英国人还注重锻炼身体,各种户外运动项目也很受欢迎,例如足球、网球、高尔夫等等。
这些都是英国绿色文化的一部分,也有助于人们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总的来说,体验英国的绿色文化是一种相当难得的机会。
在这个国家,你可以亲身领略到人们对环保和保护自然资源的热情,同时追求健康生活的理念也是无处不在。
英国文化(11月17)

英国概况英国是典型的绅士淑女之乡,生活保守且讲传统,却也是尊重个人自由和思想宽容的民族。
英国最吸引游客的地方在于她的多样性的景观特色;英格兰—典雅秀丽;苏格兰—苍劲豪迈;威尔士—古朴自然;北爱尔兰—神秘沧桑。
看书、喝茶,足球和园艺是英国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
旅途中经过书店,茶坊和公园别忘了进去逛逛,感受一下英式风情。
多留些时间给中古小镇,那里浓厚的人情味和热闹市集,会令人倍感温馨。
喜爱自然山水的旅行者千万不要错过英格兰湖区,苏格兰高地和威尔士兵国家公园的天地精华。
国花:玫瑰国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英国文化及历史丰富,或曾听说过城西的戏院,皇家剧院,国家艺术馆等;但你知道每个英国城市都是个文化中心吗?每个主要城市均有重要及闻名国际的剧院,博物馆,艺术馆,例如在爱丁堡之苏格兰皇家博物馆,在贝尔法斯特的博物馆,卡底夫国际露天剧场。
宗教信仰受到尊重及照顾。
无论在大城小镇都会找到宗教、文化背景相同的人及敬拜的地方。
英国乃多元文化之地,欢迎不同种族,信仰和肤色的人。
无论在大城小镇的街道上也不会感到陌生,而各式食肆供应不同国家的菜式。
英国交通:铁路及道路网发达。
英国市际铁路交通比美世上任何国家。
除了农村腹地,邻近都有火车站。
由于英国铁路发达,且地少人多,你或会感到诧异,从一端到达另一端需时不多。
青少年可购买一年通用的乘车证,且有优惠价。
旅游车英国道路网四通八达,乘旅游车比火车较廉宜,但需时较长。
国家汽车公司提供一种学生票,十六岁至二十五岁之青少年,可获整年成年票之优惠价。
飞机在英国,飞机乃为长途旅行而设,从伦敦飞往布里斯托或伯明翰绝不便宜,但如果从伦敦飞往格拉斯哥或爱丁堡则可考虑。
若要享受优惠,须出示国际学生证(ISIC),有关申请表格可在学生或学生旅游办事处索取。
到欧洲旅游英国与欧洲大陆相连,无论身在英国何处,欧洲各地都近在咫尺。
英美文化差异知识点总结

英美文化差异知识点总结1. 语言差异英国和美国的英语有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发音、拼写和词汇上。
比如,美国人通常会用“center”来表示“中心”,而英国人则会用“centre”。
此外,美国人口音通常更加平原,而英国人的口音则带有更多的浓郁地方特色。
2. 民俗活动差异英国和美国的民俗活动也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英国人喜欢举行独立日游行、庆祝美国独立日等活动,而美国人则更倾向于参加热气球节、感恩节、万圣节等传统庆典。
3. 政治体制差异英国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政治体制是总统制。
这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在治理方式上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例如,英国的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而总统则是由普选产生。
4. 饮食习惯差异英美两国的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
英国人普遍喜欢喝茶,而美国人则更喜欢喝咖啡。
此外,在食物口味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英国人喜欢吃薯条和炸鱼,而美国人则更喜欢吃汉堡和炸鸡。
5. 社交礼仪差异英美两国的社交礼仪也有一些差异。
比如,在用餐时,英国人通常会使用刀和叉来进食,而美国人则更喜欢使用刀叉和勺子来进食。
此外,英国人比较保守,对于性话题的谈论比较忌讳,而美国人则比较开放,性话题在社交中更容易被提及。
6. 宗教信仰差异英国和美国的宗教信仰也有很大的差异。
英国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虽然基督教是主流信仰,但也有穆斯林、犹太教徒、印度教徒等。
相比之下,美国则更多是基督教徒,而且宗教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为重要。
7. 教育制度差异英美两国的教育制度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英国,学生上学的年龄比美国有些早,通常从4岁就开始上学了,而在美国,则是6岁。
此外,在大学教育方面,美国的大学一般在校园内提供宿舍,而英国的大学生通常需要自己租房居住。
8. 体育文化差异英国和美国的体育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英国,足球是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而在美国,橄榄球、篮球、棒球等运动更受欢迎。
9. 性别平等观念差异英美两国的性别平等观念也有不同。
英国的性别平等观念相对较早形成,女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地位相对较高。
英国之行心得感悟

英国之行心得感悟英国,这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度,是许多人向往的旅行目的地之一。
我有幸亲身踏足这片风景如画的土地,深刻体验了英国的风土人情、历史遗迹和多元文化。
在这次英国之行中,我不仅触摸到了英国的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还汲取了许多人生的心得和感悟。
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英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这里无处不弥漫着历史的气息。
在伦敦,我亲眼目睹了历史名胜如白金汉宫、大本钟、伦敦塔等,它们仿佛见证了英国几百年的兴衰荣辱。
每一块砖瓦、每一处建筑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让我深切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文化的传承。
英国的文化传承深刻而多样,博物馆、艺术馆如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等集中了丰富的文化宝藏。
在这里,我领略了从古代文明到现代艺术的全景,感受到人类智慧的无限可能。
英国人对于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不仅在博物馆中可见一斑,更体现在他们对教育和创新的重视上。
二、多元的社会和包容的精神英国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里和谐共存,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
我在街头巷尾,听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语言,看到了不同肤色的面孔,这样的多样性令人震撼。
这里的多元并没有造成隔阂,反而强调了英国人的包容精神。
英国人对于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让我感受到了人类共同体的理念。
他们在餐桌上品尝世界各地的美食,在艺术中吸纳各种风格,这种开放的态度让我深受启发。
在多元的社会中,人们共同追求着平等、和谐,这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自然景观的壮美与环保意识英国的自然风景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我在湖区欣赏了宛如仙境的湖光山色,在苏格兰感受了壮阔的高地风光,这些美景让我沉醉其中。
英国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体现在他们对环保的高度重视上。
在英国,环保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在街头发现了许多垃圾分类的垃圾桶,电动车、自行车成为了人们的出行工具,这些都表现出了英国人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他们意识到自然资源的珍贵,努力保护环境,这种意识不仅在生活中体现,还在政府的政策和社会的共识中得到了体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 4.12珍妮 古道尔简介

珍妮古道尔简介珍妮·古道尔,在世界上拥有极高的声誉的动物学家,致力于野生动物的研究、教育和保护。
她二十多岁时前往非洲的原始森林,为了观察黑猩猩,度过了三十八年的野外生涯。
她奔走于世界各地,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地球的环境。
珍妮·古道尔,曾获得了联合国所颁发的马丁·路德·金反暴力奖。
这个奖过去曾经也有两位人士获得过,他们分别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以及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1975年,她建立了致力于野生动物研究、教育和保护的珍古道尔研究会,向全世界推进动物的研究工作。
她的巨大贡献以及"国家地理"为她拍摄的几部精彩的电影使她名扬四海。
她为成人写过六本书,包括那本著名的《在人类的阴影下》。
她还拍摄了一部纪录片,《简的旅程》。
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她英帝国司令的头衔。
她还获得过多次褒奖,包括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极富盛誉的KYOTO奖和国家地理学会的胡博奖,以奖励她在研究、探索和发现方面的突出贡献。
如果说我们是自大的种族莫不如说我们是科学历史的牺牲品,我们应该懂得生命的意义及价值。
古道尔对黑猩猩和灵长类动物的感情之深厚,还可以从一次谈话中听出来。
她说:"当我看了有些医学科学家实验用的关在笼子里的猩猩或猴子时,就好像在波兰参观纳粹集中营时所感受到的同样滋味。
"她把在非洲各地市场上骨瘦如柴可怜的黑猩猩收养起来。
可是当她的妈妈薇恩的生命得救于猪心瓣的嫁接时,也不得不承认她对动物的爱好也有其片面性的方面。
为了唤起公众环保意识,1991年,珍建立了一个全球范围的青少年教育计划:根与芽。
“根,在地下四处蜿蜒而生,为植物生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幼芽看似柔弱,但为了接触到阳光,它们努力生长,甚至可以钻透厚厚的砖墙。
困扰着我们这颗星球的种种问题就好像是那些砖墙。
成千上万如根之坚、芽之韧的年轻人遍布世界,为了更广阔的光明,他们一定可以冲破重重壁垒。
" 珍妮说:年轻人容易悲观失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意识很强的英国人
说起英国人的环保意识,那真的是不得不让人佩服。
在英国生活的三个月期间,我每天都亲身感受到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保护身边的环境。
就从垃圾分类说起吧。
每天上学的路上都会看到每家每户门前整齐地摆放着三个不同颜色的大的垃圾桶,它们分别为黑色、红色和绿色。
其中黑色垃圾桶里收集生活垃圾;红色垃圾桶里收集可再循环使用的东西(诸如报纸、玻璃瓶、塑料盒之类的东西);绿色垃圾桶则收集修剪花园后产生的垃圾。
环卫工人会定期来收集不同的垃圾。
刚开始时对他们的垃圾分类还有些不适应,觉得特别麻烦。
可是一段时间后我也在英国人的感染下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将垃圾进
行分类,而且做起来也没
有想象的那么麻烦,真可
谓是习惯成自然呀!
除了每个家庭进行垃
圾分类以外,在英国的很
多公共场所也会摆放这样的垃圾桶,人们将这种环保意识带到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英国可以看到蓝天、白云、青草、绿水;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几个月可以不用擦皮鞋。
正是英国人强烈的环保意识,才享受到如此美丽的环境,这值得我们学习啊!会国后我也会将这种环保意识带到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我做起,爱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主要句型:
1.To protect environment is to protect life.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
2.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s everyone’s duty.
保护环境是每一人的职责。
3.If everyone could make a big contribution to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ur home will become much more beautiful.
如果每个人为环境保护作出一点贡献,我们的家园会变得更加美丽.
4.Earth is our home, you rely on green.
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