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配制步骤
溶液配制步骤

溶液配制步骤
溶液配制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将某种固体试剂溶解
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制成所需要的浓度的溶液。
如果操作不当,可能
会造成实验结果偏差,严重时甚至会对实验人员造成危险。
以下是正
确的溶液配制步骤:
步骤一:准备固体试剂和溶剂。
固体试剂要称量准确,一般使用
敏感度达到0.0001克的天平。
溶剂要按照要求高纯,而且质量要保证。
步骤二:称取固体试剂。
取出所需重量的固体试剂,一般多采用
小瓶子或药勺。
步骤三:将固体试剂溶解在溶剂中。
将固体试剂加入容器中,
然后倒入溶剂并充分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为止。
步骤四:控制溶液浓度。
按照实验要求,加入适量的溶剂,充分
溶解后即可制成所需浓度的溶液。
步骤五:过滤溶液。
将溶剂中的杂质(如杂质、固体等)滤掉,
以保证溶液的纯度。
步骤六:在标准体积瓶中溶解过滤好的溶液。
如果需要在实验中
使用的是一定体积的溶液,就需要将制好的溶液稀释至标准体积瓶中,然后充分摇匀,即可得到所需浓度和体积的溶液。
不同的实验要求制备的溶液操作时间和要求也不相同。
在操作过
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服、手套等安全装置,确保操作区域通风
平顺,以及溶剂和固体试剂的储存及标签标注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
执行。
化学溶液的配制步骤

化学溶液的配制步骤一、引言化学溶液的配制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步骤之一。
通过合理的配制溶液,可以满足实验的需要,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化学溶液的配制步骤,包括溶液的浓度计算、固体溶解和溶液的稀释等内容。
二、溶液浓度的计算在进行溶液配制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所需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一般表示为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或体积所占比例。
常见的浓度单位包括摩尔浓度(mol/L)、百分比溶液浓度等。
根据实验需求和已知条件,可以通过浓度计算公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三、固体溶解当需要配制固体溶液时,首先需要将固体溶质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
固体溶解的步骤如下:1. 准备所需固体溶质和溶剂。
固体溶质一般为化学试剂,应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所需量。
溶剂一般为水,也可以是其他有机溶剂。
2. 将溶剂倒入容器中。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容器,并在清洁的条件下将溶剂倒入容器中。
3. 将固体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
为了使固体溶质充分溶解,可以将固体溶质分次加入溶剂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
4. 溶液搅拌和加热。
在固体溶质加入溶剂后,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促进固体溶质的溶解。
如果溶解速度较慢,可以适当加热溶液,但需注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免产生危险。
5. 过滤溶液。
如果固体溶质中含有杂质或未溶解的固体颗粒,可以通过滤纸或其他过滤器进行过滤,得到纯净的溶液。
四、溶液的稀释在某些实验中,需要将浓溶液稀释至所需浓度。
溶液的稀释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来实现。
稀释溶液的步骤如下:1. 准备所需浓溶液和溶剂。
浓溶液一般为已知浓度的溶液,溶剂一般为水。
2. 确定所需浓度和体积。
根据实验要求,确定所需浓度和体积,并计算出所需溶液的量。
3. 将浓溶液倒入容器中。
根据所需溶液的量,选择合适的容器,并将浓溶液倒入容器中。
4. 加入适量的溶剂。
根据浓溶液和所需溶液的浓度差异,计算出需加入的溶剂的量,并逐渐加入溶剂。
5. 搅拌溶液。
在加入溶剂后,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溶液,使溶液充分混合。
溶液配制要诀(步骤、仪器、注意事项)

溶液配制要诀(步骤、仪器、注意事项)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南屏初中戎世萍溶液的配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之一,该实验旨在:①练习配制一定质量的溶液;②加深对溶液组成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更好地应用溶液,服务于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
一、溶液配制步骤以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为例:①计算:所需NaCl和水的质量,其中氯化钠2.5g,水47.5g②称: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钠的量,倒入烧杯中量:由于水是液体,取用时常通过量取体积的方式而不称其质量,因此该实验中应先将47.5g水利用其密度近似看成1g/cm3,折算成体积47.5ml,再用量筒里取所需水的体积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③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在水中充分溶解。
全过程如下:利用固体和液体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概括起来: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
二、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该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应紧扣操作步骤来进行选择,在第2步“称”中应选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
“量”中应选用量筒(100ml)、胶头滴管。
第3步操作中所用仪器:玻璃棒。
概括起来所用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三、溶液配制中的注意事项1、计算的科学性:要通过计算科学把握配制溶液所需物质及其用量。
2、操作步骤的简约性:根据自己对配制溶液所需药品的选择,确定简单合理的操作步骤。
如用固体和液体配制溶液,则操作步骤一般为: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
若液体与液体之间按一定比例配制溶液,则在通常过程中无需用托盘天平称取,只需用量筒量取,因此操作步骤就通常为:①溶解;②量取;③溶解,所选仪器中的托盘天平和药匙自然就不需要了。
3、仪器选择的合理性在配制溶液时,需要多种仪器,其中最需慎重选择的仪器便是量筒,选择量筒的基本原则是:①要确保所需液体一次性取出;②量筒规格尽可能小,如量取8ml水,用100ml量筒、10ml量筒均可一次性取出,但10ml量筒显然比100ml 量筒规格要小得多。
溶液配置的实验原理

溶液的配制的实验原理
溶液配制的实验原理是c=n/v(mol/L),其中c:浓度,n:物质的量,v:溶液体积。
在化学上用,化学物品和溶剂(一般是水)配制成实验需要浓度的溶液的过程就叫做配制溶液。
配制溶液前需要计算所需物品的多少并清理仪器。
溶液配制的步骤如下:
(1)实验仪器:
量筒、烧杯、容量瓶(规格视具体情况确定)、玻璃棒、天平、平衡纸、胶头滴管,药匙。
(2)计算配制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浓溶液的体积。
(2)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3)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质,恢复至室温,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4)将烧杯内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5)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器中,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6)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7)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
配制溶液的五个步骤

配制溶液的五个步骤一、确定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配制溶液的第一步是确定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根据实验需求和目标,我们需要明确溶液中所含物质的浓度以及所需的溶液体积。
浓度通常用百分比、摩尔浓度或质量浓度来表示,体积则以升为单位。
二、计算所需的溶质质量或溶液体积根据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我们可以利用溶质的摩尔质量或溶液的密度来计算所需的溶质质量或溶液体积。
如果已知溶质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浓度与摩尔质量的关系计算所需的溶质质量。
如果已知溶液的密度,可以通过浓度与密度以及体积的关系计算所需的溶液体积。
三、准备所需的溶质或溶液在配制溶液之前,我们需要准备所需的溶质或溶液。
如果所需的溶质是固体,我们需要称取相应的质量。
如果所需的溶质是液体,我们可以直接取用相应的体积。
如果所需的溶液已经存在,我们只需要取用相应的体积即可。
四、溶解溶质一般来说,溶质的溶解是在溶剂中进行的。
根据实验需求,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溶剂,并将溶质溶解在其中。
在溶解过程中,可以加热溶剂以加速溶解速度,但需注意不要超过溶液的沸点。
在溶解过程中,需要充分搅拌溶液,以保证溶质均匀分布在溶剂中。
五、调整溶液的体积或浓度在溶解完溶质后,我们可能需要对溶液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如果所需溶液的体积与实际溶液体积不符,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或浓缩溶液来调整溶液的体积。
如果所需溶液的浓度与实际溶液浓度不符,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溶质或稀释溶液来调整溶液的浓度。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我们可以成功配制所需的溶液。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溶液的配制过程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尽量避免误差的产生。
此外,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我们还需要记录配制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溶质的质量或溶液的体积、溶剂的选择、溶解温度等。
这些记录可以作为实验结果的一部分,也可以为日后的实验提供参考。
通过正确的配制溶液,我们可以为后续的实验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条件,从而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配置溶液的4步操作方法

配置溶液的4步操作方法
1. 确定目标浓度:根据实验需求确定所需浓度,比如需要制备1M的盐酸溶液。
2. 计算所需试剂的量:根据浓度计算所需试剂的质量或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试剂可能需要稀释或者配制成其他浓度的溶液。
3. 准备容器:选择适当的容器来容纳所需量的试剂和溶液。
容器应该干净、无杂质,并且能够与试剂相容。
4. 操作步骤:按照以下步骤操作,制备所需浓度的溶液。
a. 添加适量的溶剂(如去离子水)到容器中,预计量取溶剂时可以略多一些以补偿可能的溶剂损失。
b. 将所需量的试剂加入容器中。
可以使用移液管、滴管或量筒等工具来准确加入试剂。
c. 充分搅拌混合溶剂和试剂,确保试剂完全溶解。
d. 如果需要调整pH值或浓度,可以添加相应的酸碱或稀释适量的溶剂。
e. 最后,用适当的容器保存制备好的溶液,加盖密封,标明浓度和制备日期。
如果有需要,可以在使用前检测溶液浓度。
溶液配制步骤及练习

一.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所用仪器:1、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分析天平、药匙(固体溶质使用)、移液管(液体溶质使用)2、容量瓶2.1、.构造:磨口、细颈、梨形平底2.2、特点: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容积。
②容量瓶颈部有刻度线。
2.3、使用范围:专门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4、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先检漏。
②不可装热或冷的液体。
③不能用来溶解固体物质或存放液体或进行化学反应。
3、使用容量瓶六忌:一忌用容量瓶进行溶解(体积不准确),二忌直接往容量瓶倒液(会洒到外面);三忌加水超过刻度线(浓度偏低);四忌读数仰视或俯视(仰视浓度偏低,俯视浓度偏高);五忌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偏低);六忌标准溶液存放于容量瓶(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
二.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步骤:全过程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八个步骤八字方针:计,量,溶,冷,转,洗,定,摇以0.1mol/LNaCO3溶液500ml为例说明溶液的配制过程1.计算:NaCO3物质的量=0.1mol/L×0.5L=0.05mol,由NaCO3摩尔质量106g/mol, 则NaCO3质量=0.05mol ×106g/mol=5.3g2.称量:用分析天平称量5.300g,注意托盘天平、分析天平的使用。
3.溶解:在烧杯中用100ml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注意:应冷却,不可在容量瓶中溶解)4.转移,洗涤:把溶解好的溶液移入500ml容量瓶,,由于容量瓶瓶口较细,为避免溶液洒出,同时不要让溶液在刻度线上面沿瓶壁流下,用玻璃棒引流。
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该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二、三次,并将每次洗涤后的溶液都注入到容量瓶中。
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充分混合。
(用玻璃棒引流)5.定容:加水到接近刻度2-3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刻度,这个操作叫定容。
定容时要注意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平,不能俯视或仰视,否则都会造成误差6.摇匀:定容后的溶液浓度不均匀,要把容量瓶瓶塞塞紧,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配制溶液的实验步骤

1.计算:计算配制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浓溶液的体积。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或用量筒(应用移液管,但中学阶段一般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3. 溶解: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质,恢复至室温(如不能完全溶解可适当加热)。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1)计算:计算配制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浓溶液的体积。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或用量筒(应用移液管,但中学阶段一般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3)溶解: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质,恢复至室温(如不能完全溶解可适当加热)。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4)转移:将烧杯内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玻璃棒下端应
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
(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器中,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
最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所用仪器:
1、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分析天平、药匙(固体溶质使用)、移液管(液体溶质使用)
2、容量瓶
1.构造: 磨口、细颈、梨形平底
2.特点: ① 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容积。
② 容量瓶颈部有刻度线。
3.使用范围:专门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4.注意事项:① 使用前先检漏。
② 不可装热或冷的液体。
③ 不能用来溶解固体物质或存放液体或进行化学反应。
3、使用容量瓶六忌:一忌用容量瓶进行溶解(体积不准确),二忌直接往容量瓶倒液(会洒到外面);三忌加水超过刻度线(浓度偏低);四忌读数仰视或俯视(仰视浓度偏低,俯视浓度偏高);五忌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偏低);六忌标准溶液存放于容量瓶(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
二.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步骤:
全过程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八个步骤 八字方针:计,量,溶,冷,转,洗,定,摇
以LNaCO 3溶液500ml 为例说明溶液的配制过程
1.计算:NaCO 3物质的量=L ×=,由NaCO 3摩尔质量106g/mol, 则NaCO 3质量=×106g/mol=
2.称量:用分析天平称量,注意托盘天平、分析天平的使用。
3.溶解:在烧杯中用100ml 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注意:应冷却,不可在容量瓶中溶解)
4.转移,洗涤:把溶解好的溶液移入500ml 容量瓶,,由于容量瓶瓶口较细,为避免溶液洒出,同时不要让溶液在刻度线上面沿瓶壁流下,用玻璃棒引流。
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该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二、三次,并将每次洗涤后的溶液都注入到容量瓶中。
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充分混合。
(用玻璃棒引流)
5.定容:加水到接近刻度2-3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刻度,这个操作叫定容。
定容时要注意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平,不能俯视或仰视,否则都会造成误差
6.摇匀:定容后的溶液浓度不均匀,要把容量瓶瓶塞塞紧,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这个操作叫做摇匀。
7.贴上标签:把定容后的Na 2CO 3溶液摇匀。
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上瓶塞,贴上标签。
问题: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
三.过程分析:
根据 ,引起误差的原因就在“溶质n B ”和“溶液体积V ”是否准确,所以引起误差的可能有:
一. 固体药品的称量与液体药品的量取是否准确。
二. 溶于水放热或吸热的试剂,溶解后未冷却会引起溶液体积偏差,使所配溶液浓度出现误差。
三. 溶液移入容量瓶时有少量溅出,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c B ==
n B  ̄
V
四.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五.定容时仰视读刻度,所得溶液浓度偏低,俯视则会偏高。
所以配制的过程中要防止溶质的损失(如:称量、移液时引流、溶解后洗涤),防止溶液体积的偏大偏小(如:溶解后冷却、眼睛仰视、俯视)。
四.主要注意事项:
1.容量瓶是刻度精密的玻璃仪器,不能用来溶解
2.溶解完溶质后溶液要放置冷却到常温再转移
3.溶解用烧杯和搅拌引流用玻璃棒都需要在转移后洗涤两三次
4.把小烧杯中的溶液往容量瓶中转移,由于容量瓶的瓶口较细,为避免溶液洒出,同时不
要让溶液在刻度线上面沿瓶壁流下,用玻璃棒引流。
5.定容时要注意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平,不能俯视
或仰视,否则都会造成误差,俯视使溶液体积偏小,使溶液浓度偏大。
仰视使溶液体积偏大,使溶液浓度偏小。
6.定容一旦加入水过多,则配制过程失败,不能用吸管再将溶液从容量瓶中吸出到刻度。
7.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不能再补加再补加蒸馏水,因为用胶头滴管加入蒸馏水定
容到液面正好与刻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量。
摇匀后,竖直容量瓶时会出现液面低于刻线,这是因为有极少量的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所以摇匀以后不需要再补加蒸馏水,否则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五.过程演示图:
用结晶水合物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时,要注意将结晶水的质量从溶质中减去,记下所需的蒸馏水的质量中。
如果用液体溶质配制溶液,需先根据溶质的密度计算出一定质量的溶质的毫升数,再用量筒来量取溶质的体积,其他操作方法及顺序与固体溶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