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修辞学—对外汉语

合集下载

浅析以交际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

浅析以交际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

浅析以交际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摘要:对外汉语修辞学是一门正处于探索阶段的新兴学科。

从整体看,现有的对外汉语修辞学理论绝大多数未能突破汉语本体修辞学的桎梏,完善自足的对外汉语修辞学理论体系尚未建立。

只有坚持“以交际为中心”的修辞观,立足对外汉语教学实际,结合跨文化交际等学科才能推动真正具有对外汉语特色的修辞学理论的建立。

关键词:修辞对外汉语修辞学交际中心修辞观近年来,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一直被忽视和“冷落”的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一时之间成了新的热点。

随着学者研究和探索的深入,“对外汉语修辞学”正朝着新兴交叉学科的方向发展起来。

然而,纵观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不难发现,对外汉语修辞学领域的理论基础还十分薄弱,学科框架仍然比较模糊,整个领域的研究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

最早在对外汉语修辞学领域做出大胆尝试的是陈汝东先生(2000),在《对外汉语修辞学》中,他第一次把对外汉语修辞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

然而,遗憾的是,全书除了第一章的理论思考外,其它部分基本上沿袭了汉语本体修辞学的框架和内容,没有在更大程度上凸显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特点,因而还不具备使对外汉语修辞学完全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影响力。

此外,国内外的一些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过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思考,组织召开过几届“对外汉语修辞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但是,从对外汉语修辞学学科发展的全局来看,基础性的对外汉语修辞学理论研究还很不够,绝大多数的研究也未能突破传统汉语本体修辞学研究的思路,因而很难真正体现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特点。

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我们认为,对外汉语修辞学理论的发展乃至整个对外汉语修辞学学科的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目的和汉语学习者的实际入手,认清和把握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特点和本质,这是摆脱汉语本体修辞学桎梏、凸显对外汉语修辞学特色的根本前提;其次,要把握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理论基础,即“对外汉语修辞是在汉文化语境下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跨文化言语交际行为”,实现从“语言中心”的传统修辞观向“交际中心”修辞观的转向,这是对外汉语修辞学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再次,要结合跨文化交际和认知科学等学科,拓宽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研究范围,以汉语学习者的整个第二语言交际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发挥对外汉语修辞学的跨学科性和前沿性特色,提升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指导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修辞的特性

对外汉语教学修辞的特性

对外汉语教学修辞的特性
随着本世纪初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汉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外人士的青睐。

这种增加的需求促使了许多国家以及地区开始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提倡,而对外汉语教学修辞的特性对此过程有着巨大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的修辞主要集中在汉语的书面表示上。

由于常规的汉语教学以口语为主,很少包括书面表达,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书面表达部分属于特殊的学习过程。

书面表达主要包括日常性的英汉书信、报纸新闻以及其他文体类型的书面表达,这些书面表达对对外汉语教学过程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们的书面表达,老师们必须学习和了解汉语书写修辞的特点,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

首先,老师们必须学习汉字书写表达的语法要点,学习汉字的书写规范,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在书面表达中注意汉字和句子的音、形和义等各种特点。

其次,老师们还可以灵活运用汉语书写的句式和修辞手段,如重复句式、比喻句式、反问句式、提示句式等。

这些句式结构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推动书面表达的表达力度,使书面表达变得有力而富有书面表达意义,从而更有说服力地传达作者的观点。

最后,老师们还可以借助文字化的工具,如表格、图表等作品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汉语的书写修辞特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的来说,对外汉语教学修辞的特性对于学生们的书面表达有着
深远的影响,老师们只有深入学习汉语的书写修辞特点,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们攻克书面表达的难关。

只有将这些特性充分发挥出来,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汉语书写表达的要点,并能够更好地完成口语交流以及书面交流的任务。

文化视野中的对外汉语修辞教学

文化视野中的对外汉语修辞教学

( )泥菩萨过江—— 自 8 身难保 ( 快 乐交流 》下册 ,
例 ( )、 ( )、 ( )都来 自中国民间娱 乐形式—— 5 6 7 戏 曲和 说话 。 “ 说 ”本 出 自古 代 的专业 性 娱乐 形 式 , 话
远 比学 习母语 的中 小学 生要强 ,向他们讲解 修辞背后 所蕴 1 7 ) 6页
和 训 练 学 生 的 修 辞 意 识 与 修 辞 能 力 。 目前 ,被 誉 为 “ 国 中
托福 ”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已着手 改革 ,推 出了口试 和写 作新题型 ,其 改革 的 目标 就是从对考 生单一 的纯语 言技能 的考查 ,转为对考 生言语交 际能力的考查 。正因为如此 ,
重 视 修 辞 教 学 , 强 调 学 生 修 辞 意 识 与 修 辞 能 力 的 培 养 , 其 意义 就 显 得 更 为重 要 和 深 远 。
五 、 结 语
总而 言之 ,修 辞与言语交 际、文化 因素 等方面密切相 关 ,在对外汉语 教学 中,修 辞教学与语音 、词汇 、语 法、 汉 字等方面 的教学应该处 于同等重要 的地位 。我们不 仅要 在 汉语教学 的不 同阶段确 定相应 的修辞 教学 内容 ,循 序渐 进 地进行修 辞教学 ,而且 要结合各种语 言技 能课 不断强化
参考 文 献 :
[] 1 陈光磊 对外汉语的语用修辞教学叨 . 修辞学习,2O, (). O6 2 [] 2周 健,彭彩虹. 中高级汉语教学应突 出修辞能力的培养
[] 汉 语 学 习 ,2 0 , ( ). J. 05 3
[] 6 陈如东. 3 [] 简论以修辞为纲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 [] 云 J.
然 是 从 零 起 点 学 习 汉 语 , 但 他 们 对 修 辞 的 理解 和 学 习 能 力

修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修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 "# !
力。何自然把语用能力解释为 “ 运用语言进行得体 交际的能力,它可以简化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 ” , “ 并认为 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培养该门语言的语用能 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 交际能力其实就是具体语境 中的语用能力。修辞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是必需的。为了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力和使用语言的 表达力,学习者就必须了解言语交际的一般模式和 原则, 以及话语意义的多层次性, 这和修辞所要达到 的目标是一致的, 这既是修辞学的基本要求, 也是语 用学 “ 合作原则 ” 的体现。修辞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 生语言组合上形式的准确性,也能提高学生在具体 语境中语言理解及运用的适切性。在日常生活交际 中,很多留学生由于不能准确理解话语结构的比喻 义、 双关义、 反语的含义以及话语结构的言外之意, 而造成理解障碍。如在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模拟试 题中:
参考文献: /$0 《 123& 级精解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 4 0 ())( /(0 《 言语交际学导论 》 刘焕辉・山西教育出版社 / 4 0 $%%( /’0《 语用学教程 》 索振雨・北京大学出版社 / 4 0 ()))
重要会议 请君出席 全体留学生们:啊, 今天的会议该是多么重要啊 - 大家一定会很感兴 趣, 积极参加的。 地点就在干净明亮、 让人心情愉 快的东二楼大礼堂。 时间是午睡后精力充沛的三 点整。想知道会议内容多么重要, 开会以后自然 明白。 汉学院办公室 . 年 . 月 . 日
所决定的。为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而设置一类课 型,对迅速而扎实地提高外国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也应当看到在实际 教学中, 特别是精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的讲授和训练 中都缺乏清醒的语体意识, 往往是口语、 书面语一股 脑儿地教学, 老师不讲语体知识, 留学生又没有辨别 汉语语体的能力。这就难免导致在语言使用上经常 出现语体错误,闹一些不伦不类的笑话。在对外汉 语教学特别是精读课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 际和课文实际,将语体的辨别和语体错误的纠正渗 透进去, 使学生获得尽量多的有关汉语词语、 句法结 构的语体特点的信息,养成理解和使用不同语体的 修辞能力。 总之, 修辞与交际、 文化、 读写等密切关联, 在对 外汉语教学中进行必要的修辞教学,可以使学生全 面系统地了解修辞知识及其运用,从而提高留学生 的交际能力及语用能力。所以强调修辞教学在对外 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是极其必要的。

小议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小议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学 ,化 繁 为简 ,通 过 像角 色练 习、个 别教 学和 感 受 能力 训练这 样 的技 巧,来 使学 生获 得更 好的 交 际效果 。
三 、对 外汉 语修 辞教 学 中需 注意 的问题
首先 ,要 将对 外 汉语 修辞 教 学与 传统 语文 教 学 中的修 辞 教学 严 格 区分 开来 。传 统 语文 教学 中的修 辞教 学 ,将 重 点放在 辞格 教 学 上 ,这 是 因 为修 辞教 学 中涉及 的其 他 内容 ,例 如语 体 、语境 、 俗 语 、熟 语等 ,学生完全 可 以在母 语环境 中 自然 习得 ,不 需要教师 过 多的指导 ;但是 ,对 以汉语 为 目的语 的外 国学习者 来说 ,这些 内 容是 使用汉语 交 际时经常遇 到,但又难 以理解 的 ,因此必须在 学习 中有所 涉及 ,对 他们 日后 的交际 活动及 其效 果有 着 重要意 义 。 其 次 ,应 当注 意修 辞 教学 中 的文 化导 入 。对 外汉 语教 学不 仅 仅 要使 学 习者 掌握 汉 语 ,使用 汉语 交 际 , 同时也肩 负 着 向世 界展 示 中 国文化 的 重要 任 务 。具体 到修 辞 教学 中 ,教什 么 , 怎么教 , 是值 得我 们 思考 的 问题 。 在 涉及 文 化 、交 际的对 外 汉语 教 学 中一直 存在 着 一些 误 区 , 如 大量 向外 国 学生 输入 中 国古代 文 化 ,认 为 中 国古 代 文化 才 能吸 引外 国学 生,才 是 中华 文化 的代表 ; “ 洁化 ”教 学— — 只教 给 纯 学 生在 正式 场合 使用 的汉语 口语或 是 书面 语 ,而对 俗 语 、熟语 甚 至 是一 些 詈语极 少涉 及 ;对 在 中 国文 化中 有积 极意 义 ,但 在外 国 文化 中意 义 消极 的 内容 完全 予 以回避 等等 。 俗语 、熟语 以及 詈 语是 在 汉语 交 际 中经常 出现 的 语言 项 目, 这 些 都 应 该在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有 所 涉 及 。 有些 人 认 为 ,俗 语 、 熟 语 、 詈 语 中包 含 了一 些 中 国文 化 中 的 “ 粕 ” ,不 应 当教 给 糟 外 国人 。事 实上 ,语 言 中 的相 关项 目并没 有高 低之 分 ,我 们既 需 要 “ 阳春 白雪 ” ,也离 不 开 “ 下里 巴人 ”。 “ 穿小 鞋 ” 、 “ 高 戴 帽 ” 、 “ 管 炎 ”、 “ 气 大锅 饭 ”这 样一 些俗 语 ,体 现 了汉 语 的生 动活 泼 。担 心 外国 学 习者学 习了这 些 内容 之后 会对 中 国产 生不 良 印 象 ,似乎 有 些杞 人忧 天 。任 何语 言 中都 或多 或少 有 一些 “ 不 上 了台面 ”,但 是 日常 生活 中又 常常 涉及 到 的 内容 ,正 是这 些 内容 使得 语 言变得 亲切 ,拉 近 了人与 人之 间 的距 离 。 最后 ,重 视 学生 在 篇章 写作 和 日常 口语 交 际 中的修 辞 和语 用 错误 。正如 本文 前 面提 到 的那 样 ,外 国汉 语学 习者 在 学 习到一 定 阶段 后 ,基 本 能用 汉语 表达 出 自己的 意思 ,但 很难 达 到地 道 、熟 练 的境 界 。要让 外 国汉 语 学习 者达 到 以汉 语为 母语 的 学 习者 同样 的 水平 ,确 实有 些 强人 所 难 ,但 通 过一 定 的训 练和 偏 误纠 正 ,可 以使他 们 的表 达水 平有 极 大 的提升 。因此 ,对 外汉 语 教师 在教 学 中, 除了要 求 学生 “ 字 ” 、 “ 句 ” ,更应 该提 高 对语 体 、语 炼 炼 境选 择 的规 范性要 求 。 四、结语 前 文 已经对 对 外汉 语修 辞 学 的现状 、 地位 、价 值 等方 面进 行 了较 为详细 的 阐述 ,要 想 使修 辞教 学 真正 深入 到对 外 汉语 教学 之 中,还 需 要研 究者 与 教师 的共 同努 力 。研 究者 应 当编 写 出融入 汉 语 修辞 内容 的 教材 ,为学 生提 供 了解 和学 习修 辞 的途 径 ;教师 应 当树 立起 修辞 教学 的意识 ,以帮助 外 国汉 语 学 习者更 好地 学 习中的修 辞教 学

试论以交际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

试论以交际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
语 言教 学研 究
试论从交际呙
的对外汉语份碍
口易 维
摘 要 :对外汉语修辞学是一 门正处于探 索阶段 的新兴学科。从整体看,现有的对外汉语修辞 学理论绝大多数 未能突破汉语本体修辞学的桎梏,完善 自足 的对 外汉语修辞学理论体 系尚未建立。只有坚持 “ 以交际为中心”的修
辞观,立足对外汉语教 学实际,结合跨文化 交际等学科 才能推动真_ -有对外汉语特 色的修辞学理论的建立 Lg v. _ 关键词:修辞 对外汉语修辞 学 交际中心修辞观
语 修 辞 教 学 一 时 之 间成 了 新 的 热 点 。 随着 学 者 研 究 和 探 索
的 深 入 , “ 外 汉 语 修 辞 学 ”正 朝 着 新 兴 交 叉 学科 的 方 向 对 领 域 必须 改 变传 统 的修 辞观 ,转 向 以交际 为 中心 的修 辞观 。 发 展起 来 。 ( ) “ 言 中心 ”的 传统 修 辞 观 一 语 然 而 , 纵观 近 年 来 该 领 域 的 研 究 不 难 发 现 ,对 外 汉 语 “ 辞 ”是 古 希 腊 罗 马 时代 非 常 受 重 视 的 一 门学 问 , 修 修 辞 学 领 域 的 理 论 基 础 还 十 分 薄 弱 ,学 科 框 架 仍 然 比较 模 在 自 由的 风 气 之 下 , 演 讲 和 辩 论 术 非 常 发 达 ,这 就 促 进 了 糊 ,整 个 领 域 的 研 究 还 处在 初 步 探 索 阶段 。最 早 在 对 外 汉 修 辞 学 的 发 展 。 古 希 腊 罗 马 时 代 的 修 辞 是 比 较 广 义 的 ,
内容 ,没 有 在 更 大 程 度 上 凸显 对 外 汉 语 修 辞 学 的特 点 , 因 也 大 体 如 此 , 《 心 雕 龙 》 等 诸 多 文 艺 著 作 在 修 辞 领 域 主 文 而 还 不 具 备 使 对 外 汉 语 修 辞 学 完 全 发 展 成 一 门独 立 学 科 的 要还 是表 现 为 对 文辞 的修 饰 、语 体 的 关注 之 上 。 理 论 影 响 力 。此 外 , 国 内外 的一 些 学 者 也 在 这 方面 进 行 过 现 代 意 义 上 的修 辞 学 在 “ 辞 ” 的 定 义 上 也 有 许 多 修 系 列 的理 论 研 究 和 思 考 ,组 织 召 开 过 几 届 “ 外 汉 语 修 不 同 的 说 法 。 例 如 , 陈 望 道 先 生 在 《 辞 学பைடு நூலகம்发 凡 》 中 认 对 修

现代汉语中的修辞造词法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现代汉语中的修辞造词法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2 】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初探 M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学 生对 学校周边 商店店名 、市 内理 发店名 、楼 盘名称 、街 [ 刘殉.
道 名称 、网络 流行语 的特 点及规律 进行 了分析 ,探 讨了语 业论 文打下 了很好 的基础 ,也 引导学生思考及 解决语 言 问 感 ,进 而产生对 语言学 的学习兴趣 ,也为 以后 从事语言 研
语 言教学研 究
词 中,且有 “ 、同、若 、似 ”一类 的比喻词连接 。如: 如
味 同 嚼蜡 ,危 如 累 卵 ,呆 若 木 鸡 。
好歹 ,横 竖;有 的词 以具体的互 为相反 的两极概 念指代抽 象的程度 ,如:大 小,多少,高下 。
( )敬 谦造 词 七
( 二)借代造词
所 谓修 辞造 词 ,就 是运用修 辞手法组 织语素创 造新词
第 二种是借 喻型 ,即两个 语素组合 后共 同充 当喻体 ,
的一种造词方式 。运用修辞手法造 出的合成词,是通过某种 来 比喻 本体 ,即词 义 。这 类词 语 的特 点是 词 中只 出现 喻
一种皮 肤病 ,样子像鸡 的 相似性或相关性将语素义与词义联系起来 的,这种相似性或 体 ,不 出现本体 , 比如 :鸡 眼 ( 相关性又通过某种修辞手法表现 出来 。修辞造词在一定程度 眼睛 ),龙眼 ( 一种植物的果实,样子像龙的眼睛 )。 上反映了汉 民族的思维 习惯、价值观念以及言语习惯 。 第三 种是 明喻 型 ,其特 点是本体和 喻体都 出现在 合成
传 统分 析 方法 从 结 构关 系 的角 度 将现 代 汉语 词 汇 中 类 固然 没有脱离 意义 ,但 毕竟不深涉 语义 ,更 未涉及其语 义生成 的内在理据 ,因而在对 外汉语 教学 中造 成了诸多 问

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语言教学研究odern chineseM95XIANDAI YUWEN2006.09现代语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最近几年正逐渐引起部分对外汉语教师和修辞专家的关注,但就当前形势来看,还远远跟不上整个对外汉语学科的发展。

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涉及诸多因素,在目前情况下,首先应充分发挥对外汉语教师在修辞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具体要求是:一、教师除了应提高修辞教学的意识外,还应该提高对汉语修辞文化的研究;二、教师应将修辞的学术研究成果有选择性地化为深入浅出的课堂讲解,并有效地贯穿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去。

下面就这两个问题分别进行探讨,意在倡导将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与对外汉语修辞研究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共同推动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对外汉语教师修辞教学意识的提高和对汉语修辞文化的研究(一)对外汉语教师修辞教学意识的问题提出,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对外汉语教材中以修辞为教学内容的教材几乎没有,二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师的修辞教学意识普遍淡薄。

1.对外汉语教材中有关修辞教学的内容首先要区别的是,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略有不同,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一样,应该是指对外汉语中的某个专题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应该是指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与修辞有关的教学内容。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各校几乎都还没有开展,即课程表上很难找到“修辞”课,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则无时无刻不存在,它渗透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层面中。

其次要说明的是,对外汉语教材中有关修辞学的内容(假如有的话),不等同于对外汉语教材中涉及到的修辞内容。

前者是面向对外汉语修辞学的课程教材,自成一个体系;后者是散见于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无体系可言。

目前对外汉语教材中明确的修辞教学内容的欠缺,恐怕是最大的问题。

在听、说、读、写等语言基础课程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始终是教学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学的研究流派
• 英美学派——微观语用学 • 范围划分得较为严格 ,多与研究句子的结构和语法有关 。 • 欧洲大陆学派 ——宏观语用学 • 范围则较为广阔 ,认为凡与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有关的都是 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
微观语用学
• • • •
微观语用学——对语言的动态描写 将语言意义的研究分为: 语义学——对语言意义作静态描写 语用学——对语言意义作动态描写
2.语用学是讲究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 使用语言不能只讲究遣词造句的正误,更重要的是语 言使用是否合适、得体。日常生活中合乎语法规则的 句子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句子。有时,违反语言规则 的句子恰恰是该语言中最地道最有特色的部分。 “Golf plays Tom.” 蓝是那么地天,白是那么地云!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合体、得体显得更加重要。
第一节:语境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文化语境(文化上下文): (1)马林诺夫斯基语境 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 (1923年,最早提出) 情景语境(情景上下文): 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境。
上下文(由语言因素构成)
(2)弗斯语境 情景上下文 a.参与者的有关特征:人物、个性、言语行为、 (非语言因素构成) 非言语行为 b.有关事物 c.言语行为的效果
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莫里斯对符号学的这一划分法得到了卡纳普的支持,他认 为“如果一项研究明确地涉及语言使用者,我们就把它归 入语用学的领域……”
※莫里斯的符号学 • 客观事物

使用者
符号
符号意义+语境信息=语用意义
A:要喝杯咖啡吗 B:噢,咖啡能提神。 • 要喝 上午十点 B喜欢喝咖啡 B对咖啡不敏感 B身体很好 B睡眠很好 • 不要喝 晚上10点 B不喜欢喝咖啡 B对咖啡很敏感 B有严重的心脏病 B经常失眠
• 4)语际语言的语用研究:
语际语用学
语际语用学:中介语的语际研究,着重探讨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下如何 如何实施第二语言的语言行为和如何理解这些行为。 “研究非母语的第二语言操作者在使用和习得第二语言行为时的模 式。”大体可分为四个方面: 1)研究如何理解语际语言中的话语 2)研究语际语言中的语言行为 3)研究语际语言中的语用迁移 4)研究语际语言在跨文化言语交际重的语用效果。
语域
话语的范围:即言语活动涉及 的范围,如政治、文艺等。
话语的风格:指交际者的地位、 身份、关系等。 话语的方式:言语活动的媒介, 如口头方式,书面方式。
“修辞学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 一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 饰,更不应是离开情境的修 饰。” 六何说
1.语境的含义 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 定义指明:(1)我们研究的是运用自然语言(不是人工 语言)进行的言语交际;(2)言语交际有成效地进行
• A:中午咱们吃米饭还是馒头? • B:我可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呀!
1.语用学是理解语言,使用语言的学问。 (2)要理解语言,语境很重要。
“我看他又喝多了。” “我看他又喝多了,怎么老跑洗手间?”
A:what’s on television? B1:(一边翻报纸一边说)Nothing. B2: Nothing. All the TV stations are on strike. (客人来访) 客人:你们家客厅真热啊! 主人: (餐厅里) 客人:我缺一双筷子。 服务员:
认知语用学
• 符号意义+语境信息=语用意义
• 推理的过程就是寻找话语与语境关联的过程。人们通过不 同程度的努力,根据话语提供的词语信息、逻辑信息和人 们本身具备的百科信息,在推理中选择最合适的语境,并 求得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正确认知和理解自 然语言。
• 《越狱》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美剧。
• “我看他又喝多了。” • “我看他又喝多了,怎么老跑洗手间?”
第 二 章 : 语 境
国外语言学界语境研究概述 语境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语境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语用意义 • 人是动物 百科全书中指出人属动物这一类(语义学、逻辑学) 两个小贩打架斗殴,头破血流。 人有时也会很残暴。(语用意义) 区别两种意义: 公式一:X的意思是Y。(字面义或词典义) 公式二:通过话语X,说话人S的意思是Y。(语用意义,该 意义能否顺利传达,必须依赖听说双方有效正确的合作。)
第 一 章 : 绪 论
语用学的定义 语用学的由来及发展 语用学的研究内容
老外苦学汉语十年,到中国参加汉语等级考试,试题如下: 请解释下文中每个“意思”的意思。 • 阿呆给领导送红包时,两人的对话颇有意思。 •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 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 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 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 老外泪流满面,交白卷回国了。
语用学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左思民《汉语语用学》 索振羽《语用学教程》
语言研究的三个平面 句法平面
• 语言研究的 三个平面
语义平面 语用平面
• 句法平面:指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词类、结构、句子 成分) • 语义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 。(施事、受事、工 具、处所等) • 语用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用分析。(信息结构、句子 的行为类型、语境分析)
语用学产生和发展的语言学背景 • 语言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 • 语用学发展的迅猛原因: • 1.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兴趣由描写转向解释。 • 2.撇开语言使用、语境,无法研究语言。语言学研究的对 象应是处于特定社会文化条件下生活的特定的受话人的语 言交际能力。
• 3.科学研究对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目的、动力、方式等 感兴趣。多学科交叉导致了语用学的研究极为广泛。
3.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新学科
1977年,《语用学杂志》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语用学 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新兴学科”最终得到认可。
80年代,语用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如1983年出版了 语用学的两本优秀教材:列文森的《语用学》和利奇的 《语用学原则》;1986年,国际语用学学会成立,并决定 把《语用学杂志》和《语用学和其他学科》作为学会的学 术刊物;1987年,列文森提出“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
“狗来了。”
• 1.“狗”指狗这一类属或这一 类属的任一个体,而不是指 “猫”或其他动物。 • 2.“狗”指说话者甚至听话者 都熟悉的某一群或某一只狗。 • 3.“狗”指说话者亲眼看到 的狗。
语用学: 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 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 地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 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 准确地理解的基本原则和 准则。 p14
1.语用学是理解语言,使用语言的学问。
(1)要理解语音、词汇、语法以及使用者与语言的关系, 即言语的意图。
• A:你真是个傻瓜! • B:“傻瓜”是什么意思? • C: 你说“傻瓜”什么意思?
2.语用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50年代中至60年代末,语用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 A、1954年,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提出语用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 指引词语。 • B、1955年,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在哈佛大学作题为《论言有所为》的 系列演讲,提出“言语行为理论”。 • C、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于1969年出版《言语行为》,1975年出版 《间接言语行为》,继承、修正、发展了由奥斯汀提出的这一理论。 • D、60、70年代,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以 及“合作原则”及其包含的四条准则 。
丈夫:我去办公室啦。 妻子:老公,今天是星期天。 丈夫:看一下有没有足球比赛。 妻子:喂,今天是星期天! 父亲:今天哪儿也不想去。 女儿:老爸,今天是星期天。
甲:下午踢球去吗? 乙:我好久都没踢了。 甲:下午踢球去吗? 乙:晚上还有考试。 甲:下午踢球去吗? 乙:哎,昨天把腿拉伤了。
第一节: 什么是语用学?
• A:你过生日想要什么呀? • B1:我想要一台新的自行车。 • B2:我的自行车坏了。 • 语义学揭示的是一种二元关系,而语用学揭示的是一种三 元关系。p8
宏观语用学——语言跨面研究中的语用学
• 1.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言语交 际时出现的语用问题。它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 • 1)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十分注重言语的间接性,同时 还注重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表达间接言语行为时的差 异。 • A:不要买那个! • B:如果我是你,我就不买那个。 • C:我上星期买了一个那样的,一下儿就坏了。
语用学PK修辞学
相同点:都是语言运用的研究。
语用学PK修辞学
修辞学
研究目的 理论基础
语用学
规范的、实用性的修 解释的,寻找语言运 辞技巧、判断好坏 用的规律
理论基础薄弱,纯 经验的。 经验归纳
理论基础雄厚
研究方法
研究兴趣与学科传统
理论解释、推理

辞格、句子、词语 语境、指示语、言语 的交际特色、语体 行为、预设、含义、 会话结构、信息结构 风格 等
跨文化语用学
• 2)社交—文化的语用研究:受文化影响的社交语用现象。 • 社交语用学是研究在某一特定的社交场合人们的语用行为。 由于人们的语用行为受制于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文化差异 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语用行为。 • “No smoking, please.”
跨文化语用学
• 3)对比语用研究:将不同语言的语用内容相比较。
如果伊拉克要和平,那么就必须全面 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伊拉克 要和平,那么就必须停止或停止支持 恐怖活动…… • 预设:话语中的一种特殊含义,即说话者对共知信息和新 信息之间的判断,以及对其取一定安排方式所产生的含义。 • 言语行为:涉及到话语的目的、意图、作用方式以及可能 有的标记等问题。 • 会话结构:涉及的是语言篇章,即超句子单位的组织规则 Why didn’t you read in bed? 问题,典型的代表是对话的组织规则。 Why not read in b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