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6-1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学习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新知预习】

一、杂交育种

1、古代人们利用__________________,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这种选择育种不仅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杂交育种是将__________或__________品种的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集中在一起,在经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获得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常规方法。杂交育种的方法也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育种。

二、诱变育种

1、诱变育种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诱变育种是指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诱变育种的优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诱变育种取得的成就:

(1)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细目表】

一、杂交育种

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

3、应用:在改良农作物品种、培育家畜新品种等方面广泛应用。

4、一般步骤:①两亲本杂交,获得F1;②F1自交,获得F2;③在F2中选出符合要求的性状并进行多次自交获得较纯的新品种。

5、优点:操作简单

6、缺点:育种时间长、工作量大、只能利用已有的基因杂交,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只能进行本物种或亲缘关系比较近的物种之间杂交,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等。

二、诱变育种

1、概念: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基因突变),并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

2、原理:基因突变

3、应用:诱变育种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和微生物育种方法。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的方法,许多有价值的生物新类型是用诱变育种的方法培育出来的,如:青霉素的高产菌株。

4、优点:提高突变频率、加快育种进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们需要的变异类型。

5、缺点:诱发产生的个体有利的不多,必须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6、人工诱变的主要方法:①辐射诱变②化学诱变

【课堂练习】

1、杂交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的交叉互换

C、基因的自由组合

D、基因突变

2、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代和子代之间总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生活条件的改变

3、诱变育种能改善某些现象的原因是()

A、提高了后代的生存率

B、一般能提高有利突变率

C、一般能提高突变频率

D、提高了后代的稳定性

4、下面列举了几种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

A、射线的辐射作用

B、杂交

C、激光照射

D、紫外线

5、长期接触X射线的人群,产生的后代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该人群的生殖细胞发生()

A、基因重组

B、基因分离

C、基因交叉互换

D、基因突变

6、诱变育种突出的优点是()

A、提高突变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B、产生很多有利个体

C、节省实验材料

D、方法简单易行

7、通过人工诱变产生的新类型是()

A、青霉素高产菌株

B、八倍体小黑麦

C、矮秆抗锈病小麦

D、无子番茄

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培育无子西瓜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的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培育中国黑白花牛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

10、属于分子水平上的育种工作的是()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11、1943年,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只有20单位/ML。后来科学家用X射线、紫外线灯照射青霉菌,结果大部分青霉菌死亡率,只有少数存活下来。这些存活下来的青霉菌中,有的菌株青霉素产量提高了几十倍,请回答:

(1)用射线照射青霉菌,能培育出高产菌株,是由于射线使青霉菌发生____________的缘故。(2)射线照射后,大部分青霉菌死亡,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种培育生物新品种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科学家是利用_________因素,使基因发生突变,这称之为_____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1、下面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C、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D、基因重组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2、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A、人工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多倍体育种 D、单倍体育种

3、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

C、太空育种培育的生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太空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4、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纯合抗病高杆品种(易倒伏)杂交,后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ddRR、1/8 B、ddRr、1/16

C、ddRR、1/16和ddRr、1/8

D、DDrr、1/16和DrRR、1/8

5、用杂合体种子尽快获得纯合植株的方法是()

A、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体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6、变异是生命物质的基本特征之一,细菌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条件的改变

7、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的不同之处()

①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②能形成新的基因③能形成新的基因型④一般对个体有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在红粒的高杆的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杆优质小麦,要想在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杆麦种,通常用的方法是()

A、自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人工嫁接

D、单倍体育种

9、有两组纯种小麦(DDTT),一个是矮杆不抗锈病(ddtt)。现在将两个品种进行下列三组实验:假如以上三组实验都有矮杆抗锈病出现,分析以下的问题:

A组:P高抗×矮易B组:P高抗×矮易C组:P高抗

↓↓γ射线↓γ射线

F1高抗F1高抗F1植株

↓自交↓花粉培育

F2植株F2植株

(1)A组所得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B组所得到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

(2)C组获得矮抗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但一般说来,这种情况不容易发生,因为。

(3)A组F2中的矮抗类型不能直接用大田栽种,原因是。(4)B组所得到矮抗类型也不能直接用大田栽种,原因是。但通过处理,可以直接产生理想的矮抗品种,基因型是。

最新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本节内容与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等知识密切相关,是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本节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怎样将遗传变异的有关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而且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可以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 【教学目标】 ㈠知识方面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㈡能力方面 通过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实例的分析和比较,提高运用遗传和变异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讨论育种科学技术发展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 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3、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 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 【教学用具】:教师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导入: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著名农业和生态学者布朗曾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21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 实际上不仅中国面临着粮食问题,全世界都在面对粮食危机。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而解决粮食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培育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 一、选择育种: 在农作物育种方面,我国科学家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取得了很多成绩。图示我国育种成果。实际上我国的育种技术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开始选择栽培植物,驯化野生动物。例如:《诗经》中有记载:“种之黄茂”,意思是播种时要选色泽光亮美好的种子,才会长出好苗来。西汉的《氾胜之书》中,记载了“存优汰劣”的人工选择育种的穗选法:“取麦种,候熟可获,择穗大强者”收割下来,收藏好。《齐民要术》指出当时人们不仅会将籽粒硕大而且饱满的种子选择下来,还建立了专门的种子田,把选出来的纯色好穗,另外种植在种子田里,避免与其他种子混杂,而且在收割时,要先收割种子田里的作物,并单独存放。这

高中生物必修《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要求 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属于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具体内容标准 行为动词 目标动词水平要求 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搜集 知识性:理解 根据必修模块2教材编排体系的设计思路,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章是解决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这个问题的。所以应该在如何利用上做文章。本模块前5章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本章集中讲述遗传和变异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得到更多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

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但现阶段新的育种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在生产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学生并不清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2、生活经验方面: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与育种有关的物品,如杂交水稻(大米)、各种类型的猫狗等宠物,对育种有一些感性认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最终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制订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种育种过程。 四、教学目标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6-1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学习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新知预习】 一、杂交育种 1、古代人们利用__________________,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这种选择育种不仅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杂交育种是将__________或__________品种的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集中在一起,在经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获得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常规方法。杂交育种的方法也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育种。 二、诱变育种 1、诱变育种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诱变育种是指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诱变育种的优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诱变育种取得的成就: (1)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细目表】 一、杂交育种 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 3、应用:在改良农作物品种、培育家畜新品种等方面广泛应用。 4、一般步骤:①两亲本杂交,获得F1;②F1自交,获得F2;③在F2中选出符合要求的性状并进行多次自交获得较纯的新品种。 5、优点:操作简单 6、缺点:育种时间长、工作量大、只能利用已有的基因杂交,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只能进行本物种或亲缘关系比较近的物种之间杂交,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等。 二、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对生物学教师和生物学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生物学教师要通力打造一个融启发性、创造性、自主性、交互性于一堂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并达成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呢在教学中认真落实主体性教学,注重课堂动态生成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 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3)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 【教材分析】 本节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而且生物育种知识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该知识内容不仅是必修2的学习主线之一,还与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基因工程专题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练习题

高一生物限时练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6分) 1.下列关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育种的双亲可以是纯合子也可以是杂合子 B.杂交育种不同于基因工程育种的优势是可在不同种生物间进行 C.杂交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诱变育种能产生新基因 D.高产“黑农五号”大豆的培育、高产青霉菌株的选育都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2.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不定向的 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育种方法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3.下列各项措施中能够产生新基因的是() A.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杂交 B.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C.用X射线处理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 4.可获得无子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的方法分别是( ) ①诱变育种②杂交育种③单倍体育种④多倍体育种 A.①②④ B.④①② C.②①③ D.③①④ 5.有一种塑料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能迅速分解为无毒物质,可以降解,不至于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培育专门吃这种塑料的“细菌能手”的方法是(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6.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 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7.小麦抗锈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易倒伏(D)对抗倒伏(d)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抗病易倒伏和易染病抗倒伏的两个纯合品种,采取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既抗病 中筛选出的抗病抗倒伏植株处理的方法是()又抗倒伏的高产品种。那么,对从F 2 A.杂交B.自交C.测交D.回交 8.要提高农作物产量,良种是保障。下列关于几种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培育优质新品种时,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都要先通过杂交集优 B.选育玉米杂交种时,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先得到纯种再杂交获得杂种 C.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率,但不能控制基因突变的方向 D.进行多倍体育种时,加倍的染色体一定来自于一个物种 9.2017年7月,“太空灵芝”落地福州仙芝楼,填补了我国医用真菌空间育种的空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菌株培育和选择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太空环境作用下,“太空灵芝”成为一种新的物种 C.太空环境定向诱导后,可筛选出人们需要的性状 D.太空环境作用下,灵芝菌株只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高三一轮复习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学案

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学案) 【最新考纲】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学习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异同点。 【学习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学习难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学习策略】导学—自学—互学—助学—拓学 【导学】思考下列问题: 1.杂交育种的原理是什么? 2.什么是诱变育种? 3.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各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自学】 一、选择育种(参考课本98页) 利用,通过长期,汰劣留良,培育优良品种。缺点是不仅,而且。 二、杂交育种 1.植物杂交育种的方法 【自主探究】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现有纯合的高秆抗锈病的小麦(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的小麦(ddtt),如果你是育种工作者,怎样才能得到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ddTT)?试写出育种方案(遗传图解) 2.动物的杂交育种 【自主探究】假设现有长毛立耳猫(BBEE)和短毛折耳猫(bbee),你能否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长毛折耳(BBee)?写出育种方案(图解) 【归纳总结】 1.杂交育种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通过集中在一起,再经过,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3.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的常规方法。杂交育种的方 法也用于的育种。【互学】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杂交过程,杂交育种有哪些优点? (2)能否有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产生? (3)从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各种类型及育种时间来看,杂交育种有哪些缺点? 【自学】 三、诱变育种 1.概念:是指利用处理生物,使生物的方法。 2.诱变育种的原理是。 3.诱变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 ①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如; ②在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 【互学】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与杂交育种相比,诱变育种有什么优点? (2)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联系基因突变特点,谈谈诱变育种的局限性。 (3)还有什么育种方法有可能缩短育种年限,使具有小麦的矮杆抗锈病的品种能更迅速在生产实践上得到应用? 【自学】 四、单倍体育种 1.原理:。 2.人工诱导单倍体的方法:。 3.单倍体育种的优点: 五、多倍体育种 1.原理:。 2.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处理的种子或幼苗(常用),处理。 3.多倍体植株的特点:。 4.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 【互学】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单倍体育种时秋水仙素处理的是, 多倍体育种时秋水仙素处理的材料是。 2.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作用时期。 3如果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间期,会引起变异。 4.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属于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

高二生物教学开放周教案 课题: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课型:新授课授课人:吴秋华 班级:高二(5)班时间:2016年12月1日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本节内容与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等知识密切相关,是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本节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怎样将遗传变异的有关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而且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可以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 【教学目标】 ㈠知识方面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㈡能力方面 通过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实例的分析和比较,提高运用遗传和变异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讨论育种科学技术发展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 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3.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的 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 【教学用具】:教师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导入:出示各种育种图片,导入复习课育种方法。教授袁隆平的超级水稻就是用杂交育种交育种方式选育的,导出杂交育种。 想一想: ⑴选择育种中“选择”的含义是什么? ⑵选择出的优良品种为什么要隔离种植?⑶选择育种的优点: ⑷同学们从选择育种的过程来看,你能发现这种方法有什么局限性?为什么有人称它是一种“守株待兔”的方法? 一、杂交育种 问题探讨: 小麦有高杆和矮杆,由D控制的高秆对由d控制的矮杆为线型。我们知道矮杆的小麦抗倒伏,是我们需要的形状。小麦经常受到一种真菌的感染出现锈病。由T控制的抗锈病对由d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练习题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练习题 东平一中唐先芬 一、选择题 1.既要提高农作物的变异频率,又要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可采用( ) A.杂交育种法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2.在动物的育种中,用一定剂量的X射线处理精巢,渴望获得大量变异个体。这是因为( ) A.合子都是纯合子 B.诱发雄配子发生了高频率的基因突变 C.诱导发生了大量的染色体变异 D.提高了基因的重组 3.利用激光对DNA进行修复,生物学上称之为(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互换 D.染色体变异 4.诱变育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射线或激光照射 B.花药离体培养 C.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人工杂交 5.用生长素和秋水仙素分别处理二倍体番茄的花蕾和幼苗,成熟后所获得的果实中分别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 ) A.2和4 B.2和2 C.4和2 D.4和4 6.在生产实践中,欲想获得无子果实常采用的方法有( ) ①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②人工诱变③单倍体育种④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下列对基因突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们可以定向诱导突变性状,诱变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 丰富了生物的“基因库”,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C 突变频率低、且突变性状一般有害,少数有利 D 它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8.根据下列细胞中物质的吸收峰值,可知紫外线(λ=270nm)在诱导突变过程中的主要作用物质是 A 水 B 蛋白质 C 核酸 D 脂肪 9.人类能遗传的基因突变,常发生在 A.减数第一次分裂 B.四分体时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公开课教案】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6章第1节,学生已经具备生物遗传变异基本规律和遗传变异的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知识,通过本节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内容的学习,完善生物育种类型,突显育种根据可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是遗传和变异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是高考命题考查学生核心素养重要题材,同时也为基因工程育种做铺垫,有利于学生把遗传学的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因此本节内容在高中生物整体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位置。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讨论育种科学技术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 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

大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2)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种育种过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染色体变异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知识,为本节内容育种原理和理解各个育种方式之间的优缺点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杂交育种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完善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高中学生热爱探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较强,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乐于接受知识的洗礼。 五.设计思路: 1.每个知识模块设置贴近教学内容的情景(如选择育种选择“绿手指”的故事、杂交育种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太空育种利用2009春节联欢晚会宇航员手捧太空花、神州11号景海鹏太空养蚕视频)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在不经意间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明白课堂学习不再是那么枯燥,课堂45分钟并不长,树立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科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杂交育种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依据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二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新课程对生物学教师与生物学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生物学教师要通力打造一个融启发性、创造性、自主性、交互性于一堂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并达成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呢?在教学中认真落实主体性教学,注重课堂动态生成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而且生物育种知识就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该知识内容不仅就是必修2的学习主线之一,还与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基因工程专题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就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与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三)学情分析 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

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简述杂交育种作用及其局限性。)论文投稿邮箱: QQ 2355369339联系电话:0联系人:孙编辑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与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尝试将您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与变异原理,解决生产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 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四教学重点 遗传与变异的规律在改良农作物与培育家畜品种方面的应用。 五教学难点 杂交育种的优点与局限性。 六教学准备 (一)课前准备 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 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二)情境创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对生物学教师和生物学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生物学教师要通力打造一个融启发性、创造性、自主性、交互性于一堂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并达成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呢?在教学中认真落实主体性教学,注重课堂动态生成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训练学 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简述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 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3)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教材分析】 本节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而且生物育种知识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该知识内容不仅是必修2 的学习主线之一,还与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基因工程专题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学情分析】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根据下面几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 1、课前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 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2、情境创设 页1第 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古人驯化野生动物、栽培植物的图片资料制成的课件,按课件图片的顺序,先向学生展示古人驯化狗、马、牛、猪、鸡,培育玉米、小麦、水稻、各种蔬菜、水果的过程;再向学生展示现在的家禽、家畜、粮食、蔬菜、水果的各种优良品种的图片,弓I起学生的兴趣。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班级姓名层次 6·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编写人:史小棉审核:高一生物组 寄语:快乐也是学,痛苦也是学,你选择怎样学? 学习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学习难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学习过程: 一、杂交育种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育种过程:(以两对相对性状为例)将两个亲本_________,得到F 再多 1 次_________,逐代________,直到得到性状不再发生分离的理想纯种。 二、诱变育种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这种方法可以提高______,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如“____”大豆品种,青霉素高产菌等。 三、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比较: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__________。杂交后代会出现____________现象,育种进程____,过程烦琐。诱变育种的优点是能够提高__________,而局限性是诱发突变的_______难以控制,突变体难以集中多个理想性状,要克服该局限性,可以扩大诱变后代的群体,增加_______的机会。

【例题导学】 例1、某作物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感病(R)对抗病(r)为显性,Aa和Rr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今有高秆抗病和矮杆感病纯种,人们希望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在最少的世代内培育出矮杆抗病新类型。应该采取的步骤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考查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进行杂交育种的过程。杂交育种能够有目的地把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这样从开始杂交到选育出新品种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一般还需要1~2年的纯化,共需要4~5年的时间才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 答案: ①让高秆抗病和矮杆感病的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 ②F1自交得到F2 ③在F2群体中选出矮杆抗病的植株 例2、在育种上既要得到更多的变异,又要使后代的变异性状较快的稳定,最好采用() A.单倍体育种B.多倍体育种 C.杂交育种D.诱变育种 解析:由题意很快就可以排除B和C两项。而单倍体育种只能缩短育种年限,迅速获得纯系植株,但不可能得到更多的变异。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的(辐射诱变或激光诱变)或化学的(如秋水仙素)因素来处理植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创造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所以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的频率,使后代的变异性状较快的稳定。 答案:D 记忆节节清: 杂交育种: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r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习题巩固: 1、可获得无籽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和无籽番茄的方法分别是() ①诱变育种②杂交育种③单倍体育种④多倍体育种⑤生长素处理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目标导航】 1.结合具体实例,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一、杂交育种(阅读P98-99) 1.选择育种 (1)方法:驯化野生动物、栽培植物时,挑品质好的个体来传种,经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2)原理:利用生物的变异。 (3)缺点:育种周期长,可选择范围有限。 (4)实例: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对优良性状的玉米的选育。 2.杂交育种 (1)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过程:(以高产抗病小麦的选育为例) P:高产、不抗病×低产、抗病 ↓ F1高产、抗病(均为显性性状) F2选出高产、抗病个体 选出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所有高产、抗病个体 ↓ 新的优良品种 (3)原理:基因重组 (4)优点:操作简便。 (5)应用:

二、诱变育种(阅读P 100) 1.概念 2.优点 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优良变异类型。 3.缺点 诱发产生的突变,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材料,使选育工作量大,具有盲目性。 4.应用? ?? ?? 农作物:培育“黑农五号”大豆 微生物:青霉菌的选育 1.连线: 2.判断正误: (1)杂交育种过程中,从F 2中选出符合人们要求性状的个体就可以大田推广种植。( ) (2)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能够产生多种多样的新类型,为育种创造丰富的原材料。( ) (3)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低频性,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个体往往不多。( ) (4)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从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 答案 (1)× (2)√ (3)√ (4)×

第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练习题

精心整理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练习题 东平一中唐先芬 一、选择题 1.既要提高农作物的变异频率,又要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可采用() A. 2. 因为 A. B. C. D. 3. A. B. C. D. 4. A.用射线或激光照射 B.花药离体培养 C.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人工杂交 5.用生长素和秋水仙素分别处理二倍体番茄的花蕾和幼苗,成熟后所获得的果实中分别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 A.2和4 B.2和2 C.4和2 D.4和4

6.在生产实践中,欲想获得无子果实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②人工诱变③单倍体育种④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A.①② B.②③C .①④D.③④ 7.下列对基因突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们可以定向诱导突变性状,诱变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 丰富了生物的“基因库”,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C D 89.10.伏的纯种品种杂交,来培育既抗病又抗倒伏的高产品种。请回答: (1)F 2代中,选种的数量大约占F 2的() A.169 B.163 C.161 D.16 4 (2)抗病又抗倒伏个体中,理想基因型是() A.DT B .Dt C .ddTT D .Ddtt

(3)F 2代中理想基因型应占() A.31 B.32 C.161 D. 162 (4)F 2代选种后,下一步应() A .杂交 B.测交 C .自交 D .回交 二、非选择题 11. 10(1(212.8-5所示的;(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_________;如果让F 1按(五)、 (六)过程连续自交2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 (5)如将方法Ⅰ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_________。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