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礼四仪-基本内容

合集下载

八礼四仪具体内容及相关要求

八礼四仪具体内容及相关要求

爱园小学八礼主要内容1、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表情状态、身体姿态、面容发型、穿着打扮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2、餐饮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家庭日常就餐、公共场所用餐、社会交往聚餐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3、言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言语交谈、正式场合交流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4、待人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特定场合交往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5、行走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徒步行走、乘用交通工具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6、观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7、游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外出旅游、参观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8、仪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参加升国旗、入队、、毕业、传统民俗等仪式活动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7—12岁(小学阶段) 13-15岁(初中阶段)仪表之礼目标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具体规范1.学会自己刷牙、洗脸,在家长的帮助下梳理头发。

2.学会自己穿衣、穿鞋.3.学会自己揩鼻涕、擦汗. 1.勤洗头、洗澡,头发、身体无异味。

2。

指甲里无污垢。

3.不当众挖鼻孔、掏耳朵。

4.勤换衣服、鞋袜,保持仪表整洁.5.坐立姿态端正,在公共场合不东倒西歪。

6.保持书包和个人物品整洁.7。

公共场合不脱鞋.8。

站立时抬头挺胸。

1.不染发,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2.公共场合着装得体,不穿背心、拖鞋。

3。

不佩戴项链、耳环(钉)、戒指等饰物。

4。

坐时男生不跷二郎腿,女生并拢膝盖。

5.走路不勾肩搭背。

1。

不纹身、不化浓妆。

《八礼四仪》

《八礼四仪》

八礼四仪内容
“八礼”主要指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主要指: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十四岁青春仪式、18岁成人仪式。

“八礼四仪”具体内容

“八礼四仪”具体内容

“八礼四仪”具体内容
四仪: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要让初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包容制情绪、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八礼四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八礼四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八礼:
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具体: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八礼四仪

八礼四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八礼四仪”内容八礼:仪表之礼,包括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包括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包括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包括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包括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是指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就是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是指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要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2015版《中小学生守则》1.爱党爱国爱人民。

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

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笃行乐奉献。

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4.明礼守法讲美德。

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孝亲尊师善待人。

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担当。

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7.自强自律健身心。

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8.珍爱生命保安全。

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9.勤俭节约护家园。

八礼四仪内容

八礼四仪内容

八礼四仪内容八礼:仪表之礼,包括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包括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包括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包括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包括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是指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就是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是指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要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八礼四仪主要内容及解读

八礼四仪主要内容及解读

八礼四仪主要内容及解读(一)八礼:指"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

"四仪"指入学仪式(7岁)、成长仪式(10岁)、青春仪式(14岁)、成人仪式(18岁)一、仪表之礼目标: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1.勤洗头、洗澡,头发、身体无异味。

2.指甲里无污垢。

3.不当众挖鼻孔、掏耳朵。

4.勤换衣服、鞋袜,保持仪表整洁。

5.坐立姿态端正,在公共场合不东倒西歪。

6.公共场合不脱鞋。

二、餐饮之礼目标:安静用餐、讲究卫生、爱惜粮食、食相文雅1.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

2.夹菜时不在盘中挑拣。

3.等爸爸妈妈一起吃饭。

4.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追逐嬉闹。

三、言谈之礼目标:用语文明、学会倾听、诚恳友善、礼貌谦恭1.对师长不直呼其名,使用敬语。

2.接听电话先说“您好”,通话结束说完“再见”,再挂电话。

3.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

四、待人之礼1.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

2.尊重老师劳动,上课认真听讲。

3.遇人微笑,主动问好。

4.进别人房间先敲门。

五、行走之礼目标: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1.上学放学时走规定路线。

2.乘车有序排队,不拥挤、不插队。

3.上下楼梯靠右行,不上跑、不下跳,不并排前行,不推挤他人。

4.乘自动扶梯靠右站立,空出通道。

5.不乱按电梯的按钮。

六、观赏之礼目标:遵守秩序、维护环境、学会欣赏、礼貌喝彩1.准时入场,对号入座。

2.观看电影、文艺演出时不随意走动,不高声讲话。

3. 瓜皮果壳放入垃圾袋,自觉带离场馆或送入垃圾箱中。

4.不站立和在通道观看。

5.观看结束有序离场,不拥堵通道、出口七、游览之礼目标: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1.便后及时冲水,不随地大小便。

八礼四仪 内容

八礼四仪 内容

八礼四仪内容
八礼四仪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礼仪制度,主要用于重要的官方仪式和仪容接待场合。

其具体内容如下:
八礼:
1. 拜地礼:行进至主位前,先躬身拜地。

2. 起立礼:主位表示座敬,宾位请起身接受。

3. 右拜礼:主位容让宾位,表示尊敬。

4. 左拜礼:宾位即主位表示容让,也表示尊敬。

5. 再拜礼:宾位表示再拜以示谢意。

6. 示敬礼:主位示意起身,双手合十向宾位拜鞠。

7. 退位礼:宾位即将或离席,主位示意起身。

8. 再拜礼:宾位离席前再次拜谢主位。

四仪:
1. 见礼:宾员到达,行进至主位前行三揖九叩礼。

2. 敬礼:主位坐定后,宾员行接受礼。

宾员行揖四回,九叩已后,主位答礼。

3. 起身礼:敬礼后,宾员起身。

主位示意入座,宾员回应后再次坐下。

4. 辞礼:宾员离席辞别时,主位礼送,示意起身,致辞,再次拜别。

这些礼仪的具体操作方式和要求,根据不同场合和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

它们代表了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尊崇、敬意和谦逊之风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
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为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江苏在全省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八礼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按规矩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
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要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