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有信
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意思

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意思
"朋友交言而有信"是指朋友之间交流时,言辞真实可信,彼此之间的承诺和承诺都能够得到遵守和信守。
这种友谊特点的表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诚实守信:朋友之间相互信任,言而有信是基础。
彼此在交流中保持真实,不掩饰或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同时对对方的承诺和约定也能够信守。
2. 互相倾听:真正的朋友会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不轻易否定或忽视。
在交流中,彼此都能够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尊重,真正倾听对方的心声,并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回应。
3. 支持和鼓励:朋友之间互相支持和鼓励,不论是在困难时还是在成功时。
言而有信的朋友会在对方需要帮助或鼓励的时候及时出现,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让对方感到温暖和被关爱。
4. 分享和包容:言而有信的朋友会积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经历,包容对方的缺点和过失。
他们会共同分享喜悦和忧伤,相互理解和包容对方的不足,而不是因为一时的误解或矛盾而疏远彼此。
5. 共同成长:言而有信的朋友会共同成长,互相帮助和启发。
他们一起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且在彼此的成长道路上给予支持和鼓励,共同进步。
"朋友交言而有信"是一种真诚、信任和支持的友谊形态,它让人们感到被理解、被接纳和被关心。
这样的友谊关系能够为人们带来温暖和力量,让彼此在人生旅程中不再孤单。
言而有信-言而有信的故事-言而有信的寓意-言而有信的意思

言而有信-言而有信的故事-言而有信的寓意-言而有
信的意思
【成语】言而有信
【拼音】yán ér yǒu xìn
【简拼】yeyx
【近义词】言出必行
【反义词】言而无信、自食其言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讲信用的人
【例子】则要你言而有信,休担阁了少年人。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
【谜语】主人
【成语正音】而,不能读作“ěr”。
【成语辩形】信;右边是“言”;不是“文”。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言而有信的古语

做人言而有信的名句做人言而有信的名句:让人言而有信的诗句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2、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kēng kēng气量小而固执)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矣。
”《论语子路》3、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假如百姓不相信国家,那么国家就不可能站住脚)。
”《论语颜渊》言而有信的名言:1.遵守诺言,恪守信用.诚实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国无诚信不兴,家无诚信不荣.诚实是最大的财富。
2.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源.做官凭印,做人凭信.失信之后是失败。
3.虚伪恶之源,诚信人之本.制假贩假,害群之马.实言实行实心,无不乎人之理.诚实贵于珠宝,守信乃人民之珍。
4.人无信不立,家无信必衰,国无信必危.一句谎言会毁掉一个正直的人的全部名誉.言必行,行必果,碱不然,小人哉!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活得光明磊落.人生第一次要求,就是光明与真实。
6.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君子不失信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吁于人.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
7.诚实者既不怕光明,也不怕黑暗。
8.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讲真话的人,有人不喜欢,但还讲。
9.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他是一切智谋的基本条件。
国无诚信不兴,这无诚信不荣。
10.谎言比狼更可怕。
11.诚实守信是一个民族的根源。
12.诚实守信是传统美德。
诚实是人类最大的财富。
13.老实做人,诚实待人。
14.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必衰,国无信则危。
15.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名言

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名言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名言出自中国古代的《论语·学而》,意思是与朋友交往时,要遵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
这句名言强调了人际交往中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言行一致,不要轻易食言或违背自己的承诺。
以下是一些关于言而有信的名言:
1.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2.一言九鼎重千秋。
——陈毅
3.守信用胜过有名气。
——罗斯福
4.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富兰克林
5.人之所助者,信也。
——《易经》
6.诚信是人生之本。
——金庸
7.诚信者,受人爱戴尊敬也。
——《礼记》
8.诚信是友谊的必备条件。
——柏拉图
9.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先导。
——西塞罗
10.诚信是人生路途中的第一准则。
——康德
总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名言对于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醒人们在交友时应该注重诚信和信用,以建立健康、长久的人际关系。
言而有信寓言故事_关于言而有信的寓言故事_寓言故事

言而有信寓言故事_关于言而有信的寓言故事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
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言而有信,希望大家喜欢!言而有信寓言故事一周成王乃是西周的国王,姓姬,名诵。
周成王的父亲周武王去世的时候,周成王年纪尚幼,便由他的叔父周公旦摄政。
周成王小的时候,有一天,他和与自己感情十分要好的小弟弟叔虞在王宫中的一棵捂桐树下玩耍。
这时候突然一阵秋风刮来,梧桐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
这阵风过去之后,地上落了很多梧桐树叶。
贪玩的周成王一时兴起,便从地上捡起一片梧桐树叶,用小刀切成一个(当时大臣们上朝时手中所持的)“圭”,并将它随手送给了叔虞,同时,开玩笑地说:“我要封给你一块土地,喏,你就先拿着这个吧! ”听到周成王这么说,叔虞十分高兴,便蹦蹦跳跳地拿着这片周成王用梧桐树叶做成的“圭”,跑到他们叔父周公旦面前,述说了这件事。
当时周公旦仍然代替依然年龄幼小的周成王执掌国政,听到叔虞告诉自己的这番话,便立即换上礼服,赶到宫中去跟周成王道贺。
看到周公旦前来道贺,早已经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的周成王感到十分不解,他问道:“叔父,为何你要特地穿上礼服,前来向我道贺呢,不知道所贺的是何事啊? ”看到周成王这么问,周公旦面带微笑地对他解释道:“我刚刚听说,你巳经册封了你的小弟弟叔虞!发生了如此大事,我又如何能不赶来跟成王道贺呢? ”听周公旦这么说,周成王才想起来这件事,便说:“哦,原来是这件事啊! ”接着忍不住哈哈大笑说道刚才,我不过是和叔虞开玩笑的,并没有想真的册封他啊! ”没想到周成王的话刚刚说完,周公旦马上就收起了笑容,沉下脸来对周成王说:“不论是谁,说话做事都要以‘信’为重;如今你贵为天子,说话更不能如此随便,如果你事事都像开玩笑一样,如此一来,天下的老百姓怎么会信赖你呢?如果你总是不顾信义,随意许诺,然后又将自己说过的话当做玩笑,那么,你还有什么资格做一国之君呢? ”听了周公旦的这番话,周成王感到十分惭愧。
《论语》言而有信PPT课件

促进经济发展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能够保障公平竞争和商业 交易的顺利进行。
提升国际形象
一个诚信的国家在国际上 会赢得尊重和信任,有助 于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03 《论语》中的言而有信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论述
言而有信
信则人任
信近于义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是获得他人信任的前提。
04 如何培养言而有信的品质
家庭教育中的诚信培养
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应成为孩子诚信的榜样,通 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让他
们明白诚信的重要性。
建立信任关系
家长应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让孩 子感受到家长的关心和信任,从而 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
奖惩机制
家长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强化孩 子的诚信行为,让孩子明白诚信是 一种美德,值得追求和发扬。
真诚待人
与人交往时,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不以利 益为先,注重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的质量。
3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不做违法 乱纪的事情,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商业和组织中的诚信实践
诚信经营
商业和组织在经营活动中要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不进行欺诈、 虚假宣传等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社会舆论引导
媒体和社会舆论应积极宣传诚信的重要性,营造 诚信的社会氛围。
法律法规约束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不诚信行为进行约 束和惩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组织参与
社会组织和个人应积极参与诚信建设,共同营造 诚信的社会环境。
05 言而有信与现代社会的挑 战
现代社会中诚信缺失的问题
商业欺诈
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益,采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手段欺骗消 费者。
范式言而有信注释

范式言而有信注释
子夏①曰:“贤贤②易色③;事④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⑤;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⑥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注释
①子夏:孔子晚年的得意弟子之一,姓卜,名商,字子夏。
②贤贤:尊重德。
前一个“贤”字作动词用,表示尊敬;后一个“贤”字指贤德。
③易色:原指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
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容貌。
易,轻视。
④事侍奉。
5致其身:奉献自己的生命。
⑥虽:即使。
解读
子夏说:“尊重贤德而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为君主效力,奉献自己的生命;与朋友交往,能诚实守信。
这样的人,即使他说没有学习我也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
事例
范式与张劭(shao)是同窗好友。
两人离开太学返乡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
”过了两年,张劭请母亲准备酒菜招待友。
母亲问:“你们已经分别两年了,他真的能来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讲信用的人,他不会失约的。
”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到来。
大家一起酒,尽欢而别。
关于言而有信的成语典故

关于言而有信的成语典故言而有信指的是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下面请欣赏给大家带来的言而有信相关典故内容。
[释义] 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语出] 《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正音] 而;不能读作“ěr”。
[辨形] 信;右边是“言”;不是“文”。
[近义] 言出必行[反义] 言而无信[用法] 用于讲信用的人。
一般作谓语、定语。
言而有信的成语典故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
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
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
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
”这话倒也灵验。
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
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
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
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
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
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
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
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
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用言而有信造句1) 言而有信为人,脚踏实地做事。
2) 人们爱戴忠于真理,态度良好,言而有信,对职位负责的人。
3) 他这个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我相信他的话是真的。
4)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而有信》说课稿
城关二小彭艳
我说课的题目是《言而有信》,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突破方法、设计理念、活动过程、课后反思六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说教材
《言而有信》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诚信是金》的第二课时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人们应该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
所以,从小培养学生言而有信的道德品质,对他们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孩子们年龄偏小,辨别能力有限,来自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消极因素过多,小学生中经常可以看见对自己的承诺不负责任的现象,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随便许下的诺言。
因此,及时有效地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培养他们守信用的良好品质,是很有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言而有信的道德品质在学生道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四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言而有信是美德,言而有信的行为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言而有信的人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2、了解承诺的多种形式。
情感目标:
1、敬佩言而有信的人,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2、对不守信用的行为表示不满和气愤。
3、为自己言而有信的行为感到坦然,为自己失信于人的举动感到羞愧。
行为目标
1、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因各种原因不能履行诺言时,要及时说明原因,表示歉意。
2、不要轻易向别人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3、实践自己的承诺时,虽然很困难,但一定要坚持。
三、说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情况的调查了解,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重难点突破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对自己言而有信的行为感到坦然,为自己失信于人的举动感到羞愧,将“言而有信”内化为一条自觉约束言行的道德准则。
2、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量力而言,量力而行,不要轻易向别人许诺自己办不到的事情。
教学难点:
1、守信无小事,好品质的形成是从一件件小事的落实开始的。
2、在实践自己的诺言,坚持言而有信这个信念时,一定会遇到困难,有时甚至会被别人误认为是“傻”。
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守信也会付出代价。
这种代价的付出是一次良好品质形成的考验,是值得的。
在学生的经历中,有家长失信于自己的时候,有同学失信于自己的时候,甚至连老师有时说话都不算话。
这样的生活经历让学生觉得,偶尔的一次、两次说话不算话算不了什么。
为了帮助学生澄清这种观点,形成正确的认识,榜样是最有说服力的。
所以,难点一的突破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在钦佩榜样的基础上,愿意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
难点二不仅是学生情感认识上的难点,更是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切切实实每个人都曾遇到过,或是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会遭遇的。
所以这个难点的突破在学生言而有信这种道德品质的形成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这个难点的突破,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以最受欢迎的童星刘星为主角设置离他们最近的生活情境,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情境来源于生活,又很容易的引起了他们对问题的思考。
四、设计理念
(一)因为《品德与社会》学科具有生活性、社会性、开放性的特点,所以我在设计时,围绕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自身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与特点,创设情境,展开讨论,引发思考,让学生在他真实可及的生活范围内,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
(二)根据《品德与社会》学科教育的目的: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实践社会、贡献社会的社会中的人。
只有把学生引入模拟的故事情境中,以解决故事中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才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依据这一规律,在突破难点时,我设计了一个《刘星傻吗?》的情境案例供学生分析,这个案例的设计,既紧扣教材又高于教材,体现了《品德与社会》学科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五、活动过程
(一)感受郑重,感知“言而有信”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言而有信”的已有认知,恐怕仅仅局限于“说话要算数”吧!对于这种学情,我选择由学生最熟悉的承诺方式“拉钩”导入,同座位同学玩儿拉钩游戏,师生共同回忆拉钩儿歌:“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随着这首熟悉的儿歌而炽热起来。
紧接着由教师提供一组图片:(“岗位承诺”、“商业信誉”、“政府承诺”、“现代信用货币”)让学生感受到除了我们平时的嬉戏玩耍以外,原来承诺是庄严、慎重的。
几张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拓宽了视野,打开了思路,直接从有限的生活经历过渡到多姿多彩的社会大环境。
(二)阅读故事,深化认知
借助刚刚获得的情感体验,由教师提供《同仁堂百年不败的秘密》和《美丽的笑话》作为导读故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体会故事的启发意义。
结合自己课外搜集的资料,讲一讲知道的关于“言而有信”的故事。
教师在参与小组活动时,要提醒学生正、反面的故事对比着讲,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利用榜样的示范效应帮助学生形成钦佩言而有信人的情感,对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行为感到不满和气愤,初步立下愿意做一个言而有信人的心愿。
(三)走进生活,指导行为
故事毕竟离我们比较遥远,故事中的人物似乎也略显飘渺,要想学生真正认识“言而有信的益处”“言而无信的危害”,还是必须走进他们的生活,切实关注他们的行为。
在这里,我为他们设计了一个在他们中间经常发生的讨论题:这是一个大家经常会犯的,却没有人重视的错误。
当读完题目后,不少学生会微微发笑,因为这个说话的孩子极有可能就是他。
这样一句不足挂齿的许诺,竟然被老师当作典型材料郑重的请进课堂,还让大家分小组认真的讨论。
此时不少的孩子可能在心里想:老师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一点儿呀!
对,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要小题大做。
就是要从这个不起眼儿的承诺中引导他们认识:承诺过别人的事一定要督促自己努力做到,在小事上失信于人不仅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更是对自己错误的放纵。
在我们做不到的情况下,更不要轻易的向别人许下承诺。
当学生有了这些认知后,再给机会检讨自己的不足之处,夸耀自己的成功之时,做到了的孩子会很骄傲,非常有成就感。
曾经有过一次或是两次失信于人行为的
孩子会化自责为力量。
不论是哪种情况,此时的孩子们“言而有信光荣,言而无信可耻”的观念已经扎根在了他们心中,基本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四)设置情境,入境体会
以布兰斯福特为代表的“抛锚式教学”主张把学生引入模拟的故事情境中,以解决故事中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难点的突破上,我就选择采用了“情境教学法”。
我设计了这样两个连锁情境:情境(一):
9月27日,刘星、鼠标、键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公益活动,一起到社会福利院帮那里的小朋友打扫卫生。
三个人各在那儿结识了一个新朋友,六个人一起约定:10月1日国庆节那天,刘星、鼠标、键盘来接三个小朋友去游乐园过节。
9月30日晚上,刘星的妈妈回家后通知全家人,今晚收好行囊,明天全家参加“海南七日游。
”接到妈妈的通知后,刘星为难极了。
请你帮刘星做个决定,去海南还是不去海南?
《家有儿女》是最受孩子欢迎的一部电视剧,刘星聪明、调皮、关键时候又不糊涂的性格让我选定他做主人公。
设计让同学们帮刘星做决定这样一个问题,是想告诉每一个孩子,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诱惑,有着各种预设不了的变化,我们在履行自己的每一个承诺时,都会受到挑战和考验。
在每一次的考验和挑战面前,我们的坚持和放弃,对于我们“言而有信”或是“言而无信”品质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一种在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有时你的坚持会让自己觉得看似不值得,这种观点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价值观。
所以我特意设计了这个情境案例来突破难点。
以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能认可刘星带给了小朋友快乐。
但是,他们对于鼠标和键盘的爽约不能原谅,因此极有可能会质疑自己的行为“值得”吗?在这里,就要在分析三个人行为的基础上,对孩子们进行指导:坚持我所信仰的,坚持我所坚持的!在“言而有信”这种优良品质形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挫折,会有很多的意想不到,但我,仍坚持我所坚持的,就一定会成功!
(五)小小心愿,践行守信
在突破了难点后,交流收集的关于“言而有信”的格言,从中选择一条或是自己创作一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认识上达到一个新高度,还在被刘星感动的孩子们,一定会有让我们惊喜的创作!
《言而有信》课后反思
城关二小彭艳
我想说一说自己的困惑。
从我选定《诚信是金》这个主题开始,一直困扰我的就是三聚氰胺事件、商家对顾客的欺骗、比比皆是的假货、盗版的光盘书刊,在校大学生的过度透支等等,等等。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言而有信这种品质就像皇冠上的宝石,在每一个孩子眼前熠熠生辉,所以,我努力的、迫切的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课堂学习,将这种品质内化为他们自身的一种道德行为准则。
但是,在复杂的社会面前,学校的教育显得有些苍白,有些无力。
我们可以将这一信念灌输给孩子们,但我们在要求他们坚持,督促他们落实时,我们就明显的感到力不从心了,学校的教育赶不上社会对他们的言传身教。
在这种学情面前,我们也不得不思考:教师该怎样坚持自己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