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八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八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包含1个多音字:系)及新词,认读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游记中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和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 学习“孔隙”的写法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情感。
2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想象力就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他们有想象的能力和基础,同时,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去过金华的双龙洞,这些学生的发言、图片和录像都可能调动其他学生的想象力。
但有感情地朗读写景的,对学生来说恐怕有一定难度,还需教师指导。
写法的学习还需在深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大胆尝试。
3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金华双龙洞洞口、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景观的奇异、美丽。
2、掌握孔隙写法,进行仿写练习。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相关“新绿、突兀森郁”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1.2学时重点1、重点:理解相关“新绿、突兀森郁”等词语。
理清层次。
4.1.3学时难点评1、难点:明确两条线索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3、读第一段。
活动2【讲授】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
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活动3【讲授】1、看,这是什么?(出示小红旗小黄帽)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
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
(让一个女生起立)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人教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我的家乡在浙江金华,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双龙洞。
四月十八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双龙洞。
我们乘着小船进入洞口。
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我和妈妈躺在船上,爸爸和船夫在外面拉绳子,小船慢慢地移动进洞。
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
幸好,一会儿就进了洞内。
洞内宽广而奇特,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就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我们沿着石阶慢慢走,欣赏着洞内的奇景。
洞内还有清澈的地下河,河水凉爽宜人。
最后,我们从另一个洞口出来,结束了这次奇妙的旅程。
《记金华的双龙洞》赏析: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游记作品,通过对双龙洞的详细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首先,作者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如“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这些细节描绘出洞口的狭窄和进入洞内的惊险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紧张和惊奇。
其次,作者对洞内的景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如“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些形象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想象出洞内的奇异景象,同时也揭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最后,作者通过对整个旅程的叙述,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惊叹,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热爱。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优秀的游记作品,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不仅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和欣赏到自然景观的魅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通用6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通用6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社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本领。
课件出示叶圣陶老老师先容游览的时间、所在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致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踏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
第二部门,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明白语言笔墨的过程中,睁开想像,感悟故国江山奇丽,引发热爱着故国的头脑情感。
基于对以上课本的明白,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订定如下教学要求:1、使学生相识课文是按游览次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引发学生热爱着故国奇丽江山的头脑情感。
2、学习抓住特点写风景的要领,造就学生视察事物和有层次叙述事变的本领。
3、按空间次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综合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好的自然段。
凭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重点:领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怪。
难点:孔隙的形貌。
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要领运用导读和建立景象联正当,并注意游记类文章的学法引导。
三、说教学过程〈一〉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急中生智险些全部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央关键。
究竟上,教学运动中重点关键的处置处罚优劣通常是评价一堂课乐成与否的关键。
适当运用电教本领,每每能吹糠见米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工具茅塞顿开。
在先容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
有的说:“山很高,树很茂密。
”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立刻有同学说:“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
”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
”学生通过视察画面,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要领较之以老师以词解词,生硬贯注无疑要高超得多。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2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2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篇1清明时分,我们游金华的双龙洞。
来到洞口,一片阴影罩住了我们,只见左边的大石壁上刻着三个气势磅礴的繁体大字“双龙洞”。
但往里看时却发现黑压压的一片,除了厚厚的石壁,什么也没有。
难道双龙洞就是这么一个平淡无奇的洞?正奇怪着,几条小船从一个窄窄的孔隙中漂了出来。
原来入口在这里!在远处看这个孔隙,觉得它很窄,连一个弹珠都放不进去。
可是,当“身临其境”时才发觉,这么高的小船放着,还绰绰有余。
真可谓是近大远小。
我们也迫不及待地上了船,刚躺下来,里面有人就喊“拉船咯”。
小船缓缓地行进,凉凉的石壁贴面而过,不时还滴下几颗“珍珠”。
到了里面,灯火通明,豁然开朗。
眼前是一块巨大的钟乳石,像一位顶天立地的仙人爷爷,他的手里还抱着一个石球,这处景观称为“仙人抱长寿桃”。
绕过台阶,一个巨大的石碗沉稳地立在地上,里面有一些水和一个石球。
旁边一块摇摇欲坠的钟乳石像一只猴子,一只“手”还伸进了水里,美其名曰“猴子捞月”。
寻着水声,我们慢慢走到山洞深处,居然来到了一个大瀑布前。
在银白色的霓虹灯照射下,只见一条巨大的瀑布飞泻而下,猛烈地撞击下面的岩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这种壮观的场面令人十分震惊。
我好奇地凑近一探,溅起来的水狠狠地泼了我一身,来了个透心凉。
在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钟乳石下转了一大圈,我才依依不舍地出了美丽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篇2我读过叶圣陶写的《记金华双龙洞》,总想去双龙洞玩玩,今年暑假,我如愿以偿地跟爸爸妈妈到双龙洞游玩。
一路上开了三小时,才来到双龙洞口。
只见洞口的旁边“双龙洞”三个字赫然耸立在石壁上。
再走进去一点就是外洞了,可真凉快啊!我们排着队伍,乘着小船进入内洞。
在乘船的时候,经过孔隙,可真像书上写的,仿佛只要稍微抬起头,就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进入内洞了,眼前竖立着的是奇形怪状的石钟乳,刚走进去不多时,引人眼目的便是一条“青龙”,一条“黄龙”其次就是奇形怪状的石钟乳,有晴雨石、仙人帐、青蛙偷仙草……最让我好奇的是青蛙偷仙草,它有个来历:传说有个仙人种了几株仙草,吃一点就可以成仙。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4课记⾦华的双龙洞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课⽂《记⾦华的双龙洞》记叙了作者游览⾦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然的情趣。
店铺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4课《记⾦华的双龙洞》,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4课《记⾦华的双龙洞》课⽂原⽂ 4⽉14⽇,我在浙江⾦华,游北⼭的双龙洞。
出⾦华城⼤约五公⾥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
公路盘曲⽽上。
⼭上开满了映⼭红,⽆论花朵和叶⼦,都⽐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丛,那⼉⼀簇,很不少。
⼭上沙⼟呈粉红⾊,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的⼭,各⾊的映⼭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明艳。
⼀路迎着溪流。
随着⼭势,溪流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
⼊⼭⼤约五公⾥就来到双龙洞⼝,那溪流就是从洞⾥出来的。
在洞⼝抬头望,⼭相当⾼,突兀森郁,很有⽓势。
洞⼝像桥洞似的,很宽。
⾛进去,仿佛到了个⼤会堂,周围是⽯壁,头上是⾼⾼的⽯顶,在那⾥聚集⼀千或是⼋百⼈开个会,⼀定不觉得拥挤。
泉⽔靠着洞⼝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壁下⽅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只⼩船进出。
怎样⼩的⼩船呢?两个⼈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是这样⼩的⼩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管理处的⼯⼈先进内洞,在⾥边拉绳⼦,船就进去,在外洞的⼯⼈拉另⼀头的绳⼦,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情独个⼉仰卧在⼩船⾥,⾃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声“⾏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的⼭⽯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点⼉,准会撞破额⾓,擦伤⿐⼦。
⼤约⾏了⼆三丈的⽔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团漆⿊,什么都看不见。
⼯⼈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的⼀块地⽅,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导读: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
【教材、课文、学情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五中的精读课文,本单元只有两篇课文,但有两篇习作例文,本单元注重在通过课文学习明确游览类文章的写作顺序。
单元中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交流,“习作例文”旨在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是依照游览顺序,写清游览过程,突出景物特点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收入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第五单元。
课文内容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在学习本篇课文时学生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脉络,更有利于达到教学重难点,学会游记的特点和写作方式。
课文是一篇写景叙事文,在《语文课程标准》四年级阅读要求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目标】
1.会认“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熟读课文喜欢的段落。
3.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对游览景色的顺序有初步体会,品味作者在写人的文章中运用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的方法。
4.体会双龙洞中景色美丽鬼斧神工的自然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教学难点】
1.体会双龙洞中景色美丽鬼斧神工的自然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1.字词教学
使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代入课文,体会词语运用的语言环境。
对于笔画较多的难字生字可通过构词法帮助加深理解。
2.梳理课文
学生自行阅读文章,梳理作者游览的顺序,完成游览顺序图。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景是的用词特点,反义词,修辞等,学会理解运用。
对于“石钟乳,石笋”等自然名词,采用视频科普方式,使感官更加明确。
3.模仿运用
学生初步了解游记的特点后,进行模仿训练尝试书写游记。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初读感知
1.视频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知不知道在我们浙江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在金华市有一个神奇的洞,它的名字叫双龙洞,我们著名的叶圣陶爷爷也曾经去观赏过,并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游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啦,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今天就让我们也来一次云游双龙洞。
(2)(出示双龙洞视频)师引导:各位旅客请注意,我们的旅程就要开始,请大家跟紧我哦。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理解“记”在题目中的含义(课件出示:记,即记录的意思),介绍作者叶圣陶和溶洞的相关资料
3.介绍游记。
师:本文是一篇游记,(板书: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同学们有自己写过游记吗?你知道游记有什么特点吗?(游记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它有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叫移步换景。
)
4.生尝试默读课文,师出示课后习题中的作者游览过程图,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完成游览过程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5.师指名汇报。
出示课件: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小结:刚才同学们跟随老师初步浏览了双龙洞的风光,我们一览了整个旅游的大致过程,这其实也是游记的一大特征,我们把这种介绍旅游的大致过程方法叫作游程。
(板书:游程)让我们走进课
文,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云旅游,老师是导游,学生是游客的方式新颖有趣,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距离,增强了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对接下去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二、结合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生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纠读音,明笔顺
(1)生小火车形式认读生词,师相机指导
(2)师通过造字给出难字加强认读记忆的方法:“臀”是由殿和月组成的,它的部首是月。
(3)师范写理清笔顺,生练习书写,师巡回检查
3.读准读音,理解课文中新出现的难懂词语意思。
同学们刚刚读课文,有没有发现什么新词语吗,你能理解它们的含义吗?知道词语意思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观赏双龙洞的美景。
(课件出示)蜿蜒:1.蛇类爬行的样子。
2.比喻(山脉、河流、道路等)曲折延伸
突兀森郁:突兀:山峰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
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孔隙:指空隙;孔窍。
师引导,同学们知道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请再回到课文中结合意思看看它们在课文中分别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呢?你能理解这种含义了吗
4.了解双龙洞的得名。
师引导,题目是文章的核心,我们今天的云旅游地点是什么呢?它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原来啊它也是大有由来的。
课件出示: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1)全班齐读。
了解“双龙洞”得名的由来。
(2)师小结,所以我们旅游赏景,不仅要注意自然风光,也要了解每个地方的历史典故,接下来让我们继续仔细观察吧。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只需领导学习部分难写的生字新词,也可教会
学生理解运用造字法学习巩固生字,结合文章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意思也可加强学生对词语和课文的记忆和理解。
三、感悟环境描写,体会作者细节
1.师引导:叶圣陶爷爷在春天的时候去游览了双龙洞,我们现在也是春天,我们来通过文字的魅力来欣赏一下叶圣陶爷爷眼中的春天吧
2.依据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叶圣陶见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1)师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文中语句。
映山红油桐沙土
(2)师引导: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路上景物的特点?(预设:明艳)
(3)作者用明艳两个字来形容城外的风景,说明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4)全班朗读,读出明艳两字的特点,
3.品读文章第三自然段,感悟溪流
师引导,都说好山好水好风光,刚才路上的繁花美景同学们都欣赏够了吗?我们继续往下欣赏这与好山相伴的好水。
(1)谁来读一读作者是怎么来写这溪流的?
(2)找出相关的句子,作者是怎么形容溪流的,你能发现作者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反义词“宽、窄”和“缓、急”)
(3)①“迎”字说明什么?(表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
②“时而”是什么意思?(有时候)
③“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溪流的蜿蜒曲折。
由于溪流缓急不同,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
)
(4)师: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呢?(预设:排比、拟人;愉快、期待)(5)师指名读,注意语言要表达出作者心情,体现溪流特点。
(语调轻快,个别字词加重语气)
4.课后作业
请你学着模仿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也来写一段你曾经游览过的地方吧。
5.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课文,一起云旅游了金华的双龙洞,我们看到了明艳的春景,发现来着溪流的变换,但是美景不仅仅是如此,双龙洞中的景象究竟如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组团游览,同学们也可收集一些资料,下节课由你来充当导游,带领老师和同学们继续游览!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学生读懂文章。
这一板块主要是抓住重点词句“明艳”“时而”,帮助学生体会沿途景物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游记游程反义词“宽、窄”和“缓、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