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鹅口疮的偏方

合集下载

中西医治疗新生儿鹅口疮良方

中西医治疗新生儿鹅口疮良方

中西医治疗新生儿鹅口疮良方新生儿口腔感染白念珠菌,粘膜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状如鹅口,故名“鹅口疮”。

中医称本病为“鹅口疮”,又称“雪口”,因先天胎热内蕴,或口腔不洁,感染秽毒之邪所致。

一、如何诊断1.口腔粘膜点状或小片状白色乳凝块样物,逐渐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

2.此白膜不易拭去,强行剥落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渗血。

3.辅助检查:取白膜少许,加10%氢氧化钠,镜检可见白念珠菌丝及孢子。

二、鉴别诊断1.残留奶块:温开水或棉签轻拭,即可除去凝于舌上的白色奶块。

2.白喉假膜:多起于扁桃体,其色灰白,不易擦去,若强行擦去,可致出血。

三、中医治疗1.辨证论治:(1)心脾积热:[证候]口腔舌面布满白屑,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口于或渴,大便于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脉滑。

[治法]清泄心脾积热。

[方药]清热泻脾散:山栀子3g、生石膏5g、黄连lg、黄芩2g、生地3g、赤茯苓3g、灯心lg。

(2)虚火上浮:[证候]口舌白屑散落,周围红晕不著,或口舌糜烂,面白颧红,神气困乏,舌嫩红,脉细。

[治法]滋阴潜阳,引火归元。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肉桂:熟地5g、山药5g、山萸肉2g、茯苓3g泻2g皮2g 肉桂0.5g。

加肉桂以引火归元。

2.外治法:先用黄连、甘草煎汤,或野蔷薇露拭口,再以冰硼散调蜂蜜成糊状,擦口舌患处。

四、西医治疗1.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后,局部涂1%甲紫(又名龙胆紫),2次/日。

2.制霉素溶液(10万~20万U/mL)涂口腔,3次/日。

五、注意事项1.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损伤粘膜。

2.婴儿空奶嘴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鹅口疮的治疗

鹅口疮的治疗

鹅口疮的治疗1、紫药水紫药水药名甲紫、龙胆紫,因其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过去常用于鹅口疮的治疗。

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用紫药水治疗鹅口疮有不少缺点。

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的口腔黏膜薄嫩,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较少,口腔黏膜干燥,长时间涂搽紫药水后,可使口腔黏膜更加干燥而产生溃疡和明胶样损害;涂紫药水后,口腔黏膜被染成紫色也不宜观察病情的变化。

2、没有根治鹅口疮轻易复发鹅口疮用1%~2%的苏打水(碳酸氢钠溶液)于每次哺乳前后清洁孩子的口腔,是治疗鹅口疮的有效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轻症患儿不用其他药物,病变2~3天即可消失。

有些母亲看到宝宝口腔的病变已经消失,就马上停药,这样轻易复发。

这是因为苏打水治疗鹅口疮主要是通过清除口腔内能分解产酸的残留乳凝块或糖类,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从而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不能直接杀灭白色念珠菌。

因此,用苏打水治疗鹅口疮时,在口腔内病变消失后仍需继续用药4~5日。

3、抗生素的滥用当宝宝患了鹅口疮后,有的母亲为消除感染,常自作主张给孩子服抗生素类药物。

殊不知,小儿鹅口疮用抗生素不但无效,有时反而会加重病情。

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口腔内寄生着许多微生物,如常见的乳酸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拮抗,并常保持共生状态,一般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当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时,会使一些微生物被抑制或杀死,从而破坏它们之间的生态平衡。

但是,抗生素是无法抑制和杀灭白色念珠菌的。

当那些可以产生抗白色念珠菌物质的微生物数量因使用抗生素而减少时,白色念珠菌就迅速繁殖,从而使病情加重。

一、萝卜橄榄汁1.萝卜橄榄汁的材料:白萝卜汁3~5毫升,生橄榄汁2~3毫升。

2.萝卜橄榄汁的制作:混合放碗内置锅中蒸熟。

3.萝卜橄榄汁的用法:凉后分2次服完,每日1~2剂,连用3~5天。

二、西洋参莲子羹1.西洋参莲子羹的原料:西洋参3克,莲子(去心)12枚,冰糖25克。

我来荐方:灯笼草治疝气玉米须烧灰治乳裂治鹅口疮方

我来荐方:灯笼草治疝气玉米须烧灰治乳裂治鹅口疮方

家庭医药 2014.1252表示认可表示有疑问表示不认可灯笼草治疝气取灯笼草一小把(如为干品,30克左右即可),加水适量,煎至一小碗,然后加入白酒约30毫升,分2次服,对疝气有很好的疗效。

广西桂林 陆炳生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疝气,为腹内正常组织或脏器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移位到其他部位。

脱离器官以小肠居多,故常称“小肠疝”。

本病多见于小儿和老人,患者除腹部肿块脱出外,常会出现下腹坠胀、腹痛等症状。

灯笼草是民间草药,又称水灯笼草、爆卜草、打卜草等,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以广东、广西最多。

灯笼草性凉、味苦,主要有清热、行气、止痛、消肿等功效,可用于治感冒、痄腮、喉痛、咳嗽、腹胀、疝气、天疱疮等病症。

药理研究表明,灯笼草有消炎、抗菌、镇痛作用。

灯笼草治疝,最早见于《陆川本草》,书云:灯笼草“行气,消胀,利尿,治腹胀,睾丸炎,疝气”。

《广东中医》也曾介绍:疝气属寒者,用小茴香与灯笼草治小儿疝气,效果良好;属热者,可用生灯笼草与鲜赤猪肉混合作为肉丸,清水煎服。

由于灯笼草有行气、止痛、消肿功效;白酒作为引药,有活血镇痛作用。

故上方对于疝气引起的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等,能起一定缓解作用。

但是,单用灯笼草方难以治愈疝气,患者对此方不宜寄希望过高。

患者服用3天后,如症状无改善,最好停用上方,及时到医院治疗。

妇女出现乳裂时,可取适量玉米须烧成灰,然后和香油调匀,每日涂抹患处多次,对病情的改善很有帮助。

黑龙江七台河 庄程彬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硕士李苏/教授李斌点评:乳头皲裂是哺乳期常见病之一,轻者仅乳头表面出现裂口,甚者局部渗液渗血,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易形成小溃疡,处理不当又极易引起乳痈。

不可否认,玉米须是一味较好的中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滇南本草》记载,它能“宽肠下气。

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记载,它“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

治鼻血、红崩”。

治疗婴儿鹅口疮 8个偏方慎用

治疗婴儿鹅口疮 8个偏方慎用

治疗婴儿鹅口疮 8个偏方慎用*导读:治疗婴儿鹅口疮方法有哪些?8个民间偏方可治疗鹅口疮,但要慎用。

……鹅口疮又叫雪口病,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由产道感染或奶头不洁引起,主要表现为口唇内侧出现乳白色瓣膜。

医生表示,婴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疾患,治疗方法很多,比如中医治疗法、西医治疗法和饮食疗法。

下面,重点为大家介绍中医治疗婴儿鹅口疮的方法。

*治疗婴儿鹅口疮的偏方1.外涂红糖治鹅口疮:红糖少许,研磨成细粉,涂抹在患处,持续涂抹一周,病症减轻,婴儿开始吃东西。

2.黄连末治鹅口疮:黄连适量,涂抹在肚脐上,每天一次,持续用药一周。

3.皮硝治鹅口疮:皮硝适量,捣成粉末,放在肚脐上,然后用胶布封好,每天一次,持续一周,直至病症消失。

4.莴笋叶治鹅口疮:红枣、莴笋叶各适量,用水煎煮,连用一周,再根据婴儿情况停用。

5.生姜蜜汁治鹅口疮:生姜汁、蜂蜜各适量,均匀涂抹在患处,持续用药一周。

6.老茄子治鹅口疮:陈皮、老茄子适量,清洗干净,放入锅中用水煎煮,持续用药一周。

7.西红柿叶治鹅口疮:甜瓜皮、西红柿叶适量,放入锅中加水煎煮,持续用药一周。

8.玫瑰花治鹅口疮:生姜、玫瑰花、白扁豆适量,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煎煮,持续用药一周。

*治疗婴儿鹅口疮的一般方法当发现宝宝不喝母乳,经常哭闹,口腔内有形似奶坏的瓣膜时,妈妈要带宝宝到专业的医院就诊。

若医生确诊疾病为鹅口疮,妈妈要用棉签沾小苏打水擦洗患处,并取制霉素加甘油调匀,涂抹患处,帮助宝宝治疗疾病。

用药前,妈妈要咨询医生,不要随意乱用偏方。

宝宝口腔黏膜幼嫩,耐药能力又差,用错药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一有疑问,妈妈应立即咨询专业医生,不要自己随意乱猜测。

【相关推荐】:鹅口疮怎么治疗鹅口疮症状有哪些奶嘴奶瓶消毒不彻底宝宝易患鹅口疮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30种偏方调治口疮

30种偏方调治口疮

30种偏方调治口疮偏方一、竹叶通草绿豆粥配方:淡竹叶10克,通草5克,甘草1.5克,绿豆30克,粳米150克。

制法:将淡竹叶、通草、甘草剁碎装入纱布袋,与绿豆、粳米一起加水放置30分钟,以文火煮制成粥。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敛疮,适用于热度蕴结所致口疮。

用法:早晚分食。

偏方二、淡竹叶粥配方:淡竹叶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淡竹叶煎汤去渣,然后将粳米放入淡竹叶药汁中,煮至粥将成时,放入冰糖稍煮即可。

功效:清心除烦,主治心脾蕴热所致的口舌生疮、心烦口渴、小便赤涩等症。

用法:每日早晚,稍温顿服。

偏方三、双耳山楂汤配方:银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

制法:将上三味加适量水煲汤。

功效:消炎、止痛、主治热毒蕴结所致的口疮。

用法:喝汤吃木耳,每日1~2次。

偏方四、青泻茶配方:大青叶10克,番泻叶5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上二味置于有盖瓷杯中,用沸水冲泡,调入白糖。

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口疮伴大便秘结者。

用法:每日1~2次。

偏方五、蜂蜜五倍绿茶配方:蜂蜜25克,绿茶1克,五倍子10克制法:将五倍子加水400毫升,煮沸10分钟后,再加入绿茶煮3分钟关火,然后加入蜂蜜即可。

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一般口疮患者。

用法:滤取汁液,分2次饮服,连服3天。

偏方六、莲子甘草茶配方:莲子15克,甘草2克,绿茶叶5克。

制法:将上述食材一起放入茶杯中,冲入开水浸泡。

功效:清心泄热,改善口腔溃疡症状。

用法:代茶频饮。

偏方七、石榴汁配方:鲜石榴200克。

制法:将石榴捣烂,用开水浸泡过滤,取汁,待冷后漱口。

功效:清热解毒,缓解疼痛。

用法:频频含漱,连用数日。

偏方八、苹果胡萝卜汁配方:苹果250克,胡萝卜200克。

制法:将苹果洗净,去皮、核,胡萝卜洗净、去皮,将二者切碎取汁液后混合均匀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用于治疗热病初起,口舌成疮,口腔糜烂。

用法:分2~3次服用。

偏方九、莲心栀子甘草茶配方:莲子心3克,栀子9克,甘草6克。

中医名药方 儿科

中医名药方  儿科

中医名药方-儿科(1)儿科疾病一治疗鹅口疮中医名药方青液散【来源】《婴童百问)卷四。

【组成】青黛3克朴消3克冰片0.9克【用法】上药研为细末。

蜜调,以鹅翎蘸少许敷患处。

【主治】婴幼儿鹅口疮,口疮,重舌。

复方黄连散【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黄连31克青黛6克马牙消1.5克冰片1.5克【用法】共研为细末。

掺患处。

【主治】鹅口疮。

保命散【来源】《普济方》卷三六○引《医方妙选》。

【异名】朱矾散(《片玉心书》卷五)。

【组成】白矾7.5克(烧灰) 马牙消15克(细研) 朱砂7.5克(水飞)【用法】上药和匀研细。

每用少许,取白鹅粪,以水搅取汁,调涂舌上、颊内。

未用药时,先以消毒纱布,揩拭舌上污垢,然后用药敷之。

【主治】小儿鹅口疮。

清热泻脾散【来源】《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组成】山栀(炒) 石膏(煅) 黄连(姜炒) 生地黄芩赤苓【用法】灯心为引,水煎服。

【功用】清脾泄热。

【主治】小儿心肿蕴热,致患鹅口,白屑生满口舌,如鹅之口者。

治疗口疮中医名药方中白散【来源】《吉林省中药成方集》。

【组成】人中白(煅)30克儿茶15克青黛9克薄荷15克黄柏9克冰片1.5克【用法】先将人中白等五味研为细粉,再将冰片置乳钵内细研,陆续掺入人中白等细粉中,配研均匀,过罗,装瓶,每瓶重9克。

每用少许,涂敷患处,引涎流出。

【主治】小儿牙疳,口舌生疮,口内溃烂,牙龈红肿等。

牛黄生肌散【来源】《外科大成》卷三。

【组成】牛黄珍珠琥珀人中白胡黄连乳香没药各3克儿茶6克硼砂1.5克冰片0.9克【用法】为末。

搽患处。

【主治】牙疳,臭烂穿腮者。

泻黄散【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组成】藿香叶21克山栀子仁3克石膏15克甘草90克防风120克(去芦,切,焙) 【用法】上锉,同酒、蜜微炒香,为细末。

每服3~6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清汁,不拘时。

【功用】泻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或小儿身凉身黄睛黄,疳热口臭唇焦,泄泻黄沫,脾热口甜,胃热口苦,不吮乳;小儿弄舌。

治口腔溃疡的中药偏方

治口腔溃疡的中药偏方

治口腔溃疡的中药偏方1、生地,川黄连。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2、吴茱萸,研细末,以醋调和为膏,敷双足涌泉穴,每日换药一次。

3、明矾,加开水200毫升溶解。

每次用15~20毫升漱口2~3分钟,每日3~5次。

一般治疗3~7天可愈。

4、取新鲜柏子仁,洗净,用开水冲泡当茶饮服,直至液汁色淡为止。

一般连服2~4次获效。

5、核桃壳,冷水500毫升浸泡半小时,煮沸后煎半小时,取汁口服。

每日1剂,分3次服完。

6、生甘草,水煮沸10分钟不可久煎,取汁含服;也可用沸水冲泡,饮服。

一般一周内可愈,且较少复发。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服用偏方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清淡饮食为宜。

1、黄瓜霜老黄瓜1条,切去一小段,掏尽黄瓜籽后,装人芒硝,再将切下的一小段盖上,悬挂在阴凉通风处,5天以后,可见黄瓜表面附着一层霜,每天用毛笔将黄瓜霜扫下来,装入瓶中。

用时先将口腔溃疡面用银花甘草汤洗净,然后将黄瓜霜撒于患处,每天3~4次。

2、双料喉风散双料喉风散是传统中药秘方,对喉咙痛、牙龈肿、口腔溃疡有独特的疗效,用双料喉风散喷至口腔溃疡创面,止痛效果明显,一日3次,一般2-3天痊愈。

3、溃疡散药用茄子100克、地龙25克、猪头骨30克、侧柏叶20克、灯芯草15克、冰片10克。

制法:采经霜打后的茄子个小为佳品切片晒干或烘干,研细;地龙、侧柏叶焙黄研末;猪头骨放炉灶内煅透;灯芯草直接用火烧成炭后共研细末;再取冰片用乳钵研细,加入诸药混匀同研后,过筛装瓶备用。

遇口腔溃疡者可直接取药粉涂撒溃疡面,一般经上药治疗5-6天可愈。

④猪苦胆霜。

取猪苦胆1个,于胆上部剪一开口,将明矾末沿口塞人,塞满为度,用线将开口扎紧,悬挂于屋檐下自然晾晒,待猪胆表面出现一层白霜时至少1年取下,研成极细末,装瓶备用。

用时取少许涂患处,每天3次。

3、含漱疗法可用黄芩、竹叶各10克,麦冬15克;或银花、菊花、青果各10克,泡水含漱,均为每天1剂。

有人用细辛煎液含漱法治复发性口腔溃疡,也取得了较好疗效。

鹅口疮最佳治疗方法

鹅口疮最佳治疗方法

鹅口疮最佳治疗方法
鹅口疮,又称口腔炎症,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溃疡、疼痛、灼热感等症状。

鹅口疮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饮食和生活质量。

因此,寻找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鹅口疮的治疗,最重要的是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可以有效预防鹅口疮的发生。

此外,避免食用过热、过硬、过咸、过酸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局部药物治疗也是治疗鹅口疮的有效方法之一。

口腔溃疡贴、漱口水、漱口液等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常见的药物成分包括麻黄碱、利多卡因、丁卡因等,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消炎止血。

此外,中医治疗鹅口疮的方法也备受推崇。

中医认为,鹅口疮是由于体内火热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中药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连翘等,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对鹅口疮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另外,针灸疗法也是治疗鹅口疮的一种选择。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可以达到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效果。

针灸治疗鹅口疮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加速溃疡的愈合。

总的来说,针对鹅口疮的最佳治疗方法并不存在统一的标准,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

在治疗鹅口疮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饮食调理、心情舒缓也是治疗鹅口疮的重要环节。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摆脱鹅口疮的困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鹅口疮的偏方
方1
〔组成〕鲜山榕叶适量,人乳适量。
〔用法〕水煎,加人乳,洗口。或用鲜山榕叶适量捣烂绞汁涂。
方2
〔组成〕白背叶适量。
〔用法〕水蒸,抹患处。
方3
〔组成〕鲜山矾叶适量。
〔用法〕捣烂含漱。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急性扁,取汁洗口内。
方5
〔组成〕半春莲根9~15g。
〔用法〕水煎服。
方6
〔组成〕胜红蓟9~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崩漏、疗疮红肿。
方7
〔组成〕鲜雀榕叶适量。〔用法〕加水煎汤,加入乳适量,洗口,1日1~2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小儿鹅口疮。
中医治疗鹅口疮的偏方二
1、黄柏20克,以食醋浸泡1周,以醋液涂患处,、每日数次,连用4~5日即可。
2、板蓝根10克,水煎后以药液反复涂擦口腔,每日5-6次。
3、生香附、生半夏各等量,研末,以鸡蛋清做成小饼,贴敷足心。
4、五倍子12克,冰片3克,研末,用以吹入口中,每日2次。
5、金银花、菊花各15克,甘草、防风各6克,水煎用药液涂擦患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