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与名人

合集下载

中国酒文化与名人

中国酒文化与名人
李白《金陵酒肆离 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 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写出了离别者自身的愁苦感觉,借酒冲淡浓郁的 离情别绪,借酒表达对友人真情厚意的感激。
3、爱情诗酒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 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浪漫 诗酒
忧患 诗酒
爱情 诗酒
醒世 诗酒
1、浪漫诗酒
李白《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 镜临丹阙,绿烟螟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宇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 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令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借黄昏时东篱把酒、赏菊吟诗 的生活片断,生动地塑造了不 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少妇形象。
4、醒世诗酒
李白《悲歌行 》
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 人知我心。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 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蚊上月,且须一饮杯中酒。
3、张旭
张旭,世称张长史,其书法得之于“二王”而又独 创新意。 张旭楷书端正谨严,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 “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张旭草书为书法上 了不起的创新。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 ,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杜甫在 《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 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在书法上具有强 烈的盛唐气象。 以下是张旭的几幅作品:
借月发端,表现出一般人很难具有的宇宙意识

白酒与历史名人的故事与传说

白酒与历史名人的故事与传说

白酒与历史名人的故事与传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酒精饮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之相关的传说和故事不胜枚举。

而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的名酒之一,更是与众多历史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些传奇和佳话,无论是真是假,都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欢乐和思考。

本文将为大家讲述一些有关白酒和历史名人的故事和传说。

故事一:李白的“独酌”众所周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酒量极好,他的酒豪形象被后人传颂不衰。

在一次饮酒宴会上,李白心血来潮,提议进行“独酌”比赛。

场上一共有五位诗人,每人面前放置了一瓶白酒。

李白赢得了比赛,他喝掉自己酒杯中的白酒,并将其他四位诗人的酒一一畅饮。

这个故事中,不仅展现了李白的酒量和豪爽,更体现了他对诗歌和文化的热爱。

故事二:杜甫的“酒逢知己”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曾有过一段与白酒有关的佳话。

据说他在流亡期间,曾经独自一人品尝白酒,心情郁闷。

正当他独饮时,穿越四方的僧人素未谋面地闯进了杜甫的所在。

这位禅师与杜甫聊了一段富有哲理的对话,使得杜甫找到了前进的动力,他们二人相互饮酒,豪气干云。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让人深思,传达了与知己共享美食美酒的情谊。

故事三:曹操的“七步诗”白酒与历史名人之间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唐朝,而且深植于三国时期。

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得力将领和杰出的政治家,他也很懂得享受生活。

相传有一次,曹操和刘备以及孙权三人一起喝酒。

曹操当时身处劣势,感到惴惴不安。

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气氛,曹操拿起酒杯,对着酒液大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请君赐教!”这段诗篇被后人称之为“七步诗”,实际上是曹操故作轻松的方式来调动气氛,取得了与两位对手的共鸣,化解了悬而未决的局势。

故事四:福建“八仙过海”白酒与历史名人的故事也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

有一则关于福建“八仙过海”的故事。

相传,八位仙人先后登上了一叶扁舟。

为了表示自己对过海较量的自信,每个仙人都选择了一个各具特色的物品,用以证明自己比他人更有本领。

其中有一位八仙带着一瓶白酒,据说他的酒能够使人战无不胜。

传统魅力中国酒文化中的历史名人

传统魅力中国酒文化中的历史名人

传统魅力中国酒文化中的历史名人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其间融合了许多历史名人的智慧和情怀。

这些名人不仅在政治、文学和艺术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对酒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以下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重要历史名人对传统魅力中国酒文化的影响。

一、李白——酒仙诗派的代表李白,唐朝时期的杰出诗人,被尊称为“诗仙”。

他对酒有着执着的情感,并将酒与诗歌完美融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酒仙诗派。

李白的许多诗作都表达了对美酒的赞美和追求,如《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名句,使得李白成为了酒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二、李清照——宋代才女与酒文化的结合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酒的情感和对宴会、聚会的描绘。

她在《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展现了她对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闲态度。

李清照以她特有的才情,为中国酒文化注入了浓烈的文学气息。

三、苏轼——士人饮酒文化的象征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也被尊称为“东坡先生”。

他对酒的热爱和对饮酒文化的推崇,使得他成为士人饮酒文化的象征。

苏轼经常与朋友们聚会饮酒,以饮酒来寻求放松和创作的灵感。

他的饮酒文化观念也体现在他的诗作中,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洒脱和豪放。

四、陆游——酒中有诗、诗中有酒陆游,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将领,他既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善饮的士大夫。

他的诗文之中常常流露出对美酒的述怀和对醉态的歌颂,如《酒泉子·兰舟摇棹过青门》中的“夲(tà)想潇湘依曲尽,嫁(getClass(舸移))燕津转雁平”,将酒与诗意娓娓道来。

陆游将酒作为他创作和人生的灵感,使得他的诗歌更加丰富而深刻。

综上所述,中国酒文化中的历史名人们以各自的才情和追求,为酒文化的繁荣和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们的诗作、酒宴和生活态度,既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酒与文人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名人

酒与文人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名人

酒与文人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名人酒与文人: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名人酒,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无论是庆祝喜事还是解忧忘愁,都脱离不了酒的陪伴。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名士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用心灵与文化之酒,开创了独特的酒文化。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位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名人。

李白,唐代文学巨匠,他的酒量如传说般的惊人。

他的诗歌中常常描绘饮酒狂欢的场面,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将进酒》。

诗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诗句表达了他对生命与酒的豪迈态度。

李白以其风趣幽默的诗风,将酒文化与文学艺术完美结合,成为中国酒文化的重要象征。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政治家,被誉为文人中的豪放派代表。

苏轼不仅是一位酒品高雅的酒徒,同时也是一个对酒文化有着深刻研究的学者。

他曾言:“酒凡三杯则功利闲形,五杯则胸次開朗,七杯则言笑横生,凡是(xxxx),十杯则神知浩渺,再多则吞明寐。

”这段话既表达了他对酒的深情,也凸显了酒的不同饮用量对人的心境的影响。

苏轼以他的酒文化研究和诗词墨迹,将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推向了高峰。

辛弃疾,南宋文学家,他诗文间流露出对人生坎坷与社会疾苦的思考。

辛弃疾深受岳飞所赋予的忠诚和爱国精神的影响,他酷爱竹叶青酒,酒后写下了许多令人动容的作品。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青玉案·元夕》。

诗中的“欢宜今夜宴,灯火起无边”表达了他与友人在元夕晚会上共饮美酒的情景。

辛弃疾以他的诗文,将酒与爱国精神融合在一起,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晏殊,北宋中期文人,他的作品以情和景的结合而闻名。

晏殊笔下的诗歌往往以花鸟山水为背景,烘托出酒文化的浓厚氛围。

《画堂晨光图》是他的一首名篇,诗中的“珊珊来迟,转盼多时”,形容了晏殊与友人品酒赏景的场景,给人以宴会如画的美妙感受。

晏殊以他独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将酒的优雅与文人的情怀交融在一起,为酒文化注入了富有艺术性的灵魂。

中国历史四大酒神

中国历史四大酒神

中华历史四大酒神中国酒文化数千年,无酒不成席,今天和大家聊聊中华历史中,以酒冠名的传奇人物。

第一、中华“酒圣”——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在《短歌行》如是说道。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杜康又叫少康,是夏朝的第五位君主,他小时候以放牧为生,每天都将带的饭食挂在树上,但是经常忘了吃。

后来,少康许久不吃的剩饭变了味,于是就反复地研究思索,最终发现了自然发酵的原理。

后通过一系列的改进,终于酿成了历史上第一瓶酒。

成为了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被后世称为“酒圣”。

第二、“酒神”——仪狄仪狄是夏朝人,是专门负责造酒的官员。

据《吕氏春秋》记载,夏禹的女儿,为了品尝到甘甜的水,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仪狄,并命令其去负责监造,后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发明了醪糟儿,他用醪糟儿和水混合在一起酿出了甘甜回味的美酒。

仪狄和杜康都可称得上是“酿酒第一人”,只不过,杜康酿造的是高粱酒,而仪狄酿造的则是米酒(也就是黄酒)。

据《战国策·魏策》记载“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仪狄也被后世称为“酒神”。

第三、“酒仙”——李白唐朝诗人李白他豪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在诗酒不分家的古代,他算的上是其中的翘楚,杜甫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自己也宣称“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而且别人都是酒后糊涂,他喝酒以后,诗却写得更好,他曾对唐玄宗说:“我是斗酒诗百篇,喝了酒才做得出好诗。

”他也是在喝酒之后做出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传世名句,他也被后人誉为“酒仙”。

第四、“酒鬼”——刘伶刘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也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他“爱喝酒、能喝酒”的名声响彻古今。

提起刘伶,“杜康造酒醉刘伶”的传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相传,刘伶喝了杜康酒,一醉三年。

他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纵酒放诞之情趣。

发荡不羁的性格,加上郁郁不得志的消极颓废的形象,他也被后人誉为“酒鬼”。

历史名人与酒文化

历史名人与酒文化

历史名人与酒文化历史上与酒有关的文人,可真不少,流传着许多佳话和故事。

这里只能零星地作一点介绍。

西汉时,长于辞赋的文人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前117年)与富人卓王孙的才女卓文君“当垆卖酒”的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司马相如,字长卿,汉孝景帝时曾任武骑常侍。

武骑常侍随侍皇帝畋猎,格斗猛兽,所以想必司马相如的武功是相当不错的。

由于景帝不喜好辞赋,司马相如觉得自己的才能没法施展,后来就跟从梁孝王为宾客,写了《子虚赋》。

粱孝王死后,相如返回故乡成都,因家贫,生活困难。

当时蜀郡临邛(今四川临邛县)县令王吉与司马相如关系不错,邀他游临邛。

临邛巨富卓王孙设宴招待,相如勉强去了。

宴会上,以百计的客人都被他那雍容闲雅的举止和姣美的仪容所倾倒。

席间,王吉请相如奏琴,这时,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刚死了丈夫,孀居在家。

卓文君很有才气,懂音乐,听到相如奏出的琴音中含挑动之意,又偷眼看见相如的容止,深深爱上了他。

这样的婚事在当时是不能为礼教所容的。

于是卓文君毅然舍弃家庭,夜奔相如。

卓王孙得知大怒,不给他们一分钱。

聪明大胆的卓文君于是与司马相如决定在临邛开一个酒店,由文君当垆沽酒,相如穿着形如犊鼻的裤子,象奴仆般洗涤酒器,借此有意羞辱卓王孙。

他们的酒大概十分美好。

招来的客人极多。

卓王孙认输了,承认了婚事,而这一对夫妇,终于白头偕老。

这一美好的故事,拨动了后世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弦,唐代杜甫有“酒肆人间市,琴台日暮云”的诗句,宋代陆游诗:“落魄四川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

青鞋自笑无拘束,又向文君井上来”。

清代王闿运也有“华阳女士论邛达,惟有临邛一酒垆”的诗句。

新中国成立后,在临邛建立了邛崃酒厂,以当年文君当垆时的井水酿酒。

东晋时的大诗人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也是极好饮酒的人。

他曾说过:“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他的一生,曾作过几次小官,最后一次是作彭泽(今江西彭泽)令。

上任后,就叫县吏替他种下糯米等可以酿酒的作物。

中国古代名人与酒的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与酒的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与酒的故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情、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因此诗中经常流淌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二、就是酒。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带来中国古代名人与酒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刘邦归故里酒酣
公元前209年,刘邦平息叛乱,荣归故里,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并挑选120名儿童,教他们唱歌。

临别前,全城的人都送刘邦美酒,刘邦一见此景感动万分,便叫人搭起帐篷,又与大家痛饮了三天后,才不得不与大家辞行。

超级酒鬼刘伶
刘伶以嗜酒、豪饮而闻名于世的刘伶,积毕生之愿写下了著名的《酒德颂》,颂扬以饮酒为荣,酗酒为耻,唯酒是德的饮酒思想。

醉翁欧阳修
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

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

这样欢宴畅饮,直到深夜而归。

阮籍
阮籍跟刘伶是好朋友,都是竹林七贤这个著名饮酒组织的骨干。

阮籍虽然嗜酒如命,曾因为步兵营房里有一个善于酿酒的老厨师贮藏了三百斛好酒,就主动去做了步兵军官(校尉),但是,他醉酒却从不误事。

因为他醉酒后从不乱来,以至于睡在酒吧年轻漂亮的老板娘身边,她丈夫都丝毫不介意;大醉中替人写文章,一个字都不需要修改;借着醉酒,躲过了很多次杀身之祸。

醉酒不但不误事,反而成事,古往今来,凤毛麟角。

阮籍代言酒文化,可以使人摒弃偏见,正确认识饮酒的积极意义。

中国酒文化的11大代言人

中国酒文化的11大代言人

中国酒文化的11大代言人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如果要找代言人,一个两个是远远不够的。

就我一时所思所想,觉得至少有下述11位历史名人,可以担当此任:杜康。

不用说,发明酿酒技术是杜康入选的主要理由。

饮酒思源,我们不能忘了这位造酒业的祖师爷。

杜康造酒,不只是民间传说,文献也有记载。

《尚书·酒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唐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云:“杜康造酒。

”杜康因为造酒,还曾被当作酒的代名词。

有历史上跑得最快的人曹操(“说曹操,曹操到”)的诗句为证:“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今天,河南陕西一带还有以“杜康”命名的酒。

杜康其人,有人说是夏朝帝王,有人说是黄帝的大臣,孰是孰非,不去计较,总之他都不是草根,而是一位相当有分量的人物。

纣王。

作为商朝的末代皇帝,他是臭名昭著的人物。

但是,根据孔子高足子贡的研究,纣王并不像传说的那么坏(《论语·子张》: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

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也说他不是平庸之辈,“帝纣资捷辨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等等,他的问题主要是刚愎自用和手段狠毒。

之所以让纣王做酒文化代言人,是因为他发明了利用酒进行宫廷娱乐的方法:“……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场面之壮观,可以跟罗马帝国凯撒大帝相媲美。

让纣王做酒文化代言人,主要是为了树立一个反面教材,警告后世帝王,如果想坐稳宝座,不想惨死(纣王是投火自焚而死),饮酒作乐、骄奢淫逸,最好是有所节制。

孔子。

孔子虽然贵为圣人,被称作万世师表,而实际上,他也有不少凡夫俗子的小嗜好,比如饮酒。

孔子是主张饮酒的。

《论语》中“酒”字一共出现过五次,其中四次出自孔子之口,可以证明他老先生平时是喜欢饮酒的。

有一次他甚至说,酒席上,肉不能多吃(不要超过主食的量),但是,酒可以不限量,只要酒后不乱来就行(《论语·乡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