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
丙酮简介学习

丙酮简介一、丙酮特性:熔点-94 °C(lit.)沸点56 °C760 mm Hg(lit.)密度0.791 g/mL at 25 °C(lit.)蒸气密度2 (vs air)蒸气压184 mm Hg ( 20 °C)折射率n20/D 1.359(lit.)FEMA 3326闪点1 °F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二、丙酮的用途:丙酮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用于生产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有机玻璃,医药,农药等。
亦是良好溶剂,用于涂料、黏结剂、钢瓶乙炔等。
也用作稀释剂,清洗剂,萃取剂。
还是制造醋酐、双丙酮醇、氯仿、碘仿、环氧树脂、聚异戊二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重要原料。
在无烟火药、赛璐珞、醋酸纤维、喷漆等工业中用作溶剂。
在油脂等工业中用作提取剂。
用于制取有机玻璃单体、双酚A、二丙酮醇、己二醇、甲基异丁基酮、甲基异丁基甲醇、佛尔酮、异佛尔酮、氯仿、碘仿等重要有机化工原料。
在涂料、醋酸纤维纺丝过程、钢瓶贮存乙炔、炼油工业脱蜡等方面用作优良的溶剂。
三、存储条件:1.由于丙酮具有挥发性,所以车辆和仓库必须要保证阴凉通风,一般都是要安装专门的通风设备,以保证空间内的空气流动,避免大量蒸汽的聚集。
2.丙酮要使用铁桶进行包装,在仓库储存时,要控制仓库温度,一般要求在35摄氏度以下,如果是高温地区需要安装控温设备。
3.作为易燃液体,丙酮和运输和储存都要注意不要和其他类的易燃物质、易发生反应的物质混存混运,如氧化剂、还原剂、酸碱之类的物质。
而且储存时要远离热源、火源。
4.丙酮储存时仓库要配有相应的防护设备和灭火设备,而且仓库内的机械设备都是不易产生静电、火花的,以免发生事故。
5.不论是运输还是储存,丙酮作为危险品,个人和一般的物流公司是不能操作的。
大量的丙酮运输必须具有危险品运输资格证和专用的危险品运输车辆。
丙酮药典标准

丙酮药典标准详细解析一、引言丙酮,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在医药、化工、实验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丙酮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药典都对丙酮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本文将详细解析丙酮在药典中的标准,包括其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二、丙酮的性状丙酮在药典中被描述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和挥发性。
这一描述为我们提供了丙酮的基本物理性质,有助于我们在实际使用中对其进行初步的识别。
无色透明表明丙酮不含有明显的杂质和悬浮物,而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则是其独特的化学性质所致。
挥发性则意味着丙酮在常温下易于挥发,需要注意储存和使用时的安全性。
三、丙酮的鉴别药典中通常通过特定的化学试验来鉴别丙酮。
例如,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的反应是一种常用的鉴别方法。
在这一反应中,丙酮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种蓝色的化合物。
通过观察反应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丙酮。
这种鉴别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是药典中常用的鉴别手段之一。
四、丙酮的检查丙酮的检查是确保其质量的重要环节,药典中对丙酮的纯度、杂质和特定成分都有一定的要求。
纯度要求:丙酮应符合一定的纯度标准,不含有明显的杂质和水分。
纯度的要求是为了确保丙酮在使用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药典中通常规定了丙酮的最低纯度要求,以及杂质的限量标准。
酸度检查:酸度是评价丙酮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药典中规定了丙酮的酸度限度,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药品或实验产生不良影响。
酸度的检查通常通过滴定法进行,使用适当的指示剂和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根据滴定结果判断丙酮的酸度是否符合要求。
酮类检查:由于丙酮是一种酮类化合物,药典中还规定了其酮类的限量标准。
酮类的存在可能会影响丙酮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控制。
酮类的检查通常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如与特定的试剂反应后观察颜色变化或测定生成的化合物的含量。
其他特定成分的检查:除了上述的酸度和酮类检查外,药典中还可能对丙酮中的其他特定成分进行限量要求。
丙酮(SDS)

丙酮(SDS)标识中文名:丙酮阿西通英文名:acetone分子式:C3H6O相对分子质量:58.08CAS号:67-64-1 结构式:危险性类别:第3类易燃液体化学类别:酮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主要用途:是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灼烧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本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
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闪点(℃):-20爆炸上限:13%爆炸下限: 2.5%引燃温度(℃):465最小点火能(mJ):1.157 最大爆炸压力(MP a):0.807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能发生强烈的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用水灭火无效。
泄漏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丙酮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400 mg/m3(皮)TLVTN:OSHA1000ppm, 2380mg/m3
泄漏
应急
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稳定性:正常状况下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火花、明火、热、引燃源、长期暴露受热。
禁忌物:氧化剂、及氯化溶剂和碱的混合物、三级丁酸钾、六氯三聚氰胺、二氧化硫、强还原剂。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毒
理
学
资
料
急性毒性吸入:1.低浓度,没有即性效应,高浓度下(约1000ppm)轻微的刺激鼻及咽。2浓度高于2000ppm可能造成嗜睡、恶心、呕吐、酒醉感及头晕。3.浓度高于10000ppm,可能导致无意识及死亡。皮肤:1.直接接触可能造成轻微刺激。眼睛:1.高浓度蒸气(1000ppm)会造成轻微而短暂的刺激。2.其液体对眼睛具严重刺激。食入:1.刺激咽、食道及胃。2.大量食入之症状与吸入情况类似(如头痛、虚弱、困倦等)。3.若倒吸入肺部会引起致命的肺部伤害。
丙酮

丙酮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丙酮的相对密度为0.8,熔点为-94.6℃,沸点为56.5℃,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丙酮是易燃品,建规火险分级为甲级。
其闪点为-20℃,自燃温度为465℃,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丙酮可通过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等途径危害健康。
急性中毒,丙酮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丙酮的相对密度为0.8,熔点为-94.6℃,沸点为56.5℃,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丙酮是易燃品,建规火险分级为甲级。
其闪点为-20℃,自燃温度为465℃,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丙酮可通过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等途径危害健康。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容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丙酮在包装与储运中应该注意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火种和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避免光照,保持容器密封。
同时,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该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的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应有降温措施。
灌装时应注意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储运时注意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的损坏。
出现丙酮中毒及泄漏时,皮肤接触者应脱去污染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吸入中毒者应将其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急救;误服者应大量饮水并催吐。
丙酮

基本信息英文化学名:Di-methyl keton. acetone.丙酮对人体没有特殊的毒性,但是吸入后可引起头痛,支气管炎等症状。
如果大量吸入,还可能失去意识。
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脱脂,脱水,固定等等。
在血液和尿液中为重要检测对象。
有些癌症患者尿样丙酮水平会异常升高。
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食物疗法减肥的人血液、尿液中的丙酮浓度也异常地高。
丙酮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植物界主要存在于精油中,如茶油、松脂精油、柑橘精油等;人尿和血液及动物尿、海洋动物的组织和体液中都含有少量的丙酮。
糖尿病患者的尿中丙酮的含量异常地增多。
能溶于水、乙醇、乙醚及其他有机溶剂中。
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 2.55%~12.8%(体积)。
丙酮的羰基能与多种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例如催化氢化生成异丙醇,还原生成频哪醇;与氨衍生物、氢氰酸、炔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反应等。
丙酮还能进行α氢的反应,例如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自身或与其他化合物发生类似羟醛缩合反应等。
理化参数密度:在25℃时比重0.788熔点:-94℃沸点:56.48℃饱和蒸气压(kPa):53.32(39.5℃)折光率1.3588闪点:-17.78℃(闭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极限参数:自燃点:465℃爆炸极限:2.6%~12.8%最大爆炸压力:87.3牛/平方厘米最易引燃浓度:4.5产生最大爆炸压力浓度:6.3%最小引燃能量:1.15毫焦(当4.97%浓度时)燃烧热值:1792千焦/摩尔(液体,25℃)蒸气压:53.33千帕(39.5℃)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分子结构丙酮分子中羰基上的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甲基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1]。
分子式:C3H6O 结构简式:CH3COCH3,分子量:58.08。
丙酮

贮存方法
1、本品具高度易燃性,有严重火灾危险,属于甲类火灾危险物质。储存于阴凉干燥、良好通风处,远离热 源、火源和有禁忌的物质。所有容器都应放在地面上。但久贮和回收的丙酮常有酸性杂质存在,对金属有腐蚀性。
2、用200L铁桶包装,每桶净重160kg,铁桶内部应清洁、干燥。贮存于干燥、通风处,温度保持在35℃以 下,装卸、运输时防止猛烈撞击,并防止日晒雨淋。按防火防爆化学品规定贮运。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 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 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管制信息
管制信息
丙酮(易制毒-3),该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微香气味,极易挥发 熔点:-94.9℃ 沸点: 56.5℃ 密度:0.7899g/cm3 饱和蒸气压:24kPa(20℃) 临界温度:235.5℃ 临界压力:4.72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24 引燃温度:465℃ 爆炸下限(V/V):2.2% 爆炸上限(V/V):13.0%
2mol丙酮在各种酸性催化剂(盐酸,氯化锌或硫酸)存在下生成亚异丙基丙酮,再与1mol丙酮加成,生成 佛尔酮(二亚异丙基丙酮)。3mol丙酮在浓硫酸作用下,脱3mol水生成间三甲苯。在石灰、醇钠或氨基钠存在下, 缩合生成异佛尔酮(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 。
丙酮的性质及应用

丙酮的性质及应用丙酮(化学式:C3H6O),又称丙醇酮、丙基酮,是一种无色液体有机化合物。
丙酮在常温常压下为挥发性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下面将就丙酮的性质及应用作详细的介绍。
丙酮的性质:1. 物理性质:丙酮是无色透明液体,具有挥发性和可燃性。
其密度为0.79 g/cm³,沸点为56.2,熔点为-94.8。
丙酮可以溶于水、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与物质的相容性较好。
2. 化学性质:丙酮是一个重要的酮类化合物,具有醇基和酮基。
它是一种比较强的溶剂,可溶解大部分有机物,同时也可以溶解一些无机物。
丙酮比较稳定,不易与空气发生反应。
它属于Ⅲ类易燃液体,加热或与火源接触时能燃烧。
丙酮还具有较高的极性,可作为亲电试剂,与醇、酸等反应生成相应的产物。
3. 生物性质:丙酮是酮体的一种,可以为人体提供热量。
但长期暴露于丙酮环境中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作用,例如皮肤刺激、眼部损害等。
丙酮的应用:1. 工业上的应用:丙酮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作为溶剂用于洗涤剂、油漆、涂料、橡胶、树脂等的生产过程中。
丙酮还可以用于染料、塑料、纤维、化妆品等的制备中。
此外,丙酮的挥发性和可燃性使得它在喷漆、清洗和清洁工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2. 医药上的应用:丙酮在医药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丙酮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可以用于溶解药物。
丙酮溶液可以用于消毒和清洁伤口,同时也用于配制药物制剂和制备制剂的分离纯化过程中。
丙酮还可以用于提取活性成分、合成药物中间体等。
3. 实验室上的应用:丙酮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试剂之一。
由于丙酮的挥发性好,易于从溶液中挥发,因此可以用于分离分析溶液中的化合物。
此外,由于丙酮对有机物的溶解性较好,可以用于萃取、提取和溶解有机物质。
4. 其他应用:丙酮还可以用于印刷、制革、涂料、塑料等行业中作为溶剂。
此外,丙酮还可以用于燃料添加剂的制备、塑料的改性和燃料电池等领域。
综上所述,丙酮是一种多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酮:按速率0.01m/s算
(1)分子结构
1、摩尔折射率:15.97
2、摩尔体积(cm3/mol):75.1
3、等张比容(90.2K):156.5
4、表面张力(dyne/cm):18.8
5、极化率(10-24cm3):6.33
(2)物理性质
丙酮结构式
丙酮结构式
相对密度(水=1):0.78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0
饱和蒸气压(kPa):53.32(39.5℃)
燃烧热(kJ/mol):1788.7
临界温度(℃):235.5
临界压力(MPa):4.7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24
爆炸上限%(V/V):13.0
引燃温度(℃):465
爆炸下限%(V/V):2.5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丙酮是脂肪族酮类具有代表性的的化合物,具有酮类的典型反应。
例如:与亚硫酸氢钠形成无色结晶的加成物。
与氰化氢反应生成丙酮氰醇。
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异丙酮与频哪醇。
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
在室温下不会被硝酸氧化。
用酸性高锰酸钾强氧化剂做氧化剂时,生成乙酸、二氧化碳和水。
在碱存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双丙酮醇。
2mol丙酮在各种酸性催化剂(盐酸,氯化锌或硫酸)存在下生成亚异丙基丙酮,再与1mol丙酮加成,生成佛尔酮(二亚异丙基丙酮)。
3mol丙酮在浓硫酸作用下,脱3mol水生成1,3,5-三甲苯。
在石灰。
醇钠或氨基钠存在下,缩合生成异佛尔酮(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
在酸或碱存在下,与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酮醇、不饱和酮及树脂状物质。
与苯酚在酸性条件下,缩合成双酚-A。
丙酮的α-氢原子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α-卤代丙酮。
与次卤酸钠或卤素的碱溶液作用生成卤仿。
丙酮与Grignard试剂发生加成作用,加成产物水解得到叔醇。
丙酮与氨及其衍生物如羟氨、肼、苯肼等也能发生缩合反应。
此外,丙酮在500~1000℃时发生裂解,生成乙烯酮。
在170~260℃通过硅-铝催化剂,生成异丁烯和乙醛;300~350℃时生成异丁烯和乙酸等。
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但可催化加氢生成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