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某燃煤电厂周边土壤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是地球的外壳层之一,是地球化学作用的产物,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中含有各种元素,包括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元素是土壤中的一类重要物质,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土壤重金属的来源重金属元素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元素,包括镉、铬、铜、镍、铅、锌等。
它们在土壤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重金属元素是地壳中的一种常见元素,含量较高。
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和风化作用等都会释放大量的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中。
人类活动也是土壤中重金属的重要来源。
工业生产、矿山开采、废弃物处理以及农业生产等,都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不同程度的释放,从而污染土壤。
二、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不同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有所不同,主要受到地质背景、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工业区、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农业生产密集的地区,其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背景影响: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会直接影响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富含铅、锌等重金属的地质构造区,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也较高。
2. 工业和矿业活动影响:工业区和矿区是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地区,因为工业生产和矿山开采会释放大量的重金属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
3. 农业活动影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产品中含有重金属元素,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升高,造成土壤污染。
三、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1. 生态风险评价的内容①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和评价: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其含量是否超出了国家相关标准。
②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去向和迁移转化过程,评价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某矿区土壤及作物中汞的分析与评价

某矿区土壤及作物中汞的分析与评价
谢娟;徐友宁
【期刊名称】《黄金》
【年(卷),期】2010(031)011
【摘要】文中对某金矿区农田土壤及作物进行了调查.采集样品分析其中汞的含量,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汞的含量范围为0.21~20.30 mg/kg,均值为2.23 mg/kg,高出对照区土壤值6.96倍;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比较,最大超标倍数19.3,平均超标1.23倍,超标样本达到 58.67 %,土壤受到汞的轻度污染.作物中汞的含量范围为
0.001~1.35 mg/kg,均值为 0.196 mg/kg,平均值超过食品卫生限量标准18.6倍;作物中汞的含量分布规律是叶菜类>果实类>块根类,达到警戒水平的样本在74.28 %以上.该研究成果可为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谢娟;徐友宁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02
【相关文献】
1.沈阳细河流域土壤和作物中汞的潜在生态危害及健康风险评价 [J], 廉梅花;孙丽娜;王辉;李登宇;关雪
2.钼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J], 曲蛟;袁星;王莉莉;王楠
3.粉煤灰中镉,铬,铅,砷,汞对土壤及作物影响的初步评价 [J], 刘丽霞;辛克敏
4.不同耕作类型下土壤-农作物系统中汞、砷含量与生态健康风险评价 [J], 朱丹尼;邹胜章;周长松;卢海平;谢浩
5.贵州毛石钼矿区土壤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J], 程俊伟;蔡深文;黄明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是指相对于大气、水体和水生生物而言,存在于土壤中相对较高的含量的金属元素,如铅(Pb)、锌(Zn)、铜(Cu)、铬(Cr)、镉(Cd)、汞(Hg)等。
重金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元素,在过去总体来说没有过多的研究。
但随着人类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的重金属被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普遍升高,从而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全球范围内,重金属的分布形式是有差别的。
大气沉降、地表径流及淋滤等都是造成土壤中重金属分布变异的主要因素。
然而,在所有环境中,城市和工业区是重金属含量最高的区域之一。
矿区、固体废物堆场、交通岛、排放源和化工厂是潜在严重的重金属接污源。
气溶胶通过大气传播并污染土壤。
因此,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通常受到城市和工业区规模、工作历史和污染源的位置和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生态风险评价重金属长期存在于土壤中,其存在形式多样,包括游离态、水化态、硫化态、氧化态和络合态等。
重金属中毒可对人类、动物和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土壤中重金属富集具有潜在的健康和生态风险。
因此,生态风险评价必须以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为基础,研究土壤重金属的来源、迁移规律、生态效应和人体健康风险,并进行综合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是基于浓度响应和可能的基质效应,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析。
定性评价基于生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和地球化学数据,以定量模型为基础,全面评价土壤重金属的健康效应。
结论土壤重金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威胁。
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直接影响着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
因此,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对于保障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是生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多,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一大隐患。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废弃物的排放以及农用化肥、农药等的使用,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镉、铬、铅、汞等,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富集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旦进入食物链,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深入研究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评价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生态风险,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为制定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水平,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揭示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来源、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2. 探讨土壤重金属元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重金属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生态功能的破坏程度。
3. 探讨不同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比较其优缺点,为科学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提供方法参考。
4. 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水平,为制定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政策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污染的状况,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绕不过的问题,本研究将探讨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为生态系统的健康提供保障。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是指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危害的金属元素,如铬、镉、铅、汞等。
它们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农业施肥和化学品使用等,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从而对土壤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污染。
研究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1. 地理分布土壤重金属的分布受地理因素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工业和交通密集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而远离人类活动的自然环境中土壤重金属含量较低。
在世界范围内,欧洲、东亚和北美洲等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而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
2. 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不同,因此其重金属含量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较强,而粘土含量高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较弱。
富含有机质和粘土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高。
3. 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排放、农业施肥和化学品使用等都会导致土壤重金属的积累。
特别是在工业和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往往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二、生态风险评价1. 生物毒性土壤重金属对土壤生物的毒性是造成生态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金属通过作用在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根系上,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对其造成伤害。
一些重金属如镉和铅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造成较大影响,而对植物的毒性作用也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2. 土壤质量土壤重金属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也是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重金属的积累会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降低土壤的肥力和产量,严重影响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作物的生长。
3. 生态系统稳定性土壤重金属的积累也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它可能破坏土壤-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尤其是在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积累会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是指土壤中的铅(Pb)、镉(Cd)、铬(Cr)、镍(Ni)、汞(Hg)等元素,它们在土壤中的富集和分布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重金属的存在来源主要有天然源和人为源两个方面。
天然源包括岩石风化、土壤堆积等过程,人为源则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等活动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固体等。
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着空间上的差异。
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城市地区,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工业废气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通过排放进入土壤中。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还受到地形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重金属元素在坡地和山区的分布比平原区域更为集中,而黄土和砂质土等土壤类型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能力较差,容易导致重金属的富集。
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也存在差异,这与其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有关。
土壤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金属的富集可能会对土壤微生物和植物造成毒害作用,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重金属元素可以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人体,在一定浓度下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还可能引发土壤污染,造成土壤的长期不可恢复性破坏,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需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风险评价。
定量评价包括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性评估和生态风险指数的计算等,其目的是确定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和潜在风险。
定性评价则通过现场调查、实验研究和模型模拟等方法,综合考虑土壤环境因子、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重金属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土壤类型、地形和污染源的分布有关,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壤毒性、食物链传递和土壤污染等方面。
在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时,需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主要受土壤类型、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影响。
一般而言,重金属的分布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异性。
空间上,土壤重金属分布呈现较强的区域差异。
地质背景不同,重金属含量也不同,如铅在夏季较多分布于黄土区,镉在山地较多。
时间上,土壤重金属分布可因气候、土壤属性和人类活动而改变。
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是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评估。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实际生态风险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是指通过评估重金属含量与生态风险标准之间的关系,预测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
实际生态风险评价是指通过实际采集土壤样品,测定重金属含量,并结合生物有效性评价,评估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实际风险。
生态风险评价主要通过生态风险指数(ERI)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ERI)来评估。
生态风险指数是通过将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计算得到,可以对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是通过将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生态风险标准进行比较计算得到,主要用于预测土壤中潜在的生态风险。
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应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重金属污染防控,以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常用的措施包括土壤修复、环境监测和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等。
土壤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措施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环境监测是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进行定期检测,及时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壤,避免重金属的进一步污染。
总之,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燃煤电厂汞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_郑剑铭

第60卷 第12期 化 工 学 报 Vo l .60 No .12 2009年12月 CIESC Jo urnal December 2009研究论文燃煤电厂汞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郑剑铭1,2,周劲松1,何 胜1,骆仲泱1(1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27;2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要:结合当地气象条件,采集了某燃煤电厂周边地区的土壤和大气样品,采用美国EP A 认可的热分解方法,经双光束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其汞含量,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电厂周边表层土壤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性。
结果表明,该燃煤电厂周边地表空气中汞的浓度范围为4.3~12.4ng ·m -3,平均值7.0ng ·m -3,表层土壤中汞的含量范围为0.045~0.529mg ·kg -1,平均值0.180mg ·kg -1,虽均未超过国家允许的标准,但与当地背景值相比,周边地区的大气汞浓度和土壤汞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电厂是该地区主要的汞污染源,除距烟囱1~3km 的环形区域受影响较大外,污染程度随着与电厂距离的增大而递减。
关键词:汞;燃煤电厂;环境;地统计学中图分类号:T Q 53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1157(2009)12-3104-08Environmental impact of mercury emission from a coal -fired power plan tZ HEN G Jianmin g 1,2,ZH OU Jinsong 1,HE Shen g 1,LUO Zhon gyang 1(1S tate K ey Laboratory of Clean Energy Utilization ,Z hej iang Univ ersity ,Hangz hou 310027,Z hejiang ,China ;2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J imei Univ ersity ,X iamen 361021,F ujian ,China )Abstract :Sam ples of soil and air around a coal -fired pow er plant w ere collected and the concentra tions of H g were determined throug h the am alg amatio n /CVAAS metho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H g in soil and air around the power plant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geostatistics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rcuryconcentration in air samples varied from 4.3ng ·m -3to 12.4ng ·m -3with an average of 7.0ng ·m -3,and H g levels in soil sample s w ere in the range of 0.045—0.529m g ·kg -1with an average of 0.180mg ·kg -1.After tw enty -three y ea rs of o peratio n ,the pow er plant has caused an increase of mercury levels i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Ex cept the annular region of radius betw een 1km and 3km co ntaminated by the pow er plant maxim ally ,mercury po llution decreased as the distance fro m the powe r plant increased .Key words :me rcury ;co al -fired powe r plant ;environment ;geo statistics 2009-05-18收到初稿,2009-08-27收到修改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某燃煤电厂周边土壤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单平;伍震威;黄界颍;唐晓菲;汪家源【摘要】Samples of soil around a coal-fired power plant were collected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Hg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the CVAAS method. Spatial distributions and risk assessment of Hg in soils around the power plant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geostatistics and GIS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g concentration in soil ranged from 0. 015 to 0. 076 mg/kg,with an average of 0. 029 mg/kg,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local area(0. 015mg/kg) and Anhui(0. 027 mg/kg),but lower than the secondary standard value of“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GB 15618—2008).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g showed as the followings:distance between 1 km and 2 km away from the plant>within1km>distance of 2 km away from the plant,Hg had obvious decrease by the distanc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g content had a high correlation with the dominant wind directions,pointing to a potential Hg input from coal combustion. Compared with the method of single factor pollution index and geoaccumulation index,Hakanson singl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evaluation better reflected the actual pollution levels of soils and its hazard to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Hg concentrations in soil have different correlation with pH and organic matter( OM) .%结合当地气象条件,采集了安徽某燃煤电厂周边地区的土壤,采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其汞含量,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了电厂周边表层土壤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性,分析了土壤中汞与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了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电厂周边表层土壤汞含量范围为0.015~0.076 mg/kg,平均值为0.029 mg/kg,虽未超过国家允许的标准,但与当地背景值及安徽省土壤汞含量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土壤汞含量的总体分布特征为除距排放源1~2 km的环形区域受影响最大外,污染程度随着与电厂距离的增大而递减,汞含量空间分布受主导风向影响呈现明显的条带分布。
相比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能更好地反映燃煤电厂周围土壤中汞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程度。
土壤汞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监测》【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7页(P86-92)【关键词】燃煤电厂;土壤;汞;空间分布;风险评价【作者】单平;伍震威;黄界颍;唐晓菲;汪家源【作者单位】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安徽合肥230061;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安徽合肥 230061;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安徽合肥 230061;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安徽合肥 2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5.04汞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
由于汞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易迁移性和高度生物蓄积性,汞污染已经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中国大气汞排放占全球人为汞排放的30% ~40%,居世界首位[1]。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有预测称,2015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比例的62.6%,2050年煤炭仍占50%以上,发电耗煤一直占煤炭消耗量的40%以上。
对中国燃煤电厂汞排放情况的研究表明,1995 年的汞排放量为 63.4t[3],1999 年 68t[4],2000 年 76.83t[5],2003 年100.1t[3],2007 年132.4t[6],燃煤电厂汞排放量年平均增速超过5.9%[3],燃煤电厂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大气汞排放源[1]。
中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会以火电为主,而且火电容量还在不断增加,因此中国燃煤电厂总汞排放量还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增加[1-7],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汞被列为重点管控的5种重金属之一,要求重点区域2015年的汞排放比2007年削减15%。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新建发电厂数量和用电需求量持续上升,因燃煤而排放的汞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剧。
因此,对燃煤电厂周围环境中汞的含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制定相应的汞减排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对燃煤电厂周边土壤中不同风向、不同距离土壤汞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电厂汞排放对周边土壤与生态系统造成的潜在生态危害,以期为电厂周边土壤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决策。
1 实验部分1.1 研究区概况该燃煤电厂位于安徽某城市东南约9km处。
该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暖秋爽,夏炎冬寒,又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
春季多偏东风,降水较冬季增多;秋季常刮偏东北风;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多偏南风;冬季雨雪稀少,多偏北风。
全年主导风向为E,风向频率为12.2%,次主导风向为NE,风向频率为10.30%,静风频率为6.0%。
年平均气温为15.5℃,年平均降水量为928.5 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218.7 h,平均相对湿度为72%。
电厂周边地势较平整,基本上为农田和村庄,土壤类型为水稻土。
电厂一期有600 MW发电机组2台,2008年8月投产发电,年发电量2.66×109kW·h,年燃煤量为2.78 ×106t,4 个季度煤样含汞量分别为 0.471、0.483、0.508、0.534 mg/kg。
周围无其他污染源,电厂为该地区主要的汞污染源。
电厂安装了静电除尘器(ESP)和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装置(WFUD),除尘效率为99.75%。
烟气经除尘脱硫后由210 m高的烟囱排入大气,顶部排烟口直径为8.5 m,排放温度为65℃左右,烟气流量为3.80×106m3/h。
1.2 样品的采集分析1.2.1 样品采集为了解燃煤电厂周围土壤汞的空间变异特征,根据电厂所在地的地形特征以及气象参数,运用AERMOD模型进行该电厂烟尘地面浓度的预测计算,结合当地的年统计风速风向玫瑰图,在电厂周边不同半径处布置土壤采样点,如图1所示。
分别在电厂烟囱N、S、SW、WSW、WNW、NW 方位各选择7个点,距离排放源的半径范围分别是0.6、1.0、1.4、1.6、1.8、2.2、2.4 km;在电厂烟囱E方位选择4个点,距离排放源的半径范围分别是1.0、1.4、1.8、2.4 km;在电厂烟囱W 方位选择11个点,距离排放源的半径范围分别是0.4、0.6、0.8、1.0、1.2、1.4、1.6、1.8、2.0、2.2、2.4 km。
根据当地的主导风向,采集上风向距离电厂10 km处的土样作为当地背景,该采样点位于小型的生态湿地区域内,人为干扰活动较少,地势平坦,采样点处地表植被稀疏。
采集土壤表层0~20 cm混合样品,共采集58个样品。
采集过程中应用GPS定位,记录样点经纬度。
图1 燃煤电厂及土壤采样点分布示意图1.2.2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 (约1 kg)风干、混匀后,除去石子、动植物残体,用木棒研压,过2 mm尼龙筛,混匀装袋。
用四分法取约50 g,用玛瑙研钵研磨至全部通过0.15 mm尼龙筛,混匀后装袋待分析。
1.2.3 样品分析所有样品的汞浓度分析均采用利曼Hydra II冷原子吸收全自动测汞仪完成;pH用PB-10测定,水土比为2.5∶1;土壤有机质(OM)采用K2Cr2O7外加热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采用比重计法测定;分析过程中使用去离子水,并进行空白实验的同步测定,测定汞所需玻璃器皿均用稀硝酸浸泡36 h以上,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在实验过程中用国家标准物质GSS-4标样进行质控。
1.3 土壤汞污染评价方法单因子污染指数通常用来评价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计算公式为式中:P为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C为土壤汞的实测值,S为汞评价标准的临界值(研究选取当地土壤汞背景值0.015 mg/kg)。
根据P值变幅,将土壤质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表1)。
表1 基于单因子污染指数的土壤质量分级标准单因子污染指数(P)非污染1<P≤2 轻污染2<P≤3 中度污染P>3污染程度P≤1严重污染目前,国内外学者多采用地累积指数(Igeo)来评价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其计算方法为式中:Igeo为汞的地累积指数,Ci为土壤中汞的实测值,k为考虑各地岩石差异可能会引起背景值变动而取的系数(一般取 1.5)[8-10],Bi为土壤中汞的地球化学背景值,研究选取当地土壤汞背景值(0.015 mg/kg)作为汞的地球化学背景值。
地累积指数规定了相应的污染级别划分标准,见表2所列。
表2 基于地累积指数的土壤质量分级标题地累积指数(Igeo)分级污染程度Igeo≤0 0无0<Igeo≤1 1 轻度-中等1<Igeo≤2 2 中等2<Igeo≤3 3 中等-强3<Igeo≤4 4 强4<Igeo≤5 5 强-极严重5<Igeo≤10 6极严重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作为国际上土壤或沉积物中重金属研究的先进方法之一,被大多数学者采用,是目前应用很广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