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信IPRAN技术的原理和组网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论IPRAN技术特点及承载方式

论IPRAN技术特点及承载方式

论IPRAN技术特点及承载方式【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IPRAN技术的特点及承载方式。

在简要介绍了IPRAN技术的概述。

在详细阐述了IPRAN技术的特点,包括高可靠性、低延迟和灵活性等方面;同时分析了IPRAN的承载方式,包括以太网和MPLS等。

在展望了IPRAN技术的发展前景,指出其在未来网络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IPRAN技术的特点和承载方式,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IPRAN技术特点、IPRAN承载方式、IPRAN技术的发展前景、IPRAN技术概述1. 引言1.1 IPRAN技术概述IPRAN技术即Internet Protocol Routed Access Network,是一种新兴的接入网络技术,它采用IP协议作为承载协议,实现数据和语音业务的多业务融合传输。

IPRAN技术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分布式交换机构架构逐渐演化为集中式交换机构架构,从而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IPRAN技术通过将网络服务和承载分离,实现了业务的灵活组合和调度。

IPRAN技术支持灵活的QoS(Quality of Service)策略,可以根据不同业务的需求进行优先级调度,保障关键业务的服务质量。

IPRAN技术具有高可靠性和弹性扩展的特点。

它采用双机热备份、双活接入等技术,保证了网络的高可靠性;IPRAN技术支持动态扩展,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随时增加网络资源,满足不同规模网络的发展需求。

IPRAN技术是一种高效、灵活、可靠的接入网络技术,将极大地推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和升级。

在未来的发展中,IPRAN技术有望成为新一代接入网络的主流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高质量、便捷的通信服务。

2. 正文2.1 IPRAN技术特点1. 灵活性:IPRAN技术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可以根据网络需求动态配置和调整网络资源,提高网络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 高效性:IPRAN技术采用先进的路由与交换技术,实现了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IPRAN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IPRAN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IPRAN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作者:李卉仙朱明磊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5期【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业务不断升级。

IPRAN 分组传输承载技术是在传统SDH/MSTP 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

本文对IPRAN 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提升IPRAN 关键技术的应用水平,实现IPRAN 网络规划应用。

【关键词】 IPRAN 关键技术应用一、IPRAN 原理1.1 基本原理IPRAN 的核心技术是IP/MPLS,这种技术是在IP 路由器以及系统控制协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能够为系统提供数据信息的连接和转换。

MPLS 通过系统之中配置的IP 或者是系统之中的Loopback 地址信息,对相应的路由协议进行合理的部署,最终实现全网络的IP 连接。

另外,在 IPRAN技术的接入层之中应用L2VPN 承载技术,同时将L3VPN 承载技术应用于汇聚层,L2VPN、L3VPN 承载技术共同构成了IPRAN 技术的接口。

1.2 设备形态IPRAN 的设备包含了很多种不同的形态,主要分为两种形态,其中一种形态为A 类设备形态,这种形态是综合类型业务接入网接入层设备。

另外一种形态为B 类设备形态,这种形态是综合业务接入网汇聚层设备。

另外, IPRAN 的核心层路由器是ER。

二、IPRAN 关键技术2.1 MPLS 多层交换技术IPRAN 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基于MPLS 的多层交换技术,具体来说这种技术就是指,在移动互联网的系统之中,在不同层面快速的完成数据的包装换,同时促进路由体系标准化的应用。

在 IPRAN 方案实际施工的环节之中应该采用两层标签,其中一层标签是内层标签;另外一层标签是外层标签。

MPLS 能够充分的应用标签进行数据信息的转发,同时还能够在网络边缘确定报文的标签,首先封装。

在MPLS 之中数据流还能够在LSP 中应用,同时实现IP 地址之间的跳转。

MPLS 体系之中还包含了两个互相独立的单元,其中一个单元为控制单元,能够实现路由信息的转换,并且能够在标签中分发协议;另外一个单元为转发单元。

面向LTE的IPRAN技术路线与组网研究

面向LTE的IPRAN技术路线与组网研究
() 2带宽扩展性差
方面, E时期,N L T R C与基站合并浓缩为 eoe ,A Nd R N B
另一端点演化为A W( cs g ea. G a e a wy接人网关) c s t 。为了保
证4 G的网络高度可靠 ,G 将以 po 形式组网.多个 AW o l A W组成一个 po, G ol实现e oeB的可靠接人。 Nd 因此 , 要求
1 引 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迅速丰富, 移动应用价值链呈
1 R C通过无线核心侧 C /R设备进行 3 3:N ES 层终结。 端到 端的 I A PR N承载如何实现是亟需研究的课题
现多种化趋势: 终端智能化 、 视频高清化 、 手机业务互联
网化。导致移动网流量快速膨胀 ( 据权威机构 G re 调 anr t 研 .06 20 年 ,T T公司在引入 i oe 20 —09 A & P n 之后 . h 入网用 户仅增加了4 %. 0 而其数据流量增加了 5 倍 ; 20 年 0 而 08
( d e o otlr无线网络控制器) 已完成部分 r i nt r c r l , a o w k n oe 都
或全部的 I P化演变 : 基站内核已经 I P化, 提供 I P数据接
霓 鼍 舞, 发
络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网络需要具备快速收敛的能力。另

来计算, 传输系统的带宽消耗将达到 10G z而且这些 2 H , 带宽不能统计复用, 由基站至R C N 端到端 R N承载网占空。 A
应的要求。 而作为移动网络的门户——无线接人网( d ri ao acs nto ,A ce e r R N)是移动通信网络基站与其控制设备 s wk 之间承载通道。为了适应丰富化应用 、差异化服务的要 求, A R N也面临新的挑战 如高带宽、 差异化 QS 网络快 o、 速收敛、 彩色管道等。 因此 。 /T 3 L E时代的R N已经不可避免地需要向 I G A P 化演进。 目前作为 R N端点的基站和基站控制器 R C A N

IPRAN原理简介剖析

IPRAN原理简介剖析

eNode B
Clock data X2 data
Clock data flow
SCTP IP VLAN MAC
联通典型城域网现状
• 主要包括城域传送网、IP城域网、宽带接入网等
– – – 城域传送网:DWDM(北方普遍)+MSTP,承载2G/3G、大客户专线等 IP城域网:承载软交换、3G 核心域,互联网、高等级IP业务等 宽带接入网:LAN、xDSL、FTTx接入等
eNodeB NodeB NodeB
X2
eNodeB
NodeB
eNodeB
LTE的S1和X2接口
S1-C(eNB-MME)
S1-AP RNL TNL SCTP IP VLAN MAC
S-GW Pool
MME Pool
NMS
BITS
S1-C
OAM data flow
S1 data
S1-U(eNB-S-GW)
RAN逻辑位置
Iub over IP
Iu over IP
Iub Iu-cs
Iur over IP
Iur
Iu-ps
Iub接口是RNC和NodeB之间的逻辑接口 功能有:Iub接口传输资源管理;信道的业务管理;Node B的O&M;定时和同步管理 ;基站间同步等 IP RAN特性就是Iub接口Ip化
核心路由器
BRA S BRA S SR SR SR/ BRAS
核心路由器
BRA S SR
SR/ASBR 汇聚路由器
SR/BRAS SR/SR
宽带接入网
综合接入网
电信IP RAN 产品招 标范围
宽带接入网
综合接入网
宽带 上网

基于通信IPRAN技术的原理和组网毕业论文

基于通信IPRAN技术的原理和组网毕业论文

基于通信IPRAN技术的原理和组网毕业论文通信IPRAN技术是一种集成了IP路由和传输技术的数据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宽带接入、语音、视频等多种业务的快速传输和交换。

在网络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将从原理和组网方面进行介绍。

IPRAN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IP路由和传输技术。

IP路由技术是指通过路由器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的技术。

它利用路由协议(如OSPF、BGP等)来建立网络拓扑,选择最佳路径,并将数据包从一个路由器传输到另一个路由器。

传输技术是指将数据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技术,可以通过光纤、电缆等物理介质进行传输。

IPRAN技术将IP路由技术和传输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数据在广域网中的高效传输和交换。

IPRAN技术的组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IPRAN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选取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并根据网络需求进行布局和连接。

其次,需要进行IP地址规划。

IP地址规划是指为路由器和终端设备分配IP地址,以便进行网络通信。

然后,需要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的相关参数,包括路由协议、链路状态监测以及故障处理等。

最后,需要进行网络测试和优化。

网络测试可以通过ping命令、traceroute命令等进行,以检测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网络优化则是根据测试结果,对网络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其达到最佳状态。

在进行基于通信IPRAN技术的毕业论文时,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研究。

首先,可以从IPRAN技术的原理入手,深入分析IP路由和传输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可以研究IPRAN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如何解决网络拓扑结构复杂、大规模故障处理等问题。

此外,可以对IPRAN网络进行性能评估,分析网络的吞吐量、延迟等性能指标,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最后,可以以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为背景,利用IPRAN技术设计和搭建一个实际的网络系统,并进行实验和验证。

总之,基于通信IPRAN技术的毕业论文可以从原理和组网方面进行研究。

通信IPRAN通信技术传输研究论文

通信IPRAN通信技术传输研究论文

通信IPRAN通信技术传输研究论文通信IPRAN通信技术传输研究论文本文关键词:通信技术,传输,通信,研究,论文通信IPRAN通信技术传输研究论文本文简介:摘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

在网络技术中的IPRAN技术具有较高的承载效率、较好的扩展性,其支撑点可达到多见通信等优点,因此该技术已被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当前该技术已成为了建网首选。

基于此点,本文从综合业务接入网络发展的角度出发。

首先,阐述了网络IP化主要关注网络扩展性通信IPRAN通信技术传输研究论文本文内容:摘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

在网络技术中的IPRAN技术具有较高的承载效率、较好的扩展性,其支撑点可达到多见通信等优点,因此该技术已被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当前该技术已成为了建网首选。

基于此点,本文从综合业务接入网络发展的角度出发。

首先,阐述了网络IP化主要关注网络扩展性、运营成本和网络建设等问题,并从IPRAN技术中综合业务的接入网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分析了IPRAN网络综合业务接入网的组网方式,旨在为相关网络技术的建设给予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IPRAN技术;综合业务;接入网社会的不断进步,使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不断趋于多样化,进而促进了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由于传统的MSTP网络存在扩展性较差、承载效率低、对流量统计复用不支持等缺点。

并且不能有效的承载基站间的多点至多点以及承载LTE较大的突发流量等业务,但随着IPRAN网络技术的出现,其满足了多个业务,它能有效的将多个网络技术取代、可承载多项统一业务,并且能够有效的提升网络的运行维护效率和利用率。

随着该技术的普及,使其逐渐成为了建网的首先技术[1]。

一、承载网络主要的关注点(一)运营成本与建设网络每家网络运营商都更加重视建设FMC的承载网络以及网络运营成本,其中微小网络的组网结构方式、对网络承载技术的选择,都对建设网络投入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

论IPRAN技术特点及承载方式

论IPRAN技术特点及承载方式

论IPRAN技术特点及承载方式IPRAN(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是一种基于IP(Internet Protocol)的无线接入技术,它将无线接入网络和IP网络进行了融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IPRAN技术采用了统一的IP网络架构,将无线接入与核心网接入统一到一个IP网络中。

这种统一的架构简化了网络的设计和管理,降低了网络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

IPRAN技术还能够提供高效的互联互通能力,支持不同类型的无线接入技术,如2G、3G、4G和5G等,以及不同制式的接入设备。

IPRAN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由于采用了IP网络架构,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设备和接入点,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和流量需求。

IPRAN技术还支持灵活的网络配置和动态的资源分配,能够根据网络负载和业务需求自动调整网络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IPRAN技术具备高可靠性和冗余性。

采用了分布式节点和多路径通信技术,能够实现网络的冗余和备份,以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数据的传输可靠性。

IPRAN技术还支持多种冗余技术,如链路冗余、设备冗余和协议冗余等,可以在网络中提供灵活的冗余保护机制,以应对各种故障和异常情况。

然后,IPRAN技术还具有高性能的数据传输能力。

采用了高速数据接口和协议,能够支持大容量的数据传输,满足高带宽和低延迟的应用需求。

IPRAN技术还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如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以便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传输方式。

IPRAN技术具备灵活的承载方式。

可以支持多种承载协议和技术,如以太网、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和IP/MPLS 等,以满足不同类型的业务需求。

IPRAN技术还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如无线接入、有线接入和光纤接入等,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用户需求。

IPRAN介绍及关键技术原理学习笔记

IPRAN介绍及关键技术原理学习笔记

IPRAN技术原理介绍1.技术起源RAN的传统传输方式:RAN传输新需求:1.1IP RAN概述IP RAN网络架构:2.I P RAN协议栈2.1Iu-cs接口IP传输协议栈Iu-r接口IP传输协议栈不同的Iub接口组网:4.I P RAN与PTN的区别IP RAN是用的L3+L2的技术,在核心汇聚层用L3VPN 在接入层用的是L2VPN。

这个技术偏向路由器属于2/3层的设备。

在核心层主流用ISIS协议,接入层用OSPF协议。

业务采用多段伪线的方式。

其倒换机制比PTN丰富安全,但存在路由重优化的时间缺陷。

PTN用的L2VPN技术,属于2层设备。

配置采用点到点业务配置方法,保护是基于隧道的保护方式。

传统IP RAN/PTN设备定义:长期以来,PTN阵营和IP RAN阵营互相诋毁,相互攻击对方的弱点。

如果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技术的优劣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业务特征的技术,方便业务开展和维护。

传统IP RAN/PTN设备定义IP RAN/PTN原理比较长期以来,PTN阵营和IP RAN阵营互相诋毁,相互攻击对方的弱点。

如果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技术的优劣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业务特征的技术,方便业务开展和维护。

传统IP RAN/PTN设备定义IP RAN/PTN原理比较IP RAN对PTN的攻击点1.IP RAN设备安全性优于PTN:经过复杂Internet网络的洗礼,路由器具备更为丰富的设备安全防护特性2.PTN与现有IP、MSTP网络互通时,业务无法端到端建立3.PTN端到端必须用同一厂家设备,网络扩容、优化受限4.IP RAN是分组传送技术发展方向•标准化方面:T-MPLS已终止,MPLS-TP发布延迟•产业链:支持IP RAN的设备制造商比PTN多•互通性:IP RAN标准化程度高,互通良好;PTN设备间无法互通•应用:IP RAN在全球综合承载广泛应用;PTN适合纯移动回传;PTN对IP RAN的攻击点1.缺乏快速可靠的网络保护和OAM故障检测机制,网络监控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通信IPRAN技术的原理和组网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 IP RAN技术产生的背景 (1)1.2 IP RAN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1.2.1 现状 (1)1.2.2 发展趋势 (2)2 IP RAN技术 (3)2.1 定义 (3)2.2 基本原理 (3)2.3 优势 (4)2.4 与其它技术的比较 (5)2.4.1 与TDM/SDH比较 (5)2.4.2 与MSTP比较 (5)2.4.3 与PTN比较 (6)3 IP RAN网络方案及建设原则 (8)3.1 组网方案 (8)3.2 建设原则 (9)3.2.1 A类路由器-B类路由器组网 (9)3.2.3 B类路由器-城域网组网 (10)3.2.4 B类路由器-B类路由器组网 (10)4 IP RAN组网硬件 (11)4.1 核心层ER路由器 (11)4.2 汇聚层B路由器 (15)4.3 接入层A路由器 (19)5 IP RAN路由协议 (22)5.1 IS-IS协议 (22)5.1.1 协议概述 (22)5.1.2 工作原理 (23)5.1.3 路由计算 (23)5.1.4 增强属性 (23)5.2 OSPF协议 (24)5.2.1 基本特点 (24)5.2.2 链路状态算法基本过程 (24)5.2.3 基本概念 (25)5.2.4 报文和状态机 (28)5.2.5 路由计算 (30)5.3 BGP协议 (31)5.3.1 协议原理 (31)5.3.2 路由属性 (34)6 电信IP RAN网络组建 (36)6.1 项目概述 (36)6.2 组网结构 (36)6.3 路由协议 (37)6.3.1 部网关协议(IGP) (37)6.3.2 边界网关协议(BGP) (41)6.4 业务设计 (44)6.4.1 业务基础设计 (44)6.4.2 可靠性设计 (45)结论 (47)致谢 (48)参考文献 (49)1 绪论1.1 IP RAN技术产生的背景IP RAN(Radio Acess Network)简单的说是指IP化的移动回传网,国外更普遍叫法为IP Moble Backhual。

早在2000年,NOKIA公司提出IP用于移动回传的概念,由于当时3G标准还未成熟,移动数据业务还未普及,SDH大行其道的环境下,没有得到普及和发展。

这种概念的提出是很有前瞻性,积极意义。

随着传送网发展,业界提出了几种取代传统MSTP的承载方式来实现IP-RAN,其中包括国提出的PTN(分组传送网)方式和以思科等路由器厂家为主提出的“IP RAN”方式。

思科提出的IP/MPLS方式则直接使用IP RAN这个命名,这是具有排他性的,由于思科在数据通信行业的强势地位,它的这种命名方法自然而然地引起了业界术语的混淆,以至于目前普遍将IP/MPLS-IP RAN承载方式称为IP RAN[1]。

当前,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飞速发展,数据业务已逐渐成为各运营商网络承载的主体,同时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概念的带动下,数据业务今后的增长势头必将更加迅猛。

运营商的传统承载网是基于TDM/SDH方式的语音业务为主,面对带宽需求的迅猛增长已经无能为力。

基于TDM/SDH方式进行改良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由于只是端口级的IP化,仅适合于3G初、中期的业务和L2专线业务的承载。

因此,采用动态IP技术,以路由器为主构建承载网络的IP RAN技术应运而生。

1.2 IP RAN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2.1 现状目前,国的三家运营商中,中国移动已经确定PTN技术作为移动承载网技术的唯一选择,并已经在现网大量部署了PTN设备;另外两家综合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自2010年开始进行了大量的IP RAN试点建设。

中国电信在2009年提出以IP RAN构建全业务电信级承载网络,2010年在进行了小规模试点工作,2011年,中国电信在、、、、等城市进行了IP RAN承载网的试点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证明路由器可以满足基站IP化承载的需求。

中国联通在2010年上半年完成了对分组传送技术的实验室测试[2],并于2011年在、、、、以及等多个城市进行规模化的IP RAN商用试点建设。

国际上,AT&T、Verizon、Sprint、DT、NTT等世界一流运营商已经采用IP RAN建设其移动承载网。

分析不同运营商的不同选择,可以发现每个运营商对于承载网采用何种技术,与其自身的运营情况是相一致的。

中国移动作为国占据移动领域最大份额的运营商,其2G 网络非常强,3G网络稍弱,而固网业务最弱,同时由于中国移动专业的IP网络维护人才较缺乏,采用PTN技术是当前比较符合实际的选择。

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作为全业务运营商,两者的移动2G网络均不是中国移动的对手,但在3G网络上,可以与其一搏,在固网及移动网络领域比较平衡。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由于有庞大的基础传输网络,且具有一大批专业的IP网络维护团队,因此也会更加重视IP RAN解决方案。

而上述欧美运营商基本都是全业务的运营商,网络的运维可以采用外包形式,不缺乏专业维护团队,同时IP RAN网络灵活的扩展性和快速部署能力,可以满足他们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有效保护投资的诉求[3]。

因此,他们也选择使用IP RAN技术。

1.2.2 发展趋势在历史上,从2G时代到3G时代经历了大概20年,而3G时代到4G时代缩短到10年,数据业务所占的比重迅猛增长。

从2G到3G、4G,无线频谱的频率越来越高,更高的频段意味着无线信号的网络覆盖围会进一步缩小,需要增加更多的基站来保持良好的覆盖,网络中的基站节点数量会越来越庞大,这些对承载网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IP RAN 可采用动态路由技术,具有灵活的扩展性和多种业务快速部署能力,并且支持LTE平滑演进[4]。

IP RAN技术对那些网络建设中倾向于不再走每种业务都需要独立建网的老路的全业务运营商来说,无疑是组网的首选。

当然,任何一种技术都有其优点和劣势。

IP RAN技术和PTN技术相比,目前在OAM、网络保护、建设成本方面,都还不如PTN技术。

同时,两种技术在各自发展中也取长补短,更趋于融合,以适应更多用户的需求[5]。

如果今后IP RAN产品在改善OAM、提高网络保护能力、降低建设成本几方面特别是降低成本方面做得接近PTN产品,那么IP RAN 的竞争力将是毋庸置疑的。

2 IP RAN技术2.1 定义IP RAN的定义是IP化的无线接入网,它的本质是分组化的移动回传[6]。

IP RAN中的IP指的是互联协议,RAN指的是Radio Access Network。

相对于传统的SDH传送网,IP RAN的意思是“无线接入网IP化”,是基于IP的传送网的。

网络IP化趋势是近年来电信运营商网络发展中最大的一个趋势,在该趋势的驱使下,移动网络的IP化进程也在逐步的展开,作为移动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移动承载网络的IP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容。

传统的移动运营商的基站回传网络是基于TDM/SDH建成的,但是随着3G和LTE等业务的部署与发展,数据业务已成为承载主体,其对带宽的需求在迅猛增长。

SDH传统的TDM独享管道的网络扩容模式难以支撑,分组化的承载网建设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2.2 基本原理IP RAN网络基于IP/MPLS技术标准体系,并且支持传送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TP标准协议[7]。

IP RAN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分区域和多进程技术、网络保护技术、QoS技术、OAM技术、时钟同步技术等。

(1)分区域和多进程技术。

IP RAN网络一样基于无连接技术的整个Internet网络就相当是基于IP传送网的一世界性的大网。

IP/MPLS-IP RAN网络的部网关协议IGP分区域和多进程技术,就是解决规模组网问题的一种技术,并同时降低网络规模过大对设备路由性能的要求,减少路由振荡加快路由收敛[8]。

通过采用分区域管理,不同的区域使用不同的IGP协议,并互相使用静态路由注入的方式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规模组网的问题。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相互配合,更利于网络路由的收敛、障碍的恢复和自愈。

(2)网络保护技术。

目前,实现IP RAN网络保护的技术和方法也比较全面,如BFD 用于二层或三层全链路检测和诊断,TE用于资源调度和重选路,IGP用于三层网络保护,VRRP用于核心控制层路由器备份。

其中常用的有用于核心/汇聚层的快速重路由流量工程快速重路由TEFRR保护和以太网保护。

具体应用时,在接入网络,可以通过部署LSP 1:1加伪线PW冗余实现保护倒换;汇聚和核心承载网络,部署LSP 1:1+虚拟专用网VPN FRR 实现保护倒换;部署EVRRP实现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基站控制器-BSC用户边缘CE间链路以及RNC/BSCCE设备的保护。

(3)QoS技术。

IP RAN通过区分服务Diffserv技术实现QoS保障。

通过对不同业务设置不同的优先级,保证重要业务优先转发,实现QoS保障。

在实际应用中,有的设备商提供的端到端QoS保障方案中,可以根据MPLS标签能够隔离各个tunnel和VPN,并在VPN部按照优先级调度,保证各种业务的承载质量,可以提供5级的QoS保障。

(4)OAM能力。

为了加强IP RAN网络的OAM能力和减小维护的复杂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大大提高了IP RAN网络的OAM能力。

①核心、汇聚、接入设备均支持完善OAM协议。

通过LSP层采用MPLS OAM检测、PW层采用PW OAM检测、业务层采用ETH OAM,实现层次化检测;通过专用的硬件OAM 检测,提供毫秒级检测。

②开发基于图形界面的网管。

对网络实现“SDH-Like”的图形化业务配置和可视化管理,具体表现为可以在网管上实现首端到末端的批量下发业务,支持电路仿真业务-CES,ATM,ETH等多种类型。

(5)时钟同步技术。

目前,IP RAN支持的时钟传送机制,包括同步以太网技术、电路仿真业务自适应时钟恢复CESACR技术及1588 V2技术等。

这3种技术中同步以太网技术和CESACR技术只能满足频率同步,而1588 V2技术可以同时满足频率同步和相位同步。

2.3 优势任何一种技术的优劣势都是相对于特定的场景来说的。

对于国的通信运营商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容以及信息量的需求都越来越高,在通信网络从2G到3G 再到4G的逐步演进过程中,数据业务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在2G时代,各家通信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承载的主要是语音业务,主要的数据业务是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MMS(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和Email,由于各方面客观原因的限制,网络数据业务流量很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