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an发展史

合集下载

ipran基础知识

ipran基础知识

"IPRAN" 代表 "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是一种基于 IP 协议的无线接入网络。

它是一种用于实现无线宽带接入的技术,通常用于移动通信网络,特别是用于 LTE(Long-Term Evolution)和 5G 网络。

下面是关于 IPRAN 的一些基础知识:
1.IPRAN 架构:IPRAN 是一种基于 IP 的无线接入网络,它基于 IP 协议技术,
提供了高性能、高可靠性和灵活性。

它通常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关和其他网络设备,用于处理数据包转发、路由、安全性和流量管理等任务。

2.功能:IPRAN 提供了对无线网络中数据流量的处理和转发功能。

它可以处
理大量的数据流量,并提供灵活的路由、转发和管理功能,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和流量要求。

3.特点:IPRAN 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它可以支持大规模
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适用于处理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和大容量的数据流量。

4.应用:IPRAN 技术通常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用于构建 LTE、5G 和其他无
线宽带接入网络。

它在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实时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5.发展趋势: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升级,IPRAN 技术也在不断发
展和演进。

它不仅适用于当前的 LTE 网络,还可以支持未来的 5G 网络,满足高速、低延迟和大容量的数据传输要求。

IPRAN 技术在现代移动通信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基于 IP 协议的网络架构,实现了对大规模数据流量的高效处理和转发,为移动通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

从1G 到5G,我们经历了什么

从1G 到5G,我们经历了什么

从1G 到5G,我们经历了什么作者:郭沫来源:《中国商界》 2019年第5期现代生活离不开移动通信,从信息的生成、传输到接收,网络通信的背后蕴含着数不清的闪光智慧。

从1G 到5G 的演进,时代的转换一幕接一幕,最终汇出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移动通信史。

2019 年被视为5G 的开局之年,因此,我们对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

第一个商用自动化蜂窝网络(1G代) 由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 于1979 年在日本推出,最初的应用范围为东京都市区。

1981 年,NMT 系统同时在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推出,这是第一个采用国际漫游的移动电话网络。

1983 年,位于芝加哥的摩托罗拉手机在美国推出AMPS 系统。

20 世纪80 年代初期,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还属于一片空白,直到1987 年,广东第六届全运会上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正式启动。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只提供区域性语音业务,容量有限、通话质量不高、安全性差、速度低及设备成本高。

1991 年,GSM 网络在芬兰推出。

1995 年,我国进入2G 通讯时代。

全球市场主要有两大系统,即欧洲开发的GSM 标准和美国开发的CDMA 标准。

2G 网络的无线电信号是数字的,相对于1G 有三个主要好处:电话对话是数字加密的;2G 系统在频谱上的效率明显提高,可以实现更高的无线穿透水平;引入移动数据服务短信。

2G 技术使各种网络能够提供文本消息、图片消息和多媒体消息等服务,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

3G 的首次商业发布是由NTTDoCoMo 于2001 年10 月1 日在日本进行的。

韩国SK 电信公司于2002 年1月推出基于CDMA 的1xEV-DO 技术。

美国是由Monet Mobile Networks 推出的, 采用CDMA2000 1x EV-DO 技术。

我国于2009 年的1 月7 日颁发了3 张3G 牌照,分别是中国移动的TDSCDMA、中国联通的WCDMA 和中国电信的WCDMA2000。

城域通信网中IPRAN技术的重要性及选择分析

城域通信网中IPRAN技术的重要性及选择分析

城域通信网中IPRAN技术的重要性及选择分析作者:孙小进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07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速度也越来越快。

IPRAN技术成为继MSTP技术后新的城域通信网组网技术,作为3G高速网络的重要支撑,IPRAN技术可以包括两种形式,即PTN方式和路由器方式,两者之间的核心技术逐渐趋于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针对IPRAN技术在城域通信网中的应用,对其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用性和经济性,对两种形式进行了对比和选择分析。

关键词:城域通信网;IP;RAN技术;重要性;选择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2IPRAN技术,是未来移动承载网的重要演进方向,而网络IP化则成为近年来电信运营商网络发展中最大的一个趋势,随着3G和LTE等业务的部署与发展,数据业务已成为承载主体,其对带宽的需求在迅猛增长,传统的MSTP城域通信网组网模式的网络扩容难以支撑,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IPRAN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IPRAN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传送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开出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即专注于终端接入、灵活配置以及多业务的城域网络传送技术和着眼与高速度、远距离传送的骨干网络传送技术。

在骨干网络中,光纤化、高速化、智能化的发展使得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在城域通信网方面,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移动数据流量不断增大,回传业务对于城域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同步传输技术逐渐向着IP化的方向发展。

RAN,是指无线网络中负责无线基站至传输汇聚节点之间的传输网络,可以称为移动回传网,是移动传送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IP化的移动回传需求,是IPRAN技术发展的动力和前提,使无线基站的数据业务无需经过复杂的处理,就可以实现与移动汇接局的互联,从而实现高效率的数据传输。

IPRAN的发展背景以及部署技术分析

IPRAN的发展背景以及部署技术分析

IPRAN的发展背景以及部署技术分析
易如倩
【期刊名称】《通讯世界》
【年(卷),期】2016(000)016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通信网络中的各类业务越来越多,网络结构和利用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在网络的承载方面,原有的TDM方式的MSTP网络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效便捷组网和低成本扩容建设的现实需求,IPRAN网络具有承载率高、支持点到点之间通信的优势,具备作为3G和LTE基站的回传网络资格,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它的具体部署技术也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总页数】1页(P60-60)
【作者】易如倩
【作者单位】沈阳市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
【相关文献】
1.IPRAN的发展背景以及部署技术分析 [J], 易如倩;
2.IPRAN网络部署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J], 张璐
3.IPRAN网络部署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J], 李敏英
4.IPRAN2/3层联动自动化部署探索 [J], 吴海峰
5.1588v2时钟回传技术的IPRAN现网部署 [J], 方鸣;郑坚;姜伟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PRAN技术发展分析

IPRAN技术发展分析

401 IPRAN的定义IP RAN 即IP化的无线接入网。

其中,IP是互联协议,RAN是Radio Access Network,它的本质是分组化的移动回传,是基于IP 的传送网。

2 IPRAN的技术背景移动通信,经历了从2G,到3G、4G 的发展历程,数据业务比重迅猛增长,无线频谱的频率越来越高,网络覆盖越来越小,需要增加更多数量的基站来保证覆盖,网络中基站节点的增加,对承载网络的要求也随之升高,这种情况下,IP RAN应运而生,其良好的可靠性、可扩容性以及对业务的综合承载力,不仅适应基站回传,更能兼容多业务综合传送。

其技术优势如下:(1)IP RAN支持流量统计复用功能,承载效率高于传统MSTP 等传送系统;(2)它能提供端到端的分层QoS策略服务(HQOS);业务扩展性良好,支持多种形式的灵活组网,支持三层交换;(3)灵活的保护技术方式,保护时间满足电信级的要求。

3 IPRAN的关键技术3.1 MPLS技术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

MPLS由LSR和LER组成。

LSR由控制和交换单元组成;而 LER 的作用是分析IP报头。

MPLS作为集成式的传输技术,实质上是在SDH交换基础上又把路由交换功能进行了结合。

它通过对二层交换标记与IP路径得整合,使数据传送延迟时间进一步缩短。

3.2 VRPP技术VRPP(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是一种选择协议,它可以把一个虚拟路由器的责任动态分配到局域网上的VRRP路由器中的一台。

在局网中虚拟路由器被配置成缺省网关,虚拟路由器组中的另一个路由器将代替执行数据转发功能。

当备份组中的网关出现问题的时候,由其余的路由器继完成网管功能,这样一来,与外部网络的不间断通信就得到了保障。

3.3 HQOS技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用户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精细,不同用户对服务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为了能够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依据用户的级别、要求提供不同的服务、不同的保障措施,业界通常会采用QoS技术。

IPRAN原理简介--详细原理介绍

IPRAN原理简介--详细原理介绍

基站回传
软交换
电信依托IP网城域网进行IP RAN建设,建网速度快,同时可节省海量站点配套成本(电源、光缆、机房); 有二平面的本地网可利旧优先利旧二平面,但是要IPTV的试点城市才可建设二平面; 分组网络必须具备综合承载能力
PTN的设计理念
Ethernet
分组汇聚 多播 支持传统业务 “Packet” 分 组特性 灵活性 可扩展性 面向未来
城域网逻辑架构
传送网
干线传送网 城域传送网 核心层 WDM
IP承载网
IP专网
A网/B网
IP骨干网
WDM/ SDH/MSTP
分组化城域 传送网 分组化城域 传送网 分组化城域 传送网
IP/MPLS
IP城域网
城域传送网 汇聚层 城域传送网 接入层
SDH/MSTP
PON/WLAN
SDH/MSTP
接入网
接入网
可扩展性
IP RAN具有不弱于PTN的可扩展性 接入方式灵活,协议可扩展支持传统业务和多种以太网业务 除提供二层业务外可以广泛提供IP/VPN业务
IP RAN定义
IP RAN是针对基站回应用场景 进行优化定制的路由器/交换机整 体解决方案,具备电路仿真、同步 等能力,提高了OAM和保护能力。 IP RAN承载方案指在城域网内 汇聚/核心层采用IP/MPLS技术, 接入层主要采用增强以太技术与 IP/MPLS技术结合的方案。 设备形态
SGSN
Iu-Ps Iur
MGW
Iu-Cs
>>
RAN
S-GW
S-GW
RAN
RNC
RNC
S1-U Iub
S1-MME
取消了之前定义的RNC,eNB (Evolved NodeB)直接接入 EPC,从而降低用户可感知的时 延,大幅提升用户的移动通信 体验 引入了两个接口 X2是相邻eNB间的分布式接口, 主要用于用户移动性管理;S1 Flex是从eNB到EPC的动态接 口,主要用于提高网络冗余性 以及实现负载均衡

华为IP RAN概述

华为IP RAN概述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0
目录
• 移动承载网发展历程和移动承载网的特点 • ATN+CX移动承载网典型场景及特点 • IPRAN设备简介
• IPRAN网络时钟规划
ATN+CX移动承载方案-Mixed VPN
Mixed VPN方案
Mixed VPN又称L2+L3方案,适合于接入、汇聚独立运维的移动承载项目,特点是接入侧 ETH和低速业务承载方式一致。此方案对所有接入环和汇聚环在协议层面做到了完全隔离, 环内链路或节点故障仅在区域内同步并收敛,环外设备完全不感知,不但整网健壮性很 强,而且当基站归属关系需要调整或需要破环加点时,仅需调整接入环内设备配置,汇 聚环无需任何更改(PW业务除外)。AGG 上L2VE入L3V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3
目录

移动承载网发展历程和移动承载网的特点


ATN+CX移动承载网典型场景及特点
IPRAN设备简介 IPRAN网络时钟规划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TN 910子架
子架尺寸 (mm)
442(宽)×220(深)× 1U(高)
子架重量 (kg)
空子架:1.9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ATN 950子架
子架尺寸 (mm)
子架重量 (kg)
442(宽)×220(深)× 2U(高)
可视化运维
多层IP可视化方案
即插即用 远程批量部署/升级

10大前沿运营商级网络技术

10大前沿运营商级网络技术

10大前沿运营商级网络技术(上)12/22/2011,本文介绍介绍了10大前沿运营商级网络技术:C-RAN、TD-LTE、HSPA+、有源天线、统一RAN、塑料光纤、P-OTN、商业智能BI、100G和IP RAN。

一、C-RAN2010年4月23日,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提出了面向绿色演进的新型无线接入网架构C-RAN。

C-RAN是基于集中化处理,协作式无线电和实时云计算构架的绿色无线接入网构架。

其本质是通过实现减少基站机房数量,减少能耗,采用协作化、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动态调度,提高频谱效率,以达到低成本,高带宽和灵活度的运营。

目前,中国移动在七个城市的GSM和TD-SCDMA现网分别进行了C-RAN集中化部署实验,验证了集中化基带池、动态载波调度、光纤环路保护及远端供电技术。

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建设方式相比,C-RAN集中化建设周期最短可缩短50%,系统节电最高达71%。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展示了C-RAN双模原型机,实现了GSM、TD-SCDMA在通用服务器上的高效处理。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中国移动希望在C-RAN中把无线通信、电信技术、IT技术的最新成果融合起来,用最高效的方式来低成本建设网络。

”二、TD-LTE2004年11月,3GPP在魁北克会议上启动3G系统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的研究项目,全球主要的运营商和设备厂家通过会议、邮件讨论等方式,开始形成对LTE系统的初步需求。

TD-LTE的提案于2005年4月开始提出,2007年11月,3GPPRAN1会议通过了27家公司联署的LTETDD融合帧结构的建议,统一了LTETDD的两种帧结构。

目前,全球各地已经建设了30多个TD-LTE试验网,日本、印度、沙特、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0余家运营商已有明确的TD-LTE商用计划并部分开始了商用网络建设。

今年3月,中国移动在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厦门等六城市启动TD-LTE规模试验,目前已建设了超过850个基站的TD-LTE 规模试验网络,来自全球的11家系统设备厂商和10家芯片厂商参与了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RAN(IP Radio Access Network)是一种基于IP技术构建的无线接入网络,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IPRAN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1990年代初期,移动通信领域开始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来替代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

这一时期,IP技术逐渐成熟,成为了构建无线接入网络的首选技术。

1996年,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成立了一个工作组,旨在研究如何将IP技术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

这个工作组最终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包括GSM和UTRAN(UMTS)标准,这些标准为IPRAN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IPRAN逐渐成为了移动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

在2000年代初期,IPRAN 开始广泛应用于UMTS网络中。

此后,IPRAN不断发展,成为了LTE(Long-Term Evolution)网络的基础技术之一。

在LTE网络中,IPRAN不仅负责无线接入网络的构建,还承担了许多其他重要的功能,如用户平面控制、移动性管理、安全等。

此外,IPRAN还可以与核心网络(EPC)进行集成,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和业务支持。

总的来说,IPRAN的发展史反映了移动通信领域技术的发展历程,从电路交换技术到分组交换技术的转变,再到IP技术的广泛应用,IPRAN的发展也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