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放 热 反 应
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吸 热 反 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3、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原因: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 方程式。
例1、2H2(g) + O2(g) = 2H2O(l); △H=- 571.6 kJ/mol 表示: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2)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比和质量比; (3)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每2mol 氢气与1mol 氧气反 应生成2mol 水,放热571.6 千焦。
2-2-2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一、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表2-4 几种燃料的热值
物质
热值 /kJ/g
天然气 石油
煤炭
氢气
甲醇
约56
约48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后 放出的热量不相等?燃料燃烧中释放的能量从何 而来?
1、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实质 拆开化学键:吸收热量; 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 吸热反应 吸热 > 放热 当 放热反应 吸热 < 放热 [ 交流与讨论 ] 计算 2H2+O2=2H2O 反应中的能量 变化.
(2)H2(g) + 1/2O2(g) = H2O(l) △H =- 286 kJ/mol
[思考2]为什么聚集状态不同,热量值不同? (1)2H2(g) + O2(g) = 2H2O(l);△H =- 572kJ/mol
(2)2H2(g) + O2(g) = 2H2O(g);△H =- 484 kJ/mol
活动与探究 【实验 1】向一支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 镁条,加入5mL2mol/L盐酸,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有什么感觉? 【实验2】在100mL小烧杯中加入约20g经研磨的 氢氧化钠晶体 [Ba(OH)2· 8H2O] ,然后加入约 10g 氯化铵晶体,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充分混合。用 手触摸烧杯外壁,反应混合物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平衡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平衡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平衡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与化学平衡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平衡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原理。

一、反应热和焓变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通过反应热来衡量。

反应热是指在恒定压力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可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从而使周围温度升高。

一般来说,燃烧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

例如,燃烧木材时,木材中的化合物与氧气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光能。

吸热反应则是指在反应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导致周围温度下降。

典型的例子是氨和水之间的反应。

氨和水反应会吸热,使反应容器周围的温度降低。

为了描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引入了焓变概念。

焓变(ΔH)是指物质在定压下发生化学反应时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变化。

焓变为负值表示放热反应,为正值则表示吸热反应。

例如,当燃烧一摩尔的乙醇时,释放的热量为-1367千焦,因此焓变(ΔH)为-1367千焦。

二、能量守恒定律与反应热的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破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在化学反应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来自于反应物中的化学键的形成或解离。

反应热的变化可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化学键的形成或解离来解释。

在放热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释放出能量,而在吸热反应中,化学键的解离吸收外界的能量。

反应热的变化可用以下方程表示:反应热 = 结合能 - 解离能结合能为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解离能为化学键解离吸收的能量。

三、平衡态与热力学平衡常数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被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时,反应达到平衡态。

平衡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反应仍在继续进行,而正反应的速率相等。

平衡态的研究需要引入热力学平衡常数(K)。

热力学平衡常数是一个定量描述平衡态的物理量,它的值与温度有关。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而能量变化则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所涉及的能量的转化与转移。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种类型,其能量的变化情况有着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意义。

一、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所含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的情况。

这种反应通常伴随着温度升高,产热现象明显。

放热反应是自发进行的,也就是说反应物的自由能降低,反应的焓变为负值。

放热反应的例子有燃烧反应,如燃烧氢气生成水的反应:2H2(g) + O2(g) → 2H2O(l) + 热能释放此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它释放出的能量以热的形式迅速传递给周围,导致火焰和热量产生。

二、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进行反应的情况。

这种反应通常伴随着温度降低,吸热现象明显。

吸热反应是非自发进行的,也就是说反应物的自由能升高,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吸热反应的例子有许多,如溶解氯化铵的反应:NH4Cl(s) + 热量吸收→ NH4+(aq) + Cl-(aq)此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它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以完成反应。

这种反应在实验室中通常用来制冷或吸附湿度。

三、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在化学反应中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的变化等于吸热与放热的代数和。

在生活中,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燃料的燃烧过程中,我们需要知道能量的释放情况来优化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而在化学工业中,了解吸热反应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高效的化学过程,并控制温度变化。

总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之一。

放热反应释放出能量,吸热反应吸收能量。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不会被创造或者消失,只能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

深入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为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原子形成分子的过程中要放出能量。反之,要使 气态分子中彼此结合的原子分开,使原子间的共价键 断裂,则要吸收能量。拆开1mol气态物质中某种共价 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就是该共价键的键能。共价键的 键能越大,该共价键越牢固。
表2-3 某些共价键的键能
共价键 键能/kJ·mol-1 共价键 键能/kJ·mol-1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你知道吗?归纳
化学反应
能量转化方式
镁条的燃烧
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石油气的燃烧
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闪电时产生氮氧化物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原电池放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高温冶炼铁
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实验1. 镁条和盐酸反应
现象: 试管内有气泡产生, 镁条逐渐溶解, 试管 外壁温度升高.
含义:1molC(固体)与 1molO2(气体)完全反应,生成 1molCO2气体,放出393.6kJ热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
(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 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2)用△H注明反应热(△H>0表示吸热, △H<0表示放 热,单位:KJ·mol-1)
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用分数
思考: 同一反应的△H与哪些因素有关?
反应物系数和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C、CO、CH4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分别 表示为
C(s) + O2(g) 2CO(g) + O2(g)
CO2(g) △H=- 393.6 KJ •mol-1 2CO2(g) △H=- 565.2 KJ •mol-1
反应方程式: Mg + 2H+ === Mg2+ + H2↑ 结论: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计算热量变化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计算热量变化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计算热量变化和内能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指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热量变化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也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而内能变化则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内能发生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热量变化以及内能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一、热量变化的计算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在实验室中通常使用量热器进行测量。

量热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热量变化的装置,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水温的变化来计算热量变化。

以某一化学反应为例,其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A + B → C + D。

如果反应为放热反应,则热量变化为负值;如果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热量变化为正值。

根据热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系统的热量变化应相等,即反应前后系统吸收的热量和释放的热量之和应等于零。

热量变化的计算公式为:ΔH = q/m其中,ΔH表示单位摩尔物质的热量变化,单位为焦耳/摩尔(J/mol);q表示通过实验测得的热量变化,单位为焦耳(J);m表示反应物的物质量,单位为摩尔(mol)。

通过将实验测定得到的热量变化与反应物的摩尔数相除,即可得到单位摩尔物质的热量变化。

二、内能变化的计算化学反应中的内能变化可以通过热量变化进行计算。

内能变化表示为ΔU,其计算公式为:ΔU = ΔH - PΔV其中,ΔH表示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P表示反应物体系的外压力,ΔV表示反应体系的体积变化。

根据上述公式,当反应物体系的体积不发生变化时,ΔV = 0,此时内能变化等于热量变化。

换言之,当反应物体系的体积不变时,内能变化仅与热量变化相关。

然而,当反应物体系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内能变化与热量变化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外界对体系所做的功来计算。

功的计算公式为:W = -PΔV,其中W表示对体系做的功。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计算热量变化和内能变化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热量变化通过实验测定得到,单位为焦耳(J)。

热量变化可以根据物质的量来计算单位摩尔物质的热量变化。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变的过程,其中涉及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热量的吸收或释放来衡量。

热量是物质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化学反应的重要能量因素。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各类化学反应类型的能量变化。

一、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情况。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我们使用ΔH表示反应的焓变,即反应前后系统的能量变化。

例如,当燃烧甲烷(CH4)产生二氧化碳(CO2)和水(H2O)时,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写为:CH4 + 2O2 → CO2 + 2H2O ΔH = -890.3 kJ/mol这里的ΔH = -890.3 kJ/mol表示每摩尔甲烷燃烧产生的热量为-890.3千焦耳。

负号表示燃烧过程是放热的,即释放能量。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基于ΔH的正负值,我们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 吸热反应:当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时,ΔH为正数。

这意味着反应物吸收了外界的热量,从而使反应产生的产物具有更高的能量。

吸热反应的一个例子是水的蒸发过程:H2O(l) → H2O(g) ΔH = +40.7 kJ/mol这里的ΔH = +40.7 kJ/mol表示每摩尔水蒸发所需的热量为40.7千焦耳。

正号表示蒸发过程是吸热的,即吸收能量。

2. 放热反应:当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时,ΔH为负数。

这意味着反应物释放了能量,从而使反应产生的产物具有较低的能量。

放热反应的一个例子是燃烧反应:C(s) + O2(g) → CO2(g) ΔH = -393.5 kJ/mol这里的ΔH = -393.5 kJ/mol表示每摩尔氧化碳所释放的热量为393.5千焦耳。

负号表示燃烧过程是放热的,即释放能量。

三、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类型除了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还具有其他几种能量变化类型:1. 吸附反应:当反应物从溶液或气体中吸附到固体表面时,会释放出能量,这些反应通常是放热的。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要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1.常见放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酸碱中和②所有燃烧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④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⑤(浓硫酸)CaO等溶解吸热反应:①CO2+C==2CO ②H2O+C==CO+H2 ③Ba(OH)2晶体与NH4Cl(铵盐)反应④大部分的分解反应(⑤硝酸铵的溶解)…需要加热进行的反应是不一定就是吸热反应;需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2.为什么化学反应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呢?化学反应为旧物质的消亡、新物质的生成(宏观),即原子的重新组合(微观)。

新旧物质结构不同,本身具有的能量也不同,而反应中能量是守恒的。

过程中反应体系的能量变化曲线图:四、热值热值:在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燃料的充分燃烧1.燃烧时要有适当过量的氧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练习1.下列各图中表示热化学方程式A(g)+B(g)===C(g)+D(l)ΔH<0的是(E表示能量)()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 .断开HCl 放出能量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 .锌与盐酸的反应C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D .石灰石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SO 2+O 22SO 3 ΔH =-196.6 kJ·mol -1 B .H 2(g)+12O 2(g)===H 2O(l)ΔH =+241.8 kJ·mol -1C .2H 2(g)+O 2(g)===2H 2O(l)ΔH =-571.6 kJ·mol -1D .C(s)+O 2(g)===CO 2(g)ΔH =+393.5 kJ·mol -15.下列对热化学方程式1/2H 2(g)+1/2I 2(g)===HI(g) ΔH =+26 kJ·mol-1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 mol 氢气和1 mol 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26 kJ 的热量B .1个氢分子和1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52 kJ 的热量C .1 mol H 2(g)与1 mol I 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的HI 气体需吸收52 kJ 的热量D .1 mol H 2(g)与1 mol I 2(g)完全反应放出26 kJ 的热量提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2.已知化学反应2C(s)+O 2(g)=2CO 、2CO(g)+O 2(g)=2CO 2(g)都是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2gC 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 所具有的能量B .56gCO 和32g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大于88g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C .12gC 和32g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D .将一定量的C 燃烧,生成CO 2比生成CO 时放出的热量多3.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符合右图的是 ( )A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B .镁和盐酸的反应C .氧化钙和水反应D .水发生分解反应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SO 2+O 22SO 3 ΔH =-196.6kJ·mol -1 B .H 2(g)+ 21O 2(g)==H 2O(l) ΔH =-285.8kJ·mol -1 C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kJ·mol -1D .C(s)+O 2(g)==CO 2(g) ΔH =+395.9kJ·mol -15(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 .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 .由C(石墨,s)==C(金刚石,s) ΔH =+1.9kJ·mol -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 .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6.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 4。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与焓变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与焓变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与焓变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与焓变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而焓变则表示在常压下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热效应与焓变的相关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一、热效应的概念热效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化学反应可以放热,也可以吸热。

当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称为放热反应;相反,当反应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称为吸热反应。

热效应的单位为焦耳(J)或千焦(kJ)。

二、焓变的概念在常压下,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可以用焓变来表示。

焓变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的焓的变化。

系统的焓变可以表示为反应物的焓与生成物的焓之差。

当焓变为负值时,表示反应是放热的;当焓变为正值时,表示反应是吸热的。

焓变的单位通常使用焦耳(J)或千焦(kJ)。

三、计算热效应与焓变的方法计算热效应和焓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热量计法和热化学方程法。

1. 热量计法热量计法是通过测量反应过程中系统和周围的热量变化来计算热效应或焓变。

在实验室中,可以使用量热器进行实验测定。

首先,在量热器中放入适量的反应物,观察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通过测量温度的升降,可以计算出反应过程中系统的热效应或焓变。

2. 热化学方程法热化学方程法是通过已知反应的热效应或焓变,推导出其他反应的热效应或焓变。

利用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通过系数的变化来计算所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或焓变。

通过已知的焓变值和平衡的热化学方程,可以使用化学计量学原理进行计算,得到所需的热效应或焓变。

四、热效应与焓变的应用热效应和焓变在化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1. 燃烧热燃烧反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化学反应,通过燃烧反应可以释放出大量热能。

通过计算燃烧反应的热效应或焓变,可以了解燃料的热值,并且可以比较不同燃料之间的热效应大小,从而评估其适用性和能量质量。

2.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热效应和焓变的计算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一、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旧的化学键和新的化学键过程。

2、化学键与能量的关系
①断开化学键:能量②形成化学键:能量
二、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关系
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化学上把有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①从宏观上看:∑ E(反应物) ∑ E(生成物) 。

②从微观上看: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2、化学上把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①从宏观上看:∑ E(反应物) ∑ E(生成物) 。

②从微观上看: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四、反应热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符号:用△H表示,单位:
3、△H<0时,为反应;△H>0时,为反应。

4、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能量的“贮存”或“释放”的过程
5、常见的放(吸)热反应:
(1) ;(2) ;(3) ;(4) 。

6、常见的吸热反应
(1) ;(2) ; (3) ;(4)
【练一练】判断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1.镁条的燃烧。

2.高温煅烧石灰石。

3.氧化钙与水的反应。

4.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5.高温下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6.炸药爆炸。

7.Ca(OH)2和NH4Cl的反应。

8.炽热的碳与H2O的反应。

9.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五、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
①标明物质的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gas)、液态 (liquid)、固态(solid)。

②用△H 标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值,吸热为正值, 数值与测定条件有关。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简单分数。

④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①不需注明反应条件,但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g: 气态 l:液态 s:固态);
②△H表示反应热,“ — ”表示放热,“ + ”表示吸热,单位一般采用kJ/mol;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取分数,数值与ΔH数值要对应;
④应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则指25 ℃、101 kPa。

六、从微观算△H
公式:
【例题】已知拆开1 mol H2需要消耗436.4 kJ能量,拆开1 mol Cl2需要消耗242.7 kJ能量,形成氯化氢分子中的1 mol H-Cl能够释放431.8 kJ 能量。

你能根据以上所给的数据判断反应:H2(g)+Cl2(g)=2HCl(g)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且△H为多少?
【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反应
2. 下列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C.盐酸与烧碱中和
D.高温下焦炭与水蒸气反应
3. 反应C(石墨)
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由此可知()(双选)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C. 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
4.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SO2 + O2 =2SO3;△H=-196.6kJ·mol-1
B.2H2(g)+O2(g)= 2H2O(l);△H=-571.6kJ·mol-1
C.2H2(g)+O2(g)=2H2O(l);△H=-571.6kJ
D.C(s)+O2(g)=CO2(g);△H=+393.5kJ·mol-1
5.吸热反应一定是()
A.释放能量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C.储存能量
D.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6.下列反应中一定释放热量的是()
A.中和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ΔH >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C.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无关
D.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ΔH<0
8.4P(红磷s)
P4(白磷s);△H= + 17kJ·mol-1,下列推论正确的()
A.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B.当4g红磷转变成白磷时吸收17kJ热

C.白磷热稳定性比红磷大 D.当lmol白磷转变成红磷时放出17kJ
热量
9.已知H2(g) +C12(g)= 2HCl(g);△H=-184.6kJ·mol-1,则反应
HCl(g)= 1/2H2(g) +1/2 Cl2(g)的△H为()
A.+92.3 kJ·mol-1 B.-92.3 kJ·mol-1 C.-369.2 kJ·mol-1 D.
+184.6 kJ·mol-1
10.燃烧1g乙炔(C2H2)气体,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放出50kJ热
量,则燃烧3mol乙炔所放出的热量为()
A.50kJ B.150kJ C.450kJ D.3 900kJ
11.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⑴4g硫粉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放出37kJ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9g铝与足量氯气化合生成固体氯化铝,放出热量274.2k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10g CaCO3分解吸收热量17.56k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人体内葡萄糖氧化作用可以用以下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C6H12O6(s) + 6O2(g)
6CO2(g) + 6H2O(l);△H=-2 804.6 kJ·mol-1。

若每人每天需消耗热
量12558kJ,则每人每天至少需要葡萄糖多少 g。

13.25℃,101 kPa时。

1 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同时放
出22.68 kJ热量.下列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H4O(1)+
O2(g)= CO2(g)+ 2H2O(l);△H=-725.76kJ/mol
B. 2CH4O(1)+3O2(g)= 2CO2(g)+ 4H2O(l);△H=+1451.52kJ/mol
C.2CH4O(1)+3O2(g)= 3CO2(g)+ 4H2O(l);△H=-
22.68kJ/mol
D. CH4O(1)+
O2(g)= CO2(g)+ 2H2O(g);△H=725.76kJ/mol
14.已知:C(s)+O2(g)=CO2(g);△H=-393.5kJ/mol,
H2(g)+
O2(g)=H2O(1);△H=-241.8kJ/mol,欲得到相同的热量,需分别燃烧固体碳和氢气的质量比约为()
A.2:3.25 B. 12:3.25 C.1:1 D.393.5 :241.8 15.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 Q1的是()(双选)
A.2H2(g)+O2(g)===2H2O(g);△H=-Q1kJ/mol
2H2(g)+O2(g)===2H2O(l);△H=-Q2kJ/mol B.S(g)+O2(g)===SO2(g);△H=-Q1kJ/mol
S(s)+O2(g)===SO2(g);△H=-Q2kJ/mol C.C(s)+
O2(g)===CO(g);△H=-Q1kJ/mol
C(s)+O2(g)===CO2(g);△H=-Q2kJ/mol D.H2(g)+Cl2(g)===2HCl(g);△H=-Q1kJ/mol
H2(g)+
Cl2(g)===HCl(g);△H=-Q2kJ/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