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加权对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合集下载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33116投稿邮箱:sjzxyx999@·医学影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刘岩¹,冯俊峰²,孟建华¹,苏利国¹,张会勇¹,王志海¹(1.邯郸市第二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1;2.邯郸市第三医院/邯郸市眼科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1)0 引言当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肝脏肿瘤患者发病率明显提升,尤其我国是世界上乙肝患者最多的国家,大家所共知的乙肝病变三部曲“乙肝-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肝脏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 )是目前而言对活体组织内的水分子微观活动成像唯一检出方法,利用这种特性在肝脏肿瘤鉴别应用[1-3]。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6 例肝脏占位患者进行研究。

男性61 例,女性25 例,年龄32-78岁,平均58.4岁。

86 例患者单发病例53 例、多发病例33 例,共154个病灶进行分析,其中,肝细胞癌24 例、肝胆管细胞癌6 例、肝转移瘤17 例、肝血管瘤19 例、肝囊肿15 例、肝脓肿5 例,以上病例均行手术、穿刺活检病理或影像学诊断证实。

1.2 方法。

设备机型:飞利浦1.5 TAchica 超导磁共振,体部12单元像控阵线圈。

患者检查前8 h 禁食进水,扫描前训练呼吸及憋气。

扫描参数及范围:患者仰卧位、头先进,范围膈顶至肝脏下缘。

行轴位脂肪抑制T 1WI 、T 2WI 平扫,层厚6 mm ,层间距2 mm 。

T 1WI 采用TFE-IP 序列,TR :4500 ms ,TE :3.8 ms ,FOV :42×37 mm ,为层厚3 mm ,层间距0 mm 的容积扫描。

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肝包虫病诊断价值

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肝包虫病诊断价值

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肝包虫病诊断价值∗巴雅尔;佟豪【摘要】Objective:To observe the magnetic resonance ( MRI) plain and enhanced scan performance of hepatic echinococcosis, to investigate the accuracy of MRI diagnosis of hepatic echinococcosis. Metho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0 cases of hydatid disease of liver in our hospital and con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 preoperative MRI examination findings and diagnostic posi-tive rate were analyzed. Result:Among the 30 patients, there were 25 patients with cystic echinococcosis, 5 patients with bubble hydatid disease. MRI diagnosis of 29 cases of patients, 24 cases of hydatid disease, 5 cases of hydatid disease bubble, The diagnostic positive rate was 96.7%(29/30).MRI scanning, cyst fluid T1 WI showed low signal, T2 WI showed high signal, MRI scanning, cyst fluid T1 WI showed low signal, T2 WI showed high signal, The cyst wall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yst fluid of T1 WI signal, T2 WI showed relatively low signal, Cyst of liver tissue around the signal without exception, no halo around the cav-ity. Enhanced scanning, only 2 cases cyst walls mild enhancement. Conclusion:The value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c hydatid disease is high, can clearly show the location and signal characteristics of lesions, The higher the position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iagnosis, can be used as a supplementary mean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patic hydatid cyst.%目的:观察肝包虫病在磁共振(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下的表现,探讨磁共振对肝包虫病的诊断准确率。

浅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临床诊断价值

浅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临床诊断价值

浅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临床诊断价值发表时间:2017-06-12T14:33:38.64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6期作者:许世平[导读] 研究并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000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0例肝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所有肝癌患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测量患者的病变区域,以及正常的肝组织的扩散敏感系数值。

结果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后,所有患者的肝癌病灶都呈现为高信号,测量肝癌病灶的97个区域的扩散敏感系数值,结果显示为(0.10-1.13)×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肝脏的扩散敏感系数值。

结论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肝癌患者的肝癌病灶,具有检出率高的特点,在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值得各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肝癌;临床诊断;价值[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R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liver cancer.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the August 2011 - August 2013 in 50 cases of liver cancer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given to all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and lesion area were measured,and the diffusion sensitive line of normal liver group numerical fabric. The results of the dif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agnosis,all patients showed high signal lesions,numerical diffusion sensitive 97 area measurements of HCC lesions,the results showed(0.10-1.13)* 10-3mm2/s,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liver numerical diffusion sensitive system. Concl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has a high detection rate in the diagnosis of liver cancer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t is of great value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liver cancer,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in various hospitals.Key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liver cancer;clinical diagnosis;value;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不正确的生活习惯或吸烟喝酒过度导致许多人患上肝癌。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技术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技术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102• 临床研究 •2 结 果2.1 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性分析:胃镜活体检查的确诊、疑诊率、漏诊率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

见表1。

2.2 两种检测方式对患者病理及分化状况检测结果分析:患者实施胃镜活体检查对病理Borrmann 分型Ⅳ型及分化、分化不良诊断准确性与外科手术病理相比明显较低,P <0.05,见表2。

3 讨 论胃癌是我国首发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肿瘤,临床发生率及致死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也是当前全球性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高发恶性肿瘤[2]。

当前临床实践结果显示,早期胃癌患者实施有效治疗的生存期可达5年以上,因此临床需加强对患者的早期诊治,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方案,以改善患者治疗效果[3]。

外科手术病理检查是当前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其可有效了解患者疾病类型、病情分型及病理分化状况,但外科手术病理检查需在手术后进行,难以辅助患者治疗方案确定,对于部分病情较轻患者可能会造成患者不必要手术损伤[4]。

胃镜活体检查可在术前进行,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胃镜活体检查对于病理Borrmann 分型Ⅳ型及分化状况诊断效果不佳,分析其原因是采取胃镜辅助检查时视野较为限制,难以确定患者病灶实际类型,也影响到取材效果,进而易导致漏诊、疑诊出现,但实施胃镜活检时诊断准确性较高,可辅助医师制定患者治疗方案[5]。

综上所述,在胃癌诊断中的实施外科手术病理及胃镜活体检查均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临床可将胃镜活体检查及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结合,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1] 韩靖,黄小英,郭志云,等.胃镜活体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对比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4):455-457.[2] 赵红.对比胃癌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标本病理诊断的准确率[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2):73.[3] 梁廷红,陈守国,杨洋,等.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价值的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22-23.[4] 艾尼娃尔•巴巴依.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的价值对照[J].医药前沿2015,5(15):70-71.[5] 田园.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的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2):134-135.表2 两种检测方式对患者病理Borrmann 分型及分化状况检测准确性分析[n (%)]组别Borrmann 分型分化状况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分化分化不良外科手术病理41(100.0)25(100.0)29(100.0)15(100.0)68(100.0)42(100.0)胃镜活体检查41(100.0))25(100.0))28(96.6)9(60.0)*47(69.1)*30(71.4)*χ2-- 1.0187.50024.83514.000P--0.3130.0060.0000.000注:与外科手术病理相比*(P <0.05)表1 两种检测方式对胃癌的诊断结果分析[n (%)]组别确诊疑诊漏诊外科手术病理108(98.2)2(1.8)0(0.0)胃镜活体检查103(93.6)4(3.6)3(2.8)χ2 2.8960.685 3.042P0.0890.4080.081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技术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王洪洋(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 )技术在肝细胞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厚 3m 层 数 5 m, 6层 ,O 30~ 2 m, 阵 2 8 24 F V: 6 40m 矩 8 ×2。
1 3 MR影像分析 . 1 3 1 MR 平扫 : .. I 观测病变 的大小 、 形态 、 目及信 号特点 。 数 13 2 MR 动 脉增强检查 : . . I 观测 实性肝脏 占位性病 变的动脉 期、 门静脉期 、 平衡期 与延迟期 等不 同时相 的强化程 度。依据
1 1 一般 资料 .
收集 20 0 8年 9月 至 20 0 9年 1 我院均有 2月
MR 平扫 、 WI I D 及动态增强检查 的肝脏 占位性病变病 例 8 7例 , 其中男 4 9例 , 3 ; 女 8例 年龄 1 2岁 , 8~8 平均年龄 5 。8 2岁 7例 患者共发现 11个病灶 , 3 将其作为对象进 行研 究 , 病灶直径 1 2 .
l . m, 均 直径 3 9Cl 16c 平 . n。 所 有 患 者 均 用 G I N e15T超 导 磁 E SG A HD .
12 检 查 方 法 .
共振成像仪扫描 , 信号采集用 8通道体部 相控阵表面线 圈。患
者取 仰 卧位 , 上 肢上 举 位 于 线 圈外 , 常 规 MR 及 水 分 子 扩 双 行 I
肝囊肿 :1 呈低 信号或 高信号 ( TwI 复合性 肝囊 肿 ) T WI ,2 呈高
信号 , 动态增强扫描病 变于各期均 无强化 。( ) 2 肝脏海绵 状血
散加权成像 ( WI扫描 , D ) 确认 图像质量合格后 应用高压注射器
行 四 期 动态 增 强 扫 描 。 12 1 MR . . I平 扫 : 轴 扫 描 方 法 为 呼 吸 触 发 脂 肪 抑 制 的 横 F F E T WI屏 气 脂 肪 抑 制 的 S G 1 及 S G 1 双 回 R S 2 , P R T WI P R T WI 波 , 用 层 厚 6m 层 距 2mm 扫 描 2 采 m, 4层 ; 状 位 采 用 呼 吸 触 冠 发脂 肪抑 制 的 3 E S , 厚 5m 扫 描 2 DF A T层 m, 5层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的开题报告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的开题报告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肝脏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其中包括肝癌、肝脓肿、肝囊肿、肝结石等多种类型。

其中,肝癌是最为严重的一种,早期被发现的患者治愈率很高,但如果未及时治疗,会引起严重后果。

因此,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快速准确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疾病预后十分重要。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影像技术,可以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提供生物组织的生物物理指标信息。

在这种成像方法中,可以利用分子在组织内扩散的特定属性来获得信号强度。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成像快速,分辨率高,且能够提供三维成像,在肝癌的诊断中表现出很大的前景。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通过对肝癌、肝脓肿、肝囊肿等病变的扩散系数和信号强度进行分析,研究肝脏恶性病变的特征,建立一个肝癌的诊断模型,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选择100例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MRI扫描,利用DWI成像技术获取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扩散系数和信号强度,并对这些影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它们的特征。

本研究的方法包括:病例选取、数据收集、DWI定量分析、DWI图像对比分析、多因素分析建立诊断模型等。

利用SPSS软件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每一种疾病的扩散系数值和信号强度。

通过对比各种病变之间的差异,确定每种病变的特征,进而建立肝癌的诊断模型。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肝脏恶性病变的诊断方法,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其结果将成为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一个重要依据,对提高肝癌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五、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是建立一个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模型,能够在良恶性肝脏病变的诊断方面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通过利用该模型,可以在较早的时期诊断肝癌等恶性病变,并制定出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MRI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MRI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H1++ >)2* # 1*. >-C7*.1IB CB>@> )* @(- ?I)01IB (B.1@). CB>@ D7I0)*2 @(- )012)*2 7D I7>-+-1D 1??-1I1*C-; &1
>10- ?1@)-*@A (B.1@). CB>@ 7D >)*2+- C1F)@B )* I)2(@ (-?1@)C +7G- H)@( 7GF)7E> CB>@ H1++ 1*. )*@I1CB>@ C1+C)D)C1@)7*; CI7CB>@> H).->?I-1. )* @(-0; )*+,-. ’/ (1
检查的肝包虫患者 !< 例 ! 男 9! 例 " 女 99 例 &" 平均 年龄 =>8< !!>\#%&岁 ’ 9% 例临床表现为右上腹胀痛 "
9!85P0"!9 个伴有钙化 " 包虫囊肿破裂 A 个 " 其中 9
个破裂囊肿与肝内胆管相通 " 致肝内胆管弥漫分布 包虫小囊肿 ’= 例肝泡球蚴病中 " 全部为多发 "其中 9 例病灶与胆管相通并发胆道包虫感染 ’ ,?/ 术前诊
!
"
#
$
%
! ! ! ! 图 ! !"
&
为同一患者 ! 肝左叶多房型包 虫囊肿 ! 呈长 <9 长 <! 信 号 ! 可 见 囊 壁 的 " 双 壁 征 #! 囊 内 多 个 子 囊 形 成 玫 瑰 花 瓣 样 结 构$ 图 % !& 图 # !$ 为同一患者 ! 肝右叶单房型 包虫囊肿! 囊壁和囊内见明显钙化影$ 为同一患者 ! 肝右叶包虫囊肿破裂 与肝内胆管形成内瘘! 胆管内弥漫分布包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常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常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常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刘志兰;李晓娟;王巍;刘鹏飞【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07(018)007【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常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选取肝脏常见肿瘤88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8例,肝转移瘤15例,肝血管瘤33例,肝囊肿12例.行轴位扩散加权扫描,并拟合出ADC图,在ADC图上测出ADC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然后行动态增强全肝扫描,观察实性病变在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不同时相的强化程度.结果:肝囊肿和血管瘤ADC值均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转移瘤(P<0.01),根据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的表现将其分为富血供病灶和乏血供病灶.结论: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I对肝脏常见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总页数】4页(P488-490,508)【作者】刘志兰;李晓娟;王巍;刘鹏飞【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磁共振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磁共振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磁共振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磁共振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R445.2【相关文献】1.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值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J], 石凯;郭春锋2.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J], 尹桂亭;闫灵芝3.单排螺旋CT对肝脏几种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J], 王羡国4.单排螺旋CT对肝脏几种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J], 王羡国;5.肝脏炎性病变与肝脏乏血供肿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J], 李松;王琨;裴敏;陈方圆;朱明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扩散加权对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6-07-12T11:05:57.3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10期作者:黄瑞1 鲍海华2
[导读] 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未见明显强化,而边缘带逐渐强化,两者联合扫描对边缘带范围的确定及周围血管的侵犯评判更加精确。

黄瑞1 鲍海华2
(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西宁810001;
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影像中心;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肝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因其周围侵蚀性和远处转移的生长特性,及其恶性程度高的特性,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已广泛应用于肝泡型包虫病及其边缘带的研究并显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此种磁共振成像方法在肝泡型包虫病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关键词]肝泡型包虫病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肝泡型包虫病又称为肝泡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蚴绦虫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病变主要累及肝脏并周围侵犯,晚期可发生远处转移,此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的游牧地区,如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区[1]。

随着医疗设备的发展,磁共振成像已广泛应用于HAE的诊断中,尤其是DWI序列,能清楚的显示病灶边缘带的范围及边缘带的活性,而且能通过DWI序列图像及ADC值的定量分析对肝泡型包虫病的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1.肝泡型包虫病病理生理
肝泡型包虫病是由数量众多的小囊泡聚集而成,小囊泡的生发层向周围浸润,以外殖芽生方式突破肝组织转向邻近脏器如肝门、肾上腺及下腔静脉等;显微镜下肝泡型包虫病灶内无数囊泡群周围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以致形成泡型包虫结节;邻近包虫囊泡病灶周围的正常肝组织可发生大量肉芽肿样增生改变,使得囊泡周围正常肝组织受到压迫或变性;病灶向周围浸润需要血供,当病变区域血供差时,小囊泡失去活力,病灶生长受限,纤维化继续蜕变,钙盐沉着形成钙化。

当病灶生长较快时,其内部营养缺失,因此病灶内出现液化坏死;HAE自然生长和退变转归过程可归纳为周边浸润、钙化形成及中心液化坏死形成,是同一病变的不同生长及转归过程,可在同一病变内同时出现[2]。

2.DWI序列对肝泡型包虫病及其边缘带的诊断价值
MR扩散加权成像是一种能反映活体水分子随意运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反应组织微观的水分子运动,现已广泛用于体部肿瘤及肿瘤性疾病的辅助诊断中,主要能对病灶生物学活性进行评价[2]。

DWI技术有两个重要指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DWI图,二者分别在定量分析及形态学方面反映病灶内部的生物结构变化及病变部位,可以同时对病变进行功能判断与定性诊断;DWI信号与表观弥散系数呈负相关。

随着高场强MR扫描仪的临床应用明显提高了图像的信噪比(SNR),部分研究表明在b值800s/mm2时,DWI能更加真实反映HAE的水分子的扩散特性。

HAE病灶在DWI图上根据病灶的生长时期不同表现为稍高或明显高信号,ADC图为等或低信号,晚期的HAE在DWI图中病灶周边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圈,ADC图中呈低信号。

据文献报道[3], 边缘带的ADC值可反应并可定量评价早期病灶边缘带的活性, 当病灶内部出现钙化、液化坏死成分的干扰时,DWI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灶新近的空间结构和组织成分的变化。

有研究[5]对有液化坏死及无液化坏死的病灶边缘带分别进行ADC值的测定时发现,无液化坏死边缘带较有液化坏死边缘带的ADC值小,说明无液化坏死的病灶边缘区域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增生,并且与肝实质交界区的纤维化程度重,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而伴有液化坏死的病灶边缘区域水分子运动自由,邻近肝实质交界处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因此水分子运动更受限。

肝泡型包虫边缘带同恶性肿瘤一样在DWI上呈高信号,这是由于边缘带为肝泡型包虫生长的活跃区域,此区域纤维结蹄组织增生及炎细胞浸润,周围肝细胞脂肪变,原汇管区挤压变形,水分子运动明显受限。

DWI上边缘带呈高信号这种独特的影像学特征对肝泡型包虫病诊断具一定价值。

3.磁共振DWI序列结合动态增强对肝泡型包病诊断价值
由于磁共振具有无电离辐射的优点,所以在磁共振动态增强中可以持续动态的观察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HAE在动态增强扫描中表现为病灶内不强化的“乏血供”征象。

近些年来,任伟新等[4]报道HAE患者肝动脉造影动脉期可见病灶边缘呈环形强化,中央区无强化,间接门脉造影见门脉分支有受压推移改变。

动态增强扫描后处理可量化边缘带的强化率从而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孟莉等[5]研究20例肝泡性包虫病例中,有16例行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带部分于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肝泡型包虫边缘带强化率为
1.58±0.30~1.70±0.36,说明肝泡型包虫病的边缘带血供丰富。

肝泡型包虫病灶边缘带DWI序列上呈明显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未见明显强化,而边缘带逐渐强化,两者联合扫描对边缘带范围的确定及周围血管的侵犯评判更加精确。

参考文献:
[1]蒲鹏,王国俊,刘丽,等.脑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6):884-887.
[2]王静,任波,刘文亚,等.肝脏泡型包虫病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
志,2011,45(11),1036-1039.
[3]谢卫东, 王静, 刘文亚,等 .肝泡状棘球蚴病灶边缘移行带ADC值与纤维化面积相关性[J].中国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5):467-469.
[4]任伟新,肖湘生,肝泡状棘球蜘病门脉血供的实验研究[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7,4(2):142一147.
[5]孟莉,鲍海华,等.3.0T MRI扩散加权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肝泡型包虫病边缘带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31(9):1460-14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