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原理及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原理及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原理及应用磁共振成像简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利用磁性共振现象和无线电波信号,对人体进行成像的方法。

它可以非侵入性地获取人体内部的高清图像,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观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MRI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利用医学应用中的高强度磁场使得人体内的原子发生共振,从而捕捉并分析自发放射的放射线。

MRI分为多种类型,如结构成像、功能成像、弥散成像等,其中弥散成像应用较为广泛。

弥散成像的概念弥散成像是指通过测量水分子扩散运动的速率和方向,来还原影像图像结果的过程。

水分子扩散运动的速率和方向取决于组织状态。

弥散成像的原理弥散成像通过特定的扫描序列和强度梯度对水分子进行编码,并记录其在空间过程中的移动和扩散。

机体中的水分子扩散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扩散系数也不同,因此可以对组织状态进行区分。

弥散成像中,常用的成像模式是弥散加权成像模式,即通过改变弥散梯度在空间上的分布来实现加权,在成像中强调不同的结构。

弥散梯度的方向和强度变化对应不同结构的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应用弥散加权成像目前应用较广泛,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 脑部疾病诊断脑部中白、灰物质的分布在MRI影像中很难区分,通过弥散加权成像,利用水分子通过灰色及白色物质所具有的不同的弥散系数,可以区分出正常情况下的脑部组织结构。

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疾病诊断,如肿瘤、卒中等。

2. 脑干横纹束成像脑干横纹束是连接脑干和大脑皮层的一束神经纤维,不同于其他成像技术如CT,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更加明显地显示脑干横纹束的位置和走向。

3. 心脏疾病的检测和评估弥散成像可以对心肌疾病进行评估,包括心肌梗塞和心肌水肿等。

弥散加权成像可见心肌内部分区域中水分子扩散受限,炎性细胞浸润的损伤区域,提高早期发现病变的概率。

弥散加权成像是一种重要的MRI成像技术,利用细微水分子扩散的情况,帮助医生更清晰地了解身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情况。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一种以水分子在组织内部运动难易程度来反映组织形态与微环境的成像技术,其ADC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表观扩散系数)作为定量参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早期诊断率不高,一旦晚期则预后较差。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对于诊断胰腺癌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下面将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一、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值的基本原理DWI技术是通过观察组织内水分子的微环境变化,来反映组织的形态与结构。

在DWI 图像上,组织中的水分子受到约束时,信号呈现亮信号(高信号),而当水分子受到约束程度减小时,信号呈现暗信号(低信号)。

ADC值则是通过对DWI图像中不同b值的信号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的结果,其数值反映了水分子在组织内部的自由运动度,即水分子的扩散性。

ADC值越大,表示组织内水分子的自由度越高,反之则表示组织结构的变化或异常,因此ADC值对于反映组织的微环境与形态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诊断难度较大,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为晚期。

而DWI技术能够对组织的微结构变化进行敏感反映,ADC值可以反映组织水分子在微环境中的运动情况,因此对于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有很好的帮助。

研究发现,常规磁共振成像对于直径小于2cm的胰腺癌诊断准确率不高,而结合DWI成像及ADC值测定则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因此DWI及ADC值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 判断肿瘤侵袭深度对于胰腺癌的治疗方案选择与预后判断而言,肿瘤的侵袭深度是一个很重要的临床参数。

DWI技术及ADC值可以对于判断胰腺癌的侵袭深度与生长模式提供很好的帮助。

研究显示,ADC值与肿瘤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ADC值低则意味着肿瘤组织特性中间质纤维化程度较高,侵袭性增加,这对于评估肿瘤的侵袭深度及治疗策略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
优化技巧
针对乳腺组织的特殊性,采用一些优化技巧,如脂肪抑制技术、并行采 集技术等,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和分辨率。
03
乳腺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 像表现
乳腺癌磁共振表现概述
1
乳腺癌在磁共振成像(MRI)上通常表现为形态 不规则、边缘毛刺或分叶状的肿块。
2
T1加权像上,乳腺癌通常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 ,信号强度因肿瘤内部成分不同而异,可能呈高 、等或低信号。
病变检测
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等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早 期发现病变并评估其恶性程度。
序列选择与参数设置
01
序列选择
根据乳腺筛查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如平面回
波成像(EPI)、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S-SE-EPI)等。
02 03
参数设置
合理设置磁共振成像的参数,如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 激发角度、矩阵大小、层厚、层间距等,以获取高质量的弥散加权图像 。
04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乳 腺癌筛查中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分析
高敏感性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检测到微小的乳腺癌病变,尤其 是对于致密型乳腺组织,其敏感性高于传统的X线钼靶摄影 。
无放射性
与X线和CT等放射性检查相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不产生 电离辐射,对人体无放射性损伤,更适合用于乳腺癌的筛 查。
多方位成像
开展多中心研究
组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验证DWI在乳腺癌筛查、诊断及 治疗中的价值和效果,为临床推广提供更多证据支持。
关注新技术发展
关注磁共振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应用于乳腺 癌的诊疗实践中,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06
结论与总结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脂肪栓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脂肪栓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痫异 常率 高 , 很有 临床价 值 的检查 方法 。 是
作者简介 : 吕晓 萍 ( 9 9 ) 女 , 管检 验 师 , 事 临 床 检 验 研 1 5一 , 主 从
究。
参考文献 :
[] 远桂 , 1黄 吴声 伶 .临床 脑 电 图 学 [ . 安 : 西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 I M] 西 陕
者早期 加行 D MR 检 查 。 W— I DW I 备参 数 : I 备 为西 门 子 1 5 MR 设 MR 设 .T 超导 型磁 共 振 机 。急 诊 常规 先做 S 1 ( E T WI TR /
TE 一 5 0 9 ms 、 E T2 I( 5 / .O ) FS W TR/ TE 一 5 2 / 4 0
换术 后 , 例 为高 处 坠 落 伤致 多 发 骨 盆骨 折 。1 1 5例 病人 在骨 折手 术后 6 0h 平 均 1 ±0 2h , —2 ( 0 . ) 出现
像 。图像 的视 野数 据 (i d o iw F ) 为 2 0 f l f e (V) e v 4×
2 0mm , 4 8mm 层 厚 , 描 问 隔 2mm, 查 结 束 后 扫 检
脑 脂肪 栓塞 (ee rl a e oi C E)是创 crba ft mb l m, F s 伤 后 的严重 并发症 之 一 , 常发 生 于 长骨 骨 折 或关 节 成 型 术 后 。我 们 通 过 收 集 和 分 析 2 0 0 8年 3月 一 2 1 年 4月 中 国 医科 大 学 附 属 第 四 医 院神 经 外 科 01 收治 的 1 例 临 床 确诊 为 C E患 者 的 临床 资 料 , 8 F 为 证 实磁 共振 弥 散 加 权 成像 ( W— D MRI 在 C E早 期 ) F 诊 断 中应用 更有 优势 提供参 考 。

弥散加权成像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弥散加权成像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1 1 一 般 资料 :0 9年 1 . 20 O月 至 2 1 0 0年 3 在 山西 省 人 民 月 医 院 就诊 并 收 治 确 定 为 急 性 脑梗 死 的患 者 8 O例 , 中男 性 其 4 4例 , 性 3 女 6例 ; 龄 2 ~ 7 年 7 9岁 , 均 5 . 平 4 1岁 ; 高 血 压 有 病史 者 6 例 。 2
则 弥 散 像 异 常信 号 影 出 现 时 间较 晚 ; 血 栓 栓 塞 发 生 于 较 如 大 支供 血血 管 , 时侧 支 循 环 建 立 较 晚 或 不 完 善 , 散 像 异 同 弥
弥 散 方 向包 括 相 位 编 码 、 率 编 码 、 面选 择 3个 单 方 向 及 频 层
全方 向 。 三维 T OF法 MR 扫 描 序 列 为 F S D, R/ A, I P 3 T TE = 2 / . 9ms 扫 描 层 厚 0 7mr, 加 流 动 补偿 及 预 饱 和 带 , 0 3 5 , . n 附 扫描 范 围 下 起 颈 内 动脉 颅 内段 , 至胼 缘 动 脉 上 方 , 上 扫描 完
山 西 医药 杂 志 2 1 0 0年 9月 第 3 9卷 第 9期 上 半 月 S a x d J S p e e 0 0 Vo. 9 No 9t e Frt hni Me , e tmb r2 1 , 13 , . h i s
・8 5 ・ 1

研 究 生论 坛 ・
弥散 加权 成像 结 合磁 共振 血 管成 像诊 断急 性脑 梗死 的 临床 应用
D wI T w IT wI TI M 显 示 病 灶 范 围 基 本 一 致 。发 与 1 、2 、 R
病> 7 2h进 入 慢 性 期 后 , W I中 病 灶 信 号 下 降 , 且 在 不 D 并 同病 理 进 程 中表 现 为 不 同 信 号 , 如 混 杂 信 号 、假 性 正 常 例 “

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体检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体检的临床应用
中国药物与 临床 2 1 年 7 02 月第 1 卷第 7 C i s R m de &Ci c, l 2 1 ,d 1,o 2 期 h e e ei ne s li J y 02 . N . n s u V 2 7

91 7 ・
手术时间的选择 , 随着 C T在临床上 的广泛应用 , 发现脑 内血肿起病 1 h后仍可继续出血 , 但多数于 3 4h内停止 :  ̄ 出 血 3 i 0m n后邻近脑 组织 出现“ 海绵样 ” 改变 , 范围不 断扩 且 大 , 出现坏死 , 明继发性不可逆损 害多在 出血后 6 7 6h后 说 ~ h后产生 , 且后果较 出血本身更严重 …。 内血肿 向周围脑组 脑 织挤压 引起脑疝 , 从而导致 中枢性 的功能衰竭是该病致 死的
例, 子宫肌瘤 2例 , 左侧 阔韧带肌瘤 1 例。所有志愿 者和患者 均知情 同意 , 且选取对象均无 MR 检查禁忌证 。 I 1 病变诊断标 准 :原发肿瘤为组织学 或细胞学 检查 确诊。 . 2 转移灶 的诊断结合 明确 的恶性肿瘤病史 , 或穿刺活检组织学 证实 , 如无组织学 证据 , 临床 随访 3 6个 月局部病灶 有进展 -
11 一般资料 : . 收集我院 2 0 0 9年 9月至 2 1 年 1 01 月行 WB — D B 检查的健康志愿者 8 WI S 名和患者 4 , 6例 健康志愿者 中, 男性 5名 , 女性 3名 , 年龄 2~ 5 , 0 4 岁 平均年 龄 3 :6 2岁 4 例患
者 中男性 3 例 , 1 女性 l , 5例 年龄 3 ~ 7岁 , 77 平均年龄 5 岁 ; 1
引流术创伤小 , 能避 免和减轻并发症 的发生 , 降低死亡率 , 且 操 作简便 , 费用低 , 不失为基层 医院治疗脑 内血肿 良好 方法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8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经验交流 ・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 D WI ) 技术
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张 沁 买 买提 明
脑 梗塞 是 由于缺 血形 成 的 脑组 织坏 死 ,发病 6
高信号影 ; 2 2 例发病时间 2 — 6 h , T 2 WI 呈稍高信号 影, D WI 呈异常高信号 。单发梗死灶 2 7 例, 多发梗 死灶 9 例。 6 例 曾有脑梗 塞病史病人 , M R I 常规序列 只发现陈 旧性梗死灶 ,而 D WI 检查发现有新梗死
关于脑缺血时弥散受 限的确切生物物理学机
制仍不清楚 , 多数实验研究认为与细胞毒性水肿有 关翻 。各种原因引起 的脑 血流量下降均可使细胞缺
率一直很高。及时安全的溶栓治疗可以及早地恢复
脑血 流 , 改 善 区域 血 液 供应 , 缩 小 梗死 面 积 , 挽救 死
亡的脑组织及其功能。 尽管 目 前认为 D WI 上出现的
体征相符。1 1 例发病时间<2 h的和 3 例发病时间 2 ~ 6 h的在 T 1 WI 和T 2 WI 均为正 常 , D WI 像呈 稍
作者单位 : 8 4 4 0 0 0 新疆 喀什
缺 血瀑布理论为确实 的脑保护 打断反应链 导致治 疗 成功提供 了基本保证 ,这两个治疗环节相互相
下降至 2 0 m U ( 1 0 0 g / mi n ) 以下时 , 神 经 元 电活 动 衰
我院 2 0 1 3 年7 月~ 2 0 1 4 年 1 月期间超急性期 脑梗死病人 3 6 例 ,男性 2 l 例 ,女性 l 5 例 ;年龄
竭 ,出现 电衰竭 ,传导功能丧失 ;当下降至 1 5 m l / ( 1 0 0 g / m i n ) 以下时, 导致神经细胞膜离子泵衰竭( 膜 衰竭 ) , 细胞进入不可逆 损害 ; 当下降至 1 0 m l / ( 1 0 0 g / m i n ) 以下时 , 细胞 膜去极化 , 钙离子内流 , 细胞最 终进入死亡( 脑梗塞 ) ; 此即缺血阈理论。脑缺血半 暗带 ( i s c h a e m i c p e n u m b r a , I P ) 是指超急性脑缺血的 早期血流并未完全 中断 , 梗死灶 中心区周围存在一

弥散加权成像DWI-原理和临床应用

弥散加权成像DWI-原理和临床应用

善 弥
,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降低EPI因 子.如下
① 减少相位编码步数(这也是为什么DWI分辨率不高

的原因)

② 使用并行采集技术,如ASSET,减少相位编码步数. ③ 使用半扫描技术,Halfscan技术,可减少相位编码

采集.

二.采用脂肪抑制,防止化学位移伪

影.

三.减少磁化率伪影,适当匀场,增
b =γ2Gδ2 (△–δ/3 )
b值是反映附加梯度场性 质的参数(s/mm2)
有效TE越长,信噪比越差 但是对弥散运动越敏感。
B值大小与TE及SNR关系
弥 散 图 像 信 号 读出E 方P 式I
EPI为梯度回波的一种特殊形式,在频率编码上梯度连续 正反切产生一序列回波填充对应相位编码的K空间,是目 前最快成像方法(<100ms/图像),结合单次激发对运动 不敏感。

III. 致密的肿瘤细胞

常见病变如下:

① 急性脑梗死、脓肿、肿瘤、脱髓鞘病、表皮

样囊肿、肉芽肿、急性和亚急性晚期血肿及

克雅病。

② 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脑病变中,从受限变化至

不受限。
③ 淋巴瘤肿瘤细胞密集,且比其他肿瘤扩散受
限表现更加均一性。



b值越大,对弥散越敏感.

一.由于G值受限于物理因素,有最大 值的限制,所以提高b值可通过增大

弥散梯度场持续时间或两个梯度时 间间隔,这样带来后果是增加了TE,

降低了信噪比.

二.另一个重要参数是EPI因子,临床

大部分使用的DWI序列是单激发的 ,一次采集完成整个K空间填充.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巴瘤的强化部分在DWI上通常为高 信号
组织学检查可见细胞密度高,细胞外间 隙小,这些表现与DWI高信号相关。
T1WI
T1+C
DWI
淋巴瘤
病灶T1增强显示明显强化,DWI上也为高信号
T2FLARE
T1+C
ADC
淋巴瘤
病灶T1增强显示均匀强化,ADC图上显示弥散受限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Willis环的 :旋转从侧位片 (MIP)。 1, 椎动脉. 2, 颈内动脉. 3, 基底动脉。 4, 大脑前动脉. 5, 大脑中动脉.
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的鉴别
常规MR通常不能可靠地鉴别二者,均表现 为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改变
表皮样囊肿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 蛛网膜囊肿囊液的蛋白含量较多在DWI图像
上类似脑脊液,表现为低信号 表皮样囊肿切除后,在DWI图上低信号充满
脑脊液的囊腔与高信号的残留组织很容易区 别
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的鉴别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Willis环的 :旋转从侧位片 (MIP) 1, 颈内动脉. 2, 大脑前动脉. 3, 大脑后动脉. 4, 基底动脉。 5, 椎动脉.
关于Willis 环的 MRA : 旋转从正位片。 1, 颈内动脉. 2, 椎动脉. 3, 基底动脉。 4, 大脑中动脉.
关于Willis 环的 MRA : 旋转从正位片。 1, 颈内动脉. 2, 大脑中动脉. 3, 大脑前动脉. 4, 大脑后动脉. 5, 椎动
主要用于胸腹部大血管。
肺动脉成像
➢一次造影剂跟踪完成腹部血管的整体评价; ➢良好显示腹主动脉及分支不同时相影像。
优秀腹部血管3D影像清晰显示腹部血管及相互关系
❖ 病例:用于观察腹主动脉瘤各个期的显示。
CE-MRA在血管显示方面已堪与DSA相媲美;尽管迄 今为止DSA仍被认为是显示血管的金标准,但其技术复 杂、有创、费用昂贵等严重限制了其普遍应用。
轴面T1WI(A)和T2WI(B)显示双侧侧脑室周 围脑白质内,分布斑片、团块状异常信号灶,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箭头 示大 脑半 球内 多发 MS病 灶。
右箭 头示 脑内 MS斑 块, 左箭 头示 视神 经累 及。
影像表现
MS女性,48岁,出现四瘫、共济失调和眼球运动障碍。 T2WI示显著脑萎缩伴脑室周围信号强度增高和双侧下行 性皮质-脊髓信号增高。
分序列(如Fast-STIR,MRT)可探讨MS临床表 现。 ➢ 脊髓MRI可作为MS早期诊断的手段。 ➢ MRI弥散成像提示白质损害。 ➢ MRS用于MS鉴别诊断及分期。
左图T2WI脑脊液信号遮盖了MS斑块高信号,右图TURBOFLAIR序列显示清晰MS斑块。
蛛网膜囊肿
表皮样囊肿
脑胶质瘤、转移瘤囊变/坏死和脑 脓肿的鉴别
肿瘤生长迅速,病变中心缺血等引起坏死,坏死灶中 的细胞数量少,液体清亮,黏稠度低,在DWI像上表现 为低信号。
脓肿的脓液主要含有细菌、炎性细胞、黏蛋白、细 胞碎屑等,较高的黏稠度和大量的炎性细胞限制了水 分子的运动,因此DWI上呈高信号
T2WI
T1+c
坏死液化胶
质母细胞瘤
DWI
ADC
的DWI表现
坏死囊变脑转移瘤DWI表现
肿瘤中央DWI为低信号,平均ADC值为1.8×103mm2/s
脓腔DWI呈高信号,ADC平均值0.6010-3mm2/s
DWI信号逐渐减低,ADC平均值1.46×10-3 mm2/s
良、恶性脑膜瘤的鉴别
脑膜瘤在DWI上信号不定 多数良性脑膜瘤在DWI上为等信号,仅
脑缺血的弥散加权成像诊断
DWI高信号的缺血灶曾认为是不可恢 复性梗死灶,但并非全为不可恢复性, 其中部分可能为可恢复性的半影区。 溶栓治疗后,它的容积可能缩小,以至 消失。
脑缺血的弥散加权成像诊断
T2WI
DWI
ADC
PWI
溶栓 前
溶栓 后
脑缺血的弥散加权成像诊断
DW I
溶栓前
溶栓后3小时
溶栓后1周
DWI上高信号的病灶(1)
细胞毒性水肿
神经元/胶质细胞水肿
急性脑梗死 脑外伤 缺血缺氧性脑病
髓鞘水肿
MS急性期,中毒性脑病(CO中毒),

谢性脑病(ALD)
轴索水肿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Wallerian变性
细胞密度高、细胞外间隙小 淋巴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等
粘滞度高 脑脓肿 表皮样囊肿
结合中国知网多篇文献介绍:DSA为血管成像“金
标准”,CTA及MRA均为DSA的有益补充。CTA检查的
敏感性、特异性均达90%以上;MRA作为完全无创、无
辐射损伤检查方法,其敏感性、特异性略低于CTA,但
仍可以达到90%,不失为优良的筛查方法。
多发性硬化(Mutiple Sclerosis,简称 MS):较常见的脱髓鞘疾病,西方流行, 病因未明,一般认为可能与自身免疫反 应或病毒性感染等因素有关。具有病变 发生时间的多发性和病变空间的多灶性。
MS,女性,35岁。患右侧核性面神经麻痹和眩晕。 T2WI示邻近第四脑室右腹侧部分一小的高信号斑。
两例MS患者,箭头所指示为颈髓高信号病 灶。
影像表现
目前进展: ➢ 黑色T2(BT2):严重病例在丘脑、壳核、尾
状核出现异常铁沉积,呈T2低信号。 ➢ 成像序列的选择:以FLAIR及FSE序列为优。部
脑缺血的弥散加权成像诊断
DWI
5小时 超急性期
3天 急性期
7天 亚急性期
30天 慢性晚期
超急性期DWI高信号区的容积常在短期内增大,即急性期、亚急性 期DWI高信号区的容积常大于超急性期者,常与T2WI所显示的高信 号最终梗死灶相仿。
弥散加权成像的用途
确定是否存在超急性、急性脑梗死。 确定众多T2WI高信号灶中是否有超急性 或急性脑梗死。 推测脑梗死的原因(心源性栓塞或分水岭性 脑梗死)。 推测脑梗死的可恢复性。 PWI(+),DWI(-)提示为一过性脑缺血;但是, 一过性脑缺血DWI也可为阳性。
的13%(<20%)。
超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
DWI
820 819
708 623
813 818
ADC
2Hr
DWI
T2WI
20Hr
弥散加权成像的用途
确定是否存在超急性、急性脑梗死。 确定众多T2WI高信号灶中是否有超急性 或急性脑梗死。 推测脑梗死的原因(心源性栓塞或分水岭性 脑梗死)。 推测脑梗死的可恢复性。 PWI(+),DWI(-)提示为一过性脑缺血;但是, 一过性脑缺血DWI也可为阳性。
脑缺血的弥散加权成像诊断
T2WI
溶栓前
溶栓后3小时
溶栓后1周
影像科 临床 患者
及时、准确做出诊断
早期、积极治疗
脑梗塞后遗症、 并发症减少
DWI- 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DWI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的鉴 别
肿瘤坏死与脓肿的鉴别 脑膜瘤恶性程度的鉴别 淋巴瘤的诊断
ADC值升高 脑梗死亚急性期
血管源性水肿
亚急性或慢性病变
不同性质水肿在弥散图像上的差别
发病35分钟的脑卒中
发病3小时的脑卒中
发病7小时的脑卒中
脑缺血的弥散加权成像诊断
ADC
5小时 超急性期
3天 急性期
7天 亚急性期
30天 慢性晚期
急性期的ADC值常低于超急性期者,至亚急性期ADC值快速下降, 以后逐渐升高至正常(假正常化),然后至慢性期达高于正常水平;超 急性期ADC值降低区的容积常小于急性期者(半影区发展为梗死 核心)。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Willis环的 :旋转从侧位片 (MIP)。 1, 椎动脉. 2, 颈内动脉. 3, 基底动脉。 4, 大脑前动脉. 5, 大脑中动脉.
正 常
MRA对缺血性血管病变 的诊断
MRA技术的临床应用
无创性检出动脉瘤
脑外伤后3天,头 颅MR平扫描,并行 头颅MRA检查。
T2加权像
T1加权像
3D-TOF MRA
原理:利用顺磁性造影剂缩短血液T1值以形成血液 与邻近组织之间明显的对比度进而使血管结构得以清 晰显示;
与非造影剂增强MRA相比,CE-MRA可以更清晰地 反映血管腔的真实的解剖形态而较少受血流状态的影 响;
利用该技术所获得的血管影像勘与DSA相媲美,但 CE-MRA相对无创、可同时显示更多的血管结构;
超急性脑梗死
T2W I
FLAIR
MRA
DWI
众多T2W高信号均非超急性、急性脑梗 死。
急性脑梗死
T2WI
DWI
ADC
假弥散
T2W高信号病灶(红箭)为急性脑梗死 病灶
推测脑梗死的可恢复性
DWI可能有助于推测脑梗死的 可恢复性!? ADC值<正常20%以下时,提 示可能为可恢复性脑梗死或半 影区。
弥散图像
ADC图
脑缺血的弥散加权成像诊断
ADC值于起病后72-96小时快速下降,以后 逐渐升高至正常,然后达高于正常。 62-88%起病6小时内的DWI高信号灶的容 积短期内增大32-107%。
脑缺血的演变过程
急性病变
脑梗死急性期
细胞毒性水肿
ADC值降低 eADC图显示为高信号
Hale Waihona Puke ADC图显示为高信号超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
T2W
DWI
ADC
MRA
I
起病后2小时,开始静脉内溶栓
推测脑梗死的可恢复性
半影区 的ADC 值为正 常侧的 13%
820 819
708 623
813 818
梗死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