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绿色蝈蝈》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一上) (3)doc初中语文 (1)

合集下载

初一语文《绿色蝈蝈》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资料

初一语文《绿色蝈蝈》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资料

初一语文《绿色蝈蝈》课后练习及答案
《绿色蝈蝈》课后练习及答案
一、快速阅读课文,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1、这道题检查阅读效果,看看学生能否抓住文章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2、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

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

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3、“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
都接受”是拟人。

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二、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辨别这些声音,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
此题旨在鼓励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实现跨学科交流。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语文 18.《绿色蝈蝈》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语文 18.《绿色蝈蝈》同步练习

18.《绿色蝈蝈》同步练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狩.猎()喧嚣..()喑.哑()静谧.()篡.夺()更胜一筹.()2.本文作者法布尔是_______国著名_______学家。

3.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对蝈蝈声音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文6-10段短小精悍,一段一个意思,请分别加以概括。

初一上语文18绿色蝈蝈复习练习(带答案新人教版)

初一上语文18绿色蝈蝈复习练习(带答案新人教版)

初一上语文18绿色蝈蝈复习练习(带答案新人教版)初一上语文18绿色蝈蝈复习练习(带答案新人教版)狩猎()喧嚣()吮取()�O�@()静谧()篡夺()蝉喙()妒忌()更胜一筹() 2、本文作者法布尔是国著名学家。

3、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4、作者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呢?5、从对蝈蝈声音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请分别用三个四字短语,扩展下面的句子。

⑴校园是美丽的,这里、、。

⑵学生是可爱的,他们、、。

⑶老师是令人尊敬的,他们、、。

二、阅读理解(一)(1)蜘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中的蜘蛛目和盲蛛目动物的通称。

(2)全世界的蜘蛛有三万五千余种,常见的种类有圆蜘蛛、珠腹蛛、拉土蛛、蝇虎、壁线、漏斗网蛛等。

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拉丁美洲的捕鸟蜘蛛,它织的结实的网,能载得住重达300克的小鸟。

1945年在巴西采集到了只雌性袋蜘蛛,它的体长23.68厘米,重将近85克,外形好像一只大螃蟹,是至今世界上最重的蜘蛛。

拉丁美洲有一种常聚居在一起的蜘蛛,叫做“马略斯”,它结的网犹如一条大被单。

危地马拉北部有一种叫做“居中塔马利维”的蜘蛛,全身白色,能吐出非常坚韧的彩色蛛丝,织成的网五颜六色,十分好看,当地居民常用来当窗帘。

1935年在墨西哥捕到一只成年雌性袋蜘蛛,当时估计它的年龄为12岁,后来又在实验室养了16年,总年龄为28岁,称得上是长寿的蜘蛛。

(3)科学家曾把蜘蛛带到宇宙空间去,观察它在失重状态下能否织网,结果蜘蛛第一次失败了,但不久适当了失重状态,把网织成了。

(4)蜘蛛在织网时,首先要在两地之间架“天索”,固定在一定的地方,并在固定的丝上来回走几趟,使丝加粗。

然后形成不规则的框子为踏足线,在“天索”上设置对角线,再在对角线的中央织一个白点,这是将来网的中心。

以后往返于中心的圆周之间织许多呈现辐射状的半径线。

辐射线把圆圈分成等分的数目,每两根相邻的半径间的角度是约略相等的,接着用一根很细的丝从中心开始螺旋地盘成一个区域称为休息处,射线及休息处作好自圆心向外作第一螺旋线,然后自外向里织粘性强的第二螺旋线。

【精品】初中语文18-绿色蝈蝈练习word版

【精品】初中语文18-绿色蝈蝈练习word版

第十八课《绿色蝈蝈》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蝉的生活习性。

B能力目标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C德育目标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1.朗读法。

《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2.研讨点拨法。

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教具准备音频资料、录音机及小黑板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44课时)(一)、教学要点1、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要点。

2、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孩子时代,知了唱歌、蟋蟀鸣叫、蜘蛛织网、蚂蚁运食,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是我们天真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忙碌之中少了那份赏玩的心境。

19世纪的法国却有一位用毕生时间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他就是被称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法布尔,《昆虫记》就是他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的巨著,今天我们学习的《绿色蝈蝈》便是其中一篇。

(板书文题、作者)二、速读概括、感知文意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勾画并疏解生字词。

(1)给加粗的字注音。

喧嚣(xiāo),劫掠(jié),静谧(mì),酷爱(kù)吮取(shǔn),气氛(fēn)满载而归(zài)喑哑(yīn)(yǎ)(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最新-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8课《绿色蝈蝈》同步

最新-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8课《绿色蝈蝈》同步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8课《绿色蝈蝈》同步练习一. 基础知识:1. 给加粗的字注音。

喧嚣()劫掠()静谧()酷爱()吮取()气氛()满载而归()喑哑()()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hòu()猎 cuàn()夺 rǎo()乱更胜一chóu() gōu()火 zhōng()斯xī()sū()作响 wō jù()()3. 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或词语)。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②表面上很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常常成了绿色蝈蝈进攻的目标。

()③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

()④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

()4. 给下列各句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1)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________(探索、摸索、求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2)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了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________(奔、飞、驶)去。

(3)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________(挂、飘、悬)在飞船的上方。

(4)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________(观看、观测、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5.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构成名人对联。

(学有专长虚心求教独辟蹊径不倦求知潜心练习矢志求成一丝不苟)上联:孔夫子每事必问,下联:王羲之临池学书,6. 下边是某教学楼旁一个告示牌的内容,其用语强硬,故效果不佳。

请你根据“用语亲切诚恳,让人容易接受”的原则,修改告示牌的内容。

原句:此处严禁堆放垃圾,违者罚扫!改句:7. 从连贯的角度看,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我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

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它仅仅是个梦吗?A. 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B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C. 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D. 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8. 不超过六个字概括下文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同步练习内容预览:第十八课《绿色蝈蝈》(建议安排2课时)[学法导引]《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著名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作者先写“我”在观察昆虫,用蝉的休息引出本文的主人翁--蝈蝈;再描写户外听到的蝈蝈的叫声;最后写“我”对金属笼中的蝈蝈的观察,着重介绍蝈蝈的食性。

可采用限时阅读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课前可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法布尔的故事,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献身科学的决心。

本文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多处采用的拟人为主的修辞手法来抒发感情,可以反复朗读、品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和传神的语言。

课外阅读《昆虫记》,能够做到细心观察身边小生灵的活动,并细致地描写出它活动的全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典型例析]例题:课后查阅《辞海》或《生物学》课本,查找有关蝈蝈的条目,然后与本文比较,用简洁的话概括一下本文的笔法特点。

解析:本题意在通过对比,让大家感受法布尔生动活泼的方法。

同时,查找资料对比的过程也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参考答案:⑴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⑵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表达上尽量生动感人,如,“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这些语言都很传神。

⑶拟人手法的运用,像“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酷爱甜食”“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处在一起的”等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自然亲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富有文学笔法,增强了可读性。

[课时训练]训练一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3绿色蝈蝈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3绿色蝈蝈同步练习

23绿色蝈蝈1.走近作者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科普作家。

著有《昆虫记》,该书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鲁迅称其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2.主题解说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蝈蝈的外表以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重点突破作者主要是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的?提示:(1)运用了拟人手法,如“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酷爱甜食”“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等,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2)通过比较来写蝈蝈。

如拿蝉的叫声来与蝈蝈的叫声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与其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与其作比较等。

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4.难点攻克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并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以及这样写所产生的效果。

提示: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

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

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

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5.结构图解绿外形——漂亮色歌声——柔和蝈食性——杂食蝈相处——和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窸窣.( ) 静谧.( ) 篡.夺( ) 吮.取( )蝉喙.( ) 妒.忌( ) 喧嚣..( )( )gōu( )火 shòu( )猎低liè( ) jié( )掠贪lán( ) 和mù( ) yīn()哑悬shū()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校运动会上,我们班级的运动健儿更胜一筹....,在接力赛中一举夺魁。

B.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绿色蝈蝈》同步练习2(含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绿色蝈蝈》同步练习2(含试卷)

《绿色蝈蝈》同步练习[课内检测]1.下列加粗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狩猎(shòu)喧嚣(xiāo)吮吸(shŭn)角落(jiăo)B.螽斯(dōng)扰乱(răo)大颚(è)气氛(fèn)C.静谧(bì)屠夫(tú)低劣(liè)窸窣(sū)D.莴苣(wō)俘虏(lŭ)哀号(hào)蝉喙(huì)2.选出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静谧(安静)狩猎(打猎)B.窸窣(细小的磨擦声)喧嚣(喧哗)C.喑哑(缄默、不说话)撇开(丢开、抛弃)D.惊慌失措(安放、安排)和睦(和好、亲近)3.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贪婪踢蹬逃窜夜色苍茫B.劫掠大鄂和睦更胜一畴C.鼓膜莹火虫扰乱窃窃私语D.俘掳喑哑篡夺惊慌失措4.填空题。

《绿色蝈蝈》选自《_______》。

作者________(1823~1915)__________国著名____________家,代表作有《_________》。

5.简答。

(1)“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这句话中“麻烦”一词表现了什么?(2)“我独自一人”说明了什么?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

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了人。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那____(像是擂鼓的声响像是滑轮的响声像是拉锯的声响像是弹钢琴的音响),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①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

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②微弱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蝈蝈»同步练习绿色蝈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狩猎〔〕喧嚣〔〕喑哑〔〕宁静〔〕篡夺〔〕更胜一筹〔〕2.本文作者法布尔是国闻名学家。

3.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点?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要紧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4.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讲讲作者在什么情形下用什么称呼,如此写有什么成效。

5.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讲讲如此写的好处。

6.作者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呢?7.从对蝈蝈声音的描写中能够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8.课文6-10段短小精悍,一段一个意思,请分不加以概括。

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第九段:第十段:9.请分不用三个四字短语,扩展下面的句子。

⑴校园是漂亮的,那个地点、、。

⑵学生是可爱的,他们、、。

⑶老师是令人尊敬的,他们、、。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⑴蜘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中的蜘蛛目和盲蛛目动物的通称。

⑵全世界的蜘蛛有三万五千余种,常见的种类有圆蜘蛛、珠腹蛛、拉土蛛、蝇虎、壁线、漏斗网蛛等。

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拉丁美洲的捕鸟蜘蛛,它织的结实的网,能载得住重达300克的小鸟。

1945年在巴西采集到了只雌性袋蜘蛛,它的体长23.68厘米,重将近85克,外形看起来一只大螃蟹,是至今世界上最重的蜘蛛。

拉丁美洲有一种常聚居在一起的蜘蛛,叫做〝马略斯〞,它结的网犹如一条大被单。

危地马拉北部有一种叫做〝居中塔马利维〞的蜘蛛,全身白色,能吐出专门坚强的彩色蛛丝,织成的网五光十色,十分好看,当地居民常用来当窗帘。

1935年在墨西哥捕到一只成年雌性袋蜘蛛,当时估量它的年龄为12岁,后来又在实验室养了16年,总年龄为28岁,称得上是长寿的蜘蛛。

⑶科学家曾把蜘蛛带到宇宙空间去,观看它在失重状态下能否织网,结果蜘蛛第一次失败了,但不久适当了失重状态,把网织成了。

⑷蜘蛛在织网时,第一要在两地之间架〝天索〞,固定在一定的地点,并在固定的丝上来回走几趟,使丝加粗。

然后形成不规那么的框子为踏足线,在〝天索〞上设置对角线,再在对角线的中央织一个白点,这是今后网的中心。

以后往返于中心的圆周之间织许多出现辐射状的半径线。

辐射线把圆圈分成等分的数目,每两根相邻的半径间的角度是约略相等的,接着用一根专门细的丝从中心开始螺旋地盘成一个区域称为休息处,射线及休息处作好自圆心向外作第一螺旋线,然后自外向里织粘性强的第二螺旋线。

织好第二螺旋线后,将第一螺旋线及其部分射线吃掉,并连续自外向里作螺旋线。

愈近中心,每圈间的距离也愈密,直至不可辨认的地步。

这正符合数学上的对数螺线的情形。

蜘蛛的确不愧为是〝数学家〞〝织网家〞。

⑸蜘蛛在国内外常作药物治病。

⑹在光学仪器上,采纳专门细的蜘蛛丝作义丝之用。

⑺在仿生学上人们正在研究蜘蛛的〝液压腿〞,并据此研制了一种〝步行机〞蜘蛛几乎是个〝瞎子〞,但一旦昆虫触动蛛网,它依靠腿上极灵敏的振动传感器,就能赶忙扑过去捉住食物。

科学工作者将蜘蛛的腿进行解剖,发觉腿里没有肌几乎。

蜘蛛的这项本领,是依靠腿里的一种不平常的液体来实现的。

当腿中充满〝血液〞时,原先的软腿就会变硬,腿就变成了一种专门的液压传动机构,蜘蛛就能快速行动和跳跃。

因此人们仿照蜘蛛的〝液压腿〞,研制了一种〝步委机〞,以期能为瘫痪病人服务。

人们还试图用蜘蛛中血压自动调剂的原理,查找自动调剂人体血压的方法,治疗高、低血压病。

10.本文的讲明顺序是〔〕A.时刻顺序B.逻辑顺序C.空间顺序D.程序顺序11.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选项是〔〕A.⑴⑵/⑶⑷/⑸⑹⑺B.⑴⑵/⑶⑷⑸/⑹⑺C.⑴⑵⑶⑷/⑸⑹⑺D.⑴/⑵⑶⑷⑸⑹/⑺12.〝蜘蛛织网技能之高妙,使人惊奇,在任何环境里都能进行。

〞这一句是从文中某段首提出来的,你认为应放在第几段的开头?13.认真阅读,谈谈第二段内容安排上的详略特点。

14.第四段中连接〝蜘蛛织网〞先后顺序的一组词是。

15.阅读第四段回答,蜘蛛不愧为〝数学家〞的缘故是什么?16.选文要紧运用了哪些讲明方法?17.阐述人们研制〝步行机〞是仿照蜘蛛〝液压腿〞的什么本领〔用原文句回答〕?〔二〕苍蝇是〝逐臭之夫〞,几是污秽骚臭难闻之地,都可见到它的身影,人们见之格外厌恶,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人人喊打的苍蝇却为人类做出了不小的奉献。

苍蝇的科学奉献。

我们明白,苍蝇无鼻子,然而它的嗅觉却十分灵敏,原先,在苍蝇头部有一对触角确实是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连,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假设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赶忙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大脑,大脑那么依照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不同神经电脉冲,区不出不同气味的物质。

科学家们依照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特点和结构,仿制出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触头〞不是金属,而中活的苍蝇,即把十分纤细的微电极接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讯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旦发觉气味物质的讯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分析仪,被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中,用来分析其中的气体成分;也可用于测量潜水艇与矿井里的有毒气体;还可用于改进运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气体色象分析仪等。

苍蝇的导航本领是专门高超的,它的手面有一对楫翅,是天然导航仪。

苍蝇飞行时,楫翅以每秒330次的频率不停地振动,使苍蝇保持航向,一旦苍蝇的虫体倾斜,俯仰可偏离航向,楫翅振动平面的变化便被它基部的感受器所感受,并向脑子报告,通过分析后,脑就命令有关的肌肉把偏离的航向纠正过来。

依照苍蝇楫翅的导航原理,科学家们仿制成功了一种振动陀螺仪,它的要紧部件像只音叉,是通过一个中柱固定在基座上的,装在音叉四周的电磁铁,使音叉产生固定振幅和频率的振动,当飞机、舰船与火箭偏离正确航向时,音叉基座和中柱就发生旋转,中柱上的弹性杆就会将这一振动转变成一定的电信号,传给转向舵,因此航向便被纠正过来了。

苍蝇还生长着一对结构奇特的比脑袋还大的蜂窝状的眼睛——复眼。

科学家依照复眼的结构已研制出一种〝蝇眼相机〞,它的镜头是由1329块小透镜粘合而成的,一次右拍照1329张相同的照片,其辨论率高达每厘米4000多条线。

由复眼的结构还研制出了光学测速仪,能够测量转动物体的速度。

苍蝇是人类的美味佳肴。

苍蝇身上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

其中蛋白质占有40%左右,脂肪占10-15%。

而苍蝇的幼虫——蝇蛆的蛋白质含量那么更高,还含有钙、镁、磷等微量元素。

在提取蛋白质过程中还可开发高级食品,生产过程中同时可得到抗菌素、凝集素等。

因此在科学日益进展的今天,只要我们善于发觉,善于探究,就连〝四害〞之一的苍蝇也可成为人类宝贵的资源。

18.下面一段文字是从上文中摘出来的,请讲讲它应安插在什么地点?而且苍蝇繁育能力在昆虫世界位居第一,一对苍蝇四个月可生育2660亿个蝇蛆,可积存纯蛋白质600吨以上,生产潜力大,周期短,是迄今用其他方法生产动物蛋白质无法相比的。

19.上面的一段文字由于表述不清,容易造成错讹,请谈谈这种错误是如何样造成的?20.这篇讲明文恰当的文题是〔〕A.有用的苍蝇B.苍蝇的奉献C.变害为宝D.要善于发觉21.文中〝置之于死地而生快〞的正确意思是〔〕A.把它放在死了的地点便专门快离开。

B.把它和死蝇放在一块就感到专门欢乐。

C.把它打死后便觉得专门愉快。

D.把它弄死了就专门快地逃走。

22.这篇文章的结构是〔〕A.总——分B.总——分——总C.分——总D.分——总——分23.这篇文章的层次划分是〔〕A.⑴⑵/⑶⑷⑸/⑹B.⑴⑵⑶/⑷⑸/⑹C.⑴/⑵⑶⑷/⑸/⑹D.⑴/⑵⑶⑷⑸/⑹24.本文第四段运用的要紧讲明方法是〔〕A.下定义、列数字B.打比方、作诠释C.作诠释、下定义D.打比方、列数字25.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受到什么启发?«绿色蝈蝈»答案1.略2.法;昆虫3.外表特点,〝这种昆虫专门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巧如纱。

〞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要紧写的是食物习性。

4.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

5.〝窃窃自语〞〝津津有味〞〝热爱甜食〞〝毫不犹疑地都同意〞是拟人。

如此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6.作者用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

7.这些描述都表现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8.略9.如:绿树成荫,每花似锦,教室明亮;学习刻苦,天真爽朗,尊敬师长;和气可亲,知识渊博,教学严谨。

10.B11.A12.第三段13.只用一句话简略介绍了一样蜘蛛的种类,接着详细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和最重的、结网最大的和最美的、寿命最长的五种蜘蛛。

14.第一、然后、接着、然后、直至15.织网符合数学上对数螺线的情形。

16.举例子、列数字、分类不、引用等。

17.蜘蛛的这项本领,是依靠腿里一种不平常的液体来实现的。

当腿中充满〝血液〞时,原先的软腿就会变硬,腿就变成了一种专门的液压传动机构,蜘蛛就能快速行动和跳跃。

18.放在第五自然段〝……微量元素。

/在提取蛋白质过程中……〞两句之间。

19.从句子结构看,在〝一对苍蝇〞后,有两个动宾短语:可生育2660亿个蝇蛆、可积存纯蛋白质600吨,两个短语共一个主语,而〝一对苍蝇〞和〝纯蛋白质600吨〞是什么关系未交代清晰,因之造成讹传。

20.B21.C22.B23.C24.D25.略。

只要成理成文即可。

第18课《绿色蝈蝈》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一上)(3)doc初中语文(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