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关羽死前说了一句话,成为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动因之一

合集下载

夷陵之战 阅读理解

夷陵之战 阅读理解

夷陵之战阅读理解
摘要:
1.夷陵之战背景
2.夷陵之战过程
3.夷陵之战影响
正文:
夷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21 年,是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此战的背景源于蜀汉建立后,刘备为了收复荆州,统一南方,而发动的一场战争。

夷陵之战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前期的战略部署,刘备在益州建立蜀汉后,为了统一南方,开始积极备战。

他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自己亲征荆州,希望通过战争收复失地。

其次是战争的正式开始,刘备率领大军攻打东吴,而东吴则以陆逊为主帅,积极备战。

最后是战争的高潮,双方在夷陵展开激战,最终蜀汉大败,刘备被迫退回蜀地。

夷陵之战的影响深远。

首先,此战使得蜀汉的国力大损,刘备也因此病逝。

其次,此战也使得东吴的国力受到重创,陆逊因此被罢免。

最后,此战改变了三国时期的战略格局,蜀汉从此开始衰落,而东吴也因此陷入了内乱。

《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第1课《曹操献刀》同步练习 Word版含解析

《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第1课《曹操献刀》同步练习 Word版含解析

《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第1课《曹操献刀》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没有意思硬要说,那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B.每到这些学校采访,记者都会情不自禁地在心里默默地说:辛苦了!社会力量办学战线上的校长们、老师们。

C.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

D.我乘坐上海——重庆特快,回到我那书斋(自号《苦乐斋》),已是半夜了。

[答案]C[解析]A第二个分号应改用冒号,表示分总关系;B冒号后为倒装句,感叹号应置于句末,“辛苦了”后应用逗号;D书名号应改用引号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霑衿.被衾.矜.持怀瑾.握瑜襟.怀坦白B.斋叟.消瘦.禁受.精神抖擞.抱残守.缺C.孺.子儒.雅濡.湿含辛茹.苦繁文缛.节D.鹧鸪.姑.且辜.负鳏寡孤.独呱呱..坠地[答案]D[解析]A项读音为jīn/qīn/jīn/jǐn/jīn;B项读音为sǒu/shòu/shòu/shǒu;C项为rú/rú/rú/rú/rù;D项为gū。

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涉及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

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其中多音字可以通过记少不记多、区别口语和书面语或区别词性、词义,方言区考生还要注意普通话与方言的读音差异(含声调)。

3.下列有关《红楼梦》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元春送来一个灯谜,大家猜了写在纸上,又各作一首送进宫去。

第二天太监传话说只二小姐和三爷猜得不对。

贾母也组织大家猜谜,贾政见屏风上大家所作之谜皆是不详之物,心内愈思愈闷,只有宝钗一首让他略觉心宽。

B.宝玉到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在午睡,金钏儿在给她捶腿,宝玉便和金钏儿逗乐调情。

六年级作文:话说三国—(夷陵之战)_650字

六年级作文:话说三国—(夷陵之战)_650字

话说三国—(夷陵之战)_650字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诸侯自相残杀,曹操官渡之战踏平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使汉献帝被迫封他为魏王;孙权自封周瑜为大都督,势力逐渐强大;刘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新野之战中重整旗鼓。

再后来,曹操出兵八三十万,被誉为“雄兵百万”。

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使孙刘俩家共灭曹贼。

苦肉计中,曹操得意忘形,使得出现赤壁之战,巩固了三国鼎立!用简洁语言表现三国鼎力形成过程,气势豪迈。

庞统在落凤坡死后,关羽镇守荆州:水淹七军,刮骨疗毒。

曹操用计使刘孙两家化友为敌。

关羽的忠义使得自己被孙权送上了断头台,(年仅五十四岁)。

话说刘备在汉中封为汉中王得知此消息立马昏去。

曹操因顾念关羽在洛阳病故(年仅六十六岁)。

曹丕篡位,改国号为魏。

此时,刘备也登机,改国号为蜀。

张飞得知关羽死后,整顿兵马,发誓为关羽报仇雪恨。

但因他性情暴躁,被范疆,张达割下脑袋后投奔孙权。

刘备得知,气血吐出,率兵七十万讨伐孙权。

文武百官也曾劝过先灭魏后灭吴,但刘备无心倾听。

关兴张苞因想为父报仇,被封为前锋。

一场血战即将展开!“登机”,应为“登基”。

交待夷陵之战产生的历史背景。

话说刘备进军东吴,无人能敌,但黄忠忠以为国,被毒箭射中背部,因箭太深,无治而去矣。

自此五虎上将损失三人。

东吴投奔刘备的大臣也都被杀头了。

孙权因担心,将范疆张达杀死把首级献与了刘备,但刘备未能消气执意将孙权五马分尸。

孙权在危机之中,选陆逊为大都督。

但陆逊坚守城池,不应出战。

(违令者斩)。

终有一日,刘备打到虓亭时,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地上,刘备担心将士扛不住,准备安营扎寨。

廖化因不放心,将阵图送与成都的诸葛亮。

诸葛亮担心敌人用火攻,让赵云前往前线。

不出诸葛亮所料,陆逊用火攻,将刘备等人围住,赵云刚好抵达,吓得陆逊逃回城池。

最全的三国演义简答题06021

最全的三国演义简答题06021

最全的三国演义简答题.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次战役。

答:①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

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

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

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②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

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

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

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

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

曹操大败北还。

③彝陵之战刘备为替关羽复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

孙权起用青年将领陆逊,赴猇亭前线指挥作战。

陆逊力排众议,决定坚守,避免交战。

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戒备松懈。

陆逊及时抓住战机,下令采用火攻,烧尽蜀军40多座军营。

蜀军全线崩溃。

刘备逃回白帝城。

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④水淹七军公元21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

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

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

⑤汉中争夺战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

张飞打败张邰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半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

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军令,借故斩杀杨修,不久退兵。

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

答:①刮骨疗毒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

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毒药,病才能根除。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

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

左右掩面失色。

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

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

关公大笑而起。

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②煮酒论英雄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煮青梅喝酒。

夷陵之战解读

夷陵之战解读

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又被称为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一起被称为“三国三大战役”。

历史背景吴蜀联盟破裂: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荆州部分地区,实力逐渐壮大,孙权认为刘备应归还荆州,双方因此产生矛盾。

关羽拒绝归还荆州南部三郡,虽经鲁肃、诸葛瑾周旋,双方暂时以湘水为界划分荆州,但对荆州的争夺并未平息。

关羽失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出兵北上攻打曹魏的襄阳、樊城,曹操联合孙权对抗蜀汉,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最终被擒杀,荆州落入孙权手中,这成为蜀汉发动夷陵之战的直接导火索。

三国鼎立形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篡汉建魏。

次年,刘备在益州称帝,建立蜀汉。

孙权称吴王,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复仇,决定进攻东吴。

战争经过蜀汉出兵: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亲自率领四万多军队向东进军荆州,武陵蛮夷也出征万人与刘备共同出征,蜀汉军力约达五万余人。

初期进攻:刘备遣将军吴班、冯习攻破吴军占领的巫县,继而进军秭归,武陵蛮夷也遣使请兵助战,增援蜀军一万余人。

相持阶段:章武二年(222年)三月至六月,刘备大军与陆逊所率军部进入相持阶段。

期间刘备策反武陵郡地区,当地五溪蛮夷等部落造反,首领沙摩柯率万人北上与刘备汇合,但陆逊坚守阵地,不与刘备正面对战,使蜀汉军队士气逐渐磨灭。

孙吴反攻:章武二年闰六月至八月,吴军发起反攻。

刘备因天气炎热,令水军舍船转移到陆上,并在深山密林中驻扎军营,兵力分散。

陆逊抓住时机,用火攻破蜀军四十余营,斩蜀将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杜路、刘宁等投降。

战争结果蜀汉惨败:夷陵之战以孙吴的彻底胜利告终,刘备率残兵败将退回鱼复县,后撤回巫县。

蜀军元气大伤,军力涣散。

刘备托孤:蜀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死前托孤诸葛亮,将国事托付给诸葛亮。

三国格局稳固:夷陵之战后,蜀汉军事实力大幅度减弱,失去重要的物资供应基地荆州,从此被限制在三峡地区之内。

临崩托孤典故

临崩托孤典故

临崩托孤典故
公元219年,趁关羽率领荆州军北伐襄樊、后方空虚之际,东吴孙权命令吕蒙、陆逊率军偷袭荆州,荆州守军势单力孤,无奈投降,不久,关羽在回撤途中战死。

北伐基地荆州失守,好兄弟关羽败死,成了刘备心中的剧痛!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正式建立蜀汉政权,改元章武,刘备就是蜀汉昭烈帝,同时,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公元222年,为了给生死兄弟关羽报仇雪恨,为了夺回荆州,重新振作起荆州人心和北伐壮志,刘备率军东征荆州。

不料在夷陵,刘备军被东吴名将陆逊通过火攻击败,几乎全军覆没。

随后,刘备败撤至鱼复,改地名为永安,并收拢败兵、振奋士气、抵御东吴的可能进攻。

不久,在曹魏的大举攻吴下,孙权遣使郑泉向刘备握手言和,至此,新生的蜀汉貌似外患已解。

然而,在边患暂无后,夷陵大败导致的心情郁结、羞愤悲痛,却彻底击垮了年老体衰的刘备。

公元223年二月,刘备病危,临终召诸葛亮携幼子来永安,正式向诸葛亮托付军国大事,并把儿子托孤给诸葛亮。

浅谈夷陵之战爆发的成因

浅谈夷陵之战爆发的成因

标题一:浅谈三国著名战役“夷陵之战”爆发的成因标题二:“夷陵之战”是否应该发生?是否必然发生?导语:公元221年,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起大规模战争,最终在夷陵一带(今湖北宜都)东吴大破蜀汉。

这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史称“夷陵之战”(或猇亭之战)。

这一战刘备元气大伤、蜀汉实力大损,对其后的灭亡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那么不禁要问,在历史的长河里,夷陵之战是否应该发生?是否必然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图1 夷陵之战示意图一、军事实力。

时至夷陵之战前昔,三分天下,曹魏早已灭袁术、吕布、袁绍、马腾,坐拥西凉、长安、汝南、冀州、幽州等地,尽收黄河流域以及长江以北部分区域,属于当时实力最为强劲、幅员最为辽阔的一方。

但曹魏历经赤壁、汉中等战役失利,民力军力皆已疲敝,全国的战略重心侧重于屯田,此时魏国希望的是蜀吴两国互相制约,而自己断然不会出兵。

反观西蜀,刘备入川灭刘璋、张鲁,收取益州和汉中实力大增,军事和国力都处于上升期。

再看东吴,孙权雄踞江东富饶之地,北据曹魏有长江天堑又得赤壁大胜,又破关羽收荆州占尽地利。

此时东吴和西蜀的军事实力正值锋芒,军事摩擦发生概率极大。

二、出师理由。

(1)对于蜀国,刘备是汉氏宗亲,对割据一方的江东孙权出兵,名正言顺。

同时荆州的丢失和关羽的战亡,更是对江东这个曾经的盟友怀恨在心,怀着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灭东吴和曹魏早已成为他心中的目标。

还有一个方面,刘焉、刘璋父子经营西川多年,现在易主归刘备所有,臣子人民多有不服,刘备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安抚蜀中臣民。

而且原先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将领都已年迈,新一代的将领没有历经较大战役需要磨练。

从这次参战的蜀将有:冯习、张南、黄权、沙摩柯等,基本都是新一代将领与原来刘璋旧部,所以这次更像是主公带领的一场练兵。

图2 公元222年局势图(2)对于东吴,在赤壁战胜魏国、荆州灭关羽,壮大了孙权的实力和信心,对他来说出兵攻魏国难度太大,长江天堑对江南东吴是一个天然屏障,反之对江北曹魏也未尝不是,而且合肥之战中魏将张辽让江东吃尽苦头。

2019中考语文名著导读二《三国演义》素材

2019中考语文名著导读二《三国演义》素材

二《三国演义》导读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小说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主要人物(一)刘备1、“仁”的代表——刘备形象:面如冠玉,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狡诈、有心计的人,是“圣君”的代表。

情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占领荆州夺取汉中建立西蜀夷陵之战白帝托孤2.精彩片段★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

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

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赚城斩车胄)“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请简述这个故事。

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

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简析“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情节中曹操刘备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羽死前说了一句话,成为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动因之一
他,是三国最明亮的一颗将星,但同时,也是三国最具争议的一颗将星。

有人说他活着是刘备的支柱,他死后是刘备的噩梦。

也有人说,他死前创造了一个小神话,死后创造了一个大神话。

有人认为他是令人敬仰的武圣,但也有认为他不过是个自大狂而已。

那么他,关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在他人生最后的一年,他的优点和缺点都集中凸显了出来,优点是那么耀眼,缺点是那么醒目。

但就如同曹操说的,他就是他。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关羽在最后一年具体都干了些什么,展示了自己的哪些有点和缺点。

首先我们看一下关羽在刘备集团的重要性,刘备集团的组建和起家非常不容易。

刘备最开始起事,身边最得力的人物也就两个,就是关羽和张飞,而这两人中,关羽又略重于张飞。

比如刘备若分兵作战,关羽必单独领兵。

当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关羽的能力,他不仅个人勇武过人,而且具有统兵作战的指挥能力。

除此之外,关羽跟随刘备的时间非常长,从公元184年的涿郡起事,直到公元219年左右身死临沮,中间长达35年左右。

其实搁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两个人的友谊能够持续35年,退一步讲,能够持续20年以上,那就绝对是铁得不行的哥们儿了。

所以,刘备和关羽、张飞他们之间的感情除了共同的事业之外,还有被时间积攒下来的无法击溃的感情。

而这种深厚的感情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绝对的信任。

所以在刘备离开荆州去益州的时候,他当时帐下文臣有诸葛亮、庞统等,武将有张飞、赵云、关羽等,但刘备在众人之中却选择了关羽作为镇守荆州的主帅。

抛开能力的问题,这就是刘备对关羽的信任。

而这种信任,可以说是无底线的信任,可以说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托给对方的信任。

要知道当时的荆州对于刘备而言,那就是奋斗了大半辈子获得的立身之本,在没有谋取新的地盘之前,这就是命根子,得之是事业的根基,失去就是一败涂地什么都没有了。

由此可见关羽在刘备集团的地位绝对是排在第一的,其实也就是在刘备心目中排在第一的。

其次我们来一下关羽镇守荆州的情况,既然刘备信任关羽,留下关羽镇守荆州,那么关羽的表现如何。

从公元211年刘备带兵入益州到公元219年关羽丢荆州,这中间大概有8年左右的时间,荆州的军政事务都是由关羽主要主持的。

镇守荆州初期,关羽最开始的职务是襄阳太守、荡寇将军,但当时襄阳并不在刘备集团的控制之内,而襄阳是在曹操的控制之内,驻守襄阳的将军是乐进。

而刘备集团实际只有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四郡,加上后来从孙权那里借来的南郡,共五郡之地。

但是南郡经过曹操方面和东吴方面的连战争夺,已经破败不堪,所以关羽在接管之后,干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重新带人整修了江陵城。

一是安顿了城中的居民,二是加强了城池的防御能力。

这都是关羽的政绩能力的表现。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荆州被分为魏蜀吴三家的鼎足之地,也就是说荆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三方任何一方失去这个地理优势,将失去争霸三国的优势条件。

所以三方都派遣出了自己最得力的将帅作为荆州前线的总指挥,曹操方面派出的是曹仁,曹仁能守善攻,是一员非常强悍的将帅,东吴方面则先后是周瑜、鲁肃、吕蒙等人,这些也都是东吴方面首屈一指的人物。

而关羽能够独守一方,威震两方,与其抗衡多年,如果他没有能力,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也正是因为关羽能够稳定后方的局势,把后院看得很好,所以刘备在前方的开拓才能不断取得胜利。

由此可见,关羽在荆州长达8年的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

最后我们看一下关羽丢失荆州的原因以及他的死亡。

公元219年的7月,刘备在汉中称汉中王,关羽被封为前将军,就是刘备集团的最高武官。

不久之后,关羽就带领荆州的精锐兵马开始进攻樊城。

那么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原因是,当时孙权带兵在攻打合肥,而曹魏的主力部队都驻守在淮南,宛城侯音反叛,樊城曹仁带兵前去平叛。

而曹操又在汉中新败。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关羽此时出兵樊城,都是一个机会。

所以说,作为一个将帅来讲,关羽有此眼光,还是不错的。

但是樊城之战的转折点在于水淹七军,招降于禁,斩杀庞德,这件事干得太漂亮,借助天时,取得胜利,虽然这一战造就了关羽本人的“威震华夏”,但是却让两个人头疼,其一是曹操,曹操向来老谋深算,认为关羽此时锋芒正强,打算迁都,等关羽兵锋稍弱,再对付。

其二是东吴的孙权,关羽在樊城的成功对于孙权来说不是好消息,简直就是一个噩耗,为何?因为关羽打破了荆州稳定的三足鼎立模式,三足鼎立有什么好处,就是三方都能互相制衡。

但此时关羽若取得樊城,那么刘备集团就会占领荆州上游的所有地盘,而荆州的势力就变成了刘备集团和东吴集团,刘备方面又占据上游,面积又广,对于东吴来说就是压倒性的优势。

所以这是孙权最不喜欢的结果。

于是,孙权也开始行动了。

他秘密干了两件事,第一是接受曹操的联盟橄榄枝,暗中抛弃了刘备这个盟友;第二是调兵遣将,派遣吕蒙、陆逊等开始谋取荆州。

但是荆州关羽控制的五郡,并非容易攻取之地,所以东吴方面也是做足了功课。

一开始,关羽并不是调走了荆州所有的兵马去攻打樊城,对于关羽来说,他本身还是防备着东吴的,所以留有守城的兵马,但是很遗憾,在樊城就要攻下的时候,也就是最接近胜利的时候,吕蒙诈病回去养病了,而新接任的都督是个书生,又写信表示对关羽的崇拜和赞美,关羽没招架得住陆逊的糖衣炮弹,最终一激动,就调走了荆州的防守兵马。

而同时,东吴方面也等的是这一刻,机会来了,他们渡江袭取了关羽后方的城池。

这样关羽就面临腹背受敌的情况了,没办法,关羽只好败走,一败再败。

人生的落差在关羽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关羽的结局,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进行了一番延伸性的演绎,但是以小女子之见,认为这番演义还是比较符合关羽的性格和他的做事态度。

我们来看一看:关羽被俘,被东吴小将马忠推到孙权面前,孙权说了一番客套话,就直奔主题,说今天我擒获了你,你肯归降我吗?关羽则怒说:“碧眼小儿,紫髯鼠辈,我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怎么能与你这逆汉的反贼为伍?……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说实话,关羽这话听来有一种大快人心之感,当时孙权听罢那是直冒汗,为了遮掩自己内心的羞愧,竟然转移话题说了别的,之后就令人斩杀了关羽。

当时孙权很多文武大臣都在营帐,所以关羽这话很快就能传到刘备的耳朵里。

作为生死兄弟的关羽在临死之际说出如此大义凛然的话,刘备的心情可想而知。

后来刘备称帝第一件事就是发誓一定要发兵攻打东吴,诸葛亮赵云等都去劝谏,都没有效用,那是因为关羽这句话在任何人听来都只是一句话,但在刘备听来,那就是一种比生命更可贵的情义和信念。

所以刘备说:“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结语:关羽和刘备、张飞的情义从桃园开始,当时盟誓同生共死,而结果基本如誓言所说。

关羽在曹操处时受尽恩宠,但依然抛弃一切千里追兄弟,足见情义之深长。

以后关羽死,刘备张飞又不惜性命为其复仇,虽然身死,但三人之情义却永远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间流传。

正所谓刘备之败是输了江山,却赢了情义,只有情义比江山更永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