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春节各地过年的民俗风俗调查
海南人过年的风俗

海南人过年的风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海南人最盼望的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海南人会按照传统习俗,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望。
一、年夜饭年夜饭是海南人过年的重头戏,也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包括鱼、肉、蔬菜等各种美食。
在吃年夜饭的时候,家人们会互相祝福,表达对彼此的关爱和祝福。
二、贴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之一,也是海南人过年的必备环节。
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贴上一副春联,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望。
春联的内容通常是吉祥话语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三、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之一,也是海南人过年的必备环节。
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以驱逐邪恶的力量,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放鞭炮的时候,人们会高呼“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的口号,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四、走亲访友走亲访友是海南人过年的重要习俗之一。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走亲访友,互相祝福,表达对彼此的关爱和祝福。
在拜访亲友的时候,人们会带上一些礼物,如水果、糖果等,以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和祝福。
五、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之一,也是海南人过年的必备环节。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组织舞龙舞狮的表演,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在表演的时候,人们会穿上彩色的龙狮服装,舞动着龙狮,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六、吃汤圆吃汤圆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之一,也是海南人过年的必备环节。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吃汤圆,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汤圆的形状通常是圆的,寓意团圆和完整。
总之,海南人过年的风俗丰富多彩,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按照传统习俗,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望。
海南春节习俗 海南过年的习俗_

海南春节习俗海南过年的习俗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
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
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
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
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
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阉公鸡、填肥鸭、圈家猪、备做年钱。
一进入阴历十二月下旬,“做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烈了!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
传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
为此,家家户户都用竹把或竹枝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扫干净,香炉也要打扫干净并换上新炉灰,夜间则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
一送完“灶公”,一家之长就忙于“发市”。
在过去,各乡镇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年前几天“市”,才“发”一“发”!卖三鸟的、卖金银香烛的、卖京果糖糕的、卖“公仔幅”(年画)的、卖“王乐膏药”的(即走江湖)、卖碗筷陶盆的、卖“祭年桔子”的、卖各种衣服的……有卖就有买,买猪肉的、买干菜的、买湿菜(即时令蔬菜)的、买“拜公”祭品的、买过年穿的衣服的、买年画对联的……整个上午,每个“市”上,挑担子的、提篮子的、推车子的、抱小孩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农民们用担子挑年货、用车子推年货。
他们把辛苦一年的积蓄都掏了出来!把一年的消费能量在这几天内都迸发了出来!“发年市”的熟人见面互问的话语便是:“哥二!‘鸡阉’(即已阉了的公鸡)肥了不?”“三嫂!有‘鸡阉’做年不?”“三婆!您屋(即您家)做工作么仔(在外面做工作的孩子)要回来做年不?”“二公!你屋南洋有‘年批’(指南洋亲人寄回来的过年信)寄回不?”人们满怀“做年”的喜悦,把买来的年画贴在客厅里,把对联贴在门楣上,有的人家在家具、果树上还贴上“利市”红纸。
海南春节风土人情介绍

海南春节风土人情介绍
海南人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八”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七结束。
过了腊八,人们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
腊月二十一过,人们就开始为过年忙碌起来,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把家具擦得铮明瓦亮。
除夕前几天,人们就忙着大扫除。
扫完房子后,家家户户都贴上红红的春联、窗花和各种年画。
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插上一株柳枝,表示辞旧迎新的意思。
海南人有句话叫“三十不闲过”,意思是说过
了除夕,就没得闲着了。
春节前几天的晚上叫“赶年节”。
这一天晚上全家要吃团圆饭,俗称“年夜饭”。
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
除夕晚
上全家团圆吃年夜饭,这顿饭最重要的是团圆饭。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聊聊家常、谈谈工作、说说过去一年中发生的事情以及对来年的希望等等。
春节前夕,家家都要到山上去烧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全家平安幸福、事业顺利兴旺。
除此之外还要备办各种祭品,如猪肉、鸡、鱼、鸭等肉类和水果等食品。
—— 1 —1 —。
海南各地过年风俗

海南各地过年风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区在过年时都会有自己特殊的风俗习惯,而在海南不同的市县过年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年味。
那么,海南各地过大年各有什么样的不同?与过去相比是否有了一些变化呢?跟着小编一起去看吧。
海口红绳挂桔子在门上寓意吉利大年初一吃斋菜“在大年三十这天,我们这些在城里打工的人都会拎着大包小包携妻带儿女回老家过年。
”胡来雄今年48岁,他是海口一名出租车司机,他的老家在海口市美兰区三*镇。
谈起海口的过年习俗,胡来雄说在他的记忆中海口市农村的春节风俗很热闹,烧纸钱、上蜡烛、上祭品,向祖宗行礼,接着开始燃放鞭*,很快“噼哩*啦”的鞭*声便在整个村子里此起彼伏地响成一片,极有年味。
胡来雄说,以前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当家的男人都赶在这一天去集市买年货,不过现在大家工作都忙,都会提前备好京果、各种干货等丰盛年货。
当天回到家,老老少少便忙着贴春联、门神、利是,杀鸡,洗菜。
每家每户的门上还要挂上一串用红绳子绑着的桔子,桔子要挂偶数,寓意出门“大吉大利”。
年三十晚上,大人们便开始在每间屋子里点上灯,一连数天直到初四天亮才吹灭,意思是“发灯”。
胡来雄说,在记忆里,小孩子过年最高兴的事要数穿新衣服和领压岁钱,大人们则要“守岁”,彻夜不眠,直到初一清晨。
这时按照时辰,家家户户争相燃放过年喜*,意思是“迎春接福”。
每逢大年初一,吃“斋”也是流传于海口民间的传统习俗。
斋菜煲是海口民间的传统菜,初一吃斋意思是来年不杀生。
如今,这种习俗在很大程度上被保留了下来,在不少人看来,初一吃斋,调整了过年的饮食结构,有利于身体健康。
文昌文昌鸡仍是春节主菜拜年时客人自带鞭*白糖拌饭曾是很多文昌人新年的第一顿饭,意味着甜甜蜜蜜,但“90后”的小敏的记忆里已经没有这样的习俗。
她对过年吃的最直接的记忆就是文昌鸡,“初一一定要吃鸡,这是主菜”。
小王是东北人,也是文昌女婿,他的妻子是文昌会文镇的。
作为一个外地人,最初的时候,小王很奇怪当地的一个习俗,那就是去拜年的时候客人要自带鞭*去,“自己买鞭*去,然后给主人家放”,因此,每次从海口的家去文昌拜年的时候,小王都会在镇上买上鞭*。
海南春节民俗

海南春节民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海南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春节民俗。
海南人民注重传统的家庭团聚,彼此之间互相拜年,祝福身体健康和平安。
以下是一些海南春节的民俗活动:一、贴春联在海南的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
春联是一种贴纸,上面写着对联,寓意着喜庆、吉祥和祝福。
海南人会将春联贴在门上,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二、元宵节活动春节的最后一天是元宵节,海南人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灯笼展览和猜灯谜。
人们会在街上悬挂各种各样的灯笼,形状多样,色彩鲜艳,照亮了整个城市。
而大街小巷也会设立灯谜摊位,人们可以猜灯谜,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
三、祭拜祖先海南人非常重视祖先的崇拜和敬仰,春节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烧香、献花,向祖先表示孝心和敬意。
这也是一种延续传统、传承家风的方式。
四、舞狮龙舞狮龙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民俗活动。
舞狮龙团队会在街上穿着狮子或龙的装备,随着锣鼓声扭动身体,表演出狮子或龙的形象。
这个活动寓意着驱邪、祈福和辟邪。
五、赏花灯在海南的农村地区,人们在春节期间会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
这些花灯通常由红纸和竹棒制作而成,形状有花朵、动物等各种各样的图案。
人们在家门口或院子里挂上花灯,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六、吃年夜饭海南人在春节期间会全家团聚,吃年夜饭。
年夜饭是海南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会有许多传统的菜肴,如鱼、鸡、糯米饭等。
人们相信吃年夜饭可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
总的来说,海南的春节民俗丰富多样,富有乡土风味。
这些传统活动不仅仅能够增添节日的氛围,更能够促进家庭和睦、社区互助,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年味儿。
六年级下册家乡风俗的作文海南的春节

六年级下册家乡风俗的作文海南的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家户户喜迎新春的时刻。
每个地方在春节期间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我家乡海南春节的风俗。
海南位于中国南海之中,拥有着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浓厚的民俗文化。
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海南的村庄和城市都洋溢着浓厚的年味。
春节前,每户人家都会打扫门窗,贴门神和春联,用红纸黏贴在门窗上,以驱除疫病和邪祟。
这些门神和春联上一般写着“福”、“财”、“平安”等吉祥话语,寓意新的一年里能够平平安安,生活幸福。
除了贴春联之外,海南人也有一个独特的习俗,那就是食用春节年货。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制作各种各样的年货,如糖果、蜜饯、炸油果、糕点等。
特别是炸油果,是海南独特的一种年货,制作起来甚为考究。
当然,少不了过年要吃的年夜饭,通常是亲朋好友围坐一堂,品尝各种美味佳肴,其乐融融。
在海南春节期间,最令人期待的就是舞龙舞狮表演了。
这一传统表演通常在正月初一或初二举行,当地的龙狮队伍穿着色彩鲜艳的龙袍和狮衣,集体表演出舞龙舞狮的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村民前来观看。
在龙狮的队伍表演中,鞭炮声响彻云霄,锣鼓声和躁动的舞龙舞狮表演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欢乐的仙境。
此外,海南的春节期间还有祭祖、起运等一系列祭祀活动。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拜祭祖先,祈求祖宗保佑家人平安,风调雨顺。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起运”的祭祀仪式,寓意祈求新的一年幸运顺遂。
在这一天,人们会通过互送年货、互相拜访等方式来祈求吉祥。
总的来说,海南的春节风俗丰富多样,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也包含了海南地域特色。
在这个喜庆、欢乐的日子里,海南的人们都能够尽情享受到团聚欢乐的时光,传承着祖先留下的美好传统。
希望每年的春节都能够在欢声笑语中度过,让这份浓浓的年味一直延续下去。
海南省有哪些民俗

海南省有哪些民俗海南省拥有丰富的民俗传统,这些民俗活动不仅反映了海南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也展现了他们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海南省的主要民俗活动:春节:海南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传统活动。
人们还会送“灶公”,即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并在大年初一不扫地,以祈求新年平安吉祥。
端午节:在这个节日里,海南人民会吃粽子、赛龙舟,还会悬挂艾草、踏青等,以纪念屈原并祈求健康平安。
中秋节:海南人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和烧香祭月,与家人共度这个团圆的节日。
三月三节: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海南人民会举行盛大的三月三节,主要活动包括祭祀龙王、放龙舟、放烟火、唱海南古调等,这个节日是海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体现。
万宁文灯节:在万宁市,放文灯是盛行已久的民间娱乐习俗,人们通过放文灯来祈求保佑和寄托美好的愿望。
海南国际椰子节:这是庆祝海南椰子丰收的节日,期间会有椰子灯会、椰子品尝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
爱情节:也称为“孚念孚”,是黎族的传统节日,青年男女会在这个节日里追求爱情和幸福。
扫尘: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前除旧布新习俗之一,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此外,海南的婚俗也颇具特色,如“三朝回门”婚礼和“新娘穿黄色婚纱”等习俗。
海南的传统服饰和民间舞蹈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椰风海韵”、“儋耳舞”等舞蹈形式。
总的来说,海南省的民俗活动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节日庆祝,也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娱乐和婚俗。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传承了海南的历史文化,也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海南文化的窗口。
海南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海南的春节习俗有哪些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习俗也各不相同,海南是一个岛屿,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生活习俗也因此有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南的春节习俗,希望大家喜欢!海南春节习俗贴春联:除旧迎新春联是一种形式活泼的文化小品,是一门精简的艺术,老百姓一般都通过春联来表达他们对未来的企盼和祈求。
而“福、禄、寿、财、喜”就是人们最普遍追求与表达的梦想。
细心的人只要稍稍注意一下,也不难发现,在海南普通百姓家,他们贴的春联都无不饱含着对来年的祈祷与企求:穷人希望来年能发财;当官的人希望来年能升迁;富人希望能平安健康;而更多的人都希望年年有福,有喜……因此,海南人在春联的挑选上,一般都比较传统,仍保持有中华民族的千年传统文化。
春联是一个家庭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与态度,因此,在挑选春联时,海南人都很注重勤劳、节俭之类内容,特别是正堂室大门的春联,最能反映一个家庭对未来生活的企求。
在海南,贴春联一般都在除夕之夜降临之前完成,并且一般由小孩子或年轻人来完成。
最独特的是贴春联的同时还贴“利是钱”,一种红纸制成的、满是小圆洞的纸。
只要到乡下走一走,便可看到,家家户户的大门框上都贴着四张随风飘扬的“利是钱”,而在其他小门上也贴着,甚至连家里的与“柴米油盐酱醋”之类的物品及水缸、炉、灶和犁、耙等农具等,都贴上了“利是钱”,这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祝愿,还是一种企盼。
做年糕:一年比一年高年糕,年糕,即意为一年比一年高。
迎新春,吃年糕,表示新一年的日子会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
而海南人做年糕,除了供奉祭祀,自己用吃外,还赠送亲友,并祝福亲友在来年的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
在海南,由于各地生活习惯不同,做年糕的习俗也不同,一是在除夕之夜制作,一般是在吃年夜饭后就开始制作年糕,并用年糕来供奉祖先,表达迎新春之情,祝愿新一年的日子会更好;一种是在小年即元宵之日制作,并用来祭祖,告诉祖先,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我们的生活过得甜甜蜜蜜,美美满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春节各地过年的民俗风俗调查
海口市第一中学初三(15)班王佳、李泽涛、梁振国、李华彬、蔡林宏
一、选题目的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送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
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供在厨房。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为了让人们了解海南春节各地过年的民俗风俗,我们确定了具体的活动目标:①通过从一些农村的老人嘴里了解海南过年习俗的状况,向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②为了保护和继承海南民间好的民俗风俗,加强同学们保护非物质遗产的意识,同时呼吁全社会都参加到保护继承和发扬海南民间的风俗行列中来
二、活动计划
(1)前期准备
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的地点、时间和经费,准备好调查所需要的用品。
(2)第一次调查(1月~~1月中旬)
我们上网和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了解文昌、海口乡村、陵水、三亚的过年习俗,并做好有关资料的登记。
(3)第二次调查(1月下旬至二月)
我们实地去调查了一下各地的民俗风情,收集了有关过年风俗的资料,访问当地居民,亲身体验了当地的民俗。
(4)总结调查
整理收集的资料,对各地过年的民俗风俗进行了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三、实施过程
(1)收集资料:(1月~~1月10号)到图书馆、翻阅报纸或者通过网络了解各地过年风俗.(2)问卷调查:(1月~~1月15号)制作一些问题,从各地人们手里得到一些关于过年风俗的资料,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的进行实地调查,减少了我们调查的时间。
(3)调查分析:根据从网络、图书上和各地人们问卷调查的情况,确定了我们此次调查的目标,做好有关登记,开始实地调查
(4)实地调查:(1月20号~~2月)
三、结果展示
(1)文昌春节民俗——“送灯”
文昌元宵送灯是当地农村传统项目,大年初三过后,在各个城镇,按照各地不同的吉日,开始“送灯”。
这一天,各家各户都杀鸡、杀羊,做好多的当地美食,摆宴席,请各路亲朋好友来家中做客。
村民们撑着花灯(花灯整个可见72个大小红"喜"字和36个"寿"字。
在灯的正面还印有"招财进宝","连生贵子"等吉利的词),由一个"灯主"领队,排成长龙,敲锣打鼓,燃放炮竹沿村游行,然后到离村不远的公庙去,把灯挂在庙的内外,灯一挂好,人们便蜂拥而上去抢采花灯,据说,抢到了花灯便能发财,人丁兴旺。
在送灯过程中,跳盅盘舞、演木偶红、琼戏等活动。
(2)海口乡村——采屋·围炉·吃斋菜
海口农村的春节风俗很热闹,说起过年,首先要提到“采屋”(海南话)了。
采屋,简单说就是在家里进行大扫除。
一般要用青竹枝叶捆成的大扫帚,把屋顶、屋檐及墙壁上堆积的灰尘、蜘蛛网等脏物清扫干净,除大清扫屋宅的灰尘脏物外,还包括清洗家具、衣被等。
这种习俗在海口乡下很讲究,代代相传。
年夜饭总是过年中不可少的,海口的乡村当然也不例外。
传统上,海口人把除夕的年夜饭称为“吃围炉”。
全家人围着一个火炉,家人就围在旁边吃饭。
鸡肉是必不可少的了。
锅汤滚开,用筷子夹着切好的肉和菜往汤里煮,滚熟了就可以吃。
吃斋菜,是流传于海口民间的传统习俗。
海口斋菜煲的制作方法非常讲究,先将腐竹、粉丝、黄花菜、冬菇、黑木耳等干菜分别浸发漂洗干净,在开水中过一下,滤干,再分别用热油炒匀,入味煨熟待用;把黑豆芽、甜菜、水芹等分别洗净切好,煸炒入半味;黄豆腐干切成长条状,热油略炸成黄色,再加味料至入半味。
接着净锅烧热,油热后将全部菜料放入,下清水,调入适量生抽、味精、麻油,慢火煮透。
然后将煮好的斋菜分别按其原料的颜色间隔摆放入砂锅中,用中火煮开即可上席了
(3)陵水——接香·搬年货·拿槟榔拜年
大年三十晚上,新年钟声敲过,家中最重要的男丁就要恭恭敬敬地点上几柱香。
这些香就是用来迎接神仙的。
负责点香的男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接香”。
从大年三十的12点到大年初五,家里的香火一定要延续不灭,也代表着这户人家子孙兴旺。
“搬年货”。
海南很多地方大年初一早上都会吃一顿斋菜,陵水也有同样的风俗。
在陵水,人们管吃斋菜叫“搬年货”。
金针菇、粉丝、茄子、腐竹等各种素食材料主妇们亲自烹制,等全家人起床,团团围坐,一人一碗米饭,一起吃着香喷喷的斋菜。
大人们总会招呼孩子“多吃一点”,这一年就会财源广进、生活富足。
拿槟榔拜年。
陵水人爱吃槟榔,像春节这样重要的日子更是少不了槟榔。
在过年之前,陵水人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许多槟榔。
大年初一,每见到一位长辈,晚辈就会拿出两小瓣槟榔配上一个“小三角”放在手心,然后双手捧着,一边说“新年好”一边恭恭敬敬的递过去。
长辈笑着接过槟榔,就等于接受了晚辈的祝福。
(4)三亚——除夕做年糕·姑爷拜年买鞭炮
除夕赶制红糖年糕。
说到过年,在海南许多市县都有做年糕的风俗,三亚也不例外。
三亚红糖年糕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粉,先把糯米粉放入盆中用水调匀,然后掺入些椰子粉末、花生等再调匀,然后将细碎的红糖拌入水中融化,加入盆中,用力搅拌,直到混合物成为均匀的糊状物。
之后将其放入锅中蒸几个小时。
吃起来口感像软糖一样,味道极好。
在三亚,姑爷大年初二随同妻子回娘家拜年必须购买一挂鞭炮。
这是多年来的风俗。
每年陪妻子回外家拜年都必须准备鞭炮,来到岳父母家门口后,将鞭炮交给其他亲属,鞭炮放完以后才能进门向老人和其他亲属拜年。
带鞭炮到岳父、岳母家拜年,不仅是一种礼节性的需要,同样也是对长辈和其他亲属的祝福。
四、收获和体会
本次调查活动从2009年1月开始至2009年2月结束,我们对海南各地过年的民俗风俗进行了调查。
我们进行此次调查活动,是为了让大家更加明白自己家乡各地的过年习俗,同时也向大家倡导我们“保护继承和发扬民间良好的风俗习惯”的主题,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发扬光大,我们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