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与学情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之一,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

本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好基础。

教材精心选择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准备。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

教材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

但由于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出现各种不同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咱们班的学生,个个非常聪明、能干,计算能力很强,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咱们来口算几道题好不好?电脑出示题:145×3、421×2、45×11、35×12、135×8、214×9。

2、笔算。

师:大家看这道题,45×12得多少呢?让全体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导学案学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47页学习目标:1.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2.会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

3.在学习中,感知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新知的欲望。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相信你会看得仔细,做得认真。

(3分钟)(学法指导:先独立笔算完成,再师友合作核对答案,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44×5= 44×15=二、自主学习,转动小脑瓜,你就是最棒哒!(4分钟)(学法指导:先自读教材第47页例1,独立完成下面的填空。

)1.理一理:(1)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思考:要求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也就是求,所以列算式为2.想一想该怎样估算结果?把145看成(),把12看成(),所以145×12≈()3.试一试:依据前面学习的笔算乘法的方法,自己尝试笔算出准确结果。

145×12=三、合作交流,取长补短,突破自我!(13分钟)(学法指导:小组内先核对上面的计算答案,再相互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讨论、质疑、纠错,最后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

)1.笔算时,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2.在笔算时你最想提醒大家的是什么呢?说明你的原因。

3.小组内有没有计算错误的同学呢?找到原因,帮助他改正过来!4.你们小组的计算结果是: 145×12 = _____(千米)5.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得数的末位和()位对齐。

(3)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

四、展示汇报,秀出你们的风采!(8分钟)(学法指导:展示过程中,在分享了你们的知识成果的同时,也分享你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他小组也可对汇报小组提出你们的补充、质疑。

)五、过关测试,巩固所学。

(10分钟)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各小组分工完成,看哪个小组能准确又快速夺得胜利的小旗。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秀7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秀7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秀7篇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篇一课题名称: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47例1,做一做,练习八1、2、8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基本能准确、迅速地进行估算,会用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课堂检测单导学问题串: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2、尝试计算145×12,并给同学讲讲你是怎样算的。

3、对于同学的讲解,你有什么问题或建议?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你是怎样算的。

23×30=、47×20=、42×19≈、58×41≈2、笔算下列各题,并说你是怎样算的。

43×26=、12×34=二、新课:1、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指名列式,并说为什么这样列。

3、尝试计算145×12=4、将自己的计算过程讲给同桌听。

5、指名给全班讲解,并板演计算过程。

6、指名给讲解的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对同学的讲解提出建议或意见。

7、师生共同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8、用计算器验算。

三、巩固1、完成课堂检测(一)(数学书P47页做一做)2、练习八8,改错四、作业练习八1、2五、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5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5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分享的5篇《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精品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篇一(一)学习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估算和笔算;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2、在发现、提出并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二)学习内容基础性学习包1、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4、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5、积的变化规律开发性学习包聪明小屋(设计两三位数乘法计算中,有些因数的某个数位上的数不知道,进行推理的算式)拓展性学习包算式因素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近期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进行笔算乘法的学习,今天着重研究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首先看下面的两组题目,如:6×2=12 20×4=806×20=120 10×4=406×80=480 5×4=20仔细观察两组算式中因数的变化规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观察,两组算式最明显的特点是其中的一个因数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如第一组的第一个因数,始终是6,第二组的第二个因素始终是4。

下面在分别来看。

第一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扩大的趋势。

从第一个算式到第二个算式,2到20扩大了10倍(乘10),同时,积也跟着扩大10倍(乘10);第二个算式到第三个算式,20到80,扩大了4倍(乘4),积也跟着扩大了4倍(乘4),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

第二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缩小的趋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学案4.4.1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一)班级姓名研究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过程】一、知识铺垫1.口算下面各题。

15×6 =。

35×2 =。

23×3 =415×3=298×3=523×3=2.用竖式计算。

24×12=44×59=二、自主探究1.XXX从长春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长春到北京有多少千米?列式是:145×12请你先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你的估算方法是:我可以用竖式计算。

1 4 51 2先算()与()的乘积再算()与()的乘积最后算()与()的乘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相同数位(),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2.试一试。

1.3.4.1.7.6.4.2.5.2.3 71.2×4.7×3.6×8 2回顾反思课堂达标】通过以上研究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2.3.某市郊外的丛林公园有124公顷丛林。

1公顷丛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公开吸出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丛林一年滞尘多少吨?2)这个公园的丛林一天可从公开吸出多少吨水?拓展练】下面的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13×11.12×33.14×55.15×66【研究评判】自评师评4.4.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的乘法班级姓名研究目标】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的竖式的简便写法。

研究过程】1、常识铺垫用竖式计算。

708×6=790×8=二、自主探究1.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通俗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算式:160×3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案第【1】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本第47页的例1【课程标准描述】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理解并说出每一步算理,提高类比迁移能力。

2.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说每一步的算理,和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的道理,以及改错练习,评价目标1。

2.通过自主尝试竖式计算以及学习检测,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出示问题:李叔叔在哈尔滨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北京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1)引导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3)全班列式计算,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1 2× 4 56 04 85 4 0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思考:这里的48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导入新知出示问题:在回老家的时侯,李叔叔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哈尔滨到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那你们帮李叔叔算一算从哈尔滨到北京有多少千米?(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45×12)(2)学生说说怎么计算(揭示课题,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三、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估算提问:那你认为哈尔滨距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现在同学们来估算一下。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47页例1【教学目标】1.在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经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时积的定位。

【教法选择】引导法【学法指导】读—列—估—算—说【教具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年级开展了“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检查了各班同学的诵读水平,现在老师也想开展“计算能力大比拼”竞赛活动,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计算能力怎么样,你们敢接受挑战吗?1.口算:32×2=23×3=16×4=180×3=240×2=410×2=师:同学们的口算能力真不错,可是笔算能力怎么样呢?2.笔算14545×2×12提问:第一道题是几位数乘几位数?第二道呢?你们会算吗?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计算。

问:谁能把你的笔算顺序讲给大家听?师:看来同学们的笔算能力也很棒,把掌声送给自己吧!3.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北京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看看这些都是哪里?(出示北京的旅游景点)李老师也利用假期去北京旅游了。

(出示)李老师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a.读题,你从题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b.要解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c.怎样列算式?(板书:145×12)问:这个算式是几位数乘几位数?(2)揭题板书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好吗?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探究新知学习例1:145×121.估算。

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主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三位数和两位数。

2.能够按照正确顺序计算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3.能够通过练习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能够自主思考和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知识。

2.教学难点:顺序和位数的理解以及计算顺序的掌握。

教学资源1.课本:《数学(四年级上册)》。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练习册。

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粉笔在黑板上写出乘法公式 3 × 2 = 6,并大声朗读,然后让学生按该公式举例进行乘法口算练习。

2.教学内容讲解(25分钟)介绍三位数和两位数的数字组合以及相应的读法,如 100 读作一百,25 读作二十五。

然后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展示在黑板上并讲解其中涉及的重要概念。

3.教师示范(20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示例为学生呈现乘法的步骤。

首先,教师会先将被乘数写在第一行,顺序按照个位、十位和百位的顺序排列。

其次,教师在被乘数下面写出两位数的乘数,同样也按照个位和十位排列。

接下来,教师按照相乘和进位的原则完成每一行的计算。

最后,教师将每一行的乘积相加,得到最终的结果。

4.学生练习(30分钟)让学生用黑板上的数字和乘法口诀进行练习,然后进行简短的问答解决学生的困惑。

5.教师评估(10分钟)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和解答结果,教师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决。

总结本节课主要是教授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正确朗读三位数和两位数,并了解数字顺序的影响。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练习,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以及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四年级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我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我能正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导学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AA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1.复习
34×25 83×16
2.自主探究新知
(1)阅读教材
(2)215×28
上题是()位数乘()位数。

分别用了()、()、和()方法来计算这道题。

笔算方法,思考:
①第一步先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积和哪一位对齐?
②第二步再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积和哪一位对齐?
③最后算什么?
(3)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和()位对齐;再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和()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

3.达标练习
(1)不用计算判断对错。

158×28=4530() 231×42=7702()
(2)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①236×12在竖式计算中,十位上的1乘236得()
A、 236
B、2360
C、472
②512×28的积最接近()
A、15000
B、1500
C、10000
③435×12积得末尾是()
A、0
B、5
C、7
4.总结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我在方面表现不够好。

以后要注意。

四、参考资料
为科学而疯的人
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

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

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

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尔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

康托尔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

有人说,康托尔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尔是“疯子”。

来自数学权威们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尔,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

真金不怕火炼,康托尔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

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

”可是这时康托尔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

1918年1月6日,康托尔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

康托尔(1845—1918),生于俄国彼得堡一丹麦犹太血统的富商家庭,10岁随家迁居德国,自幼对数学有浓厚兴趣。

23岁获博士学位,以后一直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

他所创立的集合论已被公认为全部数学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