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分析
2 0 1 4年 第 3期 着病 情的不断恶化 , 会 引发骨质疏松症。据相关 研究报 道 , 平均 1 0 0例糖 尿病 患者中有 5 O 例患有 骨质疏松 症 , 发病率 高达 5 0 %, I 型和 Ⅱ型糖尿 病 患 者 中有 7 5 %的患者被诊 断为骨质疏松 症 , 在 临 床 中都 有 很 大 的可 能 出现骨密度降低及骨矿 含量减少 的症状… 。本研究基 于 中医治疗理 论 , 从发病机制 、 中医分型及治疗方面进行研究 。 l 发 病 机 制 中 医学 将 消 渴 病 合 并 骨 病 归 为 “ 骨瘘 ” 和“ 消渴 ” 的范围 , 指 消 渴 病 发 展到一定程度后逐渐形成 骨质疏 松这种 慢性并 发症 , 在 临床 中主要 表现 为骨极 、 骨瘘及腰 腿 痛等 , 又因其 是 由于水 谷精 微输 布失 常和邪 热造 成 胃、 肺等器 官的损伤 , 所 以也 归为 “ 消 渴” 病¨ 2 J 。该疾病 的发 病机理 主要 是 燥 热 偏 盛 和 阴津 亏虚 引 起 的 , 病 本是 肾 , 肾是产生骨 髓 的主要器 官 , 肾 虚是影 响骨瘘疾病 的主要 因素 , 出现骨枯 髓减 的状况 的根本 原因就 是 肾 精不 足。加 上长 时间处 于燥热而使患者 伤阳耗气 , 致使 出现 阴精下 流 、 肾 虚失摄 的状况 , 而后导致 骨质脆 肉疏松 、 骨 内滋养不足 、 骨体 枯槁及 骨髓 减少 的后果 , 最终成 为骨瘘病 。因此消 渴病合 并骨病 得病根 是患 者肾虚 髓 空 和脉 络於 阻 , 血 瘀 及 胃强 脾 弱 会 加 重 患 者 病 情 。
厚朴及藿香各 1 0克 、 山楂 、 茯苓 和泽泻 各 1 5克 、 葛根 3 O克 。 治 疗 结 果 显
示, 采用 中医复方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 且患 者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128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128例疗效观察

第37卷2013年第11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I 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11N ov.20131069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128例疗效观察雒宏毅(陕西省岐山县医院外一科,陕西岐山722400)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和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128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

结果手术成功切除胆囊9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胆道镜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安全可靠,且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内外胆管结石;腹腔镜;胆道镜doi:10.3969/j.i s sn.1004—5775.2013.11.013学科分类代码:320.2799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B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约占胆石症患者的9.2%~14.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胆道镜取石技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已被人们所认识,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开展旧。

31。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收治的128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28例。

男59例,女69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5.6±23.1)岁。

术前B超均提示胆囊结石合并胆外胆管结石,胆总管扩张(直径>19m m)96例。

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或腰背部不适或疼痛感,其中伴腹胀感、厌食者58例,伴寒战高热者2l例,合并心肺疾患者5例,高血压13例,糖尿病8例。

1.2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同开腹手术,常规留置胃肠减压及导尿管。

患者均采用全麻,气腹压维持在12—14m m H g。

进腹后常规腹腔探查,首先分离胆肠三角,胆囊动脉用5m m可吸收夹结扎并切断,游离出胆囊管,近端用2枚5m l n可吸收夹结扎。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98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98例临床分析
2 09
于肋缘下胆囊底体 表投影 处做 2 .0~ 3 . 0 c m 切
口, 逐 层切 开腹 壁人腹 , 于胆囊 底 部 切开 胆囊 壁 约 0 .8— 2 . 5 c m( 结石 大者 胆 囊壁 切 口大 ) ,于切 口
[ 关 键词 ]胆结石; 腹腔镜; 纤维胆道镜 ; 外科手术
[ 中图分类号]R 6 5 7 . 4 2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0 0 0 - 2 7 0 7 ( 2 0 1 3 ) 0 2 . 0 2 0 9 - 0 2
胆囊 结石是 临床常见 病 、 多发病 , 发病 率约
损伤 ,排 空腹 腔气 体 , 退 出观察 镜 , 缝 合肋 缘 下 及
5年 , 平均 2 . 2 年。有临床症状者 5 7例 , 无临床
症状者 4 2例 , 2 0例有胆囊炎急性发作史 , 经 内科 消炎治疗 后 腹痛 缓 解 。全 部 病 例 无 全 身 器质 性 疾 病及实质性器官功能受损 , 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 , 均有 明确保 留胆囊 意愿 ,术前 B 超 检查 证 实 胆 囊 大小 、 形态基本正常, 无胆囊畸形及胆囊萎缩 , 胆囊 壁厚 < 0 . 4 c m, 不 合并 胆 总 管结 石 ; 所 有 患 者 术 前 均行 B超检查 了解胆囊 收缩功能 , 脂肪餐后胆囊
2 结 果
9 8例胆囊结石患者均顺利完成保胆取石术 ,
手术 时间 3 O一1 2 0 a r i n , 平均 5 2 a r i n ; 术 中 出血 3~ 2 0 m l , 平均 8 r n l 。住 院期 间 1 例 术后 发生 切 口脂肪 液化 , 经换 药 后 愈合 。无 漏 胆 、 感 染、 出血 并 发 症 发生 , 9 8例 患 者 经 手 术 治 疗 后 临 床 症 状 均 缓 解 并 消失 , 治 愈 出院 。6 7例 获得 3个 月 一1年 随 访 , 无 1例 发 生腹 痛 、 腹胀、 腹 泻 等 临床 症状 。术后 3 、 6 、 1 2个月 分别 行彩 超检 查 1次 , 有 1例 B超 发 现 有

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116例临床分析

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116例临床分析

[ 收稿 日期 :00—0 21 8—1 编校 : 8 李晓飞]
床应 用[ ] J .中国实用外科 杂志 ,03 2 ( ) 12 2 0 ,3 2 :0 .
晚期 卵巢 上 皮 性癌 不 同化 疗 方 案效 果 的 比较 研 究
套取结石 , 改变 了取石盲 目性 , 避免胆道探查术 中的副损伤 。 , 胆道镜能够在直视下观察肝内外胆 管的情况 了解胆管结 石的分布、 大小 、 性状 和数 目, 并可 了解 胆管有无 狭窄 、 生物 新 等, 对于肝外胆管和肝内 I~Ⅱ级肝管 的结石 , 可在 胆道 镜直
胆 源性胰腺 炎 1 , 总管直 径 1 2 m, 2例 胆 2— 8m 单发结石 5 6例 ,
视 下用 网篮取石 , 改变了 以往盲 目取石 , 避免 胆管探查术 中的 损伤 。 目前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可经 扩张 的胆囊 管和直接 经切 开 的胆总管 , 由于临床应 用受到较 多限制 , 以本 组病例 均经 所
切开的胆总管探查。
患者取 头高足低左 侧 卧位 。腹 壁 4 穿孔 , 个 分离解 剖胆 囊 三
60 1 ,hn ) 50 1 C / a
A s at O j c v o s m a z h l i a e o l a so i cm o i ut o e t n o bn d w t h l o h so b t c : b et e T u m r e te c n a vl f a r cpc o m n b e d c p r i cm ie i coe c oc— r i i ic l u po l ao h d
P . eho T ers e tv l nay et 1 a e nd ron a a oc pc c mmo b l u to e ain c m i e t h l o h s o y Y M t d o r to p c ey a l z h 1 c s su e g ig lp rs o i o i e 6 n ie d c p r t o o b n d wih c oe c o c p .Reuls d s t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应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对合并患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

方法抽取74例合并患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37例。

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微创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微创组患者结石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手术操作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微创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进行治疗,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置导尿管,术前使用抗生素,患者体位、术者站位及穿刺孔选择基本同lc(四孔法),建立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2~16 mm hg。

用电钩在胆囊管上下1 cm处电凝切开胆总管,切开处结石可用分离钳或抓钳直接取出,自剑突下套管或锁骨中线肋缘下套管置入胆道镜,助手或术者用无创伤抓钳轻轻抓住胆道镜头部,将其置入胆总管,遇到结石用取石网篮取出,小结石可以连同胆道镜及取石网篮一并从套管取出,较大结石可以用勺钳或结石收集袋取出。

对两组患者结石症状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期间出血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1.3 疗效评价[3]显效:所有结石临床症状表现彻底消失,生命体征和血象表现都已恢复正常平稳状态,相关临床指标检查结果转阴;有效:部分临床症状表现消失,生命体征和血象表现基本正常,相关临床检验结果已有部分转阴或开始转阴;无效:所有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没有实质改善,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过程中所得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系统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结石症状治疗效果常规组患者经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后结石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75.6%;微创组患者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后结石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94.6%。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57例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57例
广东 医学 院附属 医院肝胆外科 ( 广东 湛江 54 0 ) 20 1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 在提 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 旨
对5 7例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使 用的肝 内外胆 管结石 患者 的临床 资料 进行 回顾性 分析。结果 全组 无手 术死亡 病例 , 中转 开腹病例 , 无 术后 发生胆汁漏 2例 , 膈下脓肿 2例 , 胆道残石 4例 ; 3例 获得 随访 12— 3 . 5年, 无胆道 结 石复发和胆道狭 窄病例发生 。结论 疗有 良好 的疗效 。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使 用对有针 对性的肝 内外胆 管结石 患者的微创 手术治
维普资讯
n e ia o r l F b 0 7 o.2 N .2 a g o g M dc lJ u na e.2 0 ,V 1 8, o
腹 腔 镜 联 合胆 道镜 治疗 胆 管 结 石 5 7例
包仕 廷 王 三明 陈念平 陈明
流 术 引。
由于手术开展时间较短 , 手术技术要 求高 , 且复杂
的多发性胆 管 结石 通过 胆 道镜 难 以取尽 , 石率 高。 残 所 以我们对病例 的选择 较为严格 , 免给患者 带来不 避
必要的痛苦 。本 组 病例选择 标准 : 囊结石 适合 行腹 胆
腔镜 胆囊切除术( C , L ) 胆总管直径 ≥1 l, 内外胆 0m' 肝 n 管结石位于 I 一Ⅱ级 胆 管 ( 宜行 内镜 括约 肌切开 术 不 者 ) 肝 内胆管结石不伴 有肝 叶萎缩及 恶变 , 上腹部 , 无 手术史 , 尽量避免 行 急诊手术 。我 们认 为胆总 管小 于 10e 特 别是病 史长 , . m, 由于 炎症反 复 的发作 , 局部 组 织粘连重 , 解剖不清 , 目切开胆总管易致损伤 。同时 盲 胆总管太细 , 缝合 后 易致管 腔狭 窄。对 于急性 炎症期 患者 , 此时胆总 管壁充 血 明显 、 质地脆 , 导致缝 合 时易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现状与评价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现状与评价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现状与评价摘要:胆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其主要包括有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这一病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交稿,其中成年人的发病率约在7.0%—10.0%左右。

在医学上的记录汇总,传统的胆结石的治疗方法是对患者本身,进行开腹手术,这种手术不仅仅对患者本身的创伤较大,伤口的恢复率较低,同时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但是现如今,随着我国在微创外科技术上的不断发展,微创化这一新兴的手术方法已经成为了治疗胆结石的主要方法。

目前,LCBDE(即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在治疗胆结石上最为常用的方法,本文针对这一方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现状;评价引言:随着LCBDE这一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在治疗这一病症的时候,都会选择这一技术,1.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适应对象目前,随着我国的医疗技术越发的成熟,在有关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这一手术方面上,可以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根据现在的医学现象可以将适应对象分为以下几种:(1)病人患有原发性或总管结石者继发性胆总管结石;(2)病人患有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因为无胆管出现狭窄的情况,所以可以选用经胆道镜来进行取石,在治疗这一病症的时候,无需作胆管成形或者选择内引流者;(3)患者的胆管结石出现有梗阻性黄疽或者患者患有急性胆管炎者。

但是目前来看,在我国如果患者的上腹部进行过多次手术或者病人患有胆道手术史,那么不属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适应对象,如果对于这类病人进行手术的话,不仅仅是手术的难度高、风险大,同时进行开腹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出现率会高。

与此同时,患者本身的内外胆管狭窄或者胆道取石困难的患者也不适合进行这一手术。

2.腹腔镜下胆总管在探查取石中的手术技巧目前LCBDE技术是医学上以微创技术这一医学技术作为技术基础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手术技术,这一技术在手术的目的上与传统的治疗的胆结石的手术(开腹手术)目的相同,但是在技术上更为高科技,也为医生提供了更高的便利,让患者在术前和术后都能够减少自身机理的损伤和痛苦。

胆结石症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分析

胆结石症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分析

胆结石症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腹腔镜治疗胆结石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80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使用腹腔镜微创治疗,开腹组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观察两组短期内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用giqli评分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果术前两组的giqli评分p>0.05,后腹腔镜组评分始终高于开腹组(p0.05)。

结论使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症,创伤少、手术时间短,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胆结石症;腹腔镜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91-01胆囊结石是胆道外科的常见病,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道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胆囊结石已能通过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并作为治疗胆结石症的首选方法[1]。

具有创伤少、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特征,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现笔者应用腹腔镜治疗胆结石症,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0例,其中腹腔镜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由21至75岁,平均49岁,病程半年至12年,平均病程5.6年,术前giqli为(109±3.8)分;原发性胆总管结石2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结石13例;开腹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由23至78岁,平均46岁,病程半年至11年,平均病程5.8年,术前giqli为(110±4.2)分;原发性胆总管结石2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结石15例。

术前均无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术前giqli评分等差异性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1.2.1 腹腔镜组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不留尿管、胃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26T16:03:40.71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作者:康瑞光
[导读] 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3019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观察组的临床治疗疗效更好。

结论:临床上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较而言,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并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形成的创面更小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

同时可以缩短胆结石患者手术后的排气时间,有效缓解患者因手术造成的身体不适。

因此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结石;临床疗效
胆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

按发病部位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

胆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且女性患者常多于男性。

胆结石治疗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手术治疗或非手术疗法,即采取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

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快速根除病灶。

有研究表明,常规的开腹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会引发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

近年来,腹腔镜联合胆囊镜技术对胆结石进行治疗的方法逐渐被采用。

本文针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检查后均确诊为胆道结石。

住院后患者经过心电图、、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

并且所有患者均无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肝硬化以及胆道肿瘤等病史。

所有患者对此次实验知情并同意参加。

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在21~63岁之间,平均年龄(41±5.7)岁;胆管结石14例,胆囊结石24例,胆管并胆囊结石1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24~61岁,平均(42±6.2)岁;胆管结石16例,胆囊结石19例,胆管并胆囊结石15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手术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术前患者行全身麻醉处理,麻醉药物生效后,进行开腹切除胆囊手术,通过切开胆总管,取出胆结石。

术后为患者放置T型管进行引流[3],术后缝合过程,注意防止伤口感染。

1.2.2观察组手术方法
术前告知患者禁止进食,对患者进行胆道造影检测,熟悉了解患者胆结石的位置、数量等基本情况。

手术中为患者行全身麻醉处理,并采取仰卧位姿势。

麻药生效后,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选用四孔法进行穿刺。

给予患者服用抗生素药物等。

同时术后护理注意观察询问患者伤口出血和疼痛情况,给予相应的止疼药物和止血药物进行镇痛止血。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排气时间等。

临床治疗效果判断指标:显效:病人症状完全好转,疼痛消失,检查结果为阴性;有效:病人症状基本好转,疼痛明显消失,检查结果相关指标明显好转,部分显示阴性;无效:病人症状没有好转,疼痛没有消失,检查结果显示阳性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8.00%)比较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对比[n(%)]
2.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出现切口感染、黄疸、胆绞痛等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14.00%),比较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3讨论
胆结石病人的病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处理,可能对患者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威胁生命。

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快速消除病灶。

但是一般常规的手术,通过开腹手术取出结石会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

有研究表明,传统开腹手术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

此次研究主要通过比较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探究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价值。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因此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崔小鹏,樊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5,(24):2847-2848
[2]李建军,卢榜裕,蔡小勇,等.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4(36):4891—4894.
[3]郑晓华,曾鹏飞.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用于胆结石临床治疗的疗效分析[J].枟吉林医学枠,2015,(24):116-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