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循环利用探讨

合集下载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工艺的技术应用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工艺的技术应用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工艺的技术应用说到建筑垃圾,大家脑袋里肯定浮现出的是那种堆积如山的废料,什么废砖、破水泥、碎石、钢筋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些东西丢掉可惜,不丢又占地方,搞得城市一片狼藉,简直让人头疼。

你想想,整个城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得有多庞大!这不,咱们也不得不想办法,如何让这些看似“没用”的废料重新焕发活力,变成有用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要让这些建筑垃圾从“废物”变“宝物”。

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就是“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工艺”。

听名字可能有点晦涩,不过其实说白了,就是把这些建筑垃圾给处理掉,做成能再次使用的骨料。

你可能会问,这不就是垃圾分类嘛?没错,做垃圾分类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但这背后还有一套非常有趣的技术和工艺。

你知道,建筑垃圾并不像普通垃圾那么简单,它的组成复杂,形态多样,甚至有些东西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环境。

所以,要把这些垃圾变成可以再利用的建筑材料,还得下点“功夫”。

得对这些建筑垃圾进行筛选,把里面的有害物质、杂质都给清理掉。

要是随便丢点砖头什么的,谁都知道,建出来的房子肯定不靠谱。

这就像做饭,你得先把菜洗干净,选好食材,才能做出一顿美味的饭。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粉碎、分级、清洗等步骤,把这些废料转化为符合标准的骨料。

至于粉碎这些材料,哎呀,简直就像是“大力士”在捶打这些破碎的砖块和水泥块,把它们变成小小的颗粒。

通过一些特殊的技术处理,比如加热、加压等手段,把这些颗粒变得更加坚固,甚至还可以调整它们的粒径,做成不同规格的再生骨料,直接用于生产新的建筑材料。

说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觉得这些工艺听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并不是。

现代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处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

现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用这种方式处理建筑垃圾,而不是让它们成堆堆在路边,占用宝贵的土地。

再生骨料可以用来做混凝土、砂浆,甚至还可以用来铺设道路,简直就是一物多用。

你想,原本没啥用的垃圾,居然能做出这么多有用的东西,真是令人啧啧称奇。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

这些建筑垃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包括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废旧木材、废旧金属等。

传统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和露天堆放,这种方式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

因此,研究和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技术包括以下几种:一、破碎与筛分技术破碎与筛分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首要环节。

通过破碎机将大块的建筑垃圾破碎成较小的颗粒,然后通过筛分设备将不同粒径的物料进行分离。

破碎后的物料可以根据粒径大小分别用于生产再生骨料、再生砖、再生混凝土等产品。

在破碎过程中,常用的破碎机有颚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等。

这些破碎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建筑垃圾的成分和性质进行选择。

筛分设备则包括振动筛、滚筒筛等,可以有效地将破碎后的物料按照粒径进行分类。

二、再生骨料生产技术再生骨料是指将建筑垃圾经过破碎、筛分、清洗等处理工艺后得到的骨料。

再生骨料的性能与天然骨料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天然骨料用于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的生产。

为了提高再生骨料的性能,需要对其进行强化处理。

常用的强化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强化和化学强化。

物理强化主要包括颗粒整形、表面改性等方法,可以改善再生骨料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粗糙度,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

化学强化则是通过在再生骨料表面涂覆化学试剂,如硅烷偶联剂、聚合物乳液等,来提高其与水泥浆体的粘结性能。

三、再生砖生产技术再生砖是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等材料生产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

再生砖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配料、搅拌、成型、养护等环节。

在配料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垃圾的成分和性质,合理调整各种原材料的比例,以保证再生砖的性能符合相关标准。

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性能浅议

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性能浅议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0引言建筑垃圾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处理时需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为较好地应对上述难题,进一步提高固废资源的利用率,相关科技人员展开了建筑垃圾资源再生利用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1]。

建筑垃圾资源再生技术,主要是对其中的部分固体废弃物进行筛选分拣,挑选出有用物质进行破碎,对其进行再利用,从而有效缓解建筑垃圾带来的环境压力,提升固废资源的利用率。

本文以建筑垃圾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粗骨料混凝土开展试验测试,获得相应的参数,希望能够对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性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1原材料试验1.1骨料的级配建筑垃圾中,钢筋、混凝土,砖石等所占比例较大,是当前的建筑垃圾处理的重点。

对再生骨料开展研究,就是对上述物质实施分拣和破碎,并筛选出有用部分并加以利用。

在分拣工作中,主要是将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和钢筋进行分离,并采用破碎手段,将大块的混凝土变为小块[2]。

在筛选过程中,将破碎后的混凝土按照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进行筛选,从而明确混凝土骨料颗粒级配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混合骨料中那些颗粒直径小于4.75mm的细骨料在骨料中占据着较大比例,剩余的粗骨料占40%左右。

其中,对于粗骨料而言,尤其是那些骨料颗粒的直径在4.75~9.5mm的颗粒而言,砂率大概在60%左右,上述数据已经超出了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中的最高阈值[3]。

1.2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等物理参数的分析根据表1的相关数据,将骨料颗粒大于4.75mm的再生骨料进行测试,采用多次检测之后取其平均值,就可以统计得到骨料颗粒直径为4.75mm的再生粗骨料的相关参数,包括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值等参数。

基于上述参数,对同等情况下的天然、再生粗骨料进行测试分析,其相应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等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可知,与同等情况下的天然骨料相比,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及堆积密度值均有所降低,但是孔隙率却有所提升。

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

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

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将形成较多的建筑垃圾,如何对这部分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可以说正是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一项问题。

就目前来说,一种方式即是对其进行再生骨料处理。

在本文中,将就资源化循环再生骨料混凝土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资源化;循环再生骨料;混凝土;1引言对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是现今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也是国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具体方式,即是使用建筑垃圾当中的砖石砌体碎片与混凝土碎片,在经过一定方式处理后,以循环再生骨料使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应用背景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事业快速发展,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也将形成较多的废料,如何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使其获得利用价值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循环再生骨料是一种新的处理方式,在形成再生骨料后,能够应用在道路基础垫层、道路面层与混凝土上垫层位置,也可以应用在混凝土结构工程建设中。

在这部分领域使用当中,对于再生骨料拌制形成的混凝土特性也具有着较高的要求,包括有收缩、强度、弹性模量等。

对于建筑垃圾,经过一般方式处理如破碎、分选后形成的骨料可以应用在素混凝土垫层、混凝土砌块砖、道路工程垫层等方面,如果需要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使用再生骨料,则需要能够做好技术处理方式的应用。

对于一般处理的骨料,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强化处理,以此才能够获得较好的应用。

3技术特性3.1 技术方法在建筑生产当中,所形成的建筑具有复杂的垃圾成分,包括有钢筋混凝土、塑料、电缆、砖石碎块、泥沙、纸板等等。

其中,混凝土与砖石砌体碎块在其中占据有较大的比重,也是循环再生骨料制作的材料。

在处理当中,一项重点内容即是选择一套具有良好经济性筛分、洁净以及分选的技术方式,之后需要以再生骨料构造、成分䞼改性强化处理,以此使再生骨料在强度方面具有好的表现。

在具体强化处理方式,需要对骨料的较大孔隙问题进行解决。

在破碎再生的过程中,因材料组分差异情况的存在,会在受力后存在较为细微的裂纹,因此影响到了骨料强度。

关于建筑垃圾回收与再生利用的分析讨论

关于建筑垃圾回收与再生利用的分析讨论

关于建筑垃圾回收与再生利用的分析讨论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老旧建筑被拆解,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其中废旧混凝土所占比例最大。

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具有很大的潜能,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需要技术和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支持。

为更好地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减少建筑垃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达到节能减排目的,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建筑垃圾的有效回收利用势在必行。

通过对建筑弃物回收利用模式、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品质控制以及混凝土废弃物产业化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建筑垃圾系统化、产业化再利用模式,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垃圾处理随着我国建筑业高速发展,建筑垃圾产量也在不断飞增。

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不仅为施工进程、城市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更为城市、自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与资源浪费。

如何处理建筑垃圾,将会成为不远的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根据我国当今建筑垃圾的状况,主要针对回收与再生利用两方面对建筑垃圾进行了分析讨论。

同时就我国在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建筑垃圾的回收与再生利用的前景作出了分析。

一、建筑废弃物的危害及利用价值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使得土壤质量降低,造成地表沉降;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对水域造成污染;破坏市容,恶化城市环境卫生。

建筑废弃物的主要成分有:土、渣土、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废竹木、木屑、刨花、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和碎混凝土块、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砂、石子和块石等,这些材料约占建筑施工垃圾总量的80%。

但经过分捡、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可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可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也可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砖、瓦经清理可重复使用;废砖、瓦、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后,可作为再生骨料配制低标号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垫层、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等。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及构件受力性能研究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及构件受力性能研究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及构件受力性能研究一、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和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垃圾的产生量逐年攀升,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国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已经超过15亿吨,并且还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些建筑垃圾中,废弃的混凝土、砖瓦、木材等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影响资源的再利用。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开始关注建筑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

将建筑垃圾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混凝土及构件的制备,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较好环保效益和经济价值的新型途径。

再生骨料混凝土及构件,不仅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降低环境污染,还能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为建筑行业带来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本文将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及构件受力性能研究》进行全面的探讨分析,以期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再生骨料混凝土及构件的受力性能,可以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 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建筑垃圾分类处理是实现资源化利用的前提。

通过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可以有效地分离出可回收物、有机物、砖瓦碎石等不同性质的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转化为再生骨料、混凝土、砖块等多种建筑材料,从而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再生骨料的制备是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关键环节。

将建筑垃圾经过破碎、筛分、除杂等工艺处理后,可以得到质地坚硬、颗粒均匀的再生骨料。

这种再生骨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可以替代部分自然骨料用于混凝土和构件的制作。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与天然骨料相比,再生骨料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减少天然骨料的开采和加工,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

再生骨料的制品具有更低的碳排放量和更高的环保性能,有助于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保护环境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中的建筑垃圾处理与再利用

建筑工程中的建筑垃圾处理与再利用

建筑工程中的建筑垃圾处理与再利用建筑工程中的建筑垃圾处理与再利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成为了建筑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建筑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废料,包括废混凝土、废砖瓦、废木材等。

由于建筑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将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同时,大量的建筑垃圾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

因此,建筑垃圾处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科学合理地处理建筑垃圾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建筑垃圾处理的方法1. 分类收集:建筑垃圾处理的第一步是进行分类收集。

将不同类型的建筑垃圾分别收集起来,便于后续的处理和利用。

一般分为可回收物、可利用物、有害物和其他垃圾四类。

2. 环保处置:分类收集后的建筑垃圾需要进行环保处置。

对于可回收物,应进行二次利用或回收再利用;对于可利用物,如废弃砖瓦、旧木材等,可以进行资源回收,制成新的建筑材料;对于有害物,则需要采取专门的处理方法,以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再利用:建筑垃圾除了做为其他行业的原材料外,还可以直接在建筑工程中再利用。

废弃的混凝土可以经过破碎、筛分等工序,制成再生骨料,并用于新的混凝土搅拌中;旧木材可以用于装饰、临时支撑等用途。

通过合理的再利用,不仅可以降低资源消耗,还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三、建筑垃圾处理的挑战与对策尽管建筑垃圾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1. 技术难题: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复杂多样,处理难度较大。

目前,建筑垃圾处理技术仍然不够成熟,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积极寻找更多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处理方法。

2. 规范管理:建筑垃圾处理涉及多个环节,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关于垃圾废料作为建筑材料的综合回收利用途径

关于垃圾废料作为建筑材料的综合回收利用途径

关于垃圾废料作为建筑材料的综合回收利用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城市进程逐步加快,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越来越好。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一起到来的还有垃圾废料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但是人民群众对各种垃圾废料的处理问题意识较低,对环境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怎样做好垃圾的处理工作,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经过专家研究,很多的垃圾废料可以进行综合回收,制作成建筑材料实现垃圾的二次利用。

本文从垃圾废料入手,针对垃圾废料作为建筑材料的综合回收利用途径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希望可以促进垃圾废料的二次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经济。

标签:垃圾废料;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现阶段对垃圾废料的处理一般是通过焚烧填埋的方式来解决,不仅会对环境造成很严重的危害,还使得土地资源受到污染。

我国在生产生活发展中产生的垃圾废料大概50%左右基本都能够实现二次循环利用,可以制成建筑材料或者其他资源重复利用。

随着人们对垃圾废料处理工作的重视,人们也加强了对垃圾废料的分类,促进了垃圾废料的回收与利用。

把垃圾废料重新制作为建筑材料,能够降低垃圾废料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还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材料成本的支出,减少资源消耗,不仅解决了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有助于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1、垃圾废料作为建筑材料的综合回收利用的重要性1.1发挥垃圾材料的最大回收利用价值我国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料多种多样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废料垃圾,工业垃圾等等,以建筑垃圾废料为例。

建筑废料垃圾,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建筑垃圾,就是在工程建筑方面产生的垃圾及废料,主要包括废旧砖瓦块,废旧金属,废旧混凝土,废旧沥青,废旧玻璃塑料等等。

建筑垃圾的废料大概占到我国垃圾总量的百分之三十或者四十,数量惊人。

在众多的垃圾废料中,废旧混凝土,废旧瓦块等都能够实现回收,作为建筑材料实现二次回收利用,这部分的垃圾废料大概在百分之八十左右,还有废旧塑料和废旧塑料就直接属于可回收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循环利用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公共建筑和民用房屋建筑及市政道路建筑进行大量的更新改造。

废旧建筑拆除,道路拓宽改造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就是回填。

第二类就是将建筑垃圾再生,重新利用。

标签:再生骨料;吸水率;抗冻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公共建筑和民用房屋建筑及市政道路建筑进行大量的更新改造。

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出数量在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已经引起各种社会问题,比如“深圳滑坡事故”,迫使我们要高度重视此类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就是采取就地填埋或者未经过任何处理就把它们运送到郊外进行掩埋,此举不仅要花费大量的运费,而且会给城市郊区造成二次污染。

其次,堆放掩埋这些建筑垃圾又要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第二类就是将建筑垃圾再生,使用建筑垃圾再生设备将建筑垃圾破碎,加工成可以再次使用的建筑材料。

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需要不断开山采石、烧制水泥,耗用大量能耗,过分开采矿产资源,影响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土十条”强调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置,建筑垃圾任意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致使土壤被有害物质污染,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逐步改善土壤。

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征求意见稿)公布。

提出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完善建筑垃圾回收网络,加强分类回收和分选。

探索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

继续推进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粗细骨料和再生填料,规模化运用于路基填充、路面底基层等建设。

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装备水平,将建筑垃圾生产的建材产品纳入新型墙材推广目录。

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列入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评价体系。

因此废旧混凝土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作为再生资源进行重新利用,是节约能源与资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课题,已经在国内引起高度重视。

1 建筑垃圾的利用现状
1.1 我国目前建筑垃圾的利用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率不高,其重要原因是在我国建筑垃圾利用并没有得到政策上的足够重视和支持。

我国目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主要方式是将建筑垃圾经过机械破碎分级筛分成为粗细骨料(再生骨料),用以代替混凝土中部分砂石配制成的混凝土。

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上看,利用建筑垃圾在生产的混凝土强度低,目前主要用于道路建设中的路基、路面、路面砖和马牙砖等工程,而没有应用在住宅建筑高强度混凝土中。

随着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地方已经禁止开山采石、禁止河内采砂,那么經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又需要大量的建筑材
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经目光聚集到废弃建筑垃圾上。

1.2 国外建筑垃圾的应用
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努力,基本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利用,在专业化的工艺技术领域,这些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已经形成了围绕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利用的先进科学和成套技术和装备。

美国目前50%-60%的建筑垃圾作为一般性的建筑回填,40%的建筑垃圾经过处理加工成骨料,再制成各种建筑用砖。

德国利用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技术处于领先水平,研制出一整套的机械加工设备。

日本兴建了许多建筑垃圾加工处理厂,经过不断改进,使最终出厂的再生骨料符合市场要求,被广泛使用。

2 废弃建筑垃圾使用的几点注意
废弃建筑垃圾经过破碎后在进行筛分作为骨料。

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相比强度低、吸水率大、表面粗糙率大,所以再生混凝土和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有所不同,在再次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对混凝土的强度、骨料的密度、吸水性及含泥量加以控制。

2.1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
相关试验表明: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相比,同一水灰比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28d抗壓强度低,在实验中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表现也差。

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主要要控制骨料的含泥量,含泥量超标是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抗冻性能差的一个关键因素,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含泥量的超标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所以再生骨料在使用前要经过水洗,严格控制再生骨料的含泥量。

2.2 再生骨料的密度
总体来说,再生骨料的密度比原生石块的密度低;再生粗骨料的密度为2300~2500kg/m3,而原生骨料的密度为2600~2700kg/m3;再生细骨料的密度更低,为2150~2350kg/m3,这是由于再生细骨料表面的水泥浆的含量比再生粗骨料表面水泥浆含量要高,大量的水泥浆包裹的细骨料在使用的时候需水量大,使配合比发生变化,不容易控制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2.3 吸水率
再生骨料的吸水率要远远高于原生骨料的吸水率。

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可高达12%。

密度越低,吸水率越高。

由于吸水率的这些值过高,和原生骨料相比,再生骨料的饱和时间会比较长。

一般在使用再生混凝土前,应使其充分湿润,并进行2~3h的排水。

由于再生骨料内部缺陷多、吸水率大、表面较粗糙,细小颗粒物多,骨料需要大量水泥浆包裹,因此配合比中的砂率一般较高且随着再生骨料所取代比例的提高而增长。

由于砂率较高,因此达到相同坍落度时比天然骨料混凝土用水要多,难以达到坍落性能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加以注意调整。

2.4 抗冻性
集料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集料吸水量的影响及集料本身抗冻性的影响。

采用经过破碎的建筑垃圾作为混凝土集料,由于吸水性大,致使混凝土的抗冻性比较差,所以大量的建筑垃圾重新利用时尽量避开主体承重结构,而是用在很多非承重部位,比如用在非主干道道路建设中的路基、路面、路面砖和马牙砖等工程中。

2.5 污染物质
如何清除污染物质是面临的最重大难题。

有很多种物质可以污染再生骨料,有必要及时清除它們。

在老建筑里是作为底层砂浆使用的石膏与硅酸盐反应生成钙矾石或者硫酸硅钙,影响混凝土强度。

再生骨料还有其他的污染物质,包括纸张、木材、红砖、沥青、玻璃、铝等。

尤其是木材、红砖混在里面难以清理,在使用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些物质引起的损害仅限于强度的损失,所以,高质量混凝土中不一定不能使用含有受到这些物质污染的骨料,而对于质量要求不高的混凝土或基础时仍然可以使用,比如应用在路牙石、路面砖及一些普通路基中。

3 废弃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废弃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可节约大量矿产资源,大量使用建筑垃圾作为建筑材料,不但可以节约大量耕地,而且减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然而再生混凝土虽然有这么多优势,但在推广中却遇到了诸多的困难。

3.1 再生混凝土价格成本偏高
目前废弃建筑垃圾的回收一般经过拆除、运输、破碎、筛分、水洗、送至混凝土拌和厂等程序,采用就地破碎筛洗产生大量的扬尘和噪音,而水洗又要应用大量的水,对于城市来说一般不符合城市环保要求,大量增加的成本导致再生骨料一般比普通骨料价格偏高,在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情况下,企业宁愿采用普通骨料而不采用再生骨料,使得再生骨料在生产应用推广中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难题。

大量的建筑垃圾堆放,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污染环境,那么社会维护成本也高。

3.2 再生混凝土没有技术标准
目前仅有的依据就是人工砂和机制砂作为建筑骨料使用的标准。

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的大环境的促使下,废弃建筑垃圾重新利用是一种趋势。

再生混凝土推广的第二个难关就是相关技术的标准目前尚未确定,没有新的技术标准,就无法确保在大量生产应用中的质量稳定,再生混凝土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很难被大多数建筑承包商以及建筑材料商所接受。

3.3 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那么现在很多企业都是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很多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政府在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方面予以政策支持,不仅仅是税收方面的要求,而且要在用水、用电方面的政策支持。

相信在未来建筑材料发展的路上,各种循环利用的材料会不断更新增加,节约大量的矿产资源,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3.4 环保支持
建筑垃圾加工再利用过程中產出扬尘,带来很多扬尘和噪声污染,生产加工再利用建筑垃圾时选址要选择在郊区,虽然生产过程中采用洒水湿润可以达到降尘的作用,但是仍然杯水车薪,故,在选址方面还要多方面考虑,不仅考虑环保还要考虑产品的运输成本。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大量的住宅小区、公共设施的建设使用大量的水泥、石子、砂子等矿产资源,而对矿产资源过度开发、能源大量消耗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植被生态破坏,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劣。

大量旧建筑物被拆除,从而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导致二次污染,若不加以合理利用,变废为宝,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循环道路,那么我们将生活在各种城市垃圾中。

为了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要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柯瑞华.建筑垃圾应用于水泥混合材的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
[2]李凯,李双双,张莹.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对策探讨[J].环境保护与循环利用,2011,31(5):31-33.
[3]王凤霞,周艳华,范冬苗,等.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及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2):2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