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桂花的诗歌
桂花香诗歌10篇

桂花香诗歌10篇桂花喜暖和,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
因此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越冬。
桂花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密,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有。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桂花香诗歌,盼望能关心到大家!公斋四咏·小桂朝代:唐朝|:皮日休一子落天上,生此青璧枝。
欻从山之幽,劚断云根移。
劲挺隐珪质,盘珊缇油姿。
叶彩碧髓融,花状白毫蕤。
棱层立翠节,偃蹇樛青螭。
影淡雪霁后,香泛风和时。
吾祖在月竁,孤贞能见怡。
愿老君子地,不敢辞喧卑。
小墅桂花盛开与客醉树下因赋二律·黄金涌出碧檀栾朝代:宋朝|:岳珂黄金涌出碧檀栾,消得充庭舞广寒。
露蕊移将天上种,云阶借与月中看。
扶疎清影立黄鹄,匼匝满庭翔翠鸾。
吹彻玉笙正凉透,香风万斛夜漫漫。
桂花朝代:宋朝|:郑清之香粟飞从月姊边,秋花很多总饶先。
清芬肯作椒兰观,雅韵羞陪粉黛妍。
点就金丹筛雨露,染成玉骨跨神仙。
余芳更孕青青子,相伴寒梅到雪前。
答许觉之惠桂花椰子茶盂二首·硕果不食寒林梢朝代:宋朝|:黄庭坚硕果不食寒林梢,剖而器之如悬匏。
故人相见各贫病,且可烹茶当酒肴。
庐山中闻桂香忆游茅山时梦中游桂花下朝代:宋朝|:董嗣杲我游三茅山,月下丹光丽。
梦驾翠蜺车,凉云拥金袂。
两耳波浪透,广漠不行际。
犹记抟扶摇,乘风曾问帝。
今秋游匡庐,身有飞举势。
凌虚裹白云,白云镇相卫。
毛发极森竦,草木露华缀。
飞泉涌潮响,真可涤昏滞。
一直句曲行,有遇抑何锐。
岂知凡骨癯,不能于彼蜕。
西风催此游,破我梦浮世。
衣襟被月香,苍岩折丹桂。
桂花朝代:明朝|:沈周高攀才子沾衣绿,争插佳人压鬓黄。
谁向蟾宫分得种,年来人月满庭芳。
重玄寺旎檀林桂花朝代:宋朝|:陈深有桂生只园,团团拥旌盖。
灵要挺盘错,翠色深晻蔼。
疑从惊峰移,迦与峨石对。
商飚动阊阖,夜气凝沆瀣。
清苍弥六合,芳意函织芥。
华飘广寒府,金布如来界。
天空氛翳减,閤閤凉月挂。
幽人夜禅起,净想须脱解。
桂花的现代诗歌(12首)

桂花的现代诗歌(12首)桂花的现代诗歌1《桂花香》空气中充满着一股馨香,那样的清雅而又馥郁,秋天的愁绪被静静驱散,白昼的喧嚣也好像远离。
可知这馨香来自哪里?不是绚烂的春日,不是火红的夏季,秋意已深,暗淡了百花的万紫千红。
八月里桂花香……耳畔回荡起经典的旋律;吴刚捧出桂花酒……心中幻化出千古的传奇。
呵,是你,友爱的桂花!瞧,那千点万点金黄的花粒花蕊,在皎洁的月光下,碧绿的枝叶间,正甜美的微笑,热忱的点头。
你总爱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消失,如此的温润,如此的谦逊,如此的布满着内在的力气与秀丽。
不艳羡牡丹的雍容华贵,不嫉妒玫瑰的娇艳欲滴,你却以自已独有的魅力和芳香,温馨、浪漫了人间,乃至月上。
可亲可爱的桂花,秋天的夜晚因你而美妙,美妙的夜晚传递着丰收的喜悦,续写着多少感人的佳话、悦耳的新曲?!桂花的现代诗歌2《桂花飘香》我喜爱桂花飘香,那金黄的小花让心亮堂;长相虽无牡丹那样雍容华贵,内心的品质当属花中之王。
我见过深山老林中的丹桂,那真像是土生土长,几株桂树不知何年何日在那落户,十里之外我就闻到了芳香。
我也喜爱路边的桂花树,一到秋天就把激情送给车来人往;把自己的碧绿献给大路,那顾车声噪杂尘土飞扬。
桂花盆景小巧玲珑,可以任意摆放;玉枝滴翠令人心怡,秋风一吹满庭芳香。
新都桂湖的桂花园,那是天府最知名的地方;我一去那〔儿〕就留恋不舍,露蕊浮葩真能让人客醉他乡。
攀蟾折桂那是人生的抱负,良宵举杯更是难忘嫦娥,吴刚。
桂花酒,桂花浆,桂香在空气中飘扬;其实,桂花靠着最美的品质,香在地上,也香在月亮上。
千山万树有桂花树,千人万人都爱桂花香;想到吴刚的桂花酒,夜深凉意一扫光!桂花的现代诗歌3《金秋八月》桂花啊,你开啦风,趁着黑夜和着小雨,挤过帘窗把你的芳香送进我的梦里不呼朋,没引伴一早就鸿恩寺公园赶桂花的家园由于,昨夜我梦见你在雨中憔悴你在风里飘散霏霏雨,涔涔汗一路奔波,一路思念风雨无情,桂花啊你丰润的笑脸,能否再见还好,你还那么香你还那么灿在溪畔、在阁苑、在山峦我贪欲贪欲你那馥郁的、醉脾的、沁心的香醇我沉迷沉迷你那银的、金的、橙的美艳我爱恋爱恋你在绿叶中的矜持爱恋你在秋风中纷扬飘逸的身材我张开双手把你捧进怀里轻轻地吻着、深深地吮着你的体香啊渗进鼻孔、溶进血液、驻进心田桂花啊,我醉啦脸在晕红、神在亢奋、血在沸腾心,欲动蠢蠢桂花啊,我真的醉啦在你落英缤纷的脚下在你暗香酥酥的怀里桂花的现代诗歌4《八月桂花香》:徽州雪这么多年照旧如浮萍一叶江海飘摇举步秋色清浅的黄昏收割一茬又一茬的凉意我是从煤油灯里爬出来的孩子抖落一身土气在城市边缘,打着趔趄那些日子爬过我加重了我的身量。
描写桂花诗歌10篇

描写桂花诗歌10篇桂花适宜栽植在通风透光的地方;喜欢洁净通风的环境,不耐烟尘危害,受害后往往不能开花;畏淹涝积水,若遇涝渍危害,则根系发黑腐烂,叶片先是叶尖焦枯,随后全叶枯黄脱落,进而导致全株死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桂花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月中桂花朝代:元朝|作者:谢宗可金粟如来幻化身,嫦娥留得护冰轮。
枝横大地山河影,根老层霄雨露春。
长有天香飞碧落,不教仙子种红尘。
折来何必吴刚斧,还我凌云第一人。
数日桂花香朝代:明朝|作者:吴与弼丹桂秋香又一年,老怀不必思华颠。
闻香随处堪乘兴,浮世升沉一听天。
岩桂花朝代:宋朝|作者:高翥玉蕊琅玕树,天香知意薰。
露寒清透骨,风定远含芬。
岩桂花朝代:宋朝|作者:郑仲熊天公怜我太岑寂,每岁殷勤两度开。
收拾落英将底用,博山香裹荐清杯。
江神子·十日荷塘小隐赏桂呈朔翁词牌名:江神子|朝代:宋朝|作者:吴文英西风来晚桂开迟。
月宫移。
到东篱。
簌簌惊尘,吹下半冰规。
拟唤阿娇来小隐,金屋底,乱香飞。
重阳还是隔年期。
蝶相思。
客情知。
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
一夜看承应未别,秋好处,雁来时。
觅桂花於夷陵陵宰·月圃仙人试道妆朝代:宋朝|作者:郑清之月圃仙人试道妆,风流六一旧琴堂。
遥知鼻观盈秋馥,乞与冰曹数粟香。
崖桂花朝代:宋朝|作者:徐大受重重帘幕护金猊,小树花开带麝脐。
寒色十分新疹粟,春心一点暗通犀。
香延棋畔仙人斧,影射灯前太乙藜。
从此再周花甲子,伴公长醉玉东西。
丹桂朝代:宋朝|作者:楼钥碧云步障紫金蕤,风静秋高千万枝。
娇额涂黄元自好,是谁深传密烟脂。
满庭芳·桂花词牌名:满庭芳|朝代:明朝|作者:陈霆露冷铜盘,风清玉宇,一年明月佳时。
可人丹桂,金粟满横枝。
长记广寒徐步,瑶阶静、碧影参差。
夸张处,天香在手,浓透绿罗衣。
登蜀阜·丹桂孤芳众木间朝代:宋朝|作者:钱时丹桂孤芳众木间,枯枝蠹叶苦间关。
古来群枉难为并,培植灵根得等闲。
赞美桂花的诗词

赞美桂花的诗词赞美桂花的诗词,桂花飘来遍地香咏桂花吴刚酿酒味纯真,玉兔下凡资万民。
喜有桂花香溢远,欣携醇露醉酬宾。
七律·桂花雨霁江南正是秋,闻香寻桂赴杭州。
不随春日争红紫,只挽西风为媚柔。
金粟深深重叶厚,暗馨缓缓满城幽。
心脾沁入长回味,此树须栽我院周。
七绝·四季桂花(新声)素月增辉艳若初,清香不问有和无。
从来淡定逍遥客,笑过人间长短途。
七绝·咏桂花秋风八月满天扬,桂花飘来遍地香。
万花王国香为冠,轩昂正气胜春芳。
《咏桂》唐·李白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雨霖铃-咏桂花云涛分结,玉蟾晰影,缈缈香洁。
穿横作弄疏影,金月里,银溶秋勃。
翠扇恩疏尺度,慢倾碧春雪。
穷尽相、偷嫩描幽,露湿琼梢玉枝层。
芬芳只教天人设,更金魂舞作娉婷叠。
吹箫梦落宫月,黄鹤驾、觅和人说。
惜弱怜柔,佳节良辰不忍攀折。
落尽急风皱池塘,目断珍珠别。
五律·桂花太已风行远,蟾宫出岫迟。
枝繁虬玉砌,粟碎熠琼池。
高影入杯看,仙香飐袖随。
相惺真意切,花事又秋期!《东城桂三首》唐·白居易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
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
霜雪压多虽不死,荆榛长疾欲相埋。
长忧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鹧鸪天·吟桂花不爱冰宫恋俗尘,穿云私自下重门。
七分清秀惊人目,一脉风.流牵梦魂。
环翠玉,吐芳芬,星星点点意纯真。
金秋三五和明月,杯酒天涯说至亲。
鹧鸪天--宋·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七律·群芳竞艳之桂花银白金黄四季香,丹红叶秀更芬芳。
吴刚酿就神仙酒,明月痴迷桂子乡。
兔影嫦娥吟水赋,西风雨露吊魂殇。
写一篇关于桂花的诗歌

1. 夜惊鹊栖桂花枝,香飘万里入人梦。
厅堂寂静闻声静,入室清香满洞房。
2. 烟雨轻笼桂花暗,夜深孤魂忆故乡。
月窟无心寒欲化,寒香凝结点滴香。
3. 红桂映雪照寒窗,窗前微风落晚霞。
蜡烛影摇曲阑干,心醉桂香入梦花。
4. 清江潋滟浸桂花,桂香四溢舞翩跹。
歌声婉转月轮小,琴音悠扬笛影斜。
5. 桂花暗香入忆乡,秋意渐浓家人忙。
脉络潋滟湖水绿,移居南国鸟语长。
6. 柳萱引雪默融春,桂花如雨洒微晨。
卫国千秋情义在,桃花孤月两难分。
7. 溪风拂簟醉桂花,红叶随流舞碧波。
童心敲击山石乱,扬州寒香梦未央。
8. 水调清歌抚桂花,浣纱云影落春华。
啼鸟声婉慰愁绪,醉眼迷离锦绣家。
9. 银灯笼下洒桂花,霜华闪烁入人家。
晚香漫步长堤岸,皓月当空遥似霞。
10. 醉卧秋江梦桂花,帘外风吹入眠车。
佳人款款思凝泪,月光淡淡照诗家。
与桂花有关的诗词

与桂花有关的诗词与桂花有关的诗词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桂花有关的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与桂花有关的.诗词11、《醉落魄一斛珠》宋·周邦彦葺金细弱。
秋风嫩、桂花初着。
蕊珠宫里人难学。
花染娇荑,羞映翠云幄。
清香不与兰荪弱。
一枝云鬓巧梳掠。
夜凉轻撼蔷薇萼。
香满衣襟,月在凤凰阁。
2、《桂花》宋·王十朋学仙深愧似吴郎,赖有吾庐两字苍。
疑是广寒宫里种,一秋三度送天香。
3、《赏桂》宋·任希夷人间植物月中根,碧树分敷散宝熏。
自是庄严等金粟,不将妖艳比红裙。
金英翠叶庇灵根,吹作清秋宝篆熏。
四客对花飞玉斝,八眉和叶舞红裾。
4、《桂殿秋》宋·向子諲秋色里,月明中。
红旌翠节下蓬宫。
蟠桃已结瑶池露,桂子初开玉殿风。
5、《满庭芳》宋·向子諲瑟瑟金风,团团玉露,岩花秀发秋光。
水边一笑,十里得清香。
疑是蕊宫仙子,新妆就、娇额涂黄。
霜天晚,妖红丽紫,回首总堪伤。
中央。
孕正色,更留明月,偏照何妨。
便高如兰菊,也让芬芳。
输与芗林居士,微吟罢、闲据胡床。
须知道,天教尤物,相伴老江乡。
6、《满庭芳》宋·向子諲月窟蟠根,云岩分种,绝知不是尘凡。
琉璃剪叶,金粟缀花繁。
黄菊周旋避舍,友兰蕙、羞杀山樊。
清香远,秋风十里,鼻观已先参。
酒阑。
听我语,平生半是,江北江南。
经行处、无穷绿水青山。
常被此花相恼,思共老、结屋中间。
不因尔,芗林底事,游戏到人寰。
7、《清平乐》宋·向子諲人间尘外。
一种寒香蕊。
疑是月娥天上醉。
戏把黄云挼碎。
使君坐啸清江。
腾芳飞誉无双。
兴寄小山丛桂,诗成棐几明窗。
8、《南歌子》宋·向子諲江左称岩桂,吴中说木犀。
水沈为骨郁金衣。
却恨疏梅恼我、得香迟。
叶借山光润,花蒙水色奇。
年年勾引赋新诗。
应笑芗林冷淡、独心知。
桂花相关的古诗词

桂花相关的古诗词1、《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鹧鸪天·桂花》宋·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3、《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霜天晓角·桂花》宋·谢懋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
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胜绝,君听说。
是他来处别。
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5、《声声慢·咏桂花》宋·吴文英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
人起昭阳,禁寒粉粟生肌。
浓香最无著处,渐冷香、风露成霏。
绣茵展,怕空阶惊坠,化作萤飞。
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
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
秋来鬓华多少,任乌纱、醉压花低。
正摇落,叹淹留、客又未归。
6、《咏桂花》宋·吕声之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咏橘绿与橙黄。
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
清影不嫌秋露白,新业偏带晚烟苍。
高枝已折郄生手,万斛奇芬貯锦囊。
7、《桂花》宋·邵清甫绝怜月殿好根荄,流入人间次第开。
只有君家双种好,馨香曾达九天来。
8、《桂花》元·倪瓒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
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
忽起故园想,泠然归梦长。
描写桂花树的古诗词

描写桂花树的古诗词
1. 《桂花》杨万里。
桂花一树当秋风,不独闲吟白玉篇。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疑是千行泪。
这首诗通过对桂花的描绘,表达了桂花独特的香气和美丽的形态,以及它在百花中的独特之处。
2. 《闻桂花》杜甫。
闻道故园桂花发,香飘万里觉年华。
明朝何处有来信?雁字回时月满家。
这首诗中,杜甫以桂花的香气为线索,表达了他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桂花的香气让他想起了家乡,也让他期待着家乡的来信。
3. 《闻桂花》白居易。
闻道桂花寻常白,不知天下有黄花。
闻道黄花无白色,不知天下有桂花。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桂花和黄花的赞美。
桂花因其白色而独特,而黄花因其黄色而独特,彼此之间各有各的美丽和特点。
4. 《桂花》刘禹锡。
桂花一树凌寒秀,独放东篱采暖游。
幽香远自天地间,宜与婵娟共短长。
这首诗以桂花的花香和独特之美为主题,表达了桂花在寒冷的季节中独自绽放的美丽,以及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这些古诗词描绘了桂花树的形态、香气以及与自然和人情的关联,展现了桂花独特的魅力和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疏迹远只香留。
”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
”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骚人”指的是屈原。
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
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
”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古人作诗,讲究章法、结构的严谨和法度,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律诗是以“联”、绝句和词是以“句”、古体诗是以“偶句”为起承转合的常式单位的)。
“凡作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
”(《苕溪渔隐丛话》)“善救首尾”这是从宏观的谋篇而言;所谓“长篇须曲折三致意《远志斋词衷》”、“一步一态,一态一变”即“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励语(沈谦《填词杂说》)”是就诗歌内在的情节和脉络而言;“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穷(刘熙载《词概》)”是就诗歌的收束而言。
如果我们在引领学生鉴赏古典诗歌时,从诗歌的起承转合入手,通过对缜密的结构的梳理,就能实现对作品意旨“透过一层”的领悟。
(一)、注重“起”式。
古人对于诗文的开头十分重视,有“凤头”之说。
大凡经典之作,无不在如何经营“凤头”上煞费苦心,以求收先声夺人或“意在笔先”之效。
“起”的方式很多,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但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当头棒喝;一种是迂回入题、托物起兴。
无论哪种“起”法,都禁忌平淡乏味,力求笔势突兀,句法挺拔,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古人谓之“突起”。
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
”“长调尤重单起之调,贵突兀笼罩,如东坡‘大江东去’是。
有对起之调,贵从容整炼,如少游‘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
”虽是谈论的词的章法,但却说明古人对于诗词的“起”是用心良苦的。
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的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独”字当头,“偏”字相衬,如平地高岗,句式突兀,既震慑读者又点题明旨,点出作者处处“惊新”处处怀乡的宦游之慨;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如朔风逼面、铁骑突出,将作者悲愤焦灼之情、磊落不平之气迸射而出:这都是开门见山的“起”例。
但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言志”“缘情”传统、含蓄蕴藉、怨而不怒的诗教,使得古典诗歌迂回入题的“起”式更为普遍。
如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的起句“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中,以兰叶的“葳蕤”和桂花的“皎洁”,抒写自己“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怀;白居易《暮江吟》中诗人托“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发自己“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以上诸例,都深合“起”的要求。
(二)、明辨“承”接。
古典诗歌不仅“起”的形态各异,“承”的方式也摇曳多姿。
有总接,有分承;有明顺,有暗接。
无论那种方法,依据文本中固有的景路、理路、情路应该是体察诗歌结构的不二法门。
欧阳修在《笔说·峡州诗说》曾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
”由此可见“承”在诗歌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如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蝉院》的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竹径”和“幽处”“禅房”和“花木”紧承首联中的“清晨”“古寺”和“高林”,既显章法的浑圆,又使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造句挺拔且寓意深长,被欧阳修称为“造意者为难工”之语;杜甫的《登高》则情景分写,使得诗歌的脉络清晰而又层次分明: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不尽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
这样,作者的“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忧国伤时的感慨更显沉郁。
颔联在全诗中的作用可见
一斑,难怪被胡应麟称为“全篇可法”。
总之,“承”不仅在结构上起缝合传递的功用,更重要的是它的铺垫和蓄势使得后面的“体物写志”更有根基,所以“承”决不可轻忽。
(三)、聚焦“转”式。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
“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
它不仅使诗歌在章法上给人一种回环往复、摇曳多姿之感,更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进而品味出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主旨,故历代诗人在诗歌的“转”上,无不绞尽脑汁,以求收“振人魂魄”之功。
古人所说的诗词之妙,“妙在衬跌”,(刘熙载《艺概》)“词须愈转愈深,一转一深,一深一妙。
”(刘熙载《艺概》),“陡然一惊便是兴观群怨”“温柔敦厚,诗教也,陡然一惊,正是词中妙境。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我们都可看作是对古典诗歌内部结构中“转”的作用的诠释。
如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人从贬所渡江逃归,离家愈近,思乡之情会强烈,但作者却宕开一笔,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形象的说明了作者一方面渴望得知家人的“音书”的急切心理,另一方面作者又怕家人受自己牵连的消息得到证实,所以才“情更怯”和“不敢问来人”。
这里,“近乡情更怯”的“转”上接“音书断”,下“关”“不敢”句,把诗人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抒发的淋漓尽致。
“转”的作用大矣!杜甫《述怀》中的“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也和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许,这就是高考命题者对诗词的“转”青睐有加的原因吧。
九四年的《秋菊》九五年的《如梦令》九六年的《咏史》今年的《约客》的题肢的设置都可证明这一点。
(四)、善抓“合”句。
所谓“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
它既可浑圆章法,更是作者“感发意志”“体物写情(刘勰〈文心雕龙〉)”“神光所聚(刘熙载〈艺概〉)”的“诗眼”和“词眼”所在。
因此,我们在解读古典诗歌时,更应钟情于此。
古人曾说:“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俊”(〈填词杂说〉);“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尽。
”(刘熙载〈词概〉)都是指的诗词的结句的要领和作用而言。
诗词的结句的方式很多,但不外乎明结和暗结两种。
一是直接抒情、言志、阐理。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句叙事点题,结句更是扬“青春作伴好还乡”之乐,抒“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惊喜之情。
确然是“句句有喜悦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引);孟郊的《登科后》中的“一日看尽长安花”,又体现了作者何等的畅快得意乃至神采飞扬的情态。
古人所说的“本只是常语,一经道出,便成独得。
词得此意,则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矣。
”(《艺概》)完全可以说明此类结句的明快、质朴、无意造语却自然天成的特点。
另一种是“以景语结情语”(张炎)。
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
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如李益《汴河曲》的结句“风起杨花愁杀人”,就借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遥寄了作者的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现实的政治感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的结句“暗风吹雨入寒窗”,作者那惋惜、愤懑、悲痛相互交织的情感,全都蕴含于景语之中,含蓄蕴藉、深藏不露,确实是“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
可见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如果善于从结句切入,也同样会给我们提供一把解读诗歌主题和形象的钥匙。
自然,文本层面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它还包括语言的声、色、形,诗歌的意象、诗画的相融等等。
笔者将另文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笔者提出从文本的层面上体悟,并没有否认审美主体在文学鉴赏中的核心地位,相反,任何体悟文本层面的审美活动都必须以主体的观照为前提。
我们想强调的是,古典诗歌应首先从文本这个“先结构”入手,遵“路”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