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竞赛辅导专题 杠杆(1)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苏教版九年级同步讲义杠杆

初中物理苏教版九年级同步讲义杠杆

11.1 杠杆(考点解读)(原卷版)1、杠杆及其五要素(1)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2)杠杆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2、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实验探究(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注意:我们在实验室所做的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是在杠杆水平位置平衡进行的,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这样的平衡是不多的。

在许多情况下,杠杆是倾斜静止,这是因为杠杆受到平衡力作用。

所以说杠杆不论处于怎样的静止,都可以理解成平衡状态。

(2)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达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公式的表达式为:F1l1=F2l2。

3、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1)杠杆动态平衡:指构成杠杆的某些要素发生变化,而杠杆仍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分析杠杆的动态平衡时,一般是动中取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比较,得出结论;(2)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一般遵循以下步骤:①确定杠杆支点的位置;②分清杠杆受到的动力和阻力,明确其大小和方向,并尽可能地作出力的示意图;③确定每个力的力臂;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关系式并分析求解。

4、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及力臂的画法求最小动力问题,可转化为找最长力臂问题。

找最长力臂,一般分两种情况:(1)在动力的作用点明确的情况下,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连线就是最长力臂;(2)在动力作用点未明确时,支点到最远的点的距离是最长力臂。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据此,他说出了“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初三物理杠杆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初三物理杠杆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初三物理杠杆知识点归纳有哪些杠杆是中学学习的一种简单机械,也是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所以学好物理杠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三物理杠杆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三物理杠杆知识点归纳1、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支点(O)绕着的固定点;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注意:在画力臂时先找到作用点,如下图,然后再画出支点到作用力线的距离,作用力的线必要时需要延长,延长部分用虚线表示。

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3)平衡条件:F1×L1=F2×L2(4)种类和应用: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三种。

三种都有利也有弊。

种类特征优缺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 L1>L2 省力但费距离锤子,起子,动滑轮费力杠杆 L1等臂杠杆 L1=L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天平,定滑轮注意:省力杠杆中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当动力作用在杠杆末端且方向与杠杆相互垂直时,最省力2、滑轮及滑轮组(1)、定滑轮①相当于等臂杠杆,支点是滑轮的轴,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②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注意:定滑轮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方向,这给我提供了很多方便,比如,人站在低处就可以把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

(2)、动滑轮:①相当于省力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②特点是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注意:和定滑轮的区别就在于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像定滑轮一样人站在低处把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

(3)、滑轮组:通过组合达到同时拥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有优点。

注:物理中类似的组合还有显微镜、望远镜(1)绕线:(奇动偶定)。

当绕在动滑轮上是奇数条线时,把线的一头系在动滑轮上,简称“奇动”如图2;当系在动滑轮上是偶数条线时,把线的一头系在定滑轮上,然后开始绕线,简称“偶定”如图1。

九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梳理在物理学中,杠杆是一个基本的力学概念。

它是指由一个固定点(称为支点或转轴)支撑的刚体,可以用来改变物体的位置、方向和大小。

九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杠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对九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杠杆的定义和组成要素杠杆是由支点、杠杆臂和力组成的。

支点是杠杆的固定点,可以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也可以是想象的点。

杠杆臂是连接支点和力作用点的线段。

力是施加在杠杆上的作用力,可以是推力、拉力或扭力。

2. 杠杆的分类根据支点的位置和力的作用方向,杠杆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一类杠杆的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力作用在支点的另一端;二类杠杆的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力也作用在支点的同一侧;三类杠杆的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但力作用在支点的另一侧。

3. 杠杆的平衡条件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矩(力对支点的转动效果)相互平衡。

对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利用力矩的原理进行推导。

力矩等于力乘以力臂,力臂是力作用点到支点的垂直距离。

4. 杠杆的力矩计算杠杆的力矩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力矩 = 力 ×力臂。

在一类杠杆中,力矩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有关;在二类杠杆中,力矩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呈反比;在三类杠杆中,力矩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成正比。

5. 杠杆的原理和应用杠杆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机械、建筑和工程等。

在机械方面,杠杆可以用来放大力的作用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在建筑方面,杠杆可以用来平衡重量,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在工程方面,杠杆可以用来调节力的大小和方向,实现特定的功能。

6. 杠杆的实际案例杠杆的实际案例较为常见。

例如,撬动物体时使用的撬棍就是一种一类杠杆;门上的把手是二类杠杆,可以较轻松地打开门;人体的骨骼结构中,肩关节和手肘关节也可以看作是杠杆,帮助人体完成各种动作。

7. 杠杆的优势和限制杠杆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改变支点的位置和力的大小,实现力的放大和方向的改变。

九年级杠杆课课解析与练习

九年级杠杆课课解析与练习

13.4 杠杆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阿基米德真能举起地球吗智 能 提 要问:怎样正确理解力臂的概念答:关于力臂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从几何上来看,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其中“点”为杠杆的支点;“线”为力的作用线,即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2某一力作用在杠杆上,若作用点不变,但力的方向改变,那么力臂一般要改变;如图所示,力F 的大小一样,由于作用在杠杆上A 点的方向不同,力臂就不同.a 图中F 的力臂l 比b 图中F 的力臂l ˊ大. 3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所示. 4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问:你能总结一下画力臂的一般步骤吗 答:可按下述步骤画力臂: 1首先确定支点O .2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可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再从支点O 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4最后用大括号勾出力臂,在旁边标上字母l 1或l 2,分别表示动力臂或阻力臂;中 考 撷 要在最近的三年中,杠杆也是中考的主要内容之一,考试中其内容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多种题型中.考查的最主要形式为作图题,即给出日常生活中杠杆应用的实例,作出其五要素,尤其是力臂.要杠 杆 杠杆的概念及五要素杠 杆 的 平 衡 条 件杠杆的分类及其应用千万不能理解成力臂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长度.善于把日常生活中涉及到杠杆知识又不容易联想到杠杆的应用实例与杠杆联系起来,分析其中的五要素.智 能 拓 展用不准确的天平进行准确的测量我们实验室力测量物体质量的天平是等臂杠杆,它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制作的测量仪器. 因为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左盘中的物重等于右盘中的砝码重,左盘中的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的砝码质量.由于使用不当和部分被损,一些天平实际上的不等臂杠杆,用这样的天平直接测量,不管你是怎样认真地进行正确操作,称量结果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总有偏差.在粗略测量和练习使用天平时,都可以忽略由于仪器本身造成的误差.但是在精确测量中,这是不允许的,如何用不准确的天平进行准确的测量呢第一种方法“是恒载法”.先将另外一个物体放到天平的一只托盘上,然后把砝码放在另外一只托盘上,直至天平平衡.接着,把待测物体放到放砝码的托盘上,并将其中的一部分砝码逐渐取出,使天平恢复平衡. 此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就等于被取出的砝码的质量.由于砝码是准确的,所称出的值就是它的真实值.第二种方法是“替代法”.把待测物体放到天平的一只盘上,另外拿些沙粒加到另外一只盘上,一直加到使天平平衡.然后,把待测物体拿下沙粒别动,逐渐把砝码加到这只盘上,直到天平重新恢复平衡为止.这样,被测物体的质量就等于盘上砝码的质量.第三种方法是“复称法”.首先把待测物体设质量为m 放在左盘,然后往右盘加砝码质量为m 1使之平衡. 此时,便有mgl 1=m 1gl 2l 1、l 2分别为左、右盘到天平中央刀口的距离.接着,又将待测物体放到右盘,然后往左盘加砝码质量为m 2至天平平衡.此时,也有m 2gl 1=mgl 2.将两式相比可得21m m m ,只要将m 1、m 2的值代入上式,便可以得出待测物体的质量了.智 能 归 例题型一 会确认并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例 如图甲所示,杠杆OA 处于平衡状态,在图中分别画出力F 1和F 2对支点0的力臂L 1和L 2;知识点 力臂的概念,会画力臂 闯关点拨 再次提醒:画力臂时必须注意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答 如图乙所示变形题1 如下图甲所示,杠杆OA 在力F 1、F 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 2是力F 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力F 1的力臂L 1和力F 2.甲乙甲乙闯关点拨 根据已知的力臂画力时,力的作用线应与力臂垂直,且要注意力的作用点应画在杠杆上. 答 如上图乙所示变形题2 如下图甲所示的钢丝钳,其中A 为剪钢丝处,B 为手的用力点,O 为转动轴,图乙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画出剪钢丝时的动力F 1、阻力F 2、动力l 1、阻力臂l 2 ;闯关点拨 动力作用在B 点,方向竖直向下,阻力作用在A 点,方向竖直向下;表示F 1的线段应比表示F 2的线段短一些,因为钢丝钳是省力杠杆.答 如图丙所示题型二 有关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题例 1 某同学用如右图所示装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所用的4只钩码每只质量都是50g,在图示情况时,杠杆AB 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这时弹簧秤的读数为.设F 1的力臂为l 1,F 2的力臂l 2,则=21l l .若在杠杆左端钩码下方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重新调节弹簧秤对杠杆右端拉力的方向后,使杠杆AB 再次恢复水平平衡,则这时弹簧秤的拉力与对应力臂的乘积应是未增加钩码前弹簧秤的拉力与对应力臂乘积的____倍.知识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闯关点拨 图中的杠杆平衡时,应满足F 1l 1=F 2l 2, 则10780.296.11221===F F l l . 增加钩码后,再次平衡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F 1ˊl 1ˊ=F 2ˊl 2ˊ,那么还要注意力的方向不要画反了.丙注意:F 1的力臂并非杠杆的OA 段,不能直接比较OA 与OB .452'222'2'211'1'1===F F l F l F l F l F . 答 7/10 5/4例2 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①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_______左或右边旋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②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当在A 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两种方案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知识点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闯关点拨 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看左、右两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解 1右 2①2个钩码挂在“6”处;②3个钩码挂在“4” 处.题型三 有关杠杆的动态平衡问题例1 如图12-16所示,用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 ,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 拉至位置B ,阻力G 的力臂 ,动力F ;填“变大”或“变小”“不变”知识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闯关点拨 关键是要先弄清哪些是不变量,哪些是改变量,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出判断分析和解 分别画出杠杆在A 、B 两位置的阻力G 的力臂可看出,阻力臂l G 将变大,由于F 的方向始终与杠杆垂直,所以F 的力臂始终等于杠杆长,故F 的力臂l F 不变;根据公式变大。

杠杆知识点总结

杠杆知识点总结

杠杆知识点总结一、杠杆的定义。

1.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 这里的“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如撬棒是直的杠杆,羊角锤的弯曲部分也是杠杆。

二、杠杆的五要素。

1. 支点(O)-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例如,用撬棒撬石头时,撬棒绕着与地面接触的那一点转动,这个点就是支点。

2. 动力(F₁)- 使杠杆转动的力。

比如撬石头时,人施加在撬棒上的力就是动力。

3. 阻力(F₂)-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在撬石头的例子中,石头对撬棒的压力就是阻力。

4. 动力臂(L₁)-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画动力臂时,要先确定动力的作用线(过动力作用点沿动力方向的直线),然后从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动力臂。

5. 阻力臂(L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同理,先确定阻力作用线,再从支点作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得到阻力臂。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

2.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即F₁L₁=F₂L₂。

- 例如,有一个杠杆,动力F₁ = 5N,动力臂L₁ = 4m,阻力F₂ = 10N,根据F₁L₁=F₂L₂,可算出阻力臂L₂=F₁L₁/F₂ = 5×4/10 = 2m。

四、杠杆的分类。

1. 省力杠杆。

- 特点:动力臂大于阻力臂(L₁>L₂),根据F₁L₁=F₂L₂可知,动力小于阻力(F₁<F₂),能省力但费距离。

- 实例:撬棒、羊角锤、铡刀等。

当用撬棒撬石头时,撬棒的动力臂较长,阻力臂较短,用较小的力就能撬起较重的石头,但手移动的距离比石头移动的距离大。

2. 费力杠杆。

- 特点:动力臂小于阻力臂(L₁<L₂),动力大于阻力(F₁>F₂),费力但省距离。

- 实例:镊子、钓鱼竿、理发剪刀等。

用镊子夹取物体时,镊子的动力臂短,阻力臂长,虽然费力但可以使手指移动较小的距离就能让镊子尖端移动较大的距离来夹取物体。

杠杆的科学教案4篇

杠杆的科学教案4篇

杠杆的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教案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杠杆的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杠杆的科学教案1教材分析(一)背景和目标在前一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

本课将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

在生活中,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纸、用老虎钳夹断铁丝、用螺丝刀拧螺钉、用镊子夹东西,等等。

会使用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学生们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

本课的教学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

杠杆这类简单机械可按省力情况分成三类: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省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我们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一些科学术语及在生活中的联系掌握比较少。

另外,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操作比较少。

组织教学上学生整体素质较差。

教学目标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

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初中物理杠杆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杠杆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杠杆的知识点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杠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也是理解许多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杠杆的相关知识。

一、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这里要注意几个关键要素:首先,它得是“硬棒”,柔软的物体不能充当杠杆;其次,要有一个固定的点,也就是支点;最后,要能在力的作用下转动。

比如说,撬棍撬石头,撬棍就是杠杆;再比如,跷跷板,中间的固定点就是支点,两边的小朋友施加的力能让跷跷板转动,跷跷板也是杠杆。

二、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F₁):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₂):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₁):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l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要准确理解和画出力臂,需要先作出力的作用线,然后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力臂。

比如,用羊角锤拔钉子,支点在羊角锤与地面接触的点,手施加的力是动力,钉子对羊角锤的阻力,从支点分别向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得到的就是动力臂和阻力臂。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就是 F₁l₁= F₂l₂。

通过这个平衡条件,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力和力臂,求出未知的力或力臂。

例如,已知一个杠杆的动力是 5N,动力臂是 2m,阻力臂是 1m,我们可以求出阻力为 10N。

四、杠杆的分类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相对大小,杠杆可以分为三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

使用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

比如,撬棒、铡刀、羊角锤等都是省力杠杆。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

使用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例如,钓鱼竿、镊子、船桨等都是费力杠杆。

初中物理竞赛教程(基础篇)第10讲 杠杆

初中物理竞赛教程(基础篇)第10讲 杠杆

第10讲杠杆10.1 学习提要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达到省力、方便的目的。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如图10-1所示,用硬棒撬动大石块。

杠杆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总名称,硬棒并不一定是直棒,可直可弯,任何形状都可以。

10.1.1 支点、力臂、动力、阻力1.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支点。

当有力作用在杠杆上时,杠杆绕其转动。

对杠杆本身而言,这一点是固定的。

当物体体积较大时,支点不再是一个点,而成为一个转动轴,比如我们抬起木板时,以其与地面的接触线为转动轴。

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用字母L表示。

力臂并不一定是杠杆上某一段长度,力臂的大小与其在杠杆上的作用点和动力与阻力的方向都有关。

如图10-2所示,在力F1(或F2或F3)的作用下,硬棒OA处于水平位置静止,同样作用于A点的三个力F1、F2、F3,其方向不同,对应的力臂也不同。

在图10-2中,力F1的力臂是L1,力F2的力臂是L2,力F3的力臂是L3。

3. 动力和阻力许多场合下,动力和阻力不能绝对区分,我们可设其中一个力为动力,则另一个力为阻力,这样的设定并不影响我们的研究。

对于一个杠杆而言,动力和阻力对于使杠杆转动作用的方向总是相反的,即若阻力使杠杆顺时针旋转时,动力就必须使杠杆逆时针旋转,杠杆才能平衡。

当杠杆受到两个以上的力的作用时,按使杠杆转动方向区分动力和阻力较为方便。

10.1.2 杠杆的平衡通常情况下,杠杆是在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的。

所谓杠杆平衡,并非指杠杆一定处于水平位置而静止,而是指杠杆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

10.1.3 杠杆平衡的条件杠杆是否平衡由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关系决定,我们由大量实验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或F1/F2=L2/L1当杠杆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则所有动力与动力臂乘积的和等于所有阻力与阻力臂乘积的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5 九年级科学竞赛辅导专题 杠杆(1)一、选择题1、(改编) 如图所示,AOB 为一杠杆,O 为支点,杠杆重不记,AO=OB 。

在杠杆右端A 处用细绳悬挂重为G 的物体,起始状态BO 处于水平位置。

在B 端施加始终保持与OB 垂直的力使物体下降,杠杆从图示位置匀速转动35度到AO 位于水平位置,此过程中,在B 施加的力的大小( B )A 、不变B 、增大C 、减小D 、先增大再减小2.(改编自2005年第十五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在铁路道口常设有如图所示的道闸,这种道闸平时上扬,当火车要通过道口时道闸转动到水平位置,示意过往的其他车辆停车等候,这种道闸称为常开型道闸.与之相反,另一种道闸平时水平放置,当有车辆要通过时,道闸上扬,允许车辆通过,这种道闸称为常闭型通闸.对于这两种道闸重心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常闭型道闸,重心应在O 点左侧B.常开型道闸.重心应在O 点右侧C.常闭型道闸,重心应在O 点右侧D.以上说法都不对4、室内垃圾桶平时桶盖关闭不使垃圾散发异味,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

根据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可确定( D ▲ )A 、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B 、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C 、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用都是省力杠杆D 、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一个是省力杠杆,一个是费力杠杆5.如图5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 、OBD 和OED 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 )A .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B .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C .ABC 是省力杠杆,OBD 、OED 是费力杠杆D .ABC 是费力杠杆,OBD 、OED 是省力杠杆6.人体的运动系统相当复杂,但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骨骼在肌肉提供的动力作用下绕关节转动。

如图所示是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骼相当于杠杆,肱二头肌收缩提供动力。

由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A )A.费力.省距离的杠杆B.省力.费距离的杠杆C.既费力,也费距离的杠杆D.既省力,也省距离的杠杆7.如图轻质家用衣架上挂了2件质量分别为m 1、m 2的湿衣服处于静止(m 1≠m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现在衣架是一个等臂杠杆B .因为衣架倾斜,所以衣架处于不平衡状态C .从图中状态可以判断m 1>m 2D .绳子对A 点的拉力F 大小等于两件衣服的重力之和8.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第2题图)其一端抬离地面。

则( C )A 、F 甲>F 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B 、F 甲<F 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长C 、F 甲>F 乙,因为乙方法时阻力臂短D 、F 甲=F 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9.一根直杆可绕轴O 转动,在直杆的中点挂一重物,在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方向始终 杠杆垂直的力F ,如图6-1-18所示,当直杆从竖直位置慢慢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力 F 的大小变化情况应是( A )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不变10.如图6-1-19所示,杠杆OA 可绕支点O 转动,B 处挂一重物G ,A处用 一 竖直力F.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逐渐增大时,为了使杠杆平衡,则( D )A. F 大小不变,但F <GB. F 大小不变,但F >GC. F 逐渐减小,但F >GD. F 逐渐增大,但F <G11.如图,用测力计将长杆一端A 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F 1;同理,用测力计将长杆的另一端B 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F 2。

则长杆的重力是(测力计保持竖直向上)( B )A .(F 1+F 2)/2B .F 1+F 2C .F 1/F 2 D.F 1×F 212.如图8是一个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现用细线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悬挂处沿竖直方向将物体分成左右两部分,则 ( A )A .左边部分质量较大B .右边部分质量较大C .两边质量一样大D .无法比较 13.生活中利用杠杆的事例很多,某同学分别用图示甲、乙两种方法扛着同一物体行走,感觉物体放的位置不同,效果不—样,体会到杠杆使用大有学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图中手施加的动力大于乙图中手施加的动力;B.甲图中手施加的动力小于乙图中手施加的动力;C.甲图中人对地面的压力小于乙图中人对地面的压力;D 甲图中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乙图中人对地面的压力14、古代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可以看成一个以D 为支点的杠杆,如图所示。

一个人通过定滑轮用力将吊桥由图示位置缓慢拉至竖直位置,若用L 表示绳对桥板的拉力F 的力臂,则关于此过程中L 及乘积FL 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L 始终在增加,FL 始终在增加B 、L 始终在增加,FL 始终在减小C 、L 先增加后减小,FL 始终在减小D 、L 先减小后增加,FL 先减小后增加F 甲 F 乙第19题图图8左 右A O 16.杆秤是一种很古老但现在仍然在广泛使用的一种测量质量的工具。

小林同学用一杆秤称一实心球的质量,如图2所示。

当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秤砣拉线正好压在4 kg 的刻度线上。

根据秤砣拉线、提纽和称钩所在秤杆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粗略关系,可以估测出秤砣的质量大约是( C )A .10 gB .400 gC . 1000 gD .17.一根重量可忽略不计的杠杆以O 点为支点,在杆上的a 、b 、c三处分别受到F a 、F b 、F c 三个方向与杠杆垂直的力作用,且a 、b 、c 三处到O 点的距离比为1:2:3,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杠杆与支点间的摩擦力,当杠杆保持平衡时,则F a :F b :F c 可能为下列何者?( ▲D )A .1:1:3B .1:1:5C .3:1:1D .5:1:1. 18.一个600N 重的成年人和一个小孩都要过一道5m 宽的水渠。

成人从左岸到右岸,而小孩从水渠右岸到左岸,两岸各有一块4m 长的坚实木板,他们想出右图所示的方式过渠。

请分析在忽略木板自身重量和木板叠交距离的情况下,要使成年人和小孩都能平安过渠,小孩的体重不能轻于多少牛? ( ▲ B )A .100NB .200NC .300ND .400N19.如图所示为一均匀圆薄板,半径R=30厘米,现从圆板上挖出一个半径为r=15厘米的内切圆,试求剩余部分的重心到大圆圆心的距离为多大( B ▲ )A .2.5厘米B .5厘米C .7.5厘米D .10厘米20.在菜市场内个别商贩会违反公平交易的原则,使用杆秤时通过不正当方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例如某标准杆秤的秤砣质量为1千克,秤和秤盘的总质量为0.5千克,O 点为提钮悬点,A 点为零刻度点,OA = 3厘米,OB = 9厘米, 如右图所示。

如换取了一个质量为0.7千克的秤砣,售出 3.0千克的物品,消费者得到的物品实际质量( A )A.2.0千克B.2.3千克C.2.5千克D.2.8千克二、填空题21.如图所示是安置在公路收费站栏杆的示意图,当在A 处施加一个动力时,可使栏杆逆时针转动起来(以O 点为轴转动),从图中可以看出,它是一 根 ▲ 杠杆;若已知整根杆子的长度为12米,重力为100牛顿,重心(即重力的作用点)在杆的中点,AO 的长度为1.0米,则为使栏杆逆时针转起来,在A点的作用力至少为 ▲ 牛顿。

2 2. 费力 、 50022、(4分)如图是一种开瓶器。

使用时将螺旋钻头旋进软木塞,再用双手按压把即可将瓶塞拔出。

钻头做得尖细是为了 ▲ ,压把相当于▲ 。

王哲在5s 内将瓶塞拔出,若瓶塞长5cm ,瓶塞受到的平均阻力为200N ,则王哲克服瓶塞阻力做了 ▲ J 功,其做功的功率为 ▲ W 。

27、(4分;每空1分) 增大压强 省力杠杆 10 2图2第22题图OA B地球 23. 如图为我市即将新建的双塔大桥。

“桥塔为什么要造这么高?”小强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将大桥的结构进行简化,抽象成图乙所示的模型,又画了桥塔高低不同的两幅图丙和丁。

小强通过比较发现:适当增加塔的高度,可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力臂,从而减小斜拉索的拉力。

24、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 中点悬挂一重G=60N 的物体,在A 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F= N;保持F 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位置匀速提到位置的过程中,力F 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25、(辽宁省)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左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 ,将杠杆由水平位置OA缓慢拉至OB ,则在这个过程中力F 将 (选变大、变小、不变)26.一块均匀的木板长16m ,重400N ,对称地放置在相距8m 的A 、B 两个支架上,如图所示。

一个体重为500N 的人,从木板中点以1.2m/s 的速度向右走去,至木板翘起,此人能够走到B 点以外 3.2 m 处,他行走的时间是 6 s 。

27、如图所示,大李和小李用一根均匀的木棒抬重物。

大李为了减轻小李的负担,他可以 (写出一种合理的做法);假如大李要承担60%的力,那么,小李的肩头到重物挂点O 的距离与大李的肩头到重物挂点O 的距离之比是 。

28.(6分)我们在学习杠杆原理时知道阿基米德有一句豪言壮语——“给我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小刚同学对此产生了疑惑,他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地球的质量为6 ×1024kg 。

并且假设支点距地球1m ,阿基米德给杠杆的最大压力为600N ,则阿基米德需要一根约为 ▲ m 的轻质杠杆。

即使他以100km/h 的速度(相当于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匀速下压杠杆,要将地球撬起1cm ,也需要 ▲ 年(1年约为104小时)。

小刚据此指出这一豪言壮语是不可能实现的。

你对小刚同学的做法有何评价▲ 。

27、(6分) 1×1023 m 、 1×1012 年、 敢于向权威质疑(其余合理均得分) A B 24题29.边长为0.1m 质量均匀的正方体物体M ,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5.0×103 Pa 。

如图所示装置,横杆可绕固定点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系在横杆B 端的细绳通过动滑轮连着物体M ,用力F 在A 点竖直向上提横杆时,横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 对地面的压强为1.6×103 Pa ,若仍用力F 在距离A 点0.1m 处竖直向上提横杆,使横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 对地面压强为1.0×103 Pa ,已知横杆长OB =0.8m ,OA =0.6m,,g 取10N/kg ,不计横杆质量、绳质量和摩擦。

则:(1)物体M 的密度为 ▲ kg/m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