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测试题一1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A)A.商品B.资本C。
人员D。
技术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
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
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4。
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D)A。
递增B。
递减C。
先递增后递减D。
不变5。
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B)A。
重叠需求理论B。
要素比例理论C。
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6。
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B)A.规模报酬递减B.规模报酬递增C.规模报酬不变D.规模成本递增7。
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C)A。
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D.悲惨的增长8.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B)A。
零进口关税B。
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C。
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9.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设在(B)A。
日内瓦 B.纽约C。
布鲁塞尔D。
乌拉圭10.在国际卡特尔订价中,当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卡特尔订价水平就(B)A.越低B.越高C。
不变D。
不确定11。
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D)A.双边套汇B。
多边套汇 C.套利 D.套期保值12.下述几种货币中,哪一种是实行联合浮动的货币(D)A.英镑B。
日元 C.美元 D.人民币13.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D)A。
进出口 B.利息收支C。
直接投资 D.特别提款权变动14。
在分析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小国所面临的供给弹性是(D)A。
零 B.小于需求弹性C。
大于需求弹性D。
无穷大15.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的汇率制度是(C)A。
固定汇率制B。
《国际经济学》(双语)试卷1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双语)试卷1参考答案Ⅰ. 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 (30 points, 3 points/term)parative advantage: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ood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ies(3 points).2.Specific factors model: It assumes an economy that produces two goods and the labor is a mobile factor that can move between sectors, other factors are assumed to be specific, that is, they can be used only in the production of particular goods(3 points).3.Heckscher-Ohlin theory: it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the theory emphasizes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proportions in which different factors of production are availab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the proportions in which they are used in producing different goods(3 points).4.Leontief paradox: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be an exporter of capital-intensive goods and an importer of labor-intensive goods. Surprisingly, however, this was not the case, the economist Leontief found that U.S. exports were less capital-intensive than U.S. imports. This result is known as the Leontief paradox. It is the single biggest piece of evidence against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3 points).5.Official international reserves: Official international reserves are foreign assets held by central banks as a cushion against national economic misfortune. At one time official reserves consisted largely of gold, but today central banks' reserves include substantial foreign financial assets, particularly U.S. dollar assets such as Treasury bills(3 points).6.The official settlements balance: the official settlements balance or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This balance is the sum of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the capital account balance, the nonreserve portion of the financial account balance, and the statistical discrepancy, and it indicates the payments gap that official reserve transactions need to cover(3 points).7.Foreign exchange option: A foreign exchange option gives its owner the right to buy or sell a specified amount of foreign currency at a specified price at any time up to a specified expiration date. The other party to the deal, the option's seller, is required to sell or buy the foreign currency at the discretion of the option's owner, who is under no obligation to exercise his right(3 points).8.Interest parity conditi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expected returns on deposits of any twocurrencies are equal when measured in the same currency is called the interestparity condition. It implies that potential holders of foreign currency deposits view them all as equally desirable assets.9.Fisher effect: This long-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interest rates is called the Fisher effect. Fisher effect tells us that all else equal, a rise in a country's expected inflation rate will eventually cause an equal rise in the interest rate that deposits of its currency offer. Similarly, a fall in the expected inflation rate will eventually cause a fall in the interest rate(3 points).10.Long run analysis: The long run analysis of an economic event allows for the complete adjustment of the price level (which may take a long time) and for full employment of all factors of production(3 points).II. Single-Choice Questions(15 points, 1.5points/Question)1. b2. d3. c4. a5. b6. a7. d8. a9. c 10. aⅢ.Questions and problems(40 points, 8 points/Question)1.What are the three types of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 recorded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8 points)?Answer: the three types of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are current account, financial account and capital account(3 points). Transactions that involve the export or import of goods or services and therefore enter directly into the current account. Transactions that involve the purchase or sale of financial assets. An asset is any one of the forms in which wealth can be held, such as money, stocks, factories, or government debt. The financial account of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records all international purchases or sales of financial assets. Certain other activities resulting in transfers of wealth between countries are recorded in the capital account(5 points).2.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land is cheap, the ratio of land to labor used in cattle rising is higher than that of land used in wheat growing. But in more crowded countries, where land is expensive and labor is cheap, it is common to raise cows by using less land and more labor than Americans use to grow wheat. Can we still say that raising cattle is land intensive compared with farming wheat? Why or why not(8 points)?Answer: The definition of cattle growing as land intensive depends on the ratio of land to labor used in production, not on the ratio of land or labor to output(3 points). The ratio of land to labor in cattle exceeds the ratio in wheat in the United States, implying cattle is land intensive in the United States. Cattle is land intensive in other countries too if the ratio of land to labor in cattle production exceeds the ratio in wheat production in that countr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another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less relevant for answering the question(5 points).3. Suppose the dollar interest rate and the pound sterling interest rate are the same, 5 percent per year. Wha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urrent equilibrium $/£ exchange rate and its expected future level? Suppose the expected future $/£ exchange rate, $1.52 per pound, remains constant as Britain's interest rate rises to 10 percent per year. If the U.S. interest rate also remains constant, what is the new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8 points)?Answer: The current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must equal its expected future level since, with equality of nominal interest rates, there can be no expected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the dollar/pound exchange rate in equilibrium(3 points). If the expected exchange rate remains at $1.52 per pound and the pound interest rate rises to 10 percent, then interest parity is satisfied only if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changes such that there is an expected appreciation of the dollar equal to 5 percent. This will occur when the exchange rate rises to $1.60 per pound (a depreciation of the dollar against the pound) (5 points).4. What are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nd nominal exchange rate, and their differences(8 points)?Answer: the real exchange rate is the relative price of two output baskets, nominal exchange rate is the relative price of two currencies(3 points).The real exchange rate between two countries' currencies is a broad summary measure of the prices of one country's goods and services relative to the other's. the prediction of PPP is that real exchange rates never change, at least not permanently. Real exchange rates are defined, however, in terms of nominal exchange rates and price levels(5 points).5:Give a example to explain foreign exchange swap(8 points).Answer: foreign exchange swap is a spot sale of a currency combined with a forward repurchase of the currency(3 points). For example, a multinational company has just received $1 million from sales and knows it will have to pay those dollars to a California supplier in three months. The company's asset-management department would meanwhile like to invest the $1 million in Swiss francs. A three-month swap of dollars into Swiss francs may result in lower brokers' fees than the two separate transactions of selling dollars for spot Swiss francs and selling the Swiss francs for dollars on the forward market(5 points).Ⅳ.An economy can produce good 1 using labor and capital and good 2 using labor and land. The total supply of labor is 100 units.T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production are70 0.69 0.49 800.66 0.46 900.63 0.43 1000.60 0.40Questions: a. Suppose that the price of good 2 relative to that of good 1 is 2. Determine graphically the wage rate and the allocation of labor between the two sectors (5 points).b. Suppose that the relative price of good 2 falls to 1. Determine the wage rate and the allocation of labor between the two sectors (5 points).c. Calculate the effects of the price change on the income of the specific factors in sectors 1 and 2(5 points).Answer: a.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labor is freely mobile between sectors, it will move from the low-wage sector to the high-wage sector until wages are equalized. So in equilibrium, the wage rate is equal to the value of labor ’s marginal product.2/122211=⨯=⨯P P P MPL P MPLThe abscissa of point of intersection illustrated above should be at L1=30. The labor allocation between the sectors is L1=30 and L2=70. The wage rate is 0.98(5 points). b. The relative decline in the price of good 2 caused labor to be reallocated: labor is drawn out of production of good 2 and enters production of good 1 (L1=60, L2=40). And the wage rate is equal to 0.74(5 points).c. With the relative price change from P2/P1=2 to P2/P1=1, the price of good 2 has fallen by 50 percent, while the price of good 1 has stayed the same. Wages have fallen too, but by less than the fall in P2 (wages fell approximately 25 percent). Thus, the real wage relative to P2 actually rises while real wage relative to P1 falls. Hence, to determine the welfare consequence for workers,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consumption shares of good 1 and good 2 is needed(5 points).。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国际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选择、判断题(每题1分):第一章:1、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2、最常用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两种要素。
3、在完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的根源。
5、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6、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个部分:来自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利益。
7、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国际贸易的格局、国际贸易的条件、国际贸易的收益。
第二章: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机会成本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4、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5、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6、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直线段。
7、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8、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9、机会成本概念表明:彼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构成此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选择题:1、首先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学者是: C、A、李嘉图B、罗布津斯基C、哈伯勒D、穆勒第三章:1、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加工不断完善。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A 商品B 资本C 人员D 技术2、假定闭关自守的状态下,X 商品的价格,在 A 国是 10 美元,在 B 国是 8 美元,C 国是 6 美元,并且 A 国是小国,不能通过贸易影响 B 国和 C 国的价格。
如果 A 国对从 B 国和 C 国进口的 X 商品最初征收非歧视性的 100%的从价税,那么,A 国是()A 贸易创造国B 贸易转移国C 贸易受损国D 无法确定3、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 技术水平的差异C 产品品质的差异D 价格的差异4、以下哪种贸易政策会降低本国的福利水平()A 出口补贴B 进口关税C 进口配额D 自愿出口限制5、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A 规模报酬递减B 规模报酬递增C 规模报酬不变D 以上都不对6、幼稚产业保护论的提出者是()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汉密尔顿D 李斯特7、当一国政府对某种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若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生产者与消费者承担关税的程度是()A 前者大于后者B 后者大于前者C 两者相等D 不确定8、一国货币贬值对其进出口收支产生何种影响()A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C 出口增加,进口增加D 出口减少,进口减少9、在浮动汇率制下,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该国货币汇率会()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不确定10、以下哪项不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A 经常项目B 资本项目C 错误与遗漏项目D 国内生产总值项目1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是()A 一价定律B 利率平价C 相对购买力平价D 绝对购买力平价12、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分析法的假设前提不包括()A 不存在国际资本流动B 汇率由货币当局决定C 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D 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13、下列属于直接标价法的是()A 1 美元=68 人民币B 1 人民币=015 美元C 1 英镑=12 欧元D 1 欧元=085 英镑1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主要分析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政策的有效性。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国际贸易B. 国际金融C. 国际投资D. 全球化答案:A2.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A. 大卫·李嘉图B. 亚当·斯密C.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D.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答案:A3.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一个国家会专门生产并出口其:A. 劳动力密集型商品B. 资本密集型商品C. 技术密集型商品D. 资源密集型商品答案:B4. 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价格竞争力B. 贸易政策C. 贸易壁垒D. 贸易协定答案:A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主要职能不包括:A. 监督成员国的经济政策B. 提供短期贷款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C.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D. 为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答案:C6.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主要目标是:A.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B. 减少全球贫困C.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D. 维护世界和平答案:C7.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一国的货币贬值,那么该国的:A. 出口会增加B. 进口会增加C. 出口和进口都会增加D. 出口和进口都不会增加答案:A8. 国际直接投资(FDI)与国际间接投资的主要区别在于:A. 投资规模B. 投资期限C. 投资方式D. 投资回报答案:C9.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其主要目的是:A. 降低成本B. 增加市场份额C. 规避贸易壁垒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10.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 自由贸易区B. 共同市场C. 关税同盟D. 双边贸易协定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模式?A. 资源禀赋B. 技术水平C. 消费者偏好D. 贸易政策答案:ABCD2.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以下哪些部分?A. 经常账户B. 资本和金融账户C. 储备资产D. 政府预算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积极效应?A. 贸易创造B. 规模经济C. 投资自由化D. 货币贬值答案:ABC4.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功能包括:A. 提供稳定的汇率B. 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C. 维护国际金融稳定D.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答案:ABC5. 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A. 银行B. 跨国公司C. 政府D. 个人投资者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区别。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题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题,共计100分)1. "供给"指的是:A. 指商品的市场供应量。
B. 指货币的供应量。
C. 指资金的供应量。
D. 指劳动力的供应量。
2. 比较优势理论是谁提出的?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D. 弗里德曼3. 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A. 外汇储备的数量B. 国内物价水平C. 利率水平D. 外国利率水平4. 以下哪个国际组织主要致力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A. 世界贸易组织(WTO)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C. 世界银行(WB)D. 美洲国家组织(OAS)5.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A. 维持物价稳定B. 促进经济增长C. 降低利率D. 减少失业率6. 国际分工的好处包括:A. 提高生产效率B. 扩大市场规模C. 促进技术创新D. 所有选项都正确7. 如果一个国家的汇率升值,会对该国的贸易产生什么影响?A. 减少出口,增加进口B. 增加出口,减少进口C. 减少出口和进口D. 增加出口和进口8. 当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的时候,央行可能会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是:A. 加息B. 降息C. 货币放松D. 不采取任何措施9. 名义利率是指:A. 不包括通货膨胀的利率B. 超额储蓄的利率C. 包括通货膨胀的利率D. 市场利率10. 直接投资是指:A. 跨国公司间的资金流动B. 外商在本国购买股票和债券C. 资本流动到国际间接投资基金D. 政府间的经济援助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1. 解释比较优势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2. 简述外汇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三、论述题(共计60分)1. 请阐述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2. 选择一个国际组织,介绍其目标、职责以及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四、分析题(共计80分)某国经济遭受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失业率飙升,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贬值,并且国内外投资都受到了打击。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判断题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国中某⽣产者通过贸易能使⾃⼰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的境况。
4、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5、不存在free lunch,但却存在free trade。
6、⼀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7、根据H—O理论,⼀国如果⽐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地,该国便是“⼟地丰富”的国家。
8、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定要完全专业化于⼀种商品的⽣产。
9、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0、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产要素定义⽽解决Leontief Paradox。
11、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的实际收⼊。
12、如果各国的⽣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3、⼀国的⾮技术性⼯⼈会⽐技术性⼯⼈更加反对贸易⾃由化。
14、⼤国可投资发展进⼝替代产业⽽不是出⼝产业,进⽽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5、按照定义,⼩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变化。
16、青春期是⼀个贫困化增长的好例⼦。
17、⼀国⽣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给⾃⾜,进⽽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8、⼀个与外界隔绝的国家⼀定会降低其公民的⽣活⽔平。
19、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
20、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量的产业内贸易。
21、规模经济是指资源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22、产业内贸易发⽣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分配效应。
23、如果瑞⼠旅⾏鞋的进⼝增加,英国⽪鞋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测试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1答案一、单项选择(1’×10=10’)1.D2.C3.B4.A5.C6.C7.B8.D9.D 10.A二、多项选择(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1’×10=10’)1. ABCD2. ABCDE3.ABD4.ABCDE5.ABDE6.ABD7.BCE8.ABE9.ABCD 10.ABD三、判断分析(分析不正确本题不得分。
2’×10=20’)1. 正确2. 错误。
跟大国比较接近。
3. 错误。
小国可以完全分工。
4. 正确5. 错误。
前者增加,后者下降。
6. 错误。
介于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7. 错误。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8. 正确9. 错误。
动态效应更大更重要10. 正确四、名词解释(3’×4=12’)1.特定要素:只能被用来生产某些特定产品、不能在部门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
2.最优货币区:是指成员国相互之间的货币实行自由兑换,汇率保持长期固定不变,而对非成员国货币的汇率则实行联合浮动,通过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要素的流动使多国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地区。
3.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发展战略也是实现出口替代工业化的过程。
它是指一国将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出口工业上,通过扩大出口本国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以增加外汇收入,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4.需求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是通过改变国内总需求来校正国际收支失衡,它是以吸收理论为基础提出的,所以又称支出变化政策,主要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五、比较分析题(要求借助图形,每题9’,共18’)1. 比较小国利用关税和利用进口替代补贴进行贸易保护的不同效果。
征收关税之后,该国的总福利水平下降了:消费者剩余损失了(a+b+c+d),其中a被生产者所得,c为政府财政收入所得,但尚有b和d的损失,国内没有任何人能得到相应的补偿。
这是由于关税使本国的生产资源从效率较高的部门转移到了效率较低的部门,即一国的生产资源向没有比较优势的进口竞争部门集中,因此造成了国民福利净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姓名:班级:学号: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当一国开始从自给自足转向对外贸易时()。
A.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上升B.贸易条件改善C.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外移D.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下降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那么将出现的趋势是()。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利率水平上升;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利率水平下降;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3.有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正确的是()。
A.H-O理论可以解释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B.假定生产成本是递减的C.一国生产并出口什么商品由生产效率决定D.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可以开展贸易4.大国发生经济增长,对贸易产生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若在不变价格条件下增长带来贸易量扩大会引起贸易条件恶化B.若在不变价格条件下增长带来贸易量扩大会引起贸易条件改善C.一定会发生“不幸的增长”D.净福利效应总是正的5.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各自的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
A.1,6B.2,4C.3,4D.4,76.不属于H-O理论假设的是()。
A.成本递增B.2个国家生产2种商品C.无贸易壁垒D.产品差异7.产业内贸易日益增强的重要性()。
A.反映了规模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减弱;B.解释了政府不愿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的原因;C.反映了资源禀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D.通常表现在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中的差别化产品上;8.在比较优势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9.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生产要素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10.当两国之间存在国际贸易时()。
A.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超出了生产可能性边界B.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C.生产与消费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D.生产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但消费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11.主张贸易保护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B.赫克歇尔C.李斯特D.魁奈12.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
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13.认为土地、劳动、资本的比例关系是决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观点来源于()。
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以上都不是14.下列选项中不能实现完全专业化分工的是()。
A.机会成本不变B.机会成本递增C.规模经济D.贸易条件改善15.罗伯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能判断16.一国的特定消费品一部分由本国厂商提供,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向国外的进口。
即贸易发生在同一行业内的贸易形态称为()。
A.商品贸易B.服务贸易C.产业间贸易D.产业内贸易17.以下产品中,()最容易经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
A.大米B.电视机C.原油D.矿物18.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与现代大生产追求规模经济相互矛盾,其解决途径是()。
A.国际投资B.国际技术转让C.国际金融D.国际贸易19.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在()之间。
A.富国与穷国B.类似的高收入国C.发展中国家D.发达国与发展中国20.规模经济更容易发生在()A.小规模的纺织业B.飞机制造C.制鞋业D.小企业2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者是()A.赫克歇儿B.弗农C.小岛清D.马歇尔22.产品生命周期处于初始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
A.熟练劳动力B.R&DC.资本D.非熟练劳动力23.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
A.熟练劳动力B. R&DC.资本D.非熟练劳动力24.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
A.熟练劳动力B. R&DC.资本D.非熟练劳动力25.若一国生产具有规模经济,则该国成产可能性曲线形状是()。
A.线性的B.凸向原点C.凹向原点D.不确定26.以下观点不属于重商学派的是()。
A.政府进行贸易干预,多出口少进口B.金和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C.国家为了出口应该大力发展工业D.价值创造来源于流通阶段27.运输成本不包括()。
A.仓储费B.保险费 D.装卸费D.第三国产品认证费28.甲国生产手表需6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乙国生产手表需12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A.甲国生产和出口自行车,出口手表B.乙国进口手表,进口自行车C.甲国生产出口手表,乙国生产出口自行车D.甲国生产出口自行车,乙国生产出口手表29.俄林认为()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A.成本的国际绝对差B.成本比例的国际绝对差C.价格的国际绝对差D.价格比例的国际绝对差30.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
A.它们的国际价格决定B.它们的有效使用价值决定的C.它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D.它们的国内价值决定的31.下列选项属于非贸易商品或服务的是()。
A.电视机B.铁矿石C.理发D.专利技术32.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 )A.重商主义B.重农主义C.重金主义D.自由放任主义33.根据贸易引力模型,两国贸易量()。
A.与地理位置越远反相关B.与两国GDP乘积大小成正比C.与两国GDP乘积大小成反比D.与社会制度相关3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国发生资本数量增加劳动力不变会使贸易增加B.大国发生资本数量增加劳动力不变会使贸易条件恶化C.资本丰富的大国其他条件不变劳动力增加时,会发生逆贸易D.劳动力丰富的大国技术进步时会出现“不幸的增长”35.下列关于重商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托马斯.孟是重商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B.重商主义认为财富产生于流通阶段C.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会实现双赢D.国家应该进行对贸易的干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二.判断题:1.根据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可以使所有贸易国的消费超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
()2.成本递增情况下,具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两国间绝不会发生贸易。
()3.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仍然有效,参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国际分工也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4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它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5.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6.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8.如果瑞士旅行靴的进口增加,英国皮靴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9.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静态分析理论。
()10.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关于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间贸易则完全是由规模经济引起。
()11.如果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势,两国之间绝不会发生贸易。
()12.当生产要素在国际间部分自由流动时,H-O定理失效。
()13.如果两国之间生产技术及要素禀赋相同时,两国之间绝不会发生贸易。
()14.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使用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15.矿泉水业属于流动型产业。
()16.从根本上看,各国具有的比较优势是由各自商品的成本决定的。
()17.与日本相比,中国是劳动力密集型国家。
()18.中国向美国出口工业制成品,从美国进口农产品,而工业制成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农产品是劳动密集型,因此这种情况属于里昂惕夫之谜。
()19.在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会凸向原点。
()20.技术进步总会给小国带来福利水平增加。
()三.名词解释1.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2.比较优势3.要素密集度颠倒4.贸易引力模型5.雷布津斯基定理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试解释要素均等化理论。
2.阐述生命周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