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管子》课件
管子(春秋管仲)

管子(春秋管仲)《管子》战国务在天时,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恭祖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不璋两原则刑乃繁,不明鬼神则陋民不信,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右国颂,灭不可复错也,四曰耻,则行自全,右四维,四句,则唐时写本已然矣,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我存安之,故刑罚不足以恐其意,错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不令如流水之原,下令如流水之原者顺民心也,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不偷取一世也,顺民心则威令行,右十一经,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产要,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无私者可置以为敌,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右四亲。
形势篇第二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沉王极矣,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富无徒归也,冲命者君之尊也受辞者君之运也,上无事则民自试,抱蜀不言而庙堂既循,鸿鹄锵锵唯民歌之,济济多士殷民化之,飞蓬之间不在所实,燕雀之集行道不顾,牺牲圭璧不足以享鬼神,主功有素宝币奚为,召远者使无为焉,唯夜行者独有之也,平显之封奚有于高,訾之人勿与任大,巨者可与远举顾忧者可与致道,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者从之所比也,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有无弃之言者必参之于天地也,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故曰伐矜好事举事之祸也,不行其野不违其马,无广者疑神,疑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门,在内者将假在门者将待,曙戒勿怠后稚逢殃,邪气袭内玉色乃衰,衣冠不正则实者不肃,天地之配也,道往者其人莫往道来者其人莫来道之所设身兴之化也,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其道既得,莫知其泽之,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生栋覆屋,其功逆天者围之,天之所围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鸟集之佼虽善不亲,见与之友几于不亲见哀之佼几于不结,独王之国劳而多神,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
2014年《大学语文》课程课件05管子(节选)

管仲荐相
◆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 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 竭智,犹未足以知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 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 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 “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 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 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 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 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 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吕氏春秋·贵公》)
9
注释
◆上服度则六亲固 ◆服度:遵守法度 ◆六亲 :说法有三:一据《左传》,父子、兄弟、 姐妹(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 及姻亚(夫的家属)。二据《老子》,以父子、 兄弟、夫妇为六亲。三据《汉书》,以父、母、 兄、弟、妻、子为六亲。
10
注释
◆文巧之害 ◆《韩非子·喻老》 ◆ 纣(殷纣王)为象箸而箕子(纣的叔父)怖。 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鉶(xíng盛菜羹的器 具),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不羹菽藿(菽, 豆类的总称;藿,豆类的叶子。指一般的蔬菜), 则必旌(牦牛)象豹胎。旌象豹胎必不衣短褐 (粗布衣服)而食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广 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
鲍叔牙荐管仲
◆ 齐公孙无知之乱,公子纠奔鲁,管仲、召忽傅之。 公子小白奔莒,鲍叔傅之。及雍林人杀无知,高、国先 阴召小白于莒。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 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详死,管仲使人 驰报鲁。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则小白已入,高 傒立之,是为桓公。 ◆ 桓公之立,发兵攻鲁,心欲杀管仲。鲍叔牙曰: “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 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 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于是桓公从之。乃详为 召管仲欲甘心,实欲用之。管仲知之,故请往。鲍叔牙 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脱桎梏,斋祓而见桓公。桓公厚礼 以为大夫,任政。
管仲与管子ppt实用课件

他们多数是政府官员和有志于涉足官场 的人,在社会上从事政治活动,或行政治国, 或争权夺位,或著述立说。作为知识分子, 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曾经在当时 行之有效的经验和理论。
主要人物有管仲、子产、李悝、吴起、 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等人。这里主要 介绍商鞅和韩非二人 。
管子言论选读(1)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 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 (zhī)山川,敬宗庙,恭祖旧。
——《牧民》
管子言论选读(2)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 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 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 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 耻不从枉。
管仲与《管子》(一)
华师一附中选修课题组
温家宝引用的管子言论(1)
在今年的“两代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中, 温家宝在谈到中日两国关系时说,中日两 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有一句古话: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出自《管 子·版法》。召远:招纳远方的人。修: 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除怨:消 除民怨。要招纳远方的人们,就要先整治 好国内;要避免祸乱的发生,在于消除人 怨。
一、法家学派概述
韩非 形成了法、术、势相统一的理论体系,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秦王嬴政十 分赞赏韩非的这种思想,践行这一思想的结 果,使秦国开始强大起来,最终统一了中国, 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从秦始皇到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都沿用的 是韩非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制思想。
《管子》19-20章中匡小匡

《管子》19-20章中匡小匡《管子》19章中匡管仲会国用,三分二在宾客,其一在国,管仲惧而复之。
公曰:“吾子犹如是乎?四邻宾客,入者说,出者誉,光名满天下。
入者不说,出者不誉,污名满天下。
壤可以为粟,木可以为货。
粟尽则有生,货散则有聚。
君人者,名之为贵,财安可有?”管仲曰:“此君之明也。
”公曰:“民办军事矣,则可乎?”对曰:“不可,甲兵未足也。
请薄刑罚,以厚甲兵。
”于是死罪不杀,刑罪不罚,使以甲兵赎。
死罪以犀甲一戟,刑罚以胁盾一戟,过罚以金军,无所计而讼者,成以束矢。
公曰:“甲兵既足矣,吾欲诛大国之不道者,可乎?”对曰:“爱四封之内,而后可以恶竟外之不善者;安卿大夫之家,而后可以危救敌之国;赐小国地,而后可以诛大国之不道者;举贤良,而后可以废慢法鄙贱之民。
是故先王必有置也,而后必有废也;必有利也,而后必有害也。
”桓公曰:“昔三王者,既弑其君,今言仁义,则必以三王为法度,不识其故何也?”对曰:“昔者禹平治天下,及桀而乱之,汤放桀,以定禹功也。
汤平治天下,及纣而乱之,武王伐纣,以定汤功也。
且善之伐不善也,自古至今,未有改之。
君何疑焉?”公又问曰:“古之亡国其何失?”对曰:“计得地与宝,而不计失诸侯;计得财委,而不计失百姓;计见亲,而不计见弃。
三者之属一,足以削;遍而有者,亡矣。
古之隳国家,陨社稷者,非故且为之也,必少有乐焉,不知其陷于恶也。
”管仲计算国家的开支,三分之二用于国外宾客,用于国内的仅占三分之一。
管仲惶恐地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桓公。
桓公说:“您还至于这样么?四方邻国的宾客,来者满意,出者称赞,好名声就布满天下;来者不满意,出者不称赞,坏名声就布满天下。
有土地可以生产粮食,有木材可以制造商品。
粮食用尽可以再生产,商品卖完可以再买进。
治国家者,名声最为贵重,钱财何必在意呢?”管仲说:“这实在是您的明鉴。
”桓公说:“人民已致力于军事了,我想要诛伐无道的大国,可以么?回答说:“不可。
盔甲兵器还不够用,请用减刑的办法来增加盔甲兵器。
人教版必修二管子,行解

形势解1作品形势解简介2作品赏析1作品形势解简介《》是我国古籍《管子》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见于《管子》第六十四篇。
《管子》是一部记录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的书籍。
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
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
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汉族,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2作品赏析山者,物之高者也。
惠者,主之高行也。
慈者,父母之高行也。
忠者,臣之高行也。
孝者,子妇之高行也。
故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主惠而不解则民奉养,父母慈而不解则子妇顺,臣下忠而不解则爵禄至,子妇孝而不解则美名附。
故节高而不解,则所欲得矣;解,则不得。
故曰:“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
”【译文】山,是万物中以崇高为其特征的。
施惠于民,是君主的崇高行为。
慈爱,是父母的崇高行为。
忠君,是人臣的崇高行为。
孝亲,是子、妇的崇高行为。
所以,山高而不崩则人们烹羊设祭,君主施惠不懈则人民拥戴,父母慈爱不懈则子、妇孝顺,臣下忠君不懈则得爵禄,子、妇孝亲不懈则有美名。
所以操行高尚而不懈,就能达到所要求的目的。
懈,就达不到。
所以说:“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
”渊者,众物之所生也,能深而不涸,则沈玉至。
主者,人之所仰而生也,能宽裕纯厚而不苛忮,则民人附。
父母者,子妇之所受教也,能慈仁教训而不失理,则子妇孝。
臣下者,主之所用也,能尽力事上,则当于主。
子妇者,亲之所以安也,能孝弟顺亲,则当于亲。
故渊涸而无水则沈玉不至,主苛而无厚则万民不附,父母暴而无恩则子妇不亲,臣下随而不忠则卑辱困穷,子妇不安亲则祸忧至。
管子(全文)

管子(全文)管子《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道家著作,当时有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
《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牧民国颂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张,则君令行。
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庙,恭祖旧。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
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
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只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四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礼不踰节,义不自进。
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故不踰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轴;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四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民恶忧劳,我佚乐之。
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
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
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
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
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
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
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
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
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十一经错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使民于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彊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彊民以其所恶,则轴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
管仲列传优秀ppt课件

+ 8、鲍叔遂进管 推荐
仲
+ 9、管仲既用, 任政于齐
被录用 状语后置 于齐任政
+ 10、齐桓公以 在齐国施政
霸,九合诸侯, 因为;名作动,称霸
一匡天下
召集 纠正;匡正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实词积累
+ 1、尝与鲍叔贾 经商、买卖
+ 2、分财利多自与 多与自 宾语前置 多分
给自己
+ 5鲍叔不以我为 不肖
+ 6、吾尝三战三 走
+ 7、召忽死之, 吾幽囚受辱
+ 8、知我不羞小 节而耻功名不显 于天下也
古:不贤;今:品行不好
逃跑
死:动词为动用法 为…而 死
被囚禁
形容词意动,以…为羞; 以…为耻 显耀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第一段
+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曾与 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 生活贫困,常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 终对他很好,不把这种事对外说。后来鲍 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管 仲也被囚禁起来了。鲍叔于是向桓公推荐 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 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得以成功,多次会集诸 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都是根据管仲 的计谋。
管子与韩非子ppt课件

•
•
管仲从”牧民“的立场,认为”明王 “应该注意使老百姓仓廪实”和“衣食 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后世的韩非, 王充等人进一步发展了管子的思想,形成 了中国伦理思想史上重视物质利益,特别 是消费生活水平同道德关系进步的一个学 派。
韩非子的“自为”人性论和以法代 德的非道德主义思想
• (一)法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代 表人物 • (二)韩非子的生平 • (三)“法”、“术”、“势”相结合的 统治术 • (四)人皆“自为”、人各“利异”的人 性论。 • (五)公私相背,去私行公的公私观
君主的作用不是竭尽智力去开创 事功,而是以威势督责臣子努力工作, 让臣子建言献策,让臣子去完成去承 诺。待事情结束后,再把言、事、功 放在一起考核比对,吻合则赏,不合 则罚。
侧重讲“法”的主要篇目:《有度》《二柄》 《奸劫弑臣》《守道》《用人》《定法》等。
•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 ……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 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 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 故明主使其群臣 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 非法。
《韩非子 . 有度》
《韩非子.奸劫弑臣》
势:唯主是尊,严明赏罚(以绝对威权保 障公平赏罚,绝无例外)
“势”主要指君主威势。侧重讲“势”的 篇目:《爱臣》《奸劫弑臣》《守道》《功名》 《八经》等。
•
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 主之败也。将相之营主而隆家,此君人者所外也。 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 主势之隆也,此四美者不求诸外,不请于人,议 之而得之矣。故曰人主不能用其富,则终于外也。 此君人者之所识也。 《韩非子.爱臣》
明主,其务在周密。是以喜见则德偿, 怒见则威分。故明主之言,隔塞而不通, 周密而不见。 《韩非子.八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滕文公上》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 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於罪, 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 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 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 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仓廪不实则不知礼节吗? 衣食足则自然知荣辱吗?
《四维》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 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Fra bibliotek礼(禮)
秩序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 嗣者也”(《左传》) 孔子:“为国以礼”。 荀子:“国之命在礼。”
义(義) 底线
墨子认为:“义者,正也。”《易 经》解释说,义是“直其正也,方 其义也”。
廉
气节
《说文》:“仄也”。 《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 ,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 林则徐:“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管子像(?~公元前645)
“管鲍之交”
管仲与齐桓公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 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 》
★管仲主要思想:
1、富民强国的政治思想。 2、善本起末的经济思想。 3、尊王攘夷的外交思想。 4、爱民顺民的民本思想。 5、重德教民的社会伦理道德思想。
——黄震《日抄》
五、思考与练习
理解蕴涵在《管子》中的丰富的人本主义 思想。 认识《管子》这部古籍的独特历史文化价 值。 如何挖掘蕴涵在《管子》中的对现代文明 有启迪和补益的思想?
六、延伸阅读
1. 谢浩范等 《管子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6年; 2. 高连欣 《管子传》 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年; 3. 程国政 《管子——权霸人生》 长江文艺出 版社2001年; 4. 程国政 《管子雅话》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 年; 5.《管子学刊》 山东理工大学编辑。
耻(恥)
德性
《孟子》:“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君不使无 耻。无耻,则随心所欲,无所不为,无恶 不作。”
四顺
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 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 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 则民为之灭绝。
二、课文分析
牧民第一
国颂 你是如何 认为的?
1935年,纽约市长拉古迪亚曾在纽约 贫民区的一个法庭旁听了一桩面包偷 窃案庭审。:“现在,请每个人另交 50美分的罚金,这是我们为我们的冷 漠所付的费用,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 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 市与社区。” ——一个人为钱犯罪,这个人有罪; 一个人为面包犯罪,这个社会有罪。
三、思想精华
充分肯定人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争天下者,必先争人。”(《霸言》)
承认并尊重人性。
“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禁藏》
“以人为本”的关键在于使人民富足
“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治国》)
四、作品汇评
《管子》书不知谁所集,乃庞杂重复, 似不出一人之手。„„《牧民》篇最简明, 其要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 辱。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 乃灭亡。此管子正经之纲,苟得王者之心 以行之,虽历世可以无弊。
《管 子》
(节选)
※教学要求
熟读文本,让学生 把握管子治国的基本思 想和方略。
※学习要点
对《管子》中“仓廪 实而知礼节”;礼、义、 廉、耻国之四维;以及民 之四欲和四恶等思想的诠 释。
一、原著与作者
旧题春秋时管仲撰, 近人多认为是战国齐 稷下(今山东淄博) 学者的假托之作,其 中某些部分还是西汉 学者所附义。经刘向 校订整理,为86篇。 到唐代又有10篇亡佚, 今存24卷76篇。
《管子》书影
管仲(? — 前 645 ), 春秋初著名的政治家 、军 事家、经济思想家。名夷 吾,字仲,颍上(今属安 徽)人。早年经商,后由 鲍叔牙举荐,被齐桓公任 为相。为政期间,察贤任 能,兴利除弊,通货积财, 富国强兵,辅佐齐桓公九 合诸候,一匡天下。孔子 曾赞誉他为“仁”的典范。 他对当时的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都做出了很大的贡 献。
故知予之为取者, 政之宝也。
人之常情:礼尚往 来。投我以木桃,报 之以琼瑶
辩证法:对立面相 互依存并转化
管理学:柔性手段与刚性手段。太阳 与北风 公关学:同理心。将欲取之,必先予 之
霸言
霸王之业的开始,也是以人民为本。本治则 国家巩固,本乱则国家危亡。所以,上面英明则 下面敬服,政事平易则人心安定,战士训练好则 战争取胜,使用能臣则百事皆治,亲近仁人则君 主不危,任用贤相诸侯就信服了。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 观点要成立,有两个前提:一、民众得到较 好的教化---文化教育和道德启蒙;二、法 律比较完善健全,不正当、不合理的、非 法的手段致不了富。没有这两个前提,只 怕经济越发达,民众越富有,民风越败坏, 道德越沦丧。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 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 何加焉?曰:教之。”——《论语· 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