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故事》的教学设计
《华罗庚的故事》课件(第一课时)(共8张PPT)

第一课时
学习导航
初读感知 生字学习 词语学习 课后作业
初读感知
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字,会10个字,了解课文中 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内容。
生字学习
点击
华 huà 喜 xǐ 欢 huān 课 kè 借 jiè
华山 喜欢 欢乐 课程 借口
教授 错误 著名 鼓励
初读感知 跟着课文朗读,默读课文,思考:课
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参考《华罗庚的故事》课文朗读)
课后作业
1、会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些 xiē 认 rèn 杂 zá 志 zhì 社 shè
一些 认识 打杂 杂志 社会
生字学习
点击
除 chú 除法 教 jiào 教导 授 shòu 授课 章 zhāng 章节 误 wù 误会
寄 jì 邮 yóu 递 dì 员 yuán 著 zhù
邮寄 邮票 传递 会员 名著
词语学习
快来读一读这些词语,积累到自己 的采蜜集中!
华罗庚

《华罗庚》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华罗庚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其品格,知晓他在数学领域里的杰出成就。
2、学习本传记灵活运用多种叙述方法来表现人物生命历程的手法,并学会分析各自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1、学会删繁取简,提炼关键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华罗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始终补语的爱国情操、献身科学的追求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学习和运用文中多种叙述方法的表达技巧。
2、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材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讲解法、分析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他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却凭自学最终走上清华大学讲坛。
他身负残疾,却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抗战期间,他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却写出经典名著《堆垒素数论》。
他第一次使数学从书本走向生产实践,被广大群众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传记的传主——华罗庚。
二、作者简介:顾迈南,他是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比如《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
三、基本解读:这篇传记作品的描述对象,就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
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主要通过生活细节突出传主某一方面的精神特性的写法不同,这篇文章较为完整的介绍概括了传主华罗庚一生的生活经历。
一个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有许许多多的生活事实,要通过有限的文字给人物做传,就只能抓住最能凸现人物特征的某些材料,来为人物进行文字画像。
同时这篇传记还有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结构上采用了明显的小标题的写法,我们在前面第一单元学习过王海桐《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它也采用了小标题的写法,那么回忆一下小标题的写法有什么好处?(1)小标题写法的好处:突出华罗庚一生学习研究的主要事件,遵循了时间顺序,很好的统领了所辖部分内容,眉清目晰,一目了然。
《华罗庚的故事》教案设计_模板

(一)出示自学提纲。1、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他想到了什么?2、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每次是怎么说的?请用“”勾出,读一读。
3、乌鸦听了狐狸的话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
4、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二)组织讨论,点拨。
1、老师来检查第一个题的自学情况。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他想到了什么?
(1)想吃。从课文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非常想吃那片肉?请同学们屏幕,仔细观察狐狸。你看见了什么?
(2)想办法。怎样才能吃到那片肉,狐狸想了想,他想到了什么?看.课件。(说好听的话,让乌鸦开口)
2、讨论2题。
狐狸一共说了几次好听的话,每次都是怎样说的?把你勾的句子读一读。狐狸说的三次话该怎样读呢?现在我们来一次一次的练习。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三)专题研讨:华罗庚是怎样的小朋友,阐述观点,并在书中找到理由。
(1)自由读书准备
(2)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其他学生可以对他的观点补充或反驳,教师加以指点,如:华罗庚爱学数学,从课文中那里看出来的?……)
(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
对人物性格的剖析,也是学生回到课文中,深入理解课文,归纳总结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中的的词语或句子的理解,如:著名、看了又看,算了又算……
4、乌鸦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呢?
5、讨论4题。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把4--8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狐狸每一次说话的语气。
6、小结板书。全文讲述了狐狸想吃乌鸦叼的肉,就用好听的话去骗乌鸦开口,乌鸦听了好听的话,得意忘形,唱起歌来,肉就掉下来被狐狸叼走了。
三、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自己读书勾划,大家讨论,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下面我们来完成课后第三题。
《华罗庚》教案范文

《华罗庚》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华罗庚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爱国主义精神。
2. 教学难点:华罗庚数学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华罗庚的生平事迹、照片、著作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点,了解华罗庚的生平事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华罗庚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华罗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华罗庚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爱国主义精神,重点讲解华罗庚数学思想的内涵和应用。
5. 案例分析:分析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身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关注彼此在合作探讨、交流分享等方面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华罗庚生平事迹讲座,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华罗庚。
2. 组织学生参观华罗庚纪念馆或相关科技场馆,加深学生对科学事业的认知。
3. 开展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华罗庚的故事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华罗庚的故事教案冀教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上一册教材中《动手试一试》一文的延伸,以著名科学家的真实事例进一步明确了可贵的求知态度。
课文虽然写的是科学家的故事,但是选取了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小时候的故事,而且还力求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把人物写得生动、可亲,增强了感染力。
教学目标1.会写10个生字,会读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对数学的严谨与执著。
教学重、难点1.会写10个生字,会读16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对数学的严谨与执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搜集到的有关华罗庚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华罗庚的有关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了解学生对华罗庚的生平及他在数学领域的重大贡献知道的有多少)2.过渡师:是啊,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你们对他的童年又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吧!二、初读课文,落实识字1.在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后,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并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
(1)变换语境认读生字,使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准确认读,检验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
如:读句子,再指出本课新学的生字。
A:下课了,小亮还在教室里认真地计算一道除法应用题。
B: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老师高兴地说:“这才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C:华小琴给我寄来了一张精美的邮票。
D:小明拆开杂志社寄来的包裹,里面是一本非常有趣的著作。
(2)猜字谜游戏。
猜谜游戏旨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开发智力,扩展识字,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表达力和识字能力。
喜:擂鼓真热闹,张口齐欢笑。
(注:“喜”字中的上半部分是鼓的象形。
击鼓表示欢乐、愉快,由击鼓引申为庆贺,由庆贺引申为喜事。
“口”表示发出笑声。
)认:人言不做信字猜,识别之后谜底来。
四年级数学下册《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案、教学设计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收集、整理、分析数学史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华罗庚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这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同时,通过讲述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如他如何克服困难,在数学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激发学生对数学家的敬仰之情,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自主探究等方面已有一定经验,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教师及时指导。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华罗庚的数学成就,如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探讨华罗庚的数学成就背后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每组撰写一篇探讨报告,不少于500字。
4.学生自主查找与华罗庚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尝试解决。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整理成一篇小论文,不少于400字。
5.家长协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华罗庚的数学方法解决,并记录解题过程。每周至少完成一个实例,为期一个月。
《华罗庚的故事》的教案_模板

《华罗庚的故事》的教案_模板《华罗庚的故事》的教案教学目标:1、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2、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课上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对本文的背景有所了解,以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 、同桌互读。
3、指名接段读文。
4、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1)评价优点(2)提点意见5 、出示生字,会读的字多读读,不会读的字到课文中找一找念什么,并想想怎样记住它。
6、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难记的字,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用这个字组词或说一个句子。
7、开火车识字。
8、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在评价册上给以评价。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三)专题研讨:华罗庚是怎样的小朋友,阐述观点,并在书中找到理由。
(1)自由读书准备(2)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其他学生可以对他的观点补充或反驳,教师加以指点,如:华罗庚爱学数学,从课文中那里看出来的?……)(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
对人物性格的剖析,也是学生回到课文中,深入理解课文,归纳总结的过程。
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中的的词语或句子的理解,如:著名、看了又看,算了又算……四、拓展延伸、回读课文出示华罗庚爷爷的照片,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全班交流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回顾,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开会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在具体环境中认读: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华罗庚》教学设计

《华罗庚》教学设计《华罗庚》教学设计周凌语文工作室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技能目标: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和写法;学会把握细节,揣摩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从华罗庚艰难求学的经历和杰出的成就中汲取精神营养,学习华罗庚拼搏自学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思考其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顾迈南,当代作家。
二词语检查1.注音署(shǔ)名苏家驹(jū)扉(fēi)页怠(dài)慢吴筱(xiǎo)元一拐一瘸(qué)怜悯(mǐn)停滞(zhì)不前蜚(fēi)声金瓯(ōu)鹯(zhān)褒(bāo)奖追溯(sù)商榷(qùe)置若罔(wǎng)闻出类拔萃(cuì)2.词解: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
怠慢:冷淡。
蜚声:扬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
备至:完全,到了极点。
商榷:商讨。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样。
指不予理睬。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运筹学: 利用现代数学的成就,特别是统计数学的成就,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科学。
从实以终: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
三整体感知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填表。
四研讨问题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明确:①倒叙(中途)。
开头把最精采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
②以下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
2.请划分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的层次,并归纳大意。
(课堂练习)明确:①出生:家道贫寒,父母疼爱。
②中学时代:名师培养,爱上数学。
③辍学工作:刻苦自学,迷恋数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罗庚的故事》的教学设计
《华罗庚的故事》的教学设计
《华罗庚的故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
2、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课上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对本文的背景有所了解,以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
对人物性格的剖析,也是学生回到课文中,深入理解课文,归纳总结的过程。
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中的的词语或句子的理解,如:著名、看了又看,算了又算……
四、拓展延伸、回读课文
出示华罗庚爷爷的照片,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全班交流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回顾,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开会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在具体环境中认读: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3、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4、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5、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6、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7、用这些字组词。
三、学后总结
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课外积累
1、课后阅读名人故事。
2、将阅读后的感想写在小本本上。
名人故事对学生的感染是潜移默化的,是在大量的阅读积累中实现的,让学生大量的开展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