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故事简介
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关于伟大数学家华罗庚。
他有许多小时候刻苦勤奋的故事,同时又有许多爱国事迹。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了华罗庚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华罗庚的故事篇一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
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
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
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
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华罗庚的故事篇二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
华罗庚的成长经历以及他的数学小故事

华罗庚的成长经历以及他的数学小故事标题:华罗庚:数学之路与趣味小故事华罗庚,我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他的成长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数学之路更是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本文将带您了解华罗庚的成长历程,并分享一些关于他的数学小故事。
一、华罗庚的成长经历1.早年经历华罗庚,1910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的一个贫苦家庭。
从小,他就表现出对数学的独特兴趣和天赋。
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仍然坚持自学,通过阅读《数理精蕴》等书籍,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
2.结缘数学1925年,华罗庚进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就读。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数学竞赛,多次获奖,逐渐在数学界崭露头角。
1928年,他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数学系。
3.崛起于清华在清华大学,华罗庚师从熊庆来、杨武之等著名数学家,开始了他的数学研究生涯。
他刻苦钻研,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关注。
4.国外深造1936年,华罗庚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
在那里,他师从著名数学家哈代和李特尔伍德,继续深入研究数学。
两年后,他获得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的数学家。
5.报效祖国1939年,华罗庚回到祖国,投身于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他先后在西南联大、清华大学等校任教,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
二、华罗庚的数学小故事1.“华氏定理”华罗庚在剑桥大学期间,提出了一个关于矩阵的定理,即“华氏定理”。
这个定理在国际数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矩阵论的重要成果之一。
2.“华氏不等式”华罗庚还提出了著名的“华氏不等式”,即“对于任意正整数n,有a^n+b^n≥(a+b)^n”。
这个不等式在数学分析和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趣味数学题华罗庚喜欢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题来启发学生。
以下是其中一个例子:题目:一个数字由1、2、3、4、5、6、7、8、9组成,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要求组成的数字是一个三位数,且满足该数字的各位数字之和等于该数字的立方根。
华罗庚的小故事

华罗庚的小故事华罗庚的小故事华罗庚(1910~1985),江苏省金坛人,我国出名数学家。
以下是励志网带来的华罗庚的小故事,希望大家宠爱。
华罗庚的小故事(一)华罗庚爱动脑筋总宠爱追求更简便的算法一次老师在教学生做某种类型的数学习题,或许是已知一个图形,设为长方形,要从中挖去一些已知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和菱形、梯形等,求剩以下图形的面积。
老师教的方法是先算出要挖去的各已知图形的面积,然后再把他们加起来,最终用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它,即得剩以下图形的面积。
华罗庚没有接受老师的方法,而是用了更简洁的方法,引起了老师的不满。
老师在发还习题本时,先发还习题做得好的学生的习题本,然后再发有些错误的学生的习题本,最终发华罗庚的习题本,并说:你是怎么做的,最终答数倒是凑对了! 华罗庚回答说:我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然后就把自己是怎么考虑的,一一讲解并描述给大家听。
由于他的解题方法既简洁又清楚,老师与同学们听了都很信服。
可一年后,华罗庚还是因为交不起杂费和食宿费而辍学了。
华罗庚的小故事(二)少年华罗庚华罗庚小学是在金坛仁劬小学度过的。
因成果不好,他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
华罗庚原来也是个很淘气和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
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知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
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
问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出完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
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
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
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华罗庚的小故事(三)华罗庚爷爷曾经介绍给同学们的一个好玩的数学游戏有位老师,想区分他的3个学生谁更聪明.他接受如下的方法:事先预备好3顶白帽子,2顶黑帽子,让他们看到,然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分别给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终,叫他们睁开眼,看着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3个学生互相看了看,都踌躇了一会,并异口同声地说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华罗庚的历史故事

华罗庚的历史故事华罗庚(1910年-1985年),是中国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
他的数学研究成果和教育事业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文将带您回顾华罗庚的历史故事,了解他的成就和影响。
一、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华罗庚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从小,他就对数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天赋。
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同时,华罗庚还自学了很多关于数学的书籍,积极探索数学的奥秘。
1929年,华罗庚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开始了他的大学学习。
在导师郎钦的引导下,华罗庚的数学才华迅速得到发展。
他在大学期间创作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论文,为他在数学界的声誉奠定了基础。
二、数学事业的辉煌成就华罗庚毕业后,他致力于推动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
他的研究涉及概率论、微分几何、数论等多个领域,每一个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1941年,华罗庚提出了著名的“华氏变换公式”,这个公式在微分几何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他的这项研究为中国微分几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使他成为世界数学界的瞩目焦点。
华罗庚的数学研究还涉及到数论,他在此领域的贡献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评价。
1947年,他在数论领域提出了“华罗庚定理”,这个定理解决了一个具有广泛学术影响的问题,也为数论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三、教育家的励志事迹华罗庚不仅是出色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他十分关心中国数学教育的现状,并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他曾在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担任教职,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他热衷于课堂教学,用他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深邃的数学见解,激发了无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华罗庚还创办了数学学报《数学研究报告》,积极推动中国数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他还组织了多届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担任竞赛的首席裁判。
通过这些教育举措,华罗庚使中国的数学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
四、华罗庚的遗产和影响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事业的奠基人,他的学术成果和教育事业为中国数学界树立了榜样。
华罗庚的事迹

华罗庚的事迹
华罗庚的事迹
华罗庚的事迹(1):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
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
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
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
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
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经过自我不懈的努力,
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
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
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
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
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
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_华罗庚的故事简介3篇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_华罗庚的故事简介第一篇:华罗庚的成长与求学华罗庚,数学家,教育家,曾获得美国数学会杨振宁数学奖,并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他的成长和求学经历既传奇又感人,是数学迷们心目中的传奇人物。
华罗庚生于1910年,家乡在南昌市。
他的父亲是一名水手,母亲则是一位务农的农妇。
在那个时代,家境贫困的孩子们得到高等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尽管幼年时期家境贫困,但华罗庚却卓有成就。
他自学了高中课程,并于1929年考上北京大学。
在这所著名的大学里,他认识了一位数学家,后者开启了他在数学领域的探索之路。
当时的北京大学数学系科研力量薄弱,华罗庚因此成了一名私塾教师。
在他那时,私塾教师工资极低,生活艰苦。
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对数学的热爱。
他白天在学校辅导学生,晚上则独自研究数学。
他为了自己的梦想默默地努力,思考并思考,从不言弃,最终收获了成果。
第二篇:华罗庚在科学与教育上的贡献华罗庚在数学和教育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他发表的论文和著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在科学研究方面,他坚信科学应该追求真理,坚持不断创新。
他的研究成果包括广泛应用的纺织品设计理论以及建立的代数几何和模论的新理论。
此外,他还为Carter、Weyl和Kostant等人的工作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新理论,并为半单纯李代数、对称空间、矩阵理论和模合成理论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教育领域,华罗庚心系中国教育事业,为数名优秀学生提供贷款和奖学金,一起促进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
他还于1949年带领一组位于南京的教授迁至成都创建了四川大学数学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力。
第三篇:华罗庚对华人学子的启示华罗庚的鲜明人格和敬业精神周全地体现在他的创作和教育方式方面。
是他的付出,让我们深感他的影响力。
对华人学子而言,华罗庚的故事就是一种力量,激励着年轻一代时刻坚持和追逐梦想。
华罗庚从小生活在贫穷的环境中,但这并没有阻止他成为一名数学家。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并勤奋努力,我们便有机会成为实现大梦想的人。
人物华罗庚的故事介绍

人物华罗庚的故事介绍关于人物华罗庚的故事介绍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人物华罗庚的故事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在数学研究方面作出了多项伟大的贡献。
在解析数论这一块领域上,他的成就是被很多人熟知的。
解析数论学派对质数的研究以及哥德巴赫猜想做了很多的猜想与实践。
尤其他的矩形几何方面的造诣更是影响到了全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方面的研究更是早于西方十多年。
可见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天才。
关于华罗庚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
小时候的华罗庚家境比较贫寒,在小学的时候,老师便发现他的数学天分,于是对他竭尽全力的培养。
在初中毕业后,由于家里交不起学费,华罗庚便退了学,留在家中帮父亲照看杂货铺。
辍学之后的他一边帮父亲开铺,一边自学数学。
只花了五年的时间,便学完了从高中到大学的数学课程。
为了学习,他起早贪黑。
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他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
夏天,他也很少到外面去,顶着高温在屋内学习,蚊子满天飞他也无所谓。
冬天,他常常一边磨墨一边做数学练习。
每到过年走访亲戚,他也待在屋内埋头苦读。
白天,华罗庚是这样度过的。
他在父亲的小店里打算盘,记账。
顾客来了就招待,没有顾客就又拿起书来看,有时候做练习题太着迷,顾客来了,他也不知道。
父亲知道后很是生气,把他做过的练习草稿撕掉或烧掉。
每当这个时候他就死死地抱住自己的练习,不让父亲夺走。
华罗庚的`故事就是一个精神的体现,刻苦,专心致志,坚持到底。
因为这样,他才能在数学领域有自己的造诣。
华罗庚的爱国事迹关于伟大数学家华罗庚。
他有许多小时候刻苦勤奋的故事,同时又有许多爱国事迹。
关于华罗庚的爱国事迹,今天就在这里一一为大家呈现。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金坛,小的时候非常爱动脑筋,有时思考太过专注就被小伙伴嘲笑是呆子。
华罗庚主要事迹简介范文7篇1秘书

华罗庚主要事迹简介范文7篇华罗庚主要事迹简介篇120世纪的中国数学家中,有一位出身于小贩之家,他便是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在江苏金坛,他的父亲是学徒出身,经过多年努力,拥有了3家规模不等的商店,一度担任县商业丝会董事。
不料后来一场大火把大店烧个精光,接着较大的店也倒闭了。
等到华罗庚出世时,华家只剩下一爿经营棉花的小店,以委托代销为主。
华罗庚在当地读小学时,因为淘气,成绩糟糕,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
做父亲的重男轻女,让成绩好的姐姐辍了学,而让华罗庚进入县立初级中学。
从第二年开始,数学老师便对华罗庚另眼相看了,经常把他拉到一边,悄悄地跟他说:“今天的题目太容易,你上街玩去吧。
”上初中三年级时,华罗庚已在着力简化书上的习题解法。
等到华罗庚初中毕业,父亲又犯了难:一方面,他希望儿子“学而优则仕”;另一方面又有所顾虑,如果送他去省城读高中,经济负担太重。
此时有一位亲戚提供了一个信息:教育家黄炎培等人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费全免,只需要付食宿和杂费。
结果华罗庚被录取了,进入该校商科就读,相当于现在的中专。
那一年,16岁的华罗庚与同城的一位姑娘结了婚。
婚后第二年,妻子生下一个女儿,不得已华罗庚辍了学,回家帮助父亲站柜台。
可是,华罗庚依然喜欢看数学书和演算习题。
当时与华家的棉花店隔河相望有家豆腐店,每天天还没亮,豆腐店伙计起来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点上油灯在看书了。
开店营业以后,若是有顾客来了,华罗庚便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待顾客走了,他又埋头看数学书或演算习题。
有时看书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
父亲知道后气急败坏,骂儿子念书念得“呆”了。
有一次他甚至把儿子的演算草稿撕碎。
直到有一天,罗庚纠正了账房先生的一处严重错误,做父亲的终于感到一丝欣慰。
又过了一年,从巴黎大学留学归来的华罗庚中学母校校长看到华罗庚家庭困难,同时他又好学,便聘请他担任学校会计兼庶务。
后来当校长准备提拔华罗庚,让他担任初一补习班数学教员时,不幸却接踵而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罗庚的故事简介
华罗庚是著名的数学家,你们对他了解吗?下面是YJBYS小编精
心整理的华罗庚的故事简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国际数学大师。
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
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
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
华罗庚-人生经历
早年学习时期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
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
华罗庚因此得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