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从大图中抠取小图完整教程
在css中提取样式的方法

在css中提取样式的方法
在CSS中,提取样式的方法有很多种。
首先,可以使用类选择
器来提取样式。
类选择器以点号开头,后面跟着类名,可以在HTML
中的多个元素中应用相同的样式。
这样可以实现样式的重用,提高
代码的可维护性。
例如,定义一个类选择器`.highlight`,然后在HTML中需要应用这个样式的元素上添加`class="highlight"`即可。
另外,还可以使用ID选择器来提取样式。
ID选择器以#号开头,后面跟着ID名,ID在整个HTML文档中应该是唯一的,因此ID选
择器适合用于只需要应用在单个元素上的样式。
除了类选择器和ID选择器,还可以使用标签选择器来提取样式。
标签选择器直接使用HTML标签名作为选择器,可以一次性为同一类
型的元素应用相同的样式。
此外,还有层叠样式表(CSS)中的继承机制,子元素会继承父
元素的样式,这样可以减少重复的样式定义。
另外,CSS还支持伪类选择器和伪元素选择器,通过这些选择
器可以根据元素的状态或者位置来提取样式,比如`:hover`用于鼠
标悬停时的样式,`:first-child`用于选择第一个子元素等。
最后,还可以使用CSS预处理器,比如Sass或Less来提取样式。
这些预处理器提供了变量、嵌套、混合等功能,可以更加灵活地组织和提取样式。
总的来说,在CSS中提取样式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提取样式。
CSS切图的四种方式

首先说明的是:DIV和CSS是一起的,CSS的应用与切图的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虽然CSS是代码,切图是美工,但其实,是一体的工作。
A 最懒的切图方式。
这种主要出现在2006年以前,一些企业站,被建站公司忽悠,整个网站很多部分是连体的整个图片,把图片做为背景,然后前面用DIV来控制内容位置。
这种方式省图片,省代码,但是,图片载入慢,图片灵活性很差。
B 最麻烦的切图方式。
把所有图片大大小小都切下来,细到4个像素,一个小细点儿,不要怀疑,在2005~2009年间,真的有很多人这么做,大多是一些专业的切图学习者,头脑偏固执。
C 最传统的切图方式。
把有必要的图片块单独切下来,与CSS边线结合,然后按正常的CSS方式控制图片显示,这种方式简单易学,灵活实用,也是目前互联网上应用最广的方式。
D 最先进的切图方式。
这与A方法差不多,也是只有一张图片,但是,这里的一张图片是紧凑型的,所有图片紧缩在一起,而不是展开的。
这种切图方式需要极强的CSS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大型网站,比如,淘宝,腾讯,新浪等。
之所以要使用这种方式,并不是技术人员要显摆自己有多厉害,而是因为这样可以只载入一张大图片,后面的CSS就只使用这一张图片就行了。
对于淘宝,新浪,腾讯这样的网站来说,每天上千万的PV浏览,如果每页都不停的载入各种模板图片,那将是巨大的数据流,但是,如果一个页面仅需要载入一个图片,那将会极大的减少浏览器对服务器的调用数量,极大的节约服务器资源。
当然,小网站还是没必要的。
关于网页美工的一些小技巧美工并不是画图片美工也是技术的一种,做技术,最大的优势是会技术,最大的缺陷也是过度的陷于技术。
扩展阅读:。
使用CSS实现图片分割效果的简单方法介绍

使⽤CSS实现图⽚分割效果的简单⽅法介绍我们来看⼀个例⼦,⼤家肯定能明⽩css是怎么样实现分割图⽚的。
CSS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1. <HTML>2. <head>3.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4. <style type="text/css">5. .photo1 {6. background-image: url("css_cut.gif"); #定义了⼀个背景图⽚7. background-position: 100% 100%; #背景位置放到最右下⾓8. height: 50px; #div的⾼度9. width: 50px; #div的宽度10. }11.12. .photo2 {13. background-image: url("css_cut.gif"); #定义了⼀个背景图⽚,和上⾯的图⽚是⼀样的14. background-position: 0 0; #背景位置放到最左上⾓15. height: 50px; #div的⾼度16. width: 50px; #div的宽度17. }18. </style>19. </head>20. <body>21. <div class="photo1"> </div>22. <strong>他们⼆个分家了</srong>23. <div class="photo2"> </div>24. </body>25. </HTML>下⾯看⼀下页⾯上显⽰的结果是什么通过css我们把⼀个图⽚,分成⼆部分。
css提取数据2个常用方法

css提取数据2个常⽤⽅法提取标签⾥的内容下⾯标签title的内容是:我只是个实验 - SCRAPY。
⽤response.css('title::text').extract_first()提取。
标签名后::加text的⽅法。
<title>我只是个实验 - SCRAPY</title>结果:response.css('title::text').extract_first()>>>'我只是个实验 - SCRAPY'有时候,没有标签名可以⽤,只有class,标签名换成class名,前⾯加个点,点是css对class的标识。
如:response.css('.classname::text').extract_first()有时候,没有标签名,连两个class,我们可以直接写两个class名,⾃⼰灵活掌握,多试试,要注意两个class名间⽤空格隔开。
如:response.css('.classname1 .classname2::text').extract_first()公式response.css('标签名::text').extract_first() 提取标签的属性标签属性,就是http开头的,⼀般是⽹页地址:<li><a href="/page/2/">2</a></li>class和id代码时,需要换成点加class名字:.classname,id时,换成井号加id名字:#idname response.css(".post-content img::attr(src)").extract()然后套⽤下⾯公式公式response.css('.classname或者#idname 标签名::attr(属性名)').extract()下⾯所有⽤法记录,有需要看⼀下,反正我不会看选择器⽰例⽰例说明CSS.intro选择所有class="intro"的元素1#firstname选择所有id="firstname"的元素1*选择所有元素2p选择所有<p>元素1div,p选择所有<div>元素和<p>元素1div p选择<div>元素内的所有<p>元素1div>p选择所有⽗级是 <div> 元素的 <p> 元素2div+p选择所有紧接着<div>元素之后的<p>元素2[target]选择所有带有target属性元素2[target=-blank]选择所有使⽤target="-blank"的元素2[title~=flower]选择标题属性包含单词"flower"的所有元素2[lang|=en]选择⼀个lang属性的起始值="EN"的所有元素2a:link选择所有未访问链接1a:visited选择所有访问过的链接1a:active选择活动链接1a:hover选择⿏标在链接上⾯时1input:focus选择具有焦点的输⼊元素2p:first-letter选择每⼀个<P>元素的第⼀个字母1p:first-line选择每⼀个<P>元素的第⼀⾏1p:first-child指定只有当<p>元素是其⽗级的第⼀个⼦级的样式。
使用CSS选择器从网页中提取数据

使⽤CSS选择器从⽹页中提取数据在 R 中,关于⽹络爬⾍最简单易⽤的扩展包是 rvest。
运⾏以下代码从 CRAN 上安装:install.packages("rvest")⾸先,加载包并⽤ read_html( ) 读取 data/single-table.html,再尝试从⽹页中提取表格:library(rvest)## Loading required package: xml2single_table_page <- read_ _html("data/single-table.html")single_table_page## {xml_document}## <html>## [1] <head>\n <title>Single table</title>\n</head>## [2] <body>\n <p>The following is a table</p>\n <table i ...注意到,single_table_page 是⼀个HTML 解析⽂档,是HTML 节点的嵌套数据结构。
使⽤ rvest 函数从⽹页上爬取信息的典型过程是这样的。
⾸先,定位需要从中提取数据的 HTML 节点。
然后,使⽤ CSS 选择器或者 XPath 表达式筛选 HTML 节点,从⽽选择需要的节点,剔除不需要的节点。
最后,对已解析的⽹页使⽤合适的选择器,⽤ html_nodes( ) 提取节点⼦集,⽤ html_attrs( ) 提取属性,⽤ html_text( ) 提取⽂本。
rvest 包也提供了⼀些简单的函数,从⽹页中直接提取数据并返回⼀个数据框。
例如,提取⽹页中所有的 <table> 元素,我们直接调⽤ html_table( ):html_ _table(single_table_page)## [[1]]## Name Age## 1 Jenny 18## 2 James 19为了提取<table> 中的第 1 个元素,我们在使⽤ CSS 选择器 table 的时候,调⽤html_node( ) 选择第1个节点,再对选择出来的节点调⽤ html_table( ) 得到⼀个数据框:html_ _table(html_ _node(single_table_page, "table"))## Name Age## 1 Jenny 18## 2 James 19⼀个很⾃然的想法便是使⽤管道操作,就像第 12 章中介绍的 dplyr 包中使⽤ %>% 管道操作符。
css selector extractor使用方法

css selector extractor使用方法Selector Extractor是一种用于网页爬取的工具,可以提取指定CSS选择器的数据。
以下是使用步骤:1. 安装Selector Extractor在Python终端或命令提示符中执行以下命令安装Selector Extractor:```pip install CSSselect```2. 导入必要的模块在Python代码中导入必要的模块:```pythonfrom cssselect import HTMLTranslatorfrom lxml import html```3. 定义CSS选择器使用CSS选择器定义要提取的数据。
例如,要提取一个网页中所有`<a>`标签的链接,可以使用选择器`a`。
4. 加载网页内容使用`lxml`模块的`html`函数加载网页内容:```pythonpage_content = html.fromstring(html_content)```5. 提取数据使用`CSSSelector`类的`css_to_xpath`方法将CSS选择器转换为XPath表达式,并使用`xpath`方法提取数据:```pythoncss_selector = HTMLTranslator().css_to_xpath(css_selector)data = page_content.xpath(css_selector)```6. 处理提取的数据对提取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例如打印、存储到文件等。
```pythonfor item in data:print(item.text_content())```注意事项:- CSS选择器必须在网页内容中可以匹配成功。
- CSS选择器可以通过多层级、类名、ID等来缩小匹配范围。
- 可以使用CSS选择器提取单个元素或多个元素的数据。
更多关于CSS选择器的用法,请参考CSSselect的官方文档。
CSS3对背景图片的裁剪及尺寸和位置的设定方法

CSS3对背景图⽚的裁剪及尺⼨和位置的设定⽅法背景裁剪CSS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1. background-clip:border-box|padding-box|content-box|text⽤于指定background是否包含content之外的border,padding。
默认值为border-box,即background从包含border在内的地⽅开始渲染,IE的默认表现也等同于border-box背景从border(即包括border在内)开始绘制(渲染)CSS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1. #background-clip-border{2. -moz-background-clip:border-box; /* For Firefox */3. -webkit-background-clip:border-box; /* For Chrome, Safari */4. -o-background-clip:border-box; /* For Opera */5. -ms-background-clip:border-box; /* For IE */6. background-clip:border-box; /* For Future */7. }背景从padding(即包括padding在内)开始绘制:CSS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1. #background-clip-padding{2. -moz-background-clip:padding-box; /* For Firefox */3. -webkit-background-clip:padding-box; /* For Chrome, Safari */4. -o-background-clip:padding-box; /* For Opera */5. -ms-background-clip:padding-box; /* For IE */6. background-clip:padding-box; /* For Future */7. }背景从content(即内容部分)开始绘制:CSS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1. #background-clip-content{2. -moz-background-clip:content-box; /* For Firefox */3. -webkit-background-clip:content-box; /* For Chrome, Safari */4. -o-background-clip:content-box; /* For Opera */5. -ms-background-clip:content-box; /* For IE */6. background-clip:content-box; /* For Future */7. }将背景裁剪作为⽂本的填充⾊:CSS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1. /* 如果你的浏览器⽀持text值,你将会看到本段⽂字的颜⾊直接使⽤了背景颜⾊:红⾊,且背景将被裁剪掉不再显⽰ */2. #background-clip-text{3. background-color:#f00;4. -webkit-text-fill-color:transparent;5. -webkit-background-clip:text; /* For Chrome, Safari */6. background-clip:text; /* For Future */7. }背景图⽚位置CSS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1. background-origin:border-box|padding-box|content-box以border(即包括border)为原点计算背景图的background-position:CSS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1. #background-origin-border{2. -moz-background-origin:border-box; /* For Firefox */3. -webkit-background-origin:border-box; /* For Chrome, Safari */4. -o-background-origin:border-box; /* For Opera */5. -ms-background-origin:border-box; /* For IE */6. background-origin:border-box; /* For Future */7. }以padding(即包括padding)为原点计算背景图的background-position:CSS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1. #background-origin-padding{2. -moz-background-origin:padding-box; /* For Firefox */3. -webkit-background-origin:padding-box; /* For Chrome, Safari */4. -o-background-origin:padding-box; /* For Opera */5. -ms-background-origin:padding-box; /* For IE */6. background-origin:padding-box; /* For Future */7. }以content(即从content开始)为原点计算背景图的background-position:CSS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1. #background-origin-content{2. -moz-background-origin:content-box; /* For Firefox */3. -webkit-background-origin:content-box; /* For Chrome, Safari */4. -o-background-origin:content-box; /* For Opera */5. -ms-background-origin:content-box; /* For IE */6. background-origin:content-box; /* For Future */7. }图⽚背景尺⼨CSS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1. background-size:[length|percentage|auto]{1,2}|cover|contain⽤于设置背景图⽚的⼤⼩,有2个可选值,第1个值⽤于指定背景图的width,第2个值⽤于指定背景图的height,如果只指定1个值得,则第2个值默认为auto数值表⽰⽅式:CSS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1. #background-size{2. background-size:300px 100px;3. }百分⽐表⽰⽅式:CSS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1. #background-size2{2. background-size:40% 80%;3. }等⽐扩展图⽚来填满元素,即cover值:CSS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1. #background-size3{2. background-size:cover;3. }等⽐缩⼩图⽚来适应元素的尺⼨,即contain值:CSS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1. #background-size4{2. background-size:contain;3. }以图⽚⾃⾝⼤⼩来填充元素,即auto值:CSS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1. #background-size5{2. background-size:auto;3. }。
firefox中css图形、剪裁、遮盖功能以及操作说明

firefox中css图形、剪裁、遮盖功能以及操作说明Firefox 54 发布后,本来已经相当强大的CSS属性,又增添了新的生力军:clip-path(剪裁路径)。
Clip-path 属性能让你剪裁(剪掉)一个网页元素中的指定区域。
过去,你只能用SVG 裁切元素。
但在Firefox 54 推出后,你将可绘制出各式各样的CSS 图形:凹陷(inset)、圆圈(circle)、椭圆(ellipse)和多边形(polygon)!请注意:本文将示范CSS 的操作方法,系统需支援clip-path 和mask。
读者的浏览器版本必须不低于Firefox 54,才能看到和体验所有的范例。
基本用法首先,你必须记得,clip-path不把「图像」当成input,而是当成的元素:很酷的是,这些元素能包含SVG 动画:通过Firefox 54,CSS 图形(shape)功能变得唾手可及,我们可运用样式表单来定义图形,所以不再需要SVG。
Firefox 54 支持的图形包括:圆形、椭圆形、内凹和多边形。
如下:除此以外,我们还能用CSS 把这些图形变成动画。
唯一的限制是,不能把不同图形「混合」在一起(如:让圆形变成内凹);还有,若制作多边形动画,多边形在整个动态过程中都必须保有一样多的角。
下面是用圆形制作的简单动画:以下是另一个多边形动画。
你会发现,虽然我们必须维持一定数量的角,但可以凭借重复数值来把几个角「融合」起来。
这让我们创造出把多边形变成任一种边形的假象。
值得一提的是,clip-path还为页面布局创造新的可能性。
在下面的范例中,我们运用剪切(clipping)功能改造一个图,让这个多栏布局的文章读起来更赏心悦目:以JavaScript 裁剪剪切让我们可以尝试许多新奇的做法。
在接下来的例子中,我们用clip-path 把网站上的一些元素隔离出来,仿真出导览/教学的内容:这是使用JavaScript 做出来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信很多喜欢研究网页界面的童鞋都遇到过一个奇妙的现象:网页中很多图片素材被合成在一张图片上。
起初小菜模仿网站的时候,经常遇到这个现象,那时候也不知道这时什么技术,人家的整张图片素材不会利用,只能用ps切图,切成单个的再用。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技术,就是因为想象的太难了,才一直找不到问题的关键。
要想实现CSS抠图,只需要用到一个属性:background-position。
按照字面理解,这个属性就是背景定位,先看看google网站的素材图,如下:
假如小菜现在想做一个+1按钮,利用上边的素材图,普通状态显示A图,鼠标移上去显示后显示B图,实现这么一个动态效果。
按钮是用来实现功能的,一般是用超链接响应单击事件,但是不能把背景图直接加在超链接上,那样就不叫样式啦,因为超链接的文本长度变化时,样式也变了。
地球人一般的做法是,div里边套一个超链接,超链接负责实现功能,div负责装载背景图。
html结构如下:
1<div class="btn">
2<a href="">+1</a>
3</div>
有了html骨架,接下来就要写css样式啦。
假如我们什么都不考虑,直接把整张图片设为背景,样式如下:
1.btn{
2background:url(bg.png);
3 }
效果如图:
div是块级元素,默认是占一行的,这个先不用关心,但看到背景图重复了,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加上background-repeat:no-repeat;属性,改进样式如下:
1.btn{
2background:url(bg.png);
3background-repeat:no-repeat;
4 }
这样就不重复了。
div可以理解成一个矩形框,它的左上角是顶点,背景图片的顶点也是左上角,div加载背景图时,会把两个顶点重合,顶点的坐标是(0,0)。
不理解的看图,很简单的。
+1的小图片混杂在大图中,想提取出来,需要用background-position属性,这个属性相当于大图片不动,把div的顶点进行移动,移动到目标小图的顶点位置,如下图:
这样一来,div中显示的就是小图了,但是,显示的还不仅仅是小图,而是图中阴影部分,怎么办呢?设置一下div的宽、高,让它和小图的宽、高一样就可以了呗!!
再来看看background-position属性,它有两个参数,分别是水平方向移动的像素、竖直方向移动的像素,都用负数表示。
大图不动,div移动,也只能是向右、向下移动,只要记住这两个方向移动的像素都用负数表示就行了!
因此,只要找到小图相对于大图左上角顶点的水平移动像素、竖直移动像素就可以了。
小菜也不用什么专业工具,用截图就很方便,从大图左上角顶点开始截,到小图顶点那停下来,一看像素就差不多了,然后再调试调试,基本就搞定。
在本例中,A小图的位移是:-25px -374px,A小图尺寸是:24px 16px。
因此,css样式如下:
1.btn{
2background:url(bg.png);
3background-repeat:no-repeat;
4 background-position:-25px -374px;
5 height:16px;
6 width:24px;
7 }
效果如下:
这样就算是把小图抠出来啦!简单吧!!
先解释个问题,图片上有+1,而我又在超链上写了一个+1,这是因为很多时候文本内容不是写在图片上的,那样灵活性太差,文本就是文本,小菜为了给大家一个完整的演示,因此又写了一个+1,接下来就处理它!
先把+1居中,居中分为水平居中和垂直居中,水平居中超链接,需要在div 上设置text-align:center;,这个属性是对子节点而言的;垂直居中div中的超链接,只需要把a标签的line-height属性设成和div的高度一样即可。
样式如下:
1.btn{
2background:url(bg.png);
3background-repeat:no-repeat;
4 background-position:-25px -374px;
6 width:24px;
7text-align:center;
8 }
9.btna{
10 line-height:16px;
11 }
效果如下:
接下来呢,还有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鼠标移到+1文本上时,鼠标才会变成手型,才能响应事件。
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应该是鼠标移入图片时,确切的说是鼠标移入div时,就可以变成手型,也能响应事件。
这也简单,只需要在a标签(超链接)上加display:block;属性即可。
另外这个下划线比较碍眼,用text-decoration:none;属性去掉,很常见,就不多说了。
样式如下:
1.btn{
2background:url(bg.png);
3background-repeat:no-repeat;
4 background-position:-25px -374px;
5 height:16px;
7text-align:center;
8 }
9.btna{
10 line-height:16px;
11display:block;
12text-decoration:none;
13 }
接下来就剩最后一件事了,那就是鼠标移入的时候切换背景。
本例是div里边套a标签,鼠标移入换背景,当然是指鼠标移入div,而且换背景也是换div的背景,可不是a标签的哦!!
因此要在div标签上调用hover,div的样式是btn,因此写成.btn:hover{}。
换背景还需要找到背景图片,这又需要抠小图了,也就是抠上边指出的B图。
刚刚显示的是A小图,B小图和A小图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竖直方向的移动像素是相同的,水平方向差不就是A小图的水平像素加上A小图的宽度。
经过测试,B小图的位移是:-50px -374px,尺寸大小就不用关心了,肯定和A小图一样,不一样就没法做了。
把B小图的定位background-position:-50px -374px;放在.btn:hover{}里即可。
样式如下:
1.btn{
2background:url(bg.png);
3background-repeat:no-repeat;
4 background-position:-25px -374px;
5 height:16px;
6 width:24px;
7text-align:center;
8 }
9.btna{
10 line-height:16px;
11display:block;
12text-decoration:none;
13 }
14.btn:hover{
15 background-position:-50px -374px;
16 }
最终效果-鼠标移入之前:
最终效果-鼠标移入之后:
好啦,教程到这就结束了,小菜只是简单的演示了一个完整的制作流程,中间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比如浏览器兼容、CSS优化等等,这就需要读者自己探索了。
其实小菜一直在说的CSS抠图,真正的技术名叫CSS Sprite技术,国人习惯叫CSS精灵。
这种技术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由于图片都放在一起,请求时只需请求一张图片,减少了与服务器的交互次数,还可以解决hover延迟加载的问题。
坏处就是
不好控制,扩展性不太好,以后有改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有时会因为屏幕分辨率不同出现背景断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