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PPT课件
合集下载
毛囊炎病人的护理PPT

饮食与生活方式
增加维生素摄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 和维生素D,以增强免疫系统和促进皮 肤康复。
避免刺激食物:避免摄入辛辣食物、酒 精和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以减少症状 加重的可能性。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护理指南
护理指南
保持干燥:确保毛囊周围皮肤 保持干燥,避免潮湿环境。
温水洗浴:使用温水洗浴,避 免过热或过冷的水温。
护理指南
避免搔抓:不要搔抓受到毛囊炎影响的 皮肤,以免加重症状或使用抗生素软膏:根据医生建 议,使用含有抗生素成分的软 膏进行局部治疗。
抗组胺药物:使用抗组胺药物 以减轻瘙痒感。
毛囊炎病人的 护理PPT
目录 简介 预防措施 护理指南 药物治疗 疼痛缓解 饮食与生活方式
简介
简介
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导致毛囊周围的皮肤发红、瘙 痒和疼痛。
正确的护理可以缓解症状、促 进康复并防止感染的发生。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勤洗澡并使用温和 的清洁剂清洁皮肤。
避免过度摩擦皮肤或刺激毛囊区域。
药物治疗
抗菌清洁剂:使用抗菌清洁剂清洁受到 毛囊炎影响的皮肤,以预防感染。
口服抗生素:在严重感染或复发时,医 生可能会开具口服抗生素。
疼痛缓解
疼痛缓解
冷敷:使用冷敷毛巾或冰袋冷 敷受到毛囊炎影响的皮肤区域 ,以减轻疼痛和红肿。
局部止痛药:在医生的指导下 使用局部止痛药缓解疼痛症状 。
饮食与生活方 式
头皮毛囊炎诊断与治疗PPT

头皮脓疱
头皮脓疱是头 皮毛囊炎的典
型症状之一
头皮脓疱通常 表现为红色或 黄色脓疱,伴 有疼痛和瘙痒
头皮脓疱可能 伴有头皮屑增 多、头发脱落
等症状
头皮脓疱可能 由细菌感染、 皮肤油脂分泌 过多、皮肤过 敏等原因引起
头皮毛囊炎的诊断
医生观察症状
头皮红肿、瘙痒、 疼痛
头皮屑增多,头 发油腻
头皮上有脓包或 脓液
外用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林霉素等, 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皮质类固醇:如氢化可的松、地 塞米松等,用于减真菌感染
维生素A衍生物:如维A酸、阿达 帕林等,用于调节皮肤代谢,促 进皮肤修复
内服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抗炎药: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用于缓解炎症反应 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等,用于补充营养,促进皮肤修复
头发脱落,头发 稀疏
实验室检查
皮肤镜检查:观察头皮毛囊炎的形态和分布 细菌培养:检测头皮毛囊炎的病原菌 皮肤活检:观察毛囊炎的病理变化 血液检查:检测血液中的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
病理学诊断
症状:头皮红肿、瘙痒、疼痛、脱发等 病因: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 诊断方法:皮肤镜检查、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等 治疗方法: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并发症类型及预防
并发症类型:头 皮毛囊炎可能导 致脱发、头皮屑 增多、头皮瘙痒 等
预防措施:保持 头皮清洁,避免 过度清洁,使用 温和的洗发水, 避免使用刺激性 产品
注意事项:避免 抓挠头皮,避免 使用刺激性化妆 品,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如饮 食均衡、睡眠充 足等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PPT培训课件

14
鉴别诊断
1.秃发性毛囊炎 多侵犯儿童,损害小而散在,炎症不显著, 无穿凿现象。
2.枕部乳头状皮炎 局限于颈后枕部的毛囊炎,不融合,无穿 凿,愈后形成乳头状瘢痕。
15
治疗
1.全身治疗 内服药: 参见疖和疖病。 2.局部治疗 早期可选用超短波、紫外线或音频电等,或贴敷 纯鱼石脂或疖软膏。已形成脓肿者,可手术切开引流。 3.中医疗法 (1)中医治则: 法宜清热解毒,益气透脓。方用托里排脓汤加减: 党参15g、白术10g、生芪30g、炒山甲6g、炒皂刺10g、当归 10g、升麻6g、白芷10g、银花30g、蒲公英15g 、地丁15g、薏 米10g、生甘草6g。毒热盛时去党参、黄芪。小儿药量酌减,也 可服散结灵、梅花点舌丹或大黄zhe虫zhe虫丸及小金丹。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
1
英文名称
folliculitis et 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
2
别名
貉脑;蝼蛄串;蝼蛄疖;鳝拱头
3
类别
皮肤科/球菌性皮肤病4ICD号L66.45概述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folliculitis et 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系多数聚集的毛 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相互贯通,形成脓肿。
16
治疗
(2)局部
可用芫花水剂(芫花、川椒各15g,黄柏、苦参各130g,水 3000ml)外洗。脓肿坚硬未溃者,可用黑布化毒膏(黑布、化毒 散各半),独角莲膏药外贴。已破溃者,可用红血药捻蘸紫色疽 疮膏纳入疮口内,外敷化毒散软膏。
17
毛囊炎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毛囊炎患者的 护理PPT课件
目录 介绍毛囊炎 毛囊炎的护理措施 注意事项ຫໍສະໝຸດ 介绍毛囊炎介绍毛囊炎
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 发生在毛囊周围的皮肤组织。 毛囊炎分为化脓性毛囊炎和非化脓 性毛囊炎两种类型。
介绍毛囊炎
化脓性毛囊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 见症状包括发痒、红肿、脓液排出等。 非化脓性毛囊炎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 如过度清洁、皮肤干燥等。
毛囊炎的护理措施
患者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免 加重炎症和刺激皮肤。 定期就医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监 测病情变化。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毛囊炎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 毛巾、浴巾等个人物品,以免 交叉感染。 如果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 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指导 进行治疗和护理。
注意事项
毛囊炎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使用含有 刺激性成分的化妆品和护肤品,以免刺 激皮肤和加重症状。
毛囊炎的护理 措施
毛囊炎的护理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 清洁和擦洗。 使用温和的洁肤产品,避免对 皮肤造成刺激和损伤。
毛囊炎的护理措施
避免挤压和抓挠受感染的毛囊,以免引 起感染扩散和病情加重。 使用适当的抗菌药膏或药物进行局部治 疗,帮助消除细菌感染和减轻症状。
毛囊炎的护理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经常洗 手、更换干净的衣物和床上用品。 注意饮食调节,避免摄入辛辣、油 腻和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新鲜蔬果 和纤维食物。
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ppt课件

诊断
根据皮肤红肿、疼痛和中心脓栓的临床表现,结合皮肤镜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 可作出诊断。
痈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痈是由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同时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 染,表现为大片皮肤红肿、硬结、疼痛,中心有多个脓头, 破溃后形成多个瘘管。
诊断
根据大片皮肤红肿、硬结、疼痛,中心有多个脓头的临床表 现,结合皮肤镜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可作出诊断。需要注 意的是,痈的病情较重,常伴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疖
是毛囊及周围组织的化脓 性感染,通常表现为皮肤 下的红肿疼痛结节。
痈
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 组织的化脓性感染,范围 较大,常伴随全身症状。
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提供诊疗规范
本指南旨在为基层医生提 供细菌性毛囊炎、疖、痈 的诊疗规范,确保患者得 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提升治疗效果
通过标准化的诊疗流程, 提高细菌性毛囊炎、疖、 痈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 症。
细菌性毛囊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原菌感染
细菌性毛囊炎主要由葡萄球菌引起,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毛囊损伤
摩擦、搔抓、剃须、拔毛等不良习惯导致毛囊损伤,增加感染风险 。
多汗、油脂分泌旺盛
这些因素导致毛囊口堵塞,细菌易于繁殖。
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毛囊深部感染
疖是毛囊深部和周围组织的急性 化脓性炎症,通常由葡萄球菌引
起。
汗腺感染
汗腺炎症也可能引发疖的形成。
个体易感性
免疫力低下、糖尿病、长期使用 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增加疖的发
病风险。
痈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 2
多个毛囊和皮脂腺感染
痈是由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 染引起。
病原菌扩散
根据皮肤红肿、疼痛和中心脓栓的临床表现,结合皮肤镜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 可作出诊断。
痈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痈是由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同时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 染,表现为大片皮肤红肿、硬结、疼痛,中心有多个脓头, 破溃后形成多个瘘管。
诊断
根据大片皮肤红肿、硬结、疼痛,中心有多个脓头的临床表 现,结合皮肤镜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可作出诊断。需要注 意的是,痈的病情较重,常伴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疖
是毛囊及周围组织的化脓 性感染,通常表现为皮肤 下的红肿疼痛结节。
痈
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 组织的化脓性感染,范围 较大,常伴随全身症状。
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提供诊疗规范
本指南旨在为基层医生提 供细菌性毛囊炎、疖、痈 的诊疗规范,确保患者得 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提升治疗效果
通过标准化的诊疗流程, 提高细菌性毛囊炎、疖、 痈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 症。
细菌性毛囊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原菌感染
细菌性毛囊炎主要由葡萄球菌引起,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毛囊损伤
摩擦、搔抓、剃须、拔毛等不良习惯导致毛囊损伤,增加感染风险 。
多汗、油脂分泌旺盛
这些因素导致毛囊口堵塞,细菌易于繁殖。
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毛囊深部感染
疖是毛囊深部和周围组织的急性 化脓性炎症,通常由葡萄球菌引
起。
汗腺感染
汗腺炎症也可能引发疖的形成。
个体易感性
免疫力低下、糖尿病、长期使用 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增加疖的发
病风险。
痈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 2
多个毛囊和皮脂腺感染
痈是由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 染引起。
病原菌扩散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

发病机制
01
02
03
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破损 的皮肤侵入毛囊,引发感 染。
免疫反应
感染引发免疫反应,导致 炎症和组织损伤。
循环障碍
毛囊周围的血液循环障碍 可加重炎症反应。
流行病学
发病率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 毛囊周围炎的发病率较高, 但具体数字因地区和人群 差异而异。
易感人群
该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抗炎药
对于炎症反应较重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抗炎药, 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外用药
局部可涂抹消炎药膏,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 软膏等,以缓解症状。
其他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如紫外线照射、超短波等,有助于促 进炎症消退和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
对于脓肿较大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脓肿切开引流 等。
预防措施
肤刺激。
体征表现
脓肿形成
毛囊周围炎
皮肤破损
炎症区域可能会形成脓 肿,表现为一个质地柔 软、有波动感的肿块。
毛囊周围的炎症反应可 能导致毛囊周围的皮肤 出现红肿、发热和疼痛。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皮 肤破损,尤其是在脓肿
破溃后。
淋巴结肿大
炎症反应可能导致附近 的淋巴结肿大,通常在
耳后或枕后区域。
并发症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 炎及毛囊周围炎
• 概述 • 临床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病例分享
目录
01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 围炎是一种头皮的慢性、复发性 、化脓性疾病,主要由金黄色葡 萄球菌引起。
特点
该病通常表现为头皮上出现脓疱 、脓肿和瘘管,并伴有疼痛和瘙 痒。脓疱周围通常有炎性渗出物 ,可导致头发脱落。
毛囊炎预防和措施PPT

预防毛囊炎
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content}
毛囊炎的措 施
毛囊炎的措施
清洁受感染区域:{content} 使用抗菌药物:{content}
毛囊炎的措施
避免过度摩擦:{content}
预防毛囊炎 的注意事项
预防毛囊炎的注意事项
避免与感染者共用个人物品:{content} 不使用过期或破损的化妆品:{content}
பைடு நூலகம்
结论
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content}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预防毛囊炎的注意事项
避免穿紧身衣物:{content}
毛囊炎的治 疗
毛囊炎的治疗
就医咨询专业医生:{content} 使用医生推荐的药物:{content}
毛囊炎的治疗
遵守治疗计划:{content}
结论
结论
毛囊炎预防和措施的重要性:{content} 遵循预防措施和治疗建议:{content}
毛囊炎预防和 措施PPT
目录 简介 预防毛囊炎 毛囊炎的措施 预防毛囊炎的注意事项 毛囊炎的治疗 结论
简介
简介
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可以 通过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发病风险 。 本PPT将介绍毛囊炎的预防和措施 ,帮助用户了解如何有效防止毛囊 炎的发生。
预防毛囊炎
预防毛囊炎
保持身体清洁:{content} 避免皮肤受损:{content}
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讲课PPT课件

手术治疗
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手术方法:包括切开引流、刮除术、切除术等 术后护理:保持创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避免感染 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注意事项
其他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利用激光能量刺 激皮肤胶原蛋白再生,改善 皮肤质地和弹性。
药物治疗:使用外用药膏、 口服药物等进行治疗,缓解 症状。
发病机制和病因
发病机制:毛囊口角质增生、毛囊口狭窄或闭塞导致毛 囊内皮脂和角质无法排出,形成角栓,进而引发毛囊周 角化病。
病因: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的病因尚不完全 清楚,可能与遗传、维生素A缺乏、内分泌失调等因素 有关。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的典型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丘疹,逐渐扩大 形成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有鳞屑,周围有红晕。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病 理学检查可见毛囊口扩大,毛囊内含有角质栓,周围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03
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 周角化病的病理生理
病理改变
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的病理生理概述 毛囊结构异常导致的病理改变 毛囊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 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的病理改变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的联系
发病机制: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毛囊内部的角质形成细胞过 度增生和角化,导致毛囊口堵塞,形成角质栓。
病理生理:毛囊口堵塞后,毛囊内部的皮脂和角质形成细胞无法正常排出,形成角质栓,导致 毛囊内部的细菌繁殖,引发炎症反应。
联系: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毛囊内部的过度增生和角化是导致毛囊口堵 塞的主要原因,而毛囊口堵塞又是引发炎症反应的关键因素。
疾病进展:随着病情的进展,毛囊周的炎症反应逐渐加重,导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脓疱等 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预防
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 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2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1
英文名称
folliculitis et 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
2
别名
貉脑;蝼蛄串;蝼蛄疖;鳝拱头
3
类别
皮肤科/球菌性皮肤病
4
ICD号
L66.4
5
概述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folliculitis et 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系多数聚集的毛 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相互贯通,形成脓肿。
6
流行病学
目前流行病学还不很清楚。7病因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8
发病机制
系多数聚集的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相互贯通, 形成脓肿。
9
临床表现
初发为局限于头皮的深部毛囊炎,继发毛囊周围炎,逐渐形 成相互贯通深部脓腔,表面呈蚕豆至胡桃大小脓肿,压迫表面 可自多数毛孔中渗出脓液(筛状溢脓)。好发于中年男性,病情 顽固,经过缓慢,倾向复发。病损部毛发稀少,治愈后遗留萎 缩性瘢痕和不规则脱色斑。
14
鉴别诊断
1.秃发性毛囊炎 多侵犯儿童,损害小而散在,炎症不显著, 无穿凿现象。
2.枕部乳头状皮炎 局限于颈后枕部的毛囊炎,不融合,无穿 凿,愈后形成乳头状瘢痕。
15
治疗
1.全身治疗 内服药: 参见疖和疖病。 2.局部治疗 早期可选用超短波、紫外线或音频电等,或贴敷 纯鱼石脂或疖软膏。已形成脓肿者,可手术切开引流。 3.中医疗法 (1)中医治则: 法宜清热解毒,益气透脓。方用托里排脓汤加减: 党参15g、白术10g、生芪30g、炒山甲6g、炒皂刺10g、当归 10g、升麻6g、白芷10g、银花30g、蒲公英15g 、地丁15g、薏 米10g、生甘草6g。毒热盛时去党参、黄芪。小儿药量酌减,也 可服散结灵、梅花点舌丹或大黄zhe虫zhe虫丸及小金丹。
10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11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12
其他辅助检查
早期损害为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及组织细胞广泛浸润,肉芽组织形成,毛囊残余处有时可见异 物巨细胞。
13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易于诊断。 中医病机和辨证: 1.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素体虚弱,外卫不固,复感风湿 热邪,蕴结于肌,久化热,肉腐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 发为本病。 2.辨证分析 病损反复发作,此伏彼起,相互贯通。偶有低热, 食少纳呆,口干,舌质淡,苔黄腻,脉弦滑。辨证属正气不足, 热毒蕴结。
18
预防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 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 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 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 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 当进行隔离。
22
16
治疗
(2)局部 可用芫花水剂(芫花、川椒各15g,黄柏、苦参各130g,水 3000ml)外洗。脓肿坚硬未溃者,可用黑布化毒膏(黑布、化毒 散各半),独角莲膏药外贴。已破溃者,可用红血药捻蘸紫色疽 疮膏纳入疮口内,外敷化毒散软膏。
17
预后
病情顽固,经过缓慢,倾向复发。病损部毛发稀少,治愈后 遗留萎缩性瘢痕和不规则脱色斑。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21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预防
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 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2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1
英文名称
folliculitis et 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
2
别名
貉脑;蝼蛄串;蝼蛄疖;鳝拱头
3
类别
皮肤科/球菌性皮肤病
4
ICD号
L66.4
5
概述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folliculitis et 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系多数聚集的毛 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相互贯通,形成脓肿。
6
流行病学
目前流行病学还不很清楚。7病因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8
发病机制
系多数聚集的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相互贯通, 形成脓肿。
9
临床表现
初发为局限于头皮的深部毛囊炎,继发毛囊周围炎,逐渐形 成相互贯通深部脓腔,表面呈蚕豆至胡桃大小脓肿,压迫表面 可自多数毛孔中渗出脓液(筛状溢脓)。好发于中年男性,病情 顽固,经过缓慢,倾向复发。病损部毛发稀少,治愈后遗留萎 缩性瘢痕和不规则脱色斑。
14
鉴别诊断
1.秃发性毛囊炎 多侵犯儿童,损害小而散在,炎症不显著, 无穿凿现象。
2.枕部乳头状皮炎 局限于颈后枕部的毛囊炎,不融合,无穿 凿,愈后形成乳头状瘢痕。
15
治疗
1.全身治疗 内服药: 参见疖和疖病。 2.局部治疗 早期可选用超短波、紫外线或音频电等,或贴敷 纯鱼石脂或疖软膏。已形成脓肿者,可手术切开引流。 3.中医疗法 (1)中医治则: 法宜清热解毒,益气透脓。方用托里排脓汤加减: 党参15g、白术10g、生芪30g、炒山甲6g、炒皂刺10g、当归 10g、升麻6g、白芷10g、银花30g、蒲公英15g 、地丁15g、薏 米10g、生甘草6g。毒热盛时去党参、黄芪。小儿药量酌减,也 可服散结灵、梅花点舌丹或大黄zhe虫zhe虫丸及小金丹。
10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11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12
其他辅助检查
早期损害为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及组织细胞广泛浸润,肉芽组织形成,毛囊残余处有时可见异 物巨细胞。
13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易于诊断。 中医病机和辨证: 1.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素体虚弱,外卫不固,复感风湿 热邪,蕴结于肌,久化热,肉腐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 发为本病。 2.辨证分析 病损反复发作,此伏彼起,相互贯通。偶有低热, 食少纳呆,口干,舌质淡,苔黄腻,脉弦滑。辨证属正气不足, 热毒蕴结。
18
预防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 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 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 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 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 当进行隔离。
22
16
治疗
(2)局部 可用芫花水剂(芫花、川椒各15g,黄柏、苦参各130g,水 3000ml)外洗。脓肿坚硬未溃者,可用黑布化毒膏(黑布、化毒 散各半),独角莲膏药外贴。已破溃者,可用红血药捻蘸紫色疽 疮膏纳入疮口内,外敷化毒散软膏。
17
预后
病情顽固,经过缓慢,倾向复发。病损部毛发稀少,治愈后 遗留萎缩性瘢痕和不规则脱色斑。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21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