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意识
【议论文】规则意识 初中议论文800字

【议论文】规则意识初中议论文800字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指人们对规则的认知、遵守和尊重。
对于初中生来说,规则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无常胜之法,无非守规则。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遵守规则,在规则的制约下,我们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只有有法可依,我们的生活才会有秩序,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规则意识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规则是人们共同约定的行为准则,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石。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生活中,规则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能够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
通过培养规则意识,初中生可以认识到规则对我们的重要性,从而更加自觉地遵守各种规则。
规则意识能够培养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遵守规则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够促进我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在学校里,遵守课堂纪律,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有助于我们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学习成绩;在社会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尊重他人等等,都是社会公民应有的基本道德观念。
通过培养规则意识,初中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为将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规则意识能够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和积极参与意识。
遵守规则不仅仅是为了自身利益,更是为了维护整个社会的利益和稳定。
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社会和谐的生活环境,而这就需要我们始终牢记规则,自觉地遵守规则。
只有积极参与、共同遵守规则,我们才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
通过培养规则意识,初中生可以树立起责任感和积极参与意识,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规则意识主题策划书3篇

规则意识主题策划书3篇篇一《规则意识主题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规则意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遵守规则不仅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更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忽视规则、违反规则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也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规则意识的培养,让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
二、活动目的1. 增强参与者的规则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2. 引导参与者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
3. 通过活动,促进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团队意识。
三、活动主题“遵守规则,从我做起”四、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详细地址]五、参与人员[具体参与人员]六、活动内容1. 规则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专家进行规则知识讲座,讲解规则的定义、作用、种类等,让参与者对规则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违反规则的典型案例,让参与者认识到违反规则的后果和危害,从而增强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
3. 游戏互动设计一些与规则相关的游戏,如“规则猜猜猜”、“规则接力赛”等,让参与者在游戏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提高他们遵守规则的积极性。
4. 小组讨论组织参与者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遵守规则的经验和体会,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讨论,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
5. 承诺签名组织参与者进行承诺签名,让他们在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表达自己遵守规则的决心和信心。
七、活动宣传1. 制作宣传海报,张贴在学校、社区、公共场所等显眼位置。
2. 利用社交媒体、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3. 邀请媒体参与活动,进行报道和宣传,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八、活动预算1. 讲座费用:[X]元2. 游戏道具费用:[X]元3. 宣传费用:[X]元4. 其他费用:[X]元总预算:[X]元九、活动评估1. 通过参与者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以便今后改进。
规则意识_精品文档

规则意识什么是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社会规则的认知和遵守的程度和态度。
它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意识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规则意识涉及到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认识和遵守程度。
为什么需要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规则意识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规则的存在和遵守可以使人们的行为有章可循,避免混乱和冲突的发生。
其次,规则意识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遵守规则的行为有利于个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合作和信任,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此外,规则意识还可以塑造个体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提高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规则意识的培养方法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个体的自觉和社会的引导。
以下是几种培养规则意识的方法:1. 教育引导教育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手段。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承担起对个体规则意识的教育引导责任。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内容和原因,明白遵守规则的意义和必要性。
2. 规则意识的实践训练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高。
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和游戏,让个体参与其中,并要求他们严格按照规则进行。
通过实践的训练,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
3. 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因素。
社会上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楷模对于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个体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榜样的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4. 惩罚和奖励机制惩罚和奖励机制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巩固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应该进行相应的惩罚,以示警示和约束力度。
而对于遵守规则的行为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认可,以增强个体遵守规则的动力和意愿。
总结规则意识的培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还可以塑造个体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通过教育引导、规则意识的实践训练、榜样的力量和惩罚奖励机制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和加强人们的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班会-(1)

培养规则意识有助于个人更好地成长和发展。遵守规则意味着能够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来行事,这有助于培养个人的自律性和责任感,提高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培养规则意识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只有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社会 规范,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发展。同时,培养规则意识也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 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规则意识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还掌握了一些培养 规则意识的方法和技巧,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对未来如何更好地培养规则意识提出建议
定期开展班会活动
可以定期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班会活动,比如“ 诚信意识”、“公平意识”等,让同学们在不断 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规则意识。
2023
PART 02
校园生活中的规则意识
REPORTING
遵守校规校纪
了解并遵守学校的规 章制度,如学生守则 、课堂纪律、考试纪 律等。
尊重老师,认真听讲 ,遵守课堂纪律。
按时到校,不迟到早 退,不旷课逃学。
尊重师长,友爱同学
尊敬老师,礼貌待师,建立良好 的师生关系。
团结同学,友爱互助,共同进步 。
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03
维护社会秩序
遵守规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只有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各种
规章制度和社会规范,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发展。
培养规则意识的意义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规章制度和规范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培养规则意识有助于个 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规则意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有关规则意识的名言

有关规则意识的名言1. “无规矩不成方圆呀!”就像我们每天上学,必须按时到校,不能随便迟到,这就是一种规则。
比如有一天早上,我起晚了,就想偷偷懒不去学校了,妈妈严厉地说:“不行,上学怎么能随便不去呢,规矩就是要遵守的!”我只好赶紧起床去学校。
2. “遵守规则才能有秩序啊!”好比在公交车站等车,大家都要排队上车,如果有人插队,肯定会引起混乱。
有一次在车站,一个人就想插队,旁边的人就说:“嘿,大家都在排队呢,要遵守规则呀!”那个人不好意思地去排队了。
3. “规则是为了大家好呀!”就像在教室里不能大声喧哗,不然会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有一回,有个同学在教室里大喊大叫,老师就说:“这里是教室,要保持安静,规则是要遵守的哟!”那个同学就安静下来了。
4. “没有规则,世界不就乱套了!”比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如果都乱闯,那多危险呀。
有次我看到有人闯红灯,旁边的人就喊:“红灯呢,不能过,要遵守规则啊!”5. “规则就是要严格遵守呀!”就像做游戏要有游戏规则一样,大家都按规则玩才有意思。
那次我们玩游戏,有个小伙伴想耍赖,我们就说:“不行不行,要遵守规则呀!”他就乖乖按规则来了。
6. “不遵守规则怎么行呢!”好比图书馆里要保持安静,要是有人大声说话,肯定不合适。
有一次在图书馆,有人手机响了还大声讲电话,管理员就过去说:“这里要安静,遵守规则呀!”那人赶紧挂了电话。
7. “规则是一定要有的呀!”像参加比赛,就要遵守比赛规则。
记得那次比赛,有个人作弊,大家都很生气,说:“比赛有规则的,不能这样啊!”8. “遵守规则是每个人的责任呀!”比如在电影院看电影,不能随便说话影响别人。
有一回,旁边有人一直讲话,我就轻声说:“别说话啦,要遵守规则呀!”那人就不吭声了。
9. “规则让一切更美好呀!”好比在公园里不能践踏草坪,要保护好环境。
有次看到有人踩草坪,其他人就喊:“不能踩草坪,有规则的呀!”那人不好意思地出来了。
10. “规则意识可太重要啦!”就像在食堂排队打饭,要是乱挤,大家都吃不上饭了。
规则意识的概念

规则意识的概念规则意识是指个体或群体对于规则、法律、制度等的认知和遵守程度,也可以理解为遵守规则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
在社会生活中,规则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一个有良好规则意识的社会,通常能够更加和谐、稳定地运行,而缺乏规则意识的社会则容易出现混乱和矛盾。
首先,规则意识对于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规则和制度,比如家庭规矩、学校纪律、社会法律等。
这些规则的存在和遵守,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规则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遵守各种规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有规则意识的个体,通常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其次,规则意识对于社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社会如果普遍存在着良好的规则意识,那么整个社会就能够更加有序、稳定地运行。
人们遵守法律、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都能够有效地减少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发生,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同时,良好的规则意识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因为只有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各种活动和创新。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则,也并不是所有社会都能够普遍存在良好的规则意识。
一些人可能出于自私自利的目的而违反规则,一些社会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普遍存在着违规现象。
这就需要通过教育、法律等手段来促进规则意识的形成和提升。
教育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渠道,可以让每个人从小就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同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也能够有效地约束和惩治那些违反规则的行为,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规则意识水平。
总之,规则意识是一个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关系到每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整个社会的运行方式。
一个有良好规则意识的社会,通常能够更加和谐、稳定地运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和制度,努力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规则意识 思政要点

规则意识思政要点
规则意识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是其要点:
1. 遵守规则:遵守规则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个人品德和公德心的重要体现。
遵守规则是法治社会的要求,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 维护规则:维护规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也是社会秩序的保障。
维护规则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自觉遵守规则,抵制不文明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 尊重规则:尊重规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
尊重规则需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尊重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
4. 创新规则:创新规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鼓励人们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 宣传规则:宣传规则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宣传规则,提高公民的规则意识和道德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总之,规则意识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是个人品德和公德心的重要体现,也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遵守、维护、尊重、创新和宣传规则,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精选班会)规则意识良好习惯班会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将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应用 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增强责任感和自主性。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持续深化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建议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学生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提供更多相关课程和家庭教育 ,引导学生不断深化认识和实践。
定。
保障公平正义
规则意识有助于保障公平正义,通 过规则的约束和规范,可以避免不 公和偏见,确保每个人得到应有的 尊重和权益。
提高效率
规则意识有助于提高效率,通过遵 守既定的规则和流程,可以减少不 必要的浪费和延误,提高工作和生 活的效率。
规则意识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个人品德修养
规则意识是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 组成部分,遵守规则的人更容易 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提升个 人形象和社会地位。
在家庭中的实践应用
尊重长辈
孩子应尊重父母、祖父母等长辈 的意愿和决定;在家庭中承担力 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分担家庭责
任。
勤俭节约
孩子应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 浪费食物、水电等资源;在消费 方面应理性,不盲目追求名牌和
奢侈品。
诚实守信
孩子应诚实守信,不撒谎、不欺 骗;在与家人、朋友的交往中,
应遵守承诺,言行一致。
(精选班会)规则意识良好
习惯班会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 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 良好习惯的培养 • 规则意识与良好习惯的实践应用 • 班会总结与展望
01
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为什么需要规则意识
维护社会秩序
规则意识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 基础,通过遵守规则,可以减少 冲突和矛盾,保持社会的和谐稳
在学校中的实践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11-10作者简介:赵一(1988-),男,上海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法学理论研究。
规则意识探析赵一(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42)前言以前常听朋友提及德国人的“刻板”行为,即使在凌晨两点街道旁无一人,司机依然会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即使满车挤满了人,但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专座却一直空着。
在国人看来,这些行为可以说很愚蠢,甚至嘲笑。
在追求效率压倒一切的当代中国,这些浪费时间的不必要的规则,往往轻易就被忽视了。
换个视角,来看官场,中国常年存在的公务员腐败问题,甚至一些司法人员也出现贪赃枉法行为。
这一切都归因于国人的思想意识中还没有尊重法律的习惯,即规则意识的缺失。
而法治的实现本身涉及的不仅是关于法律的知识懂得多少,更应当让人们把自觉的遵循法律成为一种习惯,进入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1]。
虽然中国目前存在着守法上的各种弊病,但是社会的井然有序证明了守法者是占绝大多数的。
但是笔者所要探讨的关键是,守法并不意味着对于法律的尊重,尊重是内在的、而守法却可能仅仅是外在的。
所以尊重法律的规则意识才是守法作为法治基础的关键。
公民规则意识是公民意识中最基本或核心的要素,是法治秩序建构的客观要求和前提条件[2]。
一、规则意识的定义公民规则意识是指公民在法治状态下通过对法律规范内在价值的认同,进而把法律有效地内化为其自觉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形成一种自觉的程序规则意识和自觉服从与遵守法律的自主自律意识[3]。
有的人或许会认为,规则意识就是指下意识遵守规则的本能。
比如当一个人处于一个社会联合体中,却不懂守规矩,破坏联合体内部的和谐和秩序,其他联合体你的成员就会批评他没有规则意识,乱弹琴。
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却是片面的,我们不能把规则意识仅仅定义为下意识遵守规则的本能。
规则意识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意识,规则意识是一个联合体内部的成员整体上对规则的认识和态度,是一种宏观的群体性行为。
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4]笔者认为,中国守法以及法治的主要障碍不在法,而在人。
社会上那种一出现特殊突发事件就一味的要求法律修改的呼声是极其错误的。
马克思说过“立法权并不是创立法律,它只是揭示和表述法律。
”法律是对社会关系的反映,而社会关系总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法律也必须具有相应的稳定性。
例如某地出现大量蕨类滋生破坏生态,并不是原来的生态规则有问题,而是某些外力改变了蕨类的特性,水温污染过度开发等等。
所以,不能一出现问题就归罪于规则,而应该多反思规则适用对象是否存在问题。
内在的规则意识之完善应当重点关注法律文化的演变,让规则意识的培养逐步渗透到民众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而这第一步往往更在乎于规则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方式,而非规则本身之优劣,。
因此,如今许多法律规则虽存在许多漏洞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总体上当代立法成果还是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
而我们目前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存在良法之治,而在于是否有良民明智。
大前提我们已经肯定的是法治社会的法律不能仅依靠国家强制来推行,而是主要依靠公民的自觉遵守。
综上所述,需要社会联合体中的成员们建立起法律规摘要:在目前中国,公民规则意识的缺失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规则意识对于法治建设不可不谓重要。
法治社会的建成不能妄图依靠国家强制力。
借鉴心理学、社会学以及自然法学的理性,探析规则意识的构建模式。
关键词:规则意识;理性;守法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007-02Zheng Zhi ·Zhe Xue Yan Jiu ☆政治·哲学研究☆7Theory Researc h学论理★★★★则意识的合法性支撑,才能稳定且长远地建立起社会良性法律秩序。
这就需要我们寻找出规则意识的培养模式和方式,促进社会成员的良性转变。
三、规则意识如何构建一方面,要对规则产生敬畏感,这是规则意识的基础。
如果对规则缺乏真正的敬畏感,其实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怕“人”而不畏“法”。
例如,很多人在违反交通安全法规受处罚时,不是自责和反省自己的错误、想办法改正,而是埋怨自己“倒霉”,心里盘算的主要是“上面”是否有“人”,这种观念已根深蒂固地融入很多人的脑海,危害很大。
我们讲法律的“强制执行”的人通常所想的无宁是国民的行为,即国民被迫服从法律规则。
他们不是指由机关所实际执行的强制措施,而指的是国民的那种恐惧,担心在不服从法律、非法行为情况下将采取的措施。
他们所想的“强制”因而是从人们关于法律秩序的观念中所产生的一种精神强迫(psychiccompulsion)[5]。
市场经济所蕴含的金钱观念、利益观念、享乐观念的这些规则和价值导向,不可避免地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侵蚀,将人们已经强化了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推向了极端。
并且由于经济建设的影响,于是人们开始只专注物质和欲望的满足,却忽视了对内心的审视、对价值的追寻、对自我之外他者的倾听与关注。
由此,人类社会发展、个体发展的根基“价值秩序”失落了,人们也就因此丢失了敬畏之心[6]。
有敬畏之心就会变得理智;相反,无敬畏之心就会肆无忌惮。
就像小学生承认老师的权威一样,这种对规则权威的敬畏,来自生活实践的体验。
你遵守了规则,不仅会受到老师的表扬,也会得到同学的好评。
反之,如果不遵守规则,就会受到批评和处罚。
这种体验多了,就会形成对规则的敬畏。
真正的敬畏感作为一种内化的和人格化的情感品质,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能始终对人们的内心和行动有所规约,实乃产生规则意识的大前提和基础是也。
另一方面,公众理性的建立。
由于每个社会成员对某一法律规则存在不同的认同感,规则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会走向两个极端,而做得到使所有人都认同的规则现实中不存在的“神法”。
所以,笔者认为,规则意识构建之关键:即使某些社会成员对于某一规则并不认同,但也能做到去遵守规则。
这时候,就需要公众理性之于个人的作用了,而这也是规则意识中的较难阶段。
而理性规则秩序是法治社会运行的基础[7]170-174。
公民社会的多元利益冲突、互动与整合,孕育了自生自发的理性秩序规则。
在规则运行过程中,不同的利益主张和权利要求在此间互动交融及冲突,而且日益呈现一种应得权利和供给、政治和经济、公民权利和经济增长的对抗。
因此,公民社会并不希望也不可能通过减少多样性或压制冲突而谋求相一致的道路。
为此,公民社会要接受这种利益和理想的多样性[7]171。
它允许个人及机构追求多样化的目标,但并不允许不择手段地追求这些目标[7]171,而是要对冲突进行合理的控制来达致公民认同、社会整合合理性规则秩序。
这就意味着,“公民社会多元复杂的利益冲突与协调,必然导致高度的法律需求与创设”[7]172。
而“没有规范性约束的自我利益的追求使所有有关各方的自我利益大都遭到挫折”[8]。
因此,大家都必须遵从共同的、保障每个人权利的和自由的理性规则—————法律[7]172。
笔者认为,理性最重要的特点是追求合理性。
也就是说,按这个规则来行动,是否合理,这需要我们进一步予以论证。
而“规则是否合理”本身作为一个事实判断的存在,所涉及的仅仅是规则适用对象是否真正遵守了这些规则,它表现为实在规则与主体需要的两者之间的关系。
美国法学家琼斯曾经指出:“一部被法院确认为符合宪法的法规,却有可能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起到社会行为有效标准的作用。
”①制定规则的人往往宣称,规则是合理的。
他们的目的在于确保他们的认知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和响应。
然而会出现一种特殊情况,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该项规则是完全不合理的,是非正义的。
即该规则的实效因公众理性而产生了道德上的抵制,它的合理性乃至有效性就立刻变成一个毫无意义的外壳。
法律完善其实简单来说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存在问题或“恶”之法律规则经过公众理性的多年筛选,使得该最终版本的法律规则得到公众理性的认同,取得合理性。
联合体内所有成员才能自发地建立起相应的规则意识。
参考文献:[1]王晓烁.论法的形式正义与守法[J].河北大学学报,2009,(4).[2]蒋传光.公民的规则意识与法治秩序的构建[J].中国社会科学,2008,(1).[3]徐博闻.公民的规则意识、法治秩序与社会和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5).[4]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70.[5]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24.[6]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81-182.[7]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8]彼德·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孙非,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294-295.①琼斯援引纽约州的一项关于限制教师、卫生工作人员及其他公共雇员罢工的法律并未被实际遵守为例证。
参见Harry.W.Jones,TheEfficacyofLaw(Evanston,Ⅲ.,1969),p11。
(责任编辑:范秀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