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 第六章 经营决策

合集下载

(管理会计)第六章经营决策分析

(管理会计)第六章经营决策分析
生产调度需要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劳动力状况、设备状况和原材料供应等因素。
常见的生产调度决策方法有甘特图法和关键路径法等,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 方法进行决策。
05
投资决策分析
投资决策概述
投资决策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 企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和经 济效益有着重大影响。
投资回报期与净现值分析
投资回报期
指投资项目从开始到收回全部投资成本所需的时间。
净现值(NPV)
指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减去初始投资成本后的净值。
06
经营决策分析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的成本决策分析
总结词
该案例研究了一家制造企业如何通过成本决策分析优 化生产流程,提高经济效益。
详细描述
该制造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成本压力上升的问题, 需要进行有效的成本决策分析。通过分析生产流程中的 各个环节,该企业识别出了潜在的成本节约点和生产效 率提升点。在此基础上,该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 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优化生产布局、提高员工技能等 ,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这些措施的实施取 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帮助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保持了竞争优势。
成本决策是管理会计中的重要内容, 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最优的成本 水平,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成本决策分析的方法包括本量利分析、 边际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这些方法 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分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 企业战略、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等,以 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策略。
内部收益率法(IRR)
通过计算投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来评 估项目的价值,反映了项目的盈利能 力。
投资回收期法

经营决策分析-管理会计

经营决策分析-管理会计

利能…

为管理层提供有关企业运 营、财务和战略方面的信 息,以支持决策制定和实 现企业目标。
管理会计通过分析财务数 据,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 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管理会计制定预算和预测 ,帮助企业规划未来的运 营和财务计划。
管理会计通过分析成本数 据和控制成本,帮助企业 提高盈利能力。
管理会计通过绩效指标和 评估体系,帮助管理者评 估企业的运营绩效和员工 绩效。
边际分析
总结词
边际分析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方 案的成本和收益来选择最优方案 的决策方法。
详细描述
在边际分析中,企业会计算每个 方案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然 后比较这些值来决定哪个方案最 经济、最有效。
成本效益分析
总结词
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评估不同方案的成本和效益,并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方法。
详细描述
成本效益分析会综合考虑不同方案的初始投资、运营成本、效益等因素,通过 比较总成本和总效益来选择最优方案。
2. 数据共享: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数据采集和使用 上存在一定的重叠,需要共享数据以支持决策制定。
03
经营决策分析的方法
本量利分析
总结词
本量利分析是管理会计中用于评估企业盈利能力的工具。
详细描述
本量利分析主要研究企业的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帮助企业制定 更有效的经营决策。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2. 数据来源和使用不同:管理会计的数据来源于企业内 部,用于分析和决策;财务会计的数据来源于企业外部 ,用于编制财务报表。
1. 共同目标: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致力于实现企业的 战略目标。
1. 关注点不同: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管理,为管理层 提供决策支持;财务会计侧重于对外报告,遵守会计准 则和法规。 联系

管理会计教案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

管理会计教案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
P158 例6-9
自制 总成本=860×6+1200=6360 单位成本=6+1200 /860=7.4 <
需要量=860件
外购 总成本=860×8.4=7224 单价=8.4
收入一定时,成本越小越好。所 以:应该自制
(2)自制增加专属固定成本,尚未确定需要量, 可以采用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 。
TC1外购
每机器小时的贡献毛益
A机器设备 B机器设备
甲产品
2 4
乙产品
6 3.6
• 由计算结果来看,难以判别应怎样安排生产, 才能使企业实现较多的利润。逐次测算法就 是先假定先安排甲产品的生产,再视生产能 力的剩余情况,再安排生产乙产品。也就是 进行第一次测试。
生产每件品所需定额工时
甲产品
乙产品
A机器加工时间 B机器加工时间
2.生产能力可以转移时,亏损产品是否停产 P156 例6-6 的决策
如果亏损产品停产以后,闲置下来的生产
对可供备选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后再决策
在转产决策中,只要转产的产品提供的贡献毛 益总额大于亏损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就应该转 产。 当亏损产品停产后,闲置的厂房、设备等固 定资产可以出租时,只要出租净收入大于亏损产 品所提供的贡献毛益,就应采用出租的方案。
1.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亏损产品是否停 产的决策
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是指当亏损产品停产以后, 闲置下来的生产能力无法用于其他方面,既不 能转产,也不能对外出租。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大 于零就不应该停产。只要贡献毛益大于零, 就可以补偿部分固定成本,这样可以减少企 业的亏损。
P155 也可以将继续生产和停产看两个方案,进行 例6-5 差量分析
联合成本:是分离前的联产品生产过程中发 生的,应由所有联产品共同负担的成本。与可分 成本相对立的成本概念。 可分成本:指在联产品生产决策中必须考虑 的,由于对已经分离的联产品进行深加工而追加 发生的成本。 类似于半成品是否深加工决策。 增加的收入>增加的成本 继续加工 增加的收入<增加的成本 不加工 在联产品决策中,增加成本就是可分成本。

管理会计学决策分析短期经营决策

管理会计学决策分析短期经营决策
2x3000=6000元 4000元 2000元
结论: 接受追加订货 还有剩余贡献毛益总额2000元, 故该方案可接受。
案例三: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 的决策分析
例: 假定某公司本年产销A、B、C三种产品, 年终按全部成本法算出三种产品的成本与 各该产品的销售收入比较, A 产品净利 5000元, B 产品净亏 2000元, C 产品净利 1000元, 全公司净利合计为4000元。
解:B 产品全年净亏2000元,表面看来为了减少亏 损,增加盈利,应该停产 B 产品。但运用贡献 毛益分析,结论则不同。
结论: 1、甲联产品已分离后继续加工再行出售可 获得较多盈利(5000元); 2、而乙联产品则以分离后立即出售的方案 较佳,因为若继续加工再出售反而 要损失 5000元。
三、贡献毛益分析法的意义及其应用案例
贡献毛益分析法: 通过对比被选方案所提供的“贡 献
毛益总额”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专门方法。
• 解:若该厂在决定自制的情况下,则舍弃 外购方案可获得的潜在利益(全年租金 收入)应作为被选中的自制方案的机会 成本来衡量自制方案是否真正最优。
差量分析如下:
• 差量成本:
自制方案:变动成本总额= (14+6+4) x3600= 86400元
舍弃外购的机会成本=1300x12 = 15600元
预期成本总额
完工产品乙再行出售的方案较优,因为它比直接出
售半成品甲的方案可多获利润 30,000元。
例2:
假定某公司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可同时生产出 甲、乙、丙、丁四种联产品,其中甲、乙两种联产 品可在分离后立即出售,亦可继续加工后再行出 售。其有关产量、售价及成本的资料如下:
联产品名称
甲产品 乙产品

管理会计第六章短期生产经营决策练习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第六章短期生产经营决策练习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第六章短期生产经营决策练习题及答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第六章短期生产经营决策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产品是否进行深加工决策中,深加工前的半成品成本属于()。

A、估算成本B、重置成本C、机会成本D、沉没成本2、将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决策是按()进行的分类。

A、决策本身的重要程度B、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C、决策规划时期的长短D、决策解决问题的内容3、在价格决策中,某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A、31B、32C、33D、364、企业去年生产某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3000元,固定成本是1000元,假定今年其他条件不变,但生产该产品的设备可对外出租,一年的增加收入为()元时,应停产该种产品。

A、2001B、3100C、1999D、29005、在短期经营决策中,企业不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原因是买方出价低于()A、正常价格B、单位产品成本C、单位变动生产成本D、单位固定成本6、在管理会计的定价决策中,利润无差别点法属于()A、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方法B、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方法C、以特殊要求为导向的定价方法D、定价策略7、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中,如果零部件的需用量尚不确定,应当采用的决策方法是()A、相关损益分析法B、差别损益分析法C、相关成本分析法D、成本无差别点法8、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资源损失,即()A、增量成本B、加工成本C、机会成本D、专属成本9、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是指能使两方案()A、标准成本相等的业务量B、变动成本相等的业务量C、固定成本相等的业务量D、总成本相等的业务量1、D2、B3、C4、B5、C6、B7、D8、C9、D二、多项选择题:1、()一般属于无关成本的范围。

A、历史成本B、机会成本C、联合成本D、专属成本E、沉没成本2、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主要包括()。

管理会计第六章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习题及答案 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管理会计第六章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习题及答案 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一、关键概念1.战略决策2.战术决策3.确定型决策4.风险型决策5.不确定型决6.短期决策7.长期决策1.生产经营决策分析2.定价决策分析3.最大生产经营能力4.正常生产经营能力5.剩余生产经营能力6.追加生产经营能力7.相关业务量8.相关收入9.相关成本5.运用直接判断法做出是否继续生产亏损产品的决策。

6.运用相关损益分析法做出是否增产亏损产品的决策。

7.运用差别损益分析法进行深加工决策和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

8.运用成本无差别点法进行自制或外购决策。

1.生产经营决策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它们的评价指标是什么?2.为什么在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中,无论是半成品还是联产品本身的成本都是无关成本?三、单项选择题1.由于现代社会大生产及商品经济所具有的精微性、宏大性、高速性与瞬变性等特点,使得无论怎样有天赋的决策者都不可能独立完成决策所必需的收集、分析、整理、归纳浩繁的动态信息的工作,因此必须在决策分析过程中贯彻()。

A.责任性原则B.民主性原则C.相对合理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2.将决策分析区分为短期决策与长期决策所依据的分类标志是()。

A.决策的重要程度B.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C.决策规划时期的长短D.决策解决的问题3.在管理会计中,将决策划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的分类标志是()。

宜采用的是()。

A.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B.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C.差别损益分析法D.相关损益分析法2.下列决策方法中,能够直接揭示中选的方案比放弃的方案多获得的利润或少发生损失的方法是()。

A.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B.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C.差别损益分析法D.相关损益分析法3.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中,如果零部件的需用量尚不确定,应当采用的决策方法是()。

A.相关损益分析法B.差别损益分析法C.相关成本分析法D.成本无差别点法四、多项选择题1.按照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可将决策划分为以下类型:即()。

管理会计第短期经营决策ppt课件

管理会计第短期经营决策ppt课件

一、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
当企业生产只受到某一项资源的约束,未知 业务量的条件下,可采用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法进 行决策。
单位资源
单位贡献边际
贡献边际 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
判断标准:哪个方案的该项指标大,哪个方案为优。
记住
不能以单价、单位贡献边际、单位利润最大 作为决策标准,只能以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或贡献 边际总额作为优选的标准。
如果某项收入只属于某个经营决策方案, 即若有这个方案存在,就会发生这项收入,若 该方案不存在,就不会发生这项收入,那么, 这项收入就是相关收入。
四、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 指与特定决策方 案相联系的、能 对决策产生重大 影响的、在短期 经营决策中必须 予以充分考虑的 成本。
相关成本包括: 增量成本 边际成本 机会成本 估算成本 重置成本 付现成本 专属成本 加工成本 可分成本 可延缓成本 可避免成本
◆若调价后可望实现销量>利润无差别点销量,则可调 ◆若调价后可望实现销量<利润无差别点销量,则不能调 ◆若调价后可望实现销量=利润无差别点销量,则调与不价均可
决策标准
八、直接判断法
直接判断法是指通过比较方案 是否具备有关判断条件直接作出决策 的方法。
如果依据所给资料能够直接 得出决策结论,就采用此法。
二、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
当有关决策方案的相关收入均不为零,相 关成本全部为变动成本时,可以将贡献边际总额 作为决策评价指标。 决策标准
哪个方案的该项指标大,哪个方案为优
三、差别损益分析法
差别损益=差别收入-差别成本
其中:
差别收入等于两方案相关收入之差,即ΔR = RA – RB 差别成本等于两方案相关成本之差,即ΔC = CA - CB
九、微分极值法

管理会计课件7-1

管理会计课件7-1

要求:作出该商店究竟经营哪种商品较为有利 的决策。
第一步,计算差量收入: 经营甲商品与经营乙商品的差量收入= (11.5×1000)-(26.8×500)=-1900(元) 第二步,计算差量成本: 经营甲商品与经营乙商品的差量成本=(8.5×1000) -(22.6×500)=-3100(元)
第三步, 计算差量损益:
(一)零部件自制不需要增加固定成本
自制总成本=10000×8 =80000(元) 外购总成本=10000×10 =100000(元) 企业应选择自制方案可节约成本20000元。
四、以市场为导向的定价决策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定价决策 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定价决策 公式法 列表法
五、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策略
需求的价格弹性定价策略 需求心理定价策略 差别对待定价策略
第三节 产品生产决策
一、生产决策的主要方法 二、生产产品的组合决策 三、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决策 四、产品是否应进一步深加工决策 五、生产工艺方案的选择决策 六、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 七、是否接受特殊订货的决策
例题7——3:某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有 关数据如下表:
机器工时定额 电力消耗定 (工时) 额(度) 甲产品 乙产品 最大可用量 1 2 800 6 4 2400 单位边际贡献 (元) 8 10
要求:用线性规划分析法确定两种产品的最优组合。
设x1 为甲产品产量,x2 为乙产品产量,p为最大的边际 贡献 则目标函数为:P=8x1+10x2 约束条件为:
当差量损益确定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方 案的选择:
如果差量损益为正(即为差量收益), 说明比较方案可取; 如果差量损益为负(即为差量损失), 说明被比较方案可取。
A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10000 6000 4000 3000 1000
合计 60000 38000 22000 18000 4000
表二:B产品停产后的边际贡献及净利计算表
项目 销售收入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 边际贡献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
净利
A 20000 9000 11000 12000 -1000
C 10000 6000 4000 6000 -2000
边际贡献总额法(单位资源边际贡献法) P163 例 3
3、追加专属成本的品种决策
(剩余)边际贡献总额法(差别损益分析法) P164
例:某企业具备利用某种数量有限的甲材料开发一种新产品的 生产经营能力。现有A、B两种产品可供选择。A产品预计售 价200元/件,B产品预计售价100元/台。A产品单位变动成 本为160元/件,B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70元/台。A产品消耗 甲材料的单位消耗定额为10千克/件,B产品消耗甲材料的 消耗定额为6千克/台。设不需要增加专属成本。另假定现 有材料只有60000千克。
2、分离前的成本:联合成本(无关成本)。 3、分离后进一步追加成本:可分成本(相关成本)。
4、实例一:P174 例 14。
例2:设某石化公司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可同时生产出甲、乙、 丙、丁四种联产品。其中甲、乙产品可在分离后立即出 售,也可以继续加工。有关资料如下:
联产品
产量
销售单价
分离后
加工后
加工前联合成本
例5:成本无差别点法
由外购转为自制,需增加专属成本,自制单位增量成本 随产量增加会减少,由此产生两方案的成本无差别点。
成本 分界点
=
自制增加的专属成本 购买价格 — 自制单位成本
课本P169例9



外购增量成本 自制增量成本
x0
年需求量
通常供应商根据客户购买数量的多少,而给予不同的价格, 购买方决策时须考虑此因素。
产品生产决策作业答案
1、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及单位变动成本
最大产量 单位变动成本
甲产品 乙产品 500(件) 400(件) 13(元) 24(元)
甲、乙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并加以比较比较:
甲产品=(16—13) × 500 =1500元 乙产品=(28—24)×400 =1600元 (√)
二、亏损产品停产或转产决策
要求:决策下年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
品种决策作业题
二、某企业生产A产品,其中半成品原来对外销售,现根据 生产能力和市场需要,计划将半成品进一步加工为成品
对外销售,另外继续加工需向银行借款买设备,年折旧 费为30 000元,利息费为22 500元,其他资料如下表。


半成品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数量
差量成本:
加工需追加: 25000 21000
不加工的成本:
0
0 25000 21000
差量收益:
5000 -5000
结论:甲应深加工、乙不应当深加工。
总结
1、决策中重点掌握边际贡献总额法的灵活运用, 当为独立方案时,计算单位边际贡献取大者即可; 当为互斥方案时,计算边际贡献总额取大者。
2、决策时,一定要会计算机会成本,即机会收益, 注意要分析固定成本是否应该考虑进去。
见课本P159。
2、强制确定法
将产品主要零部件排成图表,然后以一个零件对另一个 零件的重要程度进行对比,重要的打1分,次要的打0分。所 有又称0——1打分法,或一对一比较法。
假设参加对比的有N个零件,总分数为:
F n
F
i 1
1 n(n 1) i2
1)功能系数=某个零件的功能分数/所有零件的功能分数
解: 自制:预期成本=(14+6+4)×3600 = 86400
外购:预期成本=28×3600 =100800
外购比自制的成本高出厂价 =14400。 自制好
例3:上例中若金工车间如不进行自制,可以将设备出租。 每月收取租金1300元,则是自制还是外购?
解:自制:变动成本总额=(14+6+4)×3600=86400 放弃的机会成本=1300×12=15600 预期总成本=86400+15600=102000元
产品生产决策作业
设某药厂使用同一台机器可生产甲产品,也可生产 乙产品。若机器的最大生产能量为10000机器小时, 生产两种产品所需机器小时与各项成本数据如下:
每件机 销售
单位成本
器小时 单价 料 工 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甲产品 20 16 6 4
3
28
乙产品 25 28 9 7
8
35
[要求]采用适当方法确定该企业生产哪种产品?
五、分析过程:7个问题?
六、工作程序: 第一步:选择对象。 第二步: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步:功能、成本、价值分析。(重点是功能评价)
价值系数 改善期望值 选取重点分析对象 1、评分法
按各零部件功能重要性打分,分数等级可采用5分、10分、 100分制。通过计算各备选方案的功能得分,从中选出较优者, 再结合其各自成本资料,计算出价值系数。选取大者。
60 42 20 000
要求:对企业计划作出决策。
产成品 100 78
18 000
品种决策作业题
三、某企业现有设备生产能力是30 000个机器工时,其利用率 为80%,现准备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A、B或C, 三种产品的资料如下:
品种决策作业题
一、某厂生产A产品,其中零件下年需18 000个,如外购每 个进价60元。如利用车间生产能力进行生产,每个零件 的直接材料费30元,直接人工费20元,变动制造费用8元, 固定制造费用6元,合计64元。若自制零件需增添专用设 备两台,每台100 000元,使用期限5年,假定没有残值, 接直线法进行折旧,每年为40 000元。
课本P170例10


本Hale Waihona Puke 外购1外购2 自制
x1 x0 x2
年需求量
四、半成品、联产品否进一步加工决策
(一)决策依据: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 (二)半成品是否继续加工的决策
加工后增加收入>追加成本,则继续加工。
例1:设某公司每年生产甲半产品10000件,可销售单价为46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为150000元。若把半成品 甲深加工成乙产品,则销售单价可为80元,但需追加单位 变动成本23元,专属固定成本80000元。要求作出决策?
加工追 单位变动成本 加成本 专属固定成本
甲产品 10000
2 5 14000 2 5000
乙产品 4000 6 10 20000 5 1000
甲、乙联产品差量分析表
项目:
加工
不加工
差量
差量收入: 甲
乙甲
乙甲

加工后收入: 50000 40000
不加工收入:
20000 24000 30000 16000
合计 30000 15000 15000 18000 -3000
停产后企业净利减小7000元。正好与B产品的边际贡献相等。
(二)应否转产
1、决策依据:
转产后的新产品TCM>停产的亏损产品TCM,应转产。
2、实例1:P166 例 6
例2:某企业原来生产A、B、C产品。它们的变动成本率分别 是80%、60%、50%;它们的年收入分别是20000、30000、 40000元。如果将生产A产品的生产能力转移,可分别用于 (1)增产现有B产品,可使其年收入达到45000元;(2)增 产现有C产品,使其年收入达到54000元;(3)开发变动成 本率为40%的D产品,每年可实现13500元收入。
结论:应当转产,且应当转产开发D产品。
三、零部件外购或自制决策
(一)决策内容:
1、决策方法:增量成本分析法或成本无差别点法。 2、比较差量成本(方案预期收入相同)。 3、生产能力富裕时,FC属无关成本, 新增专用设备
属相关成本。 4、还应考虑机会成本。
(二)实例:P169 例 1
例2:某洗衣机厂每年需要甲零件3600个。若向市场 购买,每个进货价28元(含运费)。若该厂金工 车间目前有剩余生产能力可制造该零件,经会计 部门同生产部门估算,预计每个零件成本资料如 下:直接材料14元/个;直接人工6元/个;变动制 造费用4元/个;固定制造费用6元/个,又假定金 工车间如不制造零件,生产设备也没有他用。进 行分析?
解:若深加工: 差量收入:10000 × 80 - 10000 × 46 = 340000 差量成本:23 × 10000 + 80000 = 310000 差量收益:340000 - 310000=30000元。
结论:深加工
(三)联产品是否继续加工的决策 1、决策根据:
分离后继续加工所增加收入 > 所增加成本,应继续加工。
第六章 经营决策
第一节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
一、实质:产品设计的成本决策。
二、含义:通过对产品功能的评价,正确处理产品功能和成本 的关系,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三、形式:
F F F V

1

2
n 1 n
F C
C i1 i
四、起源: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我国1978年引进。
项目 销量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
A
B
C
1000
500
400
20
60
25
9
46
15
18000(按各种产品的销售额比例分摊)
表一:边际贡献及净利计算表
项目 销售收入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 边际贡献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
净利
A 20000 9000 11000 6000 5000
B 30000 23000 7000 9000 -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