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我的家乡公路变迁征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精选12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精选12篇(篇一)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生活巨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如芝麻开花,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今天,当我们站在时代前沿,回头看那奋斗历程,不禁感慨万千。
某某年前,人们所行走的道路大多是羊肠小道,好一点的能铺上石子砂石就很不错了,记得小时候,家住某某农村,那是一片山区,人们出行是很不方便的,出门办事或到镇上赶集,都要翻越一座座大山。
而所谓的路,也就是那一条条羊肠小道。
路蜿蜒曲折,盘旋而上,有的地方就靠近岩石边上,不小心就可能滑落,其难度可想而知。
而为了及时办好事就必须得赶时间,人们很早就得起床,趁得月色匆匆而行,再匆忙而回,一般来回都要花费一天时间。
如果是买卖东西,还必须得肩挑背扛才行。
因为不方便和不能远行,记得年幼时只能逢年过节才能和父亲去集市上热闹一回,大多时候只能呆在家里想着外面的天空。
到我上小学和中学时,已是改革开放初期了。
那时对于路,已经有了变化,人们也有了一些认识,知道要发展经济必须先修好路,路通才能发展,路好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在不是农忙的时节,村里会有组织地安排劳动力进行修路,将一些小路拓宽,将弯路拉直,有条件地铺上石子砂石等,这样在雨天出行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的,出行就方便多了。
而直接的变化就是我们小孩子可以随时和家人去赶集,到集市上看看逛逛,不用掐指盼日到年关。
再后来,有些路慢慢铺上了沥青、三合土等,路也平整了不少。
现如今回到家乡,发现家乡的路有了更大的变化。
随着国家农村路路通工程,道路到处都硬化了,出门就更方便了,家里的经济作物、特色水果等都可及时快捷送到远方。
而那一条条国道、省道将各个城镇相互联系在一起,有力地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二)车的更替在以前,人们出门办事主要是靠徒步,跋山涉水,顶风烈日,辛苦可想而知。
记得开放最初几年,有一辆自行车是很多人的梦想。
那时,看到别人买回一辆自行车,都要好奇地看个够,摸个透,真是羡煞不已。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故乡的路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故乡的路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故乡的路有一种情怀,叫“过去的事”;有一份记忆,令你今天感慨万千。
改革开放40年,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变化巨大,而我感触最深的是故乡的路越来越好走,越来越宽阔。
犹记在70年代初,一条通往桃花仑小学的泥巴山路便刻在了我的心里,印在了我的脑海,不须提起,也从未忘记。
我的故乡在赫山区桃花仑的一个小村庄,它的名字很特别,叫�疤锎濉F涫嫡饫锸俏夷盖椎募蚁纾�从小我寄托在外婆家,一直以来我就把外婆家当成自己的故乡。
�疤锎迨乔鹆值卮�,真是开门尽是山,常在泥中行。
穷是这个村子的普遍性。
而路烂更是这个村子的头痛事。
行路难,行路难,黄泥路,今安在? 从外婆家出门有三条黄泥山路联络着外界与村子。
村子通向村外的山路都是黄泥巴,而泥巴路最怕雨水,一遇水就成了一锅粥,稀烂的。
最主要的是山路遇水便滑溜的,一下雨我就不想去读书。
那时,从我们村到桃花仑小学读书,要翻三四座仑,从外婆家出门翻第一座仑;过了农场的茶叶园,到竹山湾翻第二座仑,又高又陡,还全是黄泥巴山路;过了竹山湾伴着军分区的围墙翻第三座仑,再走几里地越过几个小山包才到学校。
每天来去共四趟,每趟要走十多里山路。
天晴还好,起个大早,还能赶上不迟到,下雨可就惨了。
最怕迟到后班主任老师罚站,最怕同学笑话身上的黄泥巴印子。
更怕那些调皮的男生把外公视为宝贝的斗笠做玩具,他们拿着做飞碟玩,斗笠在教室里从这个角落飞到那个角落,当斗笠散架,里面的棕叶子飘洒飞舞时,男生们便高喊:天女散花哟,天女散花哟,至最后斗笠粉身碎骨,片甲不留。
于是我对外公说:我不要去读书,路不好走,学校里也不好耍。
我死活不愿意去读书。
外公说,下雨就不去读书,落雪下凌怎么办,必须读,落枪也要去,你娘要赚钱养家,哪有空带你。
不去打死你!在外公威严的恐吓下,打着哭腔,背起书包,穿上外婆做的布鞋去上学。
布鞋怕水浸,下雨小心翼翼怕踩坏哒,只好提着鞋子打赤脚赶路,好不容易上了山,可走下坡子却是个大坑,走慢哒撑不住人往下滑,走快哒人更撑不往前冲,常常摔个仰八叉或狗吃屎的姿态。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高速公路建设成长记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高速公路建设成长记第一条由河北省自行设计、建设的高速公路京石高速1991年半幅通车,1994年12月全幅通车——河北交通由此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20多年间,燕赵大地上的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线到网,到今年底,通车总里程有望突破7000公里。
一条条通达四方的高速公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支撑经济发展的运输大动脉。
不断增长的通车里程背后,是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一次次突破:得到外资支持、在建设中引入PPP模式、打通与京津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
改革开放带来的每一次突破,推动着我省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成长。
争取支持引外资——截至去年底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双向八车道的京石高速公路上,来往车辆疾驰而过。
站在新乐市新京石高速和老京石高速的一段——新元高速的交口处,两条高速的对比尽在眼前。
曾经的毛头小伙,如今两鬓染霜。
讲起我省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京石高速公路的过往,京石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工作人员李建国如数家珍。
京石高速公路始建于1987年3月。
之前,我省先后在邯郸、沧州两地部分路段进行了汽车专用道试点,效果不错。
尽管如此,受固有观念影响,关于“中国要不要修高速公路”“何时修高速公路”的争论仍在激烈进行。
1991年3月22日,京石半幅高速公路石家庄至定州段建成通车,李建国成为定州收费站的一名收费员。
“当时这条路的名称还是汽车专用道。
它给了人们不一样的驾驶和出行体验,甚至有许多人专门来收费站参观、学习,我们受关注程度很高。
”回想起当年通车情景,李建国语气中带着自豪。
习惯了普通道路,也有个别人不理解高速公路的运营模式。
李建国清楚记得,1991年4月的一天,一位驾驶员在定州收费站出站时始终不愿缴费,扔下汽车就要步行离去。
李建国急忙跑出去,一把拉住他,反复讲解国家的政策、高速公路的好处,他才最终缴费通行。
1994年12月18日,京石高速公路全幅通车,“高速公路”的叫法也开始逐渐普及。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范文4篇(可供参考)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范文4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小山路的变迁每个人都有值得萦怀的童年。
童年中给我留下深刻烙印的,要数家乡那条弯弯曲曲的小山路。
它绕山越岭,连绵起伏,两边长满了野草和山花;它一头连着深山,一头接着集镇,是山村与集市之间的重要纽带。
农夫进山打柴,村民上街赶集,学生入校念书,都要踏着碎石从这条小山路上经过。
小山路留下了人们的欢声笑语,也留下了一串串讲不完的故事。
小山路的历史,谁也没去考证。
听爷爷讲,他是孩子的时候,他的爷爷就牵着他经常走这条路,可见年代已十分久远。
小山路就像是一位传奇童话中的长寿老人,见证了家乡长年累月的贫瘠与荒凉,见证了父老前辈们为生计顽强拼搏的心酸故事,见证了山民们祖祖辈辈渴望改变家乡面貌的梦想,也见证了我天真烂漫的童年。
在这里,我曾经光着脊梁,同父辈们一起割草拾粪;在这里,我曾经赤着双脚,同父辈们一起放牛牧羊;在这里,我曾经戴着红领巾,背着小书包,带领村里20多个小朋友,稚气十足地放声高歌:“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歌声中,小山路送别了我的童年,我从小学升入初中和高中。
它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听着人们的种种诉说,成了泌阳县的典型缩影。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突然发现一段小路被截断了,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鸣声,道路两边的土地合成了一大块。
一群赶集的村民围在断路处大吵大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用拐杖指着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说:“我们人老几代都走这条路,现在毁掉了,以后叫我们怎样从这里过啊?”那人解释说:“老大爷,现在全国都在学大寨,我们这里要合队并地,走机械化道路。
你看,北边不远处留有一条路,今后你们就绕道从那条路上走吧!”谁知第二天早晨,我在上学时发现,刚犁过的土地上,又出现了一道弯弯曲曲十分清晰的脚印。
“管他呢,别人既然走了,我们也跟着走吧!”于是,在刚翻过的土地上,又出现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小路。
严冬的大雪、夏季的泥泞、人为的破坏,都不能将它毁掉,它年复一年,仍默默地躺在那里,为山民们提供着交通便利,其性格更像我那祖祖辈辈坚守深山默默奉献的父老前辈们。
小度写范文公路建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修路模板

公路建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修路
公路建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修路公路建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修路在我们这个古老村子的村口有一条一米左右宽的小路,听老人们说这条小路与我们的村子是同岁——已经存在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这条略显单薄的小路一直是我们村人与外界沟通联系的主要通道。
几百年来,这条小路为村人的出行尽心尽力,无怨无悔,她所贡献的已经够多了。
然而,在去年腊月间,村里人又将它改造了,修成了一条足有三、四米宽的简易公路——古老的小路终于变成了宽阔的大道。
小路没有了,并不遗憾,而真正遗憾的是一个传统观念的转变却波折了近二十几年。
记得二十多年前——那时我们还小,家乡刚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家乡的农业基础条件还很差,乡政府为让广大农民早日致富,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
可我们村里却无人响应,其中我二伯是最反对修路的。
在乡政府派出的干部来到我们村里开修路动员大会时,我二伯代表村里人发了言,当时他激动地说:“修公路好是好,出门溜溜步也舒服嘛,又宽又平。
可我们不能光图舒服啊。
农民要以土为本嘛,土地都糟蹋了,还有什么奔头?吃啥?花啥?大家都喝西北风去?就说修这二里路,少说也得占用七八亩的土地。
七八亩啊,不是一个小数,而且都是一些上好的土地,一年就可产粮万把斤,够几家人吃一年的了。
占了地不说,就是把路修好了,又有多大的用处呢?谁家买点东西,卖点山货还需要汽车拉么?我们这个村子,祖祖辈辈几百年来不都是这么过的吗?一切不都是好好的吗?拿七八亩土地去荒草,太可惜了,太糟蹋了……”当时,全村的人都认同了我二伯的看法,因而没有一个人赞成修路的。
…… 。
改革开放40年感受——公路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感受——公路的变化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跨越腾飞的40年。
而我们70后这一代人都经历了祖国改革的过程,都是祖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
我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可喜变化。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爬山过坎,在改革开放的助推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提高。
1978年我正值读小学的年龄,记得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每个家庭都有几个小孩,吃饱穿暖都成了奢侈,通常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平常都是老大穿了才轮到老二穿,或是城里亲戚救济。
那时在农村,要想改变命运只有勤奋读书,上大学连想都不敢想,因为没钱交学费,只渴望考上中师或护校,端上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为父母减轻负担。
当初的梦想实现了,如今我已在城里生活,感受最大的变化是家乡的公路。
40年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养路工苦,一天能吃一斤土。
”是对当时养路工人工作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当时的公路状况。
那时的公路崎岖不平、坑坑洼洼,既没有建设标准,更谈不上交通标志等附属设施的建设。
40年后,公路变宽了、变长了、美观了、安全了,公路周围还增加了不少绿化带。
条条宽敞的公路、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让我们不再为出行犯难,为农产品运不出去而发愁了。
改革开放前,村里只有一条土路连接到镇上,那时的农产品只有靠人背或扛。
记得那时父亲为给我筹足上学的费用,通常天刚亮,肩上就扛着几十斤重的竹子到十几里外的集市去卖,傍晚时分才回到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致富,先修路”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小路小富,大路大富”的观念深入人心。
伴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水泥公路修到了村子里,公路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村民的钱袋子也慢慢地鼓了起来,村容村貌更是焕然一新。
80年代,我从重庆回荣昌铜鼓镇的一个乡村,荣昌到铜鼓镇没有直达车,只有从荣昌到吴家的车,在观胜下车还需步行2个多小时才能到家,每天只有2趟车,那时还没通高速,乘火车或大巴车回一趟家要花上一天的时间。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征文家乡的路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征文家乡的路尊敬的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向您们介绍的是我家乡的路。
四十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我家乡的路,也伴随着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时,我家乡的路很狭窄,没有硬化。
当时的公路只有一条,大多数都是土路,且路面坑洼不平。
四十年来,我们家乡的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府投入巨资硬化了家乡的主要街道和乡村公路,这些路面通畅平坦,宽度增加,更加适合行车和行人通行。
现在,我们可以轻松地开车进出家乡,不再因为路面坑洼而颠簸不停。
此外,家乡的路上也建设了非常多的桥梁。
从小的村道到大的国道,每个路段上都建有桥梁,使我家乡的交通更加方便快捷。
现在,家乡的路通畅、便捷,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也为当地的农产品输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此之外,我家乡的公交也发生了激烈的变化。
现在,家乡的公交系统运行规范、频繁。
我们可以通过公交线路方便出行,并且不同线路之间有着较好的衔接和联系。
这些公交线路的开通,有效地提升了当地团结协作精神,也解决了居民通勤难的问题。
四十年,家乡的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不具备基本交通条件的小山村,到今天公路四通、交通发达的宜居乡村,这样的家乡令我们倍感自豪。
最后,我要感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瞬息万变的变化。
我们也要感谢各级政府为家乡交通建设所做出的努力,让家乡的交通更加便利、快捷。
我们期望,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再创新佳绩,让我们家乡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谢谢!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交通运输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在家乡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也为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福音。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家乡的农村公路几乎都没有硬化,车辆行驶时很难避免颠簸颤动等不适感,甚至车辆进出都很困难,始终是许多村民们饱受困扰。
路的变迁作文800字

路的变迁作文800字路的变迁作文800字1时光荏苒,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周年,想想以往与今昔的差别,我真是感慨万千。
中国在这四十年里,无论是建筑、航天、医药、饮食、穿着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公路方面的改变了。
40年前,中国公路事业并不发达。
当人们说起车子的时候,都不会想起中国,唯一想到的,便是中国史上一大丑闻——当外国人来到中国修筑火车时,中国皇帝却惊恐地说火车是怪物,要求立即拆掉,外国工程师闻言,只得无奈拆掉。
从此,外国人都认为中国人是没见识、胆小的,有多少中国留学生被外国人侮辱嘲笑!中国还在用马车、黄包车的时候,外国早就在用各种汽车和火车了。
现在,中国已开通无数高铁路线了。
1994年,我国第一条广州深圳准高速铁路建设成功并投入运营,速度为160~200公里每小时。
这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主要的是通过科研与试验、引进和开发,为建设我国高速铁路做好前提准备,被称为我国“高速铁路化的起点”。
2012年10月8日,世界上首条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铁也在中国东北地区诞生。
截至2012年我国有1。
3万千米,时速达250~300千米的客运专线建设投产,我国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成型。
截至2016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
4万公里,成为世界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网络。
2017年1月4日,我国开通了中国最长的铁路——京广高速公路,全程2298公里,时速约310公里。
公路事业的改变还不止这些。
看似在这短短40年内,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但是,在这背后,有多少人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绘图、测量、设计、制造啊!这才让中国从落后变为先进,倘若没有这些人的无私奉献,那中国现在根本就不会富强起来。
所以,这些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人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我们不仅要勤学苦练,还要从小培养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这样,我们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才会更好地报效祖国,才会让生命变得有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40周年我的家乡公路变迁征文
改革开放40周年我的家乡公路变迁征文
我的故乡在xx省xx县,这里地形起伏大,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特点,是一座真正的“山城”,因此高山成了阻碍我的家乡发展的
一大因素,只有修好路家乡的人民才能致富,宝贵的各种资源才能
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现在“下雨出门一身泥”的乡村小路变成了平
整干净的水泥路或沥青路,村民们抬脚踏上水泥路,出门坐上公交
车,乡村路连着县城里的大公路,县城里的大公路连着新修的高速
公路。
改革开放40周年来,公路巨大变化带给我们生活工作的便利、带给家乡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农村路的变化----从泥泞路到水泥路
我小时候在农村读书,我脑海中依稀清楚的记得每当下雨天的时
候我们小孩子就必须穿上水桶鞋去上学,总是满身泥泞的回家;晴
天干旱起风的时候路上总是尘土飞扬,嘴巴里总是沾满灰尘。
那时
候最喜欢八月十五月光明亮晚上,小孩子们踏着乡间小路去采南瓜,
黑夜里寂静的乡村因为有了月光而让孩子们的童年多了一份夜晚难
得的光明。
在我们xx省xx年实现建制村通畅率、通客运率达100%的大背景下,我的家乡的农村公路也有了翻天巨大的变化,农村几乎家家
户户门口都通了水泥路,农村也有每天往返于县城的班车或公交车,
农村的夜也不再黑暗,路边安上了太阳能或风能的路灯,同时道路
的修通也让农民早日脱贫致富,激活大山深处的旅游资源。
我的亲
戚便在大山里承包土地养殖“跑步鸡”,这种鸡在山上自由放养,不
吃饲料,只吃虫子和玉米,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宣传下,很多大城市
的人争相来购买,这个产业让他从之前要靠吃低保的状况到现在每
年有几十万的收入好生活状况。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
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不应以封闭贫穷、无所作为为代价。
一条条康庄道
路,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农村体验属于那里的美好与丰富。
它们连
接着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它们让各种不一样的人,打开了各自
不同的人生。
出县城的公路变化----从二十四道拐到二级公路,再到高速路
到了我上高中的时候,需要到我们黔西南州兴义市去上学,在最
开始的时候往返县城和兴义市需要10多个小时的车程,“山路十八弯”都不足以形容这里的公路:只见公路曲曲弯弯地伸向远方,好像一条细长的蛇在爬行,但却始终只看得见蛇身而看不到蛇头,盘山公路像是那种“螺丝转”烧饼似的,大圈套小圈地套了几十圈。
其中最具有代表
性的是我们xx的“二十四道拐”,二十四道弯仿佛游蛇下山,此段公
路是抗战公路,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
我的父亲跟我说起他
们小时候出县城必须走这条公路能与才外界相联系。
在1954年,xx 省公路局在二十四拐附近的坡面上把纵坡放缓,设计新修了一条6
公里的回头弯沥青路,在山脚与二十四拐的下山路口相衔接,作为
国道320线的主要通车道。
在xx年xx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成
为西部地区第1个、全国第9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的大背景下,xx年xx至兴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使得长期晕车的我终于坐上高
速公路的班车后在不再晕车了,xx到兴义的时间也由之前5个多小时变成现在1个多小时,这大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县城内公路变化----从仅有的几条路到建成环城公路
过去外地人来xx总是刁侃说xx县城的路是一支烟未抽完就逛完了,而且路又灰又窄。
人们吃了晚饭也没有什么可以散步休闲健身
的地方,所以很多人说xx人过去爱打麻将,也很这个有关系,这严
重阻碍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但是现在在国家的大力建设下,xx 县城里的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修建出了一条条宽阔平整的双向
四车道,并且带有景观绿化带的柏油大马路,在刚通高速的前几年,
xx县城入高速只能走山路,而今也有了双向四车道的柏油大马路;
在xx关田水库还沿湖修建了景观路,篮球场,每天清晨和傍晚总是
有很多人在那里健身,人们晚上不再天天打麻将,社会风气得到了
很大的改善。
在xx县公路的这些变化下,xx的经济文化也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xx大量养殖的高品质羊,“xx羊”走向了中国人民的餐桌,并在兴义市、北京等城市开设专卖店,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xx年大型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在央视媒体播出,为隆重纪念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xx年8月24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位于xx县xx山的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名列其中,是xx省唯一被列入的一处,这使得很多人到xx旅游参观这一红色景点,感受xx的历史和文化。
家乡的路,它是家乡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
蒸蒸日上、共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更是改革开放40年来公路建设日新月异的一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