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二 寡毛纲Oligochaeta
寡毛类是人类最熟悉的无脊椎动物之一; 通称蚯蚓。
三 蛭纲Hirudinea
蛭又称蚂蝗,主要是淡水类群,仅部分海生 或者陆栖。
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
1 饵料和食用
在海洋,多毛类是海洋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 节,是水螅、扁虫、其他多毛类、软体动物和 棘皮动物的捕获物。
蚯蚓产生的酶能分解诸如纤维素、几丁质等难 分解的有机物,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并 保持土壤呈中性等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 药用
蚯蚓为中药材,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详尽 介绍,广东、广西产的参环毛蚓(广地龙)、 长江沿岸和山东产的直属环毛蚓(土地龙), 都具有清热、利尿、平喘、降压、解毒之功
常藏于裂隙、石块、 贝壳下或海藻、水螅、 苔藓及其他固着生物 丛中。包括沙蚕、裂 虫、叶须虫和鳞沙蚕 等。
② 浮游多毛类
在水层中浮游生活。包括眼蚕、浮蚕、盲蚕等。 其共同特征为:体透明,头部明显,疣足多叶
片状,纵肌发达,肉食性。
浮蚕
③ 适于在泥沙底穴居者
a 地下甬道栖居者:见于吻沙蚕、索沙蚕、海 蛹和小头虫等,运动力很强,可挖掘大面积的 穴道或地下甬道,并有许多孔开于地表,甬道 壁为粘液衬里以润滑并防塌陷。
日本刺沙蚕每克干物质总热量达25.5kJ。
从营养学观点和经济上考虑,环节动物所含蛋 白质之多、热量之高,氨基酸之全都是蚯蚓养 殖、沙蚕养殖业兴起的原因之一,在解决动物 饲料不足,在提供对虾越冬所需鲜活饵料方面 都起或将起积极的作用。
2 改良土壤和处理垃圾
蚯蚓的翻耕能力极 强、他不仅提高了 土壤的通透性使空 气和水肥深入,而 且能把深层土壤翻 到或作为蚓粪排到 地表 。
小头虫
奇异稚齿虫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 分节是特化的开始,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 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பைடு நூலகம்足
• 体壁向外伸出的扁平突起,一般每个体节 一个,为动物原始的附肢形式。
• 疣足上有刚毛。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 退化现象:
寡毛类由于对生活方式的适应,疣足退化, 刚毛直接长在身体上,刚毛由刚毛囊内的一个 毛原细胞(体表的上皮细胞内陷而成)分化形 成。
• 约9000多种,分三纲: 1、多毛纲 2、寡毛纲 3、蛭纲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多毛纲(Polychaeta)
• 约6000种,为较原始的类群。 • 绝大多数海洋生活,极少数淡水生活。 • 头部、感觉器官相对发达。 • 具有疣足。 • 雌雄异体,无生殖环带,发育经担轮幼虫。
• 常见种类:沙蚕(Nereis)、巢沙蚕 (Dlopatra)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闭管式循环系统
• 由纵行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组 成。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 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
• 血管壁收缩、扩张,推动血流循环。 • 血液: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浆中,血细胞
无色,这与脊椎动物相反。 • 意义: 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恒定,
环节动物——生物学特征
• 身体两侧对称,具有3个胚层,有发达的真体 腔和闭管式循环系统。
• 身体除头部外,各体节基本相同,体壁向外延 伸成扁平状的疣足和刚毛。
• 一些内部器官(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 统)也依体节重复排列。
• 腹部神经系统为链状,每体节有一神经节。 • 雌雄同体或异体,间接发育的种类都有担轮幼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链状神经系统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பைடு நூலகம்足
• 体壁向外伸出的扁平突起,一般每个体节 一个,为动物原始的附肢形式。
• 疣足上有刚毛。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 退化现象:
寡毛类由于对生活方式的适应,疣足退化, 刚毛直接长在身体上,刚毛由刚毛囊内的一个 毛原细胞(体表的上皮细胞内陷而成)分化形 成。
• 约9000多种,分三纲: 1、多毛纲 2、寡毛纲 3、蛭纲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多毛纲(Polychaeta)
• 约6000种,为较原始的类群。 • 绝大多数海洋生活,极少数淡水生活。 • 头部、感觉器官相对发达。 • 具有疣足。 • 雌雄异体,无生殖环带,发育经担轮幼虫。
• 常见种类:沙蚕(Nereis)、巢沙蚕 (Dlopatra)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闭管式循环系统
• 由纵行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组 成。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 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
• 血管壁收缩、扩张,推动血流循环。 • 血液: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浆中,血细胞
无色,这与脊椎动物相反。 • 意义: 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恒定,
环节动物——生物学特征
• 身体两侧对称,具有3个胚层,有发达的真体 腔和闭管式循环系统。
• 身体除头部外,各体节基本相同,体壁向外延 伸成扁平状的疣足和刚毛。
• 一些内部器官(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 统)也依体节重复排列。
• 腹部神经系统为链状,每体节有一神经节。 • 雌雄同体或异体,间接发育的种类都有担轮幼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链状神经系统
动物生物学环节动物门课件

59
• 海产种类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25
代表动物-环毛蚓
• 蚯蚓的外部形态及其对土壤生活的适应
• 1.适应性结构:
体长而圆;头部和感官退化;具口前叶;疣足退化,
有刚毛,有背孔
26
2.体壁和运动
• 体壁:角质膜,表皮层,环肌,纵肌,体腔膜
Epithelium
Circular muscle Longitudinal muscle
20
中枢神经:头部有一对脑,也称咽上神经节。由它向腹
面发出一对围咽神经与咽腹面的一对咽下神经节相连,
以后每一个体节有一对神经节,并由神经纤维相连,形 成腹神经索,成为纵贯全身的链状神经。每对神经节还 发出数对神经,支配体壁肌肉及疣足的运动。 外周神经:由中枢神经发出神经纤维,分布在体壁和各
上进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 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 管系统,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 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 进化为后肾管型。
9
3、具有疣足和刚毛,肌肉发达
疣足-由体壁向外突出的扁片状物。 功能:运动(游泳、爬行),气体交换(表面富毛细血管),感觉。 多毛类:每体节具一对疣足,分背、腹肢,具刚毛。 但在较进化及特化的环节动物中,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使疣足退化, 而仅保留下刚毛,如蚯蚓。或者刚毛也消失,例如蛭类。
Leeches Used in Medicine
Successful reattachment of severed ear, as blood continued to flow and carry nutrients to the damaged region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真体腔;体节;同律分节;异律 分节;疣足;刚毛;闭管式循环系统;后肾管; 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为什么说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高等种类的 开始? 4、比较真体腔和假体腔的特点。 5、简述真体腔出现的意义。
• 海产种类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25
代表动物-环毛蚓
• 蚯蚓的外部形态及其对土壤生活的适应
• 1.适应性结构:
体长而圆;头部和感官退化;具口前叶;疣足退化,
有刚毛,有背孔
26
2.体壁和运动
• 体壁:角质膜,表皮层,环肌,纵肌,体腔膜
Epithelium
Circular muscle Longitudinal muscle
20
中枢神经:头部有一对脑,也称咽上神经节。由它向腹
面发出一对围咽神经与咽腹面的一对咽下神经节相连,
以后每一个体节有一对神经节,并由神经纤维相连,形 成腹神经索,成为纵贯全身的链状神经。每对神经节还 发出数对神经,支配体壁肌肉及疣足的运动。 外周神经:由中枢神经发出神经纤维,分布在体壁和各
上进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 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 管系统,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 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 进化为后肾管型。
9
3、具有疣足和刚毛,肌肉发达
疣足-由体壁向外突出的扁片状物。 功能:运动(游泳、爬行),气体交换(表面富毛细血管),感觉。 多毛类:每体节具一对疣足,分背、腹肢,具刚毛。 但在较进化及特化的环节动物中,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使疣足退化, 而仅保留下刚毛,如蚯蚓。或者刚毛也消失,例如蛭类。
Leeches Used in Medicine
Successful reattachment of severed ear, as blood continued to flow and carry nutrients to the damaged region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真体腔;体节;同律分节;异律 分节;疣足;刚毛;闭管式循环系统;后肾管; 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为什么说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高等种类的 开始? 4、比较真体腔和假体腔的特点。 5、简述真体腔出现的意义。
动物学 第6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 输精管:
2 条→第18 节处→前列腺管→雄孔→腹面体壁。
• 前列腺:
1对→雄孔内侧→粘液→营养精子。
• 受精与发育:
▲精子成熟→雌雄交配。 ▲两蚯蚓倒抱→腹面紧贴→精液→ 纳精囊内。 ▲卵成熟→环带→蛋白质环→卵产 在环内→体收缩→环前移→纳精 囊孔处→精子逸出→受精。 ▲环带继续前移→前端脱离蚓体→ 两端封闭→蚓茧。 ▲受精卵→蚓茧内发育→ 2-3周→ 孵化→小蚯蚓→破茧而出。
(二)体壁和体腔
1、体壁→皮肤肌肉囊(四层结构)。 ▲角质膜:薄→表皮C分泌而成→保水,防干燥环境中失水。 ▲表皮层:单层柱状上皮C组成→有腺C、感觉C、感光C分布。 功能:体壁的主体→角质膜;腺C→粘液→湿润体表。 ▲肌肉层:外→环肌;内→纵肌→羽状排列。 ▲体腔膜:中胚层→一层体腔上皮。
2、体腔
思考题
名词: 血窦、同律分节、异律分节、环带、后肾管、 疣足、次生体腔 简答: 1、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比较原体腔和真体腔的不同? 3、真体腔和分节现象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的 意义?
第六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第一节、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节 2、次生体腔 3、刚毛和疣足 4、闭管式循环系统 5、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6、索式神经系统 7、担轮幼虫
盲道后部的最末很多节,该部肠壁血管少。 功能:收集、贮存食物残渣→肛门→蚓粪。
(四)循环系统
• 闭管式循环系统→纵血管、环血管、微血管组成, • 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 • 血液红色,血红蛋白→血浆中。
1、纵血管→5条: • 背血管:消化道背面,血流→自后向前← • 腹血管: 消化道腹面 • N下血管:腹N索下面 血流→自前向后→ • 侧血管:消化道前部两侧 (食道侧血管)
高中生物环节动物门PPT课件

呼吸色素是一种含有金属物质(Fe,Cu)的 卟啉与蛋白质的结合体。生理机能在于输送和贮 存氧。动物血液中共有四种,而环节动物就有其 中的三种,有的同一种动物就含有两种。
7. 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 metanephridium
体 节 器
后后肾肾管管排排 泄泄系系统统由的肾组口、 细成管?、中管、 盘管废、物膀来胱源和? 肾孔组成。
是体壁的向外突起形成的 中空、肉质、 片状构造,与体腔相通。是多毛纲的运动器官。 疣足本身不分节,与躯体连接处也无关节。
疣足的背须可演化为鳃、鳞片、翼状体等结构。
6. 出现循环系统 vascular system 6.1 血管的形成
真体腔出现
囊胚腔受排挤,
中胚层形成
形成血管腔
血管壁
血管
6.2 循环系统的类型
环节动物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第一次出现循环 系统的动物,但已是一种高级形式的闭管式循环 系统Closed~(蛭纲除外)。
闭管式循环是指血液没有进入到组织间隙中去, 自始至终均在密闭的血管中流动。
6.3 血液循环 的作用 ① 携氧:呼吸色素具携氧功能。环节动物
的呼吸色素多数溶解在血浆中,因 而血细胞无色。 ② 运输养料; ③ 排出二氧化碳及部分代谢废物。
④ 体腔液起到缓冲保护内脏器官、物质运输 的作用,原始种类的体腔液还有运输生殖 细胞的功能。
假体腔和真体腔的比较
假体腔
真体腔
形成方式
囊胚腔 端细胞法或体腔囊法
体壁中胚层 脏壁中胚层 体腔膜 有无孔道与 外界相通 体腔液作用
内部器官
有 无 无 无
保护、运输 、运动 游离
有 有 有 有
保护、运输(包括生 殖细胞) 固定
胞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中胚层起源的体腔 膜;
环节动物

疣足:
多毛类动物每体节具有一对疣足,为两侧体壁向外突起
形成扁平片状物。分背腹肢,具刚毛。具有运动(游
泳、爬行),气体交换(表面富有毛细血管)等功能。 (图)
闭管式循环系统: 血液始终在血管和微血管中流动,不流经组
织间隙。(图) 两端均开口,一端开口于真体腔为肾口,一端 后肾管: 开口体壁或消化管为肾孔,以肾孔排出废物。 结构:肾口、排泄管、肾孔。(图) 动物将新陈代谢的最后产物和整体平衡剩余物排出体外 排泄: 的过程称排泄。
1、多毛纲 2、寡毛纲 3、蛭纲
1、 多毛纲(Polychaeta)(1000多种):大多海栖
(1)代表动物:沙蚕: 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图) (2)纲的特征: ①头部明显、具眼点、口前触手、触须
②无生殖带
③雌雄异体,具担轮幼虫 ④具有疣足 ⑤大多海栖 (3)主要类群:鳞沙蚕、毛翼虫、蛰龙介等。(图)
节肢动物 (异律分节)
节肢动物门及后口动物的脊索动 物的分节不再是完全相似的,而 是在环节动物的同律分节的基础 上发展形成了异律分节。
身体分节在 动物进化上 有何意义?
身体分节在动物进化上有何意义?
1)体节的出现,使每一体节等于一个单位(内部器官如循 环、排泄、神经等也按体节重复排列),促进新陈代谢作用, 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力;
节,且腹神经索把每个体节的神节串起构成链索状神经系统。
链索状神经系统:神经节按体节排列,并由神经索把神经节 串连起来的神经系统。
脑神经节 咽
感觉末梢
口 口腔 围咽神经环 腹神经索
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进一步集中, 使动物反应更迅速,动作更协调!
背孔
表皮、角质层
背血管
环肌
肠盲道
普通动物学课件环节动物门(2024)

06
环节动物门研究进
展与展望
形态分类学研究进展
形态分类体系不断完善
随着对环节动物门形态特征的深入研究,形态分类体系不 断得到完善,为后续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 重要基础。
新物种的发现与描述
近年来,随着野外调查和实验室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的 环节动物物种被发现和描述,丰富了我们对该门动物多样 性的认识。
02 03
生化成分的分析与应用
通过对环节动物体内生化成分的分析,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物质的 组成和含量,探讨了它们的营养需求和代谢特点,为人工养殖和饲料开 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理生化指标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研究了环节动物生理生化指标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如温度、盐度、pH 值等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预测和应对环境变化对环节动物的影响 提供了参考。
02
环节动物门主要类
群
多毛纲
主要特征
01
身体细长,分为头部、躯干和尾部;体表具有许多刚毛,用于
运动和呼吸。
代表动物
02
沙蚕、海女虫等。
生活环境
03
多毛类动物大多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或陆地上
。
寡毛纲
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分为头部和躯干;体表具有少量刚毛或无毛。
代表动物
蚯蚓、水蛭等。
生活环境
环境指示生物
一些环节动物对环境污染敏感,可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生物。
与人类的关系及利用价值
经济价值
部分环节动物可作为渔业资源、中药材或实验动物等,具有一定的 经济价值。
环保意义
环节动物在土壤改良、水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环 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科研价值
环节动物在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 值,为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提供有力支持。
第六章 环节动物门_PPT幻灯片

日本沙蚕
外部形态: ◆ 头部:具口前叶(上有眼点、触手和触角)、围口 节(具触手)和吻。 ◆ 躯干部:具疣足。
疣吻沙蚕头部 A 背面观 B 腹面观
内部结构
消化系统:简单,两侧具1对食 道腺或食道盲囊。
循环系统:闭管式。
排泄系统:后肾管。
神经系统:索式。
感觉器官:发达。具眼、触手、 触角和项器。项器是口前叶 后端两侧纤毛窝内的化学感 受器,具嗅觉功能。
神经系统的进一步集中,使动物反应迅速, 动作协调。
环节动物的感官发达:眼、平衡囊、纤毛感 觉器、触觉细胞等。
七、担轮幼虫
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过的幼虫期,陆生和淡水 生活种类,直接发育,没有幼虫期。
原始特点:
体不分节、原体腔、 原肾管、纤毛为运动器 官等。后期变态后,身 体后端长出体节,形成 次生体腔。
角质膜:极薄,上皮细胞分泌形成。
外胚层
表皮层:单层柱状上皮细胞。
中胚层
体壁层:环肌、纵肌、体腔膜。 真体腔:隔膜按体节分成许多腔室,有小孔相通。 脏壁层:脏体腔膜、纵肌、环肌。
2、 代表动物 —— 环毛蚓(Pheretima)
(1)生活习性:陆生、穴居生活,以腐败有机物 为食。
(2)外部形态:细长圆柱状,体分节,具节间沟 和体环。
口前叶:身体最前端肉质突起; 口:口前叶腹面开口; 围口节:口后第一节。 生殖带:第14-16节,色暗、肿
胀、无节间沟、无刚毛。 刚毛:除生殖带、围口节、最后1、
▲ 使动物运动更加灵活。
A. 无体腔 (扁形动物) B. 假体腔(线形动物) C. 真体腔(环节动物)
真体腔出现的意义:
1、消化管壁不仅具有肌肉,同时又有了很大的空 腔,消化道可盘旋和自动蠕动,促使消化能力 提高。
外部形态: ◆ 头部:具口前叶(上有眼点、触手和触角)、围口 节(具触手)和吻。 ◆ 躯干部:具疣足。
疣吻沙蚕头部 A 背面观 B 腹面观
内部结构
消化系统:简单,两侧具1对食 道腺或食道盲囊。
循环系统:闭管式。
排泄系统:后肾管。
神经系统:索式。
感觉器官:发达。具眼、触手、 触角和项器。项器是口前叶 后端两侧纤毛窝内的化学感 受器,具嗅觉功能。
神经系统的进一步集中,使动物反应迅速, 动作协调。
环节动物的感官发达:眼、平衡囊、纤毛感 觉器、触觉细胞等。
七、担轮幼虫
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过的幼虫期,陆生和淡水 生活种类,直接发育,没有幼虫期。
原始特点:
体不分节、原体腔、 原肾管、纤毛为运动器 官等。后期变态后,身 体后端长出体节,形成 次生体腔。
角质膜:极薄,上皮细胞分泌形成。
外胚层
表皮层:单层柱状上皮细胞。
中胚层
体壁层:环肌、纵肌、体腔膜。 真体腔:隔膜按体节分成许多腔室,有小孔相通。 脏壁层:脏体腔膜、纵肌、环肌。
2、 代表动物 —— 环毛蚓(Pheretima)
(1)生活习性:陆生、穴居生活,以腐败有机物 为食。
(2)外部形态:细长圆柱状,体分节,具节间沟 和体环。
口前叶:身体最前端肉质突起; 口:口前叶腹面开口; 围口节:口后第一节。 生殖带:第14-16节,色暗、肿
胀、无节间沟、无刚毛。 刚毛:除生殖带、围口节、最后1、
▲ 使动物运动更加灵活。
A. 无体腔 (扁形动物) B. 假体腔(线形动物) C. 真体腔(环节动物)
真体腔出现的意义:
1、消化管壁不仅具有肌肉,同时又有了很大的空 腔,消化道可盘旋和自动蠕动,促使消化能力 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无生殖带;③雌雄异体,具担轮幼虫;④具有疣足;⑤大 多海栖 (3) 主要类群:鳞沙蚕、毛翼虫、蛰龙介等。 (4) 经济意义:经济鱼类的铒料,人的食品。
17
18
19
20
21
22
2、 寡毛纲:(2500种)大多陆栖,少数 淡水。
(1) 代表动物:环毛蚓
(2) 纲特征:①头部退化,无触手,触须,无疣足;②具 环带;③雌雄同体;④直接发育;
什么是体节(segment):环节动物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 相似而又重复排列的部分组成,这部分称为体节。身体 分节是无脊椎动物进化的过程中一重要标志。
分节形式:
同律分节(homonomous metamerism) :动物体由形 态和机能相似的体节构成(外形分节,内部器官如神 经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等也按节排列)。
异律分节(heteronomousmetamerism) :躯体 不同部位的体节形态和机能不相同。
而节肢动物门及后口动物的脊索动物的分节不再是完
全相似的,而是在环节动物的同律分节的基础上发展
形成了异?
3
2、出现真体腔(coelom):
(1)概念:它位于体壁内侧中胚层和肠壁外侧中胚层之间 的空腔,又叫次生体腔。
12
5、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后肾管的特点:两端均开口,一端开口于真体腔为肾口, 一端开口体壁或消化管为肾孔,以肾孔排出废物。 结构:肾口、排泄管、肾孔。
环节动物的后肾管按体节排列,每节1至多对,比原肾管 效率高。
13
6、具有链索状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头部有一对脑,也称咽上神经节(supra-pharyngeal ganglion)。由它向腹面发出一对围咽神经与咽腹面的一对咽下 神经节相连,以后每一个体节有一对神经节,并由神经纤维相连, 形成腹神经索(ventral nervecord),成为纵贯全身的链状神经。 每对神经节还发出数对神经,支配体壁肌肉及疣足的运动。
环节动物的肌肉比较 发达,分为环肌和纵肌。
10
11
4、出现原始闭管式循环系统,但无心脏。
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血管和微血管中流动,不流 经组织间隙。主要的血管包括背血管(dorsal vessel)与腹 血管(ventral vessel),这些血管实际是真体腔形成时残留 的囊胚腔的遗迹。闭管式循环系统有了动脉、静脉及毛细 血管的分化,它比开放式循环能更迅速及有效地完成营养 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输送。
一、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开始分节(metamerism): 2、具真体腔(coelom): 3、具有疣足和刚毛,肌肉发达: 4、出现原始闭管式循环系统,但无心脏。 5、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6、具有链索状神经系统: 7、海产种类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1
一、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节(metamerism)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 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身体出现分节现象。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 机能更趋完善。
6
真体腔和假体腔有哪些异同点?
7
体腔的形成:
由于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 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 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 内胚层之间的腔,所以称之谓假体腔。 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续分裂增殖, 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 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其内 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肠系膜。 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外周神经:由中枢神经发出神经纤维,分布在 体壁和个器官。
交感神经:由咽上神经节伸出至消化管。
14
7、海产种类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担轮幼虫有什么特点?
15
16
二、主要类群 (环虫共13000种,分布于海产、
淡、土壤、极少数寄生)
1、 多毛纲(1000多种):大多海栖
(1)代表动物:沙蚕: 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 (2)纲的特征:①头部明显、具眼点、口前触手、触须;
(3) 与人生关系: 害:寄生(中华颈蛭寄生鲤、鲫鱼鳃上;医蛭,山蛭,金钱 蛭,马蛭) 益:药用:破血通经、消积散淤,消肿解毒,治疗肿瘤。
27
28
29
日本医蛭横切面
30
31
附:螠虫动物门:(一类结构较特殊,海产的动物)
叉螠:椭圆形,无体节,幼虫分节,具有吻,不 能伸缩。
大多生活在海底泥沙或石隙中。由多毛类退化而 来。
(2)特点:①既有体壁中胚层,又有肠壁中胚层。②具体 腔膜,肠系膜。③内充满体腔液,有孔道与外界相通。
(3)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蠕动,消化道在形态和功能上 进 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 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3) 常见种类:
(4) 经济意义: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动物性饵料;药用: 解热镇痉,降压,平喘;环保。
23
24
25
26
3、蛭纲:(300种)大多淡水,少数陆栖,特
化的环虫,营暂时性寄生
(1) 代表动物:日本医蛭
(2) 纲的特征:①背腹扁平,体节一定数34;②无疣足 和刚毛,具口、后吸盘③头部退化;④具生殖带,雌雄同体, 直接发育;⑤口腔内有颚和细齿,咽肌发达,唾液腺分泌蛭 素,咽囊发达贮存大量血液。
32
33
附:星虫动物门(Sipunculida)
34
三、进化地位及其与人的关系
环节动物的出现是动物界继扁形动物之后的又一 次较大的发展,是无脊椎动物高等种类的开始。
35
8
9
3、具有疣足和刚毛,肌肉发达:
多毛类:每体节具一对疣足,疣足为多毛类两侧体壁向外突 起形成扁平片状物。分背腹肢,具刚毛。
但在较进化及特化的环节动物中,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使疣 足退化,而仅保留下刚毛,如蚯蚓。或者刚毛也消失,例如 蛭类。
疣足的功能:运动(游泳、爬行),气体交换(表面富有毛 细血管),感觉、运动能力比前面的动物强。
17
18
19
20
21
22
2、 寡毛纲:(2500种)大多陆栖,少数 淡水。
(1) 代表动物:环毛蚓
(2) 纲特征:①头部退化,无触手,触须,无疣足;②具 环带;③雌雄同体;④直接发育;
什么是体节(segment):环节动物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 相似而又重复排列的部分组成,这部分称为体节。身体 分节是无脊椎动物进化的过程中一重要标志。
分节形式:
同律分节(homonomous metamerism) :动物体由形 态和机能相似的体节构成(外形分节,内部器官如神 经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等也按节排列)。
异律分节(heteronomousmetamerism) :躯体 不同部位的体节形态和机能不相同。
而节肢动物门及后口动物的脊索动物的分节不再是完
全相似的,而是在环节动物的同律分节的基础上发展
形成了异?
3
2、出现真体腔(coelom):
(1)概念:它位于体壁内侧中胚层和肠壁外侧中胚层之间 的空腔,又叫次生体腔。
12
5、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后肾管的特点:两端均开口,一端开口于真体腔为肾口, 一端开口体壁或消化管为肾孔,以肾孔排出废物。 结构:肾口、排泄管、肾孔。
环节动物的后肾管按体节排列,每节1至多对,比原肾管 效率高。
13
6、具有链索状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头部有一对脑,也称咽上神经节(supra-pharyngeal ganglion)。由它向腹面发出一对围咽神经与咽腹面的一对咽下 神经节相连,以后每一个体节有一对神经节,并由神经纤维相连, 形成腹神经索(ventral nervecord),成为纵贯全身的链状神经。 每对神经节还发出数对神经,支配体壁肌肉及疣足的运动。
环节动物的肌肉比较 发达,分为环肌和纵肌。
10
11
4、出现原始闭管式循环系统,但无心脏。
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血管和微血管中流动,不流 经组织间隙。主要的血管包括背血管(dorsal vessel)与腹 血管(ventral vessel),这些血管实际是真体腔形成时残留 的囊胚腔的遗迹。闭管式循环系统有了动脉、静脉及毛细 血管的分化,它比开放式循环能更迅速及有效地完成营养 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输送。
一、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开始分节(metamerism): 2、具真体腔(coelom): 3、具有疣足和刚毛,肌肉发达: 4、出现原始闭管式循环系统,但无心脏。 5、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6、具有链索状神经系统: 7、海产种类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1
一、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节(metamerism)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 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身体出现分节现象。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 机能更趋完善。
6
真体腔和假体腔有哪些异同点?
7
体腔的形成:
由于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 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 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 内胚层之间的腔,所以称之谓假体腔。 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续分裂增殖, 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 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其内 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肠系膜。 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外周神经:由中枢神经发出神经纤维,分布在 体壁和个器官。
交感神经:由咽上神经节伸出至消化管。
14
7、海产种类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担轮幼虫有什么特点?
15
16
二、主要类群 (环虫共13000种,分布于海产、
淡、土壤、极少数寄生)
1、 多毛纲(1000多种):大多海栖
(1)代表动物:沙蚕: 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 (2)纲的特征:①头部明显、具眼点、口前触手、触须;
(3) 与人生关系: 害:寄生(中华颈蛭寄生鲤、鲫鱼鳃上;医蛭,山蛭,金钱 蛭,马蛭) 益:药用:破血通经、消积散淤,消肿解毒,治疗肿瘤。
27
28
29
日本医蛭横切面
30
31
附:螠虫动物门:(一类结构较特殊,海产的动物)
叉螠:椭圆形,无体节,幼虫分节,具有吻,不 能伸缩。
大多生活在海底泥沙或石隙中。由多毛类退化而 来。
(2)特点:①既有体壁中胚层,又有肠壁中胚层。②具体 腔膜,肠系膜。③内充满体腔液,有孔道与外界相通。
(3)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蠕动,消化道在形态和功能上 进 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 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3) 常见种类:
(4) 经济意义: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动物性饵料;药用: 解热镇痉,降压,平喘;环保。
23
24
25
26
3、蛭纲:(300种)大多淡水,少数陆栖,特
化的环虫,营暂时性寄生
(1) 代表动物:日本医蛭
(2) 纲的特征:①背腹扁平,体节一定数34;②无疣足 和刚毛,具口、后吸盘③头部退化;④具生殖带,雌雄同体, 直接发育;⑤口腔内有颚和细齿,咽肌发达,唾液腺分泌蛭 素,咽囊发达贮存大量血液。
32
33
附:星虫动物门(Sipunculida)
34
三、进化地位及其与人的关系
环节动物的出现是动物界继扁形动物之后的又一 次较大的发展,是无脊椎动物高等种类的开始。
35
8
9
3、具有疣足和刚毛,肌肉发达:
多毛类:每体节具一对疣足,疣足为多毛类两侧体壁向外突 起形成扁平片状物。分背腹肢,具刚毛。
但在较进化及特化的环节动物中,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使疣 足退化,而仅保留下刚毛,如蚯蚓。或者刚毛也消失,例如 蛭类。
疣足的功能:运动(游泳、爬行),气体交换(表面富有毛 细血管),感觉、运动能力比前面的动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