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磁盘存储和管理
linux与磁盘和存储管理相关的命令

linux与磁盘和存储管理相关的命令
Linux中与磁盘和存储管理相关的命令包括:
1.df:用于显示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2.du:用于显示目录或文件的大小。
3.fdisk:用于创建、删除和重新分区磁盘。
4.mount:用于挂载文件系统。
5.umount:用于卸载文件系统。
6.lsblk:用于列出块设备的信息。
7.fsck:用于检查和修复文件系统。
8.sync:用于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入磁盘。
9.dd:用于复制和转换磁盘或文件。
10.mkfs:用于在磁盘上创建文件系统。
11.lvextend和xfs_growfs(针对XFS文件系统):用于扩展已挂载的逻辑卷或文件系
统的大小。
12.iostat:用于监视磁盘I/O性能。
13.iotop:用于监视磁盘I/O使用情况,按进程排序。
14.badblocks:用于检查磁盘上的坏块。
15.smartctl:用于监控和诊断SMART(自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兼容的磁盘驱动器。
这些命令提供了在Linux中管理磁盘和存储设备的基本工具,包括查看空间使用情况、分区、挂载和卸载文件系统、检查和修复文件系统、监控I/O性能等。
Linux命令行中的磁盘使用和空间管理技巧

Linux命令行中的磁盘使用和空间管理技巧Part I 磁盘使用概述在Linux系统中,磁盘使用和空间管理是一项重要任务,不仅涉及到文件的存储、查找和删除,还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Linux命令行技巧,以便更有效地管理磁盘空间。
Part II 磁盘分区和文件系统1. 查看磁盘分区使用命令“fdisk -l”可以查看系统中的磁盘分区情况,包括磁盘编号、分区类型和分区大小等信息。
2. 创建磁盘分区使用命令“fdisk /dev/sdx”(其中sdx为磁盘设备名)可以进入磁盘分区编辑界面,通过一系列交互式操作来创建新的磁盘分区。
3. 格式化磁盘分区使用命令“mkfs.ext4 /dev/sdx”(其中sdx为磁盘分区设备名)可以将磁盘分区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并为之分配一个文件系统标签。
Part III 磁盘空间的监控和管理1. 查看磁盘使用情况使用命令“df -h”可以查看系统中各个磁盘分区的使用情况,包括分区的总容量、已用空间、可用空间和挂载点等信息。
2. 查找占用空间较大的文件和目录使用命令“du -sh *”可以列出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和目录的大小,并按照大小排序。
这样可以快速找到占用空间较大的文件或目录。
3. 清理不再需要的文件和目录使用命令“rm -rf <文件/目录路径>”可以递归地删除指定的文件或目录。
在删除前,建议先备份重要数据,并确保要删除的文件或目录是无用的。
4. 压缩和解压缩文件使用命令“gzip <文件名>”可以将指定的文件压缩为gz格式,使用命令“gunzip <文件名.gz>”可以将gz格式的文件解压缩。
类似地,还有其他压缩和解压缩命令可供选择。
Part IV 硬盘空间的优化与清理1. 清理临时文件使用命令“sudo apt-get clean”可以清理系统临时文件,释放磁盘空间。
此外,还可以手动删除其他不再需要的临时文件。
Linux终端命令之磁盘管理和分区操作

Linux终端命令之磁盘管理和分区操作磁盘管理和分区操作是Linux系统中常见的任务之一。
通过磁盘管理,我们可以了解磁盘的使用情况,进行空间调整、创建分区以及分区格式化等操作。
本文将带你了解Linux终端下常用的磁盘管理和分区操作命令。
1. 查看磁盘信息在Linux中,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查看系统中的磁盘信息:```bashfdisk -l```该命令会列出所有已连接的磁盘以及其分区情况,包括磁盘的名称、大小、起始扇区等信息。
2. 磁盘分区在Linux下,我们可以使用fdisk命令对磁盘进行分区操作:```bashfdisk /dev/sdb```其中,/dev/sdb是待分区的磁盘名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替换。
进入fdisk命令行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分区:- n:新建分区- d:删除分区- p:打印分区表- w:保存并退出例如,输入n命令可以创建一个新分区,并根据提示选择分区类型、起始扇区和结束扇区等参数。
3. 分区格式化分区完成后,需要对分区进行格式化才能使用。
常见的分区格式包括ext4、NTFS和FAT32等。
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分区格式化:```bashmkfs.ext4 /dev/sdb1```其中,/dev/sdb1是待格式化的分区名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替换。
该命令将分区格式化为ext4格式。
4. 挂载分区分区格式化后,需要将其挂载到文件系统中才能访问。
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分区挂载:```bashmount /dev/sdb1 /mnt```该命令将/dev/sdb1分区挂载到/mnt目录下。
5. 卸载分区在不需要使用已挂载的分区时,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将其卸载:```bashumount /mnt```该命令将/mnt目录下的分区卸载。
6. 磁盘空间查看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查看磁盘使用情况:```bashdf -h```该命令会显示系统中各个磁盘分区的使用情况,包括已用空间、可用空间以及文件系统类型等信息。
Linux命令高级技巧使用fdisk进行磁盘分区管理

Linux命令高级技巧使用fdisk进行磁盘分区管理磁盘分区是在计算机硬盘上划分出一定大小的逻辑分区,以便存储和管理文件。
在Linux系统中,fdisk是一个常用的命令行工具,用于对硬盘进行分区管理。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fdisk进行磁盘分区管理的高级技巧。
一、进入fdisk工具要使用fdisk工具进行磁盘分区管理,首先需要进入fdisk工具。
在终端中输入以下命令:```sudo fdisk /dev/sdX```其中,sdX表示要进行分区管理的磁盘名称。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替换为正确的磁盘名称,如sda、sdb等。
二、基本操作命令在进入fdisk工具后,可以使用一系列命令来对磁盘进行分区管理。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基本操作命令:1. p:打印出当前磁盘的分区表信息;2. n:创建一个新分区;3. d:删除一个分区;4. t:修改分区的类型;5. w:将分区表写入磁盘并退出fdisk。
三、创建新分区创建新分区是在磁盘上划分出一块未被使用的空间,并将其用于存储文件。
使用n命令可以创建新分区。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输入n命令后,选择要创建分区的类型,可以选择主分区(Primary)或扩展分区(Extended);2. 确定分区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3. 确定分区的大小。
四、删除分区删除分区是指将磁盘上的某个分区删除,并释放相应的空间。
使用d命令可以删除分区。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输入d命令后,选择要删除的分区的编号;2. 确认删除操作。
五、修改分区类型修改分区类型是用于更改某个分区的类型。
使用t命令可以修改分区类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输入t命令后,选择要修改的分区的编号;2. 选择要修改的分区类型。
六、写入分区表在对磁盘进行分区管理操作后,需要使用w命令将分区表写入磁盘并退出fdisk工具。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输入w命令,确认将分区表写入磁盘。
需要注意的是,写入分区表后将无法撤销分区操作,请确保在执行w命令之前已经保存了必要的数据。
Linux基础:磁盘管理(df、du、fdisk)、磁盘挂载与卸除、数据盘与系统盘的查看

Linux基础:磁盘管理(df、du、fdisk)、磁盘挂载与卸除、数据盘与系统盘的查看⼀、磁盘管理1、Linux 磁盘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问题。
Linux 磁盘管理常⽤三个命令为 df、du 和 fdisk。
df(英⽂全称:disk full):列出⽂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量du(英⽂全称:disk used):检查磁盘空间使⽤量fdisk:⽤于磁盘分区2、df 命令参数功能:检查⽂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情况。
可以利⽤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了多少空间,⽬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3、du 命令也是查看使⽤空间的,但是与 df 命令不同的是 du 命令是对⽂件和⽬录磁盘使⽤的空间的查看,还是和df命令有⼀些区别的。
4、fdisk 是 Linux 的磁盘分区表操作⼯具。
语法:fdisk [-l] 装置名称-l :输出后⾯接的装置所有的分区内容。
若仅有 fdisk -l 时,则系统将会把整个系统内能够搜寻到的装置的分区均列出来。
# 列出所有分区信息fdisk -l# 找出你系统中的根⽬录所在磁盘,并查阅该硬盘内的相关信息[root@www ~]# df / <==注意:重点在找出磁盘⽂件名⽽已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dev/hdc2 9920624 3823168 5585388 41% /[root@www ~]# fdisk /dev/hdc <==仔细看,不要加上数字喔!The number of cylinders for this disk is set to 5005......Command (m for help): <==等待你的输⼊! 输⼊ m 后,就会看到底下这些命令介绍Command (m for help): m <== 输⼊ m 后,就会看到底下这些命令介绍Command actiona toggle a bootable flagb edit bsd disklabel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d delete a partition <==删除⼀个partition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m print this menun add a new partition <==新增⼀个partition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在屏幕上显⽰分割表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不储存离开fdisk程序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将刚刚的动作写⼊分割表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离开 fdisk 时按下 q,那么所有的动作都不会⽣效!相反的,按下w就是动作⽣效的意思。
linux存储管理实验心得

linux存储管理实验心得
我参加了一次Linux存储管理实验,总体上感觉很有收获。
这次实验主要包括文件系统的创建、挂载和卸载以及磁盘格式化的实践操作。
首先,文件系统的创建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Linux中,我们可以使用mkfs命令来创建不同类型的文件系统,如ext2、ext3、ext4等。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创建一个ext4文件系统,其中还涉及到相关参数的设置,如块大小、inode 数量等。
在创建时需要注意,需先将所使用的分区格式化为空白分区,再执行mkfs命令进行创建。
接下来,挂载和卸载是文件系统使用中很重要的两个步骤。
我们可以使用mount 命令将创建好的文件系统挂载到特定的目录中,让其可以被访问和使用。
而umount命令则是用来卸载已经挂载的文件系统。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创建一个挂载点,并将文件系统挂载到该挂载点中。
同时我还了解到了挂载选项的设置,如指定大小写、支持读写权限等。
最后,磁盘格式化也是实验中的重点内容,因为格式化操作会将磁盘上原有的数据全部清空。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fdisk命令对硬盘进行分区操作,以及如何进行分区的格式化操作。
总的来说,这次Linux存储管理实验让我清晰地了解了文件系统的创建、挂载和卸载,同时也让我了解了具体的磁盘操作,让我对Linux操作系统更加熟悉和了
解。
linux系统磁盘管理(磁盘阵列)

linux系统磁盘管理(磁盘阵列)1、磁盘阵列简介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即独⽴硬盘冗余阵列,简称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以硬件(RAID卡)或软件(MDADM)形式组合成⼀个容量巨⼤的磁盘组,利⽤多个磁盘组合在⼀起,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
利⽤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其中RAID卡有⾃⼰的cpu,由它统⼀管理和控制;数据也由它来进⾏分配和维护,处理速度快。
服务器启动时,就会有显⽰进⼊配置Riad的提⽰。
RAID⽐单硬盘有以下⼀个或多个⽅⾯的好处:增强数据集成度,增强容错功能,增加处理量或容量,磁盘阵列对于电脑来说,看起来就像⼀个单独的硬盘或逻辑存储单元。
2、RAID 分类RAID有很多种类型本章只举4例供⼤家了解RAID技术!RAID类型说明最低磁盘个数空间利⽤率各⾃的优缺点RAID0条带卷2+100%读写速度快,不容错RAID1镜像卷250%读写速度⼀般,容错RAID5带奇偶校验的条带卷3+(n-1)/n读写速度快,容错,允许坏⼀块盘RAID10RAID1的镜像+RAID0的条带450%读写速度快,容错RAID 中主要有三个关键概念和技术:镜像( Mirroring )、数据条带( Data Stripping )和数据校验( Data parity )①RAID0RAID0是最早出现的RAID模式;应⽤条数据条带( Data Stripping )技术,将数据分⽚保存2+个磁盘(最好磁盘的⼤⼩相同)上,多个数据分⽚共同组成⼀个完整数据副本,数据条带具有更⾼的并发粒度,当访问数据时,可以同时对位于不同磁盘上数据进⾏读写操作,从⽽获得⾮常可观的 I/O 性能提升;是组建磁盘阵列中最简单的⼀种形式,只需要2块以上的硬盘即可;成本低,可以提⾼整个磁盘的性能;磁盘利⽤率为100%,但是,RAID 0没有提供冗余或错误修复能⼒,任何⼀个磁盘的损坏将损坏全部数据。
linux磁盘管理常用命令

linux磁盘管理常用命令Linux是一种开源操作系统,与其他操作系统不同的是,它是由许多小工具组成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磁盘管理命令。
磁盘管理命令是用于管理硬盘的命令,包括创建、删除、格式化、挂载和卸载等操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Linux磁盘管理命令。
1. fdisk命令fdisk命令是Linux中最常用的分区工具之一。
它可以用来创建、删除、查看和修改磁盘分区。
使用fdisk命令需要管理员权限。
创建分区:$ sudo fdisk /dev/sda删除分区:$ sudo fdisk /dev/sda查看分区:$ sudo fdisk /dev/sda2. mkfs命令mkfs命令用于格式化磁盘分区。
它可以在磁盘分区上创建文件系统。
使用mkfs命令需要管理员权限。
格式化分区:$ sudo mkfs.ext4 /dev/sda13. mount命令mount命令用于将文件系统挂载到目录中。
它可以将磁盘分区挂载到Linux系统中的任何目录上。
使用mount命令需要管理员权限。
挂载分区:$ sudo mount /dev/sda1 /mnt卸载分区:$ sudo umount /mnt4. df命令df命令用于查看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
它可以显示文件系统的总大小、已使用的空间和可用的空间等信息。
查看分区使用情况:$ df -h5. du命令du命令用于查看目录或文件的磁盘使用情况。
它可以显示目录或文件的磁盘使用量。
查看目录或文件使用情况:$ du -h /home/user6. fdisk -l命令fdisk -l命令用于列出系统中所有的磁盘分区信息。
它可以显示磁盘分区的大小、类型和文件系统等信息。
列出系统中所有磁盘分区:$ sudo fdisk -l7. shred命令shred命令用于安全地删除文件和目录。
它可以将文件或目录覆盖多次,以确保其无法恢复。
安全删除文件或目录:$ shred -v /home/user/file总结在Linux系统中,磁盘管理命令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End项显示了每个磁盘分区的终止位置,以柱面为计数单位。 7. Blocks项显示了磁盘分区的容量,以KB为单位。
8. ID项显示磁盘ID,根据分区不同,对应ID也就不同,Linux用83代表主 分区和逻辑分区,5代表扩展扩展分区,82代表交换分区,7代表NTFS 分区。
9. System项表示不同的分区类型。
方案2: (主设备号+(0-n),y)
IDE硬盘: (hd[0-n],y) SCSI硬盘: (sd[0-n],y)
y是数字,表示磁盘分区编号,从1开始
主设备号用于确定唯一的设备驱动程序和界面,同设备号设备可 以使用同一驱动。 hd: IDE硬盘,sd:SCSI硬盘,tty:终端设备。
次设备号用于表示设备的序号,用(a-z)表示:
B. 然后我们建立扩展分区:还是选择n;选择扩展分区还是主分区 (1-4),这里我们选择扩展分区,按e;选择磁盘编号(1-4), 因为1是主分区,我们扩展分区用2;一下按照默认,将剩下的全 部划分为扩展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e Partition number (1-4): 2 First cylinder (14-261, default 14): Using default value 14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4-261, default 261): Using default value 261 Command (m for help):
11.1.3 磁盘分区的划分标准
磁盘分区对Linux系统的稳定和安全非常重要,合理的划分分区有助于系统 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保障。 磁盘分区由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组成。在同一硬盘上,主分区最 多4个,扩展分区也算一个主分区,扩展分区下可以建立多个逻辑分区。
主分区包括扩展分区范围是1-4,逻辑分区从第5个开始,逻辑分区必须建 立在扩展分区上。
/dev/hda表示第一块硬盘,/dev/hdb表示第二块硬盘,SCSI硬盘同理。
(hd0,8)=hda7:第一块磁盘第7个分区.
注意:在只有一块硬盘时,依然显示为hdb,与硬盘跳线有关。
设备的挂载用
在Linux系统下,没有盘符的概念,对应的时磁盘分区,对任何设 备得的使用都需要通过挂载(mount)方式实现。
D. 检查下我们磁盘划分情况:p选项: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d: 2147 MB, 2147483648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1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dev/sdd1 /dev/sdd2 /dev/sdd5 Start 1 14 14 End Blocks Id System 13 104391 83 Linux 261 1992060 5 Extended 261 1992028+ 83 Linux
3. 删除分区
删除分区的fdisk命令参数是”d”,然后指定要删除的分区号,即可删除分区。 [root@localhost beinan]# fdisk /dev/sda Command (m for help): p(显示目前的分区情况)可验证分区类型 修改。 输入”d”参数改变磁盘分区的类型。 Command (m for help): d #指删除分区的指令 Partition number (1-6): #在此输入要删除磁盘分区对应的分区号
第11章
Linux磁盘存储管理
磁盘管理的基本概念
• Linux系统中所有的硬件设备都是通过文件方式来表现和使用的,称 为设备文件。存放在Linux下的/dev目录下取,一次传送一个字符。如:打印机, 终端,绘图仪和磁带设备等。也称 raw文件。 块设备文件:以数据块方式存取,如最常见的磁盘。 存储理论:先从内存中的buffer中读或者写数据,而不是直接与物理磁 盘交换数据,优点:这种方式有效的提高了磁盘I/O性能。
各类型分区的作用: 主分区:启动操作系统,存放操作系统的启动或者引导程序。 如 /boot分 区有大小限制。 扩展分区:作为逻辑分区的容器, 逻辑分区:主要用于存放大量的数据。
总结:一个合理的分区方式为,主分区在前,扩展分区在后,扩展分中划 分逻辑分区,主分区加扩展分区的个数要控制在4个之内。
1. fdisk -l 命令可以显示当前系统区分的所有信息。 2. head 代表磁盘面数: sectors代表扇区数,每个扇区大小0.5KB ,cylinders 代表柱面数,硬盘空间总大小=磁面个数*(扇区个数*每个扇区大小*512) *柱面个数。 3. Device项显示了磁盘分区对应的设备文件名。 4. Boot项显示是否为引导分区,上面的/dev/sda1就是引导分区。 5. Start项表示每个磁盘分区的起始位置,以柱面为计数单位。
例如光驱的卸载: umount /mnt/cdrom, 执行过后光驱才会弹出。
df命令查看当前系统的分区情况。
1. Filesystem列显示了每个分区对应的设备文件名。 2. Size列显示了每个磁盘分区空间的大小。 3. Used列显示了已使用的磁盘空间大小。 4. Avail列显示了可用磁盘空间 大小。 5. user%列显示了可用磁盘空间占磁盘总空间的百分比。 6. Mounted on 列显示了磁盘分区对应挂载点目录名。
C. 将扩展分区划分为逻辑分区:全部扩展分区划分 成一个逻辑分区。选择n;然后选择l(逻辑分区); 然后默认就划分好了。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l logical (5 or over) p primary partition (1-4) l First cylinder (14-261, default 14): Using default value 14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4-261, default 261): Using default value 261 Command (m for help):
11.2.2 fdisk实例讲解
1.创建磁盘分区
情景:系统中已添加一块硬盘,系统对应的设备名为 /deb/sdb,下 面通过fdisk命令对磁盘进行分区划分:1
A. 首先我们增加一个新分区:按n键----à会询问我们常见主分区(1-4)还 是扩展分区: (pri~ ; extended),我们先创建一个主分区:按p ;选择磁盘编号(14),按1(sdd1);第一个 柱面从什么开始,我们按照默认1,直接回车;最后一个柱面(在这里我们 可以选择柱面、磁盘空间大小 (MB)、磁盘空间大小(KB)指定单位的该分区大小),我们选择100M: [root@localhost beinan]# fdisk /dev/sda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p Partition number (1-4): 1 First cylinder (1-261, default 1): Using default value 1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261, default 261): +100M
当我们通过 fdisk 设备,进入相应设备的操作时,会发现有如下的提示; 以 fdisk /dev/sda 设备为例,以下同; [root@localhost beinan]# fdisk /dev/sda Command (m for help): 在这里按m ,就会输出帮助; Command action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设定硬盘启动区 b: edit bsd disklabel :编辑一个BSD类型分区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编辑一个DOS兼容分区 d: delete a partition 注:这是删除一个分区的动作;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注:l是列出分区类型,以供我们设置相应分区 的类型; m :print this menu 注:m 是列出帮助信息; n :add a new partition 注:添加一个分区;
2. 修改磁盘分区类型:
如果我们想要修改分区类型或者创建一个非默认的分区类型,可以 用fdisk的交互参数”t”来指定。 [root@localhost beinan]# fdisk /dev/sda Command (m for help): p(显示目前的分区情况)可验证 分区类型修改。 输入”t”参数改变磁盘分区的类型。 Command (m for help): t Partition number (1-6): #在此输入要改变磁盘分区对应的分区号 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L #通过”l”可以查看分区类型对应的 ID值. 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通过查询分区类型输入要改变的 分区类型对应的ID值。
11.1.1磁盘设备在Linux下的表示方法
IDE并口硬盘,STAT串口硬盘,SCSI硬盘。 常见的硬盘类型接口: 由于不同类型的硬盘在Linux下对应的设备文件名不同, Linux下磁 盘的常 用的两种表示方案: 方案1: 主设备号+次设备号+磁盘分区编号 IDE硬盘: hd[a-z]x (a-z)号用于表示设备的序号=(0-n) SCSI硬盘: sd[a-z]x x表示分区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