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计算法
高考语文有关天干地支计算方法

高考语文有关天干地支计算方法从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命题趋势看,有关文史常识的题目几乎年年考,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在高三备考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平时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记忆和训练,但要注意避免盲目性,同时要注意一些学习技巧。
比如有关如何推算天干地支方面的文章网上也有很多,但看了有些学生还是看不懂或是不会运用。
其实我们可以简化如下,通俗记忆:天干[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位]年份尾数4567890123表二地支(12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除以12所得余45678910110123数推算公式:天干 = 年份尾数(如2009年尾数是9,对应天干即己)地支 = 年份除以12所得余数(如2009÷12所得余数是5,对应地支即丑)因此2009年应该是己丑年。
附:有关天干地支的其它知识如下:干支纪年法一.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
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
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
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 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31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
天干地支(八字)快速计算法

天干地支(八字)快速计算法年、月、日、时的干支快速计算法天干(a、B、C、丁、吴、季、耿、辛、任、桂)(第三年)÷10取剩余,与十天干对应的顺序为所需天干。
在a、B、G和C的年份,C是头,Xin是头。
丁、仁、仁和阴沿着耿流动。
每个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即第一个月是阴地支(子洲银茂中午没有申请优序海)(第三年)÷12取剩余,12个地支对应的顺序是当地地支的期望年份。
乌龟年在哪里发行?追求嘉荫之上是件好事。
月,二月是毛泽东月,依此类推。
(按顺序排列,即1,6-3;2,7-5;3,(即对应于农历月数+2)8-7;4、9―9; 5. 10-1)取公历年的最后两位数(100加上2000年后的最后两位数),用“a”代表一位,① = a×5÷60余数;② =a÷4商;③=9;④ = 请求日期;⑤ = 看看过去的几个月。
例如,如果请求的日期是9月,则在3、5、7和8这四个大月份之后添加4;⑥ = 30(如果是两个月,则减去)2(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60取余数,使用余数对应的60A子序列号,对应的主分支为每日主分支。
逐日×2+小时计数-2=小时计数(如果小时计数超过10,则取P10,仅为个位数)。
小时计数是子(23:00-01:00)、周、尹、毛、陈、司、下午、魏、沈、游、徐和海。
两小时等于一小时,按顺序推送。
例如,2022年6月17日19:45的天干支数是多少?1、年:天干(2021-3)÷10取余数=9,9对应就是“壬”地支(2021-3)÷12取余数=5,5对应就是“辰”因此,这一年的主要分支是“仁辰”(按剩余0小时内的10和12计算)2、月:天干,“丁壬壬寅顺行流”,意思是2021年的正月的干支是“壬寅”,那么公历的6月17日(是阴历的润四月二十八),所以从“壬”开始往下数5个,即壬、癸、甲、乙、丙,所以该月的天干就是“丙”地支从“阴”开始,倒数五,即阴、毛、陈、司和下午,所以那个月的地支是“下午”所以月的干支就是“丙午”3、日的天干地支稍微复杂点①112×5÷60余数=20;② = 112÷4商=28;③=9;④=17;⑤=2.⑥ = 30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20+28+9+17+2--30=46,46对应60家子的“有你”。
天干地支纪日法快速计算法

天干地支纪日法快速计算法一.干支纪年[方法一]公元1年的干支是辛酉,只要记住辛酉这一干支,即可简便而又迅速地推算公元前后任何一年的干支。
1.求公元后年干支干:支取所求年分的个位数支:以所求年分数目12,取其余数。
然后,以辛酉为起点,按干支顺序依次推出年干和年支(正推)。
逆干支顺序而推为反推例1:求公元1846年的干支干:6(1846年的个位数是6)支:10(1846÷12,得余数为10)以辛酉为起点(即1),正推,得1846年的干支是丙午附注:如干.支数为0,则取辛酉的前一个干支,即庚申。
例2:求公元2050年的干支干:0-庚支:10(2050÷12余数10)-午2050年为庚午2.求公元前年干支算法与上法一样,只是要反推,即逆干支顺序而推,或用10和12分别减去原得数后再正推。
但要注意,此时起点与上法不同,以辛酉为0,反推时以辛酉前一干支即庚申为起点(即1),正推则以辛酉的下一干支即壬为起点。
或直取公元前负数即可。
例如:求公元前231年的干支[方法一]干:1支:11(231÷12余数11)11为反推时的干支数,只要直取表内公元前负数即可,即为庚戊。
如要正推,则还要用10,12减去此二数。
即干为10-1=9,支为12-11=1。
结果为庚戊。
[方法二]如不以辛酉作起点,也可以任何一个已知年干支为起点推算。
一般可以当年为起点。
方法:以所要求的年数减去已知年数(或当年),得数的个位数即为年干数,得数除以12所得的余数即为年干支数。
干支数为正数时正推,为负数时反推,或按[方法一]中方法变为正推。
应注意的是已知年干支作0,正推时以已知年干支的后一干支为1,反推时以已知年干支的前一年干支为1。
例如:已知1985年是乙丑年,求1999年的干支。
1999-1985=14干:4支:2(14÷12余数为2)按乙0丙1······的顺序正推得年干为已,按丑0寅1······的顺序正推得年支为卯,故1999年为已卯年。
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总称。
我国古代用干支计时,已有很长的历史了。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十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干支还有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这样把天干、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共有六十个组合。
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六十甲子。
过去人们就用这种方法记年、记日、记时的。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甲子11.甲戌21.甲申31.甲午41.甲辰51.甲寅2.乙丑12.乙亥22.乙酉32.乙未42.乙巳52.乙卯3.丙寅13.丙子23.丙戌33.丙申43.丙午53.丙辰4.丁卯14.丁丑24.丁亥34.丁酉44.丁未54.丁巳5.戊辰15.戊寅25.戊子35.戊戌45.戊申55.戊午6.己巳16.己卯26.己丑36.己亥46.己酉56.己未7.庚午17.庚辰27.庚寅37.庚子47.庚戌57.庚申8.辛未18.辛巳28.辛卯38.辛丑48.辛亥58.辛酉9.壬申19.壬午29.壬辰39.壬寅49.壬子59.壬戌10.癸酉20.癸未30.癸巳40.癸卯50.癸丑60.癸亥年、月、日、时干支纪法(1)干支纪年法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例如1929年为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
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
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表便得干支年纪。
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干支序号数加60。
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
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算法

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算法
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算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广泛应用于古代中国的历法、卜筮等领域。
以下是对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算法的简要介绍:
一、天干算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顺序: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记年法:以甲子为起点,每60年一个周期。
天干记月法:以甲子为起点,每月的天干与上一年的天干相对应。
例如,如果上一年的天干是“甲”,那么第一月的天干也是“甲”。
天干记日法:每日的天干与上一年的天干相对应。
例如,如果上一年的天干是“甲”,那么今天的天干也是“甲”。
二、地支算法: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顺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记年法:以甲子为起点,每60年一个周期。
地支记月法:以寅月为起点,每月的地支与上一年的地支相对应。
例如,如果上一年的地支是“子”,那么正月的地支也是“子”。
地支记日法:每日的地支与上一年的地支相对应。
例如,如果上一年的地支是“子”,那么今天的地支也是“子”。
地支记时法:以子时为起点,每两个小时一个时辰。
例如,上午10时是巳时,下午2时是未时。
每个时辰的地支与上一时辰的地支相对应。
例如,如果现在是巳时,下一个时辰是午时。
三、天干地支的应用:
天干地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历法、卜筮等领域。
例如,在卜筮中,天干地支可以用来推算五行八卦,判断吉凶祸福;在历法中,天干地支可以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的节气和时辰。
天干地支纪年的计算方法

天干地支纪年的计算方法简介:天干地支ti a n^ n zh i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 为、乙(y)丙(bi n)丁(d i n)戊(wu)>己(j )庚(ge ng、辛(x i )壬(r n)癸(gu)十二地支:子(z )丑(ch 、寅(y n)卯(mdo)、辰(ch旳)巳( s )午(wd)未(wei)>申(shen酉(yb)戌(xu)>亥(h c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1] ------------------------- 子: 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早在公元前 2697 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 z)丑(ch 6)寅(y n)、卯(mdo)、辰(ch en)、巳( s )午(wu)>未(wei)申(sh e n 酉(y 6 U、戌(xo)亥(hC、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
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
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
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 3,除以 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 12 的余数是地支。
(公元前的年份则用 58-“年份数除以 60的余数”后计算)也可以天干:年份出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 3 为负,则 +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 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
若余数— 3 为负,则 +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公式计算天干地支(实用技巧)

公式计算天干地支(实用技巧)公式计算天干地支(实用技巧)不出一二分钟就能计算出一九00年到二一00年间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且非常准确。
1、1900----2100年之年干:年尾数-3例:1969年年干=9—3=6,第6位天干就是已;就是已酉2012年干支就是壬辰。
3、月干2012年年干=2-3=9,第9位天干是壬(2不足减就补十成12)。
2、1900----1999年之年支:年尾二位数+1;2000----2099年之年支:年尾二位数+5。
例:1969年年支=69+1=70,去掉60的倍数为10,地支第十位为酉;2012年年支=12+5=17,去掉12余5,地支第五位是辰;那么1969年干支公式,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类,只计算月干。
月干=年干数×2+月份例:1969年(已酉)年八月(酉月)的天干=6×2+8=20,天干10为周期就去掉10,天干第十位为癸,则此月干支为癸酉。
4、日干支公式:1900----19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3)×5+55+(年尾二位数-1)/42000----20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7)×5+15+(年尾二位数+19)/4(只用商数,余数不用,数过60就去掉60)。
例:2008年月日10月18日:日干支基数=(8+7)×5+15+(8+19)/4=36(已去掉60的倍数)这数就是1月1号的干支数。
从1月1号到10月5日按满60去之后数为36+31(1月下类推)+29+31+30+31+30+31+31+30+18=7+0+1+1+1+18=28 则天干去10的倍数余8为辛,地支去12的倍数余4为卯。
今天干支就是辛卯注:2月份要么是28天,要么是29天,每隔4年为29天的,其他均为28天。
比如:2000、2004、2008年等年份的2月份均为29天。
5、时干公式=时干序数×2+时支序数-2。
天干地支怎么算

天干地支怎么算(日 期:2017-03-02 11:59:14 来 源:中华农历网)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讲解天干地支最正确的算法。
天干地支怎么算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对应表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 │ │ │ │ │ │ │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木 木 火 火 土 土 金 金 水 水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 │ │ │ │ │ │ │ │ │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水 土 木 木 土 火 火 土 金 金 土 水年的干支方法一:首先要能记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
天干算法:4、 5、 6、 7、 8、 9、 0、 1、 2、 3 对应的十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余数分别为:4、 5、 6、 7、 8、 9、 10、 11、 0(能整除)、1、 2、3,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 申、酉、戌、亥,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支纪年法的计算
在历史学习中,对于时间序列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纪年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有干支纪年、皇帝年号纪年、民国纪年、公元纪年等等。
由于纪年方法的多样,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记不清一些重大事件的具体年份和先后顺序。
因此,认真了解历史上的一些纪年法是必要的。
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生产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科学纪年方法,其依据主要是天象和农时,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能找到相应的规律来理解就可以很轻松的掌握计算方法了。
此外,近年来各地高考题中偶尔能见到天干地支纪年法的题目,虽然有人认为考这样的题目有超纲的表现,但能够掌握好干支纪年法对历史学习不无裨益。
干支纪年法是根据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组合来纪年的。
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干支纪年就会出现“六十一甲子”的现象了。
用图示来表示就是:
表一
当然,我们不可能用这样的方法去一个一个地数年份。
不过,从表一的排列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规律,即十个天干和我们现行的公元纪年都是符合十进制进位法
的。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公元纪年尾数相同的,则天干应该是一样的,如同表一所呈现出来的规律。
下面,我们就先来讨论一下公元后年份的天干地支的推理方法。
一、公元后纪年的干支计算法
1.天干定位──尾数定天干
首先,我们从一些的已知的年份中去发现规律吧。
大家都知道辛酉政变发生于1861年,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其中的共同点是干支纪年的干支都为辛,公元纪年的尾数同为1。
所以,我们可以假定天干辛对应的数应该是1。
那么依此类推,壬对应的数应该是2;癸对应的数应该是3。
制表如下:
表二
下面,我们可以检验一下:甲午战争爆发于1984年,尾数为4,对应的天干是甲;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尾数是8,对应的天干是戊。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才开始使用公元纪年,前辈史家通过逆推,已经确认公元元年系我国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是年辛酉。
辛对应的数是1。
例1.(2008·海南卷)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该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这道题的答案是B。
本题是比较容易的题目,解答本题可以结合《辛丑条约》签订是在1901年,而此前一年是庚子年。
当然如果考生非常熟悉表二中天干对应的数字序列也能很轻松的回答出这道题目。
2.地支定位
(1)生肖定地支
上面我们找到了天干的定位法,应该说是比较简单的。
而地支有十二个,定位起来比天干要复杂一些了。
不过我们还是会有一些简单的方法的。
首先,我们知道中国是有十二生肖的,而这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存在着──对应的关系。
见表三:
表三
所以,要是知道是年的属相,结合上面的尾数定天干的方法,这一年的干支纪年就很容易推理出来了。
比如,今年2009年是牛年,则地支就应该是丑,尾数是9,则天干应该是己。
因此2009年的干支纪年是己丑年。
例2.(2008·宁夏卷)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
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
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这道题的答案是D。
本题也是非常容易就可以解决的。
只要能掌握“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对应关系: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该题的难度不高在于只要能根据生肖确定地支就可以了,与天干确定的关系不大。
(2)余数定地支
生肖定地支的方法虽然简单,但不是所有年份的属相都能知道的。
所以还要找个能解决所有年份的方法还得通过计算。
由于地支是十二个,所以每隔十二年的地支应该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知道某一个年份的地支,则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其他年份的地支。
比如,我们已知2009年是己丑年,我们想知道1330年的干支纪年。
先定天干:1330年尾数是0,则天干为庚。
再定地支:2009-1330=679;679÷12=56 (7)
由于我们计算的是比2009年早的1330年,从余数7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两个年份之间的地支差距是7年,所以我们就从丑年往前推7年得到午。
所以公元1330年是庚午年。
对不对呢?我们换一个年份来试一试。
我们已经知道1894年是甲午年。
用1894减去1330得564。
在用564除以12得47余0。
也就是说1894和1330的差是可以被12整除的,他们之间的地支应该是一样的,所以,1330的地支也是午,得到结果公元1330年的干支纪年是庚午年。
再换一个例子来试一试:已知1898年为戊戌年,计算2010年的干支纪年。
列式:(2010-1898)÷12=9 (4)
2010年尾数为0,则天干是庚;计算得到的余数是4,也就是说2010年与戌年相差4年,由于2010年比1898年晚,那么就要往后推4年,得寅。
则2010年的干支纪年应该是庚寅年。
以上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找到一个已知的年份,计算它和未知年份时间上的距离,想知道前面的年份就往前推算,想知道后面的年份就往后推算
那么有没有更直接的方法来计算呢?答案是肯定的。
如前所述,前辈史家通过逆推,已经确认公元元年系我国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是年辛酉。
那么也就是说地支酉对应的年份应该是1,依此类推戌对应2,亥对应3,子对应4……。
遂得表如下:
表四
我们来找几个特殊年份检验一下:
比如1911年,尾数为1从表二中得天干为辛;1911÷12=159……3,从表四中得地支为亥。
因此1911年的干支纪年为辛亥年。
再如1894年,尾数为4从表二中得天干为甲;1894÷12=157……10,从表四中得地支为午。
因此1894年的干支纪年为甲午年。
又如2009年,尾数为9从表二中得天干为己;2009÷12=167……5,从表四中得地支为丑。
因此2009年的干支纪年为己丑年。
这种计算是比较复杂的,近几年的高考题没有出现这样难度的题目,但是在我们阅读材料的时候会遇到相关的纪年法,掌握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了解材料所述事件出现的时代帮助我们更好的解答问题。
二、公元前纪年的干支计算法
以上算法适用于公元后纪年,那么对于公元前纪年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先看一个数轴:
在公元前1年到公元1年之间只有一个单元格,与数学中的数轴不同,其中没有原点0。
所以计算公元前后年份的差距通常是前后两个数相加再减去一。
因此公元前1年和公元1年之间只有1年之差,而公元前5年与公元5年之间也只差了9年。
如此,我
们不难知道,因为公元元年是辛酉年,那么公元前1年应该是庚申年,公元前2年应该是己未年。
由此,可推论出公元前天干表如下:
表五
公元前地支表如下:
表六
其具体的计算方法同公元后纪念的计算方法,只是对应的顺序做一下调整就可以了。
比如计算公元前1330年的干支纪年:公元前1330尾数为0,由表五可知天干为辛;
1330÷12=110……10,余数为10,由表六可知地支为亥。
因此公元前1330年的干支纪年为辛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