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2024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1. 汉字基础:笔画、字形、笔顺、基本构造等;2. 拼音基础:声、调、音节、拼读等;3. 词语基础:词的构成、词性等;4. 语句基础:句子的基本成分、句型等。
二、修辞手法1. 比喻:借助形象的、经过修饰的语言形象来运用;2. 拟人:用人性化的语言描写非人的事物;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的描写,以起到强调或形象的作用;4. 排比:通过列举相同,相似或者对称的词语,事物或者动作,以起到强调或节奏感的作用;5. 对比:通过相对的描写手法来体现对立或相同的情感。
三、写作技巧1. 议论文写作:提出论点、论据、反驳、总结等;2. 说明文写作:提供清晰的事实和观点来解释一件事情的现象、原因和结果等;3. 叙述文写作:叙述一件事情的发展经过、人物的思想感受等;4. 记叙手法:抓住问题、事件的主要发展线索,选取有代表性的事实加以描述;5. 描写手法:通过具体形象的描写来表达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特点;6. 叙述、描写等的结合运用;7. 文字运用技巧:排比、对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8. 表格图表和图片的运用。
四、阅读技巧1.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主旨,把握核心内容;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短语;3. 解读生词: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掌握识字技巧;4. 分析句子结构,把握上下关系;5. 分析修辞性语言与情感色彩;6. 提炼文章中的观点和意义;7. 运用逻辑思维整合信息。
五、古诗文欣赏1. 熟读古代诗文作品;2. 感悟诗文的意境和情感;3. 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平;4. 品味诗文的艺术特点。
六、作文技巧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生动、具有感染力;2. 丰富文采: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3. 练习写作:选择多种题材的写作练习,培养写作习惯;4. 修改文稿:反复推敲和修改文稿,提高作品质量;5. 艺术修辞:排比、对比、夸张、拟人等表达方式的运用;6. 巩固机构:首尾呼应,条理清晰,紧密结合中心思想。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整理(三篇)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整理【一、词语解释】(主要是成语、词语义项辨析、词类词义辨析等)1. 成语解释【二、短文改错】(基础、拓展)【三、古诗文鉴赏】(篇目、作者、背景、理解与分析)【四、古代文学知识】(古文阅读技巧、元曲舞剧知识、唐宋诗词鉴赏等)【五、现代文学知识】(名著导读、时文阅读等)【六、语法】(主要是基础语法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七、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作文技巧等)【八、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夸张等)【九、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技巧与方法的总结与归纳)【十、古代文学流派】(散文、诗、戏曲、小说等)【十一、修辞手法】【十二、修辞手法练习】【十三、写作技巧】【十四、古诗文欣赏】【十五、文言文】【十六、现代散文】【十七、写作技法】【十八、现代散文】【十九、修辞手法】【二十、写作技巧】【二十一、成语解释】【二十二、古文阅读】【二十三、现代诗词】【二十四、现代小说阅读】【二十五、修辞手法】【二十六、作文指导】【二十七、写作教程】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整理(二)初一语文知识点主要包括词语辨析、诗词歌赋、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写作等方面。
以下是对初一语文知识点的梳理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词语辨析1. 同音字辨析:如“角色”与“脚色”、“迟钝”与“迟缓”等。
2. 同义词辨析:如“接受”与“承受”、“愉快”与“快乐”等。
3. 近义词辨析:如“认为”与“觉得”、“大声”与“高声”等。
4. 反义词辨析:如“美丑”、“黑白”、“远近”等。
5. 词性辨析:如“铃响”与“铃声”、“呿呿”与“呜呜”等。
二、诗词歌赋1. 诗的基本结构:句、章、篇、联。
2. 诗的体裁:古体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
3. 文言文的修辞格: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仗等。
4. 古诗词鉴赏:宋词、元曲、唐诗等。
5. 唐宋诗词名篇鉴赏:如《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三、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句子成分的分析与辨析。
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8篇)

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8篇)很多人都在为七年级的上册语文知识点发愁,上学期间,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1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
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解释: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比如: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而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济南的冬天1.髻jì澄ch?ng贮蓄zhùxù藻zǎo看kān着落zhuó2.响晴:天空晴朗无云贮蓄:储存澄清:清澈明亮空灵:清净透明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2.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北平、伦敦、热带与济南作对比,突出济南无风声、响晴、温晴、温晴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安适山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绿、清、亮3.作者对济南冬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五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五篇】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诱yòu惑喧xuān腾点拨: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幻想(shùn)瞬间(níng)凝成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1.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泣纳罕hǎn峭qìao壁目眩xuàn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诫瘦骨(línxún)嶙峋小心(yìyì)翼翼(sǒng)耸立3.解词。
(1)纳罕:惊奇,诧异。
(2)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3课生命生命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地糟蹋zāotà庸碌lù小憩qì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骚扰(gū)辜负3.解词。
(1)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初一上册语文重点知识点

初一上册语文重点知识点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一、语基:⑴语音题:包括注音、看拼音写汉字、抄写拼音等,常考教材中出现的生字。
解答方法如下:①直接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②以"熟"求"生",进行推断;③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⑵汉字题:包括辨别、修改错别字;解释字义、查字典、抄写汉字等题型。
解题方法如下:①熟练掌握汉字书写规则,规范认真书写;②注意识记形似字、同音字;③字义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④熟记两种常用检字法。
⑶运用题:包括标点符号、词语、修辞、句式等运用,解题方法如下:①熟记各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使用规则,具体结合语境揣摩句间怎么停顿、什么语气。
②正确运用理解词语应注重平时积累,多加辨析,结合语境运用。
一般步骤是:先通读全句,体会语境需要,再作比较分析。
③句子:a、病句修改要先凭语感发现问题,结合语法分析,找准病因,以正确方法修改、不变原意。
b、句式选择:要明确句式变换种类、作用,要按语言表达需要选择。
c、造句:造句题中情景衔接类造句题要注意内容情景、形式情景的吻合,要紧扣语境句义解答;情景仿写类造句题常与修辞使用结合,解答时要注意从修辞、句式、内容、情感等方面去做到一致。
d、概括语意题的解答应注意:一要通读感知,把握主旨;二要筛选重点信息;三要概括叙述。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法:11、书写题:a、认真规范书写;b、不出现错别字;c、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
d、学会审题。
2、挑选题:a、直选法b排除法3、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该两处。
方法:a、删减;b、添加;c、替换;d、换位;e、重组;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题从形式上看是变化无穷的,但就内容而言,无非是做到以下三点:1、简明;即表达简洁、认识打听。
2、连贯:即说话时要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照应衔接。
3、得体:即说话要注意场合、对象、礼貌。
解答此类题目要抓具体要求,仔细分析,要擅长接洽,具体语境,设身处地地作答,不可凭空想像。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全)人教最新版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归纳(全)人教最新版一、基础知识词语辨析•近义词辨析:–感受、感触:感受是客观存在打动主动,感触是主观经验感受的心理反应。
–表现、描写:表现是态度、感情、意义、思想等的呈现,描写是用文字描绘形象。
–考究、推敲:考究是细心、周详地研究审察,推敲是推想酝酿。
–饱含、充满:饱含是指情感、意义、思想等丰满得占全部,充满是指填满了空间、容器等。
–天然、自然:天然是指自然的、没有人工痕迹的,自然是指不做作、不造作。
–特征、特点:两者均表示所具备的独特性资格或特性,特点强调在一定条件下所显现的突出方面。
•近反义词辨析:–安静、喧哗:安静指无声或轻声细语,喧哗指声音大或杂乱无序的聚合。
–平凡、非凡:平凡指普遍,非凡指超出常规。
–平和、沉稳:平和指人的情绪稳定,沉稳指人的心态稳定。
–轻松、紧张:轻松指轻松自在,紧张指处于压力和紧迫的状态。
句子成分•主谓宾:简单句的基本结构,由主语、谓语、宾语三个成分构成。
主语和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不定式等。
•主语:句子中共同出现的几个元素,按其重要性、影响范围或语序等排序,如:时间、场所、方式、原因、结果等都可以成为主语。
•句子成分的转换:在变换句子中,只有主语、谓语、宾语是确定不能变动的。
而同位语、定语、状语则可以变换状语、定语、同位语等被动句式,从而增加句子表达多样性。
二、重难点修辞•修辞手法:修辞是一种将普通的文学语言重新组织,变得美感、优美、高雅的艺术技巧。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双关、排比等。
•比喻:比喻是将两个表面不相同而本质相同、或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的事物进行暗示或直接的摆明,为了进一步强调和阐释所要表达的内容。
比喻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比喻成有形有态的生命,增强文字的真实感和可感性。
拟人可以拓宽表达空间,加深表达效果,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
•双关:双关是一种语言游戏,指一种词语或语句,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意义,常出现在浅显幽默的文学作品中。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词语运用1. 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 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使用。
3. 词语的辨析:近义词、同音词、谐音词的区别。
4. 词语的搭配:固定搭配、合成词、短语的运用。
5. 词语的拼写和读音规则。
二、句子结构1.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 句子的种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3. 句子的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
4. 句子的衔接:连接词、代词、指示词的运用。
5. 句子的简化和扩展。
三、阅读理解1. 阅读文章的整体理解。
2. 掌握推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3. 掌握关键信息的提取和总结。
4. 了解不同文章体裁的特点和技巧。
5. 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作文写作1. 提高写作素材的积累和选择。
2. 控制语言的表达准确性。
3. 运用不同的写作结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4. 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比喻、拟人、夸张等。
5.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五、语文常识1. 了解古代和现代文学名著。
2. 熟悉历史典故和成语的来源。
3. 研究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流派。
4. 掌握作者、作品和时代的关系。
5. 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六、写作规范1. 遵守基本的写作规范和格式。
2. 注意语言的得体性和文化差异性。
3. 保持文章的逻辑清晰和条理性。
4. 确保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5. 提高写作的审美和沟通能力。
以上是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初一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初一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 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
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3.《生命生命》的作者是台湾(地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很多散文。
4.《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时代)女作家宗璞。
散文按表达方式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5.《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是清(朝代)文学家沈复。
《童趣》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在文中作者叙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等童年趣事。
6.《理想》的作者是当代(时代)诗人流沙河。
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理想》是哲理诗。
7.《行道树》节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周素珊。
8.《人生寓言》选自《周国平文集》,作者是当代着名诗人、哲学家(称谓)周国平(人名)。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律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为动物,也能够是人或非生物。
9.《我的信念》的作者波兰(国名)着名科学家玛丽·居里,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10.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1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着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1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着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
13.《山中访友》的作者是李汉荣。
14.《秋天》一诗的作者是何其芳,他是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称谓)。
15.《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称谓)。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16.《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
17.《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朝大诗人。
18.《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选自《稼轩长短句》。
从词的常识看,“西江月”是词牌名。
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着名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着称。
19.《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从曲的常识看,“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其作者是元朝着名戏曲作家马致远。
20.《化石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是张锋。
2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说明文(体裁),是朱泳,根据相关资料
改写的。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
类别。
说明顺序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2.《绿色蝈蝈》一文的作者是法国着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本文选
自《昆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