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加快贵州省黔西南州体育旅游特色发展的策略

加快贵州省黔西南州体育旅游特色发展的策略

加快贵州省黔西南州体育旅游特色发展的策略【摘要】黔西南州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本文分析和总结了黔西南州体育旅游发展的有利条,并提出加快黔西南州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加强政府引导、做好发展规划;突出区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造就优势体育旅游品牌;注重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挖掘、培养,加大体育旅游的宣传工作;加强黔西南州原生态的环境保护,推动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黔西南州;旅游资源;特色发展;体育旅游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对健康的需求,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开始从观光型向参与型转变,而体育旅游则能够借助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体育需求,使旅游者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推进体育旅游的发展将加速这一过程的转变,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黔西南州旅游业逐渐成为了经济增长中的新亮点,它不仅能够促进黔西南州旅游业的发展,又能带动黔西南州相关体育产业的开发。

1 贵州发展体育旅游的有利条件1.1 丰富的旅游资源1.1.1 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黔西南州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中心地带,南宁、昆明、贵阳经济圈的中心,是中国西部一颗耀眼的明珠。

素有“三省通衢”之称。

全州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1℃,1月份平均气温4.5℃,7月份平均气26.8℃,年均降水量1531.6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温暖湿润,无霜期达300天左右是全国有名的避暑胜地。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喀斯特地貌发育十分良好,黔西南州因其境内山水风光秀丽,资源丰富,被称为“山水长卷,水墨金州”,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黔西南正努力将自己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圣地。

1.1.2 文化旅游资源黔西南具有独特典型的文化体系。

黔西南是苗、布依、侗、回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世居之地,并没有受到改革开放大潮的影响,许多古朴的生活习惯及文化传统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具有最原始、古朴、神秘的特色。

贵州省民俗体育旅游发展困境与策略研究

贵州省民俗体育旅游发展困境与策略研究

贵州省民俗体育旅游发展困境与策略研究贵州,那可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山清水秀,民俗多彩。

但要说这民俗体育旅游,发展起来还真面临着不少难题。

就拿我之前去贵州一个少数民族村落的经历来说吧。

那里有一项特别有意思的民俗体育活动——“抢花炮”。

本以为会吸引很多游客来感受这热闹又刺激的场面,可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村子里组织活动挺积极,场地布置、道具准备啥的都不含糊,可就是游客寥寥无几。

为啥会这样呢?首先就是宣传不到位。

好多人根本不知道贵州有这么好玩的民俗体育项目。

像这个“抢花炮”,就算在当地有点名气,可出了那个村,出了那个县,知道的人就少得可怜。

其次,交通也是个大问题。

去那个村子,路不好走,大巴车进不去,自驾吧又担心路况不熟。

游客们一想这一路的折腾,兴致就减了大半。

还有啊,配套设施不完善。

游客来了,住的地方条件一般,吃的选择也不多。

玩累了想找个舒服的地方休息休息,都不太容易。

另外,民俗体育旅游的项目比较单一,缺乏创新。

老是那几个传统的项目,游客玩一次新鲜,第二次可能就不来了。

那针对这些困境,咱们得想想办法不是?加强宣传肯定是第一步。

可以利用现在的新媒体,拍些有趣的短视频,讲讲这些民俗体育活动背后的故事,吸引大家的眼球。

还可以和旅行社合作,把这些项目纳入旅游线路里。

交通方面,政府得加大投入,把路修好。

也可以开通一些专门的旅游直通车,方便游客出行。

配套设施得跟上。

鼓励村民开民宿、农家乐,把服务质量提上去。

让游客不仅玩得开心,住得舒服,吃得也满意。

在项目创新上,得结合现代元素。

比如说,把“抢花炮”和电子竞技结合一下,设计一些有趣的线上线下互动环节,增加游客的参与感。

再说说人才培养。

得培养一批既懂民俗体育,又懂旅游管理的专业人才。

让他们来策划活动、组织运营,把民俗体育旅游搞得红红火火。

还有就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

形成一个大的旅游圈,让游客在贵州能有更多的选择,停留更长的时间。

总之,贵州省的民俗体育旅游有着巨大的潜力,但要想发展好,还得下大功夫,解决这些实实在在的困境。

民族地区文旅产业发展路径探析——以贵州黔西南州为例

民族地区文旅产业发展路径探析——以贵州黔西南州为例

第58卷 第4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8,No.04 2024年4月GUANGDONG CANYE Apr . 2024114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4.04.37民族地区文旅产业发展路径探析——以贵州黔西南州为例王茹筱(中共安龙县委党校 贵州黔西南 552400)摘 要 民族地区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蓬勃的多元文化,成为文旅业发展的理想热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路径和有力支撑。

文章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阐述了民族地区发展文旅产业的积极意义,介绍了黔西南州发展文旅产业的资源优势,从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聚合力四个方面分析了文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把握根本性、突出重要性、立足差异性、注重协同性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黔西南州文旅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建议,以期为民族地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民族地区;文旅产业;发展;优化路径;黔西南州 中图分类号:F323;F59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95-1205(2024)04-114-03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明确要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但地域特色鲜明,民族文化多元,文旅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文旅融合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产业转型提供了有效路径,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引擎。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西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与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

境内山环水绕、风光旖旎、生态良好、气候宜人、民风淳朴。

黔西南州首府为兴义市,下辖8个县(市),州境内有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因此,“康养+民俗”是黔西南州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资源优势,也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

贵州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贵州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1、3初步发展的旅游产业
近年来,贵州省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推动了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 一些民俗体育项目如苗族银饰工艺、苗族歌舞表演、侗族鼓楼建筑等得到了开发 和推广。同时,贵州省还举办了多届旅游节、民族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吸引了大 量游客前来参观。
二、贵州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策 略
2、1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拥有苗、侗、土家、布依等众多民族。这些 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例如,苗族的银饰工 艺、侗族的鼓楼建筑、土家的山歌文化等,都是贵州民俗文化的瑰宝。
二、贵州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
二、贵州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
目前,贵州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西江千户苗 寨、肇兴侗寨等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部分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缺乏创新和深度,存在同质化现象;同时,在旅游业的发 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对民俗文化原生态的破坏和当地居民利益被忽视等问题。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贵州,这个位于中国西南部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游客的重 要旅游目的地。然而,如何在保护和传承贵州民俗文化的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 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贵州民俗文化的独特性
一、贵州民俗文化的独特性
2、4加强宣传推广
贵州省应加强对民俗体育旅游的宣传推广,提高其知名度。这可以通过在主 流媒体上发布广告、与知名旅游网站合作、邀请网红或明星代言等方式实现。同 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参加国内外旅游展会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 前来参观。
三、结论
三、结论
贵州民俗体育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深 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旅游产品并加强宣传推广。只有这样, 才能让更多游客了解和参与贵州民俗体育旅游,为其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西部地区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探究

西部地区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探究

西部地区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探究内容摘要:西部地区要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其地域、人文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大力发展民族体育产业和特色体育旅游业,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增进健康、娱乐身心、扩大交际、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等多种功效,并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腾飞注入活力。

本文以贵州黔南州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族传统旅游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地处贵州中南部,建于1956年,东与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自治区河池市毗邻,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会贵阳。

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997米。

面向南部沿海、背靠西南内陆腹地,是西南地区入海最近通道的必经之地。

以贵新高等级公路、厦蓉高速、黔贵、贵广、湘黔铁路复线和321、320国道线为主构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

黔南州山地以高原为主,苗岭横贯其中。

红水河、都柳江流经此地,全州多峰林、溶洞及伏流。

拥有世界上同纬度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地貌。

全州土地面积26195平方千米,人口400万。

有汉族、布依族、苗族、水族、毛南族等36个民族。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如何利用黔南州当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去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是目前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意义(一)是民族体育实现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经济性。

黔南州地处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因历史原因和受地域限制,工业的发展缓慢且十分落后。

但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目前一些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有很强的观赏性,作为活动类旅游项目,还具有很大的参与性和娱乐性。

因此,在增加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内容、吸引旅客、延滞旅客逗留时间,在提高吃、住、玩等其它相关行业的经济效益方面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黔南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黔南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W AN Ya in L in i G qo g . U0 Ja xn
( . eat n f hs a E u a o ,Qa nnN r a C l g r a o a t s uu 5 0 0 C ia 1 D pr t yi l d ct n in a om l o eef t n li ,D yn5 80 , hn ; me o P c i l o N i ie
摘 要 : 文采 用 实地 考 查 、 家访 谈 、 献 资料 等 方 法 , 黔 南 州 民族 体 育旅 游 产 业 现 状 进 行 调 查 研 究。 结 果表 本 专 文 对
明: 民族 风情 浪 漫 、 气候 爽 爽 宜人 的黔 南 州 有 着 丰 富 的旅 游 资 源和 得 天 独厚 的 自然环 境优 势 , 民族 体 育旅 游 产 业 具 有 对
adu i entrl ni m ̄ tl da t e.T entn p r ui n ut a rep t tl nQannae.T edvl met fpr n n u a a ev q u ml e a a v a s h ai a sot t r m id s hsl g oe i i a ra h ee p n o ot n n g ol so s y r a nai n o s s
较大的发展空 间。黔 南州民族体 育旅 游的发展 , 以西部 大开发 为契机 , 多彩 贵州” 要 以“ 为载体 , 以生态体育旅游为发展 模式, 0 1 以2 1 年贵 州省承办全 国少数 民族运动会为杠杆 , 推进 民族体育旅 游产 业的快速 、 高效 、 健康发展 , 使旅游产业成
为黔 南 州 国 民经 济新 的 增 长 点 , 而 实现 贵 州“ 游 强 省 ” 从 旅 的奋 斗 目标 。 关 键 词 : 南布 依 族 苗 族 自治 州 ; 黔 多彩 贵 州 ; 族 体 育旅 游产 业 ; 民 自然 资 源 ; 文化 意识 ; 展 对 策 发

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黔南地处贵州省南部,地势多山,气候多雨,是贵州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黔南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也逐渐崭露头角,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本文将从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展开研究。

1. 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黔南地区居住着苗、侗、布依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各自拥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美食等民俗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

苗族的“跳花灯”、侗族的“葫芦丝”等传统表演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2. 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服务不足尽管黔南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在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服务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

交通不便、住宿条件差、导游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制约了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

3. 缺乏精品旅游产品目前,黔南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大多处于简单粗糙的状态,游客体验感不佳。

缺乏能够吸引游客、具有特色的精品旅游产品,也是制约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一大问题。

1. 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政府应加大对黔南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交通、住宿等条件,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

还应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配套服务水平。

2. 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民族文化节日、展览等形式,充分展示黔南地区的民族文化魅力。

挖掘和保护好当地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能为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根基。

3. 培育精品旅游产品政府和旅游企业应积极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精品旅游产品,如民族服饰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丰富游客的体验内容,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4. 引导和规范民族文化旅游市场为了保护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政府应加强对民族文化旅游市场的引导和规范,防止一些不良的商业行为对民族文化造成破坏。

结语:黔南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但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通过加大投入、挖掘文化资源、培育精品产品等多方面的对策,相信黔南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定能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黔南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黔南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黔南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黔南州位于中国贵州省南部,是贵州省的一个州级行政单位。

该地区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具备发展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潜力。

目前,黔南州的民族体育旅游产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整体规模较小:黔南州的民族体育旅游产业整体规模相对较小,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地区。

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缺乏创新等原因,该地区的民族体育旅游产业面临发展壁垒。

2.缺乏品牌效应:黔南州的民族体育旅游项目相对零散,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3.文化保护不足:黔南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在开发民族体育旅游产业时,未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

这导致一些旅游项目存在浅尝辄止、文化包装和商业化倾向。

为了促进黔南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以下是几点对策建议:1.加大投资力度:政府应加大对黔南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动私营企业的发展。

2.培育品牌项目:黔南州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民族体育旅游项目进行培育。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帮助这些项目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游客。

3.注重文化保护:在开发民族体育旅游项目时,要注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保证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4.推动合作交流:与其他地区、国内外相关产业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

通过合作交流,提升黔南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5.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民族体育旅游产业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推广绿色旅游理念,加强景区环保设施建设,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黔南州发展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具有巨大潜力,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培育品牌项目、注重文化保护、推动合作交流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该地区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西南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黔西南州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在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方面具有较大空间。

经济发展滞后和产业文化意识观念落后是制约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最主要
因素。

如何能在保护黔西南州自然资源的同时又能更好的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是当前旅游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育旅游
一、黔西南州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一)现有资源状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西南州)地处贵州西南部,全州地貌类型奇特,岩溶面积分布广,自然风光旖旎多彩,是世界锥状喀斯特地质地貌的典型代表。

州内拥有多个国家风景名胜区,贵州省20多个省级风景区中,这里就占5个。

州内居住着汉、布依、苗、彝、回等3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42.47%。

少数民族众多,旅游资源有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

加之具有民族特色的贵州少数民族婚俗博物馆,布依、苗族等人文景观更加令人神往。

(二)黔西南州体育旅游特点
1.旅游资源丰富
黔西南州风景宜人,体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游客们在欣赏景色的同时能参与其中,能将娱乐、健身、挑战的民族体育运动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

位于兴义市巴结镇的南龙古寨,游客们可
以一边观赏八卦阵吊脚楼一边学习布依族的板凳拳、板凳龙。

传统民族体育运动打糠包、打秋千深受外地游客的青睐。

雄奇险峻的北盘江大峡谷有探险游、攀岩等项目;三岔河、竹林堡、小屯、纳孔、岩鱼等地有徒步游体验民族文化、观赏奇峰异石等项目。

这些休闲娱乐与民族体育运动融为一体,不仅让游客能在活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更能感受各民族的风情浪漫,了解民俗民间的生活习俗,满足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

2.独特的民族文化性
在展示贵州高原十个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贵州民族婚俗博物馆,游客可以看到黔西南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全过程,这是全国唯一的少数民族婚俗博物馆。

各民族大家庭在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过程,衍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布依“三月三”和“六月六”令人陶醉,苗族“踩花节”热情洋溢,“查白歌节”唱出爱情与甜美、彝族“火把节”跳出了浓浓的情意和豪放。

黔西南州还有着“声音活化石”和“天籁之音”之称的布依音乐,“八音坐唱”名扬海内外,彝族舞蹈“阿妹戚托”被誉为“东方踢踏舞”,布依铜鼓十二则、土法造纸、布依戏、布依勒尤、布依族高台狮舞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黔西南民族体育旅游的同时还能了解到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以及传统节日,是生态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3.功能性较强
黔西南州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多功能性十分突出。

一是健身功
能,少数民族将其健身与娱乐溶为一体,民族传统运动具有较强的娱乐性,游客可以一边放松心情一边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二是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八音坐唱、阿妹戚托这些黔西南州独有的民俗表演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

最后,黔西南州体育旅游具有较强的参与性,民族体育运动简单易学,游客们很快能模仿并参与其中,享受民族体育的快乐。

二、黔西南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经济发展滞后,民族体育旅游开发难度大。

贵州是中国西部高原的民族贫困省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与全国横向相比呈严重的滞后状况。

黔西南州地处贵州西南部,是世界锥状喀斯特地质地貌的典型代表。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在体育旅游方面开发成本高,难度大,加之缺少懂经营、懂旅游、懂体育的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人才,民族体育表演缺少观赏性和艺术性。

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组织形式还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状态,这极大地影响了民族体育旅游的质量。

第二,民族体育旅游项目比较单一、缺乏特色。

笔者通过对黔西南州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景区调查,发现各景区体育表演项目设置大同小异,缺乏当地特色和文化内涵。

有些景区在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时,不是正确地去表现当地民族优良的精神,而是以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名,来渲染一些封建迷信、低级趣味的东西。

有的民族地区过于追求发展经济,制造了一些人造民族旅游景点,或销售一些不是本民族的商品,表面上看起来神秘、丰富,实际上
却误导了游客,失去了民族体育产品本身的文化意义。

第三,交通设施、旅游基础建设有待发展。

近年来,黔西南州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措施,仅“十一五”期间,黔西南州各级政府投入旅游开发资金超过30亿元。

目前全州已有五星级标准酒店四家,共有房间1135间、床位1682张。

在交通设施方面,随着汕昆高速公路的开通,黔西南州兴义市已经形成水陆空管道等5位一体的交通网络。

2011年旅游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全州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了黔西南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但是由于黔西南州的特殊的地理环境,旅游交通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

各少数民族旅游景点的交通设施仍然不发达,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现有的宾馆和旅行社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要。

三、黔西南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资源开发的建议
(一)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民族体育旅游开发中,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对文化自由选择的权利,创新旅游方式,要树立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要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

针对民族体育项目开发重复的现象,应规范旅游市场,整顿旅游市场秩序,要加强民族体育文化保护,树立民族体育旅游优先的观念。

在旅游开发的同时要坚决制止那种短视行为,对于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破坏性开发,应予以纠正,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资源是进行旅游开发的基
础,编制科学的旅游规划是正确开发的前提,应加强和贵州其他少数民族区域的合作,了解本州的特色,开发出独特的旅游资源,形成资源互补、优势叠加的局面,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路子。

(二)重视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体育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关键。

在体育旅游发展方面,要加强与相关院校的合作,利用高校的研究成果,整合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培养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高超的民间武艺在传统节目中得以展现。

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在地方高校开设体育旅游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可以针对企业开设体育旅游的培训班,增强旅行社专职人员的业务素质。

除此之外,还要营造好体育旅游的发展环境,丰富体育旅游文化市场,让专业的人才得到认同感,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样才能培养出人才,解决各景区民族体育旅游人才的短缺问题。

(三)以“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为契机,推动黔西南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贵州要在2015年,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建成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黔西南州要利用“国发2号”文件出台的契机,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旅游基础建设和旅行社的经费投入力度,加大景区道路建设,开发有黔西
南州特色的旅游业经济产业链,创办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景点,开发原始古朴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建立民族文化村,开展以体育为吸引力的旅游消费活动,提升区域体育旅游产品竞争力。

(四)发展体育旅游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保护环境作为前提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持续协调发展。

我们不能本末倒置,要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

坏境的保护是发展的根本,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我们要确立生态资源价值观,要树立以人为中心,以民族生存和发展为核心的战略。

要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出发点,要创建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民族自己的风格,使旅游地的文化底蕴有所依托,得到本民族与旅游者的双重认可。

同时我们要加强对体育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对肆意破坏自然资源和民族风俗文化的单位和个人做出处罚。

总之,黔西南州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们应该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以旅游经济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导向,以旅游经济者对体育旅游经济的需求为主体,树立黔西南州的体育旅游经济新形象,创建自己的特色。

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区域的协作,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旅游经济区空间布局体系,从而提高竞争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体育旅游经济的综合服务能力,发挥少数
民族地区的地域优势,促进黔西南州可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传国,毛香銮.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王亚琼,罗建新.贵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11.4.
[3]赵云.我国西部体育旅游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2011.5.
[4]李康林.西部地区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探究[j].
产业研究,2011.13.
[5]宋韬.四川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现状研究[j].神州商
贸.2011.6.
[6]黄咏.黔西南民族体育旅游文化特征浅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